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訊
-
《鄉訊留言板》
新同鄉會時代──黃獻平和他領導的同鄉團隊 「永遠不要八二三血淚重演」、「團結心、金門情,給金門一個承諾」、「讓金門成為兩岸和平的橋樑」、「我要金門特別行政區」、「我要金門國際機場」、「我要金烈大橋、我要金廈和平大橋」。 這些不卑不亢、簡潔有力的「新金門精神標語」,將出現在如同嘉年華會般萬人隊伍所發出、「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紀念活動裡。 八月九日,展現金門族群龐大力量的「旅台,金門鄉親萬人團結大會」就要在台北縣中和市登場!推動、支持這個金門史無前例大型活動(或說運動)者,是金門縣政府、也是旅台金門十二個同鄉會;而在幕後參與設計營造者,是科技管理博士黃獻平所領導的台北縣金門同鄉會。這一周的《鄉訊》專題與人物,全面聚焦台北縣金門同鄉會與理事長黃獻平。照見一個新同鄉時代、新金門力量的到來!
-
《鄉訊短波》
飛向世界金門日———旅台同鄉推動台北包機飛廈門 ●本報鄉訊採訪小組 「飛」向世界金門日? 「二○○八世界金門日」已正式敲定今年十月二十一日至十月二十三日在廈門市翔安區舉行,旅居台灣的金門同鄉已有人提案、積極推動自台北包機直航廈門參加「世界金門日」活動。 四月十二日下午,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由理事長黃獻平主持、召開第十屆第十次定期理監事聯席會議,會中有不少議案被提出討論;臨時動議時,甫訪問日本歸來的理事陳越新提出支持響應馬英九五二○就職總統後的兩岸直航政策,建議各旅台金門同鄉也可採台北包機直航廈門參加十月舉行的「二○○八世界金門日」,將別具歷史意義,甚至也可考量在金門停留半小時,接載一些首長、民代、鄉親後再起飛至廈門降落。陳越新的「創意提案」獲得熱烈討論,已迅即產生感染推動效應。
-
《星期人物》黃獻平博士領航走出鄉親力量
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報導 「不能少列幾項嗎?」 「不行,安全不能打折扣!」 這是陳水扁與黃獻平的一段對話。 時間是一九九六年,台北市捷運木柵線、淡水線通車前的「體檢」報告出爐,身為「台北市捷運體檢委員會」委員之一的黃獻平,一個人就列出洋洋灑灑一大堆安全缺失,包括木柵線四十六個、淡水線六十七個;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在環亞飯店(今王朝飯店)與體檢委員的餐會交流中,看到黃獻平那張密密麻麻的缺失報告,幾乎傻了眼,後半開玩笑地說「不能少列幾項嗎?」每一項缺失的改善都得費時費力,也得花不少銀子,但黃獻平以安全不能出差錯、不可打折扣,因此不接受任何「玩笑」。 黃獻平所列出的所有缺失總計一○三個,全部改善要花上七、八億元;後來他還被台北市政府頒發「參與捷運木柵、淡水線體檢」的「感謝狀」。而常坐捷運的旅客,也真該感謝黃獻平,簡單舉一例,木柵線的安全欄杆原本只有五十公分,如何能「護身」,是經黃獻平列出缺失,力爭後才改善,增加到七十五公分高的。 黃獻平,就是這樣一位待人誠懇厚重、做事認真踏實的人,但過度追求完美的性格,也難免予人帶點「龜毛」有潔癖的印象。 一九五六年六月七日出生於金沙鎮後浦頭村五十四號的黃獻平,父親黃清安、母親董團治。先後畢業於金沙國小、金沙國中、金門高中、台北科技大學(前台北工專)材資系;二○○○年至二○○五年,他以五年時間快速取得中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目前也是台北教育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科技大學創新研究所的兼任助理教授。擁高考工業安全技師資格,在專業領域上的表現十分亮眼,當過機電公司廠長、台北市工礦安全衛生技師公會創會理事長,更以四十不到之齡當選中華民國工礦安全衛生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創會理事長;其他涉獵的領域職務,還有經濟部國家標準化成就獎評審委員會委員、台北市政府勞工職業疾病認定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日用品與檢驗委員會委員、公共工程委員會委員………,不是「理事長」,就是「委員」填不完的資歷,他以具體優異事蹟於二○○三年榮獲經濟部個人全國標準化成就獎。 繳出專業領域好成績的黃獻平,常駐腦海、常常會念起的生命影像,是一九七二年畢業於金沙國中第五屆孝班的同學們。這一班四十人不到,出人材的比例恐怕是各國中之最,有留美博士教授蔡振念、蔡鈺鑫,有司法院專門委員張雲欽、內政部資訊室主任張忠吉,有航空警察局督導黃素燕、台灣師大政風主管張忠義,有華南銀行經理尤明灝、電子公司股東張延為,即使留在金門家鄉發展者,也個個強棒,像縣議員楊應雄、衛生局長陳天順、湖埔國小校長楊成業、土銀副理張雲盛等等,黃獻平還記得當時的金沙國中校長何之、教務主任黃武仁,而他們孝班的班長是張雲欽,也許是在好校長、好老師帶領下,又在同學間互相良性激盪、優質競爭的結果,讓他們這一班在往後的升學、就業過程中,也都充滿競爭力。 二○○六年,對黃獻平的生命史而言,是別有一番故鄉滋味的開始。內心世界充滿強大鄉景、鄉情圖象的他,從未排斥同鄉事務的參與,在未加入同鄉會之前,他在工業安全、環保、職業疾病認定、日用品檢驗,甚至科技管理等專長,就已是各界鄉親常上門免費諮詢的對象,因此,可以說,他早就在為同鄉作服務了,心想,既然要擴大服務鄉親,那就「做大」一點;在金門溪邊村出生的妻子鄭秀容全心全力支持下,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黃獻平投入同鄉會選舉,高票當選第十屆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並於四月一日正式赴任,他成了金門同鄉會史上首位博士級、教授級的理事長,他也果然以科技加管理的新思維、新策略,把傳統的同鄉會帶向「新」局面,以「流動服務」的概念,板橋、中和、新莊、樹林、新店,各同鄉會服務處一家又一家像「連鎖店」般開設;在北縣金門同鄉會的會員數已有近三千人基礎上,將全面在二十九鄉鎮由選出一百位會員代表擴大參與感、影響力;今年是「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紀念,由台北縣金門同鄉會主導,結合各同鄉會發起的「旅台金門鄉親萬人團結大會」也將於八月九日在中和市盛大開展。 從科技人到經營者、從博士學人到同鄉會長,黃獻平殷切企盼的金門人,走出悲情、走出力量!
-
《鄉訊焦點》新格局台北縣金門同鄉會邁向轉型重整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有創意,會員代表選舉 看似一場尋常的理監事會議,卻也可能隱藏著改變、影響未來會務發展邁向新格局的因子。 二○○八年四月十二日、星期六下午三時,位於永和市永和路的台北縣金門同鄉會召開第十屆第十次定期理監事聯席會議,由理事長黃獻平主持。 這一天的會議,共有六個議案搬出檯面討論。 「第一案:研商本會逢雨漏水整治案」、「第二案:研商本屆第三次會員大會相關事項及會員代表選舉事宜案」、「第三案:研商八月九日金門鄉親萬人團結大會案」、「第四案:研商舉辦母親節活動、選舉會員代表、頒發大專獎學金及相關活動案」、「第五案:研商召總幹事案」、「第六案:研商鄉訊擴大改版及尋求編輯高手擔任主編案」。 六大議案的訊息、內容連綴,恰也可反映這個走過滄桑的同鄉會的歷史、現況,以及面臨的突破與未來。 第一案的「研商本會逢雨漏水整治案」,所透露的時間,所在會所都超過三十年的台北縣與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果真命運共同,一致面臨年久失修,屋漏、壁癌、老舊,不堪使用的窘態。斥資兩百萬元、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所,從一樓地板、騎樓招牌、入口面更新,一至五層樓梯間壁癌清除、粉刷,河岸景觀頂樓防水,重舖地磚加遮雨棚,屋內全面更換辦公設備,牆面掛上藝術名家畫作;位於台北市環河北路一段老式公寓,重新整修、煥然一新的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所,二○○七年八月二十七日重新啟用。緊接著,台北縣金門同鄉會也決心作一番整修,先解決頂樓排水管換新確定不漏水後,再進行粉刷、遮雨篷等工程。 第二案關於選舉會員代表案,將是金門同鄉會史的一大創舉。初步作法是由三十人中選出一位代表,台北縣二十九個鄉鎮中將產生一百位代表,再由會員代表選舉出同鄉會理、監事;立意在於擴大參與,讓同鄉會觸角伸及各個鄉鎮,發揮影響力。 第三案由台北縣金門同鄉會領銜、聯合旅台各同鄉會在八二三砲戰五十周年紀念月份推出的「旅台金門鄉親萬人團結大會」,動力在於凝聚金門人力量、展現金門政治實力,也在於喚起鄉親對金門故鄉的關心與熱情,讓中央政府重視金門人的權益、金門的發展。 五、六兩項議案,因旅台同鄉大老、青嶼人張輝東過世後所留下的擔任了三十多年的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總幹事缺,正式任命國防部營產工程處上校副處長退役、後浦南門人許志忠接任,副總幹事兼秘書仍由青嶼人張自福續任;另外,已發行了四十七期的老牌同鄉會刊《台北縣金門鄉訊》,也將擴大改版,革新內容,東吳中文系畢業、任永和智光商工國文科教師的溪邊人鄭秀貞將接下主編改版重任,鄭秀貞是繼《烈嶼會刊》總編輯林翠雲後,金門同鄉會刊史上出現的第二位女性編輯人。 一場會議、六大議案,從會內人事變動到會員代表選舉計劃、號召萬人投入金門團結大會行動策略;很難想像,這一切決策,是從頂樓正忙著「抓漏」的老舊頂樓公寓會議桌上作出的。而帶領同鄉會、同鄉人迎向一個創新、突破新時代,是位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博士、教授級理事長——黃獻平。 將企業經營理念導入同鄉會務發展,第十屆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獻平所領導的同鄉會工作團隊超強陣容,包括常務理事張國泰、張火木、戴德成、鄭江水,理事陳玲愛、張自平、陳越新、許志忠、鄭秀貞、張天豪、常少偉、張雲志、林興源、黃志群,常務監事楊建新、監事許金龍、藍天灼、薛榮華、楊忠耕,副總幹事李文福、莊國意、洪憶青,秘書張自福,五個先行成立的各鄉鎮服務處處長包括板橋林國春、中和戴德成、新莊謝清標、樹林陳火生、新店李增得,志工團成員李廷階、楊天福、張清漢、黃清祥、李謙陣、陳嘉道、陳金平、盧彩雲,共同宣示、實踐了一個「新同鄉會時代」、「新金門人力量」的來臨。 創會史,從聯合到獨立 一九七○年九月六日成立的台北縣金門同鄉會,迄今已走過了三十八載會務發展史。該會成立緣起於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砲戰時,超過兩萬以上的金門人移徙來台灣,此後陸續增加,金門移居人口又以台北縣為大本營,特別是雙和地區的中和、永和為主要聚居地。來台的金門人,人地生疏,缺乏同鄉組織凝聚鄉心,致鄉親力量薄弱,旅台鄉紳陳宗火冏、張實芳、蔡蔭堂、許乃琛、張輝東、邱自泉、陳振東、李逢時、黃應夢、蕭清商、蔡聯銘等人乃串連發起組織「台北縣金門同鄉會」。 台北縣金門同鄉會成立之初的會址原設於永和鄉人許天奇的貿易行內,一九七三年十月與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成立聯合辦事處於台北市西寧北路七十八號五樓,兩會合為「台北金門同鄉會」,當時的創會理事長,台北縣是陳宗火冏、台北市是陳玉堂;兩會進入第二屆組織後,理事長一職,台北縣由張實芳、台北市由楊水應接任,張楊二人及理、監事成員感於會務經費短絀,必須以押租房舍為監時會址,實非長久之計,乃有籌建永久會址計劃,並由經營布行、房產等企業有成的楊水應先行定購台北市環河北街一棟四樓公寓一層,然又以茲事體大、非集合眾人之力不足以圖其成,因而成立籌建委員會發起募捐,獲在台及旅居海外鄉親、鄉僑熱烈響應捐資建館,北縣、市兩會而能於一九七五年五月搬入台北市環河北路一段一五七號四樓今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現址,聯合運作會務。 台北市環河北路的共同會所,位於環河高架旁、地處偏僻,對居住台北縣境的同鄉會成員,確有交通奔波之苦,日子久了也缺乏「歸屬感」。曾任永和市公所主任秘書、退休後長期任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總幹事的張輝東乃首先倡議向北縣鄉親募款,並採貸款方式,一九七五年,最後價購位於永和市永和路一段二○二號五樓會所現址,又經呈報台北縣政府核准後,於頂樓再加蓋一層,作為會議室及聯誼中心。 自此,因跨縣境之外而有「寄人籬下」之嘆的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終於有了專屬會所。 向未來,傳統中闢新徑 一九七○年成立,已走過十屆、三十八個寒暑的台北縣金門同鄉會,四年一屆的理事長,歷任:第一屆陳宗火冏(湖前人,已歿),第二屆張實芳(後浦人,已歿),第三屆蔡聯銘(瓊林人,已歿),第四屆張維廉(後浦人),第五屆陳明南(後浦人,已歿),第六、七屆張邦育(洋山人),第八、九屆張繼遠(青嶼人),第十屆黃獻平(後浦頭人,現任)。 歷任理事長走過的歲月,在戒嚴、軍管下的金門封閉型社會,反而是台北縣金門同鄉會「業務」最繁重的時候,例行的婚喪喜慶鄉人活動外,舉凡各種證明、為歸國鄉僑代辦往返台金出入境手續、代鄉親排機位及船位等等都包括,解嚴、開放後,這些服務隨之淡化;但有四大堅持不變、持續性的服務項目:一、獎學金發放,由創會元老張實芳、陳福海、胡水忠、王裕中、張邦育等人所提供的獎學金基金,自一九八二年建立發放以來,迄未中斷,在銀行利息驟降時,又有張邦育、葉耿漢、黃庭檄等人加入認養名額,允為同鄉會內的美事;二、急難救助,設立仁愛基金五十一萬五百元,除了平時對貧病、事故鄉親發揮急難救助,也在春節時定期慰問低收入者及寄養於樂生、仁濟、八里等療養院的同鄉;三、出版《台北縣金門同鄉會訊》,自一九八二年創刊以來,已發行了二十六年、四十七期,是最具歷史、發行最廣的同鄉會刊;四、排難解紛,同鄉會也兼具調解委員會的功能,為鄉親伸張正義,爭取合理權益。 「不收會員費、不浪費金錢、不拒絕為鄉親服務」,以「三不政策」打下口碑的台北縣金門同鄉會,走過了一段漫長的連繫鄉親、服務鄉親的傳統鄉社歲月後,二○○六年四月一日,管理博士
-
《鄉訊短波》
李錫奇板橋林家版畫展──牽動出金門山后王家與板橋林家一段人文因緣●本報鄉訊採訪小組 很少人知道,位於台北縣板橋市的林家花園(林本源宅邸)與金門關係深厚。 屬台北縣文化局管理經營的板橋林家花園,五月十八日起將邀請金門藝術家李錫奇舉行《本位‧意象‧詩》的版畫個展,並搭配詩人的詩作共同演出,該展覽並由金門媳婦、詩人顏艾琳策展。 關於板橋林家與金門人的兩大重大連繫,一是金門西村舉人呂世宜,清道光十七年授業於板橋林家,人稱「台灣宗師」、「台灣金學導師」,當年授業的汲古書屋仍保存完好並珍藏、陳列呂世宜墨寶;又依《金沙鎮志》載「金門山后王家與近代台灣五大家族(基隆顏家、霧峰林家、高雄陳家、鹿港辜家)之一的板橋林家,關係密切。贊助國民革命的僑領王敬祥,曾於廈門結識台灣名人林維源之子林爾嘉,志趣相投的他們,惺惺相惜,進而結為親家。王敬祥的長女臻治嫁給林剛義(林爾嘉二子),次女寶治嫁給林履信(林爾嘉五子),兩個著名的家族結親親上加親,傳為美話。」日本山后王家第四代王柏林二○○三年首度回鄉時,即是由王家表親──板橋林家的林楠、林若瑜陪同訪金。 早年在板橋定居、教書,以版畫崛起的金門藝術家李錫奇,五月駐進板橋林家花園《本位‧意象‧詩》個展,背後也牽動出一段金門人與台灣早已發生人與土地連繫的因緣。
-
《鄉訊留言板》
喜遇王柏林─飄居神戶的山后王氏家族牽繫者 與王柏林有緣。 二○○三年十二月六日,「閩南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金門召開,某些因素,我原已放棄出席了;不料前一天即到金門與會、主動推動促成此會議的監察委員黃煌雄因沒看到我,囑江柏煒教授打來電話,盼能在第二天趕到。這一趕,趕上了遠航○五一、台北飛金門早班機,竟與王柏林同一班;在尚義機場降落後,我也充當起「歡迎山后旅日華僑王柏林先生返鄉」迎接隊伍的一員。緊接著在會議上聆聽他的專題演講〈金門山后鄉王家三代記:一個移民神戶華僑家族的傳記〉,感動不已。在同宿的金瑞飯店午後,送他一本我的著作《番藷王》。 第二年,二○○四年八月二十三日,與「金門縣議會暨金門縣政府日本國交流訪問團」抵日本後,分別在大阪、神戶再遇王柏林,八月二十五日在他任副館長的神戶孫中山記念館內,這一次,我受託贈送他一本尚未定稿的山后王氏族譜及一冊《金門宗族文化》,他欣喜收下,還說把我在金門相送的《番藷王》帶回日本了,有空就翻翻,看不大懂,但也生出一些感覺。 清明前夕,二○○八年四月一日,八十歲的老人王柏林二度自東瀛返鄉祭祖、探親。這一次,未能在島鄉相迎,就藉《鄉訊》,表達我們對牽繫日本神戶王氏家族命運的王柏林先生的禮敬之情。
-
《鄉訊焦點》山后人東瀛發跡傳奇金門風華故事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王柏林,清明返鄉再回山后 「愛鄉愛國旅日僑領王敬祥的孫子和其妻子,在前天再度返回金門,下榻金沙假日飯店。星日上午八時許,金門縣長李炷烽由研考室主任陳朝金陪同,驅車前往王柏林夫婦下榻飯店拜會,飯店外細雨濛濛,大有『風雨故人來』的味道。」……… 二○○八四月三日,《金門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記者楊水詠發自金沙的一則報導,關於山后王敬祥孫子王柏林再度返鄉祭祖、探親的消息。 王柏林上一次返鄉是二○○三年十二月六日,也是他生平第一次回鄉;而金門鄉親組團赴日交流並在神戶孫中山記(日本用此「記」)念館見到王柏林,是二○○四年八月二十五日。短短一年,在原鄉與異鄉心情轉換間,七十多歲的王柏林,滿足了此生近身擁抱似遙遠又熟悉的「金門」。 「今年高齡七十八歲的王柏林,自小在日本出生,但自始至終,都不願取得日本籍,歸化大陸籍。也因此,讓他要回一趟故里尋根,都有其困難。這次,王柏林夫婦返鄉,僅僅只能在國內停留短短的十天而已,欲想多留幾天,礙於法令規定,無法如願以償。」記者楊水詠的報導中,透露了王柏林再度歸鄉所面臨的政治、時間困境;而這位風霜長者背後所牽動的,是一個金門的風華家族、也是金門人在日本的風雲故事。 尋找金門人移民日本的發展軌跡,王柏林和他的家族,成了一條重要的線索、一道重要的入口。 山后厝,詩人葉珊寫下風華 位於金沙鎮山后中堡的金門民俗文化村,是金門傳統閩南古厝規模宏大、華麗奇絕的象徵;文史與影像的描述,多得不可勝計,但如從文學面的書寫角度切入,又有一番不同的風景。 一九六三年,在金門當兵的詩人楊牧(葉珊)算是第一位從文學闖入山后之美的作家,他在〈給濟慈的信─綠湖風暴〉散文裡的一開頭,有兩段細致、動人的遇見山后描寫: 「你該不會想到百餘年後的今夜,濡濕的夜,我突然憶起那村莊,在破敗淒涼裡聯想到你。你知道宋朝嗎?宋朝的美,古典的驚悸。那一次我一腳踏進一座荒涼的宗祠,從斑剝的黑漆大門和金匾上,我看到了歷史的倏忽和曩昔的煙霧,蒙在我眼前的是時空隱退殘留的露水。我想到你,一個半世紀以前的你,想到你詩裡的中世紀,想到你憧憬的殘堡廢園,像有許多凋萎的花瓣飄落在身邊,浮香淡漠,夕照低迷。」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那『六合三十幢』接合的村莊埋沒在戰地的黑夜裡。風很大,我甚麼也看不見,幾盞馬燈從小小疏落的窗戶裡洩出來,樹葉像雪花一般飄飛,有時打在我臉上。我知道:我們離得真夠遙遠──時間的,空間的距離,那不只是鐵絲網或護城河(如你所知的)所隔開的,那是神祇的安排,撒下許多黑霧,濃得化不開的黑霧,擋開你我的面目。我多麼欣喜,在黑夜裡,用雙手觸摸許多花雕的牆稜。彷彿有些寒星在寂靜的天空冷冷地照著,彷彿照著我,照著你。我心跳著給遙遠的友人寫信:『我終於看見一座宋朝的村莊了!』第二次我去的時候,是一個陰霾的下午,那村子叫『山后』,在一叢一叢的相思樹、木麻黃,和苦楝樹後面,成列的紅牆,幾棵老樹。坐在井邊,我茫茫然注視一彎又一彎的屋簷。」 把山后的印象,歷史與現實的碰撞,文字中有畫面,寫得如此文學又如此哲學;如今的楊牧、當年二十三歲的葉珊,卻是一支奇筆。只是,詩人也有誤看的時候,「六合十八幢」變作「六合三十幢」;「一座宋朝的村莊」,可以是文學的想像,現實中的山后則是晚清的閩南建築。 讓文學裡的風景回到文史面;二○○二年出版的《金沙鎮志》以在地觀點記載「山后中堡」時寫道:「山后分為上、中、下三堡。宋末元初以降,上堡與下堡各屬王氏及梁氏墾殖的聚落。而民俗文化村所在的中堡,則是晚清時期王國珍、王敬祥及王敬濟二代,於日本神戶經商致富後所建。十八座宅邸中有十六座為二落大厝,另二座為海珠堂(鄉塾學堂)及王氏宗祠,總稱『山后十八間』。中堡規模宏大,整齊畫一,佔地約15000平方公尺,從清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年)動工,至光緒二十六年(一九○○年)完工,前後歷二十五年之久,慢工出細活,建物施工細膩,建材來自泉漳、江西各地,十分講究。隘門及水井俱全,堪稱閩南傳統聚落的經典之作。」 山后,這個四周環繞寨仔山、獅山、尖山、東山、望龜岩等丘埠,無論從哪個方位看都在「山之後」小型山間盆地內的聚落,又依族群的聚居及發跡歷程,明顯地分出頂堡、中堡及下堡三個甲頭;早於八百多年前的宋高宗年間,閩王王審知的八世孫王璡即已從泉州移居來浯洲,從拓墾頂堡開始,再開發出中堡、下堡,逐步形成今日的山后。 山后人,王丙丁王應睞了得 山后人自泉州而來,歷經了八百年以耕、漁為業的定居中,但也走過了一段漂流、移居史,先是清康熙初朝廷的遷界令,造成族人大舉內遷,直至政局穩定後才又陸續回流;第二次大遷徙發生在清道同時期海禁大開、五口通商後,大批山后人紛往海外發展,有前進新加坡者,也有航向東瀛者。 新加坡的同鄉會所中,山后王氏組織了「金浯山公所」,可見其家族勢力,近代移民的代表人物是王丙丁(一八九二─一九五七),他曾任華僑銀行董事、總經理,也是一九三五年大華銀行成立時的首任經理,一九四七年脫離大華銀行,自組王丙丁公司、專營船務進出口等生意,之後歷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董事、金門會館永遠信託人、南洋工商補習學校財政委員會主席、《南洋商報》董事、太原王氏公會名譽會長、新加坡閩王祠總會常委等職務,一九五三年獲英女皇頒賜英帝國四等勛章(OBE)。山后人王丙丁對新加坡的貢獻,也讓他入列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所出版的《新華歷史人物》名錄。 新加坡有山后王氏的移民足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也有山后人的影子,馬來西亞的王少平、菲律賓的王天申,都寫下耀眼的企業表現。 在中國大陸,因文革時期無法連繫上而與「諾貝爾化學獎」擦身而過的王應睞也是山后人。生於一九○八年的王應睞,少時赴中國求學,金陵大學畢業轉往英國劍僑大學深造,以一篇《維生素化學測定法》論文,一九五○年免試取得生化哲學博士學位。學成後返國,王應睞回到母校金陵大學化學系及中央大學任教,也是國府在大陸時期的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國府遷台後,先後出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中國生物化學會理事長,生前最後一個職位是中國生物化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及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顧問。長居上海的王應睞,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豆科植物根瘤中存在有血紅蛋白者,證明了動植物之間在生化物質基礎上的共同性,其研究助長了從生化角度解釋生物進化學說,之後獨家進行的馬蠅幼蟲血紅蛋白研究成果也震撼國際生化界。在國際生化科學奠定崇高地位的王應睞,因文革與外界隔絕,致瑞典皇家學院無法連繫上他,因而錯過了諾貝爾化學獎。 山后王氏是否藏了一種優質、特殊的遺傳基因?特別是出洋的族人,從王丙丁到王應睞,無論在經商、學術等領域,都有異於常人的精湛演出。 山后出外人最傳奇、經典的集體演出,不在星、馬、菲律賓,也不是在中國大陸,而是山后中堡「六合十八幢」經典建築背後所牽引出的移民日本神戶王氏家族的傳奇。 渡東瀛,王家四代薪火相傳 歷來出版的《金門縣志》,有關華僑志部份,多集中在移民大本營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的東南亞記載、論述,中南半島的越南、泰國、緬甸及東北亞的日本,是相對薄弱的區塊。一九七九年版的《金門縣志、華僑志》,關於日本,甚至僅短短一頁描述,但亦透露了一些重大移民線索,諸如「旅日邑僑皆從事商業,最著名者,為清末葉先僑陳發興之泰錩號貿易行,當時為吾閩旅居長崎之華僑首富。其子世望,繼營泰益洋行,世科分號於神戶,規模更大。又有王國珍於清末設貿易行於神戶。分號遍於橫濱、大阪、及我國沿海各大商埠,子敬祥繼起,更向南洋印尼推展。現今旅居日本東京、大阪、神戶、長崎者尚有數百人,大多從事商業,有經營金融事業、貿易行、工廠、航運及果園及林業者。」又載自八閩會館改稱而來的長崎福建會館,新頭人陳發興任多屆主席;神戶的閩粵會館、福建公所的總理及理事長職務,都曾由山后的王國珍、王重山接掌過。 從文獻分析,新頭的陳氏、山后的王氏,分別在長崎與神戶,確是金門人在東瀛建立移民勢力的兩支家族。 二○○六年十月,李仕德教授在「金門學學術研討會」所發表的〈長崎金門華商陳國樑家族與泰益號〉論文裡,提供了一條有力線索,金湖新頭社人陳國樑(一八四○—一九一○年)),約一八六四年間與同鄉自金門搭船抵平戶,再往長崎加入泰昌號,偕三個兒子世望、世焜、世科,建構出泰益號對亞洲沿海的貿易王國。 另一支是山后的王氏家族。 與新頭人陳國樑都是在清同治年間(一八六二—一八七四)抵日本的山后人王國珍,選擇在神戶落戶,創設復興、振興公司(洋行),帶領子侄將貿易網絡遍及大阪、橫濱、上海、台灣、廈門、新加坡、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商埠,其子王敬祥繼承父業,長期擔任日本華僑總商會會長,又於孫中山赴日組織中華革命黨時擔任神戶大阪支部長,傾囊資助革命事業,王國珍、王敬祥父子在遲暮之年,對家鄉再作出貢獻,王國珍回到金門,修橋造路,身後葬於五虎山麓;王敬祥與父兄王敬濟等族親,斥鉅資、歷二十餘載,於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年)在山后中堡建成閩南雙落民居十六棟及王氏宗祠、海珠堂共計十八間,一九二三年病逝日本,孫中山親臨弔唁,隨後亦遷葬回金,與父親王國珍都完成了落葉歸根心願。 王國珍、王敬祥父子在日本事業的延續,再由三、四代的王重山、王柏林父子承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王重山一度轉往越南西貢市做貿易,再經上海折返神戶,與友人合開貿易公司,於一九七四年終老日本;如今王家在日本的產業,包括神戶下山手路一家損害保險代理店,都由王柏林掌理,王柏林也先後擔任神戶孫中山記念館長、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 「我的希望是今後有朝一日,能帶著祖母陳善良的骨灰回到金門島,與祖父王敬祥合葬在一起。」做為山后王家在日本第四代,王柏林所許下的心願,在二○○三、二○○八年兩度回鄉祭祖
-
《鄉訊留言板》夢想家精神─林永輝與烈嶼人的故事
這一周的《鄉訊》專題,因著金門烈嶼公共事務協會三二九召開理、監事會中的一則提案,我們把焦點投向汶萊,也希望能對由金門人出任駐汶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的「夢想」產生一些催化作用。另外,以甫上任滿周年的烈嶼協會會長林永輝作為鄉訊《星期人物》。 將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年輕時一句「人生是一場冒險之旅」為座右銘的林永輝說,「我們越想做一番事情,就踏上了冒險之旅,但我們卻越會感受到活著,並越有活力。」 看到活力、戰鬥力旺盛的林永輝正帶領著同鄉人把烈嶼協會帶向一個新的局面,越能感受到他像個「夢想家」,也是個「探險家」,而當年出鄉關赴汶萊闖蕩的烈嶼人,進行的,不也是人生的夢想與探險之旅?
-
《鄉訊短波》同鄉會長返鄉會
●本報鄉訊採訪小組 旅台金門各同鄉會理事長聯誼會,藉著返鄉掃墓人氣聚集的清明節定今天下午二時三十分在金門縣政府開會,此次會議的主題之一,將針對八二三砲戰五十年舉行的「旅台金門鄉親團結大會」活動內容及辦理時間點再作討論。由金門旅台十二個同鄉會理事長組成的聯誼會,成員包括台北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黃獻平、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王水衷、桃園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楊榮煥、台中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洪資源、台中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淑睿、台南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葉長春、台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林建宇、高雄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鄭永群、高雄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李錫喻、花蓮縣金門同鄉會理事長王壽宣、金門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會長林永輝及金門雙鯉公共事務會理事長李國贊等十二人。
-
《星期人物》林永輝戰鬥力十足同鄉會舵手
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台北報導 今天是清明節,林永輝上午返烈嶼鄉掃墓後,下午隨即要趕到金門縣政府參加「旅台金門各同鄉會理事長聯誼會」,他的腦袋裡裝了許多想法、口袋裡藏了不少提案,句句為金門——。 回金門之前,三二九青年節那天,位於中和市景平路的金門烈嶼公共事務會召開第八屆第五次理、監事會,就任滿周年的會長林永輝主持下,一個又一個的提案自貫穿會館大廳的長型會議桌各角落拋來,理事蔡金塔提「為倡導健康休閒運動,本會擬組籃球隊增進活力」、「監事洪國興提「為抗地球暖化,大家動起來,推廣環保觀念觀摩研習活動」、中和服務處處長馮國樑提「擬修正組織增列本會理、監事名額案」、新聞處處長蔡嘉陽提「鑑於金門鄉親旅居汶萊者眾,爰建請政府遴選派優秀金門鄉賢派任我國駐汶萊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還有同鄉針對金酒擬買遠航案的意見作臨時動議,會務、鄉事、國是,樣樣來激盪、討論,林永輝一一接招,明快裁示,讓人見識到像立法院「國是論壇」的同鄉會議,而這一刻,甫卸任立委的吳成典、前國會辦公室主任李炳團、國會助理蔡嘉陽都在場,看到一個充滿陽光的會長、熱力四射的同鄉團體。 二○○七年三月三十日,四十五歲的林永輝接任第八屆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會長。在此之前,林永輝」這個名字,對許多鄉親而言,真的很陌生;但他又快速進入戰備位置的效率,讓鄉親認識他、接近他、接納他。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日出生於烈嶼鄉上林村、烈中第十一屆的林永輝,十五歲那年投筆從戎、報考陸軍第二士校第二期,受完訓畢業後,獲選入總統府警衛隊服役。從軍八年,分別在士林官邸、七海官邸、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台北賓館等駐地都待過了,蔣經國、李登輝等一國之尊也都近身接觸過,在權力中心看盡官場百態、政海浮沈,他學到的,不是為官之道,而是為人之道,做人要謙卑、做事要認真,才能長長久久生存。 雖然不喜歡軍中生活,卻從軍旅生涯學到、領悟到許多做人處世的哲學,並且從中練就一身「戰鬥性格」;林永輝領軍的烈嶼公共事務協會,已邁入第十五個年頭,他決心在歷任會長紮下厚實的會務根基下,再開創新局,擴大會員參與、擴充公共事務版圖。 林永輝幾乎是以會為家,在監事主席洪水貫、秘書處中和處長馮國樑等「大老」及副會長洪憶青、林長集、秘書長孫國欽等中壯輩鼎力相助下向前行;會館裡每到夜裡常是燈火通明,老會長、老幹部也常迎回諮詢、請益,即使為了一本《烈嶼會刊》的編輯方向、內容編排,也可以糾合眾人一再激盪討論,在理、監事聯席會或旅台同鄉座談會上,也是明快、精準地作裁決或就某家鄉發展議題直指核心發出「重砲」,予人印象深刻。 林永輝以「夢想家」的精神接任會長,他引開創新加坡的李光耀年輕時一句「人生是一場冒險之旅」說道,「李光耀年紀輕輕,家庭富有,有甚麼險要冒的呢?仔細想想,因為他有『夢』,或者說是目標,或者說是立志,或者說是慾望,都是一樣。」 有人說,每個人的身體都代表了一種色彩;那麼,林永輝所散發出來的色彩,非黑非白、非藍非綠,比較偏向陽光燦爛的黃色系。烈嶼公共事務協會可以預見的未來二年或四年,在林永輝以「專業會長」、「夢想家」結合旺盛戰鬥力的性格領導下,將會是一個健康有活力、樂觀向前進的「有夢築夢」同鄉團體。
-
《鄉訊焦點》汶萊國金門烈嶼族群經濟政治力量崛起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駐汶代表,烈嶼協會真情提案 三月二十九日,三二二總統大選後的第一個星期日,下午三時,中華民國金門烈嶼公共事務會,由會長林永輝主持,在中和市景平路會館內召開第八屆第五次理、監事會議;進行提案時,該會新聞處長蔡嘉陽拋出了一個「爆炸性」提議,「鑑於金門鄉賢旅居汶萊者眾,爰請政府遴派優秀金門鄉賢派任我國駐汶萊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 當過前立委李炷烽、吳成典國會助理前後長達九年,熟悉政治、國會及金門社會生態的蔡嘉陽,卸下國會助理工作後,彷彿把家鄉的烈嶼公共事務協會當作是「小國會」,凝聚焦點、火力全開,騷動同鄉。蔡嘉陽的案由說明有三大重點: 一、金門鄉賢旅居東南亞新加坡、印尼、汶萊、馬來西亞等國眾多,尤以汶萊者眾,早年就是金門男丁爭相到南洋區「落番」討生活的首選,該國國民所得名列世界前茅,總人口數三十七萬餘人,華人佔百分之十五,約近五萬人,其中原籍金門僑親就有三萬多人,特別是烈嶼鄉僑就超過九成;歷經多年打拚,在汶萊商界嶄露頭角,諸如汶萊御賜宮廷大臣丕顯甲必丹劉錦國、蘇丹冊封宮廷大臣甲必丹吳景進、中華台北旅汶僑民協會永久名譽會長劉水照、汶萊中華中學董事長洪瑞泉、汶萊海皇百貨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國欽等等,彼等經常匯寄回鄉造福鄉梓,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無可抹滅。 二、民進黨執政以意識型態治國,於九十五年三月十七日起悄悄的裁撤我國駐汶萊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原有業務則由我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管轄。政府在未有周全配套措施即貿然撤館,旅汶僑民申辦領事業務時,都需遠赴馬來西亞辦理,此政策造成旅汶僑民譁然,影響僑民權益至鉅。 三、在經過時任立法委員即本會顧問吳成典與外交部不斷的交涉,並據理力爭之下,終獲外交部同意恢復在汶設處,案經行政院核定於九十六年三月一日正式復館,繼續受理汶萊僑民辦理簽證文件驗證等事宜。為展現重視旅外僑親權益,藉以凝聚海外僑心,支持政府,爰提案建請遴派優秀金門鄉賢派任我國駐汶萊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俾讓我國的民主成就,於僑界發光發熱。 「可以派我去!」蔡嘉陽的提案剛報告完畢,在汶萊待了二十多年的烈嶼協會第二屆會長吳圭潤就「自告奮勇」表示他是適當代表人選之一。引起一片笑聲。 像吳圭潤這樣在汶萊生活、工作過的烈嶼人處處皆是。汶萊已被視為另一個「小金門」。 發生在二○○六年的駐汶萊代表處閉館、重新開館事件,又因著蔡嘉陽的遴派優秀鄉賢出任汶萊代表的提案,以及最近在演藝圈爆紅的吳尊的汶萊金門人血統等效應,二○○八總統大選綠地變藍天後,汶萊,再成金門人鄉事地圖被投射的一個區塊。 前進汶萊,說不完的移民故事 依據中央通訊社《二○○八世界年鑑》的最新資料,關於汶萊,地理位置「北婆羅洲西北岸,介於馬來西亞沙巴、砂勞越之間」,土地面積「五千七百七十平方公里」,人口數「三十七萬人」,建國簡史「一八八八年成為英國保護國,由英國派駐官員監理國政。二次大戰期間曾為日本占領三年半,日戰敗後汶萊重歸英國管轄。直至一九八三年,汶萊始結束與英之間保護關係並於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宣告獨立」,與台灣的關係「台灣於一九七八年六月在該國設立駐汶萊遠東貿易文化中心。汶萊皇家航空公司於一九八六年八月開設汶京台北間直飛航線。一九九一年九月三十日汶萊與中國建交。二○○一年三月七日,行政院院會通過我與汶萊當局簽署的瞭解備忘錄,有助於兩國旅客往來的便利。台灣駐汶萊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於二○○七年三月一日恢復運作」。 跳開官式的記載,切入金門人與汶萊的歷史、移民、開發、互動面。屬熱帶多雨海洋氣候,以盛產石油致富的汶萊,三十七萬人口中,馬來人佔了總人口數幾近三分之二,其次是華人,其中金門人就多達五萬人以上。 文獻載,早於宋代熙寧三年、西元一○七○年,就有中國泉州的蒲壽庚來到汶萊發跡;進入清朝以後,道光十五年、西元一八三五年,一支由金門烈嶼后宅人張芬所率領的移民隊伍,浩浩蕩蕩開抵汶萊墾居。張芬是現有文獻線索中最早到來的金門人,因而可推得一百六十多年前,汶萊已有金門人的足跡踩過;民國以後,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年,再掀烈嶼人移民高潮,後來成為甲必丹的王文邦、林德甫、丕顯拿督林清註、林水湘等,多係此一時期報到。 一個半世紀來,移民汶萊的金門族群中有百分之九十五是烈嶼人;初來乍到,初以小販或受雇商家,或投入農業生產、漁撈、碼頭工、建築等行業討活,經過漫長的拓荒歲月,才逐漸形成汶萊的金門商族勢力。今天,說起金門人在汶萊的第一用語,一定是「小金門的天下」。 每個在汶萊生存的故事,都是一則傳奇。 一九一○年生於烈嶼西口的已故丕顯甲必丹林德甫,十七歲闊別老家,初到汶萊,在表兄吳祥記所經營的順隆商行幹活,月薪四元到八元馬幣,由於常熬夜認真工作,第二年即獲調升至馬幣十二元的「高待遇」。 一九○六年離開烈嶼西宅出洋謀生的已故拿督王文邦,在汶萊設德源號,經營樹膠生意及出入口貨品,當時大部分的貨品是用艟舡在水村中川行叫賣。 一九三七年,十七歲的劉錦國為「跑日本」自烈嶼輾轉到汶萊,是在姊夫開設的隆盛商店當起沒有日夜之分、月資四元的騎車送貨員,一步一腳印,如今已是擁八百個商場、十二個農場的大企業家,二○○四年三月受封汶萊宮廷大臣丕顯甲必丹。 人稱「標哥」的林登標,二十二歲那年、一九六五年二月二十七日自烈嶼東林老家出門坐小船到大金門、再乘軍艦到高雄,然後搭平快車北上,在金門人陳玉堂開的金湖旅社住了一晚,第二天一路轉機來到汶萊做苦力。砲戰以後才抵汶萊發展的林登標,直指世人只看到在汶萊顯貴、顯赫的一面,卻不知迫於政治、環境因素,大量出鄉關往汶萊外發展的金門人,有幾人可取得公民或永久居留權?說開了也是「金勞」、「外勞」。箇中辛酸不為外人道。 一九四四年生於烈嶼西宅的林國欽,也稱得上是汶萊的「新移民」,一九六三年金門中學畢業典禮日也是他離開金門的同一天,到台北後,同樣是在金湖旅社宿一晚,第二天飛香港經亞庇抵汶萊,當時的他才十九歲,一人獨行,投靠經營南和號雜貨的四叔林松柏,靠賣五金、建築材料起家,今天的林國欽已在汶萊的百貨事業打下一片天。 烈嶼人在汶萊,說不完的故事。 金門力量,族群經濟影響汶萊 〈金門幫—稱霸金融、船務、百貨……〉,二○○七年六月出版的《天下雜誌》以此為題,訴說「你可知道,新加坡創匯王、馬來西亞投資王、汶萊百貨王,他們全來自金門?走過荒災與戰亂的歲月,選擇遠渡重洋異鄉求生,這群台灣人不甚熟悉的金門幫,憑藉著甚麼特質在南洋各界打出一片天?」 在汶萊,《天下》聚射的是「汶來百貨王」林國明及「飛輪海的吳尊家族」吳景進、吳景添兄弟。他們都來自金門烈嶼鄉上庫村。 《天下》的報導中,十九歲離開烈嶼的林國明,口袋裡的銀子不到十元,在叔叔經營的雜貨店打工,每個月只賺汶幣七元。省吃儉用、辛苦存到六十三元後,馬上買了一條舢舨做起小生意,在汶萊著名的水村挨家挨戶敲門,賣糕點和油條。後來汶萊發現石油,林國明開始到油區經營建築業、進口建材,之後再從事批發生意,一九七六年開了汶萊第一家百貨公司「第一百貨」。目前身為汶萊最有錢的華商之一,林國明的每間百貨公司一天平均湧入二到三萬汶幣(約新台幣四十四到六十六萬)的營業額。林國明最自豪的是,在汶萊做生意五十年,從未向銀行貸款。 《天下》另一報導對象是祖先來自烈嶼上庫的吳景進、吳景添兄弟,吳景進經營汶萊最大的汽車經銷商,也是汶萊蘇丹指定的國會議員;吳景進的弟弟,也就是藝人吳尊的父親吳景添,是汶萊地產開發及健身房事業的成功經營者。吳景進的父親在十六歲那年從烈嶼到汶萊做苦力;身為汶萊金門移民第二代的吳景進,有從小做生意、在政府部門及海關的工作經驗,後來從事賣車,先賣日本的大發、三菱汽車,再賣GM,二○○七年起開始進口中國車,一躍而為汶萊最大的汽車經銷商。二○○四年,吳景進獲蘇丹賞識、封為丕顯甲必丹,再被提名為國會議員;二○○五年,吳景進以國會議員身分向蘇丹建議可在中國新年時向華人拜年,這在回教國家是項創舉,也顯見了他在汶萊的地位。 蘇丹接受金門人吳景進建議,破天荒向華人拜年之前,事實上,九十年前,一九一八年間金門人已發揮了影響力,林德甫等人倡議下,蘇丹也破例接受了一座中國寺廟、祀廣澤尊王的「騰雲殿」在汶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的彰枝路旁建造,初名為寺,後改寺為殿。騰雲殿已是金門人在汶萊的信仰中心、鄉情連繫點,也是金門人在汶萊崛起的象徵。 無論從族群結構、企業表現、貢獻度及政治參與,都可以看到金門─特別是以烈嶼人為主體的族群力量對汶萊國所發揮的影響力。 也得力於汶萊鄉僑大筆捐款興建的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會館,三月二十九日在理、監事會中的「爰請政府遴派優秀金門鄉賢派任我國駐汶萊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提案,美好的構想可否實現?答案很快就會在「馬政府」五二○上任後揭曉!
-
《鄉訊留言板》風雲———王水衷的故事
上個星期的今天,三二二總統大選「風雲」落幕了,金門人高度凝聚、支持的馬蕭取得壓倒性勝利。 《鄉訊》再次扣緊時事、政治氛圍,繼上周〈藝術VS政治 聽見金門島嶼變奏曲〉後,這週接續推出〈馬蕭金門後援軍 總統大選美好一仗〉專題製作,《星期人物》則選定王水衷,他是台北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也是不捨晝夜、辛苦發起、串連「金門旅台各縣市同鄉會馬蕭聯合後援會」的幕後推手,偏偏行事低調的他一再強調成功不必在我,多次婉拒採訪、曝光的機會,怕的也是一不小心,「氣勢」變「氣焰」;經我們苦口婆心勸說,又經台北─上海兩小時電話訪談,才完成這次的專題與人物。 發動七百位黨員同鄉連署支持郝龍斌完成台北市長黨內初選登記、遊說史博館及鴻禧美術館等單位提供近百名家名作跨海渡金展出《翰海霞光》、號召五百同鄉成立「金門旅台各縣市同鄉會馬蕭聯合後援會」,兩年內,王水衷至少為自己、更為金門寫下三件「風雲」事;相信王水衷看到盧根題為〈風雲〉的九連作影像作品下周一要致贈給台北市政府典藏並由郝龍斌市長代受贈的訊息時,必然心有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