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國際身障者日徵文比賽》希望之翼
自出生以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擁有名為「希望」的翅膀,不斷的飛翔、朝著那未知的方向飄遊………。 對我而言,上帝是不平等的,有的人天生便有著部分的缺陷,需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打拼。現代社會常能聽到慈善基金會或關懷弱勢的團體在進行宣導,希望能改善眾人對弱勢孩子們的看法及印象,並伸出援手給予些幫助。每每看見這些愛心機構人員用盡心力地的身影,我的心是溫暖、也是失望的。說實話,如果沒有親身感受過,便極難去了解弱勢孩子們的痛苦、其家庭所承受的悲苦,以及外界歧視對待的眼光,逐漸將其「陽光」遮蔽的無奈。 我的哥哥是個自閉症寶寶,語言有些障礙,也不善於察言觀色,總讓人頭疼。媽媽自他小的時候便不斷的訓練他,教他講話、教他正確的知識、教他如何變得跟其他人一樣,能與他人正常的交際。直到現在,這種基礎的教導還是每天都能聽見、看見,只要發現哥哥有任何不好的行為舉止,媽媽都會立即導正他的觀念或行為。長期下來,哥哥比其他相同症狀的孩子們好了許多,成績一直維持中上的水準,也懂得發問問題、自行尋求答案,在我這當妹妹的心中,哥哥一直是我最好的榜樣。 雖然說哥哥盡心盡力的學習周遭大小事,但在「學校」卻總是不太如意。有特殊行為的小孩被排斥其實是很難避免的,他人總會投射出「異類」的眼光,我原先也是其中之一。從小我覺得父母都比較關心哥哥,所以對哥哥一直都不太有善意,在學校裡只要看到資源班的學生也會不自覺的歧視。和朋友走在一塊時,遇見哥哥總裝作不認識,每當聽見朋友們在「談論」某個身心障礙的學生時,我總會跟著大家的想法走,不管是非對錯;不知不覺中,某種自大且排斥人的性格悄悄在我心裡扎根。有一天,他們談論到了哥哥,在我還不知情的狀況下,本來想插進接話,結果一得知是哥哥的時候,突然就開不了口;我沒讓同學們知道過我有個自閉症的哥哥。只見他們談得起勁,我在一旁看著、聽著,沒搭話,也沒阻止,不知為何心裡總有股煩悶的感覺。 我知道我是個「正常人」,但是個不稱職的「正常人」。哥哥每天努力的學習,我每天沉浸在自己虛幻的世界;哥哥總是有禮貌的待人,我總擺一副臭臉讓爸媽難堪;哥哥總想跟我親近,但我就是不曾看他一眼、跟他說話。媽媽不知何時發現了我的心態,每天都在我耳邊講道理,想培養我一個好的心態,只可惜那時的我根本不把她的話當一回事。高年級時,我交到了一個品性極為善良的朋友,她的真誠讓我覺得不真實,不過她最終還是成功融化我堅固的心房。我對她講了哥哥的事,本以為她會擺出一副訝異的神情,結果她聽完後只是不以為意的對我說:「那又怎樣?」這話讓我陷入無盡的沉思。那又怎樣?我以前一直覺得有個這樣的哥哥讓我感到羞恥,對於同學、朋友們總難以啟齒,如今才曉得,原來一直都是我的心理因素作祟,我的哥哥是自閉症患者,那又怎樣?她就是我的哥哥。 現在,我和哥哥的關係越來越良好,當我深入去了解身心障礙者時,頓時覺得以前真的太不應該了。明明他們是那麼的辛苦,我卻給予他們更多的壓力,是否我才是個真正「不正常」的人?我希望哥哥能更快樂的在校園裡生活,但我發現許多人都有排斥的心態,師長也很少會去採用或開發一些有益於身心障礙同學們學習、溝通的方法,致使他們很難在校園中有更好的進步空間,進而培養出良善的人際關係,真摯的希望學校能在這一方面多加重視,並採取有效的作法。或許,某些人沒有認真去感受,就不會產生憐憫心與同理心,所以,還是希望大家可以摒棄成見,好好地用心去了解「他們」,給他們多點援手、幫助,消弭對弱勢者的不平等。 未來,就好比是雙美麗的翅膀,有時,拔根自己翅膀的羽毛給予需要幫助的人,不但讓他們飛得更高更遠,也讓自己的心充滿溫暖的光輝。
-
《國際身障者日徵文比賽》懷抱障礙﹐手握希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與自己相似的人。有靈巧的雙手,明亮的眼睛,敏捷的雙腳,以及強健的身體,只是,好像也有少部分的人跟我們不同,他們天生就缺少了某些東西,所以看起來常常跟一般人不太一樣。雖然我們經常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他們,但是他們還是以樂觀、積極的態度繼續過生活。我一直想不透,到底是什麼樣的動力驅使他們勇敢向前? 我用心的去瞭解成功的身障者-澳洲尼克,方才明白人的堅強鬥志和信仰決定一個人的振奮與否。眾所周知的尼克,在出生時就沒有四肢,無法站立,沒有辦法擁抱別人,然而今日,他卻能夠周遊列國,關懷和鼓勵各國的弱勢族群。他的確為這個世界帶來了新的視野,他的堅強、樂觀,無一不讓人嘖嘖稱奇,但是,他卻有著心酸無比的童年,因為無法融入人群,而飽受排擠和嘲笑。曾經他也想過要放棄自己的生命,但他不想讓自己的父母一輩子愧疚,因此仍然堅強的活下去。他學會了接受現實,樂觀面對,因為他被一位生命演講家感動,也決定要將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將這份突破障礙的態度傳達給別人。他說:「你如何看待自己,別人就會如何看待你。」他認為自己的人生充滿了希望,因此在我們看到他的紀錄片時,他總是神采奕奕、意氣風發。他旅遊、演講時,無時無刻都充滿了魅力,讓每個聽過他演講的人都印象深刻,也因為他喜歡在演講時開自己身體的玩笑,讓許多曾經對人生灰心的人們展開了笑顏,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原來是充滿希望的。 尼克是基督徒,他看見了神的慈愛,因此,他信心滿滿的對上帝說:「無論給我手腳與否,我仍然會相信,因為我知道會使用我。」如他所說,他藉由演講,引領了十六萬人跟隨耶穌,他虔誠的說:「在我有生之年,只要鼓勵到一個心靈,我沒有手腳所受之苦都是值得的。耶穌為了拯救這個世界而死,那麼我的生命也應當因為祂的死而活著。」他找到了非走下去不可的理由,因此,他理直氣壯的證明了自己生命的無限價值,猶如亂世中再次降下的主。 我覺得世上有些人對身障者存有偏見,而造成偏見的原因,恐怕不只是因為他們的樣貌,最深的原因應該是不能理解。我們明明在各方面比他們更有優勢、更有條件,為什麼他們總是比我們跑得更遠、飛得更高?我想,是他們的奮鬥意志比我們更堅定、行動比我們更積極、信仰比我們更牢固吧!而我們雖然有比他們更好的條件,卻忘了努力。他們雖然天生就處於劣勢,但是他們從來不因為自己的不同而自暴自棄,反而因為這樣而努力向前;即使路再如何陡峭、如何漫長,他們還是會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向前,最終走到我們所不能及的那一片天空。 我覺得,人類真的是非常沒有危機感,因為往往要等到真正的危機發生以後,才會懂得緊張、懂得悔改,也因為這樣,人才懂得反省,並且時常提醒自己要懂得不要一犯再犯。所以人們才會常常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許多歷史上的名人也是因為遇到某種錯誤,之後立即改善才發現到某種事物或是道理。所以,遇到挫折與失敗時,不要輕易放棄自己,而是應該想想:在這世界上遇到挫折的人多到數也數不清,還不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出障礙。不要因為小挫折而錯失逆轉的機會,雖然路會非常的漫長,但總有一天一定會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從身障者尼克的故事中瞭解到生命的無限可能,所以千萬不要輕易『放棄』,要好好朝著正確的目標去努力,以求實現自我,如此一來,生命將充滿意義!
-
《國際身障者日徵文比賽》擁抱障礙﹐超越幸福
人們總是說:「有健康的身體,就會幸福。」但事實真是如此嗎?身體、言行有障礙,難道沒有資格擁有幸福嗎?那些有障礙的人都能樂觀開朗的過每一天,為什麼我們這些四肢健全、毫無障礙的人,卻要每天爭吵不休,悲觀看待這些事、處處與人針鋒相對呢?我們能否不要以鄙視的態度去看待他們,並將他們視為我們該學習、效法的對象呢? 健全的人,常因為沒有體驗過辛勞,而對每件事都感到不滿足或不去好好珍惜,而在失去一切後,才懂得原來那些是多麼的珍貴,而感到後悔莫及。我覺得健全的人也應該要有一顆健全的心;在社會中,有一些人的心比惡魔還恐怖,違背良心製造不好的東西害人、欺騙善良的婦孺,害好好的一家人被迫天人永別、家破人亡,悽慘無比。但在社會中的好人也不少,日本三一一大地震時,台灣捐最多的錢讓日本重建家園,新聞播報有誰需要關懷或需要度過難關時,網友都會給一大堆的祝福,民眾也會捐贈一些錢讓那些人渡難關,這也證明了除了那些十惡不赦、不知悔改的人之外,台灣大部分的人都富有人情味;無論是對以往的敵人或不相識的陌生人,大家都會伸出援手來幫助。其實不健全的心是屬於那些良心被狗啃的人。 身心有障礙的人,大部分都親身經歷過痛苦、辛勞、挫折……,這些令他們越挫越勇。我想,那些身經百苦的人都能有顆健全的心,是因為他們在經歷苦難後,會懂得那原來一分一秒是如此的珍貴,無法重來,才會懂得如何把握當下,並不留遺憾的去竭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因為他們的生命可能只剩短短幾個月,所以才要努力掌握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並全力實踐自己的夢想。但有些人則因為缺手斷腳而放棄一切,渾渾噩噩頹廢的過完剩下的人生,而就此放棄可能只差一步就成功的夢想,或一直自欺欺人,逼自己相信自己是個正常人,沒有所謂的問題。我覺得那些人已經到了除非自己某一天恍然大悟才有辦法能夠克服自身的問題,但我們依舊能給他一些鼓勵、支持和協助,才能使他早點走出那悲觀的小圈圈。 在這社會中,我們該學習的,不是如何應付老闆、上司、父母、老師,而是去了解、接納他人,學習做人該有的基本道理。身心障礙人士只要我們給予一點點的關心,便能開心好久好久,所以不要吝於給他們一點小小的關懷,一個溫暖無比的抱抱,我相信他們一定有超越幸福的感覺。 所以我堅信,擁抱障礙,必定能超越幸福。
-
《國際身障者日徵文比賽》天使給我的啟示
有時候,我常在電視或電腦上看見一些身心障礙者的報導,雖然從我們這個角度看上去很成功,但其實他們不知付出多少的努力才有現在的成果,令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們,就讓我來回味一下那些身心障礙者的故事吧。 「沒有四肢的生命」組織創辦人尼克,患上了極為罕見的「先天性四肢切斷症」,所以一出生就沒有雙臂和雙腿,只在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指的小「腳」。因為他長的跟別人不一樣,所以在小的時候常常被同齡嘲笑,這讓當時僅有十歲的他曾經有過在浴缸溺死的念頭,還好沒有成功。尼克的父母沒有喪失希望,教給兒子生存的基本技能,還鼓舞全世界有著相似經歷的人們可以振作起來,勇於面對肢體殘障。 無臂鋼琴師劉偉,在十歲時因為觸電意外失去了雙臂,當別人為他歎息生命的悲哀時,他卻說出了一句話:「要麼,直接去死,要麼精彩地活下去。」十九歲時,成績優異的他放下高考,開始學習,後來他參加了北京電視臺《唱響奧運》節目,演奏鋼琴曲《夢中的婚禮》,為劉德華伴奏《Everyone is no.1》、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獲得總冠軍,並且是二零一二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獲獎者並獲得「隱形翅膀」的稱號,他能用腳趾頭彈鋼琴真的是太厲害了。 前幾天,我在一個社群網站上看到這樣的一個報導:「西元二零零零年,當時剛4歲的錢紅艷穿過馬路時,被一輛違規的滿載化學肥料的大貨車捲入車輪下,頃刻間紅艷整個下身被碾爛,無奈的醫生將她血肉模糊的軀體從骨盆以下完全截肢。從此,錢紅艷失去了雙腿,成為一個慘不忍睹的半截人,沒有了正常人的生活方式。家裡人曾用桶、輪胎來給她代替腿腳,後來她的外公想辦法把籃球剪開一圈,再將小紅艷的身子套在上面,走路時她用雙手拄著特製的木把,用手支撐著身體挪動。從那以後,錢紅艷便開始了用籃球行走的生活。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八歲的錢紅艷在眾多好心人的捐助下進入小學讀書,四年多來,錢紅艷的行動就依靠這半個籃球和兩隻木把手。」看完以後,我真心覺得,她好可憐,不過她的笑容,更讓我們覺得:她好勇敢! 這些有障礙的人的例子深深的展現了「生命的價值」,感動了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我們身體健全,又為何看待人生的觀念比那些殘障人士還卑微和消極呢?既然身體有缺陷的他們都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這麼好,那為什麼我們會做不到?他們那麼的可憐,我們更應該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想想他們是怎麼辦到的,勇於克服困難,他們都可以成功,只要再努力多一點的話,其實沒有什麼困難是不能解決的。
-
《國際身障者日徵文比賽》殘而不廢
人生中有許多的不公平,有人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生在富裕的家庭;而有些人生在貧困的家庭,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有些人生下來就是好手好腳,擁有健健康康的身體;而有些人生下來身體卻有殘缺,但是他們卻沒有因為自己的殘缺而自暴自棄,反而把上帝對他們的不公平當成是一種考驗,用心的過日子,甚至還幫助好手好腳的人。 蓮娜瑪莉亞於西元一八六八年出生於瑞典,他生下來就沒有雙臂,左腿只有右腿的一半,但是她的父母並沒有放棄她,三歲時就帶她去學游泳,後來她學會了各種游泳方式,其中蝶式她最擅長,因此一九八六年的瑞典殘障冠軍盃,蓮娜瑪莉亞在仰式和自由式奪下第二名,並用蝶式刷新了瑞典紀錄,一九八七年她又在歐洲盃冠軍賽奪下了四面金牌,並再度用蝶式打破了世界紀錄,想想真的很不可思議,像我們這些好手好腳的人,都不一定可以學得會游泳呢!身體的殘缺勢必要比正常人多花更多的時間與體力加倍練習,命運的折磨並沒有打倒她,「上帝為你關上一扇窗,同時也會為你開另一扇窗」,她的努力沒有白費,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謝坤山十六歲時遭到高壓電電擊因此失去雙手、右小腿、右眼還失去視力,但他沒有被擊倒,反而決定要重新站起來,一九七九年開始以口作畫,並接受名作家的啟蒙,靠著恆心及毅力,成為殘障青年自我奮鬥成功的楷模。我們用手畫,都沒有辦法把畫畫很漂亮,而他用嘴巴畫,難度更高,要經過不斷的練習,多方求救,最後在七彩顏料的繽紛世界裡,他開啟了人生的新契機,謝坤山說:「跌倒了,再站起來!」是最困難也是最簡單的事,他從不問失去了什麼,只問我還擁有什麼。創作不是用口或用手的問題,是觀念與「用心」程度的差異,靠著嘴巴和用心程度,他的成就終於有了代價。 海倫凱勒一出生是個聰明、可愛又健康的寶寶,但是她在一歲多時生了一場大病,因此,眼睛和耳朵再也看不見,也再也聽不到了,但是在她七歲那年,出現了她生命中的恩師-蘇利文老師,蘇利文老師努力、用心的教導海倫,最後海倫凱勒不但克服聾啞的障礙,完成了大學學業,還學會了不可能的任務-說話,海倫凱勒又聾又啞都能完成大學課業,我們全身都沒有殘缺的人,是不是更應該要好好用功讀書呢?而且也要學習她那永不放棄的精神,我們遇到挫折時不能退縮,要找方法來解決問題,從海倫凱勒身上真的能學到好多的東西,她真的是一位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人。 由以上的故事,讓我們了解「殘」而不廢,並不是只要有殘缺就一定是廢人,這麼多感人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人生的變化無常,有的是原本健康的身體出了意外而變成殘廢,或是生下來即有殘缺,但是他們都能勇敢面對自己,沒有逃避,我真的對他們感到好佩服,他們的故事也鼓勵了很多殘障人士,希望大家都能和他們一樣樂觀面對。
-
《國際身障者日徵文比賽》和涵涵一起玩
我們這一班有一位很特別的同學,她的名字叫涵涵。她很溫柔,也不會亂打人。 涵涵每天來上學的時候都很快樂、很開心。我們在體育課玩躲避球時,她會在旁邊幫我們加油。涵涵很聰明,而且她上課很專心,所以考試都考九十幾分,甚至一百分,好厲害!和涵涵一起上課,讓我們覺得很開心。 下課時,我們和涵涵一起在資源教室聽故事、玩玩具。有時候,我們會和涵涵還有涵涵的爸爸一起在操場玩鬼抓人的遊戲,涵涵的爸爸還會扮鬼抓人,大聲叫說「我要來抓宗栩了!」涵涵的爸爸和我們一起踢球時,涵涵也會在旁邊加油。我們也會到操場散步或跑步,玩累了,就和涵涵在大樹下乘涼。涵涵會和我們玩三字經。我們和涵涵有時候會在資源教室看書,有時候也會到圖書館借書、看書。我們和涵涵一起玩戳戳樂,和涵涵一起玩積木。和涵涵一起玩讓我們覺得很開心。 善凱:我喜歡和涵涵一起畫畫,和涵涵一起寫字很開心。希望涵涵不要轉學。希望和涵涵一起在學校吃飯。希望跟涵涵玩三字經。 鈺珊:祝涵涵天天快樂,因為涵涵會陪我們玩。希望可以一起和涵涵一起上體育課。 紀廷:祝涵涵身體健康,希望妳可以和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唸書。 智傑:涵涵生日是十月三日,我要祝她生日快樂! 季興:我希望可以和涵涵一起寫功課,因為涵涵的作業字都很漂亮。 善鈞:我希望涵涵可以講話,希望她對我說「你很棒!」 應睿:希望以後可以和涵涵一起玩三字經。 宗栩:希望可以看到涵涵和我們一起玩一二三木頭人。 悅慈:希望涵涵以後可以站起來。 昆僑:希望可以和涵涵一起上課,和涵涵一起上課的時候要等她一下。 益兆:希望以後還可以和涵涵一起到資源教室玩遊戲,一起玩拼圖。 郁雯:和涵涵在一起散步很開心,我會幫忙推推車。帶涵涵去操場、籃球場探險,去國中部玩。 我們想對涵涵說:和你一起玩遊戲覺得很開心,如果以後涵涵需要我們幫忙,我們都很樂意幫忙。如果你的課本掉了,我會幫你撿起來。
-
《國際身障者日徵文比賽》父母恩姐妹情
在這個社會上,人們常覺得這個社會虧欠自己太多,卻沒警覺自己本身對這社會付出的太少,且微不足道。漸漸的失去對生活上的炙熱,愛人或被愛的心,不懂得去憐憫身邊的人,對於弱勢是鄙視和嘲笑。在我們接納與關懷的同時,我們不要忘記給這些身心障礙者應有的尊重。 我對於歧視身體不便或心靈上有缺陷,不管是輕度或重度的身心障礙者的人,我覺得他們很惡劣。我的家裡從小就有一個懷著天使臉孔,但一旦哭鬧起來便喋喋不休的小惡魔妹妹;因為她,我變得很樂觀,從小就要很懂事、很成熟、很機靈,不想成為媽媽的負擔。 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的我常常在醫院裡。在聞著充滿雙氧水味道的房間裡,許多白色衣服的醫生、護士來回走動,看著爸爸、媽媽眼神中充滿茫然無助的畫面,我卻無能為力。這樣的感覺,害我直到現在都好愧疚,我什麼忙都幫不了;床上躺著一個小女孩經常面無血色,身上插滿了管子,只剩下兩顆轉動的眼珠子。叫她,她不回答;她會哭,一直哭到臉變得腫脹、不能動彈,還是哭。看到我時,她只能用無助的眼神望著我。看到全身插滿管子的身體,我的心都碎了,心想,我能替你承受這個痛嗎? 我清楚知道那個女孩生病了,就這樣,在中西並用的情況下,復原的狀況還算差強人意。我心裡一直祈禱,但始終不見好轉。 在我上幼稚園時,我的妹妹差我三歲,我很納悶為什麼媽媽還是一直背著妹妹,不讓她下來走走路,甚至連吃飯都要餵著她呢?二十四小時緊靠在有如木乃伊般妹妹身旁。我想,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我用牙牙學語同妹妹講話時,她都不回應,只有雙眼一直目視著我,眼神空洞。媽媽在微弱聲中告訴我,妹妹生病了,罹患腦性麻痺,從此無法像正常人一樣走路,一輩子要坐在輪椅上,生活起居都要假借他人的手幫助。我整個人都愣住了,此時才曉得事態的嚴重性,顫抖的雙手頓時不知該如何處理這張攸關生死的表格。頓時,我恍然大悟,原來妹妹不是不理我,是因為她沒辦法靠自己的意識去回答,我摸著妹妹的臉,我的眼眶不禁泛紅,那一種打擊令我無法承受,心靈上的痛苦遠遠超乎想像。從那一刻起,我每天都會唱歌給她聽,她用笑容回答了我……,她很開心。 深夜,當我正要入眠時,有一股聲音正在反抗著我,原來是她的哭聲驚醒了我。身體反射動作,將身旁無自我能力的妹妹翻身,把妹妹調整到最適合的睡姿,我擁抱、輕拍著她入睡,從國小五、六年級開始,我就一直跟妹妹一起睡覺,起床幫她換好衣服,換好尿布,再抱去輪椅上讓媽媽餵妹妹吃早餐。多少時候,我彷佛走在荒漠之上,感覺孤單寂寞,掙扎著一步步前行,我多麼累、身心俱疲,深深的倦怠使我只想停下來,但我知道我不能放棄,前進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放棄則是死路一條,我不敢回首,恐怕失去舉步的力量。 我很慶幸自己有個很棒的媽媽,她面對妹妹的事情也遭受不同的困境與挑戰,現在媽媽會推著輪椅帶妹妹去逛街散步,面對來來往往的眼光,有時他人一句無心的言語,就會令她的心頭湧起了一陣陣的酸楚。為什麼那些陌生人不能多用一點關懷、溫暖及同理的眼神看待我們?旁人瞪大眼睛、直視的眼光,媽媽都試著以平常心面對,並且用幽默的語氣回應,她說:「雖然社會的眼光還是很多,只要態度正面,就能克服一切。」因為曾經接受別人的建議和幫助,所以我也懂得去幫助別人,逐漸懂得了生命的意義在於經歷美好的事物,在於給別人帶來快樂,明白了即使身體有缺陷的身心障礙者並不代表一切毀滅,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雖然上帝關了一扇門,但也會為他們開了另一扇窗。媽媽常向我說:「不要向命運低頭,要拿出信心和勇氣,要充滿信心的過每一天!」這都是生命無價、人間有愛的最好見證者,最重要的是學習尊重與關懷,發揮自己的愛心,協助他們克服身體的障礙,勇敢的站起來。
-
《國際身障者日徵文比賽》緣來幸福
當一個生命呱呱落地那刻起,就註定宿命的安排,也是一份緣的開始……。 她一出生就是患有先天典型的自閉兒。從外貌看不出來任何異樣,生來的模樣惹人愛,只覺得這孩子太安靜,不哭不鬧,對週遭的任何事情不會有好奇,當時有詢問小兒科醫師這情形,給的答案竟然是「大雞慢啼」。隨著時間的流轉,四歲那年才發現這孩子真的「與眾不同」。到人多吵雜的地方,怎麼會這樣驚恐、焦慮,這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當下就決定赴台一趟,讓專業的醫師評估。 當我揹著她上飛機時,那是一趟辛苦的旅程。孩子的叫泣聲,劃破了整個飛機寂靜的空間,當下不知如何是好;孩子淚如雨下,自己縱有再多的焦慮,也只能不斷的安撫,下飛機後直奔台大醫院,內心怦怦不安,經醫療團隊的診斷,確定是幼兒自閉症時,即便腦海中閃過無數次的不可能,也只能無奈的接受。 醫師說明自閉兒的症狀是自言自語,喜歡圓形的物品,眼睛從來不與人對焦,沒有人際關係時,當下百感交集,果真是造化作弄人啊!這麼清秀的可人兒,怎麼會是心智有缺陷的孩子?將自己的心情調適後,決定坦然接受事實,不管未來所面臨的困難為何,決定不徬徨、勇敢面對,不讓自己眼淚輕易的流下來,秉著堅持的意志力,相信所有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現在孩子已從學校畢業,在此感謝教過的師長,以及家長協會辛苦的付出。孩子學會了自理,融入人群。 孩子,這些年看到你的成長,內心感到非常欣慰,雖然你從來不曾開口喊過我一聲媽,但母女連心,從你的眼神中就能感受到你的需求。寶貝,媽媽真的很愛你,對你從來不敢有太多的奢求,只要日子過得好,人生就有幸福感,事事就能圓滿。 佛家常言道:「人之相逢即有緣」,懷裡擁抱你的時候,是一個因緣的開始,媽媽不會遺棄你,也不會怨天尤人、自艾自憐,人生總有學不完的功課,而我這生必修的課程是面對你。我相信上天的安排自有祂的道理。生活中要學習有智慧的去看待每件事情,就像陽光的背後也有陰影的存在,所以偶爾想起這輩子不可能緊抓著你不放,人生的悲歡離合誰也無法預料,只有隨緣才會自在。在有限的生命裡,祈求上蒼讓我的寶貝身體只要健健康康,無憂無慮過日子就好。雖然這些年來很辛苦,但內心是很幸福的,每天與你進進出出,攜手走向幸福快樂的人生道路,迎接燦爛的陽光,生命到此是美好的,緣來幸福就是這樣子默默的付出。 孩子,你永遠是媽媽心中的寶貝,這段緣份會這樣子一直延續下去。孩子,別怕!未來的日子媽媽也會像小時候一樣一直這樣牽著你的手,帶你看夕陽、大海,每天唱你喜歡聽的歌,就像那首「小小的羊兒要回家」寫的一樣,我把燈火點亮了,讓你永遠感覺溫暖,幸福到永久。有你、有我就是幸福。
-
《國際身障者日徵文比賽》莫忘初衷
民國八十一年三月十四日。 這天,我在做什麼呢?在地上爬行當人體拖把?拿著積木玩具當熱狗啃?還是為我隨心所欲的大小便懊悔大哭?我努力地思索著,不足三歲的我,在這決定人生的大日子,我卻沒有半點存在感……。 她,今年21歲,沒有男朋友,沒有智慧型手機,更不愛念書,最大的興趣是交朋友。她不笨,卻很懶,要她幫忙做事,她說:「她要尿尿。」叫她吃飯,她推說:「牙齒痛痛。」用現今的文明病來說形容,應該就是男人口中說的公主病。她很熱情,不同於生活在金門的羞澀人們,她永遠是人群中最熱情的那一位,大聲地打招呼,對人們展露笑顏,笑到蛀牙都被發現了也不遮掩,甚至,超直接給你個大擁抱,她也毫不在乎,難怪,至今都還沒有談過半次戀愛,半點三從四德都沒有,我想我媽應該很困擾。 在我眼中,她是貼心的,還記得我在台灣念書的日子,幾乎天天都會接到她的來電,常常劈頭就是一句:「我想你。」還好,不是我女朋友接的。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她會先將碗筷擺好,接著三催四請,哪位不上桌,她就七呼八喚,一定要所有人就定位吃飯,她才能放心。對了,她討厭洗頭,應該說,不愛自己洗頭,跟所有女孩一樣,她愛上美容院,把自己弄得漂漂亮亮的,再叫我們看她的新造型,把自己當成名模一樣。相處上,她很「惜情」。誰對她好,她就會加倍的對你好,毫無吝嗇,毫無保留。對於東西物品也是一樣,不論誰給她的、送她的一律都認真地珍惜,用力的保護,想想,這樣的人真的不多了。 這不是篇徵婚啟事。只是,一個哥哥描述他眼裡的妹妹。 「會痛的傷口,要輕輕的揉。」這條路走來並不容易、簡單,這樣的孩子個個都是萬中選一。我想,在每位父母從護士手中,抱到孩子的那一刻,心中的悸動都是相同的。心願孩子單純、簡單、快樂的成長,卻隨著社會的洪流,慢慢的貪心,想要的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也許,不是他們不夠好,而是,我們的眼光放高了。
-
《國際身障者日徵文比賽》同理心﹐你我有嗎﹖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唐氏症寶寶終於找到住的地方!」社福團體為了讓唐氏症寶寶融入社區,花了很久的時間尋找住所,但一直遇到瓶頸,後來終於有企業家願意提供免費的公寓給他們,讓他們學習自己獨立生活,走入人群。我看到這新聞感觸很深;因為社會上對這些弱勢族群本來接受度就不高,即使他們有能力獨自生活,但人們看到他們的長相就打退堂鼓。為什麼眾人不願意不給他們機會呢? 報紙上斗大的標題,「 同理心,你我有嗎?」頓時令人五味雜陳。 我的生活週遭就有身心障礙者。舉例說,我的朋友的小孩是個自閉兒。打從嬰兒時期,到他慢慢地成長,看到朋友為了孩子付出的一切,我衷心感佩;也一直等到我自己當媽了,才知道帶小孩的累,也更能體會朋友的辛苦。 那個小孩不開口還真帥,一開口就讓人知道他語言有障礙。不自覺的會有一些固定性的行為,一句話有時要重複多遍他才會理解,有時候還要加上動作或是圖片,他才會明瞭。他只有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才記得住,當你問他問題時,他會仿說,所以一定要再問一次。想到好笑的事,他會自得其樂,不管有沒有人在旁邊。他喜歡上學,喜歡同學,喜歡和同學一起上課,一起玩,卻不知別人是否喜歡他,不會察言觀色等等,但大致上他是聽話的,是個好孩子。 他不會寫字時,朋友握住他的手一筆一劃寫完一張紙,每天不間斷,現在他的字很漂亮。當他不會說話時,朋友會買童謠教他唸,日復一日,等到他自己會唸童謠為止。當他不會讀書時,朋友會每天教他功課,雖然無法考八十分,但大部分科目都可以勉強及格。當他不會與人聊天時,朋友會每天跟他對談,現在他可以簡單的對話。朋友付出的努力,終於可以看到成果。 現在朋友還是經常到學校陪讀,雖然大部分老師是不喜歡,但為了自己小孩的學習,只能厚著臉皮坐在那了。朋友說:「孩子雖有天生的缺陷,但我已經很欣慰了;但偶爾還是會聽到同學說出『瘋子、神經病、傻瓜』等不友善的字語,還是好心痛喔!」然而,日子總要過,朋友說唯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能給小孩一個正確的觀念。朋友感性的向孩子說:「你要學會獨立,有一天你一定會遇到喜愛你的同學;他會包容你、接納你。還有,至少媽媽永遠是你最好的朋友。」 「妳為什麼不回家再教他?」 「小孩已在學校一整天了,回到家他想休息,想玩電腦、想看電視,如果回到家還要他一科一科的複習,小孩會受不了的,也剝奪他快樂讀書的本意。陪他上課,只是讓他可以理解老師所說的內容,讓小孩不會一直放空自己,因為他是屬於視覺型的孩子。事實上,如果你我都有同理心,陪讀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我還真佩服朋友可以每天乖乖的坐在椅子上聽老師上課,至少勇氣可嘉! 時常有人對朋友說,「就順其自然吧!就當作老天給妳一個特別的禮物。」但也是因為朋友持續不斷的堅持及教育,孩子才能在學校步上軌道。現在他的生活很規律,會關心自己的功課寫好沒有,會自己讀書,因為要考試;每天都是最後一個睡覺,因為他想讀書,還想唸大學。我佩服朋友和她的孩子始終保持著永不放棄的精神,加油! 朋友不期待老師能為她的小孩做些什麼,因為她深知教這種小孩是很累人。但是老師的一點點關心,卻讓她感恩在心,即使大家都不看好孩子的進步,但是身為母親,她不能放棄自己的孩子,縱然孩子的進步如蝸牛般的緩慢,她已感到心滿意足。 時代在變,社會在變,教育也在變。十二年國教,更應該從根本上來教育小孩;在家孝順父母,在校尊師重道。學會尊重別人,多一點同理心,社會必定更加詳和。
-
《國際身障者日徵文比賽》生命鬥士
在我們學校裡曾經有一位既勇敢又開朗的生命鬥士,他罹患的是「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症」,因此體型特別的嬌小,但是可別小看他喔!因為他是今年「總統教育獎」的得獎者呢!真是了不起。他的學習過程中雖然飽受挫折,也會有許多人向他投以輕視的眼光,不過他熱心助人的精神在他們班上是無人能比的。他常常樂觀的稱自己為「老古董」,樂觀開朗的精神,讓她從挫敗中擁有不斷向前的力量。誰說身體有缺陷的人就不能為學校爭一份榮耀?這位生命小鬥士就曾經代表學校參加話劇、英語劇場、獨輪車車隊到校外表演、比賽,獲得了許多熱烈的掌聲,也為學校爭了不少榮譽,更重要的是他勇敢積極的表現讓我們打從心底敬佩他!我覺得學長雖然身形小但志氣可真不小,在我的心中他是勇敢小巨人。 記得有一次學校舉辦了一場樂樂棒球比賽,輪到他上場了,眼看前面幾位隊友都順利上壘了,而且還是兩人出局、滿壘的狀態,大家也專注場上的他,想必他現在一定非常的緊張,贏和輸的關鍵就落在他手中了。因為他的個子非常嬌小,才一百零七公分,所以要打出強勁的球是很不容易的。認真的他屏氣凝神的看著球柱,用力一揮……哇!球打出去了,是一個又高又遠的安打!大家不斷的歡呼,他也努力的跑完兩個壘包,接下棒次的選手也成功的將他送回本壘,跑回本壘的他,臉上早已盈滿了歡喜的淚水,大家抱著他又跳又叫!高興得直歡呼!也讓他們的隊伍贏了一分,雖然他跑步不是很快,但是他不放棄的精神已經遠遠超越其他選手,看著他為團隊付出的努力,大家都非常感動。 或許我們遇到身體上有缺陷的人時,會因為不習慣而流露出歧視的眼光,避免去接觸他們或是希望不要太靠近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們說話或相處。但我們不該這樣歧視他們,應該要用包容的心對待他們,發現他們的優點,稱讚他們,讓他們與我們一起成長學習。或許他們身體上有殘缺,但他們還是跟所有人一樣,都需要大家的關懷、朋友的鼓勵。如果能幫助他們,說不定還能激發出他們的潛力。 雖然罹患「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症」的人會骨頭變形,從此行動不便,但我相信這位樂觀開朗的學長一定能夠突破種種難關,為他獨一無二的未來打拼。當上帝關起一扇門,必定再為了你開啟另一扇窗,希望透過他的例子能夠鼓勵更多身體有缺陷的人,樂觀的看待自己,找到上帝為你開啟的另一扇充滿希望的窗,開創美好的未來。
-
《國際身障者日徵文比賽》令人欽佩的學長
每當我一看到有小朋友在騎獨輪車,我就會想起那位永不放棄的學長阿翔。 那天,看到一位小朋友在操場上努力練習騎獨輪車,他用熟練的方式上了車,敏捷的踩著踏板慢慢往前。雖然他的輪子很小,要踩許多下,有時還會摔倒,但是他繼續努力練習,還會教旁邊的同學騎獨輪車,問了之後,我才知道原來他已就讀六年級。 學長因為得了「軟骨發育不全症」,所以六年級的阿翔身高只有一百零七公分,可是他並沒有放棄學習,而且還告訴自己,「一般小孩能做的事,我也可以做。」他不但常常去打籃球、運動,功課也很好,還擔任班上同學的小老師,並參加國家公園的小小解說員活動。不管我們學校有什麼活動,他都比同學更盡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努力、很認真,因為他明白自己跟別人不一樣,就像短跑比賽,別人跨一大步就抵達終點,他儘管要費力跨兩、三步才到終點,但是他沒有這樣就放棄,反而更努力練習,真是令人敬佩。 我記得學長常常說:「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只有要肯努力一定會成功。」因此每當我無法堅持、要放棄的時候,總是會想到這句話,而繼續堅持下去。今年他獲頒「總統教育獎」時也說了這一句。我覺得他說得真好,所以我一直謹記在心,把阿翔的故事講給家人聽,叫家人不要放棄。他還跟我們說堅持自己的夢想也很重要,如果一個人他沒有夢想,那就不知道以後要做什麼,有了夢想就要去實現它,因為光想沒用,要去做才會真正有意義。我這才知道沒有夢想多麼可怕! 阿翔學長他已經畢業了,但是他說的話、做的事,都讓我印象深刻,我要學習他的優點。雖然自己的力量很小,我還是要盡可能幫助更多人,讓他們過的更快樂更溫暖;雖然我有很多不會的,但是我要和學長一樣努力學習、虛心的請教別人,讓自己懂得更多、更有智慧;雖然以後可能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但是我會學習學長永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努力的克服許多困難,勇敢的面對挑戰。 美國愛默生曾說:「我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我覺得阿翔學長就是我的老師,從他身上我學到開心的過每一天,將會讓生活更美好,而且不要輕視身體有殘缺的人,因為他們強韌的生命力、積極奮發的上進心,值得令人敬佩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