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戰神陳章 一身是膽 英烈千秋
研究軍史的過程中,看過大陸連續劇《亮劍》,也閱讀過都梁原著同名文學小說。作為近代優秀的軍事文學經典,不得不說它的成功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真實。近些年來抗日題材的陸劇不少,但是很少能夠撼動《亮劍》(包括飾演主角李雲龍的戲骨李幼斌獨特傳神之地位)。今人誰能夠想像抗日戰爭年代的艱苦?彈藥、醫藥、甚至棉衣和糧食都十分缺乏(「土八路」尤最),在《亮劍》中有一個細節就是孔捷講述自己在朝鮮戰爭的經歷。他表示自己的一個師將敵方美八軍的一個營圍困到一個山頭,但是戰爭打了一晝夜,始終攻不下來,李雲龍還表示這場仗打得窩囊。而孔捷則表示那個時候他們的裝備不如敵人,甚至戰士還穿著草鞋和單衣,餓著肚子和敵人進行肉搏。 要知道朝鮮戰爭爆發時間是1950年,那時候老共已經建國,雖然國家也是百廢待興,但是要比抗日戰爭階段好一些,畢竟彼時日本奉行「以戰養戰」政策,八路軍的給養補充嚴重不足,很多都是依靠繳獲。所以濫竽充數的一些抗戰劇集裡噴著髮膠,拿著加特林,甚至穿一身皮衣,騎摩托明顯和史實不符,也難怪要遭到諸多觀眾的吐槽。而《亮劍》則不同了,你會發現真的將抗日戰爭階段的艱困寫出來了,不光有李雲龍擊潰田聯隊,打敗山崎大隊,仍然也有大掃蕩的時候,被敵寇追著跑,也有被山本特工隊偷襲,並且裡面細節非常到位,比如提到國軍中將軍長陳章,歷史上還真確實存在。 副官報告楚雲飛:對方的指揮官弄清楚了,也許您會感興趣。 楚雲飛:先放那吧。 副官:經查實對方的共軍是華野二師,而師長是您的老朋友李雲龍。 楚雲飛:李雲龍?他也來徐蚌戰場了? 副官:李雲龍現在是華野二師的主力師! 當日窯灣鎮被圍,中將軍長陳章殉國成仁,最先攻入窯灣鎮的就是李雲龍的二師。這個中將軍長陳章,雖然在劇中被一筆帶過,但是歷史上確實是存在的,並且人生履歷可圈可點,綜合國民革命軍軍史以及對岸相關史料記載,彙整出陳軍長傳奇的一生以及撤台後「班超部隊」傳承血脈其來有自的動人篇章〈特別感恩故友前國安局主秘李珽中將生前惠助資訊斯底於成,差堪告慰您九天之上神助之功〉: 陳章(1902~1948年)上將,字戎光,廣東羅定縣圍底區楊村人。 曾入廣東省立第八中學(今廣東省羅定中學)。1917年時,孫中山領導護法運動,陳章表示:自己也要出去闖一闖,不能總待在老家的山溝裡,也要為這個國家貢獻自己的一生,1921年考入福建軍官學校炮兵科,後畢業於廣東講武堂。其軍事生涯起點可說是從炮兵開始的,從炮兵科學習結束之後,參與了討桂戰爭,之後順利的接任炮兵營長職務。因為屢立戰功,1928年升任為教導團第一營營長,深得陳濟棠賞識。 1923年後在陳濟棠部下歷任連、營長,第五十九師第二三五團團長。1929年爆發了粵桂戰爭,其中粵系軍閥陳濟棠開始擁護蔣(介石)校長,而陳章因為堅守陣地有功,屢次擊潰桂軍,所以在1931年5月調第二師第二團團長,7月改任第一集團軍獨立第二旅旅長,參加圍剿紅軍。後改任第一集團軍第五十九師第一五二旅旅長。1935年任余漢謀部第二師副師長。1936年2月1日任少將。同年兩廣「六一事變」爆發,陳濟棠,李宗仁等一批高級將領,公開反對校長。這時的第1和第4集團軍改為中華民國抗日救國軍,陳濟棠擔任聯軍的總司令,陳章也被同時提拔為中將師長,可是不久陳濟棠就和日軍勾結,陳章表示:老總勾結日寇,我絕對不認賊作父。轉而投奔軍長余漢謀,同年7月任第一五二師中將師長。1937年至廬山訓練團受訓。抗戰爆發後,率部參加抗戰。 1938年6月,陳章任抗日救國軍第一集團軍獨立旅旅長。7月,被擢升為集團軍六十二軍一五二師中將師長。同年10月,日軍在惠陽大亞灣登入,陳章奉余漢謀急電,率部援救廣州。到陽光時,廣州已陷,遂日夜兼程奔赴從化縣太平場,阻敵向戰時省會韶關進攻。與敵激戰數晝夜,力阻日軍北犯。日機輪番轟炸前沿陣地,陳章親手用自動步槍擊傷日機一架。是役,陳部阻敵有功,繳獲一批戰利品,獲上級傳令嘉獎。1939年冬至1940年夏,日軍發動第一、二次粵北戰役,企圖搶占曲江。陳章所率一五二師在粵江路的銀盞坳、廣從路的良口及石榴花戰場上抵抗,迭挫敵鋒。1941年1月,陞任六十三軍中將副軍長。12月,率部參加援港對日作戰。 1942年進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七期深造,1945年畢業後返任原職。1946年整編後任整編六十三師副師長。 1948年7月豫東戰役結束後,黃百韜被提升為重新組建的第七兵團(原番號屬於被殲的區壽年所部)司令官,兵團所轄的部隊除基本隊伍第25軍之外,南京方面又調來粵系的第63、第64兩個軍充實建制,這兩個軍都是下轄兩個師的雜牌軍。此時兵團作戰序列是:第25軍軍長陳士章、第63軍軍長陳章、第64軍軍長劉鎮湘,其中就戰鬥力而言,第63軍無疑是最弱的。該軍是余漢謀系統的骨幹隊伍,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改制為整編第63師,由於華東戰場的蔣嫡系軍損失嚴重,整63師於1948年7月轉調徐州戰區撥歸第七兵團指揮,不久番號也恢復為第63軍,下轄152和153兩個師。所以這支粵系部隊在淮海大戰之前,沒有與華東野戰軍進行過深度交手,也不熟稔粟裕的戰術戰法自不待言,但是軍長陳章,渾身是膽,胸壑間總填塞著一股不可思議的浩然正氣。 1948年10月晉任六十三軍軍長的陳章,不是什麼黃埔生,而是土生土長的粵軍將領〈已如前述〉,第七兵團組建時才剛剛扶正軍長。原駐新安鎮的第七兵團決定西撤徐州後,劉峙突然又將海州的第44軍劃歸黃百韜指揮,並且要求他等待該軍到達才能開始撤退(之前已經撥來第100軍,但駐地很近),1948年11月7日,要了黃百韜老命的第44軍總算拖拖拉拉趕到新安鎮,第七兵團才開始了向徐州作戰略轉移的大撤退。這時的第63軍軍長陳章,自動請纓擔任全兵團後衛,掩護大部隊順利渡過大運河。(上)
-
金門縣蕭氏宗親會晉江行——飲水思源
金門與晉江,隔圍頭灣相望,最近處僅5.6海浬,2018年8月5日,大陸晉江通水金門,開啟「兩岸一家親,共飲一江水」的歷史新頁,尤其過去兩三年,金門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晉江供水工程通水讓金門的水荒得以緩解,更穩定了地區的水資源環境。 今年9月25日晉江蕭氏聯誼會成立大會盛大召開 ,金門縣蕭氏宗親會一行有名譽理事長蕭永水、蕭永平、理事長蕭偉權、總幹事蕭豐明等人經小三通前往祝賀,筆者有幸同行(如圖)。理事長蕭偉權上台致詞表示,以這次晉江宗親聯誼會成立為契機,搭建宗親平台,讓我們尋根問祖,溝通走動,祈望福建省的宗親們也能組織慶賀團共敘情誼,宗誼綿綿,真正體現了蘭陵世家團結合作,薪火相傳。 飲水思源,金沙古榮衍派開浯始祖七郎公(良德)元順帝至正18年出生於晉江岑兜鄉,10歲時(洪武元年)隨父執輩遷移入南安14都古榮,30歲時(洪武20年)已娶妻生一子(彥成),這年戰功彪炳被封為江夏侯的周德興(開明功臣勳位排名第十) 抵達福建的福州、興化、泉州、漳州四郡,按戶籍僉練,徵郡民為兵,每戶三丁抽一丁,共得民兵十萬餘人, 幸運的(當時應該是不幸的),七郎公(良德)抽中丁,留下父親和兒子彥成在南安14都古榮,帶著妻(當時規定要攜眷)來到浯洲。 大明剛建立時,倭寇便已騷擾東南沿海,江夏侯周德興把大嶝、小嶝、鼓浪嶼的住民都遷到內地(墟地徙民),獨看中浯洲戰略地位,建立了「固若金湯,雄鎮海門」的「金門守禦千戶所城」,這就是「金門」地名的由來,並設立五座巡檢司。以官澳、田浦、峰上三座巡檢司守住圍頭灣,防止海賊從此進入晉江、南安和同安;以陳坑巡檢司防守料羅灣;以烈嶼巡檢司、金門守禦千戶所城控制九龍江出海口外側,守住漳州咽喉。 這次飲水思源晉江行讓我思想起六百多年前戍守金門的勞苦功高將士,捍衛家園的忠勇心志,七郎公(良德)是浯洲轉化為金門地名成為歷史上軍事戰略地位要角的二千名士兵之一,也是開浯金沙古榮衍派始祖 ,裔孫蕭復陽以軍籍高中嘉靖44年進士,二十二世裔孫當此「金門戰地文化」被列入台灣申請世界遺產潛力點時,飲水思源感恩於心。
-
記我們青青子衿 再平同學
九月,金門高粱稻稈在太武山麓正成熟,翻飛在金黃陽光下。 島嶼的秋天,天好高好長,那一抹蔚藍的音符跟著青春跳躍。 在金城國中的黃土操場上,擊壤而歌彷彿還可見你飛揚的神采。那時,我們正青春,在金城國中的文藝社,每週三下午在王金鍊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在貧瘠的戰地汲取著文學養分,初識余光中、鄭愁予、張愛玲、胡蘭成……打開了對文學的想望。 你一手流利的文筆,斯文中卻有些豪氣,我常說你像亦俠亦儒的史艷文。文友會時你滿懷熱情的揮筆唐王勃〈滕王閣序〉:「遙襟俯暢,逸興遄飛」,在眾坐中大有出門一喝大江平的氣概。 當時,我們很熱衷投稿到金門日報,有次你看到我寫的〈盪在古崗湖的冬日〉,從此好像是我們對話的開場白,多年後你仍會拿這篇名戲笑我的文青魂。我已經完全不記得內容了,但知你有收藏周遭好友文章和書信的習慣,一直想跟你索回,卻再也沒機會了。 來到台灣後,我們保持通信,那個沒有電話手機的年代,文字是唯一語言。你高中畢業來台找我,我們三五人在我家樓頂說說唱唱,及至黎明你彈著吉他英文老歌MORNING HAS BROKEN,我們哼唱著Morning has broken like the first morning Blackbird has spoken like the first bird Praise for the singing, Praise for the morning ,多麼年輕的青春,那年我們18歲。 多年後,返金再見你,你滿懷志向卻又躊躇,本是雲沖九霄志,奈何滿是紅塵夢。住的地方靠海邊,朝南,清晨、黃昏,在浯江溪可以看到海島長長的秋光,映照水面,寒煙淡淡飄逸流蕩,幾乎就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描述的景象。你明顯憂鬱起來,我說你是黃昏症候群,我們都太習慣把話留白。你陪我和台灣友人騎著摩托車在木麻黃樹的林間,我笑說你就像這台邁邁的摩托車,快不得慢不得,你自有你的節奏。 許多消息都是來自臉書社群,知道你深耕閩南文化,從生活起居食衣住行到文書理叢,留在家鄉的你,對家鄉是使命,是用生命來灌溉。抱病中反對設立賭場,在街頭慷慨激昂的汗水,希望能喚醒捍衛金門那個文風薈萃的海濱鄒魯。又多年,在臉書得知你病倒,但偶爾還參加藝文雅集,前些年家姊(王婷)在金門舉辦新書發表會,你在我臉書留言;以為會看到我,並期待我的下一步,我回你「她是晚春的萌芽 我是早夭的春禾」你留下一句「等待小王子」。 今年四月返金,本想去看你,電話接通又猶豫了,有些映像如果能像剪影拓印在回憶裡,是不是可以不必理會肉身的存在?出入紅塵哪能不經霜。你生病後,我只在臉書照片看你,無法想像看到你該給你怎樣的拈花微笑,我想永遠保留當年青青年少的你,那個當年一起談文學彈吉他的兄弟。 嘿!再平同學,你走了,誰還會知道我的文學夢啊?(稿費捐大同之家)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天河不屑地說:「阿母,話不能這樣講,人要有同理心啊!如果我沒有聽錯,十個村人九個說,當年羊犅叔除了幫妳犁田耕地,又借錢給妳開小舖,他會發瘋也是因為救妳……。」 天河還沒說完,秋月竟搶著說:「你們不要聽他們胡說八道,我不是曾經告訴過你們了嗎,種田和開小舖,都是憑著我的本事;他會發瘋,是因為秀桃跟伙伕班長跑而想不開。難道我這麼說還不夠清楚嗎?你們到底要相信你娘,還是相信那些胡說八道的村人?」 天河不認同地說:「如果是一個村人說,那絕對是胡說八道,假如是十個村人九個說,便不是胡說八道。阿母,難怪十個村人九個說我們忘恩負義,難道妳不曾聽過?」 秋月不打自招地說:「忘恩負義就忘恩負義,我們又不欠他們的,他們能把我們怎樣?一旦羊犅這個瘋子抬到山上埋葬後,就不會有人說我們忘恩負義了。」 天河不解地說:「原來村人說的都是真的,阿母,妳未免太冷血了吧!」 秋月反駁他說:「為什麼你的身上會散發出一股臭氣沖天的臭屎味?為什麼你會弄得全身都是糞便?如果我冷血,我會花五千塊給大頭,讓你免去打掃那個瘋子的房間嗎?」(一八○)
-
在星空之間──給Prof. Ernesto Kahan
天空最遙遠的那一片雲 有我無數次問候你的依戀。 你捎來的信息,你無限感傷的詩句, 讓整個星空鑲了金框,天使含淚! 讓我輕輕走向你窗前…… 當你正等待手術與面對生死關頭之際, 天幕似乎開啟了一絲微微的光線, 有如主耶穌傾聽我殷切的祝禱。 註:我最尊榮的以色列友人Prof. Ernesto Kakan曾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教授、世界詩人大會的副主席,曾經多次獲邀來台演講。 他在2017年4月6日被授予學術研究和科學查理曼的「榮譽之騎士」"Knight of Honou"from Academic Institution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Charlemagne on April 6,2017。 昨天,他親身歷經了以巴戰爭,倖存後,目前的他,正在醫院等候開刀並治療其脊椎受損的大手術前,以電郵寄來他的英詩(The surviving kidnapped people are now waiting for you )(倖存的被綁架者正在等你們),因而有感而作(寫於2023年10月16日)。 (稿費捐贈大同之家)
-
鄉 愁
十九世紀中葉,南洋殖民地經濟發展快速,對於勞動力的需求大,中國移民個性溫厚、認份,因此,頗受殖民者歡迎,紛於廣州、廈門、香港等港埠招募華工。金門和廈門同出一源,由於靠近廈門,加上金門本身土地貧瘠、謀生不易,「落番」就是當時的常態。我知道伯公是從一個小小的夥計做起,但是因為肯吃苦又誠實,後來漸漸獲得雇主賞識,因此慢慢地生活上有所改善,慢慢也有餘力寄錢回金門。遠走異鄉當「番客」,說來有太多無奈,金門有句俗諺:「六亡、三在、一回」,正是形容僑匯的珍貴與不易。在這一波的落番中,其實也算是一波變相性的移民,村落中一個拉一個,一起出海尋個淘金夢,想改善家計的決心勇大於此次行程的凶險。據金門縣志統計:「民國四年人口總數為七萬九千三百五十七人。至十八年之人口數,只存四萬九千六百五十人,銳減至百分之四十,可知其概」。我想這些落番人一定也有深深的鄉愁吧!有些人或許回得來家鄉,但是有些終究選擇在南洋從新組織自己的家,並在那裡落地生根……。這些落番人的思鄉情,跟隨著當時的郵件往返、照片、金錢漂洋過海傳回了金門,現今隨著時光的流轉,我們懷念著當時的情景,和年長的長輩聊聊當時的回憶……。 余光中先生曾寫下「鄉愁」這一首詩,「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第一段的鄉愁是以與母親通信的郵票為象徵,寫出其在幼時對母親思念的鄉愁;後第二段的典故,是余光中在青壯年時,單獨赴美,留下新婚妻子以及幼女在臺北,所以在此他說:「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想想看以當時的環境下臺灣與美國的距離多遠啊!搭乘輪船是當時普遍的經濟運輸單程,這將近一個月的航程,可見其思念之苦了。第三、四段的鄉愁是面對母親逝去的思念,以及台灣與大陸的一水之隔狀況,余光中先生用他細膩的筆法寫出自己的鄉愁。 鄉愁,有如細小的針,往往在不注意的時候扎得你滿身孔,唐朝詩仙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老嫗能解,千百年來傳唱不絕的古典鄉愁詩。而這一天寧靜的雨,從一通溫馨的電話、一首歌、想起親戚落番的故事,最後終究在另一個地方結束的一生的旅途。這些,都勾起我內心激情澎湃的鄉愁,金門,在這時光的流轉下,從國共內戰到遷台,從船運到飛機運輸、從兩岸從對峙到共飲一江水,越來越多金門子弟們出去去打拚屬於自己的人生,我們的腳步遍及大陸、台灣,優秀的表現也讓越來越多人注意到金門這個蕞爾小島,從出版社到電影,寫下、拍出越來越多關於金門的故事,現在,我們也用自己的方法寫下對金門的思念。我想不管相隔多遠,屬於金門人的團結是不會斷的,金門是我們永遠堅強的後盾。金門,是我們永遠的故鄉。 雨乒乒乓乓,還在持續的下著,乒乒乓乓的彈奏出屬於此刻的鄉愁………也讓這一室不再寧靜,充滿著韻律般的思念,彈奏,一曲又一曲的鄉愁……。 (下)
-
〈使命感〉評賞與感言
〈使命感〉 為組員請命 工作失去沒明天 韌性謙卑行 作者感言/微雨山嵐 You haven't paid yet,don't go !(你錢還沒付,不行走!)我急忙下車,一個大弓步伐,一手抓住對方的腰帶,對搭我計程車的外國人,這樣說。 多年前,擔任一家貿易公司職員,好不容易升上主任的位置,要負責業務開發及維修服務工作。每天奔走在五百大企業及公家單位,晚上還要進修唸書,忙得不可開交! 一日與老闆開會時,我反應職員的心聲,說:「公司的獎金不公,應再調整獎金比例。」結果被老闆狠狠罵了一頓!老闆回答我:「你知道嗎?公司貸款上千萬,還有人事管銷費用,能付出薪資已經不錯了!你是公司主管應該替公司講話,怎麼跟他們一樣聯合起來,對公司懷疑呢?」當下的我,處在老闆及組員之間,甚是為難!只好跟老闆說:「我無法為組員爭取合理的獎金,及需要為本次事情負責,只好以辭職明志。」老闆回應:「給你一星期時間,考慮考慮!」經過一星期後,我還是決定辭職! 當下收拾物品離開公司,那時我開車行駛在台北水源快速道路,兩行熱淚從雙眼湧出,是無法克制的淚水!想到我在這家公司已經工作五年多,對公司的付出,對人的情感,都是無法抹滅。 辭職隔日,早上跟父母道聲早安,依舊打著領帶,穿著入社會的藍襯衫(自詡是藍領階級),帶著維修工具手提箱,買了三份報紙,翻開找工作的求職欄,找工作應徵及寄履歷,天天如此,整整花了一個月時間,竟然找不到工作。而每個月都要給父母部份薪水,此時壓力倍增!想到曾經在當兵前,曾經補習考上職業駕照,所以租了車,靠行開計程車。 那時內政部公告大台北地區,就有十五萬人以上,從事計程車行業。白天開計程車,晚上唸書,當然週末都要開計程車營業;早上七點出門晚上九點回到家,扣掉油費及支出費用一天大約可賺貳仟元,我常說計程車行業,真是辛苦錢! 我一邊開計程車一邊找工作,經過半年時間,終於找到一家公司從小職員做起。只是想起這半年來白天開計程車在台北街頭載客搶客,真的不好找乘客,因為競爭者實在太多! 二年後當初離開的公司老闆,期待我再回去幫忙,告訴我公司待遇調整了,獎金制度也改了!於是我回去原東家任職,若干年後成為分公司的負責人,因為有這段經歷,讓我學會對職員的照顧,傾聽他們的聲音。 評賞/顏曉曉 「使命感」就是在為我們所做的事情賦予意義。尼采曾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什麼樣的苦難都能夠忍受。」 做人是一定要有使命感。一個有使命感的人,就會珍惜人生,珍惜生命,珍惜工作,珍惜生活,珍惜一切;相反的,如果一個人缺乏使命感,那麼他就缺少了做人的內在的激情與動力。 作者身為公司的主管,他源自於內心的使命感就是替公司賺錢,同時也為認真負責的屬下爭取到升遷的機會及加薪。沒想到,作者在為組員爭取獎金的同時,得到的卻是公司高層的斥責與否決。 此舉不但讓作者感到心寒與不公,為了以示負責,作者斷然辭職,也不願接受公司高層的慰留。「為組員請命/工作失去沒明天」不得不說作者付出的代價實在很大啊! 接下來的日子,作者除了得負擔自己的生活開銷還要給父母親孝親費。幸好他願意紆尊降貴,一方面開起計程車,另一方面努力進修,為自己開創更好的明天! 半年之後,作者終於找到新的工作;而他的努力也沒有白費,二年後他的老東家肯定他的工作能力及為人又重新網羅他,為公司效力。有趣的是,公司願意採納過去他的意見,把獎金制度重新修改,變得更加合理。而作者的努力也被公司看見,最終成為分公司的負責人。 因為有這麼一段坎坷的經歷,讓作者的心性變得更謙卑也更有韌性,無論是當上了分公司的負責人,或者是現在擔任春風化雨的高中老師,「韌性謙卑行」成為他為人處事的至理名言。
-
【小說連載】 秋月西沉
第十六章 然而,當他們兄弟尚未研究出用什麼來彌補時,卻傳來羊犅因滑倒,頭部撞擊到門檻而失血過多,送醫搶救無效與世長辭。當噩耗在村裡傳開時,村人除了感到不捨,知道羊犅的為人和底細的鄉親,莫不為他流下一滴同情的淚水。村中長老亦主動站出來協助秀桃料理他的喪事,村人也紛紛送上一份奠儀,聊表哀悼之意,但秀桃卻把白包換成紅包退回,懇辭村人的好意。 即使秀桃並非很富有,除了靠種菜賣菜,也租了一個固定的攤位,兼賣一些雜貨,賺些蠅頭小利,雖然勉強可維持生計,但兒子就讀大學的學雜費,卻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然而,自從之前向秋月小舖賒帳被羞辱後,她便堅持「求人不如求己」的意志,所以今天她懇辭村人的美意,把奠儀一一退回,要以自己的力量,為苦難的丈夫辦一場莊嚴隆重的喪禮,以慰他在天之靈。 唯一遺憾的是,因羊犅頭部重創屬於重大外傷,靈柩不便在喪宅停留太久,必須早日下葬;加上軍方的登陸艇,往返台金十天才有一個航次,以致遠在台灣讀大學的兒子,不能回來送父親一程。儘管太平非羊犅親生,但從他長大懂事後,對於罹患精神病的父親,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平日伺候父親的孝心,更是獲得諸多村人的稱讚。當他接到父親去逝的噩耗時,內心勢必十分難過。對於太平不能返鄉為他敬愛的父親披麻帶孝,送他上山頭,村人也能體諒他的處境。 秋月這個小阿嫂,當然也知道羊犅去逝的噩耗,可是當天河詢問她,要不要送一份奠儀給喪家以示哀悼之意時,想不到秋月竟如此地說:「送什麼奠儀,這個瘋子早一天死早一天好,免得經過他的住處時,再聞到那股臭屎味。」(一七九)
-
鄉愁
雨,從一開始充滿浪漫的小雨到現在乒乒乓乓的大雨點,這是一陣陣雨吧!天氣微涼,入秋了!突然希望今年颱風不要再襲台,隨手沖泡了一杯阿華田,瞬間香味充滿整個不算大的房間,這微寒的秋天,一杯熱飲足以暖心又暖胃。十月了啊!來台北幾年了,是堂堂邁向第五年了吧!不知道金門是否依舊是心中的那副模樣,小小的房間,高高的大樓,台北,雖然不是我真正的家,但是至少是個能遮風避雨的地方。雨啊,雨啊!你底要下到什麼時候啊?打開窗戶,雨爽打在手心的感覺是涼的,是天冷還是心冷呢?此時的我並沒有真正的解答……熟悉的手機鈴聲響起,打破這一室的寧靜……。 「台北有下雨嗎?氣象台說最近要變天了,自己要多穿一點啊,感冒就不好了」「飲食要均衡啊!蔬菜水果再貴也要買去吃啊!你爸買了你愛吃的糕餅,還有宴菜啊!還有新鮮當季的芋頭,一起給你寄過去,有空的時候直接加熱就可以煮來吃了!」「田裡面剛種下蔬菜,就說不要種那麼多吃不完,你阿公還是種很多,假日我們都有去幫忙……」「欸,那個你阿姨姑姑叔叔舅舅說………」一講起電話就想把近日發生的事情鉅細靡遺想給我們。我想不管多大,在父母心中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小自食衣住行甚至村里趣事,大到人生規劃、國際情勢,什麼都可以聊,孩子長大都有自己的歸處,雖然有的時候接到電話會覺得很嘮叨,畢竟自己也已經長大了,很多事情自己都會做到的,但是心還是暖暖的。有多久沒有回家看看了,我問問自己。在拚學業、事業的過程中,心中永遠有一塊地方是留給我的故鄉─美麗的寶島金門啊!離鄉背井的來到這繁華的城市,隻身一人獨自在這裡努力,雖然辛苦,但自己並不是同一個人的,在自己之前又有多少同是金門的子女,一樣隻身赴台為前途打拚。想想遠在六七零年代的女工,為了生計,從金門搭俗稱「開口笑」的艦艇,忍著油耗及暈船的不適,擠在小小的船艦上,前往高雄加工出口區,用自己的力量扛起一個家、用自己的雙手努力織出一片天,不管男工或女工,大家目標都一樣,為了改善經濟,離鄉背井的出外闖蕩。我們現在幸福多了啊!兩百五十三公里的距離,巨型的鐵鳥只要花費一個多小時就可以跨越這距離,帶我們翱翔天際、平安抵達念茲在茲的小島,返回溫暖的家。 掛掉電話,心中不免感慨時間的流逝,轉眼間我們都成為大人了啊!爸媽都漸漸鬢髮已白,真的是要多多關心爸媽在金門的生活啊!不知在關心我們的當下,他們是否也做到該多穿衣服、多保暖好好照顧自己的這些瑣事,還是一如往常邊的節儉,對自己什麼都捨不得花,永遠都想要留給孩子做好的。阿公曾說過,我們都像候鳥,在適合的地方,我們會在那築巢並孕育下一代,但是在某些時間、季節裡,我們都會回到最初孕育自己的地方。小時候懵懵懂懂不懂這是什麼意思,只覺得過年過節好熱鬧,親戚們都會回家,身為小孩的我們可以說是玩得更瘋,也有更多新奇的糖果餅乾可以享用,長大後好像漸漸了解,這是什麼樣的感覺,對我來說或許這也是一解鄉愁、見到最親的親人、回到最親的土地上,回到最美好的地方休息、充足好精神再去面對下一段挑戰吧? 開啟電腦,讓音樂充滿這小小的一室,台北居大不易,房價、物價都貴,聽說金門不論土地、房價甚至物價也開始上升了啊!不知回去常吃的那家廣東粥店是否也因為物價的上漲而提升價錢呢?YOUTUBE隨選熱門國語歌曲輕柔的音樂總是會使人放鬆,雨還在下呢!窗台上的綠葉薄荷隨著飄搖、薔薇也似這風雨的洗禮下更加茁壯,願自己的能在此地歷練成長茁壯並光榮返鄉,突然覺得儒家思想真的影響我們甚深啊!「……我什麼也不怕,只怕想家,武裝的冰冷遇上溫熱就會融化,就算曾被責罵,現在明白是心疼啊」電腦流瀉出特殊聲調的女唱腔,突然的這首歌,讓我有種點想回家的衝動,想起那見水不見米香噴噴熱呼呼的粥糜,內有肉圓、豬肝、蛋花以及最後提香的芹菜珠、那金門蔥煉製的蔥油香,配上油條,可以說是不能錯過的美食;那傳統的麻荖、配酒的金門花生、貢糖、麵線、還有我最愛小巧可愛的豆包仔粿,更別說逢年過節要做的紅粿……金門真的是美食天堂,除了海產、小吃外,含有一些創意料理,真的勾起肚子裡面的饞蟲,不同吶喊想要回家的衝動。想想那雖然只有兩百多公尺的太武山,但也是我們的信仰,每年都要爬山來朝聖,更別說是近年來東、西稜線及古道的走訪;海浪拍打著浪花,各縣市的一鄉一特色活動;魅力馬拉松行,一草一木皆在腦海中呈現。 金門啊!多麼美麗的家鄉,我真的好想回家啊!「我什麼也不怕,只怕想家,和爸媽說我一切都好淚總會落下,太辛苦就趕快回家,是最暖的牽掛」上網估狗(GOOGLE)了一下原來這首歌是著名的作詞家姚若龍先生所做,由陳威全先生譜曲,黃美珍小姐演唱,這時候的這首歌喚起了自己的共鳴,遊子啊!在外總是想念家鄉的一切,淚不禁潸然而下--想回家了! 幾年前,一樣的天,原本晴空萬里的天,忽然變了顏色,雨不停的下,接到越洋來的消息,令人錯愕也措手不及,旅居新加坡的伯公(閩南語)過往的消息傳來,阿公匆匆整理行李後便到新加坡去送兄弟最後一程。猶記得小時候的書信往返,阿公總是會念出伯公所寫的信件,內容大抵是在當地發生的事情,一切平安,勿掛心之類的,還有背面寫下日期及拍照地點的照片,以慰思鄉之情,嬤嬤從說小時候因為大家庭無法養活那麼多人口,因此家族中總是有人會出去南洋打拚事業,並把所賺的錢寄回金門,靠著這樣的打拚養活兩家人。小時候總是羨慕可以出國去玩的親戚,記得很小的時候伯公一家曾經回來過一次金門,我只記得當時和樂融融、十分歡喜團聚的景象,畢竟當時靠著寄回來的錢與自己的努力下,經濟也慢慢好轉了。長大後才知道,伯公的出外打拚其實就是所謂的「落番」。金門縣志記載「島地斥鹵而瘠,田不足耕,近山者多耕,近海者耕而兼漁。水田稀少,所耕者皆磽确山園,栽種雜糧、番薯、落花生、豆,且常苦旱歉登。」可見當年金門的貧瘠情況。先天條件不足的金門人,為求溫飽,唯有向外發展一途。(上)
-
時光旅者
靠近背影 跫音匆促決定 旅行寬度的步幅 路燈背書每隻夜歸腳印聲 穿梭時空望向心路 談起沒頭沒尾的漂泊 交換著酒杯和落拓的時間 像擺渡者一般 划著划著就過了一生滄海 桑田的事 別人說了算 也不知是那坎 過哪個節 解哪個結 卸下傘底濃妝後的平淡 恰似一江春水 一碗蓮藕冰糖 摻入日子細細碎碎 扎心的絲絲甜酸 豐富顏色秋了起來 也許回首戒酒 剩下宿醉 複製出旅遊習性 是一條長線思考線索 晨光埋下讀經伏筆 嘗試翻牌留言給你 在異鄉咖啡杯上 關於精采早餐時段 所有故事和服務生的每吋笑容 終將邂逅寫成久別重逢喜劇 那些刻意忽略自己的波濤 都會眠在日記 安靜地 (稿費捐大同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