浯江夜話
-
南風隙,語細細
詩人,我是在確認中秋連假返鄉機位沒問題之後,看到「藝起金門」粉專頁貼出社區文化體驗小旅行活動,其中二場──9月30日行走南風隙古道以及10月1日走羊角古道時間是我所能配合得上的。9月15日吉時良辰一到,我手刀報名,幸運地搶到秒殺名額。對於一個慣常寒暑二季──近年來才多了三月豆梨花季返鄉的候鳥,每每看到社群網絡貼出走讀各個自然村落、挑戰太武山秘境、浯島聲歌鄉鎮巡迴……豐富多元允文允武的活動,我卻只能隔著海興嘆:我也想認識島東島西不同聚落風情、我也想在鄉下體驗用黃槿葉做土豆粿、我也想走圳仔溝、探索太武山每條古道、我也想飛去金門話唸歌……每每因為瑣事纏身無法參與,總是心生遺憾。 詩人,我是從你的文字中初識羊角古道。因為撰寫村史的重責,你在整理家族神主牌跟譜系表過程當中,發現幾個年輕人歿於明朝嘉靖年間39年同月同日──翻閱史書,才知道那一天正是公元1560年四月初二日,倭寇大戰村民武裝組織,死者百餘人,村民復竄匿太武山石穴中,旋又被倭寇於洞口放火焚燒──而那血淚斑斑的太武山石穴就是今天為人所知的羊角囊。 詩人,相對於羊角囊有據可考的慘烈史實,我對於南風隙古道所知有限,手邊的資料告所我:塵封於太武山半世紀的南風隙古道,為斗門先民越過太武山的重要山路,隨著山勢蜿蜒而上,宛如一條緊貼山體的巨龍,陡峭難行──是了,我的父親生前常指著斗門登山古道的方向說:「阮細漢爬大山從那裡上去……」。 2023年9月30日下午15:00,我站在地標:https://maps.app.goo.gl/E1uTKwxxzx3ZbGZ99?g_st=il所在位置,南風隙古道入口在斗門登山口,過水泥橋後分成V字形兩條路,左邊是往倒影塔方向,右邊就是南風隙古道。 看著厚實花崗岩石上「太武山古道登山口」幾個描紅大字,想像著,當年父親就是從這裡上大山的吧? 啟程前,小米科長提醒走南風隙古道的三不:「不要跳,避免受傷;不要踩孔雀或老鼠的排遺,以免將細菌帶回家;不要急,跟不上的時候喊一聲,前面的人會停下來等……」。 「登山路上剛好對到太武山兩座高地之間形成的缺口,每年夏季時,西南風由缺口隙縫吹入整個何斗平原,村莊反而受風害所苦,於是在馬鞍點用大岩塊砌成石牆,減弱強烈的西南風……」這是南風隙命名由來。 行進古道間,熟悉的馬櫻丹花香陣陣撲鼻而來,觸目可及的木麻黃鬚牽引我的思緒,父親當年爬大山,可是為了耙滿山遍野的木麻黃鬚而來?父親當然無語。然而,他在世時經常掛在嘴邊的一些自以為幽默的反話「一句講擱未曉話」「狗來俺舅在吠」「不要忘記別人的東西」此時卻輕輕悄悄在我耳邊響起。 尋訪了在兩座山間馬鞍部的古石牆,也見到在南風隙古道約三分之二處的仙人座及馬蹄印。回程從倒影塔旁邊斗門登山古道下山,已然夕陽西下。我想像住在斗門老家的阿伯阿姆堂姊去山做嗇忙完一整天的農活,領著大黃牛走在回家的路上,遠方有炊煙裊裊,而那已經是四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
奔跑吧!AI來啦!
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在台大畢業典禮致詞,他提示重點,「不論是為了追逐食物而跑,或不被他人當作食物而跑,都要盡量保持奔跑,別緩步前進。」 從小我就怕奔跑,小學時善跑的同學告訴我跑快的秘訣,他說,頭抬高,目光注視天上,不要看前面,猛力跑,奮力衝,不要張望,切莫停頓,一往直前,然後,你就會跑得很快! 我照做,頭仰天,眼朝上,搖頭晃腦,口水噴濺,上氣不接下氣,都快斷氣了,還是輸一票男生,屁啦!我對他吼! 乖乖,黃仁勳對著台灣菁英們提醒他們大步奔跑,他們的起跑點遠勝過一般人,實非道里計,「乃覺三十里」,可謂「君乘車,我戴笠」,還叫他們要快速奔跑,有必要嗎? 近來,發覺膝蓋發軟,有些難以著力,登山時,偶遇斜坡,突然使力,膝蓋閂卡,躋攀勉強,更不必提,每至紅綠燈轉換,想提步快跑,髖骨難以擺動,下身沉甸,要快,很想,但有點難了。 時代進步太快,快得越來越難追及,天資好,背景佳,又肯努力的,加速累積知識、財富與能力,又復以資訊落差與工具使用,再給予AI時代之助力,不必跑,有人就已經可以飛上天了,君不見連車子都可以飛上天了,機械人都可以取代大部分人力,我深怕的是,臺大人以外,其餘的人就只剩下「奔跑」而已了,問題是誰跑的過時代呀? 每逛書市,我會特意瀏覽AI書籍與雜誌,這有點像年少時看「世界末日」的末日預言一般,會惶恐,但老實說,不知道該怎麼辦。 前幾天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又說,未來十年AI的發展與應用,會使得人類與AI的差距,有如今日猴子與人類的差距,這比喻極神,很立體,極有臨場感。 以前,我看法國古老預言書,知道了1999年可能是世界末日的預言,一時感覺自己無可奈何,想若預言成真,我屆時才三十餘,多可惜呀! 後來,時間到了,電腦躲過千禧年的危機,我也順利過渡到二十一世紀,沒事! 之後,電影「2012」標示著世界末日的年度,純粹娛樂而已,唯一的感想是,真到了那天,該敲的鐘還是要敲的。 另一派樂觀的看法,認為AI不可怕,只要能運用,知所應對,明白怎麼問AI問題、應用解答,就如人知道駕駛車子就好,大可不必直接與車對撞。 我是機械運用的落後者,大學沒學過電腦,怕未來不會應用被淘汰,自己花錢上電腦課,記得以basic程式寫了一段「生日快樂」的簡單電子音樂,又畫了幾則單純表框,然後,實際生活與工作,一點都沒用上,以至後來,真到了「公文電腦化」,急急忙忙地買了大量Office套裝課本,又訂了數年的PC Home雜誌,幸好,勉能應對。 怕末日、怕被時代所淘汰、怕別人會我卻不懂……,生在這時代,對於憨慢的我來說,太累人了! 萬幸,機關目前還沒實施AI機制,不然我自知我不如機械,有如我上柴山時,總護著食物怕被猴子搶一樣,問我幾時可以放下恐懼,好生歇息?嗯,會的,我總有一天會像柴山上的猴子一樣,不必工作也有東西吃的,不怕!
-
塵 緣
早期後浦有些信奉佛教的婦女,人們俗稱為菜姑,聚會講經的地方名為菜堂,一些不識字的文盲,也能跟隨著習讀經籍,找到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寄託。 1963年,這群志同道合的菜友,商議在西門郊外共同出資、捐地,興建起金蓮淨苑佛堂。草創之初,人力及經費拮据,發動從四處搬遷許多可用的建築舊材料,包括整修奎閣剩餘下來的圍牆石材。先父為泥水匠,也受僱參與寺廟的興建工程。落成之後,祖母常出入佛堂禮佛,我自然順理成章的成為小跟班,聽候她老人家的差遣。 日常大人們按課表誦經,眾人在莊嚴肅穆的梵音聲中進行儀式,我則安靜地在寺內角落閱讀善信捐贈的善書,印象中最喜愛弘一法師入門弟子豐子愷的《護生畫集》,活潑生動的漫畫形式及文字筆調,埋下成年後喜愛美術考古的種子。 那個年代的人家,通常過著縮衣節食的勤苦日子,去佛堂的人,會帶著自家種得的蔬菜瓜果當齋飯材料。南瓜往往是常客,一碗南瓜麵或南瓜米粉,都是充滿溫情恩惠的一餐,連一粒瓜子也毫不浪費地送入嘴裡咀嚼消化。進餐中,不時聽著談論劉全進瓜的民間故事,恰好也是上映的熱門電影話題。 祖母是前清光緒34年(1908年)出生,論年齡算是較年輕的,雖屬印尼歸僑,與大家相處卻是融洽。偶爾,我會替一些不識字的老人家讀信、寫信。有些說著同樣閩南語,聽起來卻有不同的鄉音腔調。她們多數是因生計來到金門,宣稱來自內地,有東山、惠安、晉江、泉州、同安等處,兩岸交通中斷後才定居下來。曾經聽她們說過一則笑話:「金門啊!聽講金門人有錢人多,富得門面都安黃金,趕緊連夜收拾包袱,坐船跑過來!」 金蓮淨苑後殿供奉著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年幼的我總是喜歡在等待的時間,凝神注視佛像及手上的法器,並觀察室內光影的變化。還記得偏間廚房簡樸灰白水泥牆面,上頭開鑿一處通風口,沒有特別安置窗戶,卻用日常的中興玻璃冬菜罐,對扣疊置成三道立柱。每當耀眼的光束照射下來,閃爍著七彩的琉璃寶光,滑溜的渾圓球體顯露珠圓玉潤的通透色澤,仿如菩薩身上披掛的瓔珞串飾,極為好看。 小學畢業後,就讀九年一貫國民教育的金城實校(即今金城國中)校園後面就是金蓮淨苑。參加課餘社團活動,美術社唐敏捷老師,也常常帶同學走出校門,來到金蓮淨苑畫水彩風景寫生。 此時的佛堂,多了一個年紀比我小的男童,大家稱他為惠度,是老師父新收的徒弟,準備日後可以接傳衣缽。但是,若干年後,長大的小和尚讀完中學教育,毅然選擇還俗從軍報國去。 南門老家鄰居的廳堂,掛有一幅「但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間苦人多」書法楹聯,以慈悲心關懷人間萬象的想法,影響根源於童年的那一段塵緣。
-
不一樣的氛圍
辦公室凝結著一股詭譎的氣氛,令人摸不著頭緒,如此的氛圍,總引人側目與議論。而細究其原因,無論下了什麼封口令,終究雞蛋密密亦有縫,如滾雪球般、樁樁的無仁義道德之事,一一汨出,遮掩不住如驚濤駭浪的內幕。 一向視民如子的好長官,一夕之間變了樣,是利用了他人?還是被他人利用?眾說紛紜,然而就他自個兒最知情。究為何因,難道不該面對面地講清楚、說明白,讓事情水落石出,否則成了無解的習題。 任何事攤在陽光下,必須有足夠的勇氣,但很多人裹足不前,尤其是周遭的親友團。當被威脅考績、恐嚇前途,人人自危於有今天、沒明天,見得到朝陽,未必看得到月亮的恐慌! 權責劃分不清,閒的很閒、忙的很忙,下屬爬到主官管的頭上,是什麼樣的背景?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又是什麼樣的後盾,可以荒謬地發號施令。自以為是的目中無人,人見人慌、鬼見鬼怕,能閃多遠,就閃多遠。 沒多少人的團隊,搞得烏煙瘴氣,非但沒有向心力,倒是四分五裂要人命。而每每有事要定奪,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當黑箱成定局,大家敢怒不敢言,多說一句都不行。 在辛苦的工作環境中,如宮鬥般的玩心機,人前人後的嘴臉嚇死一干人。有些人壓力越來越大,每天扳著一張臉,看不見快樂的笑容。籠中鳥,逃不出手掌心;而一個不開心,拍桌、丟公文,咆哮謾罵,死的是別人的小孩。沒尊嚴的日子,難道他們就不是人生父母養。 身為長官要有承擔的勇氣,是非曲直不是嘴巴說了算,而是要認真看,善惡分得清才是好官。利害之間,倘若被蒙蔽,形同沒良知。而莫要功勳身上攬,出事他人扛,這種沒天理的事,不要以為沒人知。 忙與茫,就在一念之間;能夠運用時間與空間,真正為民做事,做一個親民的好官,疼下屬如疼自己的孩子,還怕沒有明天? 公務生涯,時間到了不是升遷,即是歸鄉。比起作秀,還不如腳踏實地,多留一些好名聲在島鄉。看來來去去如過江之鯽的官場,那些膾炙人口、又屈指可數的長字輩,茶餘飯後還是有民引頸企盼,希望再見他們踏上這塊土地,再次展現清廉、努力的模樣。 團隊不差,差在人心,長官有權指定喜歡的人選,放在自己的身邊,這原屬天經地義。但倘若用錯了人,帶錯了風向,出來玩,總是要還的。 世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無情無義之人,人神共憤。珍惜舞台,少作孽、多行善,當個人人敬重的好官,趁現在還來得及……。
-
匆匆來去—泰國
疫情的緣故,整整三年沒出國,竟然想念起機場排隊過行李、排隊出關、一排排的人龍、讓人不耐且心慌。而三年前最後一次克羅埃西亞的難忘歡樂之旅,把旅行終結在新冠疫情。 總之,舉國,不,是全世界都是孤獨的,人與人距離拉遠,幾乎沒有群聚沒有社交,公共交通工具搭乘者少車箱空洞,只剩手拉環晃啊晃,餐廳偶有進食也都隔著壓克力板。近在咫尺卻彷如天涯。 疫情末期,各國因經濟問題,紛紛開啟國門。先說辦理出國必須的護照,到了濟南路外交部領事事務局,排隊長龍一眼望不盡,光看著都腿軟,耐著性子熬了半天,總算可以回家等護照。 領到護照那一刻,有些激動,可以出國了。然而新聞報導機場人山人海,所有的人都搶出門宣洩胸口的一股鬱悶,我倒是遲疑了,有這麼急嗎? 於是磨蹭一陣子,看到朋友要去泰國,好耶,異國風情。二十年前去過幾次,明知泰國很熱,台北也不涼,整好行李約好機場計程車司機,團隊只有六人,行動一致不拖拉。 抵達曼谷已是暗眠,到達飯店漱洗完畢,準備次日奮戰,無論吃喝絕不虧待自己。 芭達雅海上活動,夥伴不喜,隨即建議導遊改行程,到世界十大最美的東芭樂園,視野遼闊花木扶疏,雖然陽光依然炙熱,我們還是雀悅,與大象們玩耍,當然,那長鼻子看起來像蛇,伸出來環抱我脖子,嚇呆了趕快後退,騎在大象背上的照護者告訴我:牠懷孕了,很辛苦。我瞭解其意給了二十元小費,聰明的大象用鼻子捲起二十元給背上的男人,男人報以一根香蕉。 大象們被訓練到用鼻子踼足球、打保齡球、籃球,踼、投、滾真的神乎其技,且一位女人躺在地上讓象腿假裝要踩,如果不是訓練有素,一腳踩下就一命嗚呼,讓觀眾的我心跳加速。末了最美一幕是一位金髮白膚美少女,桃紅緊身短上衣牛仔褲,坐在象鼻子上繞場一週,畫面十分醒目討好,美女與野獸是也。騎大象最有意思,聰明的象涉水到一半竟然風騷起來,到岸邊和遊客打招呼,又多賺了小費和香蕉,因為這貪玩的象我和中醫師遲了些許時間上岸。 心想凡是動物都可以被教化,且為自己謀生的本能與生俱來。只是動物保護協會會有意見的。 芭達雅吃燒烤,場面壯觀到此生第一次看到,活蝦活蟹,人們一大盤一大盤,說實在看了就飽,同行中醫師吃一隻而已鬧肚子。無可否認到泰國吃是重點,在台北三不五時約吃泰國菜,到了當地打拋豬、炸雞翅、檸檬魚……非常道地,價格不貴。眾美女餐餐心滿意足。 按摩也很實際,第一天覺得享受,第二天再去,把兩天疲累先鬆懈一下。 原本看行程覺得有點弱,什麼水上市場,以為傳統賣魚賣肉的市場,同行的彭姑娘到過泰國二十三次,她說:好玩。原來是蓋在水上的木屋,什麼都賣,整團買到忘我。 有一個點非常有意思,3D立體美術館,一行人進去不想出來,拍的照片千奇百怪,彷彿去到冰天雪地,也到了深山車子拋錨,又當了皇族,導遊戲謔的說:看妳們興致這麼大,往後妳們來泰國到這裡就夠了。大夥笑到人仰馬翻。 玩耍時光過得特別快,匆匆六日,走馬看花而已。
-
儉省供家用 家書督課頻
民國49年,九月一日,秘書長兼縣長鄧定遠將軍調職,司令官兼政務委員會主委派兼副縣長程如垣升任兼縣長,王永仁此時在台開會尚未返金,至四日搭政委會班機返金門,方知定五日舉行佈達宣誓就職,司令官親蒞監誓。永仁當日想起妻子說家用缺錢,趕緊用掛號現金袋寫信給妻說:「目前工作很忙,先借伍佰元寄給妳。」 中旬,永仁接妻子來信說:「三弟婦去台大醫院掛號,照了兩次X光,醫師說她下顎骨未斷,不必開刀,每週赴台大診治二次,現在可以吃飯菜,漸漸康復,已排十九日返金門。你自己胃病如何?有好一些嗎?我們在台都很掛念。」永仁回信給妻說:「近日,二弟永堯自星寄二千元給父親做生日。妳和三弟婦和好相處,我甚寬慰,弟婦回金門說在台蒙妳誠意招待。余生日慈親忙中親自專程自后盤送來紅蛋及肉麵,令人感動。正兒入積穗國小讀半天,要與人合搭三輪車上下學較安全。余胃痛已服藥,漸轉好。妳請三弟婦帶回各物均已收到。先振、彩慧兩兒都在補習,平日必須督促用功。」 十月上旬接妻來信說:「振兒、慧兒參加補習都很用功,但是正兒不太用功,孩子日漸長大,費用較多,最近繳交學費一千餘元,如果永堯不再寄錢幫忙,家用就有不足。」永仁回信給妻說:「正兒年齡小,在校只讀半日,半日在家中,要嚴加督促。余每月薪給計二千餘元,自己非常儉省,不敢交際應酬,所有款項都寄給家庭支出及子女教育費用,年底同仁喜帖,禮金不知如何籌措。家用支出雖困難,但仍要注意兒女飽暖及健康。」下旬接妻來信說:「這個月接你寄來二千餘元,還給人家三百元,剩下仍不夠用,很想將房屋賣掉搬回金門住。」永仁回信給妻說:「近日余奉縣府派兼金山鄉督導員,每天將人事室業務辦好,還要下鄉督導鄉裡各村建設,所以非常忙碌,赴台手續雖已辦好,但無暇赴台。閱悉振兒學業成績分數有進步,但名次則原地踏步。」 十一月七日永仁寫信給妻及彩霞、先振說:「為什麼十餘日未接你們來信?你們住在金門的同學都欣羨你們住在台北,讀書不必做農事,還可補習,余解釋:為了想考上師範學校、爭取公費。希望你們用功,有好成績才不會受人恥笑。」中旬接妻來信說:「你何時來台?有無公差或探眷假?親友如有分或送土產,應盡量帶來台北,孩子們都想要吃。」永仁回信說:要等開重要會議才可前往。十八日搭機赴台參加全國人事會議及接洽公務。 十二月八日晚飯後,永仁帶行李搭公車到北市進住金湖旅社,晨五時起床搭計程車到金門街駐台辦事處,乘該處中吉甫車到松山機場,七時許起飛九時安抵金門機場,回金門後參加金防部幹訓班受訓一週,至同月廿九日結訓。(本文改寫自先父《有義回憶錄》手稿)
-
紅磚古厝 翔金一脈
日前有幸奉派參加一場「廈金紅磚文化節」,雖然來去匆匆,但是見到曾同屬金門縣轄的大嶝島,如此重視閩南(紅磚)文化的一脈傳承,也不無有些敬意。 9月29日下午,在廈門大嶝島上,隨著廈門、金門嘉賓共同將金沙倒入兩岸磚雕啟動台,「廈金融合共赴美好」幾個大字漸漸浮現,首屆廈金紅磚文化節暨「樂享自貿」廈金好物消費節拉開帷幕。 活動開幕式主會場設在翔安區大嶝街道田墘社區。這裡擁有成片的紅磚建築聚落,2012年和金門紅磚聚落、泉州蔡氏古民居一同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其中,「七處十二棟」抗戰時期金門縣政府舊址群,不僅是閩南紅磚古厝的典型代表,還見證了兩岸人民共同抗擊日寇的歷史。目前幾棟民宅都被列為文物重點保存,就在田墘社區內。 另外,本次活動的分會場--大嶝小鎮活動同樣豐富多彩。「樂享自貿」廈金好物消費節將同期在大嶝小鎮、台灣免稅公園登場。購物補貼、千人博餅、由台灣青年打造的超級夜市等活動將給游客帶來融合文化、購物、飲食等業態的新體驗。當天還舉辦了一系列簽約儀式。同益青創基地、台青文創工作室與大嶝街道辦簽約,落戶田墘社區;兩岸產教融合基地、兩岸斗茶品鑒交流基地、寶島歷險記主題樂園、廈金超級夜市等項目簽約落戶大嶝小鎮。 據了解,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發布後舉辦的首場廈金文化經貿交流節慶活動。活動由廈門市翔安區人民政府、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 「閩南紅磚建築是兩岸共同的財富」,主辦單位指出,紅磚古厝不僅是一個記憶深處的文化符號,更承載一個家族的親情紐帶、遊子的心靈歸屬。舉辦廈金紅磚文化節,旨在貫徹落實有關精神,進一步推動廈門與金門加快融合發展,增強兩地文化認同等,助力打造「廈金同城生活圈」。 活動期間,主辦方還將傳統民俗與時尚潮流有機融合,推出金嶝紅磚文化市集、風獅爺紅磚環村尋根記、廈金世遺紅磚拓印、古厝大咖營地、姑婆祖家風研學、花燈巷、田墘古厝灶咖等一系列特色體驗活動等,並將舉辦兩岸童謠快閃、非遺踩街、古厝灶咖、閩南晡戲live house、廈金生活時光記憶館、田墘文創市集等配套體驗活動,充分展示大嶝島、田墘社區的深厚歷史積澱和兩岸文化交融成果。 也許是擔心被統戰,所以陸委會不同意縣府派層級高的官員出席,不過,在那樣的場合一面倒的氛圍下,反倒是凸顯不對稱性,只是我們的忽略和對方的重視,真的天壤有別。 走在大嶝島上,20多年前初來的時候,到處都是木麻黃和碉堡,感覺和金門很像,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如今大嶝島上到處大興土木,做基礎建設,加上翔安機場在三年後要啟用,翔安大橋去年年底通車,大嶝島和小嶝島的發展已是指日可待。 在田墘社區聽到的鄉音,和在浯島差異性不大,開幕當天的晚會,唱的歌曲都是台灣大街小巷流行的閩南語歌曲,加上舞龍舞獅、電音三太子串場,讓人感覺就像是神明生日作醮,走在台灣街頭陣頭的場景,十分親切,千人博餅大賽,分明就是金門博餅的分身再現,這種「連結」只有生為金廈子弟才能體會所謂的「一家親」。 漫步在翔安的內厝、新圩、馬巷、大嶝田墘、新店洪厝村等,這裡保留著和金門的山后民俗文化村以及沙美、官澳、古寧頭等相同的紅磚古厝,展現閩台地方風土人情的所在,也是凝聚海峽兩岸親緣關係的歷史建築;紅磚古厝,翔金一脈,歷史的洪流席捲不去這股濃濃的鄉愁。
-
與自己交談
「真詩人當他與自己交談時,他就是在對別人說話。」我寫詩的時候最常在腦海中閃現的一個提醒,正是這句充滿哲思的話語。這是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Octavio Paz,1914~1998)的名言。帕斯具有西班牙與印第安血統,他姓「PAZ」即和平之意,他也真的崇尚和平,尤其三○年代目睹西班牙內戰,讓他更體會到博愛的真諦;1984年法蘭克福書展頒給帕斯「國際和平獎」可謂實至名歸。他畢生關心三個主題:時間的思索、歷史的省思、語言的追尋。帕斯絕對配尊稱是20世紀西班牙語系文學最具影響力的詩人、散文家。 帕斯這句名言「真詩人當他與自己交談時,他就是在對別人說話。」就字面上看,覺得淺顯易懂,然而,當我進一步思考這句話的深意,便要陷入意義的混沌……。 這些年我反覆問自己:「用甚麼樣的詩心與自己交談,才能像在對別人說話?」2019年深秋的一個夜晚,我跟自己說:「第五季是藍色的 / 像極了馬頭琴幽隱低訴/ 與生命中的滄桑捲滾成一條涼沁溪流/ 水聲 / 繞過山坳,再拐個彎兒/ 流向下一個春、夏、秋、冬」;又說:「第五季,第五季不定時來 / 憂鬱被擠壓成一堵牆 / 嘆息淹沒了祈禱 / 全然絕望前,聽見 / 馬頭琴弦音縹緲 / 飛過蘆葦蕩……」(註一)。忽然,聽到男聲回話:「馬頭琴本身就暗喻著生命的滄桑,這份滄桑當然是春、夏、秋、冬時間中進行的,而第五季這超現實意象反覆出現,暗喻著生命的荒謬或亟思逸脫於現實。」(註二)。 2020年一個燠熱的夏夜,臺北盆地像一只悶鍋。我有些煩躁,與自己交談起來:「一聲槍響! / 吉利馬札羅山上的雪豹 / 怦然倒下」;「海明威的槍響 / 海明威的雪豹 / 海明威的自我逃避?」另一個我說:「上帝的殿堂 / 令人遺憾的謎團難解 / 誰以最澎湃的情感創作 / 以最熾烈、最精采的生命書寫生命 /那個最淒美的句點 / 那一聲槍響啊!」(註三)。驀地,從天津傳來詩人王天明老師的回聲:「用《老人與海》搭建的梯子,進入天堂。雪豹的骨骸是曾經的輝煌。一顆流星劃破黑暗夜空,那聲清脆的槍響,是在宣告一個璀璨的曾經。」 此刻,迫不及待想聽聽帕斯對我說甚麼? 帕斯跟我談〈兩個身體〉,我認真回應帕斯〈兩個身體〉 他說: 我說: 「面對面的兩個身體 「面對面的兩個身體 有時候是兩片浪 有時候是兩尾魚 而夜是海洋 而夜是蓮池 面對面的兩個身體 面對面的兩個身體 有時候是兩顆石頭 有時候是兩只皮偶 而夜是沙漠 而夜是戲臺 面對面的兩個身體 面對面的兩個身體 有時候是兩條根 有時候是兩團泥 盤纏入夜 融溶中宵 面對面的兩個身體 面對面的兩個身體 有時候是兩支小刀 有時候是兩隻夜鶯 而夜敲擊火花 而夜在二重唱 面對面的兩個身體 面對面的兩個身體 有時候是兩顆流星 有時候是兩條直線 在虛無的空中」。 平行滑過暗夜」。 「一首開放的詩,只需提供一個冥思的支點,讀者就會由此啟動自我,抵達更遠的地方。」詩人這話非常鼓勵人,我賞讀帕斯〈兩個身體〉這首詩,循著他提供的一個冥思的支點:夜裡,面對面的兩個身體……;我於是啟動自我,抵達更遠的漢代、更遠的〈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之深層寓意的妙境。 「面對面的兩個身體 / 有時候是兩尾魚 /而夜是蓮池」。誰,聽到我在對您說話嗎? (註一):王學敏第6本詩集《有人從霧裡來》P.34~35) (註二):黃克全點評〈第五季〉 (註三):王學敏第6本詩集《有人從霧裡來》P.140~141) (註四):天津詩人王天明老師點評〈雪豹〉
-
馨香一炷別靖之,記再平
和再平初識至今已有46年了。那時剛進金城國中不是太久,我所在的707班教室在入校大門的右手邊、背臨民權路斜坡,教室氣窗小而高,光線昏暗,教室前有一排樹緊鄰草皮廣場。某上午最後一堂蔡忠勇老師英文課後,急不可耐走出教室透氣;到了樹下,正好有二、三人聊著,其中就有再平。他頗健談,對我這低了一級的學弟報了姓名,以及說一些他正在參與的《晨風》校刊編輯大業,反正我聽得懵懵懂懂,不知編輯具體是做什麼的。 後來,偶爾在校刊與畢業冊看到他寫的一些標題與文章,才知這位學長也算是城中一時的風雲俊秀;他的文字、組詞造句有些詩意滿滿、有些則豪氣干雲,都是我這種連大白話都寫不好的人所羨慕的。再後來,彼此的交集少了,畢竟差了一級,而我也未曾為《晨風》貢獻過一字半句的就畢了業。 與再平比較密集互動的機緣是在樹清學長為王金鍊老師張羅的「星期三的文藝課」之後,我忝為城中文藝社被點名的湊數班咖,見證了一場別開生面、意義非凡的退休活動。樹清學長是金門名人、也是奇人;他就像一面蜘蛛網,把許多識與不識者都黏在網上,讓大家有了一絲絲牽連。他與再平革命感情頗深,二人也都是活躍分子,從金門旅台校友時期參與解嚴抗爭,到後來主編《金門報導》刊物、民選縣長選舉活動等,都有他們的身影。 我從大陸返金後,再平正在觀光協會服務;他協助推動兩岸交流、爭取全國觀光年會主辦權、推動金門旅遊會務、策劃及配合縣府辦理金門觀光旅遊推廣活動、扮演旅遊界與政府橋樑等。與我單純平凡的履歷相比,再平的名片上已經有了一長串頭銜,青商會長及各種協會理事長、秘書長、總幹事與工作室負責人等,這一串頭銜或許也代表他經歷的一些滄桑。 有幾年裡,經常與再平、樹清、進業、榮昌等學者徹夜聊到天明;有時在救國團宿舍、有時在金大學人宿舍、有時在根陣家,最多的是在莒光湖畔……。 那些年,他似乎為情所困;總是身形疲憊的參與聚會夜聊,經常聊著就瞇著眼瞌睡。而開口時,總能新意別出、言而有物。對金門未來發展藍圖、文化資產創新、活化與利用,都有獨到見解,感覺應該是足以勝任金門文化局長的大才。許是他在金門遲滯大染缸裡浸淫久了,言語間總難免有深深無力感,而這灰色調性輕易就能漫延到我們這些夜聊者的身上。 2017年4月,有議員提出所謂「為振興金門經濟,開創金門的前途,您是否贊成設立國際渡假區並於其中開放5%觀光博弈?」的地方性公民投票案;公投案一提出不久,再平等即發起金門反賭運動,並連繫包括台灣反賭博聯盟等多個NGO團體,在金門集合向金門縣議會抗議及陳情。同年5月底,再平卻突發中風,令人驚愕不已! 休養復出後,他又成立了金門閩南文化協會,並出任理事長,繼續推動他衷愛的文化事業,後在文化園區也出席過他主辦的活動,深為他的堅持精神所感。期間,偶爾在金報副刊及臉書見他書寫的圖文小詩。 看到他的詩,我想起有一次去莒光國小二樓的協會辦公室找他。那次聊了一下午,聊家庭、聊婚姻與他小兒靖之取自他的筆名因由,以及之後被改名的無奈;他取出一本手寫筆記給我看,裡面是一首首手寫的新詩,我笑他的詩總能停留在十七歲少年的感嘆裡。 那天分別時,他說要去接小女兒;機車發動,他的狗狗自動跳上踏板。見那人那狗離去的背影,我想這應該也是一首告別的詩。
-
古典盛宴vs.現代小品 ──雲門舞集又來金門了!
雲門舞團舞者會跳舞,不是新聞,金門文化局長、縣府參議會跳舞,才是新聞! 2023年9月9日、10日下午,雲門舞集來離島金門縣立體育館演出兩天兩場。 1992年起,在大企業的贊助下,雲門每年前往不同的城鄉舉辦免費的大型戶外公演,每場觀眾數萬,雲門以「建立廣場聚會典範」的高規格要求自己,故特別強調:演出時,觀眾的秩序井然,散場後不留一片紙屑。 2005年「國泰人壽藝術節-雲門舞集戶外公演」進入第十年,首度移師到離島金門。公演前,7月25日,舞集團隊先派了40多名工作人員赴金,耗資300多萬,在縣立體育場搭建長、寬各63呎的戶外大舞台,舞台兩旁再架設400吋大螢幕。 7月27日,《金門日報》特寫林懷民的「金門夢」:「六○年代服預官役官拜少尉曾主動請調金門卻未能如願的林懷民將率團跨海公演圓另一種『金門夢』。」 30日晚間,盛夏的饗宴!雲門在金門演出《紅樓夢》,上萬名軍民觀眾在草地上席地而坐,星空下,觀賞華麗紅樓的「春」、「夏」、「秋」、「冬」。 第二天,《金門日報》頭版報導:「雲門公演紅樓夢金門鄉親好感動星光下萬千觀眾席地而坐欣賞國際級舞團精彩表演共享藝術與心靈饗宴。」 以現代舞蹈演繹古典小說,演什麼?大部分的金門鄉親都表示看不懂,但雲門的大舞台,清麗盛裝的戲服,幽雅飄逸的布景,繽紛奪目的燈光……,在在令觀眾留下強烈、難忘的美感印象。 2023年,欣喜能在金門再見雲門舞團! 8月17日,《金門日報》預告:「與雲門共舞9月跳進金門歡迎民眾共襄盛舉」。 雲門創立於1973年,2023年,適逢50週年。「藝企合作」,國泰金控與雲門攜手了28年,持續合作「與雲門共舞」的年度活動。 此次雲門社區巡演,由藝術總監鄭宗龍編排,打著「生活解封藝術狂放」的理念,強調:融合經典舞作片段,打破舞台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將舞蹈帶進你我的日常生活。 8月21日,金門場開放線上報名。 8月、9月,颱風季節,今年的颱風接二連三,9月初金門暴雨數日,航空、海運不時關場。 幸運地,9月9日、10日,雲門離島金門場,如期舉行。 走進表演場地,只見多名文化局義工引導著觀眾就位,年輕的觀眾往前,在球場上席地而坐,年長者退後,坐於球場看台的長椅。 偌大的體育館,不見預期中的大舞台,也不見預期中盛裝的舞者,咦? 原來,低低的舞台就在觀眾的前方,舞者的服裝就像路人甲乙丙。 2時30分,音樂準時響起,10多名的舞者,輪番上陣,有獨舞、二人舞、群舞。舞台上,除了表現舞者精湛、獨特、高難度、近乎特技的舞姿,供人仰觀讚歎外,也大量投入親民元素,如穿插流行歌曲、布袋戲歌曲,舞動著街舞、廟會舞八家將、城隍七爺、八爺的招牌動作。 最後一支舞,雲門舞團特邀觀眾上台同歡。受邀的金門文化局長呂坤和、縣府參議黃雅芬大方上台共舞,是以舞台上出現了難得一見長官舞者的畫面。 11日的《金門日報》,3版地方新聞:「與金門共舞金門場演繹生活解封與藝術狂放雲門50週年國泰金控攜手舞團深入離島金門民眾睽違18年再次近距離看到雲門演出兩場各有千人共睹精湛表演。」 比較2005年、2023年雲門舞集在離島金門的兩次公演: 1.藝術總監:林懷民vs.鄭宗龍。 2.演藝空間:戶外體育場大舞台vs.室內體育館小舞台。 3.演藝時間:晚間星空下vs.午間大燈下。 4.演藝類型:古典盛宴vs.現代小品。 5.場次:一場vs.兩場。 6.觀眾:軍、民近萬人vs.民眾兩場各近千人。 雲門舞集50週年,「雲門」的招牌響亮了半世紀,蜂擁體育館,大大小小的觀眾幾乎都是衝著這塊金字招牌而來湊熱鬧。50歲以下的年輕觀眾也許僅是單純的「雲門初體驗」,而50歲以上的樂齡觀眾則是「和雲門一起長大的」,是以,觀賞之餘,自然會打開記憶箱,把2005年、2023年的「雲門在金門」作一比較。
-
沙小百十校慶
日前受邀參加金沙國小校慶,熱鬧非凡,充分表現璀璨金沙的景象。回憶起民國七十九年我奉派擔任金沙國小校長時,人生第一次充滿著無限的理想和抱負,感覺我發揮教育理念與抱負的時候來臨了。記得踏進金沙國小的校門時,就感覺到同仁們相處融洽和諧,有如家的溫暖,大家各盡職責,主動出擊,當我向大家提到我的教育理念時,他們都能全力支持,讓我能有展現教育新希望的機會。 我在這所學校首次遇到的挑戰就是辦理「全縣資源回收與垃圾分類種子教師研習」,這是環保署首次給金門推動環保的重要工作。那時候除了全校同仁戮力以赴外,尚請軍方支援各項環境佈置工作,記得那時的金東師政戰主任辛寬得先生為了這個活動全力支援,讓我們得以持續推動金門環保工作,並榮獲全國十大環保有功學校,接受總統召見,這也是我人生中最大榮耀。有了金沙國小的經驗後,每當我轉任新學校時也持續推廣環保工作,且均能榮獲全國十大環保有功績優學校之殊榮。 到目前為止,我仍然沉醉於推動環境教育之工作中,環境教育似乎成為無法推拖之責任,舉凡永續校園、活化校園閒置空間、能源科技、綠色學校、資源回收、垃圾分類、雨水中水淨化再利用、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教育及生物多樣性等各種活動,都包含在環境教育中。雖然這些工作是非常繁雜且又辛苦的差事,但在推動過程中,我抱著持續有恆及克服一切阻力與困難的理念,都能全力以赴。 另外,為拓展學生之學習視野,我們開始辦理「金門金沙國小與台北市萬芳國小校際交流」,拉近城鄉教育之差異,在無任何經費下,爭取學校家長會及當時萬芳國小校長吳國基先生的支援與指導,才得以開拓金門城鄉交流之首例,讓學生有城市教育體驗的機會,教師也能相互交換教學心得,對精進及平衡城鄉教育有很大的助益。到目前為止,雖已歷經約三十餘年,兩校仍然維持良好的友誼關係,學校仍以當時結為姐妹校的箴言「金蘭情誼、沙石彌堅、萬世教化、芳澤永被」為兩校未來持續教育交流的目標邁進。此活動也影響許多學校日後陸續與台灣各校進行交流,不僅可提升雙方教育效果,而且有助於共創美好教育願景。 由於我小時候因家境貧窮曾經輟學與失學,因此為了使失學民眾能重拾書本,在無經費的情況下,招收學區與村里社區共八十多位失學民眾,請老師義務為他們上課。又蒙當時的民意代表王水彰先生提供教科書經費,才得以圓夢失學民眾讀書的心願。一學期後,突然發現教育部國語日報有經費補助各校設立成人教育班及補校的消息,有如天降甘霖,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後來也順利地推動該項活動,也促使我在調任其他學校時,都能持續辦理補校及推動成人教育,並榮獲教育部表揚「推展終身學習」獎。 最後,尚有一項值得回憶的事是首次籌辦金沙國小校慶及成立校友會。校友會是可以凝聚校友向心力,整合資源,增進教育效果的一項重要活動,當時除了金門高中及高職有校慶外,國中小都尚無任何一校舉辦校慶活動,也因受到各界響應熱烈,尤是校友捐資活動更是史無前例踴躍,對學校教育活動基金之籌募助益甚大!對結合社會教育,開拓教育資源,活絡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擴大學生學習領域及對母校感恩回饋之情懷,有很大的幫助與深遠的意義。因此,後來有更多所學校陸續舉辦校慶活動,對學校與家庭、社會、校友之結合與溝通,提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學習士氣,助益甚大。 此次金沙國小的一百一十週年校慶,在校長李盈潔、校友會理事長王添泉及師長們的用心策畫下,辦得非常成功完美,除了讓歷任校長感到窩心之外,還讓校友老同事有歸屬感,有的還從台灣回來共襄盛舉,真正符合當初我和學校同仁研訂校慶日為9月29日,且延續9月28日教師節久還要更久的意義和精神。
-
也談國慶日
轉眼又到了「國慶日」,每個國家應該有它的國慶日,我們國家的國慶日又叫「雙十節」,是為了紀念1911年10月10日發動武昌起義,事後兩個月各地紛紛響應舉事成功,並在隔年1月1日成立中華民國,因而訂了雙十節做為我國的的開國紀念日。 道理說來很清楚,也很簡單,先烈的犧牲奮鬥造就了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縱然之後有了對日戰爭、軍閥割據、國共內戰,到底迄今中華民國仍然「真實」存在於世界,縱然它的聯合國席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替代,且世界多數國家和它不建立外交關係,依然無礙其真實的存在;因為「人民、土地、政府、主權」國家應具備的四要件它都有,但依然有「國人」認為它不是個國家,或者不是正常意義下的國家。 基於民主氛圍下的言論自由,任何人都有權利表達他對於國家主權的觀點,不論是具象或精神上的,只要能讓某些人心靈得到滿足或救贖,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於是當外交部在2021年1月發行新版護照時,除了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國徽、護照等元素外,又加了TAIWAN字樣,理由是為了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辨識度,我依然認為沒什麼不妥的,畢竟或許國際上「認識」台灣的真要比中華民國來得多,進行必要的加註,也無須無限上綱非說是某種意識型態作怪,畢竟就如前面的概念,如果無法滿足所有國人對於國家主權及形象的臆想,把認同的圈子劃大一點也不失為過渡性的權衡做法,更好過一群人為了到底該稱自己是什麼人的愚蠢被無限的消費與放大。直到中華民國國慶日的英文名稱被改成「Taiwan National Day」,我才理解,要滿足權力下的慾望何其艱難,縱然多數國人對此依舊漠然地……隨緣? 「Taiwan National Day」照字面翻譯絕對不會是「中華民國的生日」,至少按常識,我們知道台灣國還沒出生,但目前世界上有個國家叫中華民國,它的主要領地包括台灣,但仍然不適合將兩者直接劃上等號,至少按常識我們知道,這中間要完成許多法定程序,斷不是看誰當家誰就可以拍板做主的,但這樣的狀況卻真實的出現在中華民國轄下的台灣。 我心理上並不真的反對中華民國被稱為台灣,但常識告訴我,你可以這樣做,但要依法依規;沒法可以立法,沒規可以定規,但就不適宜在什麼都沒有的前提下,硬要我的國家穿上台灣的「小鞋」;何況,目前在我國主權的有效轄境,還有金門、馬祖兩個小朋友歸屬福建省,要嘛一併把金馬人的身分證都換了,也省得一堆人搞不清楚到底應該叫自己是什麼人為好。如此行割裂國家之實的舉動,就沒有人出來管管嗎? 有個人叫前總統馬英九,他說,將中華民國國慶日變成台灣國國慶日,他如果若再出席典禮,形同為這樣繞彎、偷渡的台獨路線背書,因此拒絕出席國慶大會。有個人叫行政院長陳建仁,他說,國慶日是台灣團結全國的大好日子,希望大家能夠團結在一起來參加這一個重要的活動。 我不懂為什麼孩子都該懂的事,大人們都不懂? 「呵,現在的孩子,真不懂!」老婆大人吐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