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運動熱季在五月
五月是世界體壇競技的盛季,除了美國NBA職籃邁入季後賽,並進入加溫階段;再過幾天,世界盃足球賽亦將在韓國揭開序幕,真的飽足世人的眼福! 這一連串體壇盛事,的確為我們枯燥乏味的生活,激起無限的波瀾,從世界十幾億收視人口觀之,即可得到一個充分的見証。NBA職籃是世界一項頂尖運動項目,光是財力與人力的投入自不在話下,而嚮往與鍾愛這項運動的人口,更是不計其數,這也難怪NBA職籃會執世界體壇運動之牛耳。 人類運動水準與技術的提升,不斷造就了許多可看性極高的單項運動,NBA就是其中一項,這項集體創作、力與美的結合,不知風靡了多少世人?若不健忘的話,應還記得當年「公牛王朝」時代,空中飛人喬丹絕妙身手,叱吒風雲鏡頭,猶歷歷在目,只是時空轉移,公牛王朝已走入歷史,一代英雄亦垂垂老矣。 「長江後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畢竟運動是講究體力與速度,一旦上了年紀,體力不繼,即使再好的花招,亦無從發揮,喬丹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後生可畏,如今在NBA籃壇逐漸取代喬丹的更不乏其人,諸如:歐尼爾、布萊恩、鄧當肯、韋伯、基德、卡特、卡忍、華倫斯等,都是一時之選;甚至連中國三座移動長城─巴特魯、王郅治、姚明都來NBA湊熱鬧。 說真的,只要看過NBA球星高超球技演出,就夠使你拍案叫絕,繞樑三日,此非危言聳聽,而是肺腑之言。世人真的眼福不淺,此時此刻,只要你打開電視機,就可以欣賞到NBA球星絕妙的球技,讓生活注入新活力。
-
教改還要改
自從高中、大學聯考廢除後,取之而代的是多元入學方案的基本學力測驗、推荐甄試。以前人們批評聯考是「一試定終身」,學生都是讀死書、死背書,學生讀書毫無趣味可言,但現在的多元入學體制,學生程度到底比以前提昇多少,又讀起書來有否比較快樂,在在引起部分學生及家長們質疑。 探討多元入學方案,的確讓各項考試變得更靈活,學校的教學也更有啟發性和活潑性,但考試的本質似乎仍沒有改變,以前學生只要把書背好、記好,很可能就可以拿到高分,但現在不僅要融會貫通,天文地理也都要懂得一點,導致學生的課業壓力不僅沒有變輕鬆,而且考試的次數也沒有變少,甚至變得更多了。 早年的大學聯考,每當放榜之後,就常發生名落孫山的考生自殺事件,如今教育體制改了,但仍不時聽聞有學生因課業壓力太重而自殺,到底我們的教育體制還存在那些盲點,值得相關單位需不斷探討改進。 的確,早期的學生是煩惱聯考,但自聯考廢除之後,現在的學生則是煩惱學測,因此,怎樣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快快樂樂、活活潑潑的好學生,似乎已不僅是光廢除聯考,改用學測可以解決的。 多元入學方案已實行多年,確實獲得各界不少肯定,但不可諱言的,教改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因此,無論是基本學測或推甄入學,如何做到更公開公平,讓學生可以依程度、興趣選擇自己所喜歡的科系,這才是教改的本意。
-
多激發點心靈創意
據說大發明家愛迪生有一個很奇怪的假寐習慣,有時當他要休息時,他會坐進椅子,將手臂置於扶手,雙手各握一個鐵珠懸著,然後雙手下方的地板各放一個盤子。當愛迪生睡著後,手便自然放鬆,一旦珠子撞擊盤子,我們的發明家立刻便醒了過來。 愛氏這樣做的目的,有人說是為了要珍惜時間並發揮工作效率,其實按照愛氏的說法:人在半夢半醒之間往往有許多讓人意想不到創意點子,為了捕捉那一剎間的心靈創意,愛氏便利用這種方式來叫醒自己,以期把瞬間千奇百怪、天馬行空的靈感載入筆記,因為那可能又是一項新發明的契機呢! 愛迪生這位天才發明家的做法,就現代心理學對創造力的研究來看,確實有點道理,因為大部份人在清醒的意識狀態中,常傾向於運用對自己最方便、最熟悉的邏輯法則來思考,而這些法則可能是在成長的社會化過程所學習建立的,久而久之,思考的方式便因而固定而成了習慣,沒有無拘無束的靈活思想,創造的潛能當然就被埋沒了。 至於潛意識的心靈活動並不受限於這種習慣性的邏輯法則,反而是鮮活跳躍、無邊無際的,很容易隨機聯結而形成前所未有、新的意念,有些心理學家便認為我們可以利用「白日夢」來激發創造力,因為人在做白日夢時,通常是處於放鬆狀態的,而這種狀態正是激發潛能的有利誘因之一。 研究也顯示,創造力的出現必須是經過孕育階段,在這一階段中要特別注意放鬆意識,接著進入「空白」狀態,然後當靈光一閃,新的點子便冒出來了,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有點「禪」的味道,就像心靈返璞歸真後,又孕育出新契機一樣的快美難宣。 總之,激發創造力並不是藝術家、科學家、詩人或者音樂家的專利,這其實是人類與生俱有的一種本能,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如果能在這個領域多用點心,那麼工作一定表現不俗,要不,至少也能享受更多的生活情趣。
-
基層選舉觀察
鄉鎮民代表暨村里長選舉,下月八日舉行投票。選戰倒數計時,倒是候選人投入者眾,還是「老神在在」。 檯面上雖看不到旗幟飛揚,文宣攻勢一波波景象,檯面下可是加緊發條,謀定而後動,撒下「銀彈」。有人戲稱,如此的佈樁,叫做「埋地雷」,只等開票引爆,屆時,這個票箱「開花」,那個票箱「開花」,「百花」雷動,火光四射,那就「凍蒜」了!這就是此次基層選舉的普遍「真實」寫照。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條竿子打翻一條船,以如此偏頗的眼光來看待此次基層選舉,畢竟,還是有不少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們秉持著為民服務、不買票的理念參與選舉。只是,在這選風每下愈況的當下,只談理想抱負,難免也會被某些選民譏為「空嘴嚼舌」,不切實際,最後總落得被「銀彈」陣亡,打「形象牌」的候選人難為,怪只能怪選風太壞,僧多粥少,徒呼奈何! 還有一些初次投入選舉者,真是「牛啊不識虎」,本有滿腔熱血,準備放手一搏,等一驚覺,週遭候選人都在「洗」啊「洗」!才猛然自問「選舉哪ㄟ按呢?」有人只好愣在一邊不想動了,有的頭洗了一半,只好硬著頭皮,心一橫,「撩落去」,要洗大家來洗,看誰能「洗」得勝出,最後的結局,總也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選戰打到這款地步││「流血」輸出,還得背負賄選坐牢風險,選舉還好玩嗎? 說真的,基層選舉,選風惡劣,於今為烈,已到「劣幣驅逐良幣」地步,這樣的民主玩法實在堪憂,到底是候選人為了當選不擇手段?還是選民貪財縱容?抑或執法不夠科學、嚴峻?在在值得我們深思與反省。期待透過不斷的反賄宣導,執法的雷厲風行,候選人與選民的自覺與自省,能使我們的選風,一次比一次清明、乾淨,以提昇選舉文化的品質與內涵,真正達到「選賢與能」的民主選舉真諦。
-
行善結善果
一名遊覽車司機在十五年前以分期付款認捐了慈濟醫院一張病床,沒想到十五年後載客到花蓮,自己卻在花蓮因心肌梗塞而住進慈濟醫院,經過手術才搶回一條命,他想到自己竟然會躺在自己捐贈的病床上,因而激動得大哭;他也認為這是一種很奇妙的因緣。 這名司機家住三重市,當年只是單純的善念而認捐給慈濟醫院一張病床,也不會想到自己會到慈濟就醫、住院,他也說,如果心肌梗塞是早一天在台東發生,情況恐怕就不一樣了。 看到這則報導的人,恐怕大部分都會認為是不可思議的巧合,或者說是「好心有好報」、「善有善報」,或許這也就是中國人常講的善緣、福報吧!中國人講「因果」,認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也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甚至於說因果是通於三世的,也就是所謂的「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不論中國人說的是「因緣」或是「果報」,目的無非是在勸人為善、要人結善緣、得善果。 當然,行善的方式不一定要捐錢、捐血、修橋鋪路,只有心中有善,就算是說了一句好話、撿了一下路邊的垃圾,也是有著極大的善緣。行善也不是只在物質的給與,是要在心、在眼、在口、在耳、在手。也就是說行善是真心誠意、無所求。比如一個人雖然不會為惡,但是話語、待人尖酸刻薄,同樣造了業障,又如果一個人雖然四處捐錢,卻是為名、為了面子上的光采,如此又怎能稱得上真正的善呢? 此外,行善的作用應該不是在成就個人的福報,而是經由人人保有善心,化解社會上的暴戾之氣,還給社會多一點祥和,不也是一種更大的福氣嗎?
-
不打自招
五月二十日,縣府和議會聯合發表聲明為阿扁加油,籲實現對金門六大競選主張,其中包括四年內一定要讓金烈大橋動工! 而每次看到有關興建「金烈大橋」的報導,內心總有幾分愧疚,特別是被形容成「浮橋」──選舉時浮出水面,選後沉入水底,益加羞愧不已! 因為,十二年前金門首任縣長選舉,曾當過鎮長的候選人深夜急電,表示隔天一早要到小金門開政見發表會,要我幫忙做份文宣,當時,腦海裡閃過金烈交通不便的窘況,於是,決定幫他開出興建「金烈大橋」的競選支票,用粗筆在大、小金地圖劃座橋,印了五百張,交件時被臭罵一頓,說什麼會被當成「 仔」,經解釋一切為選票,想當選得「語不驚人死不休」,最後文宣才勉為其難發出去了! 豈料,引起「東施效顰」,往後候選人想要小金門的票,都會加上興建金烈大橋的政見,包括總統大選也不例外!可惜至今都是芭樂票,大選大騙,小選小騙,「金烈大橋」成了名副其實的選舉浮橋! 前年岳丈突然仙逝,南洋回來二位姪兒送最後一程,返僑居地之前,我陪他倆參訪家鄉名勝古蹟,順便遊烈嶼,就在水頭候船的空檔,但見他倆用攝影機不停攝錄大橋鳥瞰圖,待船到海峽中間,又爬上船頭觀看水文,因為,他們正是海底工程專家,承建無數島嶼橋樑。據表示,金烈暗流湍急,建橋工程十分艱鉅,就算符合效益能順利建造,將來維修費用及安全維護,恐怕也是一個值得考慮問題,換句話說,要建金烈大橋,難囉! 誠然,金烈大橋能不能建?會不會建?答案還在未定之天!然而,這張尚未兌現的競選支票,曾經是我一時異想天開代客「捉刀」開出的,如今成了芭藥票,被譏為「選舉浮橋」,內心能不感到羞愧嗎?
-
君子之爭
選舉可惡乎?選舉醜陋乎?選舉骯髒乎? 選舉,是實行民主政治制度不可或缺的指標,也是重要的一項。北韓、大陸等國家,時至二十一新世紀,仍未能還權予民,舉行民主選舉,國際都把他們視為極權專制的國家;他們國家的人民也無法透過選舉,或其他民主方式,參與政治或公共事務。 選舉,國民有參與選舉和被選舉權外,透過選舉參與民主政治,為一鄉、為一縣,大至為國家舉賢。選賢選能,讓賢能的人來代表選民治理一鄉之政、一縣之政、一國之政,抑或監督政府行政,看緊人民的荷包,所擔負的責任不可不謂任重道遠! 選舉應是公平、公正、公開的,諸如孔夫子揭櫫的:「揖讓而升,下而飲」,各憑自己的才識才能,以及選民的認同和其理想抱負,勝或敗都不改初衷,才是一場君子之爭。 時至今日,選舉已變了調,變了質。為了勝選,不惜攻訐、賄賂、暴力,實在叫人為之憂心忡忡不已! 尤有甚者:為了選舉,好鄰居可以仇視不講話;以兄弟相稱的好友,為了選舉,可以反目成仇,輕易的把珍貴的友情拋棄,吾鄉有之,不得不令人嘆息! 孟子說:「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選舉就是一場公平、公正、公開的君子之爭。今日,我以我的才識才能,我有心為地方服務,你也有之,他也有之,大家一起來競選。當選是選民的決定,是責任的加重;落選了,如孟子說的:「反求諸己而已矣!」不怨天、不尤人,方展現高度的民主素養風範。
-
疼子女也別忘疼自己
中國人自古便強調倫理親情,總認為為人父母者辛苦奔忙養兒育女,甚至細心呵護照料並竭盡一切所能供應兒女所需是所謂的天職,而為人子女者蒙受親恩,他日足以自立時對父母有所回饋與報答,理應也是天經地義、責無旁貸的事。這樣的倫理觀念與孝道精神原是中國禮儀社會中極為重要的一環,但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傳統的孝道逐漸淹沒在功利主義的洪流中,絕大多數為人父母者雖仍執著地善盡養兒育女的天職,但面對付出不必然有回饋,養兒未必能防老的現實,在愛子女的同時,似乎也該多愛自己一點,多為自己著想。 前一陣子傳出桃園老婦人因家產分配糾紛竟遭自己六名親生女兒聯手告上法院,老婦人在分家產過程中縱有疏失,但畢竟是有養育之恩的母親,只因錢財這等身外之物擺不平,為人子女的便能罔顧倫常,不惜與老母親針鋒相對甚且對簿公堂,老是強調「百善孝為先」的中國人,走到了廿一世紀似乎不再有這般的體認。 父母養育子女,不僅人類如此,在動物界亦可求証,或可稱之為天性使然。但子女接受父母照顧之後必須有所回報,這樣的反饋是否是必然的定律,卻很難在動物行為中找到明確的解答。有孝心並具體報答親恩者,是因為他們從不將父母的辛勞奉獻當成理所當然,自然點滴在心,不敢或忘;只知一味領受親恩不懂回饋者,無非是利用父母疼惜子女的天性與弱點,既然樂得予取予求,哪還有閒工夫想該怎麼報恩?當然,父母疼子女乃天經地義,但卻要避免寵壞了子女,子女尚難自立時,父母從旁支持幫助無可厚非,一旦他們能靠己力謀生時,就該大膽放手,別讓孩子們始終心存依賴,斷不了奶。有為人父母者自己省吃儉用,卻已把尚未成年的子女們的下半輩子生計全張羅好了,如此拚命的「孝子」,一旦落得血本無歸,豈不晚景淒涼?
-
嘆人生無常
以「流浪到淡水」一曲走紅歌壇的「金門王」王英坦,日前不幸猝逝,得年四十九歲,留給國人與金門鄉親無盡的懷念和追思! 「金門王」的一生可以「悲」字來形容,亦不為過。據媒體報導,當其撒手人寰時,口袋裡只剩六塊錢而已,而妻兒又不在身旁,無不讓人感嘆與無奈。「流浪到淡水」的原音,也因為「金門王」的過世而成為絕響,真是歌壇的一大損失。 王英坦的一生充滿了傳奇性,「金門王」出生於戰地金門后盤村。當「金門王」十四歲就讀金寧國小時,有一天在上學途中拾獲一顆彈殼,由於好奇心的驅使,下課時王英坦拿它把玩敲打,這一敲竟毀了他一生的幸福,造成他左手掌被炸斷、雙眼失明,成了十足的殘障兒,自此即決定了他乖舛的命運。 歲月輾轉,及長,「金門王」赴台謀生,在偶然機會裡認識了盲人李炳輝。自此,金門王和李炳輝這對盲眼藝人情同手足,在一人口琴、一人吉他搭檔下,再配以金門王沙啞低沉的歌聲,相偕扶攜走唱淡水茶室二十餘年。由於兩人個性深具草根性,符合當時本土懷舊風情,後來兩人合唱的「流浪到淡水」、「來去夏威夷」更紅遍了大街小巷,成為膾炙人口,個個能朗朗上口的名曲。 無奈時空的轉換,「那卡西」終究抵不過卡啦OK、KTV等的魅力,隨著時日逐漸走入歷史,失去往日的繁華。從此,兩人的生活更成了問題,惟靠朋友的支助與介紹,轉往秀場、上電視節目、上電台,以及灌唱片等,賺取蠅頭小利,渡其餘生。 綜觀「金門王」王英坦不幸的一生,不免讓人感到惋惜與無奈。趁此生命健在時刻,應多去珍惜和尊重,使自己快樂活在當下。
-
談到瓊林買水
報載,瓊林水質中心常有民眾半夜三更前往買水,擾人清夢,引來部分居民抱怨。為什麼會有民眾前往該處買水呢?尤其是白天買水民眾更絡繹不絕,這凸顯金湖地區因自來水水質不佳,才會有民眾不辭辛勞前往瓊林買水。 金湖地區的自來水倍受民眾詬病,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儘管有關單位一再強調金湖地區自來水水質符合標準,但有很多金湖鎮民仍不敢飲用太湖的自來水也是不爭的事實,寧願每天拿著水桶前往井邊汲水或前往瓊林水質中心買水,至於家中的自來水,很多金湖鎮民只用以洗滌或盥洗之用,如果金湖地區的自來水真的符合所謂的衛生標準,那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金湖鎮民不敢使用呢? 老實說,很多金湖鎮民之所以不敢飲用太湖的自來水,主要的心理障礙是每天看到山外溪的溪水污黑惡臭,試想那種污水就是鎮民使用的自來水源,難怪鎮民用起來是心裡怕怕的,再來就是自來水經常有一股說不出的怪味,且口感不佳,這叫金湖鎮民怎敢飲用呢?因此很多鎮民不得已只好另找水源,有人用買的,有的聽說那邊的井水不錯就前往汲水,也有人遠赴金城拿水。 要提昇金湖地區自來水質,其實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澈底解決山外溪的污染,只要山外溪的溪水無法清澈,金湖鎮民還是不敢飲用自來水,再加上太湖魚類繁殖過速,試想養魚池的水當成自來水源,這叫鎮民如何敢放心飲用呢?
-
浪費者終難久富
人們常說:「金錢萬能。」因為它是上天恩賜給人類的生活工具,缺乏它,你將覺得捉襟見肘、諸事不便;擁有它,你卻可以盡情揮霍,甚至頤指氣使;如果你懂得使用,金錢是個很好的僕人,倘若你不懂得運用,它會是個最壞的主人。 將金錢視作萬能之鑰的人,毫無疑問的,會被人假定是個為了金錢,什麼事都幹得出來的人,這種人在千方百計獲取大量金錢後,也最容易縱情於聲色犬馬中,到頭來不但渾身銅臭味,更難掩其精神貧乏之亟。 其實,人們之所以酷愛金錢,有的固然是為了追求物質的享受和感官的刺激,但也有些人一生克勤克儉,全然忘其所以的投入財富的追逐中,無非是想替子孫多打點根基,結果身後一坏土,一樣還不是萬事俱空。 所以一文不名固然讓人覺得悲哀,但是盲的積蓄而不作有效的使用則更讓人覺得愚蠢。說來真是奇怪,擁有很多金錢的人,往往貪多無饜;擁有少許金錢的人,反而容易感到滿足。我們的社會正是如此,追求財富的人,在財富到手後,鮮少有人因此而感到滿足,似乎只有那一小撮安貧樂道的群,才能在金錢買不動的範疇裡得到肯定。 古人說:「窮不過三代,富亦不過三代。」又說:「有錢當思無錢時,富貴常念貧賤日。」錢財固然萬能,但所謂「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夕。」我們深信,浪費者終難久富,同樣的,節儉者當不致貧,當用時毫不吝嗇,該省時又何必浪費,這是成功立業的鐵則和千古不變的至理,否則再多的金山銀山、再怎麼家道崇榮,子孫如果不孝,最後還不是一樣揮霍殆盡,兩袖清風。
-
偉大母親的背後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偉大。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為「母親節」,普天之下,莫不舉辦各項母親節慶祝活動,歌頌母恩;為人子女的,也會在這一佳節,致贈一束康乃馨,或送禮物,或開宴席祝賀,聊表身為人子的一份孝思、一顆感恩的心。 今年母親節頗受注意的一個插曲,就是國內外都有專家在估算,究竟一個全職的媽媽每日照顧一家大小、操勞家務,應當得到多少報酬。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是樁無關痛癢的閒話,其實卻點出了家庭主婦每日料理家庭生活││包括養育子女、主中饋、整理家務、輔導課業、排難解紛等數不清的項目所付出的極高代價與辛勞。 根據美國一家金融服務公司的估算,媽媽的身價,約合新台幣一八○餘萬元,令人咋舌。或許這是美式算法,但是打個再大的折扣,仍然是一個極其可觀的數字,可見媽媽們的工作價值高昂又備極辛勞。然而,蘊藏在偉大母親這個「光鮮」頭銜的背後,媽媽們的社會地位與福祉卻始終受到忽視,反而在既有的男尊女卑文化中受到歧視與壓抑,諸如龐大的家務「無給職」、職場中的同工不同酬、升遷受阻等等。這也是為什麼女性團體要高喊伸張女權,反映出過往社會給予女性「不公平」的待遇。 面對快速變遷的社會,我們也必須在觀念上與環境上同步調整。儘管現實環境不容許我們對媽媽們支付合理的酬勞,但是整個社會對此必須有深切的認知,盡可能利用各種機會給予回報,讓更多的媽媽還願意無怨無悔地為家庭、為子女投注愛心,操持家務,使她們在為家庭、為社會提供「兩倍」於他人服務時,得到適當的關懷、肯定與支持,這才是我們在慶祝母親節之餘,所應有的努力方向與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