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慶祝建縣百年打造金門幸福島嶼
今年正逢金門建縣百年,由於建縣百年是金門重要的里程碑,縣府自今年伊始就推出多項施政新措施,讓金門縣政更上層樓,諸如擴大地政及稅務跨域服務、全面實施高中職免費營養午餐、提高高中職就學津貼、加碼自費健檢補助、推動少年自立生活經濟扶助方案,離島建設條例第九條購回土地期限再延長5年,以及自行辦理兩年兩百萬零利率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為鄉親提供全方位服務,以達便民利民的施政目標。 為迎接建縣百年,縣府也刻正積極籌備各項相關活動,其中金門馬拉松賽將於12日率先登場,據統計競賽組各組報名人數創歷年新高,另為擴大慶祝建縣百年,縣府也特別召開協調會,要讓建縣百年多采多姿。 回顧過去,尤其是近幾年來,在縣府積極招商引資下,金門各項建設正快速起飛,創下嶄新歷史新頁,諸如金門大橋雖一波三折,所幸正積極興建,尚義機場的擴建也將完工,機場旁的金門工商休閒園區,正如火如荼建設,耗費鉅資的綜合醫療大樓也正快馬加鞭施建,水頭商港的施工,昇恆昌在金湖打造的五星級飯店和購物廣場,平地起高樓的速度超快,金湖小巨蛋的完工,還有地區的免稅店,如雨後春筍般設立,這些工程已提供很多工作機會,未來還需要很多人才,在在顯示金門經濟正在起飛,金門的未來相當被看好。 至於民眾所關切的醫療問題,平情而論,已有長足的改善,縣府為提昇金門醫療品質,補助金門醫院大筆經費充實軟硬體設施,在台北榮總等醫院設置鄉親服務台,鄉親轉診補助機票費,還有設置1999專線,隨時為民眾解決問題,這些種種看出縣府為民服務的用心,還有地區65歲以上民眾,免繳健保費,至少有一萬多位金門鄉親受惠。 金門的社會福利更讓人稱羨,學生享有免費營養午餐,今年更擴及全縣高中職學生,學子發給交通圖書券與就學津貼,而全縣縣民享有免費搭乘公車,為關注縣民健康,縣府去年推出補助縣民健康檢查,今年起再加碼健康檢查費用補助,尤其是每年三節的家戶配購酒,更讓人津津樂道,去年還增加清明節家戶配購酒,823自衛隊員更免費獲贈5公斤罈裝紀念酒,以全國儲蓄率為例,金門的銀行存款這幾年來,已由五、六百億元,增加到去年的八百五十六億元,光是去年就成長了五十六億元,以一個小小金門,儲蓄率是全國第二名,令人刮目相看。 近幾年來,金門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最幸福城市,金城鎮後浦獲選為台灣十大觀光小城;中秋博狀元餅入選台灣觀光年曆;金門有五處宗教景點獲選台灣宗教百景;金門馬拉松賽、泳渡金廈、料羅海上長泳、夏豔海洋風金湖花蛤季、金沙尋找風獅爺、金寧小麥石蚵文化季、烈嶼芋頭節等等活動,讓金門魅力十足。還有多部在金取景拍攝的電影,頻頻出現在大銀幕,讓金門更發光發熱。 步入2014年這嶄新的一年,但願全體金門鄉親能更緊密團結,共同慶祝建縣百年,一起同心協力打造幸福島嶼,讓金門的社會更安和樂利。
-
守法最自由忘私品自高
喧騰多時「司法關說」一案,嚷嚷擾擾,不惟造成前法務部長主動請辭,台灣最高檢察署檢察長陳守煌因而丟掉官位,雖然保住退養金,一生聲譽為此蒙上塵埃。此外節外生枝,扯出檢察總長洩密及不法監聽問題,迄今餘波蕩漾,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對於國家、對整體團結進步與政策之推動,影響重大。 綜觀本案之發生,舉國上下,社會各界,看法分歧,解讀互異。然而事實祗有一個,公理祗有一條。畢竟有「因」才有「果」,追根究底,特權橫行,私心自用,知法者亂法使然,天秤之威信,受到重創。 再者,時至今日,疑惑依然存在,社會大眾不免好奇,既然檢評會調查認定關說,其中〈種因〉一併清楚出爐,為何有人憤憤不平,但見始作俑者安然無事。面對關說形成種因躍然紙上,黨鞭照常飛舞,推諉卸責,硬拗強辯。若說政客沒有特權享有例外,有誰相信?政客踐踏司法,旁觀者清,眾議紛紜,如何讓人心服,在此奉勸有頭有臉者,與其藉由訴訟程序以保名位,不如面對事實,自我反省讓賢,知法犯法,威信掃地,眾目睽睽,卻祗讓守法者感到吃虧,亂法者逍遙法外,不平則鳴,益見大是大非,貴在大家知法與守法,用法與執行客觀、認真、公平與公正。 回溯特偵組之設置成立,始自綠營執政,斯時斯旨,著眼於創新改革,加強匡正政風,澄清吏治,辦大案,弭亂源,曾經贏得喝采。如今有人高喊廢棄特偵組,對人而非對事,要問那塊機關招牌何辜?何況高官貪污,名人涉案,特權無忌,依然時有所聞,並未因為法務部廉政署之相繼誕生運作而根絕,輕言裁撤,有悖民意,尤以「關說」猶若癌症一般,非治不可,特偵組之存在,有其特別之意義。 眾所週知,特偵組與廉政署,兩者屬性相同,位高權重,尤以特偵組職司揭奸發伏,除暴安良,位居要津,站在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前線,有權則有責,統率全國各級檢察官遂行法律所賦予之檢察任務,崇法至上,守法為先,自然不容有何偏失、違誤或怠惰情事發生。此次揭發「司法關說」,原可建功立業,資為教案,詎竟引起軒然大波,不無失慎於先之憾,後續許多爆料,已身陷入泥淖是非,痛定思痛,當然有需深入檢討之空間。 有云:自身正,孰敢不正。國家調查局故局長沈之岳,生前偵辦無數官宦涉及貪贓枉法大案,諸如轟動國內外進口黃豆弊案,偵破足以擾亂社會經濟偽鈔案,還有賣官及剝蕉案等等,其中涉及監委、立委或達官顯要者,一律依法調查究辦,無一倖免,有為有守,不畏強權,立威置信,望重一方,雖已作古,清聲不朽。反觀特偵組,權力更大,在此民主法治社會,國家元首犯法,檢察官猶可依法票傳偵查追究。換言之,閣員或代議士,觸犯刑章,豈有特權例外,也即「司法關說」一案,如果伊始,依法進行,偵查究辦,或許情況可能改觀,祗要讓證據說話,無枉無縱,為正義伸張而奮鬥,縱無掌聲,也不會有噓聲。 總之,守法最自由,忘私品自高,為期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胥賴大家反省自覺,支持檢察機關,聯手滌除禍亂根源,而也殷切盼望全體檢察菁英,共同捍衛檢察體系核心價值,重振聲威,為國效命,為民除害,齊力營造社會安定,人民安康生活空間,功德無量。
-
推動金門文化基本法強化文化治理
為了確認文化施政的基本理念,彰顯國家文化的核心價值與特色,並健全文化環境,保障人民平等參與文化及藝術之權利,尊重文化多樣性、自主性及創新性,文化部草擬之《文化基本法》即將送入立法院進行審議。此法案攸關我國推動文化興國、提昇整體文化國力的重大方向,以使能彰顯文化與價值內涵之多樣性及包容性,保障國人均能透過自由創作和表達文化之權利,豐富整體社會之文化素養與生活內涵,實踐公民文化權。 此法的制定乃我國文化政策的重要里程碑,將藉以確立國家文化發展之基本方針與原則。因此,如何健全文化發展環境,以文化國力提昇國家競爭力,將是未來各部會施政必須擁有之思維。過去,總認為僅有飽足後才有文化的建設,此乃誤解文化的意涵,實際上,文化是一種生活,而生活是一種文化,我們總忽視了文化的歷史與意義,在生活中顯露的常規、現象,得以表達社會環境下的精神特色,就值得我們去推敲。故在當前,尊重文化多樣性已成為重要的概念,它不僅是聯合國「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保護及促進文化多樣性表達國際公約」的基本精神,也當是從人權發展議題上,逐步展現於促進文化交流、維護文化多樣發展與保護各族群之文化權利的正確課題。 更因「文化國力」已成為衡量國家競爭力之重要指標,世界各國均積極推動各項文化政策與措施,包括了針對文化經濟與文創產業的拉抬,讓文化的力量透過其附加產值提昇經濟。台灣也不例外地在2009年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透過法案的推動,將生態保護與環境永續、文化創意產業列為國家重點發展方向。而文化基本法草案中,作為國家文化策略性、目的性與工具性的指引,則思考了國家文化的競爭力、文化權利與資源分配的議題,意欲透過文化實踐的方式,凝聚台灣多元的文化價值與精神,包括了將定期召開全國文化會議、文化定期調查,以及規劃在各藝術、文化領域與施政範疇中具體實踐。 然而,這樣揭櫫的重大施政思維,若從當前政府所分配的預算及治理機制中,仍見到長期以來文化部門在面對其他部門的弱勢地位現象,不僅指揮不動其他強勢部門,文化議題更常成為政治與經濟議題的「工具性」角色,在資源欠充實亦欠整合的環境中,文化政策與治理機制面臨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敗,甚至藝術文化的主體性總淪為政治力量、經濟產值下的附庸。 我們一直引以為傲的以文化為主體的金門特質,也是歷任縣長念茲在茲的施政核心,在當前面臨經濟開發、環境可能破壞的壓力下,及全球化、資訊化的世代交替中,金門的文化政策論述為何?文化治理的策略為何?地方文化生活品質如何提昇,文化遺產應如何傳承與保全,地方核心文化價值如何匯聚等,均應透過更清楚的架構研擬可行機制。 在地方制度法的規範下,我們可慎重思考推動「金門文化基本法」的制定,使能凸顯金門地方文化特色與在地認同,如此,不僅可強化縣政推動文化維護、文化遺產保存、文化治理的核心理念,亦能整合各部門施政的資源,也避免將文化淪為權力、影響力與控制力下的工具。倘若能確實以文化為基底的思維施政,將過去弱勢的文化治理轉換為正確的行動,則其力量才能深入人心獲得真正的認同,而金門的發展亦能永續、文化得以發揚。
-
以金廈自由經貿區肇建兩岸經濟共榮﹗
台灣經濟研究院於去年12月19日舉辦「金廈自由經貿區推動與合作」座談會;曾經是兩岸交流重要操盤手的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江丙坤強調,台灣與大陸從過去相互封閉隔絕,直到90年代兩岸開放至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兩岸關係逐步朝正常化的方向邁進,此次的座談會,同樣在因應兩岸更緊密的發展,在金門和廈門兩地發展自由經貿區的參考。 事實上,金門和廈門互通貿易的構想,絕非空穴來風,更非只是呼應馬總統、行政院當前力推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政策而已。早在2000年3月21日立法院通過《離島建設條例》、同年12月施行《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時,中央便賦予金門、馬祖等離島地區更多實驗兩岸交流、實施更開放性的開發建設,以及更多「先行先試」的政策及機會。然而,這些被視為兩岸關係更加和緩而緊密的「先行先試」訊號,並未隨著緊接的大三通、海西自由行等政策,持續的發展、擴充其實質內涵。今次,我們再回過頭來論證金門和廈門之間各種合作的模式與可能,其實都脫離不了「自由經貿」的範疇。 平情而論,自由經濟示範區做為馬英九總統任內少數重要的施政重點,甚或將直接影響其歷史評價,已是勿庸置疑。誠如馬總統在今年元旦「全民團結拚經濟」祝詞中強調的,「台灣有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必要性,同時認為推動貿易自由化的主力,已由世界貿易組織移轉到區域或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各國紛紛藉此進行經濟結盟。因此,政府有必要與更多主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對經濟的正面效益才會擴大。」然而,就在政府訴求更開放、更自由的區域經貿聯盟,開創更高效的有感經濟的同時,似乎一直忽略了,金廈做為共同生活圈,乃至合作經貿體的可行性與必然性。 除去金廈1,600年來的共同開拓史不論,這幾年金門與廈門的交流日趨頻繁,不論是官方或民間始終聚焦於探討共同發展的議題,包括未來的經貿發展、城市間的合作與分工;諸如:橋樑的銜接、機場的共構、水資源與電網的互助利用等,金廈兩地以小三通為基礎,十多年來已建構了很好的互動與合作關係,並做好了相應的事務性準備,一切就待兩地的中央政府最後的點頭。 繼台灣的六海一空自由經濟示範區,以及上海的自由貿易試驗區之後,金門、廈門都各個開展了相應的自經區的規劃及努力;或許,我們可以認定為兩岸各自開展的自由貿易區,正是倡議已久的金廈自貿區或金廈特區借殼上市的重要契機,但其前提必需是,金廈必須先獲得各自中央政府的認同與許可,先成立各自的示範區或試驗區後,才能搭建起更緊密、更高效的自由經貿對接平台。 總之,金門在資源腹地有限的情況下,如不能以自由化的政策優勢,透過開放的投資環境,創造自我的競爭優勢,勢難在自由市場上擁有立足之地;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肇建,正是基於以上的論據,以控制風險為前提,先從單邊自主的自由經貿開始,進而訴求更開闊的自由經貿發展。金廈又將再次共赴歷史使命,藉由彼此自由經濟區的肇立與連動,當能裨益大中華經濟圈的共生、共榮!
-
妥善行銷創造文化資產綜合經濟價值
──傑出企業家友旺科技董事長歐陽自坤的家鄉金門建設發展獻言 「金門,要發展,就是要搞好經濟。前輩交給我們許多資產,金酒行銷創意愈做愈好,成倍數的加值,對得起祖宗。昔日的軍事堡壘,種種遺址,成為國家公園,沙灘、候鳥等天然資源的祖產,並沒有像金酒發揮應有產值,為甚麼?因為金酒釀酒銷出去了,但這些移不出去的祖產,是需要把人帶進來,才能發揮綜效產值的,這些祖產,如果沒有妥善行銷,會隨著時間而貶的,甚至消失的,我們為甚麼不能創造出這些祖產的綜合經濟價值?」 迎接二○一四、中華民國一百零三年,也是金門建縣一百年伊始,金門籍企業家歐陽自坤在網路上PO文,勇於為家鄉的現實處境、發展願景說真話、提諍言,引發熱烈討論。 一九五六年出生於金門歐厝村,金門高中畢業後赴台求學、創業的歐陽自坤,目前是上市公司友旺科技(股)董事長,也是全球第一位將網路卡微型化成PCMCIA上市者,他的企業成就,曾獲二○○一年第十二屆國家品質獎個人獎、淡江大學第二十二屆金鷹獎及金門高中建校五十五周年企業類傑出校友獎。成長歷程,從父親眼中無可救藥的「敗家子」到打響友旺全球品牌,所憑藉的就是勇氣、信心、嚴謹、負責、誠信、樂觀的生命態度,他道出「人格特質決定了命運,格局也就等於結局」。 平時忙著投入科技產業打拚、拓展事業版圖的歐陽自坤,過去較少對家鄉金門的公共事務發言、獻議。二○一四年之始,他將累積多時的觀察、想法,透過網路LINE的聊天群組《浯友會》向金門發聲,用心用情之言,打動了諸多鄉親加入討論,他一開始就指出「金門要定位,任何人都有想法」,並提問「金門的發展、永續競爭力如何建立起來」,「個人愚見,當前全球民主國家,只要把經濟搞好,不管政客如何操作,選民都會容忍,都會有包容力」。 歐陽自坤也從金門的觀光旅遊切入觀察交通面,發現「遊客不夠多」,「為甚麼遊客不夠多,因為交通不便,機票貴,回頭客不願再來,因為景點沒有再來的吸引力,為甚麼沒有吸引力,因為景點沒有變化,了無新意?以全世界將觀光作為主體的都會為例,甚麼產業吸引最多回頭客?答案是「演唱會、表演秀、賭場、賞鳥、賽會、博覽會」等。 觀光交通互為一體,歐陽自坤提出建議,「空中交通做好二十四小時可以起降的機場」、「建立海上的深水轉運碼頭」、「陸上建立跨海大橋」,交通是基礎建設,能做好,遊客進出方便;除此,要開發、活化觀光景點,諸如「擎天廳開放成全球唯一的天然岩洞演唱廳」,也讓金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有節目,如賞鳥,四季有不同的鳥類可賞,如軍事遺址觀光、戰鬥比賽,規劃全球唯一地下化賭場,舉行閩南文化博覽會等等,一年四季都有活動,吸引觀光客的到來。新加坡一年有一千六百萬觀光客;如金門發展好,對岸有十三億的人想來金門觀光,一年一千萬人就好,要幾年才做得完?他自認所提的方案都是具體可行的,「錢有,有時間愚公移山,也可以做好,為甚麼還不能做?」 企業家歐陽自坤以土地情感出發為金門所提的建設、觀光發展意見,委實而言,這些議題在平常已廣為浮現被論談,但其最動人的論述在於金門「移不出去的祖產」如何妥善行銷、把人潮帶進來,發揮「綜合經濟價值」? 二○一四年伊始、金門建縣一百年的到來,企業家歐陽自坤熱情、創意、務實的金門未來規劃、發展獻言,殊值我們深思玩味。
-
跨越建縣百年 永續金門願景
建縣百年,轉眼又過了兩天,如果100年象徵一種圓滿,則今年將是代表突破與創新的一年。回顧百年來的金門發展,不管是在各個面向量的增加或質的提升,都有神速的進步,尤其從早期的貧窮到目前富裕的景象,促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也普遍提升國民的生活水準,不斷創造經濟奇蹟,更創造民主與政治奇蹟,這也就是我們未來開創建縣奇蹟的保證。過去整體金門的發展受到傳統文化和地理位置的影響,百年來「偏鄉離島」的印象,依然存在,未來的發展,乃是跨越百年的新挑戰!慶幸的是全體縣民都能體認到金門精神的核心價值,除期望在建縣百年能順利上路,能真正有效提升整體競爭力外,還可增強國力,開創金門奇蹟之展現。我們都知道,未來的新世紀將是科技化和數位化的時代,金門的發展模式必將隨之改變,每一個縣民都要有新的思維與觀念加以因應。如何激發全體縣民創造思考的能力,將是未來金門永續發展的重大工作。根據未來發展目標,必須以多元、整合、生活、生產、觀光、兩岸、國際為導向,因此更須社會大眾產生共識,發揮整體的力量,共同開創新的願景。不管今後社會型態如何發展,科技進步、政治轉變與經濟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唯一不變的就是開創真正屬於金門人共同努力打拼的局面,邁向未來的理想目標與核心價值。 回顧百年歷史,我們必須思考整體金門發展的歷程是艱辛困苦的,從早期的披荊斬棘的歷程,到目前安定繁榮的時光與擁有各種福利的金門,不知歷經多少先聖先賢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果。更由早期的貧困時代到今日富裕的金門,可以想像金門的發展是非常快速的,也是有史以來最為富有的時刻,我們應如何把握現在,開創未來,應從今開始,重新定位,配合國家政策,將以往成功的案例,全力推動各項建設,讓建縣成功的歷史例證,再次成為全國的示範。這時候也更希望我們的李縣長、楊立委及各界民意代表,全力向中央發聲,爭取中央經費挹注,推展各項有利金門發展的建設:包括大學島、生態國際觀光島、低碳島……等,邁向成功示範之保證。多年來,地區由於戰地政務的實施,因此各項建設發展與台灣有顯著落差現象,但總希望中央能在此兩岸關係和緩之關鍵時刻,多為金門著想,彌補金門早期對國家民族的貢獻,與我們共同開創金門未來發展的理念與目標,相信建縣百年以後的時光,將讓人有刮目相看之亮麗成果,因為我們已有穩固堅實的發展基礎。 未來金門要再進一步向上發展,因應時代趨勢,配合法制、經費、縣民素質、教育環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只要人人有心、大家有願,跨越建縣百年之新願景,將是大有可為,我們期待跨越建縣百年是一種轉機,也是一種契機,期待未來金門能夠發展為一個與世界先進國家同步並進之國際生態觀光永續島嶼。
-
中央應政策支持金門與大陸電網聯結
縣長李沃士在就職4周年記者會中,接受記者提問向大陸引水、接電議題時表示,向大陸買水時程最快2年、緊接著將就向大陸買電,或共同開發電力資源,與對岸積極研議,一舉解決金門水、電資源不足的難題。使金門向大陸接電或與大陸電網聯結議題,正式浮上檯面。 而金門縣議會於上月20日剛結束之第五屆第八次定期大會亦通過議員提案,朝野議員一致建請金門縣政府比照兩岸通水模式,儘速研議向大陸通電的計畫,以因應金門大型購物中心、商務旅館等建設陸續完工啟用,可能出現之電力吃緊問題,也能滿足金門未來發展之電力需求。 金門供電系統係屬火力發電,為獨立電網,現有總裝置容量為94,992kW,可靠出力為76,712kW,最高負載量53,826 kW,離峰負載量約為22,000kW。由於金門近兩年來人口大幅成長,各項大型投資亦陸續進行,用電量逐年成長,依台電公司評估現有發電設施若未擴充,於民國108年電力會有短缺問題,考量金門未來經濟成長與發展需求,政府部門實宜未雨綢繆,增闢電源。 金門業經行政院核定建置為低碳島,為達到2030年人均年碳排放量為0的目標,必須實施低碳計畫與減碳作為。而台電公司在金門的發電部門,其排碳量占金門總排放量的49.4%,係最大宗,如何開發再生能源之綠能計畫,如太陽光電或大型風機,係金門打造低碳島之重要課題。 按行政院核定「建置金門低碳島計畫」,推動期程為102~107年,其中增設再生能源部份包含5.2MW太陽能光電、8MW大型風機、120kW小型風機及5MWh儲能系統等設施,經費為11.9億元(其中民間投資7.3億元)。 目前台電公司於金門地區設置之再生能源設備已有二座2,000kW風力發電機及一座528kW太陽光電機組,限於金門目前電力系統較小,且風力機組為間歇性能源缺乏穩定性,故大型風機之設置已接近限度(離峰負載22,000kW之20%),若再依低碳島計畫投資增設大型風機設備,恐產生設備閒置或電網不穩定等問題,宜謀求解決。 我們認為若將金門電力系統與大陸地區電網聯結,則可以解決間歇性再生能源僅能佔離峰負載20%限制,也能落實金門低碳島目標,擴大發展再生能源。在冬天,金門風力發電有餘裕時,可將過剩電力輸往大陸電網,夏天,無法風力發電時,則由大陸電網引進電力,解決金門電力不足問題,達到調節目的。 由於金門地區用電需求未來將會逐年提升,但電力設施空氣污染物之排放標準將更趨嚴格,據瞭解未來台電柴油機組若加裝污染防治設備可能亦無法符合NOX200ppm之排放標準,故應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以替代柴油機組發電之角色,似為當務之急。 再者,金門地區目前主要以柴油機組發電,每度發電成本約9.3元,以101年為例,台電在金門虧損20.9億元,負擔沈重,並把帳記在金門人的頭上。若未來金門電力系統與大陸地區電網聯結,將可擴大離岸風機等之再生能源,減少柴油機組發電,能減輕台電公司營運虧損及中央政府補貼電價之壓力,創造多贏局面。 金門正式於檯面上推動大陸引水,始於2003年11月承經濟部水利署補助完成「金門與大陸通水先期規劃」,推動迄今滿十年,終於獲中央核定。但其推動過程及牽涉層面甚廣,困難度高,如今亦獲中央核定。但與大陸電網聯結乙案,我們認為事涉問題較小,既然水可以通,且中華電信公司與大陸3家電信公司,雙邊各自投資50%建置金門廈門間海底光纖電纜系統,亦將啟用,顯見兩岸合作有例可循,以往政治考量之障礙已然排除;再者就技術面而言,台電目前正舖設澎湖與台灣雲林間之海底電纜,長度達58公里,但金門與廈門最近直線距離僅8公里,海底電纜舖設長度約13公里,故施工技術不是問題。 在此我們感謝中央支持金門自大陸引水,但我們也期待中央在政策上,進一步併案同意金門與大陸地區電網聯結,以落實金門低碳島計畫,並解決未來缺電危機,創造多贏局面。
-
歷史建築的美麗與哀愁凝聚共識方能找到發展定位
就好像世界遺產、國家公園、或保護區一樣,歷史建築也被賦予一定的任務。世界遺產是國際性的,必須依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訂定的規範保護之;國家公園、保護區或歷史建築,是屬於國內法,以國家公權力實施保護之。 這些保護措施是隨著人類文明演進而發展出來的規範。它們具有三個共通的特性:即具有時代意義與價值性;伴隨社會同步發展之文化性;必須採取斷然措施實施保護之特殊性。 所謂「具有時代意義與價值性」,是指就自然界而言,源於自然的,如無可取代之山川湖泊與濕地,有利於人類與生物界之存在絕續;從美學的觀點,如古建築多樣繽紛的風貌,世界性的奇觀等,僅存在於世界某個角落;具有某一個時代特有的文化代表性,如埃及文化、閩南文化等。 所謂「伴隨社會同步發展之文化性」,這是伴隨人類社會文明演進,必然發展的文化變遷。從前人類逐水草而居,現代認為水源地不適合開發;在農村時代如廁設施簡便又不衛生,現在公廁要求潔淨又美化。這樣的文化變異,有時會顛覆傳統價值觀而讓人一時難以適應。 所謂「必須採取斷然措施實施保護之特殊性」,凡屬於天然的、人類所共有的,國家或地區人們所擁有的,具有跨世代,或某一世代之見證者,面臨自然或人為破壞,若不立即搶救便從此消失,國家或政府必須以公權力處置,保護此種特殊性。世上有許多自然景觀,會受到大自然地形地貌變異或風化而日漸消融,如冰河範圍之縮小;類似總兵署或得月樓、洋樓或古厝,戰爭遺址或紀念性古建物是常民所居,現代人則以珍稀為貴,若不積極維護,將有崩塌之虞;不搶救,即將永遠消失。 歷史建築是先人風範留給子孫最具體的資產。它具有世代源流遞嬗之見證,彰顯宗功祖德的榮耀,古樸素顏之美麗,無以取代。本縣若要打造為閩南文化重鎮,戰史博物館,這些歷史建築的美與哀愁,均值得珍惜與維護。然而歷史建築原本就不是為觀光之用而打造,更不是為了保存歷史價值而存在。不論是國家公園或文資相關法規,都是隨著人類文明演進而來,為了挽住其昔日榮顏,留下見證,所採取的保護措施。 對被指定為古蹟建物之原地主,未料到祖產突然被劃定為國家公園保留區而限建,或為文資法規所制約,因而近年來衝突時起,抗議頻傳。歷史建築之原地主與公部門宜建立合夥人關係,而非對立;公部門對原地主應及早實施教育與感化,而非以法規為憑藉。限建或制約必須給予原地主尊重與指導,只靠補助之利無法打動人心,還需要更多搏感情、教育指導方有可為。 文化的觀點是多元的,難以定位一尊;美的感受也因人而異。擁有歷史建築之原地主,對於被列為文化遺產,或美麗建物未必認同,但應以如何維護祖先榮耀,光大其在金門文化之歷史定位為優先考量,而非藉機摧毀祖產,變賣給投機建商,圖謀私利;若以變賣祖產賺取暴利的作法,那是愧對祖先的遺澤,必然富不及三代而下場不佳,或留下罵名,早有先例。倘若跳脫私利私念,與國家公園或文資部門合作,將祖產變成永續流傳的美麗瑰寶,才更能光宗耀祖! 當歷史建築被指定後,他們是否願意被指定為古蹟?是否願意任人觀光?族親是否均認同?如果所帶來的是不受尊重,受到許多節制,為何要他們犧牲?不論是國家公園或文資部門,必須融入在地,以同理心為前提,耐心的教化原地主,並且為原地主爭取最大權益,爭取合夥發展;尤其要找到與培養經過認證有公信力的、在地專家或顧問,不能事事等著台省專家或顧問來為地區把脈,爭取時效。無共識難定位,定位不明無以發展;透過與社區發展協會之研究與商討,凝聚共識,或以公共造產方式,找到它們的發展定位。 開發必然破壞現狀,保存維護必然限制開發與發展,這是兩難的選擇。歷史建築的美麗,在於原地主願意割捨,匯聚相關部門的力量,成就祖先的文化命脈;若不幸短視近利,圖己之私,抗爭逞能,摧毀祖先風水,最後變賣祖產成了豪宅,那將抹去這些歷史建築的餘暉,徒留慨嘆與哀愁!
-
建設金門﹑繁榮地方最忌心有私見與偏見
一個地區要繁榮進步,胥賴做好基礎建設,物暢其流,交通運輸方便無阻。尤以金門係以〈文化與觀光〉立縣為施政主軸,則〈建設與交通〉兩項工作,不可偏廢,而應持續推動,如果放慢腳步,就是落伍,稍有延宕,屆時後悔不及。 茲以早期籌建社會福利館為例,由於挹注經費龐大,當時就曾出現正反不同意見,反方有人直陳「無采錢」呀!那個地方距離城廂過遠,想要舉辦團體活動,往返勞師動眾,支出增加,不如將錢花在刀口上,做些更有意義之事,那該有多好。乍聽之下不無道理,但持正向看法者,則多支持縣政府之決定。工程進行及至落成啟用,雖有一段時間,使用頻率不高,倘若僅以商場投資報酬率以觀,則又另當別論。換言之,施政工作,重在遠見,看準恆久,如今福利館活動景況門庭若市,幾無日間,每逢星期例假或特定假期,習見全程滿檔。再者,斯地空曠,景色宜人,停車空間不虞匱乏,具有多元效益,證諸政府施政,最需社眾配合支持,大家放眼未來,金門才有願景。 無可諱言,施政需要時間與空間,除了動力,更要推力與助力,三者孰重,不可或缺,也即動力在公僕,推力在社眾,助力源自縱橫層面之密切協調支援,假如公僕有心想做,且是應為而為,然而沒有推力與助力,試想再好構想計劃,公益再大,又將如何進行推展?金烈大橋沉浮二十年之久,經過二次改朝換代,時浮時沉,其中固有政治牽絆,然而真正原因還在動力、推力、助力不足,也就遑談〈拉力〉與發揮〈整合力〉,不惟可貴光陰二十載平白虛耗,對金門而言,損失何其重大,儘管金烈大橋已經重新招標,易人換約,刻正按圖施工,畢竟工程浩大、技術等等問題繁雜,能否如期如質完成,關鍵則在動力、推力、助力、拉力,還要有整合力,唯有如此,事半功倍,不致打折走樣。 最近喧騰一時的〈水頭聯外道路〉問題,姑且不論原因為何,招標訂約施工期間,傳出破壞海岸自然生態聲浪,縣長李沃士採取順應民意,斷然宣佈暫停施工,要求主管部門再行深入評估,並就維護生態部分,委託專家實勘,分析利弊,提出至妥建議改善方案,本於為民服務,求穩求準之原則,不失為權宜良策,外界不同解讀,將之導入枝節之辯,不如就事論事,冷靜解決問題,大家將時間與精神,用來協助縣政建設,共同為家鄉一齊打拚。 再就輿情反映深入剖析,水頭聯外道路之改善,採行換向改道施作。凡此,攸關金門經濟發展與進步,事關重大,何況多數民意急急如令,要求非做不可,目前多數贊成儘快改善,置重點於路線變更、土地徵收使用等議題,未聞有人提出維持原狀,不必另作打算等主張,顯示縣政作法一貫,早期即已規劃方向正確,社眾一致支持,因此付諸行動,乃民意之歸屬,不容不為。再事拖延,勢必影響金門整體發展與進步。 縣政團隊近期分區巡迴舉辦說明會,擴及各鄉鎮村里,傾聽社眾心聲,以資作為儘早恢復施工之參考,實乃化異求同,同中化異基本功。至盼大家相互包容,祛除私見與偏見或有特定之目的,秉持愛鄉愛家犧牲奉獻之赤誠,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之美德,意見集中,力量集中,促使〈建設金門,福利鄉親〉之理想施政目標,心想事成,具體實現。
-
三位一體加民間 申遺才有整合戰力
日前,監察院黃煌雄委員偕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諮詢委員等一行在金考察三天兩夜,針對金門世界文化遺產申請籌備相關工作進行檢視。 黃煌雄委員對金門的關心持續已久。2000年,黃煌雄委員與尹士豪(已故)進行了「金門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維護總體檢」,並於2004年由報導文學作家、《金門學》叢刊總編輯楊樹清,將調查報告撰寫為《消失的戰地》一書。十多年來,他三度主持關於金門的調查案,為金門的歷史文化保存的上位政策提出檢討。 在這次的考察中,他特別指出金門世界文化遺產的申請必須要有「三位一體加民間」的概念,亦即金門縣政府、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門防衛指揮部加上民間團體(社區)的力量整合,才有可能成功。換言之,他所提出來的是一種放棄本位主義與政治偏見,肯定不同單位對金門的價值與作為,共同為遠大目標而努力之看法。 在與金門國家公園的座談中,黃煌雄委員聆聽之後,特別向管理處說了三次抱歉。他對過去忽視金門國家公園對於閩南文化與戰地文化保存的貢獻,感到過意不去。行程中,他親自走訪數棟國家公園內的展示館、古厝民宿,也與民宿業者對話,深入了解他們的經營理念與做法,也認為這是金門社區產業重要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黃委員也一再詢問土地使用與建築管理的問題,發現國家公園與金門縣政府的相關法令完全一致,並未造成「一縣二制」的情況。 在與軍方的座談會中,金門防衛指揮部指揮官潘家宇將軍也特別指出「文化先行」的看法。他以大二膽軍事離島開放為例,認為文化部先以文化資產調查的方式,確認資源的分布與類型,評估保存之價值,研擬開放觀光後的各種衝擊,提出發展原則等,同時也考慮了軍方防務的需求,這樣的模式有助於建立一套軍事營區釋出的良好機制。在這樣的過程中,文化部的調查研究報告做為上位計畫,金門縣政府觀光處、金門縣文化局可以進一步依循,擬定細部的發展計畫與各種配套建議。換言之,「文化先行」有助於減少保存與開發的爭端,並確立資源的永續利用。 在瓊林聚落的考察中,社區領袖蔡是民先生親自出面解說導覽,從怡穀堂到蔡氏家廟,細細道來屬於瓊林的人文故事;此外,從民防坑道的體驗中,瞭解昔日戰鬥村為國家的付出。黃煌雄認為,金門民間力量十分豐沛,申遺過程應積極引導民間的力量。 金門只有一個,只是為了不同任務導向而有所分工。「三位一體加民間」,不僅是世界遺產保護工作的基本概念,也應是推動其他公共政策、公共建設的重要方針。金門也不大,各部門的垂直與橫向整合應盡快建立一套機制,公共政策擬定過程的民間參與也很重要,對話、溝通應有平台,這樣或許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紛爭,使得金門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
建構書香社會金門更幸福
台灣競爭力論壇選出今年十大幸福城市,本縣榮獲第一名。吳友欽副縣長代表領獎並致詞說,「幸福就是一種美,金門的美,在於人心、在於文化。」,並強調「高粱美酒,深情永久;金門麵線,情意無限;金門貢糖,子孫滿堂;看鸕鶿歸巢、賞夕陽美景;品香醇陳高、嚐石蚵芋頭」。李縣長就以「打造幸福城市、走向大同世界」為施政目標。可見本縣為全國「最幸福的城市」。 2013圖書館週活動,以「行動閱讀,啟動幸福」為主題,自 12月1日至7日啟動閱讀,期望全民感受閱讀的幸福。據《天下雜誌》曾調查本縣文教力落後為非五都組最後一名。其中一項是縣民借書率低落,年借閱2.01冊/人。顯然本縣的幸福感裡缺少閱讀與文教力道。 本報8月25日引用廈門網報導:廈門市去年公共圖書館讀者652.8萬人次,外借文獻達589萬冊次,成長28.5%,全市人均外借遠超大陸平均水準,連續四年居全國第一。廈門被譽為「最愛讀書的城市」。 自「兩門對開」以來,兩岸往來熱絡密切。縣民欽羨廈門的經濟發展、建設宏偉而感嘆比不上,但從以上兩方比較,我們落後的豈止是經濟實力,文教力的落後才是根本原因。「最幸福的金門」遇上「最愛讀書的廈門」,文教力讓兩門相望而有「物化」與文化的反差,享福與品質的分野。 廈門網報導,「讀書是提高市民素質的一項最基礎的工作」「美麗廈門」的建設離不開書香堅實的「根基」。市圖書館長林麗萍表示,「圖書館的職能不僅僅是提供圖書和良好的閱讀環境,更重要的是,圖書館有責任讓每位市民都能享受到豐富便捷的文化服務」。從2008年,市圖書館以「關上電視,品讀圖書」為題開展紀念「世界讀書日」宣傳活動達76場次,參與者達6.5萬人次。 本縣人氣指數最高者是「中秋博餅」與「迎城隍」,但較少文教力活動;即便在圖書館週活動,能讓縣民逗陣來閱讀者更少。儘管文化局及各鄉鎮圖書館花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吸引縣民走入閱讀空間,體驗讀書之樂。全縣人均借書率呈現小學生高於中學生及大學生(各國小均推動閱讀教育不遺餘力),小孩高於成人,女性高於男性,在學者高於在職者,城鎮高於鄉村的現象。 最典型的是7月17日全國圖書交換日,及各次書展會場上的人潮多寡,比較鄉鎮或縣圖書館入館使用人均次,參與圖書館利用的縣民人均次便可知曉。校園裡的師生運用學校圖書館是常態,屬於教育的一環;社會上鼓勵終身學習,卻很難吸引縣民運用公共圖書館。 廈門市圖書館透過短信、網站、平媒、微博等途徑宣導「全方位開放、全公益服務、全社會共用」的服務理念,每季評出借閱量最高的前10名讀者(報導稱第一名借了785冊)。 本縣堂堂邁入11萬人口,為提高人口素質,除了重視中小學教育外,有關單位宜鼓勵並推動「書香社區」,擴大關注社會教育與社區教育,建構「書香社會」與「書香金門」。 當前邁入數位化時代,有些人擁有智慧型手機或ipad等平板,閱讀已可電子化。因此,提振縣民閱讀動力,可朝個性化與社區化雙軌運作。 就鼓勵個性化閱讀而言,館際流通與方便性最為重要,如何經由無線網絡之便,將公共圖書館各種出版資訊、暢銷書介紹或好書導讀、借閱量及網路上與讀者互動等,吸引年輕族群及機關員工,透過雲端隨時借閱。 就社區化閱讀而言,是指建置「書香社區」而漸進「書香社會」。先以鄉鎮圖書館及縣圖書館及文化園區所在地為中心,協助鄰近至少2個社區發展協會或村里辦公處或宗教社團為試點範圍,主動提供書報及圖書,或邀約鄉親入館參與活動或閱讀指導,社區居民年借書率達到5冊/人以上,社會處在年度社區評鑑中將閱讀水準納入特色加分選項。當每個鄉鎮擁有一半以上「書香社區」,各鄉鎮人均借書率達到5冊/人以上,縣府、議會或鄉鎮民意機關則提供獎金或獎勵品激勵。當全縣超過一半以上是「書香社區」,且縣民人均借書率達到5冊/人,這時全縣鄉親樂於運用圖書館藏,習於閱讀,洋溢在讀書樂趣中,公部門則透過社會福利制度予以加碼,尤其對低收入或弱勢者,鼓勵以參與讀書活動或借書,增加補助津貼。家戶配酒此時可作為鼓勵閱讀的工具。 當書香社會成型,下回再獲獎,致詞內容增加「品味閱讀,書香社會、幸福金門」!
-
金酒公司屬營利事業對各級政府之捐贈依法有據
據報導,監委於本月20日巡察行政院,監委馬秀如說,金酒公司每年將所得盈餘捐贈給金門縣政府,透過「捐贈抵稅」,也就是費用抵減的方式,讓金門高粱所賺盈餘大部分留在金門,卻讓國庫少了收入。財政部長張盛和回應,這項費用抵減的做法,已決定在明年元月起取消,將有助國庫收入。此一言論引起金門民意極大反彈。 我們認為,監委無權干涉所得稅法賦予營利事業之權利,而財政部更應依法行政,不應無視法律之存在,其做解釋亦不得逾越母法文義可能之範圍,而片面規範任何營利事業內部之營業策略與作法。 所得稅法第36條第1項規定:「營利事業之捐贈,得依左列規定,列為當年度費用或損失:一、為協助國防建設、慰勞軍隊、對各級政府之捐贈,以及經財政部專案核准之捐贈,不受金額限制。」而同法第11條規定:「本法稱營利事業,係指公營、私營或公私合營,以營利為目的,具備營業牌號或場所之獨資、合夥、公司及其他組織方式之工、商、農、林、漁、牧、礦冶等營利事業。」第3條第1項又規定:「凡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之營利事業,應依本法規定,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9條:「為協助國防建設、慰勞軍隊、對各級政府、合於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第二十六條、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之捐贈及經財政部專案核准之捐贈,不受金額限制。」 由上法令規定,只要是營利事業,其對各級政府之捐贈,依法可以列為當年度費用或損失,並無須財政部之同意。而各級政府依財政收支劃分法第4條規定,其捐獻及贈與收入,係其法定收入之一種。同法第29條又規定各級政府所受之捐獻或贈與之收入,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分別歸入各級政府之公庫。故地方政府接受人民或營利事業捐贈,而納入其年度歲入亦係合法。中央政府焉能有酸葡萄心理,因此而眼紅,而指摘捐贈人為何只對地方政府捐贈?而瘦了國庫。 再按上規定,營利事業所得稅之課徵對象係以營利事業為主體,且不分公營或私營,彼此亦無差別待遇。況依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第3條規定:「本條例所稱公營事業,指下列各款之事業:一、各級政府獨資或合營者。二、政府與人民合資經營,且政府資本超過百分之五十者。三、政府與前二款公營事業或前二款公營事業投資於其他事業,其投資之資本合計超過該投資事業資本百分之五十者。」故公營事業可能為政府與人民合資經營,營利事業依公司法規定經過董事會通過,若不損及公司股東權益且符合法令規定,而做出各項經營策略與作法,係屬公司內部治理及財產權的收益與處分方式,政府稅務機關應無權加以干涉,亦不得因為其為金酒公司,而特別課予不一樣待遇。 大法官會議釋字第400號解釋:「憲法第十五條關於人民財產權應予保障之規定,旨在確保個人依財產之存續狀態行使其自由使用、收益及處分之權能,並免於遭受公權力或第三人之侵害,俾能實現個人自由、發展人格及維護尊嚴。」故金酒公司既屬營利事業,依稅法規定,對各級政府之捐贈,屬財產權之使用與處分,依憲法保障其財產權之意旨,金酒公司得自由使用、收益及處分之財產,監委及財政部怎能違憲、出面干預? 況大法官釋字第586號解釋:「法條使用之法律概念,有多種解釋之可能時,主管機關為執行法律,雖得基於職權,作出解釋性之行政規則,然其解釋內容仍不得逾越母法文義可能之範圍。」目前所得稅法第36條第1項既規定:「營利事業,其對各級政府之捐贈,依法可以列為當年度費用或損失,且不受金額限制。」則財政部怎能說:「這項費用抵減的做法,已決定在明年元月起取消。」在所得稅法未修正前,且法律又未授權,我們不知財政部依何法律條文來限制營利事業(如金酒公司或郭台銘的鴻海公司)不得向金門縣政府捐贈?此又置大法官解釋於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