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英語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感」一下流行
哈囉!大家最近還好嗎?已經開學了,要記得量體溫、戴口罩,最重要的是要勤洗手喔!還記得我們上次提到「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名稱是"2019-nCoV嗎?後來正名為COVID-19。前陣子網路也流行一個笑話,說這COVID-19是指China Output Virus in December 2019(2019年12月中國輸出病毒),當然玩笑歸玩笑,這COVID-19的CO是Corona的意思,Virus是病毒,而D就是Disease(疾病)的意思。19就不用說了,是指年份2019。 不管武漢肺炎的英文名字叫做什麼,當然我們希望武漢肺炎不要找上我們,能離我們越遠當然越好。不過在武漢肺炎讓大家人心惶惶之前,其實流感就已經是讓大家不敢掉以輕心了。坦白說,不管是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flu)還是最近人人談之色變的武漢肺炎(2019NCoV),症狀都跟一般感冒(common cold)相當類似。所以我們今天先來談談跟感冒有關的一些症狀以及如何用英文表達這一些症狀。 基本上跟感冒有關的症狀,我們很常用"feel"、"get"或者是"have"這幾個動詞來表達。如果我們生病不舒服,我們會說「我覺得不舒服。」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一開始學到「舒服」是"comfortable",所以講到「不舒服」這個字,有很多人非常喜歡用"uncomfortable",其實這個字想要表達的是一種「不安的」、「不自在」或者是「彆扭的」感受,並不是指身體上的不舒服喔!如果真的是「身體不舒服」,我們可以說,"I feel sort of under the weather today."或者是"I'm not feeling well."當然如果自己很明確狀況,也可以直接說「我生病了。」"I'm sick."、"I am ill."或者"I am unwell."以上這一些都是用來表示身體症狀的,如果是要指「心裡的不舒服」,或者是情緒上的「不高興的」、「憂鬱的」或者是「煩惱的」情況,那我們通常會用到"upset"這個字。 言歸正傳,我們回到了感冒症狀的話題。要表達「我感冒了。」其實很簡單,就是"I got a cold. "那如果是感冒很嚴重的話,就可以用" I've got a bad cold."來表達。至於症狀的話,我們就從最輕微的「流鼻水」談起吧!「我流鼻水。可以說"I've got a runny nose."或者是,"My nose is running."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裡有兩個形容詞,一個是"runny"另一個是"running",到底有什麼差別?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判別方式來看,"running nose"用的是現在分詞當形容詞用,強調「流」這個動作,會讓人有「鼻涕流個不停」的感覺。但是,"runny nose"只是單純表達「流鼻水」這個狀態,所以我們在看醫生的時候,如果只是很簡單的陳述有「流鼻水」這個症狀,那就用"I have a runny nose."如果講話的當下鼻水流下來了,想要表達「我流鼻水了」,就可以用"My nose is running." 除了流鼻水,我們通常最常見的是「咳嗽」"cough",如果說從早到晚都在當「酷酷嫂」,那就可以說"I've been coughing day and night."「我早晚都在咳嗽。」而「咳嗽」通常會伴隨「喉嚨痛」"sore throat",不管是發炎還是因為咳嗽咳太久,都有可能會造成喉嚨痛。如果我們要表達,「我的喉嚨痛到話都說不出來了。」就可以說,"It's really hard to talk because I have a sore throat.",有時候「喉嚨痛到連吞口水都困難。」就可以用," My throat hurts when I sallow."提醒大家一下,"sore"是一個蠻特別的字,常被翻譯成「酸痛」,其實也有一定道理,因為"sore"一般用在表達由於使用過度使用所導致的疼痛。比如說,「我坐在椅子上一整天讓我的背好痛。」就是"Sitting in a chair all day makes my back sore." 既然講到「疼痛」,麋鹿兒在這邊補充一下:疼痛大致上分成幾種。能用來表示的疼痛範圍最廣泛的是"pain",可以用來表示心理上的痛苦,比如說痛苦的回憶,或是用來表示突然而來的肉體痛楚, 例如「我感覺到腰間有一陣刺痛」就可以說"I felt a sharp pain in my back."另外,一般大家最常用來表示疼痛的字大概就是 "hurt"了。這個字除了代表「傷害」也可以代表「感受到疼痛」,可指受傷帶來的痛或身體疼痛帶來的痛。通常我們會用受傷部位,或者是會讓人感到疼痛的部位當作主詞。所以,如果我們要表達「我的膝蓋好痛喔!」會說,"My knee hurts."如果只是要簡單地說,「好痛喔!」,就說"It hurts."就可以囉!那如果真的很痛,「痛得要死」或「痛死我了」,我們可以用"It's killing me."來表達喔! 除了hurt之外,還有一種疼痛是"ache" 用於指身體某一部份持續的痛楚,或用於表示那些雖然不強烈,但是會侵擾人的疼痛, 例如「頭痛」"headache"、「牙痛」"toothache"或「胃痛」"stomach ache" ,甚至包括健身之後的「肌肉酸痛」"muscle ache"。簡單來說,這種疼痛指較為小的痛楚,很多時候與身體部份相連,而且在這些疼痛發生時,我們可能會覺得隱隱作痛,甚至覺得很煩,但是仍然可以繼續生活工作。如果說疼痛已經嚴重影響或者是阻礙生活或工作,那麼我們會用"pain"這個字,因為相較於"ache"來說,"pain"的強度更加猛烈劇烈,可能會一下子感覺被嚇到了。例如說,不小心切到自己的手,或者是突然被石頭砸頭,這種時候,就是劇烈疼痛的pain。 咳嗽除了會伴隨喉嚨痛的產生,有的時候還會「有痰」,一般我們說「帶痰的咳嗽」就是"a phlegmy cough",如果說「喉嚨都是痰」就可以說"My throat is filled with phlegm."通常如果我們有喉嚨痛、咳嗽或者是流鼻涕,就差不多是有感冒的徵兆了,而流行性感冒初期除了以上症狀之外,還會伴隨著「發燒」"fever"。如果「覺得只有一點點發燒」可以說,"I think I have a slight fever."所以「我咳嗽並發高燒。」就可以說,"I have a cough and get a high fever."今天簡單的感冒症狀以及疼痛的區別就說到這裡,希望大家都頭好壯壯,記得多運動、營養均衡、吸收維他命D讓免疫系統變得更好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非常時期「罩」得住
年剛過完,小朋友卻還沒有辦法開學,最主要的原因是武漢肺癌的疫情太過於嚴重,所以政府當局採取了比以往更為嚴謹的因應措施。由於這次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所造成的死亡率與影響的程度實在超乎想像。所以現在可以說是一種人人談武漢肺炎色變的景況。「防疫」"epidemic prevention"儼然成了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口罩」也就成了最為搶手的商品,當下,戴口罩儼然成為人人自保的「服役措施」"anti-epidemic measures"。甚至於政府必須要以實名配給的方式來保證大家購買到口罩的權利。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名稱是"2019-nCoV",其中「2019」代表發現此病毒的年份,而「n」則代表「新型」"New 或 novel"的意思。最後面的"CoV"就是「冠狀病毒」的英文簡稱"Coronavirus"。這是由「冠狀」加上「病毒」所形成的字。基本上,很多人乍聽到"corona"這個字會覺得很耳熟,甚至對這個字並不陌生,是因為這個字,就是「可樂那啤酒」的那個"Corona"。這個字除了可以用來表示人體的"冠狀部位",比如說"齒冠"或者是相類似形狀的東西,也可以用來表達植物的「冠」或者是「根莖部位」,以及建築物的「挑簷滴水板」以及教堂的「環形吊燭架」,還有「日冕」以及太陽或月亮周圍所形成的「暈」,說真的是一個我們可以很常使用得到的字,所以把他記起來吧!那至於「病毒」"virus"這個字就不用多說了,大家應該就已經很熟了。 這一波武漢肺炎所造成最強大的效應就是搶口罩的風潮。坦白說,包括我在內,很多人可能還是因為這一次的危機才真正認識口罩的種類差異以及正確配戴口罩的方式。在武漢肺炎爆發之前,麋鹿兒對口罩可以說是呈現一個不清不楚跟傻傻分不清楚的狀態,完全沒想到小小的口罩居然有那麼多種材質與功能上的差別。那到底「應該使用哪種類型的口罩呢?」"What type of face masks should be used?"我們一般買的口罩到底是屬於哪一種?是不是一定要用醫療用的口罩才可以?這些問題著實讓大家非常的困擾,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口罩到底有哪幾種。 其實口罩一般來說可以分成「一般的口罩」"face mask"、「醫療用口罩」"surgical mask"、「防護型口罩」"respirator mask"以及「防塵口罩」"dust mask"四種。那這四種到底有什麼差別呢? 基本上,我們一般講的「口罩」,指的是"face mask",這種"face mask"泛指任何矇住臉部,或是嘴巴的口罩 。在這裡麋鹿兒要特別提醒大家,到藥局買"face mask"的時候千萬不能說成"facial mask"喔!因為"facial mask"是指「面膜」。啊不是差不多?喔!不!這差一點點可是差很多的。順便一提,要表達「戴口罩」的動作,我們用的動詞是"wear",這個字是「穿戴」的意思。而要表達「敷面膜」,我們所用的動詞則是"apply",就跟「敷藥」所使用的動詞是相同的。至於這次讓大家搶翻天的「醫療用口罩」,指的則是"surgical mask"也就是指醫院中給醫護人員配戴的口罩,有預防含「細菌」"bacteria"與「病毒」"virus"的「飛沫傳染」"aerosol spray"功效。這種"surgical mask"又稱為「外科口罩」,因為"surgical"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外科的」,所以"surgical mask"當然指的就是指動手術用的口罩。 另外,講到「飛沫傳染」這的英文單字,麋鹿兒在這裡插播一下,最近因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緣故,我們增加了很多平常觸碰不到的知識必須學習與了解,同時也有很多新的專有名詞因應而生。最近最紅的大概就屬於大陸的「氣溶膠傳播」了。不知道大家對這個詞有沒有印象,是不是乍聽之下會一頭霧水?麋鹿兒一開始也覺得搞不清楚這到底是什麼?肺炎跟氣溶膠到底有什麼關係?後來才發現,其實我們對這個單字並不陌生,大陸之所以會這樣翻譯的原因是因為 "aerosol"這個字是「氣溶膠」的意思,所以就直接翻成「氣溶膠傳播」。一整個就是「直男翻譯法」的概念。在這邊這所謂的「氣溶膠」英文是"aerosol"原來是指「噴霧劑」、「氣態膠體」與「懸浮微粒」"suspended particles"的意思。其實也就是我們台灣泛稱的「氣膠」、「煙霧質」,說穿了就是指固體或液體微粒穩定地懸浮於氣體介質中形成的分散體系。什麼?聽不懂?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懸浮微粒」啦!就像香煙燃燒所散發的煙霧,就是一種典型的氣溶膠。所以這「氣溶膠傳播」簡單來說就是「空氣傳播」的一種,也就是指「飛沫傳染」"aerosol spray"。 有關「飛沫傳播」麋鹿兒就在這邊大略提一下相關的概念讓大家有所了解就好,以後我們有機會再來聊這個部分,現在我們還是回到「口罩」這個話題。剛剛我們提到了所謂「醫療用口罩」"surgical masks"是專門給醫護人員使用的,除非進出的場所有被感染的機會,不然其實一般人在騎機車時戴一般的口罩就可以了。如果是一些從事特殊行業的人,「他們在工作中必需要戴上防塵口罩跟護目鏡。」"They have to wear a dust mask and goggles when working ."那如果是因應特殊需要,必須得預防分子更小的空氣粒子,如pm2.5的微塵"particulate",那麼就必須得要配戴像是N95這類的口罩,因為「N95口罩可從周圍空氣中過濾掉大部分空氣中的顆粒物。」"N95 respirator masks can filter out most airborne particles from the surrounding air."而且這種"respirator mask"擁有更強烈的抗病菌與過濾病毒傳染的作用。 所以基本上,「醫療用口罩和N95口罩是可防止空氣中武漢冠狀病毒感染的兩種口罩。」"Surgical masks and N95 respirator masks are the 2 types of masks that can prevent infections from Wuhan coronavirus through the air."誒,別聽完了就衝去買嘿!先別急著搶口罩,麋鹿兒在這邊還是要呼籲一下,勤洗手比戴口罩要來得更重要。切勿囤積口罩,如果是身體健康且免疫系統良好的人請先把醫療用口罩讓給慢性病患或者是必須要頻繁出入醫療場所的人吧!只要大家一起共體時艱,相信疫情很快就可以平息的。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新有所「鼠」
今年是鼠年,所以我們來談談跟老鼠有關的英文。麋鹿兒還記得讀書的時候,光學到的「老鼠」就至少有mouse跟rat兩種。那「鼠」年的鼠是哪一種呢?其實,在中國的十二生肖裡的動物都有它固定的用詞:「鼠」是"Rat"、「牛」是"Ox"、「虎」是"Tiger"、「兔」是"Rabbit"、「龍」是"Dragon"、「蛇」是"Snake"、「馬」是"Horse"、「羊」是"Goat"、「猴」是"Monkey"、「雞」是"Rooster"、「狗」是"Dog",那「豬」就是"Pig"了!這些用字都非常地的簡單,但是因為這些動物擺在這裡是專門指「生肖」(Chinese Zodiac signs或者是animal signs),所以跟「星座」(Zodiac signs或者是star signs)一樣,開頭都要大寫。至於「….年」用英文來表達就是"the Year of…."像今年「2020年是鼠年」,我們就可以說,"2020 is the Year of the Rat."以此類推就對了。 說真的,如果有破冰話題排行榜,星座跟生肖一定是榜上有名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通常不大認識的人就很愛問,「你是什麼星座的啊?」、「你(生肖)屬什麼的啊?」之類的。而且在不好意思直接問人家年紀的狀態下,問生肖也是一種不失禮貌的技巧。就像我們問星座一樣,「你的星座是什麼?」英文就是"What's your Zodiac sign?"所以,如果我們要問人家「你是屬什麼(生肖)的?」那就只要在句子裡加上個"Chinese"就可以了,所以用英文來表達就是"What's your Chinese Zodiac sign?"基本上「星座」跟「生肖」也都有比較直白與簡單的說法,所以問人家「你的星座是什麼?」我們也可以說"What's your star sign?"那問人家「你的生肖是什麼?」就是"What's your animal sign?"囉!或者我們也可以用" What animal signs are you?"這個句型來問。如果剛好鼠年生的,要回答「我屬鼠。」就可以說"I'm a Rat."千萬記得要大寫喔!不然這句話如果寫成小寫,"I'm a rat."就變成「我是一隻老鼠了。」而且冠詞"a"是不能省的,不然就會變成"I am Rat.",「我的名字是Rat」了。 回到老鼠這個話題,大家應該比較常聽到的老鼠是"mouse"吧!不管是「滑鼠」還是「米老鼠」都是這個字,那rat呢?老實說,rat跟mouse大致上兩種的分別並不大,如果真的要區分他們,那就是rat通常指體型比較大的老鼠,形象是比較負面的(比如說又髒又臭或者是會跟下水道垃圾連想在一起),而mouse會給人一種小巧可愛的正面形象(請直接想像米奇跟米妮),所以也就不難理解有很多有"rat"在內的諺語或者是用法是比較負面的了!比如說,我們察覺到事情不對勁,似乎是「有蹊蹺」,就可以用"smell a rat"這個片語,你想,有老鼠的地方都不免有一股怪味道,所以如果聞到了有老鼠,就代表事有蹊蹺、怪怪的或哪裡不對勁囉!!如果我們要表達「你有察覺事情不對勁嗎?我覺得怪怪的。」那就可以說"Have you noticed anything wrong? I kind of smelled a rat."所以"smell a rat"跟"notice something wrong"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啦!還記得我們之前講到「魚」的時候也有一個類似的片語"smell fishy"嗎?一次記三個,記好記滿喔! 既然有髒亂的地方就有老鼠,所以如果有一堆垃圾,不用說肯定會有「一堆老鼠」"a pack rat"相伴,是一種共生的概念。所以這個片語就被用來形容「囤積狂」(hoarder),就心理學上來說,囤積狂是一種心理病態的反應,所以,如果察覺自己或親人有囤積的傾向一定要關注一下是不是有心理上的狀況,平常也要力行斷捨離,三不五時一定要「清理一下你的東西,不要變成囤積狂。」"Clean up your stuff and don't be a pack rat."千萬別讓雜物主掌了我們的人生。 "rat"除了跟陰暗、潮濕的下水道還有髒亂的垃圾連想在一起很有畫面,另一個讓我很有印象的是沈船的時候,成群老鼠游泳竄逃的畫面。通常老鼠藏身的本領是一流的,如果連他們都甘願曝光逃離,肯定這地方也是狀況不好到再也不能安居或賴活的。所以,"like rats deserting a sinking ship"這個片語便用來形容「抱頭鼠竄」或者是「樹倒猢猻散」的景況。rat除了「老鼠」之外,還可以轉指「背信棄義的卑鄙小人」,比如說對方答應要幫忙又反悔,就可以跟他說「可是你答應要幫我們的,你這個騙子!」"But you promised to help us, you rat! "我們以前學到的「騙子」"liar"是指「說謊話騙人的人」,而用"rat"則是一種「背信忘義」的概念。 此外,複數的"rats"在口語中單獨提起,是一種感嘆詞,用來表達「氣惱」,也可以翻成「要命」、「該死」或者是「可惡」。比如說,出門旅行,搭了兩小時公車回到住宿處,才發現忘記買早餐,這時候肯定會發出,「要命!我忘了買早餐了。」"Rats! I forgot to buy my breakfast."之類的哀號聲。rat也可作動詞,後加介詞on或者out,有「告發」或「食言」的意思,其實也就是我們說的「出賣」,尤其是指打人小報告之類的,比如說想要表達「賽門才是出賣你的那個人。」「我才不會出賣朋友。」那就可以說"Simon was the one who ratted you out.""I don't rat on my friends"在這順便提醒一下大家rat這個字要當動詞的時候要注意,因為是單音節短母音的單字,所以「重複字尾加ed」喔!還有不同的介系詞位置也不同喔! "mouse"通常指體型較小較為害羞的老鼠,與rat相較之下,感覺形象就好了許多。除了「老鼠」之外,"mouse"可引申為「安靜、害羞、膽怯的人」,所以一個人跟麋鹿兒一樣害羞內向不愛說話,我們就可以說他,"quiet as a mouse" 以前我們會說躺在沙發上一動也不動的人看電視吃爆米花或漢堡、可樂的「電視迷」叫做"couch potato",現在坐在電腦前面,手抓滑鼠,然後就入定可以不吃不喝或者大吃大喝的那種,就是"mouse potato"「電腦迷」囉!另外順便聯想一下,是不是「老大」不在,大家就會化身成各種馬鈴薯或異世界生物,那就是典型的「家裡沒大人(小孩就作怪)」,用英文來表達就是"When the cat'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貓不在,老鼠就開趴」囉!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魚」是我們說英文 (下)
哈囉!親愛的各位麋粉,今天我們要繼續來談談跟「魚」有關的英文。不知道大家對我們上次所提到的重點還有印象嗎?我們上次提到了"fish"這個字很特別,雖然他是可以數的名詞,但是並不需要加上S,也就是說他是「單複數同形」的字,所以,在表達「我有一隻魚」跟「我有十隻魚」的時候,都是"fish",而這並不是代表"fish"這個字都不能夠變成複數型喔!只是要表達的意思不一樣而已。比如說,"I have 10 fish."是「我有十隻魚」的意思,但如果說我們看到了"I have 10 fishes."指的就是「我有十種魚」喔! 那如果說魚的數量真的很多,多到我們數都不清楚,在沒有必要表示詳細的數目或者根本懶得細數的情況下,想直接說有「一群魚」就好的話,一般來講最簡單的用法,就是用"group"這個詞來形容,所以「一群魚」就是"a group of fish",也就是說,當我們講到「一群」的這個概念時,用"a group of…"來表達,就是一個放諸四海皆「通殺」的說法,但是,偷偷跟大家說,如果我們可以偶爾神來一筆,說點不一樣的「群」,有時候聽起來也是蠻帥的喔!所以在這裡麋鹿兒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特別的「群」。說真的,「群」這個概念很有趣,有很多不同的名詞,都有自己「專屬的群」,有些很常見,但有些根本就超乎我們的想像,沒聽過還真的一頭霧水。一般常見的像"flock"這個字。比如,「一群綿羊」,我們會說,"a flock of sheep"而「一群鳥」則是"a flock of birds",當然不是一個"flock"就可以打天下了。像「一群鹿」用的就是"a herd of deer"。 說真的,講到「群」這個概念,雖然有些用字實在不大容易聯想,比如說,「一群狼」我們用的是"a pack of wolves"你可能會問,「啊,那個狼跟"pack"(包裹)到底有什麼關係?」可能想破頭都想不出來,但是有些選字倒是很容易讓人一下子就聯想到或者產生出畫面的,比如說, 一群河馬,就是"a crash of hippopotamuses",就字面上來看,"crash"是「撞擊」的意思,所以,一群河馬就是會撞來撞去對吧,用"crush"是不是很傳神呢?另外,「一群長頸鹿」是"a tower of giraffes",長頸鹿的脖子很高,遠遠看來很像「高塔」"tower"也是很有趣的說法,還有,像是大象,基本上一群走出來聲勢驚人,就像是在「遊行」"parade"一樣,所以,「一群大象」也可以說成"a parade of elephants"好玩吧!喔!講半天,那到底「一群魚」要怎麼說呢?「一群魚」就是"a school of fish",「一學校的魚」有沒有讓大家想到尼莫的場景?很可愛吧! 由於今天的主場是「魚」,所以關於「群」的部分就稍微提一下就好,還是言歸正傳,回到「魚」這個主題上,還記得我們上一次有講到一些跟魚有關的片語及成語吧!今天我們當然要繼續來看一些跟魚有關的用法囉! 印象中如果我們聽到人家說"drink like a fish",就是表示「他喝太多了」,為什麼呢?想像一下一隻魚泡在酒桶裡的樣子,是不是很有意思?這俚語要表達的就是一種像喝酒喝到像魚整個泡在水裡一樣的情況,就是整個人泡在酒裡的概念啦!這用法就是指豪飲跟飲酒過度的意思,比如說,「自從她被男友拋棄之後,她就每天喝到爛醉如泥。」英文就是"After she was dumped by her boyfriend, she drank like a fish every day."而對這種被男(女)朋友拋棄而借酒澆愁的人,我們就可以跟他說,"There are plenty of fish in the sea."「 海裡還有很多的魚。」這隻跑掉還有下一隻,所以這代表還有很多的機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啦!另外,如果我們說一個人說謊,我們會說"He told a lie." 也可以說"He told a fish story."喔!基本上,"fish"這個字加上"y"就會變成形容詞,用來表示「可疑的」、「虛假的」、「令人懷疑的」的意思,也能形容「有魚味」或「有魚腥味的」。所以我們如果聽到人家說,"Something's fishy"代表有「某件事有點詭異」。在這個俚語中,「詭異」的概念主要是想傳達某件事情或情況帶給人「不太確定的」感覺,我們雖然不知道原因,但是就會覺得哪裡怪怪的。比如說,一般來說我們跟別人講話的時候眼睛會看著對方,這是一種禮貌,但是如果「這個人有點奇怪,他跟你講話時從不看著你。」"There's something fishy about that guy. He never looks at you when he speaks."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通常會用"fishy"這個字來表達這種怪異的感受。因為他不一定真的很「怪異」他可能是因為害羞,但是這種舉止在正常的反應下就是怪怪的。 此外,"fish"這個字如果當作動詞來使用,就是「釣魚」的意思,常聽到有人說,「給他一根釣竿不如教他釣魚」的英文就是"Give a man a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him how to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lifetime."整句話的意思是,「給人一條魚,你餵飽他一天,教會他如何釣魚,你就餵飽他一輩子。」而一般我們在週末休閒時間去從事的釣魚活動,就可以跟人家說"I go fishing on weekends."另外,我們也看到有人在湖邊或河邊射魚,感覺上就是個高難度的動作,不過如果射的在桶子裡面射魚,那就簡單多了,所以,如果我們聽到有人使用"like shooting fish in a barrel"這個片語,就跟我們說"like a piece of cake"是一樣的意思喔! 關於「魚」的英文我們就先講到這裡告一段落,看吧!魚雖然是個簡單的字,但講起來從文法到片語等等也是落落長的一堆,果然應驗了那句「越簡單的越不簡單」啊!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魚」是我們說英文 (上)
哈囉!前面兩週我們看完了「菜」英文,接下來當然就要來說說小「魚」兒了。因為我們不是為了選舉學英文,我們只是搭個選舉熱,借他們開個梗而已,雖然總統大選結束了,熱潮也平息了,但是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還是要秉持對英文的熱愛,繼續來輕鬆說英語。 再一次申明為了表示公允以及重申麋鹿兒本人沒有政治立場,再加上年關也近了,順便討個「年年有餘」的吉祥意,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魚」吧!說真的,「魚」是一個很簡單的單字,幾乎所有小朋友一開始學英文的時候,只要學到"F"這個字母就一定會學到"fish"這個單字。不過,這個說來簡單的字。其實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講的喔! 我們先來看大家對"fish"這個字的了解有多少?現在有一個問題問大家,"I have 10 fishes."跟"I have 10 fish."哪個句子是對的?好,時間到,有答案了嗎?第一個是對的,第二個也是對的,其實兩個句子都是對的,只是要表達的重點不一樣喔!這個字的文法很值得一說,因為光是"fish"這個字到底「可不可數」這件事,就讓很多人霧煞煞了。可能會有人覺得魚看起來就是可以數的啊!有什麼好講的? 有啊!因為我們學到的基本文法中告訴我們,如果東西是可數的,在複數型的時候就要在字尾加"s"、"es"或者"去y+ies"對吧!但是,我們卻會聽到有人想要用英文表達「我有十隻魚」的時候,講成"I have 10 fish."難道,魚是不可數的嗎?還是他文法有錯誤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好吧!其實"fish"這個字,可數也不可數,只是意思不一樣而已。這個雖然話說來有點長,不過也不要太焦慮,因為原理很簡單,只要掌握關鍵點就好。基本上「魚是可以數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魚」比較特別,它是「單複數是同形的」,也就是說,用英文表達1隻魚是fish,十隻魚也是fish,所以不管是表達多少隻魚,我們都是用"fish"就對了。 但是我們也會聽到有人說,"I have 10 fishes."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不是單複數同型嗎?為什麼又會有複數的表達方式。很簡單,就是當我們要強調「種類」的時候,魚就是複數型。"I have ten fish"指的是「我有十隻魚」,但這十隻魚很可能都是「金魚」"golden dish",只有一種。但是如果聽到"I have 10 fishes."那就是「我有十種魚」,種類確定有10種,但是他們的數量最少10隻,也可能不只10隻喔!另外,我們前面有提到,「魚」可數也不可數,如果"fish"這個字當作不可數名詞,那指的不是一隻一隻的魚,而是「魚肉」,不管生熟與份量,都是不可數的喔! 看吧!雖然這個字簡單,但是弄清楚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了基本概念,以後就不會理解錯誤了!此外,魚雖然是很簡單的單字,但是有很多俚語跟魚有關喔!因為俚語常常跟字面上的意思天差地遠,卻又很頻繁地被使用,如果不知道對方真正想表達什麼可是會鬧出很多笑話的,所以我們也來看一下到底還有哪些跟魚有關的有趣俚語: 比如說,當我們聽到有人說,"I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其實對方要表達的是「我感到渾身不自在。」為什麼?想想,我們從字面上看,就是魚在水的外面,但是大家都知道,魚是以水為生,如果不在水裡的話,一定會感到非常「不舒服」"unconfortable"甚至有種快要掛掉的感覺。因此這個俚語,就是用來形容一個人進入了陌生的環境,感到不自在,渾身不是勁,難以適應。當一個人與某人所處的環境不融洽,感到很難堪,那就變成了"a fish out of water",簡單說,這就是我們中文說的「格格不入」。在口語時,美國人比較習慣將out of合在一起唸成 "outta",下次如果聽到 Fish outta of water,可千萬別頓住了哦! 如果我們在對話中,突然聽到有人說,"I'd like to help you. But I have other fish to fry."可不要覺得奇怪,明明對方就不是廚師,然後時間也不是用餐時間,在公司為什麼會有「其他的魚要炸」?然後,還很熱心問對方要不要幫忙炸,更不要覺得,天啊!炸魚比幫我重要,然後玻璃心碎。其實,對方不是真的有其他的魚要炸,而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很樂意幫助你,但是我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另外我們也會聽到有人說"I have better fish to fry."或者是"I have bigger fish to fry."意思都是一樣的,不管是「其他的」、「較好的」還是「較大的」,都是有魚要炸,沒空理會的意思。另外補充一下,所謂的"big fish"是用來指「重要的人物或事情」喔! 對了,大家還記得英文中「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叫做什麼嗎?提示:水果。想起來了嗎?對啦!就是「橘子跟蘋果」啦!"compare apples and oranges"就是表示「風馬牛不相及」,現在我們不只是用水果可以表示這個概念,用魚也可以喔!如果我們聽到人家說,"It's different kettle of fish." 「這是不同瓶子裡的魚」代表的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或者毫不相關的兩事」,因為同樣的魚才會放到同樣的瓶子(kettle)裡,放在不同瓶子裡的當然就是完全不相同的囉!我本來覺得不是魚缸裡可以養很多不同種的魚嗎?後來當我在我的燈科小魚缸裡丟進兩隻霸王燈造成整缸的魚陣亡之後,我就明白為什麼不同的魚還是養在不同的瓶子裡比較好啦!好啦!扯得有點遠了,下我們繼續來「魚」樂說英文囉!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中西動物不一樣
哈囉!各位「麋友」,這週麋鹿兒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日常使用的成語中有關動物成語的英文說法。因為上週與同事討論事情的時候,突然其中一名同事冒出了一句,「吼!你真的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ㄟ!」局勢一度顯得緊張,可能因為自己是個局外人,所以當下飄過我腦海的居然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的英文,覺得有趣。在那之後,麋鹿兒便把學過的英文諺語稍稍複習了一下,默默地發現,在中文裡有些諺使用到動物來描述的諺語,雖然在英文裡也有近似的用法,但是英文所使用的動物往往跟中文裡所提到的動物大不相同。像「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這句話,英文的描述就跟牛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通常用這句話來形容一個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英語的說法是"A leopard doesn't change its spots. "或者是"A leopard never changes its spots."如果直接翻譯這句話,大概的意思是「雲豹絕對不會改變它的斑點。」,很明顯這句話的中文使用到的動物是「牛」,但是英文用的是「雲豹」,外國人也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北京。所以以後遇到諺語、俚語或者是成語,可千萬別直接翻譯,不然可會出現我們翻得很清楚,但別人卻聽得很模糊的結果喔! 除了「牛牽到北京還是牛」之外,像是「貓哭耗子,假慈悲」也很有趣。因為這句話的英文也沒有出現貓跟老鼠,在西方,「貓哭耗子,假慈悲」用的是"to cry crocodile tears"或"to shed crocodile tears",這裡的"cry"跟"shed"都跟哭有關,只是"cry"包含的範圍比較大,只要是「哭」都算,而"shed"則是指「流淚」通常是安靜無聲的那一種。那為什麼「貓哭耗子,假慈悲」是「流鱷魚眼淚」呢?為什麼不是蟒蛇眼淚或者是青蛙眼淚?傳說中,鱷魚會在吞食獵物時會流下眼淚,但事實上,這只是因為鱷魚離開水太久了,眼睛發乾,所以淚腺會分泌出眼淚,看起來就像在哭一樣,並不是為了即將要被吃掉的獵物哀傷。更何況都要吃掉人家了,哭根本就是一種矯情啊!所以,鱷魚眼淚就被拿來當作假惺惺的傷悲囉!不管是貓哭耗子還是鱷魚哭獵物,哭完還不是要把對方吃掉,所以一樣假啦!另外,「愛屋及烏」照中文字面上是說「喜歡這房子就連帶喜歡房子裡的烏鴉。」但是,這句話的英文很可愛,跟烏鴉沒有關係,是"Love me, love my dog."「喜歡我就要連帶喜歡我養的狗。」 通常這類型的諺語,不僅在中英文裡所使用的動物不一樣。也有很多中文裡包含有動物的諺語,在英文中根本就連個動物的身影都看不見。比如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對於中國人來講是依據再不普通不過的諺語,但是翻成英文就不是我們想像的了。請千萬不要告訴我說,喔!我會喔!很簡單,不就是"Blue who say and whose."嗎?呃…當然不是!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其實是指「沒有冒險就不會有收穫」,通常是用來鼓勵人要勇於嘗試的。所以,英文就是"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另外像是大家很常講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背後有一個很有人生哲理的故事,但是,如果還要講完一個故事才能讓對方聽懂自己的意思,那也太累了一點。在英文中有一個類似的表達方式是"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字面上的意思是「每朵雲都有一條銀邊。」為什麼雲會鑲上銀邊呢?當然是因為背後滿滿的陽光從雲的邊邊透出亮光,看起來就像給雲鑲上了銀色的邊一樣,這代表著雖然有些日子看起來不好過、有些事情看起來不如意,但是這些際遇的背後都會有希望。我們也很常用這句英文來鼓勵別人。舉例來說,如果朋友遇到很糟的事情,心情很低盪,我們就可以鼓勵他,「別沮喪。黑暗中總有一絲光明。」"Don't be discouraged.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另外,中文還有一句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用到的俗語,「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句話在英文中正好也有一句跟它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諺語,就是"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既然「羊毛出在羊身上」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囉! 除了諺語,在成語裡也會有同樣的狀況。比如說,「害群之馬」在英文裡就跟馬一點關係也沒有,「害群之馬」的英文是"black sheep"。可能大家會覺得「黑綿羊」雖然沒有白泡泡的綿羊可愛,但是也是溫馴的動物,怎麼就變成了「害群之馬」了?這是因為外國人認為養黑色的綿羊一點經濟價值也沒有,所以將他們認定為沒有用的東西。可憐的小黑羊從此之後就黑到底了。而"一箭雙鵰"這個成語,在英文中既沒有箭也沒有鵰,就只是很直白說"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用一塊石頭擊斃兩隻鳥。」,代表「一舉兩得」的意思。這倒是跟中文的「一石二鳥」完全相符。 帶有動物的中文成語,在英文裡也會有跟動物一點關係也沒有,甚至我們可以用簡單的形容詞便可以精確的表達。比如說,一個人常常做事情做一半就不做了,我們會說他「虎頭蛇尾」。在英文裡常用"half-baked"(烤一半的)這個形容詞來表達「虎頭蛇尾」、「頭燒燒尾冷冷」、「事情半途而廢」。所以如果我們今天要說「不管他做什麼都虎頭蛇尾。」的英文就是"Whatever he does is half-baked." 其實這類英文片語中,麋鹿兒最早記得的,是「畫蛇添足」。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多此一舉」。英文的「畫蛇添足,多此一舉」是"gild the lily"(替百合鍍金),這跟百合有什麼關係?別小看這句話,他可不是隨便個路人甲說說的,這個片語來自響噹噹的莎士比亞劇作《約翰王》。不過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原文中並不是「給百合鍍金」"to gild the lily"而是"to paint the lily"(替百合塗上顏色),因為被誤植後一直引用到現在,就變成一種約定成俗的用法了。原文挺美的,也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To gild refined gold, to paint the lily, to throw a perfume on the violet, to smooth the ice, or add another hue unto the rainbow... is wasteful and ridiculous excess."「鍍上純金、畫在百合上、在紫羅蘭上噴香水、把冰弄光滑、或在彩虹上加上另一個顏色……是浪費和荒謬的過量。」 語言一直都不是一種一對一的完全轉換,會因為風土民情不同,雖然是同樣的意思但在表達上就會出現不同的說法,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帶給大家不同的學習樂趣,下次見。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哈囉,我是「菜」英文 (下)
本週我們繼續來研究一下「菜」英文。首先麋鹿兒要跟大家分享我覺得長得很可愛的菜,比如說「青椒」、「茄子」跟「秋葵」。可愛?可能很多人會翻白眼,但是我真的覺得形狀很可愛,而且英文的說法也很可愛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青椒」活生生的樣子(我知道大部分小孩都只看過被切成絲躺在盤子裡的樣子)?因為它長得很像「鈴鐺」所以,「青椒」"green pepper"又稱為"bell pepper",而且雖然稱之為「椒」但跟「辣椒」" chili pepper"並不一樣,一點也不辣。另外像是「黃椒」"yellow pepper"或「紅椒」"red pepper"吃起來甜甜的,所以又統稱為「甜椒」"sweet pepper"。青椒是一種味道很重的蔬菜,很多小孩也不敢吃,除了青椒,「茄子」也算小孩不愛的食物之一,中國的「茄子」比較細長,而國外的茄子比較圓短,英文是"eggplant",挺可愛的吧!另外「秋葵」更是可愛,他的英文就叫做"lady's finger"(淑女的手指頭)好傳神對吧!雖然我覺得比較像巫婆的手指頭啦! 接下來我們來看根莖類的菜,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屬紅、白蘿蔔、地瓜跟馬鈴薯之類的吧!在國外的蘿蔔分成很多種,一般我們只有簡單地根據顏色來分成紅蘿蔔跟白蘿蔔兩種。「紅蘿蔔」就是「胡蘿蔔」,英文是"carrot"。因為"carrot"是紅色的(其實應該是橘紅色),如果我們聽到"she has a carrot top."指的是「她是個紅頭髮的女孩。」另外跟大家分享有兩個跟胡蘿蔔有關的片語,一個是"carrot and stick"這「胡蘿蔔與棍棒」就是我們中文所說的「軟硬兼施」的意思。另外如果我們要拿利益去引誘一個人做事情,就可以說我們是"dangle a carrot in front of someone",在某個人前面吊跟胡蘿蔔,讓她追著跑,也就是一種「誘之以利」的概念。而白蘿蔔則是 "turnip"(也指蕪菁)。我們早餐常吃的「蘿蔔糕」就可以說是"turnip cake",講到這我就想到我最愛吃的金門傳統「炸粿」跟「醃蘿蔔」了,好想念啊! 另外,講到根莖類就一定要講一下三大澱粉天王,分別是馬鈴薯(potato)、地瓜(sweet potato)跟芋頭(taro)。說真的,「馬鈴薯」是個很有趣的單字,有很多有趣的片語都跟它有關,比如說"big potato"、"small potato"、" hot potato"以及"couch potato"就是四個生活中很常見的片語。通常"a big potato "是用來指「大人物」,就是"somebody", 以此類推,想當然爾"small potatoes "就是用來指「無足輕重的小咖」或者是「不重要的事」,比如說,我們要安慰人家,「那只是小事。別擔心。」就可以說"Don't worry! It's just small potatoes."那如果真的是個「棘手問題」,那就是"a hot potato"囉!但不管問題有多棘手,我們都要解決的對吧!所以,「這真是個棘手問題,我們試著找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吧。」就是"It's really a hot potato. Let's try to figure ou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如果說我們聽到,有人"drop something or someone like a hot potato"就是「把某個麻煩人或是某件麻煩事情給甩掉的意思」,這"a hot potato"跟跟中文的「燙手山芋」是一樣的意思喔!而"couch potato"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就是指賴在沙發上都變成馬鈴薯一樣越來越「大摳」,看起來都快要發芽的「懶惰鬼」囉! 講完根莖類植物,我們來聊聊瓜類跟豆類。常見的瓜類有:「絲瓜」(loofah)、「南瓜」(pumpkin)、「冬瓜」(winter melon)、「苦瓜」(bitter melon)以及「小黃瓜」(cucumber)。這小黃瓜又清涼、又降火、又能消水腫,真的是一大好物。如果我們聽到"He is as cool as a cucumber."是指他非常淡定的意思。用來說明對方是一個身處在危急時刻還非常冷靜的人,可以說是如黃瓜一般冰涼。而常見的豆類有:「四季豆」"green bean"(不是綠豆)、「綠豆」"mung bean"、「黃豆」"soybean",所以「豆漿」就叫做"soybean milk"、我們去炒盤「豆芽菜」,炒的就是"bean sprout"。在所有的豆類裡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豌豆」了。除了因為豌豆是"pea"(發音跟「屁」一樣),很好記之外,我們如果聽到一個人被形容成"a pea-brained"就是指這個人被認為是「笨蛋」,指他的腦袋瓜是豌豆般大的「奈米腦」,這讓人怎麼想都應該覺得不會太聰明吧……。而如果我們聽到,"we're like two peas in a pod."「我們像是兩顆在同一個豆莢中的豌豆」指的則是「在容貌上或者是行為上非常相像的兩個人」,比如說,「瑪麗和莎莉外型看起來一模一樣,他們就像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就可以說"Mary and Sally look exactly the same; they're like two peas in a pod. " 最後我們來聊一下常作為增添風味的菜,比如說:「香菜」(coriander)、「九層塔(羅勒)」(basil)、「大蒜」(garlic)、「芹菜」(celery)、「洋蔥」(onion)、青蔥(scallion),我們常吃的「蔥油餅」就是"scallion cake"囉!還有「韭菜」就是"Chinese leek",看到這裡有沒有感覺滿天菜在飛,哈哈哈!最後麋鹿兒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個容易不小心講錯的但卻很容易聽到的用法。「蔬菜」叫做"vegetable"對吧!那我們常常聽到,「他是我的菜」或「他不是我的菜」,這裏的「菜」是"vegetable"嗎?當然,不是囉!舉例來說,剛剛走過男生雖然很可愛但不是你的菜,你就可以說,"He's cute, but not really my cup of tea."「他滿可愛的啦!但不是我的菜。」基本上,"It's not my cup of tea."可以用來泛指一切的人、事、物,只要你不喜歡,就可以這麼說喔!簡單吧!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哈囉,我是「菜」英文 (上)
時光飛逝,轉眼間2019年已屆尾聲,很快地就要進入2020年。眼前迎接大家的就是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所以我們今天也來搭一下選舉熱,講講兩大候選人,「菜」英文跟小「魚」兒。先聲明一下,麋鹿兒沒有政治立場的問題,也沒有要選舉拉票喔,就是順便搭個時事梗跟大家一起輕鬆學英文。我們學英文很單純,只要輕鬆就好,其他的跟我們沒有關係對吧! 不知道大家對於「菜」英文熟悉嗎?回顧一下我們求學過程中碰到的菜有哪一些?可能還記得的十個指頭數得出來吧!我在美國的時候,超市的菜就讓我頭昏眼花了,當然,我們沒有要到美國當煮婦,我們也沒有要當專業賣菜的,所以,不需要背一大堆不常見的菜名,只要我們搞得懂日常生活中很常會吃到的菜就可以了。說真的,應該來個菜英文大考驗的,看看大家的英文有沒有「菜得很可以」。來吧!給自己一分鐘的時間,拿出筆來寫出自己會的菜,時間到就停筆,不可以賴皮喔!好了!寫完了吧!算算看一共有幾個呢?是不是超乎自己的想像!(可能超過也可能遠不及)但不管記得多少菜英文,今天我們就來暸解一下跟綠色蔬菜有關的英文,至少我們點菜的時候可以很清楚知道自己點的是什麼以及跟他們有關的英文諺語,以免都聽不懂人家在說我們什麼。 好囉!這麼多種「菜」,要從什麼開始呢?就從麋鹿兒印象中最常吃的的菜開始好了。我記得在麋鹿兒家餐桌上最常出現的菜是高麗菜。「高麗菜」的英文叫做"cabbage"雖然有很多菜可以不記得,但這個字一定要記得,因為有很多菜都跟"cabbage"有關喔!比如說,有吃過「青江菜」的人一定會知道青江菜長的樣子很像湯匙的形狀,所以他的英文就叫做"spoon cabbage"、吃火鍋很常會吃到的「大白菜」,就叫做"Chinese cabbage",那「小白菜」呢?也是"Chinese cabbage"喔!那這樣要怎麼分,所以,我們通常會稱「小白菜」為"bok choy"以示區別喔!意外吧!光是"cabbage"就那麼多了,我後來發現有一種我很愛吃的菜也是"cabbage"家族的喔!那就是「娃娃菜」,「娃娃菜」的英文就叫做"baby Chinese cabbage"是不是超可愛的啦! 接下來要講的是外國小孩最討厭的菜,猜猜看是什麼呢?聽說,國外小孩最不喜歡吃的就是綠花椰菜(broccoli),你猜對了嗎?其實我很喜歡吃綠花椰菜誒,他是減重者的好朋友喔!所以我一度不懂為什麼外國小孩那麼排斥這種食物,後來有一次看到他們的小學教科書上的敘述文字,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小孩子看到綠花椰菜就沒有胃口了。我記得那是一篇介紹大腦的文章,上面寫著,「大腦的紋路凹凸不平就長得跟綠花椰菜一樣。」講白的,這樣很難不對綠色的花椰菜產生陰影,對吧!各位的腦中是不是開始有畫面了?換作是我,看到綠花椰菜我也一點食慾都沒有了。我真的覺broccoli好可憐喔,就這樣被黑了這麼久還不知道為什麼。實際上這種蔬菜很有營養喔!不僅高抗氧化又高纖,還是要多吃啦!不過綠花椰菜是我長大之後才盛行的,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比較常看到的還是白色的花椰菜(cauliflower)居多。 除了花椰菜,中國人餐桌上常出現的蔬菜還有「萵苣」(lettuce)。大家對於萵苣的印象就是一種球狀的蔬菜對吧!對!但既然講到這個"lettuce"單字,也就一定要順便講一下「A菜」。萵苣跟「A菜」到底有什麼關係?那是因為「A菜」其實也是一種"lettuce"喔!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萵苣就說萵苣,A什麼菜啦!其實「A菜」是由閩南語發音來的,叫做「妹啊菜」,那也就是為什麼大陸A菜叫做「大陸妹」的原因,好啦,那現在問題來啦!萵苣是萵苣,台灣A菜是萵苣,大陸妹也是萵苣,那要怎麼才能說清楚呢?一般的球狀萵苣,我們就簡單地說"lettuce",然後「台灣A菜」我們就說"Taiwanese lettuce"而「大陸A菜」(就是我們講的「大陸妹」)則稱為"Fushan lettuce"喔! 還記得小時候教科書上最建議大家吃的食物就是波菜了,「菠菜」的英文叫做"spinach"但我對這個單字的印象並不是來自於教科書,而是來自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卡通人物。跟波菜有關的卡通是什麼呢?沒錯,就是你想的那一個。講到波菜,跟麋鹿兒差不多年紀的人應該都看過大力水手的卡通吧!大力水手的無敵幸運星就是波菜罐頭,所以我對波菜這個英文單字的第一印象,就是來自於罐頭上的spinach喔!(不知道這算不算某種程度上的置入性行銷,如果那時候有特定罐頭品牌畫在上面,肯定賣到翻掉。)另外,有一種大家很熟的菜也是"spinach"喔,那就是「空心菜」,只要在前面加個"water"就可以囉!以後要點「空心菜」就說"water spinach"就對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單字還真的長得很像西班牙文Spanish,我有時候也會不小心拼錯,所以要非常小心喔! 說真的學英文真的可以很輕鬆,雖然我們講了十二種蔬菜,但是其實只要記得三大類跟其他兩種,就可以一次背完十二個字,很棒吧!以上跟大家分享的幾乎都是綠色蔬菜,如果我們今天去國外買綠色蔬菜,搞不清楚在哪一區,就可以直接詢問店員"green vegetables在哪一區"或者我們直接說greens也是可以的喔!除了綠色蔬菜,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菜,一時半刻也講不完,我們下週再繼續聊聊菜英文囉!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水果超過你的想像 (下)
水果百百款,常吃的也只有那幾樣,所以水果成語幾十種,常用的片語或諺語也就那幾種,記好、記牢,還用好、用滿,就是把「水果的營養價值」發揮到最高效益了。今天我們依然還是走「溫故知新」的路線喔! 還記得我們上次文章的最後提到了「人生是一碗櫻桃」"Life is a bowl of cherries."對吧!是用來描述「人生是美好的」,但也可以用來反諷,表示「很賽」,像上篇文章我們所舉的例子,那個賽到家的人,我們只能用「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來安慰他了,而那「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要怎麼用英文描述呢?就是告訴他"Life isn't always a bowl of cherries. "啦! 此外,今天我們也要來補充一個上次沒有講到的櫻桃說法,就是"to cherry-pick",「挑櫻桃」這個動詞片語是用來表示「仔細挑選」的意思,說真的,其實還蠻容易理解的,想想,櫻桃一斤貴鬆鬆的,當然不能隨便拿一把就結帳,要仔細挑選每一顆櫻桃,確認都是完好沒有碰磕到的才是啊!既然這是一個動詞片語,那所有的動詞變化都會pick上面處理喔!比如說,男生最不喜歡跟女生去逛街了,除了因為女生超厲害,怎麼逛都不會累之外,如果是那種會精挑細選,而且貨比十三家的,那就真的讓人很崩潰了。舉例來說,男生想要表達「我女朋友逛商場的時候總是花很長時間,因為她對什麼都精挑細選。」就可以說,"It always takes my girlfriend a long time shopping in the mall because she cherry-picks everything." 另外,上面在講到蘋果的時候有講到,「不討喜的人」是「壞蘋果」(a bad apple),也有提到,「討喜的人」是「桃子」(a peach),我們也可以用來說這個人「相當具有吸引力」,比如說,我們要表示,「那個小姐真的很吸引人。」除了用"attractive"來形容之外,我們也可以說,"Wow, that young lady is really a peach."又香又甜又引人垂涎,簡直是一種蜜桃女郎的概念。(歪樓了嗎?)當想到香香甜甜的桃子,幸福感是不是就爆發出來了?對吧!今天我們補充一下跟桃子有關的用法,還有一個,就是"peach and cream"吼?!外國人怎麼都這樣?對,我們要習慣一下,哈哈哈!上次的"apples and oranges"代表「完全無法拿來相比的兩樣東西」一定讓大家很印象深刻吧!這次又來個一樣直白簡單的,就是「桃子跟奶油」。這什麼碗糕?就是桃子與奶油啊!這用來表示「完美」的意思喔!好吧!雖然我覺得原因很芭樂,就只是因為在鬆餅上放上香軟誘人的桃子與遇熱即溶的滑順奶油就是一種完美的結合,所以,"peach and cream"就用來代表「完美」囉!有夠簡單吧! 至於大家最熟悉的蘋果,今天我們就再來看一個新的諺語,"The apple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are the sweetest."隔壁牆的水果最甜,意思跟"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有點像,也就是我們中文說的,「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通常講這句話的人都帶有一點希望聽的人能夠心懷感激,不要坐這山望那山高的意味。 既然是溫故知新,大家一定還記得我們上次講到的水果還有台灣的特產,對了就是「香蕉」。要表示「抓狂」"go crazy",不管是情緒激動來是真的「起肖」,都可以用"go bananas"來形容,那跟香蕉有關的英文還有哪些呢?今天也要來補充一下,有時候如果我們聽到有人說「香蕉油」"banana oil",可千萬別真的以為對方需要香蕉油,"banana oil"講好聽一點的就是指一個人「花言巧語」,講得不好聽的就是「胡說八道」。比如說,渣男講話就是浮誇又滿嘴油膩,這時候可以直接殺球,不用客氣,就跟他說,"I won't be deceived by your banana oil. It's so silly. "「我才不會被你的花言巧語所欺騙,這太蠢了。」另外,如果我們聽到有人是某個領域的"top banana"那就是指「領導人物」或者是「喜劇領銜演員」,比如說我們要表示「Sam已經在這公司裡擔任領導已經30年了!」就可以說"Sam has been the top banana in this company for 30 years." 還記得我們有提到「檸檬」"lemon"的意思嗎?"It's a lemon." 代表這是個「破銅爛鐵」,所以如果我們「遞給某人一顆檸檬」"to hand someone a lemon",代表的是「利用某人」或「欺騙某人」,舉例來說,如果我們聽到這樣一句話"If they hand me the lemon, I would refuse it."這「檸檬」在這裡,可以代表的是「爛東西」或者是「大家都不想要的東西」,所以這句話可以翻成「如果他們把燙手的山芋給我,我會拒絕的。」所以,聽到「檸檬」可要警鐘響一下,這可絕對不是個好接手的case是或者物超所值的好東西,不要碰就別碰囉! 最後,我們要來講一個從來都沒有講過的水果-「梨子」。"pear"這個字指的是西洋梨,大家都有點概念是吧!如果我們說一件事情"to go pear-shaped"那麼就是指這件事情「朝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比如說,原訂的計畫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的變數,結果執行出來的結果不如預期,甚至在執行的過程就已經偏離「航道」甚遠,這時「那個計畫開始走偏了」,我們就可以說,"The plan started to go pear-shaped."這很容易聯想與理解啊!想想麋鹿兒曾經曼妙的身材在經過歲月的碾壓之後,突然就變成了西洋梨的身材,喔!那一整個就是很不妙啊!嚴格來說,就是一種「走鐘」的概念,所以任何事物已經到了「走鐘」的境界,怎麼也不可能是好發展狀況,對吧!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水果超過你的想像 (中)
上週我們提到的水果有,「蘋果」(apple)、「葡萄」(grapes)、「檸檬」(lemon)跟「桃子」(peach),今天我們就來擴充一下「水果庫」的數量,並且再補一些新的水果進來。 說真的,蘋果真的是水果界的大哥大,很多諺語都跟蘋果有關,還記得上次我們講到"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s."指的是「你是我眼中的珍寶」,對吧!所以當我們在講到「心肝寶貝」或者「掌上明珠」,就可以這樣說喔!補充一下,另一個「掌上明珠」的說法,就是"a pearl in the palm"所以當我們要描述「她在家裡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但可以說,"She is the apple of her parents' eyes at home."也可以用"She is a pearl in the palm of her parents at home."來形容喔!另外,我們上次也提到了,如果是不討喜的人,我們會說他是一顆「壞蘋果」"a bad apple",那壞蘋果如果爛掉了,我們把它放在一籃新鮮的蘋果中,也很容易就把一籃子的好蘋果也毀掉了,所以,"One bad apple spoils the whole bunch."就被用來形容「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或者是一個個群體裡如果有一個「害群之馬」就會讓整體的情況每況越下、越來越糟的意思。這講到害群之馬就不得不把「黑羊」抓出來補充一下了,"black sheep"也是「害群之馬」的意思喔! 今天我們也要來講一個跟蘋果有關的新用法,是前面沒有提到的,那就是"apples and oranges",什麼!「蘋果跟橘子」?這是什麼東西,這樣也可以是成語喔?對啊!不要懷疑,就是「蘋果跟橘子」,雖然我真的覺得與英文那樣直白的用法比起來,中文的成語真的是超美的,但是我們既然學的是英語,就要學著用他們的用法,對吧!更何況我們是「麋鹿兒輕鬆說英語」,這種蘋果橘子還不夠輕鬆簡單嗎?當然很簡單,不過卻可以用來表達不簡單的意思,當然要給它學起來囉!那麼,講了半天,那到底這簡單的"apples and oranges"是什麼意思呢?你絕對很難想像,這個片語是用來指「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喔!「哪泥?」沒錯啦!在遠古的歐洲,人們將所有的果實都叫作「蘋果」(不知道是真的很懶惰還是缺乏想像力,這樣也可以?),其中也包括「橘子」在內。後來人們才將蘋果與橘子區分開來。於是英語中就出現了"apples and oranges"這個短語,用來表示「不同種類的物和人」,跟中文裡面的「風馬牛不相及」有些相似。比如說,這全天下差異最大的就是男人跟女人了,如果我們要表達「男人和女人是完全不同的。」那我們當然可以直白的說,"Men and women are totally different."或者可以說,"Men and women are like apples and oranges."後者這種表達方式是不是聽起來更生動有趣些呢? 而且,"apples and oranges"是用來表示「風馬牛不相及」或「完全不同」的東西,那麼,"to compare apples and oranges"就是指兩個東西是「南轅北轍」或者是「無法相比擬」的意思喔!你可能又會喊一聲「哪泥?」對啦!因為蘋果跟橘子雖然都是水果,但硬要拿來放在同一個天秤上來做比較的話,還是有許多難以客觀對等的條件,嚴格來說,根本是無從比較起的,所以才是「完全不同的東西」。這個片語就是用來比喻我們硬將兩樣截然不同的事物湊在一起做比較,是根本不會有結果的。比如說,「我們不能比較醫生和警察的重要性-那就像是比較蘋果跟橘子一樣,這兩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的!」"We can't compare the importance as a doctor to a police officer - that's comparing apples and oranges!"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水果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也是麋鹿兒很愛的水果之一,那就是「櫻桃」,有很多人的英文名字都取叫「櫻桃」,就知道這水果有多討喜了。提到嬌豔欲滴的紅櫻桃,最直接的用法可以用來形容「臉紅紅」,比如說,「當麗莎的心上人在大家面前走向她時,她的臉變得跟櫻桃一樣紅。」就可以說"When her crush approached her in front of everyone, Lisa turned red as a cherry."好有畫面對啊!除了新鮮櫻桃,我最喜歡生日蛋糕上的那個櫻桃了。"The cherry on the cake"也是有特別的意思喔!你想想,裝飾著雪白奶油雕花的蛋糕,如果再擺上一顆紅得發亮的櫻桃,看起來是不是更加誘人呢?當我們用「蛋糕上的櫻桃」來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的時候,指的就是它具有「畫龍點睛」、「好上加好」的效果喔!帶有一點我們中文說的「錦上添花」的意思。 其實,跟櫻桃有關的用法其實也還蠻多的。如果說,我們一件事情沒做好,得到了「第二次機會」,除了可以說"second chance"之外,我們還可以用一個可愛又生動的表達方式,就是「咬第二口櫻桃」"a second bite of cherry",舉例來說,「我這星期三期中考沒有過,但下星期有第二次機會(補考)」那就可以說,"I failed my midterm examination this Wednesday. But I'll get a second bite of cherry next month."感覺跟櫻桃有關的說法,都也還是很不錯的吧!是的,就像是我們要表達「人生真是美好啊!」除了"What a wonderful life!"之外,我們也可以用"Life is just a bowl of cherries."來表達喔!不過這句話可以用在正反兩面,如果很「賽」,也是可以用「人生真美好啊!」來反諷一下的,比如說,「我今天把皮包在家裡,然後上班還遲到,下午又掉了新買的手機、最後還被老闆炒魷魚,人生真是美好啊!」就是"I left my purse at home and was late for work today. I lost my new phone in the afternoon and then got fired by my boss. Life is just a bowl of cherries."既然人生是一碗櫻桃,希望大家拿到的那一碗櫻桃都是超級無敵好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