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地政局獲內政部表揚地政資訊和區段徵收殊榮
地政攸關民眾財產權益、縣政建設推展及財政稅收至深且鉅,金門縣地政局榮獲內政部今年地政業務考評-地政資訊優等、區段徵收業務精進獎等殊榮,地政業務在長年的辛勤耕耘累積下,再度獲得中央肯定,維護地政資訊業務正常運作,提昇行政效能,為本縣的人民財產安全作嚴密的保護,最難能可貴。 有關本縣地政資訊業務被內政部評為優等實屬不易,因各縣市政府地政局(處)及地政事務所,多有設置資訊相關科室,惟本縣地政局僅編制4個業務科,並無獨立資訊科室及編制員額,在有限的編制人力及員額下,仍常年保持良好的優等評比,本縣針對資訊安全項目積極爭取前瞻計畫相關經費,辦理資訊安全軟、硬體更新作業,資訊機房、辦公室及地政整合系統WEB版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驗證範圍,其規劃設計、規格、數量均符合內政部訂頒管制規定進度辦理。 今年內政部地政業務考核金門縣榮獲「區段徵收」業務精進獎,辦理「區段徵收」之主要目的在於落實都市計畫對土地使用之規劃內容,藉以開闢出都市發展所需之土地並配置妥善之公共設施,營造良好的土地空間基礎環境,以利引導都市有秩序發展,帶動地方繁榮,為促進都市建設發展有效措施之一,故區段徵收是實現都市計畫的具體作為。自93年開辦金城鎮第一期區段徵收案後,接續辦理金湖市港路區段徵收、金門大橋金寧端及烈嶼端區段徵收、尚義區段徵收等共計5案,在都市計畫的整體發展考量下,為金門有限的都市發展腹地,提供適當的公共設施、住宅區及商業區等可建地,地政局雖相對於其他縣員額編制較少,但仍戮力以赴,不斷檢討修正,致獲內政部108年區段徵收業務精進獎。 平心而論,金門辦理區段徵收案最大特色乃被徵收人最在乎的事,莫過於受補償的權利保障,深怕資訊不對稱與不完全而吃虧,故於區段徵收開辦之初為使原土地所有權人都能事先了解受補償項目及配地相關資訊,讓區段徵收過程能順利進行,除依一般其他縣市作法,以召開座談會或個別訪談方式辦理外,特別考量部分原土地所有權人居住臺灣,若以座談會方式辦理恐難充分傾聽民意,地政局專程前往各原土地所有權人家中拜訪,解釋區段徵收內容及未來分配土地位置意向,精進估價技術、合理反映地價動態。 地政局為健全地籍管理,確保土地權利,促進土地利用,積極執行地籍清理條例,以多年辦理區段徵收案件經驗的累積,深感抵價地分配作業是影響民眾對政策執行滿意度的重中之重,故在符合土地徵收條例相關法令公平合理的規定下,不斷精進抵價地分配作業,使其更細膩、更貼近民眾需求。基於金門鄉親對祖產地的特有情感及原有鄰里關係之維繫,為讓領取抵價地所有權人都能分配到相對滿意的位置,故於決定抵價地分配街廓時加入訪談所有權人時的想法及需求,經反覆討論及試分配後,協調各地主配地位置,訂定抵價地街廓及配地要點,並順利完成抵價地抽籤分配作業,讓地主能領回符合自身需求之抵價地位置,使區段徵收不再被視為洪水猛獸,地政局與民眾充分意見溝通,不致橫生陳情、訴願及行政訴訟,也節省社會資源,內政部108年地政業務考評區段徵收業務精進獎,提供便捷正確優質服務,保障民眾財產權益。 土地乃立國之基礎,是國家永續經營、發展經濟,安定社會的關鍵資源,土地政策必須具有捍衛公益的責任,土地也是民眾安身立命、財富地位最重要的資產,所以民眾的合法權益必須受到保障。在多元政治法治基礎下,地政業務必須透過資訊科技,結合網路的發展,建置更有效、更安全、更快速的資訊環境,提供便捷優質登記服務,保障民眾土地權益,才能符合民眾的需求。
-
環保工作人人有責 貴在自動自發與實踐
日昨全縣五鄉鎮有志一同,發動各社區志工數百人,齊聚在金湖鎮復國墩海灘進行淨灘活動,雖然只是幾個小時,清除多少垃圾姑且不談,但見到場的男男女女認真落實的工作表現,令人感到欣慰,環保意識抬頭,環保知識已經在金門深耕發芽,今昔對比,明顯有很大的進步。 環保二字,是個概括的名詞,內容廣泛,重點繁什,有些項目還涉及專業問題,一般大眾難能窺其全貌,知其所以然,惟若談及「環境衛生」或「清潔」事務,則是家喻戶曉,老少咸知,兼以政府長期以來,未曾間斷稍懈,由上而下持續推動「衛生與保健」工作,亦且週而復始實施宣導教育,時至今日,人人知道環保工作之良窳,俱與社會大眾生活與健康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只是力行與實踐深度、廣度猶有不足,猶待大家相許共勉,再作努力。 回顧軍管時期,施行戰地政務制度,因有十萬大軍駐守防衛,軍政一元,軍民一體,同舟共濟,同島一命,在施政作為上,備戰與民生並重,其中「環境衛生」與「全民保健」工作,厥為施政服務與軍政民共同應為必為之事項。 僅以「環境衛生」為例,軍政分工,軍民合作,諸如全縣環島公路或有駐軍紮營之空間範圍,概屬軍方負責打掃維護,反之政府機關學校、社團及公營事業機構,亦有其應行負責之責任區,而對擁有產權者,則歸業主負責,也由於事前作業計畫完整,督導深入,執行澈底,不惟「整潔金門」施政目標達標,亦且贏得「整潔金門」之美譽。 又值得一提者,「激勵」工作,及時有效,所謂「激勵」,係是透過宣導教育與檢查評比程序手段,激發軍民之責任感與榮譽心,針對軍政民劃分之責任區,實施「定期」與「不定期」檢查,優獎劣懲,其中機關部分,上自縣府局處,下至鄉鎮村里家戶,分別辦理評比,局處與局處比,鄉鎮與鄉鎮比,村里與村里比,此外家戶與家戶比,因而「清潔月、清潔週、清潔日」盛極一時,舉凡名列前茅或優等者即是楷模,列為觀摩學習對象,公開予以擴大表揚,發給獎狀獎金鼓勵,如此由點而線而及全面,良性循環,奠定了〈金門環保〉良好根基,不因人事更迭,時空改變而變調走樣。 隨著環保機關與各鄉鎮清潔隊之建置成立,明顯可見金門地區整體環保工作正在與日俱進,既有法令可依,制度可循,立意良善,政策明確,垂直督導執行直達基層,惟以環保工作事務,在在需要人力、財力與技術專業配合奧援與支持,緣此,人人力行實踐,至關重要。 根據國外研究,廢氣PM2.5濃度每立方公尺上升細微粒十微克,大幅提高健康風險,導致肺癌罹病率16%,心肺疾病致死率6%,肺癌死亡率8%。凡此益見環保工作人人有責,欲期身體健康,減少疾病上身,應行加速淘汰柴油車,要中之要,並自個人做起,自保保人,利人利眾。 總之,環保工作,是長期性之工作,貴在主動、合作、配合與持久,念茲在茲,劍及履及,務期大家告訴大家,不分彼此,不分時間,不分地點,即說即做,少說多做,做到最好,健康少煩惱。
-
透明 參與 課責 落實開放政府
現代政府治理講究「開放政府」,幾乎成為朝野與政治工作者琅琅上口的政治口號,然而,何謂「開放政府」?或許言人人殊,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如此解釋,「開放政府」最基本的三大核心要素,也就是透明(Transparency)、參與(Participation),以及課責(Accountability)。 「透明」指的是政府將各項作為公開,並將專業術語轉化為常民語言,讓關心議題的每一個人,都能夠盡早瞭解議題內容。而當公眾經由透明化程序,瞭解政府規劃中的議題後,政府在決策過程中,邀請公眾盡可能對於自己關心的議題,提出感受及想法,在這個「參與」的過程,政府除了傾聽之外,更需要釐清誤解、凝聚焦點,整合方案。 而當透過公眾參與後,參與者會想進一步瞭解將獲得何種回應,因此,後續必須提出協調各方意見的完整紀錄,讓各方觀點都接受公評,也讓公眾瞭解此項議題有哪些爭點,及已協調出哪些具體結論或承諾,方便公眾持續關心與監督,這也就是所稱的「課責」。 要言之,透明、參與、課責三位一體,不可或缺,才能成就讓人念茲在茲的「開放政府」,透過這3大支柱,也就是政府運作讓大家知道、讓更多人加入、還要能在事後檢視權責歸屬及執行成果,建構出開放政府的基本理念。 以此而論,推動「開放政府」就是要建立政府跟民眾間的互信。隨著資訊科技與網路的日新月異,不僅改變了人們生活模式,民眾廣泛應用來表達對時事及公共政策的看法,而近年行動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興的社群媒體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公民參與管道,也是推動「開放政府」的重要工具。 所謂「社群媒體」是指人們在網路虛擬環境中創造、分享以及交換資訊和想法的互動方式。其運作不同於傳統由上而下、由中心而外的傳遞方式,而是以「使用者」為核心,創造價值、意義和服務。其最大特性在於公眾都擁有發表評論、留言、創建內容與轉貼政府粉絲專頁內容資訊的權力,允許雙向互動,無論作為政府組織內部或者與公眾間的資訊共享工具,達成一種新形式的公眾互動。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Facebook 臉書是目前全球流量最大的社群網站,全球用戶數突破20億,我國則突破1,900萬人,表示超過80%的人口使用,每天使用超過100分鐘,也是每天使用時間最長的社群媒體,顯見其在我國的影響力。 依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研究指出,對全球多數政府而言,經營社群媒體已是必然的選項,社群媒體可使政策的決策過程更具包容性,從而重建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信任。 觀察目前金門縣政府暨所屬機關學校多已設置臉書粉絲專頁,檢視多數之運作方式仍與其官方網站相同,內容多為重複、單向的資訊公開、業務及活動宣導等,甚至有些只是虛應了事,設置後完全無更新,鮮少有針對政策進行有效溝通與回應之雙向互動內容,殊為可惜。 須知,「開放政府」想達成的目標就是希望擴大公眾在事前,以及決策過程的參與,讓公共政策的思考更周延,同時也降低公眾因為不了解與被排除,對公共政策產生的疑慮與不滿! 資訊揭露只是第一步,如果只是公開資訊卻沒有對話,或者只有參與卻沒有回應與互動,如此的開放政府根本徒具形式、沒有靈魂,不僅與開放政府的理念背道而馳,甚至將反過來傷害人民與政府間脆弱的互信基礎。 臉書粉絲專頁或其他社群平台,是一個新形態與民眾互動的工具,政府機關利用傳播速度快的社群網站進行政策宣傳、行銷及溝通等,可使民眾更了解政策內容,從而使各項公共政策推動更加開放、透明,與民眾進行更有效的政策溝通及推動。 必須再次強調,「開放政府」不能只有單純的資訊公開,政府應該擴大公眾參與及互動對話,才能逐步建立互信,期待縣府各局處、各機關學校都能秉持透明、參與、課責之信念落實開放政府。
-
軍事營區釋出保存對接的兩項基本問題
因應國際和兩岸情勢的快速變化,國家軍事戰略隨之調整,並具體的表現在整體的軍事布局上。近年金門由戰地政務的十萬大軍,經過了平封戰啟的階段,轉而進入計畫性的釋出軍事營區時期;這種變化在未來應該是逐步加快,而不會再走回頭路。在同為外島的金門、馬祖、澎湖都是如此。 軍事營區釋出除了面對和原地主可能的權利返還問題外,並有許多具價值保存潛力的標的,如何妥善的處理這些重要的全民記憶與資產,是一項近來十分受到重視的議題。諸多案例中呈現的種種爭議現象,可以歸結成兩項需要突破的基本問題。 首先,就保存法令面而論,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5條「公有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自建造物興建完竣逾五十年者,或公有土地上所定著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自建造物興建完竣逾五十年者,所有或管理機關(構)於處分前,應先由主管機關進行文化資產價值評估。」。軍方對於未來逐步釋出營區,是否已建立基本檔案和時程規劃?相對的地方政府有無清楚的策略和足夠的人力、能力,由文化局在有限的時間進行評估,並有完整的對接政策和團隊,執行後續工作。釋出和對接,是一項需要清楚的規劃和充分協調的工作,不只是軍方,同時也是地方政府必須正視的問題。 其次,基本上軍事遺產的價值應至少包括建築的營舍設施、呈現軍事特色的設備(機具、裝備等)以及重要的隊史、文物等共同呈現。然而這些設施、設備、隊史等三項,往往在移交時殘缺不全。既往經常被詬病的是,軍事營區釋出時,多半僅留存著空蕩蕩的建築或構造物,缺少核心的設備和隊史,幾乎無法呈現營區的價值。 造成這種現象主要的原因是軍事營區屬於國有財產,國防部執行營產釋出時,基本上必須遵守國有財產法令。依國有財產法第27條和同法施行細則第33條,略以公有財產解除公有使用時,除財政部同意外,應以「騰空點交」為原則。國有財產局(現為署)於民國85年1月13日的公文書即指出「…而未予騰空,造成接管上之困擾,爾後類此案件,均應確定可先行騰空後,再行辦理撤銷撥用…」。俟後的「各機關經營國有公用被佔用不動產處理原則」(106.04.25),「國有非公用不動產被佔用處理要點」(106.05.09),雖與軍事營區不直接相關,但仍皆採「騰空」的原則。一直到去年「國有公用不動產變更為非公用財產作業注意事項」(107.01.17),才略提及倘涉及文化資產事項的處理方式,但第4點(三)內容明訂文化資產「…應先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辦理撥用,逾期未獲辦理。」和文化資產保存法第8條意旨是否符合?待商榷;而逾期未撥用者,則是否仍依同要點第8點的「騰空」原則辦理,則尚待釐清。亦即,財政部國有財產相關法規,對軍事營區的保存對接,仍然沒有創造友善的條件。 以往金門地區營產釋出時,經多方協調曾建立階段性之共識,亦有部分個案可以突破上述法令限制,達到營區設施和部分設備保存移撥的成果;但事後皆因軍方人員輪調,人去政空又須歸零重新開始,更遑論設備及隊史文物的移交對接。未能建立制度造成日復一日的空轉,豈是吾人所樂見。 追根究底,國防部是係承命執行軍事營區釋出的機關,縣府則為保存價值評估及活化的主要對接機關;兩者都是執行機關,彼此應建立各自的政策與規劃,透過協商建立執行機制。然,檢視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與國有財產相關規定,及主管機關之協商機制,方為解決問題癥結之根源所在,至為重要不宜輕忽。
-
且從金擘獎殊譽談起
由金門縣政府辦理的「金湖鎮商務旅館基地招商興建暨經營案」執行成效,經財政部之金擘獎小組進行評選,縣府成績榮獲「政府機關團隊獎│佳等獎」;民間機構駿陞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則獲評為「民間經營團隊獎│優等獎」。消息傳來,豈止是一人之慶、一家之歡,而是全縣官民與有榮焉之佳音! 此項頒獎典禮,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民間經營團隊獎,由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擔任頒獎人;政府機關團隊獎,則由財政部部長蘇建榮擔任頒獎人,金門縣政府財政處處長孫國智,及駿陞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秀光,分別代表出席受獎。 財政部「金擘獎」評選,向來被譽為促參界奧斯卡年度盛事,今年參與「金擘獎」評鑑共計二十九件,歷經書面評選、實地查核及複評,有十四件脫穎而出獲獎,包括民間經營團隊獎九件、政府機關團隊獎三件,及顧問機構團隊獎二件。 金門縣政府財政處處長孫國智就此表示,本案緣起於創造金湖地區都市意象,配置完善之商業、公共設施,規劃後提請金門縣議會審議,通過設定地上權方式辦理,公開招標推行促參法BOT方式招商,經公開、公正、公平評選最優廠商昇恆昌股份有限公司,並依契約成立之「駿陞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簽約。擇定小太湖旁新市段做為商務旅館發展基地,引進民間參與投資建設,克服困難改善劣勢,共創金門榮景。僅以金湖飯店為例,業成為亞洲最大免稅商場,及金門首座國際型五星級觀光飯店。 尤者,本次獲獎重點包括:其一、融合商務活動、觀光休憩、兩岸交流及休閒購物,引進免稅休閒產業,提供多元飯店服務。其二、帶動金門地區產業發展,有效提升觀光服務品質,打造金門地區新亮點,達成公共建設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目的。其三、認養人行道及綠地,維持戶外空間綠化;種植多樣喬木,達減溫、水涵養與景觀綠化效果。 易言之,綜觀上述得獎之因,不外提供多元飯店服務;有效提升觀光服務品質;景觀綠化等效果。此何嘗不是今日現代化城市之軟、硬體建設等指標?更是金擘獎之初衷:因為公共建設是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帶動經濟成長最重要之基礎,但政府資源有限,民間卻是資源豐沛,因而如何運用政府與民間合作,公私協力完成公共建設已是國際趨勢,更是我國的政策重點。透過政府及民間合作,引進民間資金、創意及經營效率,興建、營運公共建設,改善既有公共服務品質,加速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減輕政府財政負擔,並增加財政收入,共同創造民眾、企業及政府三贏。 且就此願景金門,持續整合地方觀光資源,並與產官學加強連結,以在地化邁向國際化,發揚金門特色文化與豐富旅遊資源,完善各項旅遊配套資源,並整合戰地史蹟、低碳生態、閩南文化與海上遊憩,活絡觀光啟航,應是讓金門躍動之動力及方向。當然,從先進城市經驗言,此有賴政府機關主動積極作為,從興利角度與民間機構建立夥伴關係。以金門先天之地緣及人際關係,更有其優勢條件,此次金門榮獲政府及民間之金擘獎殊譽,何嘗不是一項契機!
-
肇建產遊博覽園區 掌握在地產業轉型契機
金門縣工業會理事長日前率全體理監事拜會楊縣長,就各項議題進行交流,並促請縣政府支持及加速金門產業園區開發。楊縣長表示,自他上任後指示建設處要繼續推動產遊博覽園區,讓特產業能夠擺脫困境,目前全案預定年底前完成工程發包,於110年完工。 據了解,為解決協助地區業者取得合法用地作生產用地、輔導合法工廠登記,並就金門特色產業長遠發展,縣府宣誓設置金門產遊博覽園區,預定年底前完成工程發包,於民國110年完工,讓特產業能夠擺脫困境,透過提供合法用地,使在地業者生產規模再擴張,進入地區產業升級的新時代。 事實上,金門縣產業類型多屬微型企業,而現有工業區面積不足,產業界租地、建置廠房等投資不易,已然遏制地方產業的良性與永續發展。再者,目前金門縣內合法取得工廠登記的廠商中,有自戰地政務時期存續迄今的近30家業者,因坐落於住、商、農、自然村等使用分區,均非屬都市計畫工業區用地,在現行法規如都市計畫法、工廠輔導法等相關法令的規範下,縱然業者已經取得合法的工廠登記證,卻因為用地地目不符等問題,工廠規模不得任意擴張,不得任意轉讓的法令限制,形同廠商生存的枷鎖,成為阻礙特色產業發展的絆腳石。另再盤點全縣工業區土地中,目前僅餘鄰近料羅圓環附近的工甲三工業用地尚有部分私人土地可供業者投資設廠,然細探就該區域目前均以砂石、預拌混凝土、資源回收業等業者為大宗,並不適合以食品加工業為主力的在地產業進駐。業者在現行法令及產業用地的限制下,面對日益擴張的市場,生產規模與企業成長已到了刻不容緩關鍵時刻。 平情而論,缺乏適宜產業用地已然禁錮本地特色產業的成長,更直接導致本地特色產業淺碟型態,缺乏吸收震盪的能力,如同一個淺碟子,若稍有震盪即會造成產業經濟的波動與影響,為徹底解決這個根本性的問題,縣府以縣環保局對面金寧鄉中山林段99地號及99-2地號等2筆土地作為新基地,並經行政院已核定為「離島重大建設計畫」,取得經濟部前瞻計畫核定補助1億5,198萬元;目前已完成產業專用區都市計畫變更、環境影響評估、工程基本及細部設計等前置作業;這個園區將提供5.66公頃產業用地供特色業者建廠外,另規劃包含停車場、污水廠、公園、綠地、水利、電力、電信、道路等完整的公共設施,屬於具備完善公共建設基盤的產業園區,並依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規劃理念,建構優質生產環境。此舉將讓業者有標準且符合各項認證規範(ISO、HACCP等)的生產用地可以投資使用,一次性的解決地方產業面臨的發展困境,可說是苦民所苦、正逢其時,殊值得為縣府福縣利民的作為擊掌喝采! 誠然,這是金門地區產業界與官方共同面對本地產業躍升的一次契機,更是產官共同協力推升地方特色產業的關鍵時刻,期許園區成立後,新一代的特色產業與觀光業結合發揮加值、加乘綜效,深化遊客對金門特色產業與在地文化之認識,促進觀光旅遊與地方產業蓬勃發展,厚植進軍國際市場實力!
-
赴台行銷 推介金門觀光
縣政府繼10月31日於金門辦理首場觀光推介會後,緊接著由觀光處處長丁健剛帶領團隊跨海赴台,展開一連五場的旅行社推介會,藉著向第一線旅行業者的直接宣傳和行銷,期待拓展來自台灣更多元的客源市場。縣府繼10月31日於金門辦理首場推介會後,緊接著展開11月5日台中場、11月6日桃園場、11月8日台北場、11月12日台南場和11月13日高雄場等5場觀光推介會,目標對準親子樂遊、工商團體、獎勵旅遊等客群,全方位介紹金門觀光資源,包括最近配合老兵重返英雄島,洋溢懷舊情調的31處新景點在內。期待金門豐富多樣的人文美景、地方美食,招徠遊客全島吃喝玩樂,留下舒心暢快的美好回憶。 這一系列的推介會,在本月5日台中場吸引多達88名業者參與,台中市旅行公會張進丁理事長親自出席共襄盛舉;6日桃園推介會也有41家業者參與,與會包括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長楊勝評、桃園市金門同鄉會副理事長陳宗祿、金門縣旅行公會理事長林永標、桃園航空城公司副總經理張凱傑等人。縣府觀光處團隊期待台灣旅行業者和遊客對金門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有進一步認識,看到好美、好吃、好玩的金門,已從昔日戰地蛻變成浪漫島嶼,也盼望在展現金門觀光延伸度和穿透力的推介活動中,拓展來自寶島的多元客源,讓金門觀光邁向沒有淡季的新目標。 其實不只金門,像是宜蘭為拓展淡日淡季的觀光人潮,宜蘭縣政府也在日前特別邀請100位經營國內旅遊的旅行社及旅遊相關業者,遊訪宜蘭經典小鎮頭城老街、宜蘭市幾米廣場及觀光工廠、博物館、休閒農場,並舉行推介會,希望透過實際深遊與互動交流,促進旅遊相關業者的合作關係,進而共創互惠雙贏的商機。而為拓展台中市旅遊市場及活絡觀光產業,台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與高雄市政府觀光局也攜手合作,推動「雙城觀光交流」,整合台中市及高雄市兩地觀光資源,共同研擬團體旅遊優惠方案,並促成兩地旅行公會於日前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鼓勵所屬旅行業者組團互訪、共創雙贏局面等等,由此可見一斑,全台諸多縣市卯足全力推介觀光不遺餘力。 面臨陸客來台旅遊市場急凍,加上國人出國旅遊增加,全台各縣市公部門相關單位等,無不積極建構觀光平台,鏈結各觀光業者共創商機。金門的戰地史蹟、自然生態及閩南文化非常獨特,充滿觀光魅力,本縣原來已有以主題旅遊概念包裝在地觀光資源,搭配小鎮特色的體驗規劃,以手感溫度連結旅遊民眾,希望能吸引未曾到訪金門的消費者趕緊啟程,到過金門的消費者能再度造訪,感受友善、熱情、多樣的金門旅遊魅力,進而創造金門的旅遊熱度,讓訪金旅客人次再創高峰。
-
培訓觀光從業人員解說內涵 厚實旅遊軟實力
觀光產業素來被視為金門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文化金門,觀光立縣」是縣府的政策主軸之一,打造金門成為一座「觀光休閒樂活島」更是長期努力的目標。金門位居兩岸重要樞紐,對於小三通發展,縣府持續爭取利多政策,加強拓展陸客市場,並將積極輔導地方觀光服務產業升級,建構優質旅遊環境、開發獨特旅遊品牌、加強主題旅遊包裝行銷的方向努力。 金門縣政府觀光處近日辦理「金門縣觀光從業人員解說培訓暨充實研習」,分為基礎班及回訓班。基礎班對象以年滿20歲以上,有意願深入認識金門觀光解說導覽,對金門歷史文化、地質、生態及旅遊導覽解說有學習意願者,利用晚上時間授課三小時,自台灣邀請觀光、解說有專業之講師蒞金,也廣邀地區文史、生態的專家、學者,課程包含接待實務、金門人文史地、文化與觀光,並規畫有英語會話課程,期能全方位提升學員對觀光解說及對金門的認識,總計80小時課程;回訓班則以現職從業人員,以具有領隊、導遊或解說員資格者為主要對象,內容為觀光解說技巧、金門在地史蹟及文化、接待禮儀、互動體驗、觀光資源、服務品質以及導遊實務課程,總計36小時課程,透過在職進修為解說服務增能,藉以提升現有的解說服務品質,並加強地區文史生態等知識。 為促進金門地區觀光事業發展,落實豐富觀光內涵,觀光處培育觀光產業及人力資源,鼓勵地區從業接待人員考取國家證照,提昇觀光產業發展的活力,打造優質旅遊服務品質,讓金門觀光產業追求更卓越的境界,健全觀光產業發展的作為值得嘉勉。觀光從業人員願意去學習、參與相關的專業訓練活動,利用各種方式,充實解說內容、虛心求知,隨時接受新的資訊,以自身條件狀況做自我充實,增加常識、有學習的熱忱,樂於進修條件,增加觀光資源的軟實力。 所謂導遊就是以旅客為主要對象,為其安排旅遊的食、宿、行、遊、購物、娛樂等服務,並以指導、參觀遊覽、溝通協調為主要工作的服務人員,所以觀光從業人員對整個遊程是相當重要。導遊和解說人員是接待觀光客的第一線人物,其專業素養、解說能力、服務態度等,均關係旅遊品質好壞,也影響地區形象與口碑。觀光業是一個多元化的行業,其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從業人員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也十分多元,一個具有專業智能的導遊和解說人員能使整個旅行團運行流暢,並可為隨團遊客帶來高品質之遊憩效益,對於遊客所提的問題,要掌握豐富的導覽知識與相關知識,應對展覽相關資訊知道得巨細靡遺,熟知各地觀光景點內涵,才能詳為導覽;透過解說過程讓遊客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與風俗民情,增廣見聞;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服務之旅行社減少客訴率及增加回客率,讓遊客對於旅遊地區留下良好的印象,間接的促進地方觀光發展,並且帶動經濟成長。 觀光產業素來被視為金門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整合「戰地史蹟」、「低碳生態」、「閩南文化」與「海上遊憩」活絡觀光是縣府的政策主軸之一,本縣位居兩岸重要樞紐,將持續拓展多元遊客市場、爭取利多政策,並就觀光產業轉型、智慧觀光導入以及體驗觀光建構等方向來努力,提升旅客的滿意度。 金門觀光應持續與地方產官學加強鏈結,整合地方觀光資源,落實鄉鎮觀光重點區域建設,開發金門特色文化旅遊觀光新亮點,未來縣府應持續輔導地方觀光產業發展、建構優質旅遊環境,透過各式行銷管道、旅展與推廣會等推介行銷,開拓國際觀光客源。同時積極開發主題式旅遊遊程,將感動旅遊體驗化為遊程核心,創造多層次體驗主題觀光,增加產業經濟發展,帶動地區觀光發展,拓展多元旅遊人流,為金門建構具有文化底蘊及特色的旅遊願景。
-
內耗蝕本 團結利多
大選在即,藍綠競逐,唇舌之戰,無日或間,萬般皆名利,社會大眾心知肚明。 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人心也在變,真本事,硬工夫,不如投機取巧,花言巧語,旁門走道,所謂:「見縫插針,遇洞灌水」等等政治語言大行其道,正因如此,先說先贏,鴨霸有理,司空見慣,時有所聞,面對此情此景,倘無違法,奈之如何?莫不感嘆不已。 箱屍命案主嫌陳同佳在台灣觸犯殺人重罪,又於返港後盜刷被害人金融卡,東窗事發,後者經由香港法院判刑服刑期滿出獄,基於一事不二罰,復因犯罪地不在我國境內,故我司法機關僅能針對陳嫌殺人與棄屍部分,進行追訴與審判,凡此有法可依,一切自應依法處理,就法論法,方屬正宗。 然而該案迄今,餘波盪漾,陳嫌在港趴趴走,孰是演變而成政治角力事件,一個陳同佳,一句〈魔鬼〉說,藍綠唇槍舌戰,爾來我往,各說各話,莫衷一是,不惟媒體大幅報導,而且成為國內名嘴論辯主題,有關人權與管轄權之主張,紛紛搬上檯面,公理只有一條,事實只有一個,就事論事,法律為治國之根基,施政之準據,安內攘外之後盾,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康之保證,一切回歸司法吧,畢竟內耗無濟於事,浪費有限資源,唯有大家平心靜氣,在主權與尊嚴,不悖公理正義最高原則下,團結一致,共同謀求最佳方案,讓問題早日圓滿解決,乃上上之策。 有云:事緩則圓,躁進僨事,又有一說,凡事壞在〈意氣〉,毀在〈脾氣〉,敗在〈無志氣〉,成在〈一團和氣〉,詞簡意賅,誠然值得大家深思反省,少些口水,多些包容,公私都好。 綜觀時下政治氣氛與社會風氣,其中俱與意氣、自私與權力慾望攸關,因而逞強鬥狠,說得多,做得少,操短線,走捷徑,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等違常舛張言行,屢見不鮮,渾然無視〈我行我素〉之不良後果,誤公害眾,損人不利己,也是社會之亂源也。 平實而論,金門也在蛻變,有樣學樣,內耗有之,因為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小自家庭,大至國家,政府機關,社會團體,亦復如斯,倘若離心離德,如同一盤散沙,有氣無力,遑談事功,尤以金門離島,位居要衝,未來願景,任重道遠,在此殷盼府會扮演領頭羊,與吾鄉親大眾同心協力,公而無私,分工不分家,各盡所能,相許相勉,相連相黏,攜手併肩齊在「敦風厲俗、興利除弊、改革創新、鄉親第一、社會祥和、找回價值」理想目標打拚,不內耗,不相煎,有難同當,有福同享,金門希望無窮。
-
加大投資文化、推動金門新文藝復興運動
近日文化圈裡最重要的消息,也就是文化部的年度預算一元未刪,並將進行組織改造,整併影視與流行音樂發展司,及流行音樂產業局為文化產業署,並新設博物館司。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通過的預算規模較她上任時增加了七成,是四年來最好的預算書。面對當前政府加大文化投資的政策,金門實際上有非常好的條件能夠配合著此一總體的趨勢,不單單進一步發揚金門的文化特色,還可以推動金門社會的「新文藝復興運動」,而後者並不只為了發展觀光、發達經濟的外在目標,它還在內在的心態與靈魂上,突顯了金門本位的價值。 自1997年當時的陳水在縣長提出了「文化立縣」的主張之後,歷任縣長一直將文化事業當作施政重點,現任的楊鎮浯縣長更以「找回價值」為主題,強調了文化傳統對其縣府團隊的重要性。對金門人來說,文化不只是在歷史裡,更在日常生活之中,而其中還可以閩南、戰地及僑鄉等元素,標示出金門文化的特殊性。這些文化除了為金門增色之外,它還成為金門觀光的重要資源,因為觀光也就要看到差異,金門文化不僅對居住在台灣本島及其它離島的人們來說,具有其它縣市無可相提並論的可區辨性,對中國大陸的民眾來說還有不可取代的印象。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表現了差異的特殊性在經過了十幾年的觀光潮之後,已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它的神祕性。金門觀光需要有新的動力,它需要的不是一眼看清的差異,而是令人心生嚮往、念念不忘的價值。而且,金門的觀光也需要從應付外人的眼光,回過頭來為了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但是,不只是「念念不忘的價值」或「自身的生活需求」,實際上就是金門文化的本質,而我們要做的,就只是反轉經濟與文化之間的順位,於浮躁的經濟追逐之中喘口氣,而以文化為中心、為重心,這不只是找回價值的方法,而且是長長久久文化觀光的策略。 就此一強調文化優先、文化主體的視野,其實對金門來說並不困難,事實上也是當下中央政府的主軸,並直接地表現在文化部的政策上。文化部即將在金門設置辦公室,代表的也就是中央對金門的重視,而事實上金門也值得重視,除了上述閩南、戰地與僑鄉等文化之外,金門也有值得注意的流行文化,像是甫獲金曲獎台語最佳歌手的流氓阿德,就唱出了金門人的心聲。當然,金門還不只這些。文化部109年度的施政計畫裡,為了打造文化的公共性及提昇文化的近用,即重視「由下而上地推動文化事務」,並與教育部合作推動「文化體驗教育計畫」,這些都有深化在地文化的效果,而輔導地方政府「藝文場館營運提昇計畫」,更因為有了軟硬體的支持,讓深化在地文化的政策更具效果。而這對於具有特色的金門文化來說,更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誠然,支持在地文化的發展是中央政府一直以來的政策,而金門縣政府更是用心於此。然而,中央政府在文化事業上所投入的資源,從來沒有這麼多,而金門縣政府過去對於文化事業的關注,又能像今天這麼精準地以價值為主題。中央與地方的合作,再配合了目前所揭櫫之整合博物館系統、建構地方知識、鼓勵青年回鄉,與重建台灣藝術史,及推動文化科技和拓展文化外交等的主張。金門真的是可以!並且應該進一步地精緻化金門的文化,以文化局及其所屬單位為中心,打造金門的「新文藝復興運動」。
-
推動金門低碳島應可從電動計程車做起
掛著綠色新能源車牌的純電動計程車從去年九月開始在廈門市街頭小巷穿梭,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一千兩百多輛懸掛綠色車牌的環保計程車,對勵行節能減碳,守護「廈門藍」的廈門市來說,實有畫龍點睛之妙。 為了減少空氣汙染以及碳排放,世界各國都有電動車目標,被視為大眾運輸之一的計程車也不例外。美國紐約有針對計程車制定乾淨空氣法規,中國大陸的深圳則已經全面推動計程車電動化,英國則光是倫敦就有1700輛電動計程車。回到我國,根據交通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為止,全台只有37輛純電動計程車,僅占總數萬分之四。 為改善計程車服務品質提升市場競爭力及響應政府節能減碳改善空汙政策,交通部推動「計程車服務提升輔導方案」,新增電動計程車補助。購買燃油計程車每輛補助15萬元、購買油電混合計程車者每輛補助25萬元、購買電動計程車者每輛補助35萬元。購買電動計程車幾乎補助一半費用,為何計程車司機還是不感興趣? 計程車司機不喜歡開電動計程車的原因?司機們反應,營業用車每天跑,里程數高、時間長,擔憂電池壽命可能因此比較短,三、五年要換一次電池得花數萬元,此外,電動車維修、購車成本較高等,都是他們不換電動車的原因。 廈門市的購買電動計程車,據了解也有一半的補助,計程車司機普遍反應「最大的感覺就是省時又省錢,目前新車的續航里程達到300公里,黑白連軸轉,一天也只需要換兩次電池。」司機反映和燃油車相比,成本可降低一半以上,性能安全可靠,一個月可以增加3000元人民幣左右收入。 由於環保又省錢,司機又可增加收入,所以廈門推動純電動計程車這兩三年可以說得心應手,滿街都可以看到綠色計程車在跑,未來每一年淘汰的燃油計程車,很大比率都會改成綠牌電動計程車,對推動「廈門藍」計畫可說居功甚偉。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金門目前約有四、五百輛計程車,如果能以每年淘汰一百輛燃油計程車,大約四、五年左右全縣都是電動計程車,對於推動金門低碳島助益應該很大。由於金門地方小,目前一顆電池的續航力已可達300公里,在金門開計程車幾乎不用每天充電,對業者來說,只要能省錢,增加收入,就有人投資,電動汽車已是大勢所趨,金門計程車業者也應該響應這項環保運動。 為響應行政院環保署推動國家節能減碳計畫,金門縣政府在民國105年12 月6 日頒佈製訂「金門縣低碳島自治條例」,該自治條例第十四條就訂有:「為鼓勵節能減碳,購置下列促進低碳運輸之設備,除積極爭取中央預算經費購置外,不足款得由本府編列預算補助:一、汽車運輸業購買低碳車輛。二、車輛改良為低碳車輛。三、停車場業設置低碳車輛停車格位或電動車輛充電系統。前項補助辦法,由本府另定之。」 事實上,國內綠能運輸服務業領頭羊路得寶交通(ROPO),兩年前就跨海前進金門,與地區冠城租車合作,分批投入100輛「共享電動汽車」,全力推動綠色低碳島政策,並企盼未來可結合當地飯店、民宿和相關產業,提供每年進出金門航空站約230萬人次的旅客,一個便捷、綠能運輸的全新選擇,以補足現階段公共運輸不足的缺口。可惜似乎宣傳有限,知道的人不太多,並沒有得到很大的迴響。 金門既然標榜是全國第一個低碳島,該做的、能做的,就應該去做。
-
生存遊戲在金門
「第一屆金門縣生存遊戲CQB邀請賽」,日前在西洪營區舉行,現場槍聲大作,熱鬧登場。縣長楊鎮浯也特地到場關切,感受氣氛,並實地試槍體驗射擊、營造氛圍、鼓舞士氣。 此次生存遊戲CQB邀請賽,係由金門縣政府主辦,金門縣軟式氣槍運動委員會承辦,金門縣政府觀光處、教育處、中華民國玩具槍協會、金門縣生存遊戲運動協會等相關單位協辦。共有31隊約124人報名,年齡以國中到社會人士為主,其中不乏軍警人員共襄盛舉,軍方就有金防部工兵補給連、海指部、幹訓班海軍小艇等單位報名參加。經過一天的激戰下來,最後由社會人士組成的「華興豆腐」隊拿下第一名,縣警局霹靂小組報名的「霹靂貓」隊獲得第二名,金城國中學生組成的「小熊維尼」隊拿下第三名。 縣長楊鎮浯針對此次活動,特有感地表示,金門以前是戰地,如今遠離戰爭,但是許多戰地遺跡,早已成為金門的特色,因此在金門舉辦這種生存遊戲戰,最適合不過,最能彰顯金門的戰地特色,更有其遠願可期。 誠哉斯言,正如金門縣軟式氣槍運動委員會所言,該會推廣生存遊戲多年,舉辦各類相關生存遊戲活動及賽事,行銷在地軍事觀光,為使各界及不同領域者瞭解本活動之特性,並建立全民國防共識,激發全民防衛國家意識,增進個人獨立思考判斷力,培養團隊合作默契,建立良好工作關係,訓練強健體魄及抗壓性,特辦理本次CQB近距作戰對抗賽,其立意正呼應縣長所言。 就因金門以前是戰地,如今遠離戰爭,但是許多戰地遺跡,早已成為金門的特色,因此在金門舉辦這種生存遊戲戰,最適合不過,最能彰顯金門的戰地特色!而生存遊戲,這種與漆彈相似的休閒、半競技性現代射擊運動;這種使用軟氣槍射擊他人,淘汰對方出局,來模擬軍事戰鬥的一種團體對抗活動。就因其所使用的槍枝,穿透力和停止作用遠遠弱於普通氣槍,對人體基本沒有任何殺傷力(除非直接擊中暴露的薄弱部位,比如眼睛),因此被稱為「軟式氣槍」,也早被世人所喜好。 尤者,對於此種另番風景的戰鬥遊戲,對金門言,更有其另番遠景。因為金門除了有天然美景外,更多的是有許多早年留下的古戰場。但自軍方裁編後,大部營區閒置,近年來,國防部釋出善意,將廢棄營區提供縣府使用,讓縣府有更多的利用空間與選擇;而軍事文化的觀光旅遊,不但不受季節影響,更可讓生存遊戲愛好者,享受在更大、更多的空間裡激戰的快感。尤其是,以金門之先天條件,發揚此種戰鬥遊戲,又豈是大都會中,人工堆砌的戰鬥場地、戰場氛圍所能比較的,因此,對此具有深度知性、觀光、歡樂元素之活動,我們是深表支持與樂見其成的。 正由於金門具有上述之特點,因此,遠在開放之始,嚴長壽在一項專論中,即曾提出類似戰鬥遊戲在金門之前景,其理在此。終究,將原本是古戰場上之戰鬥,以時空倒流之方式,呈現出另一種現代刺激之遊戲,尤其在到處充滿戰爭遺跡之金門,又豈是大都會中,以人工堆砌的戰場氛圍所能感受的,當然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