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廣場
-
展現教育菁華,充滿劇情創意的畢業典禮
疫情籠罩下,宅悶在家,您做什麼?我悠遊於一場場嘉年華會的盛宴,沉浸於一片片虛實參半、劇力萬鈞、科幻創意的影藝風華,喜悅於一篇篇笑逐顏開、年輕活力的師生互動、親子情懷與時潮派對之溫馨故事,幾乎到了欲罷不能、樂不思蜀的境地。誠摯向您邀約與推薦,從網路上瀏覽各級學校畢業典禮系列影片。 世事無常,在人生的某個拐點,某個轉角處,總會出現意外,演變成至親失聯、情人無緣等令人遺憾、不完美的結局。對諸多莘莘學子而言,莫過於完成學習歷程,喜孜孜參與一場隆重的畢業典禮,從師長手中接到畢業證書,受到肯定與祝福,是學習路途上最完美的結局。然而事與願違,在什麼狀況下全國性或區域性會停辦畢業典禮? 個人在何種情況下會無法參加畢業典禮? 不可抗力之天災人禍、戰火紋身、瘟疫病傳、學校倒閉、傷病纏身、逃難遷徙、意外身亡或則家庭變故,導致美事難圓。民國47年823砲戰期間,造成金門所有學生無法完整就學。金門中學師生開啟流亡潮,寄讀台省各校。109年7月舉辦「戰地憶往823砲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邀來當年校友林水綠、李根樂、楊清國等代表,並且徵集楊清裁、翁志勵、姚清華、鄭藩海、李國平等個案口訪,回憶當年求學之流金歲月,刻骨銘心的學習歷程。即便這般風雨飄搖,顛沛流離,還多少能參加所寄讀學校之畢業典禮,令人珍惜而難忘。網路上流傳今年的高三生,「生於SARS畢業於COVID」,是「歷年來最悲慘的一屆」:1999年入學碰到921大地震,沒有迎新,不辦室內開學典禮;舊課綱(九九課綱)最後一屆,學測難還不能重考;全球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侵襲(2003年3月-7月)之際,2003年大四要畢業的前半年,沒有畢旅,不敢辦畢業茶會,似乎衰事連連,懊惱遺憾一時。隨著時代進展,科技昌明,資通網絡串聯人脈,透過線上直播,無遠弗屆,於是可以線上掃墓、祭祖拜神、問卦抓鬼、遠距聯姻等,幾乎無所不能,紓解了不完美的遺憾!即便疫情當頭,停課不停學,還能運用線上或直播課程教學,送學習入宅。17年前那群畢業生碰到了不完美的畢業典禮,沒想到17年後的大學至幼兒園的學子們,再度遇上了不能送舊、沒有茶會、來不及向師長道感恩,披著畢業生的外袍,受到肯定與祝福的畢業典禮,徒留憾恨!幸而網路發達,各級學校師生發揮了創意,運用所能產製了一系列令人驚艷、科幻浪漫、敘寫學習生涯感動人心的生命故事,反而更能傳播久遠,回憶永恆! 從觀察各級學校網頁或臉書,「金門教育fun學趣」羅列或公開於you tube、來因line的畢業典禮,猶如瀏覽一場場學校教育成果博覽會。在此「知識變現」的時代裡,校園團隊的每個分子,僅憑現有並不完善的資通設施,集思廣益,發揮創意,點滴串接、敘寫腳本、編演導集於一身,竟然在此疫情肆虐,人心沉悶之際,綻放教育花朵,最令人驚艷! 金大0605日推出由學生作詞作曲自唱「浯島四年》(陳瑩,2921)為畢業歌,以金門各景及巡禮金大校園為背景編成MV版,作為整體線上直播主旋律。片中首度出現「金門縣政府交通圖書券」,顯示其獎助學習的重大效益。歌詞:「3-5起霧,班機記得訂中午,7-9防曬,別給太陽曬,11-2就別出門了。六月下的是雨,還是淚?說到這片小島,逗留不離高粱田,看!烈嶼的信號,一點一滴畫上記號。我們曾做過的夢,夜衝藍眼淚。環島北上的沙美,霧季失了流星,卻記起了你的眼睛。浯島四年,茫然中還沒轉學,才開學我卻將要道別。習慣了,不走了,還是想畢業呢?OH!OH!浯島四年,飛翔的感覺!把期待寄託在交通券,喜歡的久等了,我來帶你走了。OH!OH!我們曾做過的夢,夜衝藍眼淚。環島北上的沙美,霧季失了流星,卻記起了你的眼睛。浯島四年,微醺的感覺。一眼間,置身在高粱田。你說著,我聽呢,隔天還早呢!OH!OH!浯島四年,是我的絕對。用青春換你我無悔!不管了,偷牽了,還想著要解釋呢。OH!OH!浯島四年,遙遠的從前,好久不見,聽你也正想念,畢業了,努力著,都變得獨一無二。OH!OH!浯島四年,藝術了四年,柵欄大學,跌倒在一念間。傷和疤癒合了,不會再卻步了。OH!OH!浯島四年,霧季和淚水,連成線,說還會再見面。不看了,不說了,害怕不再見了,OH!OH!不過是別離,浯島四年!」與陳建民校長道別作結。整體呈現深耕金門,引領教育風潮趨勢。0601國立金門農工最早發佈畢業典禮,以學生求學體驗題材模仿偶像劇為前奏製成微電影;金門高中第67屆線上畢業典禮0605日,以「金斯卡KINSCAR」呈現高校學子風格,採用《VS MEDIA》《從今以後From Now On》為主題曲超感人風格;作詞陳宇彤、謝菀軒,作曲何恩琪、高暐哲。歌詞「送青澀時光別離,座位前後都成回憶。徘徊無解難題,幸好身邊還有你。一點一滴,泛起漣漪。點名板畫記出席,追逐著鐘聲總不及,青年俊勇青年英俊立志金鐘英雋理想,勤樸弘毅的模樣,十八少年終於活得飛揚。你和我從今以後,匆匆青春笑著帶過。曾經倔強荒唐,原來都不為過。當時我們都執著,逞強以為就灑脫,原來那時候想自由,專屬你我的足跡。第一次相遇就注定,前方路要一起,即使未知也無懼,這故事不停,還未完待續。你和我從今以後,匆匆青春笑著帶過。曾經倔強荒唐,原來都不為過。當時我們都執著,逞強以為就灑脫,總以為來日還方長,不曾想我們將遠航,有你在身旁過往收藏,開啟青春下半場。你和我從今以後,匆匆青春笑著帶過。曾經倔強荒唐,原來都不為過。各自啟程的路口,承諾有天會重逢。願從今以後更遼闊,今後有你我就足夠。」。另空中大學金門中心、銘傳大學金門分部、高雄大學金門分班、清大金門班均受限於非主體性,畢業生只能融入各校本部,未能獨特呈現。 國中以動畫及實境交相輝映,尤其是城中0609日採用電競漫畫與實體雙軌、以可愛Q版的像素化風格,原聲與配音交互呈現,融入仿金馬獎(鐘聲成就獎)頒獎式,最具創意;湖中0609日展現平實穩當作風,起於師生校園廣場排成「心型」,意涵「同島一命,線上團聚」,2020黑松沙士X茄子蛋《敢傻敢衝》年度主題曲為主題歌曲。沙中0609日充滿「金門版摩洛哥」風情之地方色調,串接校園學習動態,突顯畢業生產出效益。寧中小0612日以「青春不悔-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時光不老,我們不散」作標題,先附幼畢業生感言、國小及國中學習動態依序呈現,在五月天Mayday「知足 Contentment」主節奏歌聲伴隨開啟系列畢業流程。烈中0614日在兩組主持人對話與逗趣短劇掀開序幕,男生反串女生的舞功最吸睛。 國小則平實而活潑為基調,0614日金鼎最早上線,0616日計有柏村、沙小、正義、卓環、中正及何浦等6校最多上線,0617日則有安瀾、湖幼、古寧、古城、西口等5校上線,0618日湖埔、開瑄、上岐3所,0619日湖小、0621日賢庵(含垵湖)、多年,0626日述美壓軸。其中上線2次者湖小含美展、上岐含美展、述美含音樂會、0628日金鼎含附幼,0703日賢庵(含垵湖)附幼具有延續效應。金城幼兒園於0625日獨自上線,其餘附幼均隨國小一併辦理。幼兒園試圖挽住童年似的呈現繪本或童話故事情節,「冰雪奇緣」、「巧虎」元素受到較多融入天真爛漫稚氣可愛。綜覽各校園畢業典禮風格各異,但殊途同歸,目標只有一個:把最佳結局還給每位畢業生及其家長,並且向社會宣示:培育優質世代,我們絕不交白卷!教育使命讓我們無愧,請鼓勵他們勇往邁進! 若以播出後教育延續性、校園功能擴張性、互動機制及回饋率、瀏覽人數(廣泛點閱)與持續(吸引力與向心力)為指標,綜觀各校線上直播畢業典禮系列,均能達到高水準。西口以「微笑,再相逢」為主軸,分為「往日回顧」與典禮兩個段落,先附幼再國小發表感言,並且透過師生線上教學互動畫面,總體呈現祝福畢業生動態。古城由學生主持旁白,安瀾以較長前奏啟幕,首先由張志猛校長致詞,每位畢業生發表感言很有內容同時顯示字幕。烈嶼學區及金沙學區以往各校聯合美展暫停,改為各校自行辦理。上岐包括畢業典禮,才藝聯歡表演及美展三段。述美在校門口搭彩虹門,讓每位畢業生暨家長「得來速」來校取餐、頒獎與校長合影作為花絮,很有創意。古寧以「友情蔓延,疫情退散」為主題,鼓聲響起中很能突顯畢業生的期願。楊忠俊鄉長頒腳踏車獎,貼上受獎畢業生大頭照,具巧思。中正以大操場跑道彩飾為主題畫面,大合照與師生動態掀開序幕。由於有班級與人數多,所以背景音樂快節奏,襯托兒童合唱歌聲,迅速突顯校園社團。賢庵(含垵湖)一開場頒發「為愛點燈親職教育家長獎」,附幼先以檢視學生端上線情形、Q版師生動漫及手寫照畫面,楊肅健校長致詞時披著博士服玉照,童唱同步手語,《破浪》是主旋律,末段校長切換分享螢幕,可看到上線瀏覽人數,學生端親子互動,能感受到線上互動效果。金鼎含附幼以「愛在一(疫)起,勇闖未來」為主題,從0628-0702連續五天,從「成長」到「畢業生的話」分五段播出,並且特別製播「憶(疫)難忘」線上影展,具有最佳延續效果,就網路行銷也具有擴張性。湖埔含附幼以大合照為頁面,推出「征服穿越天際線」彰顯雙語國際教育課程為主軸,結尾把部份畢業生Q版化作輔助特效。何浦含附幼先以校園巡禮開啟,不時以分享螢幕畫面,及親切話語提醒線上觀看家長關閉麥克風與視訊鏡頭,避免干擾而出現雜音。沙小含附幼先公告得獎畢業生,導入長官來賓致詞,在輕柔鋼琴聲伴奏下啟動序列學習歷程動態影畫,在「手牽手」(小米作詞曲)童音合唱聲中畫下句點。多年含附幼以動畫版作首頁,進層每頁均有分享螢幕畫面,可以檢視線上互動狀態。陳來添校長在團隊同仁伴隨下致詞及監看,得獎畢業生同時出現感言字幕。正義含附幼首頁揮灑油彩,在主持人旁白聲中展開學習歷程回顧影畫,末尾校歌聲中呈現六年生活點滴,師長祝福時夾雜三位老師逗趣喬段。開瑄含附幼區分三階段呈現畢業典禮多元樣態,中段用gather town平台和畢業生們進行線上遊戲互動和彩品有獎徵答,先以校園巡禮開啟,不時以畫面,及親切話語提醒線上觀看家長關閉麥克風與視訊鏡頭,避免干擾而出現雜音。柏村含附幼分五段,首頁「這疫年聽見驪歌再唱」及動畫,在悠揚旋律呈現六年柏村足跡,畢業生進場、幼生及家長、抽彩蛋摸獎均採用分享螢幕畫面,親師生同時互動。設置特殊貢獻獎互動,老師祝福用Q版在輕柔西洋樂曲伴奏下最為感人。卓環含附幼以大合照為首頁,幼生影像在「不說再見」(S.H.E作詞作曲)、國小畢業生在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歌聲中次第呈現,設計探索小遊戲讓畢業生在歡樂中結束。 往昔同日時,數所學校畢業典禮衝程,重要貴賓奔波各校穿梭趕攤致辭、頒獎的情形,後來才由教育主管單位出面協調,要求中小學錯開畢業典禮日期,以減緩首長們為了「雨露均霑」而「席不暇暖」的情形。今年則完全解放了,所有致詞內容都離不開疫情話題。楊縣長透過直播「自我學習、獨立思辨,培養國際觀,以迎接未來多元挑戰」致詞勉勵各校,所有長官來賓及校長、家長會長致詞,都採取線上事前預製方式。城中許校長致詞呈現諸多網路直播利器;湖小陳為信校長以日常從公及校園動態影像為背景,配上字幕方式呈現具特殊效果;其餘校長都是中規中矩的致詞。不論首長來賓或校長致詞,老師賀詞與感言,就網路畫面與閱聽習性及效果觀察,不適合獨白式致詞停格太長,最好輔以動態背景。例如家長會長致詞輔以家長會運作動態,單位主官輔以業務與校園相關動態,校長致詞輔以校務規劃或對畢業生期許之動態互動。致詞內容勿流於千篇一律或一廂情願,包括校園打造、教育遠景規劃,與畢業校友之未來互動、提供前程諮詢等均可入題。 校園畢業活動、學生才藝展演及學習成果作品展、師生感恩互動道別、親師感謝畫面、由學生主持比老師主持為佳,以畢業生為主角,班導為主賓、畢業生家長為嘉賓、其餘長官為配角,又能以活潑影劇串接比刻板佳、製造高潮與吸引力、分類呈現校園景況、學生學習成長故事、師生感性告白等,總之,各校畢業秀都能符合「為什麼、播什麼、向誰播、行銷效果」等評鑑指標,並且避免侵犯智慧權。雖欠缺臨場親近感,但透過網路觀看,也能拉近距離,縮短心靈,反而興起新鮮感,可以歷久,更能廣遠。套句廣告詞,今年畢業生與母校「只有遠傳,沒有距離」,雖然不是完美結局,但「(畢業秀)恆久遠,一場永流傳」!
-
旅外金二代對金門認同感之調查研究
從落葉歸根,到落地生根,研究金門文化,離不開閩南、戰地與僑鄉三類文化。後者僑鄉文化指的就是移民文化,也就是針對旅外金門人的研究,近幾年有為數不少的學者投入僑鄉、移民這方面的研究,產出亦非常豐碩,其中不乏外國學者,分別為市川信愛(2001)、戚常卉(2001)、江柏煒(2003、2004、2005)、黃子娟(2009)、呂紀葆(2006)、Chang-hui Chi(2003、2005、2010)、李仕德(2007)、李怡來(1971)、朱德蘭(2007)、周宗賢(1993)……等。大都採質化研究,鮮少見到採用量化方法。 本文內容發表在2020年《科學與人文研究》第8卷1期,簡化如下文供讀者參考。其次,本次活動為「第十一屆兩岸三地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由金門縣政府、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等三個單位負責主辦。 一、研究時間、範圍與對象 1、研究時間︰2019年7月30日至2019年8月3日;2、研究範圍:高雄市境內;3、研究對象︰以學生80人為主。成員包括:(1)、大陸金聯會學生︰福建省金聯會、福州市金聯會、廈門市金聯會、漳州市金聯會、泉州市金聯會、永春縣金聯會、廈門市同安區金聯會、廈門市翔安區金聯會、晉江市金聯會等九個會,計30人;(2)、旅台金門同鄉會學生︰旅台金門同鄉會每會推薦一人參加,計25人;(3)、金門地區學生:金門大學、金門高中、金門高職三校,計25人。 二、活動方式 結合金門在地閩南文化,設計符合青少年需 求課程,傳達正確觀念。包括:1、以學生互相交流聯誼及參訪體驗高雄各地金門人來台奮鬥足跡,並讓青年學子學習獨立自主精神;2、運用地方好山好水文化特色,規劃設計動態活動,增加青少年學習能力及對地方文化的認知;3、寓學於樂,青春不留白,設計探索教育,體能活動,展現兩岸青少年青春活力,蓄積青年學子對社會之正向能量。 三、活動宗旨 活動目的主要有四,包括:1、促進兩岸實質文化、情感交流,提升兩岸三地青少年教育文化認知,增進對母縣風土人文之瞭解,開拓人際關係,增進青少年情感;2、透過青少年與大地的接觸,互相學習、互相成長,啟動青春氣息,提振文化生活視野,學習互助合作;3、以學生相互交流聯誼及參訪采風明勝古蹟,深入探訪在地風土民情,培育兩岸青少年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同和了解;4、培育年輕學子敬天愛人,愛護大自然生態,共同為保護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讓後世子孫瞭解永續經營的重要。 四、參加人員條件︰ 青少年之父親或母親一方,必須為金門籍,方能跟金門地區產生連結。因此參加學員有必要符合二項條件:1、參加人員本人或父母需是金門同鄉會社之會員,並以大學生為主選對象,高中生為次選對象︰金門地區派出人員需是金門大學、金門高中、金門高職學生,且祖籍在金門者;2、活動方式原則以學生之消費水平為準,並能體會台灣學生生活方式為之。 五、認同感 Fremont E. Kast(2003)將認同感定義為:在文化特質或相關的整套文化特製的基礎上建構意義的過程,而這些文化特質是在諸意義的來源中佔有優先位置的;認同是行動者經由個別化的過程而內化建構的,是行動者意義的來源,並將其劃分為合法性認同(legitimizing identity),拒斥性(resistance identity)認同以及籌劃性認同(project identity),三者分別與公民社會,公社或共同體,主體相連,由此Kast(卡斯特)構建了一個密不透風的理論體系。 Anthony Giddens(1991)則指出認同是在單一文化特質或相關的整套文化特質的基礎上建構意義的過程,而在諸意義的來源中,這些文化是佔有優先位置的。對特定的個人或整體而言,可能有多種的認同。……認同是行動者意義的來源,也是由行動者經由個別化過程。二者皆指出,認同是行動者個別化的過程。因此本文認為所謂的認同,即是參加本次活動學生個別化對祖籍金門的建構過程。 六、研究結果 (一)、調查問卷發放、回收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對象為參加第十一屆海峽兩岸金門籍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的青少年學生,共發放80份的問卷,收回問卷59份,有效問卷59份,有效問卷73.75%。 (二)、結果分析 1、封閉式問卷(Close questionnaire) 在封閉問卷設計之下,可以更清楚瞭解認同感,僅33.90%表示清楚自己在金門祖籍是哪裡,「57.60%」表示不清楚自己在金門祖籍是哪裡,意味著參加活動學生缺少對金門地區的認同感薄落。 2、開放式問卷(Open questionnaire) 具體寫下建議共40人占67.8%。建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1}希望夏令營時間延長並且多安排點自由活動時間;{2}講座安排較多,講座時間較長,活動安排可以多方面、更全面點;{3}住宿方面,環境不用太好,但是兩人一張床顯得較擠;{4}用餐方面希望不要一直重複;{5}參加活動的青少年年齡跨度不要太大,這樣才有共同的話題。 七、具體建議 本人以參加2018年於金門大學與2019年在高雄舉辦,第十、十一屆工作人員、觀察者與研究者用不同角度與觀點,提供以下參考: (一)應持續舉辦類似活動,增加青少年對原鄉認同 2020年與2021年因肺炎疫情延燒而停辦,在2019年已辦到第十一屆,過去10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代表此活動有其歷史脈絡、傳承與配合的默契,短期已有初步具體成果,才會延續至今,因此未來有賡續的必要性。 (二)不要侷限兩岸三地,可思考擴大舉辦 宗旨是增加青少年對母縣文化的瞭解,在經費允許下,不是僅台灣、中國大陸福建沿海,東南亞一代國家,金門人也不少,這些金二代可能比台灣與中國福建城市更需要瞭解並獲得金門知識,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等。 (三)近代金門移民史 在課程內容設計上,早期移民史介紹,非僅台灣設有金門館,還包括東南亞許多國家,這些國家金門館都是課程非常重要的來源,更可豐富學員瞭解從何而來?從何而去?追根溯源,更能貼近生活,進而與週遭事物接軌。 (四)借用大學資源 除了台灣各大學,以及金門大學,甚至福建各高校外,如前述可擴及到東南亞一代大學,有效結合高校資源,軟硬體設備,移民文化相關師資,橫向的連結,才能減少認知的落差與資訊不對稱現象,作收事半功倍之效。 (五)論文發表會 受限於時程安排僅能在夏令營、冬令營才能廣收青少年。高中與大學都有專題課程,結合學生本身在校需要,辦理三天二夜以金門為旨發表,一來不受時程限制,二來投其所好,三來提供證明,非但深度學習,亦可聯誼交流。 綜上,除了心懷感恩外,看到每一屆都辦的非常成功,這些都歸功於金門縣府、台灣金門同鄉會、福建金胞聯的努力與付出。最後是補充開放式問卷內容。就讀福建省寧德師範學院大三邱X芳表示: 首先,要非常感謝一直在背後默默付出的金門同鄉會的理事們、老師們、導遊工作人員們,這五天來真的辛苦了!短短的五天卻滿滿的行程,為了讓我們能夠輕輕鬆鬆地度過這個夏令營,有個開心快樂的會議,你們在出行、住宿、飲食、觀光路線等等方面做了超級多的功課。每天比我們早起還比我們晚睡,一邊要防止突發狀況的發生,一邊還要擔心我們的安全,每次行程都很貼心地幫我們記錄快樂的時刻。Love you。其次,真的非常開心遇見了你們,我的第四組的小夥伴們,因為是你們,我的這次夏令營之旅才會有更加不一樣的體驗和感觸,目的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誰一起。也非常開心通過這次夏令營,能夠結交其他城市的小夥伴們,如果沒有這次機會,或許我們從來不會遇見。感恩相遇,最後,特別不捨,這五天彷彿就是夢一般,我覺得我還未啟程出發,但是夢已經醒了。因為這個活動,60多號人從不同地方聚集在這裡,而這五天過後,我們可能會慢慢地不再聯繫,但是我會永遠永遠記得這五天,從陌生到熟悉,還有其中的歡樂與淚水。
-
只要有「心」,「居家」很多事都能做
「好想去之前常去的那間店吃飯」、「好想到街上服飾店逛逛」、「好久沒有去住台東那間飯店」、「已經好久沒有到日本走走」、「好想要穿上球衣到球場打球」、「好想進迪士尼樂園或環球影城玩」。以上,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大概是全民過往日常生活之所需,在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的此刻,這些事情也只能暫停,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居家」生活。畢竟,健康安全最重要,大多數事情,可以先暫緩,可以先忍耐,期盼疫情過去,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 看到日前報紙專刊報導許多居家可以做的事情,令人相當認同,其中包括使用YouTube頻道Parks Taiwan可以神遊國家公園,端午節宅在家能做運動,吃粽不怕重,還有居家閱讀,國圖電子書免費看,當然還有關於教育類的,有關線上學習的延續與討論。我認為,這也是指引出一個方向,也就是說,只要有「心」,「居家」很多事都能做。現在疫情相當嚴重,無論是官方或是民間,都是極度呼籲能盡量少出門就盡量少出門,而為防堵疫情擴散,許多店家也暫時歇業。 但這並不代表「居家」,就是等同於「悶」、「無聊」,甚至是「什麼事都不能做」的代名詞。其實,在網路時代,有許多概念與思考、經驗通通都被放在網路,有知名網紅,也有新崛起的網紅,更有因為這波疫情而轉型的網路頻道,都是為了讓民眾「居家」還能享有服務。例如「食」來說,電商平台的眾多選擇,以及外送餐點的服務,可以讓我們在家就能吃到許多知名美食;「衣」的部分也是如此,雖然無法到實體店面購物,不夠從國內到國外,都可以透過網路下單,宅配到府。 「住」的部分雖然無法去住飯店,但是不妨整理一下家務,然後把自己的家變得舒適,畢竟家是長久要居住的地方;「行」則是透過網路頻道或是影片、照片、部落客文章等來回味,順便計畫下次旅程;「育」則是讓自己在家裡也可以動一動,透過「居家」有氧、瑜伽或是簡單的伸展,讓身體維持檢康;「樂」則是能夠「寓教於樂」,與孩子一起在家閱讀或玩桌遊,甚至一同參加線上教學,成為輔助孩子的重要角色,在家也有許多事情可以去完成。所以說,只要有「心」,「居家」很多事都能做,衷心期盼疫情早日過去,但在還沒過去之前,只能用心生活。
-
數位性暴力席捲而來
近年來資訊發達,行動載具盛行,人手多機情況普遍,致使數位訊息快速流通,造就了輝煌的網路世代,縱然網路帶給我們十足的便利,且多數人從中獲取快樂,但倘若供犯罪使用,將不合法的一切訴諸網路,不啻是被害人痛苦的開端。 或許大家都有收過或看過一絲不掛裸女早安圖的經驗,為尋求刺激與紀錄愛情,年輕族群拍攝性私密影像似乎是個普遍的行為,可是一旦身涉感情糾紛,經常意氣用事,透過網路方式,散布性隱私影像進行報復,此種數位性暴力正如海嘯般的席捲而來,社會全體無一倖免。 緣警政工作的關係,赫然發現網路上充斥著公共場所、汽車旅館偷拍偷錄的影像,且多數網站沒有設防,一般網民都能任意取用資源。另曾經接觸過此類的被害人,尤其是學齡女性,他們身軀不時發抖啜泣,闡述私密影像遭親密伴侶威脅散佈,實在悔不當初,並且不斷地問「每個人都看過自己的裸體,以後該如何繼續生活?」 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曾述:「隱私權雖非憲法明文列舉之權利,惟基於人性尊嚴與個人主體性之維護及人格發展之完整,並為保障個人生活私密領域免於他人侵擾及個人資料之自主控制,隱私權乃為不可或缺之基本權利,而受憲法第二十二條所保障。」惟針對上述情形,現行法律並無專法可適用,能夠遏止惡意散佈性隱私影像之行為。 現階段處理是類案件,多以刑法第235條《散布猥褻物品罪》、第310條《誹謗罪》、第315-1條《妨害秘密罪》等法條來移送起訴,目前已有數位立法委員聯名提出《性隱私侵害防制條例》草案,彌補僅能依妨害名譽與妨害秘密論罪的不足,也不再限定影像傳播,甚至包括口述、文字等非公開傳述的內容,只要傳播給特定第三人,即使非公開傳播,亦也有觸法可能,讓數位性暴力止於未然。 世界各國陸續發生公眾人物性隱私散佈的案件,甚至如滾雪球一般越演越烈,社會大眾多數抱持「窺奇」的心態來看待其內容或外流的影像,但對於從何而來並不在意,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地追蹤有無新劇情或洩露出新影像,致使傷害更加擴大。 為維護社會善良風俗與保護學子身心健康,建議專法內應將前端的大眾宣導與後端網路平台不法影片下架、被害人保護納入立法考量,亂世用重典,唯有透過嚴厲的法律,才能矯正這樣的心態。
-
不能遺忘的歷史 1958年金門823砲戰
今年適逢823砲戰勝利63周年,筆者希冀為政者及人民,要抱持緬懷及感恩之心,確實深思,倘無1949年金門古寧頭及1958年823砲戰之勝利,臺澎金馬豈能安享自由民主一甲子! 金門舊稱仙洲及浯洲,因位處中國福建九龍江口,與大陸一水之隔,自東晉五胡亂華始,係為中原百姓偏安與避禍之境,然而,礙於境內之東北季風凜冽,故諸多聚落形成則以避風的特性為主要考量,位處金門東半島的金沙灣因為其中心較低窪,此地形具有良好藏風與避風效果,故舊時金沙灣金山港〈今之金沙港〉周圍兩側之平原,自然成為金門島聚落與人口最為稠密區域,因該區域除適合農業耕種外,更可從事漁鹽,期間,金門島歷經唐朝牧馬侯〈陳淵〉率諸姓牧馬於此與五代閩主王審知統治中國福建時期,派遣年方十九歲之浯陽〈今之陽翟〉開基主陳達公等人登島墾植為漁鹽之鄉。迨自元朝統治時期,因浯洲島內之金沙灣周圍設有官鎮埕、永安埕、田墩埕、浦頭埕、沙美埕、斗門埕及南埕〈今之劉澳、浦邊至瓊林一帶〉、保林〈今之西浦頭至古寧頭一帶〉、東沙、烈嶼〈今之小金門上庫至上林一帶〉等十個鹽埕,元朝政府〈1297年-1368年〉為鞏固政權之實質統治、管理與興辦教育,遂於浯洲島鳳翔里十七都後學村〈沙美村於元代地名〉設置浯洲鹽場司〈今之金沙國中游泳池至東埔一帶,官職從七品官〉及於今之沙美菜市場創建浯洲書院,浯洲島便正式納入中國政權之管理版圖內。 19世紀初,民國肇建,國事如麻,軍閥混戰,古老中國,再次,國不成國,人民飽受摧殘,國民革命軍青年戰士,臨危受命,南征北討,終於,一統江山。古老中國,已顯新契機,更現新希望,這,短暫的十年生聚建設,沉睡的中 國,日漸甦醒,古老中國,已站起,直追西方霸權,然而,擁兵自重的倭寇,蠻橫挑起戰端。古老中國,再次,陷入亡國危機,諸多愛國志士,再次,奮不顧身的投入救國之列,只為,國家民族之自由,只為,國家民族之民主,只為,國家民族之富強與康樂。 1945年對日8年抗戰勝利,人民正歡天喜地慶祝抗戰勝利,惟兄弟鬩牆,中華大地狼煙再起,並爆發大規模內戰,從1945年至1949年,國軍與共軍在中國大陸激戰數回合,毛澤東於1949年4月21日下達總攻擊命令後,共軍之西北、中原、華東、華北及東北五個野戰軍,同時全面進行軍事鬥爭行動,國民革命軍與人民解放軍,決戰古老中國江北徐州蚌埠,那,克紹箕裘道統之國民革命軍,不敵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之猛烈攻擊,頓時古老中國長江南岸,國民革命軍青年戰士,屍首遍野,血染成河,人民顛沛流離,共產社會主義旗幟,昂首,飄揚千年古都南京,1949年8月16日贛州失守,次日又攻陷福州,10月16日攻陷廈門,10月21日又攻占汕頭,位處廈門前之金門岌岌可危,那諸多先烈,捨生換取之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落寞飄零古老中國閩境彈丸孤島-金門。 金門古稱仙洲,地靈人傑,島孤人不孤,古老傳統聚落,將士枕戈待旦,迷魂八卦街,百業興盛,軍民一家親。1949年10月25日晚,兩軍激戰於金門古寧頭,共軍未攻陷金門,所幸國民政府軍穩固的據守台澎金馬等島嶼,與對岸之共軍創立的新中國分治,1949國民政府,意外在金門站穩腳步,全面改革軍事、國防、經濟及政治建設,相較於社會之建設,國防建設之進步,確實快速而有效果,而防衛武器設備更新方面,更是國防軍事重點。 1958年8月23日夜晚,共軍再次發動臺海戰役,企圖施以47萬發猛烈炮擊戰,行登陸金門島之實,惟不管是金門陸地砲戰或空戰及海戰,國軍均能壓制共軍猛烈攻勢,最後並贏得戰役勝利,這,軍民用血淚換取的光榮勝利,乃臺灣海峽穩定一甲子之安定基石,更是身為戰地兒女的你我,傳唱許久的瑰麗史詩。823砲戰期間,造成金門四處斷垣殘壁,人民顛沛流離、生離死別及撤退臺灣復興基地,惟當時有眾多不曾領取任何遠離金門之安家費及不願遠離先人篳路藍縷創建古厝與田園之金門鄉親,胼手胝足與國軍相依為命,直至1992年與2001年之解除戰地政務及劃時代開放小三通為止,金門是歷經幾許之滄桑。 今年適逢1958年823砲戰勝利63週年,僅以此文,慰撫先賢、先烈捨生保衛國家自由民主及維護人民生命財產之無私情操,並悼念亡故之親人,希望他們永遠安息!
-
樂遊金門 期待解封啟航
看到《金門日報》報導有個不用到金門就可以樂遊當地的臉書網站,很好奇的點了進去,裡面已經有四十多萬人次瀏覽。介紹頁說,是由金門縣政府觀光處所設立的官方粉絲團,提供金門熱門活動、必遊景點、美食推薦等旅遊資訊,歡迎大家加入。我一見到這個粉絲團,就馬上加入了,因為到金門去本來是我今年度七、八月的計畫,後來因為疫情升級的關係,只好把機票、飯店退掉。 見到「樂遊金門」這個粉絲團,覺得很用心在經營,無論是圖片、影片、直播與文字介紹,雖然不長但主題明確,內容也提綱挈領,讓人看了一目了然。看這個網站,就好像翻閱一本金門的旅遊書,裡面從歷史、地理、文化、商業等,延續到前日奧運網球雙打金牌的的麟洋配(因為李洋是金門子弟),透過時事與當下人們最關心的話題,藉以推銷金門許多值得去的景點,以及值得吃的美食,更有值得買的紀念品等,可說是相當成功,有些文章有破千個讚,以及許多分享留言。 而這麼多元的官方網頁,卻不落窠臼,沒有太多制式的官方文字介紹,而是轉向活潑的網紅拍照景點、知名人士到過的地方、吃過的美食,當然也有透過直播或剪輯影片進行抽獎吸引人潮。那些影片相當有意義,例如介紹金門的手工麵線、砲彈鋼刀、古厝民宿、陶瓷廠、貢糖製作、柳營軍事體驗、獅山砲操等,都說明了金門與眾不同的特色文化與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手藝,很特別又獨一無二。 閱讀每一篇樂遊金門,就好像到金門遊玩一樣,提前預習到金門玩樂的感受,同時也可以開始計畫到那邊要有什麼必要的行程。對我這個喜歡文史的人來說,金門確實是很適合找尋歷史遺跡的地方,因為從古至今,金門都是一個重要的地方。而它也保留了許多在地特色,遠比我們在台灣本島所知道的高粱酒、貢糖來的更多,它的建築、遺構、美食、人文地景等,都說著屬於金門它的身世與故事。期待解封啟航,期待能樂遊金門,能一探網站上美好的人事物,必定是值回票價。
-
防疫期間在家可以做些什麼?
目前台灣防疫規定仍是降級不解封的狀態。即便如此,許多公共場所也有許多防疫規定,民眾想要回到以往那種自由地使用公共空間與設施,似乎還得再等上一段時日;也因此,除了上班上課,在家的時間應該還是佔據生活的大宗。那麼,在這個被迫足不出戶的時刻,在家可做的事情其實有很多,而我建議的事情有兩種:看書,以及線上跟人聊聊天,進行「情感上的連結」。 看書這個我就不多說了。找個主題,買幾本書來看。或是,架上有哪些還沒看完的書,趁此拿來讀一讀。都可。倒是跟人聊天這件事。可以問問久未碰面的朋友,過得如何?有沒有好好保護自己?自己所待的城市防疫如何?有沒有什麼讓防疫生活更便利的小撇步等等。 如果是外出打拚的遊子,趁此多打幾通電話給家中的長輩,互相關心一下,互道平安也好,互相打氣也不錯。有些平常面對面不太會說出口的心底話,隔著電話或是視訊螢幕會更容易說出口。多講幾句,感情更緊密。 我很喜歡《復刻回憶》這首歌裡的一句歌詞:「在不同的城市努力,偶爾也會想想你。」 疫情期間,不妨跟那個你正在想起的那人聊聊,也許更能找回或維持平常的心來面對防疫的日常。
-
停課不停學的省思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教育部自今年(2021)5月19日宣布停課,後一再展延,像這樣從實體上課到網路虛擬上課,身處教育現場的我們,在「停課不停學」的旗幟下,遠距教學進場,讓我們學校、教師與家長、學生,都面臨甚大的衝擊。 網路教學,是一種虛實共處的學習方式,學校的行政端,要思考如何協助教師進行線上教學工具的應用,以及研議教學方法與教學評量方式,這都是要絞進腦汁的。如今在教育現場上,許多老師基於職責,必須要學會遠距教學,必須硬著頭皮摸索遠距教學軟體,重新備課,調整教學方法,思考是要應用教科書廠商提供的網路教材,或是自己錄製網路教學的內容,以及思考如何與學生和家長進行互動連結,成為一個工作負擔。 而在學生與家長方面,因為線上學習,家庭必須強化資訊環境、電腦設備、網路速度、攝影機和麥克風等,到了真正上課後,學生整天坐在電腦面前上課,視力勢必負擔嚴重,甚至在獨處環境中,學生要如何保持高度自制和自主管理能力,也是一件充滿挑戰的事。 確實經過這次網路教學的衝擊,教學現場上的「資訊融入教學」不再只是一句口號了,老師透過Meet等教學軟體,進行教學,只是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多少會忽略師生互動的教學實踐,那本來是教學的靈魂所在。而到底師生們最佳的教學模式是什麼呢?國內知名學者,臺大岳修平教授在疫情影響下有關「教學與學習策略的調查」指出:「學生們偏好的學習形式排序中,混成式學習位在第一,接著依序是實體、非同步、同步;而老師們則最偏好實體教學,接著才是混成式學習。」這是師生在教學現場上尚待磨合的,而所謂「混成式學習,並不只是減少面對面的上課時間,而是要思考原本的實體互動轉換到時空狀況被打破情況下,學習、評量、小組合作等要如何進行。」儼然這對於疫情時代,老師的教學方式是一項極大的考驗。 而學生在線上學習上,我們還有很多障礙待突破,比如學生是否規矩地上學,還是手握資訊工具,卻神遊四海「罷學」,老師常有反映上線學生不到,還要去「追捕」,確實在這尚須靠很多「他律」的年齡上,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上,學生強化自主學習的能力,是需要灌輸教育的,其實以學生為中心、跨領域自主學習的形式,已然悄悄產生了,這個時代更重視所謂的T型人才,一個人除了擁有一項專長外,還要廣泛地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或擁有多方面的技能(誠如PISA評量所著重的:文字創造力、視覺的創造力、社會問題與科學問題解決的創造力)等。正好在此疫情時代,學生得到一個學習解放的機會,未來長大後,是可以幫助自己開啟斜槓人生的。 如今「線上學習」成為「停課不停學」的解方,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到今年五月為止,已有超過130國家,實施全國性的停課措施,導致全球80%以上的學生無法繼續學習。我們算是幸運的。
-
適時而教
常常看到幼小的小女生喜歡模仿媽媽的許多行為,譬如拿媽媽的口紅,學媽媽化妝擦口紅,或者去穿媽媽的高跟鞋,小小的腳踩在大大的高跟鞋上面,這樣的模樣,真是逗趣可愛。至於小男生會模仿爸爸的行為,會做什麼事呢?通常會拿爸爸的墨鏡起來戴,或者把爸爸的大帽子戴在小小的頭上,當然幼兒這些行為都是社會學習的一部分,他們在遊戲中成長學習,生活中觀察大人的一言一行,逐漸的他們也都能夠社會化,所以在發展心理學上,「模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類行為,在教育上要讓孩子透過模仿學習,也要有正當的方法和態度。《詩經.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描寫幼童穿著成人之服的滑稽模樣,深思其中的教育內涵,可以了解,孩子未成年,學習的方法和進程是需要符合心智的,否則「不恰當」會成為笑柄。 大人常常因為看到許多逗趣的行為,誤以為孩子可以經常為之,例如,孩子會唱歌,就經常把孩子打扮成大人的模樣,讓他們參加成人的歌唱比賽,歌曲選的都是成人歷盡風霜的心情,這樣孩子假裝成一個成年人來表演,大人認為如此孩子了不起,其實有些孩子的人生逐漸迷失,等到要回頭,已失去學習的機會。「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孩子學習模仿的方法必須用於真正對其心智與技藝有幫助之處。 世界上許多地方會舉辦成年禮,用不同的儀式來象徵足夠能力可以肩負責任,進入成人世界。好的儀式可以強壯孩子成人的身心,如果讓孩子學習抽煙喝酒或不良的行為就是殘害了。
-
當線上教學成為事實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已連續停課三個多月,從大專及大專以下的教育機關構,紛紛採用線上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在這個過渡期獲得學習的機會,在家也能自學,在家雖停課但不停學。這確實也是因應疫情所變化的學習趨勢,在世界各地不少國家都有類似的經驗,而我國歷經一年多以來疫情的考驗,也早已陸續著手在線上教學這樣的事情。例如盤點各校的數位學習資源,建立因停課期間的學習包,或是平時就運用線上資源教材來授課,等於讓學生可以多元接觸學習。 而當線上教學成為事實,所有的教育者無論從高等教育到基層教育,幾乎都要有化身為網紅的自覺,而成為網紅,往往有幾個條件:首先,要有良好的設備,也就是線上教學所需要的設備要齊全,所以,對於無論是在學校上課,或是居家上班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擁有可以做線上教學的工具,例如最基本的筆電、耳機、攝影機與麥克風等。其次,擁有這樣的設備,也要能熟悉使用,並且要有相互搭配的軟體,例如如果要預錄課程內容,就要熟悉錄影及剪輯軟體,如果要直播,當然也要有雙方都能使用的工具以及模式,建立在這段期間能夠不停學的方法。 再來,也就是課程的安排可以跳脫過去的方式,過去教室型的授課方式,往往是單一較少互動式的上課,但如果透過線上課程,可以提供學生多一點資料或影片去學習,然後花多一點時間在彼此的互動,但也要守好該有的秩序,讓課程可以好好的進展。還有,應該建立每位學生的主要學習單,以及一些具體的學習紀錄,在這段期間,雖然因為停課可以在家學習,可是並不代表能夠荒廢學業,對於學習,是不能中斷的,所以,得要求學生要有完整的學習紀錄,對於這段期間所學到的東西不能馬虎,無論是學校,或是自主學習的內容,都要好好的紀錄下來。 最後,線上教學得與家庭教育相互配合,且關心有數位落差的學生。線上教學能夠執行,也要家中擁有足夠的設備與懂得上線,這時候,家長的角色就無可取代,透過家庭教育來達到讓學生可以了解如何使用這些設備,以及這些資訊產品所應該有的使用方式,而不是讓學生自己拿到那些東西使用。家長可以透過這段時間也一起學習、一起協助孩子成長,增加彼此的默契與親密感。而更重要的是,也要關心有數位落差的學生,建議盤點相關資源,以及找出較不能同步進行線上教學的同學,然後提供相關幫助,讓全部的學生都能夠在這個非常時期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