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小組新詩組總評
小學組43首詩,取材金門生活日常,舉凡鱟、黃牛、烈嶼、迷霧、太武山、軌條砦、風獅爺、砲彈、鋼刀、碉堡、坑道、芋頭、高粱(酒)等,遍涉浯島歷史戰事、風土人情及景觀地物。小小詩人真摯感觸,蘊含濃濃在地關懷。 孩童的心靈、視界純淨,抒情素樸鮮活:「用他的白色的掃把打在我的腳上把我趕走」,賦予浪花淘氣形象;島上處處可見「高粱沉睡、水獺悠閒」,因此「我和奶奶心中充滿了愉悅感」。〈紅四啊〉記小賭:頑皮的骰子「它輕輕的每一下/都重重的擊在目光注視者的心臟」,輕重對比,觀察允稱細膩;「紅燦燦的四,笑瞇瞇的臉,/我看你不在碗裡只在夢裡」,意謂當局者癡心夢想,筆端輕鬆詼諧。愛賞夕照:「天空絢爛的藍,/如同倒掛的海洋,/陶醉在世界的盡頭。」渾然陶醉於海天一色。〈阿嬤的菜園〉有聲有色有畫面,如一支田園交響曲:公雞喔喔、小雞喳喳,阿嬤的頭巾濕答答;菜蟲小偷「在高麗菜裡邪惡的鑽來鑽去」;地瓜頂著大綠帽,悠閒地喝著水;火龍果的紅臉蛋,「應該也是高梁酒糟聞多了」;一隻老牛和蒼蠅玩捉迷藏,我在樹上吃龍眼。妙在以「我是阿嬤菜園裡/愉快的小男孩」收束,迎接晨曦,前後呼應。此作頗有樂府〈江南〉意趣,而翻轉為現代清新的鄉土情味。曾進豐
-
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新詩組總評
這次新詩組的投稿,跟外面的青春主徵文比賽一樣,也是以國中生收件最多,水平整體而言, 最有想像力、語句跟形式表現大膽活潑;高中生件數最少,但是前3名的作品,詩質非常高而成熟,他們已經進入了新詩創作的殿堂,沒有搞不清楚新詩與其他文類創作的差異,我覺得除了國小到高中國語課本的新詩之外,這些年輕的作者應該也開始閱讀經典或其他名詩人的作品尤其第一名能以透金門高粱來比喻兩岸的政治互動,令人驚艷。 許多同學在投稿文學獎,喜歡寫長詩或用組詩的方式,把篇幅拉大。原本無可厚非,但是在把詩句拉長或小子題獨立完成再彙整成一組詩,就必須懂得自律節制跟意象流暢而不雜沓,筆法是否統一,以免造成高低落差之感。 國小組件數雖多,也有幾首可看之作。可惜的是有一半投稿件數,明顯是由學校老師用統一形式的方法教學,因而催生許多面目幾乎一樣的作品。不僅題目一模一樣,甚至連內文的句子段落、情感鋪陳、地理環境……都很模式化,讓評審老師們很頭痛。這種催生投稿的方式,希望以後不會再發生。這樣江華套模式的教小朋友寫新詩會讓評審師人們感到很難過。因為小朋友以為這就是新詩創作,而沒有從自我經驗裡挖掘題材,並獨立思考新意的文字。因此得獎名單上面,我們盡量挑選從自身情感抒發的作品,就算技巧稚嫩,但畢竟是自己從無到有寫出來的作品。 金門能夠舉辦國小、國中、高中職三組的文學獎,甚至舉辦文藝營以師徒制教導年輕學子們,在現今台灣一年有250到270個文學獎比賽,就是希望金門的學子們能夠從在地投入到全國的藝文競賽中。 文學藝術創作不只是抒發情緒,或是生命與情感的紀錄。當我們重視創作,好好投入,有一天也許你的作品會幫你連結到很多人,也有可能把你帶到更高的境界與場所,接受掌聲與榮耀。因此拿起筆來,好好寫下去吧!顏艾琳
-
終結 (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新詩組第一名 )
煉獄失溫的那一天。 鱟終結了軌條砦的輪迴, 陳年高粱夢寐以求-- 擁有美好結局的童話。 殉葬的日子, 放縱而自由的青鳥, 與歲月一起飛過, 帶著小士兵的青春一起逃跑, 留下了 浪花中的老士兵, 看著晚霞靜靜地睡去, 沒有醒來, 與青鳥遨遊在回憶中。 海灘上, 老士兵緊握的照片, 便是他存在的證明。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浯島情 (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新詩組第二名 )
被海擁抱的小島 離去了夢鄉睜開了雙眼 晨霧化作小魚在四處悠遊 朦朧中依稀看到了黑衫美人 是展翅的鸕鶿 灰藍的天畔緩緩被點燃 小島活潑了起來 空地上幾個孩子在追逐著 響亮的笑聲是天真的樂章 玩累了便到樹蔭下 聽著老伯伯說起以往的戰爭 太武山也在高處感慨當時 走在橙空下 來到這金燦燦的高梁田 風一吹彷彿一道道波濤 輕輕的打散我內心的疲倦 細聞淡淡酒香撲鼻 咦 一臉通紅的夕陽醉了 酣然的向西邊遠去 每戶家的燈都熄了 剩路燈照明著晚歸的人 那披著紅披風的石獅 無數個夜晚都由他守護 又是安詳的一天 深夜裡安詳的 小島睡了(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對弈之三 (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新詩組第三名 )
之一 三十八條經緯交錯 排列成一絲不苟的方格 臥於斑駁的青石 在太武山佈滿滄桑的石洞 孤寂地回想延平郡王的黑白對弈 之二 太武山下阡陌縱橫 分隔沐浴海風的赤土 金芒閃耀的麥浪翻滾 迎來飽滿豐碩的高粱 俯瞰大地的棋盤 金門人默默地耕耘 在不斷更迭的四季 辛勤地與土地對弈 之三 機關算盡一著一遞 在海峽的兩岸雲湧風起 黑夜巨浪中是誰布下了這局對弈? 硝煙與砲火劃破了棋盤 黃沙與暮靄蒼茫了歲月 徒留壕溝裡的跫音 彳亍在歷史的棋局中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成功海灘三景 (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新詩組佳作 )
1.牽罟 分工合作, 各就崗位, 和大海拔河, 拔出了漁獲, 拔出了生計, 拔出了回憶, 卻無法拔出那幾千年來血脈相連的臍帶。 2.藍眼淚 吹著微微海風, 踏著清涼浪花, 看著滿天星空, 突然,腳下浮出了幽藍光芒, 這是前人在戰亂中的傷悲, 藉著潮汐的推移, 隨著時光的流轉, 在星月交輝的夜空中, 抽泣。 3.戰車 龐大的鐵盒, 旋轉的鐵鍊, 粗長的鐵管, 轟隆一聲,劃破了天際線, 以雷霆萬鈞之姿,襲捲前線。 昔日的威武已不復存在, 徒留佝僂的身軀 駝著夕陽, 回顧著那段戰火紛飛, 硝煙滾滾的年代。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彩虹(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中新詩組佳作 )
紅 是你在我童年時 牽著我的手 爬上燕尾的背脊 橙 是帶我品嚐那 燙口的粥糜和香甜的燒餅 黃 是我站在你的肩膀 遠眺金黃色的高粱在浪中飄昂 綠 是於乳山故壘 封存著南洋杉的笑靨 藍 是咆嘯的慈堤 蒼穹迴盪著你唱過的軍歌 靛 是我們騎著單車環繞滄桑、傷痕累累的土地 紫 原是三十分鐘往來的五通碼頭 因著疫情 竟成了三十萬光年的遙望 同一片湛藍 同一抹朝陽 同一處廣袤 同一輪嬋娟 看似咫尺 卻是天涯 風暴的殺氣 天晴 近了 色彩的深淵 彩虹 近了 在千迴百轉的顛沛流離之後 爸爸 你回家的日子 近了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
酒局(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高中職新詩組第一名)
酒桌的另一端 不過幾公里的距離 在被迫參與的酒席 不喝便是不給面子 酒杯到面前不得不碰杯 強迫每一口高粱入喉 是一九五零年代釀造 嗆辣從舌尖到食道留下 投擲後凹陷的洞口 我差勁的酒量難以負荷 酒氣摻雜煙硝蔓延桌邊 留火攀著酒杯延伸指尖 碰杯的聲音聽起來像砲擊 難以下嚥的每口嗆勁 迎來鮮血綻放的季節 五十八度的濃烈 燒進巷口家門和臥房 烙印在歷史的記憶裡 從此落下了病根 臉色漲紅我沒醉 看得出你的目的 無非是想用酒精佔我為己有 接著抱回家享受戰利品 我將成為你炫耀的資本 成為祖國勝利的象徵 一片狼藉你終於放下酒杯 你是否是自討沒趣 我推開桌上散亂的空瓶 一輩子好不了的胃病 是千瘡百孔強嚥下的鮮血 遺留下散不去的鐵鏽味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高中職新詩組總評人楊佳嫻 對許多作家來說,家鄉是取之不盡的寶藏,不同年紀往回看,總能領悟出不同層次的況味。而青少年成長時期,又可能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敏感與徬徨的時段,早熟的文學心靈,往往由此發跡。青少年文學獎高中組,正是讓青春敏銳的文學心靈,以各種角度呈顯家鄉人事物景,可以見出記憶之所繫,也可以看出洞察力。家鄉一直是曖昧的存在,在世界各國的文學中,它也許是深層的對象,也可能是急欲逃離的枷鎖,而更多是這兩種意義糾纏交織,成為一份難解的心結,有些作家一生都在回應家鄉帶來的難題。 今年度得獎的四篇作品:首獎〈酒局〉以酒局比喻兩岸關係,強迫參加指明了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而碰杯聲響如砲擊,也回溯了歷史的魅影,全詩新穎而大膽;二獎〈鱟〉以金門的特殊海洋生物為題,利用四段式結構,靈活呈現鱟的生物習性、生存環境以及文化意涵;三獎〈風〉則以風之流盪細數過金門的風土與歲月,布局穩妥,文字清麗;佳作〈返鄉〉寫海洋阻隔與遊子之詩,結尾尤其成熟有韻味,受評審一致喜愛。 這幾首詩作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在於幾點:首先是主題或設想是否別開生面,是否能與其他參賽作品做出區隔;再者,針對所設定的主題,在取譬與文字使用上,能不能達到精準而又同時給人驚喜。最後,也考慮作者是否對於結構、聲音等詩的元素有所自覺。年輕的創作者未必每一項都能達標,但可以從中看出潛力來。
-
鱟(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高中職新詩組第二名)
1. 生 睜眼 黑色是生日慶典的主視覺 海浪是祝福的聖歌 待我著上戰袍 突破 我將馳騁天地 遊戲人間 2. 衍 我生於黃奔向藍 執愛人之手暈染於黃藍交界 你的耳語是強勢的水彩筆 攪和了分際 黃藍變成綠 我成了你口中的 尋芳代名詞 3. 存 滄海桑田 泥淖吞食帶刺的鋼盔 逃 只求再見一回風平浪靜 還有 與你廝守的數十億個艷陽天 4. 亡 身披翡綠鎧甲 從億萬年前而來 逃過祂 卻逃不過你肆無忌憚的 食慾 我是備受景仰的活化石 抑是你盤中剔剩的屍骨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高中職新詩組總評人楊佳嫻 對許多作家來說,家鄉是取之不盡的寶藏,不同年紀往回看,總能領悟出不同層次的況味。而青少年成長時期,又可能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敏感與徬徨的時段,早熟的文學心靈,往往由此發跡。青少年文學獎高中組,正是讓青春敏銳的文學心靈,以各種角度呈顯家鄉人事物景,可以見出記憶之所繫,也可以看出洞察力。家鄉一直是曖昧的存在,在世界各國的文學中,它也許是深層的對象,也可能是急欲逃離的枷鎖,而更多是這兩種意義糾纏交織,成為一份難解的心結,有些作家一生都在回應家鄉帶來的難題。 今年度得獎的四篇作品:首獎〈酒局〉以酒局比喻兩岸關係,強迫參加指明了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而碰杯聲響如砲擊,也回溯了歷史的魅影,全詩新穎而大膽;二獎〈鱟〉以金門的特殊海洋生物為題,利用四段式結構,靈活呈現鱟的生物習性、生存環境以及文化意涵;三獎〈風〉則以風之流盪細數過金門的風土與歲月,布局穩妥,文字清麗;佳作〈返鄉〉寫海洋阻隔與遊子之詩,結尾尤其成熟有韻味,受評審一致喜愛。 這幾首詩作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在於幾點:首先是主題或設想是否別開生面,是否能與其他參賽作品做出區隔;再者,針對所設定的主題,在取譬與文字使用上,能不能達到精準而又同時給人驚喜。最後,也考慮作者是否對於結構、聲音等詩的元素有所自覺。年輕的創作者未必每一項都能達標,但可以從中看出潛力來。
-
風(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高中職新詩組第三名)
高粱田裡 你豎起張揚的眉目 帶著繾綣 帶著溫和 帶著滿山遍野的金黃 帶著青春年少的輕狂 釀成一罈五十八度的醇香 料羅灣邊 你輕舞翩躚的身姿 劃過鹹澀 捲起憂愁 細撫流金歲月的湛藍 諦聽濁浪靜謐的喧囂 編成一縷明末徘徊的硝煙 聚落入口 你歌頌古老的童謠 追趕稚嫩 揮灑繽紛 尋覓未染纖塵的澄澈 擲拾昔年往事的斑駁 砌成一段叱吒風雲的傳奇 經過春和景明 越過鳥語蟬鳴 轉瞬 你沒了蹤影 穿過五穀豐登 掠過朔風凜然 依然 你意氣風發 我在島上和你走過 年少的紛繁 雲鬢的蒼白 年年復復 是見證也是參與 你永遠都是 一陣捉摸不定 自由的 風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高中職新詩組總評人楊佳嫻 對許多作家來說,家鄉是取之不盡的寶藏,不同年紀往回看,總能領悟出不同層次的況味。而青少年成長時期,又可能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敏感與徬徨的時段,早熟的文學心靈,往往由此發跡。青少年文學獎高中組,正是讓青春敏銳的文學心靈,以各種角度呈顯家鄉人事物景,可以見出記憶之所繫,也可以看出洞察力。家鄉一直是曖昧的存在,在世界各國的文學中,它也許是深層的對象,也可能是急欲逃離的枷鎖,而更多是這兩種意義糾纏交織,成為一份難解的心結,有些作家一生都在回應家鄉帶來的難題。 今年度得獎的四篇作品:首獎〈酒局〉以酒局比喻兩岸關係,強迫參加指明了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而碰杯聲響如砲擊,也回溯了歷史的魅影,全詩新穎而大膽;二獎〈鱟〉以金門的特殊海洋生物為題,利用四段式結構,靈活呈現鱟的生物習性、生存環境以及文化意涵;三獎〈風〉則以風之流盪細數過金門的風土與歲月,布局穩妥,文字清麗;佳作〈返鄉〉寫海洋阻隔與遊子之詩,結尾尤其成熟有韻味,受評審一致喜愛。 這幾首詩作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在於幾點:首先是主題或設想是否別開生面,是否能與其他參賽作品做出區隔;再者,針對所設定的主題,在取譬與文字使用上,能不能達到精準而又同時給人驚喜。最後,也考慮作者是否對於結構、聲音等詩的元素有所自覺。年輕的創作者未必每一項都能達標,但可以從中看出潛力來。
-
返鄉(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高中職新詩組佳作)
返鄉的路很蜿蜒 當嶄新的柏油鋪在眼前 返家的路很蜿蜒 當粼粼的海波阻在腳邊 一隻隻母雞向東飛 一顆顆蛋落在島北 不論是摔碎 又或是幻滅 皆頭也不回 在沙岸上期盼 在碼頭上等待 龐大的鐵漢扯開笑顏 吐出羔羊幾枚 見不到遊子的焦慮 伴柴油瀰漫在海畔 那島被迷霧遮住 幼鳥看不見回頭路 靠隻字片語輪轉的落日 磨碎 固若金湯的花崗岩 人啊 等風吹那霧散 候那伊人回岸 皺紋中無盡的悲嘆 晚霞中燃盡的斑斕 誰能穩住那顆漫顫的心 點明那遠端的淚?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高中職新詩組總評人楊佳嫻 對許多作家來說,家鄉是取之不盡的寶藏,不同年紀往回看,總能領悟出不同層次的況味。而青少年成長時期,又可能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敏感與徬徨的時段,早熟的文學心靈,往往由此發跡。青少年文學獎高中組,正是讓青春敏銳的文學心靈,以各種角度呈顯家鄉人事物景,可以見出記憶之所繫,也可以看出洞察力。家鄉一直是曖昧的存在,在世界各國的文學中,它也許是深層的對象,也可能是急欲逃離的枷鎖,而更多是這兩種意義糾纏交織,成為一份難解的心結,有些作家一生都在回應家鄉帶來的難題。 今年度得獎的四篇作品:首獎〈酒局〉以酒局比喻兩岸關係,強迫參加指明了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而碰杯聲響如砲擊,也回溯了歷史的魅影,全詩新穎而大膽;二獎〈鱟〉以金門的特殊海洋生物為題,利用四段式結構,靈活呈現鱟的生物習性、生存環境以及文化意涵;三獎〈風〉則以風之流盪細數過金門的風土與歲月,布局穩妥,文字清麗;佳作〈返鄉〉寫海洋阻隔與遊子之詩,結尾尤其成熟有韻味,受評審一致喜愛。 這幾首詩作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主要在於幾點:首先是主題或設想是否別開生面,是否能與其他參賽作品做出區隔;再者,針對所設定的主題,在取譬與文字使用上,能不能達到精準而又同時給人驚喜。最後,也考慮作者是否對於結構、聲音等詩的元素有所自覺。年輕的創作者未必每一項都能達標,但可以從中看出潛力來。
-
窗外的白頭翁(第二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國小散文組佳作)
有一天,我在吃早餐,爸爸來到窗邊,他看著窗外花圃,沒多久,他似乎看到了什麼,他叫我,我向著他指的方向看去。我看到了一個鳥巢,就在窗外花圃的小樹上。 有鳥在我們的樹上築巢! 我們不知道牠是哪種鳥,我們在窗邊等著。我想牠可能會在那裡產卵。 終於,我看到了那隻鳥,那是一隻美麗的鳥,我仔細觀察牠。現在我知道牠是一隻白頭翁,而且是一隻很漂亮的白頭翁。牠的嘴非常尖,一身棕灰色的羽毛,摻著一些蓬鬆的黃色羽毛,牠的頭頂是白色的。 媽媽起床後,我告訴她關於鳥巢和鳥的事情,媽媽就坐在她每天吃早餐的位子喝著咖啡,欣賞著窗外的白頭翁築巢。 之後,我經常看到牠。早上起床的時候,我就會立刻打開窗簾,看看鳥巢應該在的地方,有時候不到幾分鐘,我就會看到一次那隻白頭翁,牠叼來雜草樹枝,鑽進樹中。鳥巢越來越密,形狀也越來越漂亮,它像一個切開的半球,藏在小樹最隱密的枝椏中。 白頭翁很警覺,每當我太靠近的時候,牠就不敢回巢,在四周飛來飛去。 我每天都看到這隻白頭翁。但是,有一天,牠久久都沒出現,不知道是外出沒回來,或是一直待在巢穴裡。過了幾天,牠又出現了,而且似乎很忙碌的樣子,爸爸說牠可能生蛋了。於是我們趁白頭翁離巢的時候,悄悄來到花圃。爸爸把我舉高,我往鳥巢裡看,裡面有三個漂亮的彩色鳥蛋! 從這天開始,那隻白頭翁又待在鳥巢裡不出來了。我猜牠可能在孵蛋。可是,牠會不會肚子餓?牠要怎麼覓食呢?我正擔心的時候,出現了另一隻白頭翁,牠正叼著一條毛蟲。鑽進枝枒,站在鳥巢邊,把蟲餵給孵蛋的母鳥。 過了幾天,我看到母鳥飛出來了,兩隻白頭翁不停的到處找食物,再飛回巢裡。我知道小鳥孵出來了,兩隻白頭翁正輪流餵食小鳥。 每天看著白頭翁一家生活的美好事物並沒有持續多久。一天早上,天氣預報說有颱風即將到來,而且會伴隨暴雨。兩隻白頭翁在窗外飛來飛去,一下子站在枝頭上,一下子又飛回鳥巢,牠們似乎顯得有些著急。 到了下午,風慢慢變強,雨也漸漸變大。我也著急了。我問爸爸可不可以把鳥巢拿進家裡,這樣三隻小白頭翁就不怕風雨來襲。可是我又想到,如果把鳥巢拿進家裡,白頭翁就看不到牠的小孩,一定會很難過。 天黑了,媽媽拉上窗簾,我聽著窗外的風雨聲,希望白頭翁一家能安然度過這個颱風夜晚。 隔天早上,我一起床就跑去拉開窗簾。窗外特別平靜,沒有風,沒有雨,也沒有鳥叫聲。我們來到花圃,看到鳥巢裡既沒有鳥蛋也沒有小鳥。 那些白頭翁呢?我問爸爸。爸爸說,颱風和白頭翁都離開了。昨天晚上,在風雨變得更大之前,白頭翁爸爸和媽媽可能把三隻小鳥叼走了。 他們去了哪裡?我問。去一個更安全的地方,爸爸說。 我們就讓鳥巢留在那裡,這樣我每天都還能看到它。我對鳥兒的離開感到有點難過,但我知道牠們已經避開了危險,而且牠們會過得更好。 (稿件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提供) 評語 關於散文寫作,綜合來說有幾個面向可以在乎,比方我們可以看這篇散文作品的「字詞的掌握度」、「篇幅與結構的掌控能力」、「敘事引導的技術」等等的眾多考量。正因為是孩子們,我還有一個想法是,多鼓勵孩子們書寫「多年後回頭看仍有價值的紀錄」,就像看一個記錄片一樣,記錄自己這年紀的見聞與想法,散文也能是「文字記錄片」,未來長大回頭看,這會是無比寶貴的回憶。 評審過程中,我也從每個老師的意見回饋中,獲得許多想法,而調整最初預設的名次,也從作品中認識了很多我原本不熟悉的地方文化,是一次很美好的閱讀經驗。 本次的國小組作品,可以看出國小低年級組的真誠,與國小中高年級組的孩子們,有著即將步入青春期時的各種煩惱。評審老師們在近百件作品中挑選,其實選出的作品很集中,而且分數落差很小,除了前三名之外,決議多給予佳作獎,鼓勵孩子們繼續創作。 作品之中,不管是〈六公全〉、〈在水一方的思念〉、〈我心目中的英雄〉、〈我的家鄉金門〉、〈金門話真趣味〉、〈祖孫蚵情〉、〈傳承與凝聚〉、〈這些日子我吃的午餐〉等等,都呈現了孩子在金門的見聞。〈窗外的白頭翁〉則是一篇特別的生態觀察散文。 這些作品都有可取的優點,當然也有些小小缺點。比如,孩子的散文常常會有許多「感慨」,比如「感慨環境改變,所以我要如何如何……」,但在敘事技術上,可以略將「感慨」的部份縮減,如此建議是因為篇幅有限,所以要把自己眼睛看見的那些景色,或內在心情做更深的紀錄和描寫,會是更佳的篇幅結構方法喔。 孩子們一定要多寫多記錄,全都是無比珍貴的回憶。張英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