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英語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我PAY! 關於付錢的大小事 (上)
雖然說「有錢不是萬能」,但是,這到底還是個「沒有錢萬萬不能」的社會。先不要談我們想要的東西是需要金錢來支付的,每天睜開眼睛後所需要的一切,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有一個明碼標價,然後,我們就必須得要選擇一個適當且合理的付費方式。而且付費的方式會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地改變。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談生活中跟「要價」以及「支付」有關的英文。 所謂「價格」是決定我們要不要購買以及要採取哪一種方式支付的一個重要關鍵。所以,我們要先來談談跟「價格」有關的英文。講到「價格」,大家腦海裡面最先浮現的是哪個字呢?沒錯,就是你想的那個字!跟「價格」有關最基本也最常看到的單字就是"price"。這個字通常是用來指「一件物品的標價」或者是「一件事情的代價」。比如說,我們同時看上了兩雙很想要的鞋子,在舉棋不定之下,通常都會是以價格來決定最後的購買。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詢問價格的差異,那麼我們可以說"What is the difference in price between the two shoes?"在這裡要稍微注意一下,我們問的是在價格上的「差異」,所以主詞是difference,那當然beV.用的就是單數"is"囉!另外,如果某個人素行不良,我們要表達他再繼續這樣下去的話,「他會為他的所作所為付出巨大代價。」那我們就可以說,"He will pay a huge price for what he has done."在這邊提醒大家一下,基本上「價格」雖然有明確的數字可以表達,但是實際上是屬於一種「抽象的概念」,所以,如果我們要說這個東西的「價格不菲」,那我們可以說他"expensive"但是如果用"price"來表達的話,那就不能夠用"expensive"這個形容詞來說明喔!價格的高低,是要用"high"或"low"來表達的。沒錯,也就是說,假設要表達「這台電腦很貴」,我們會說"The computer is expensive"或"The price of the computer is high." 為什麼要有標價,因為要「收費」。而「收取費用」也是一個我們應該要弄清楚的概念。這世界上必須要付錢的,除了剛剛我們講到的「東西的價格」或者是「事情的代價」,「服務」也是一種會收取費用的項目,一般來說,「一項服務所收取的費用」,我們會用"charge"或者"fee" 來表示,兩個字的意思非常相近。"charge"本身通常除了「服務費用的收取」也有「店家收費」的意思。比如說,我們要詢問「每個月請人打掃家裡的基本費用(服務費用)大概是多少?」可以用"How much is the standard charge for house cleaning per month?"或者詢問店家提供「化一次全妝的費用(店家收費)大概是多少?」"How much do you charge for a full makeup?"從上面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charge這個字可以當作「費用」本身,所以有名詞的用法,也可以當作「收費」的動作,所以也有動詞的用法。但"fee"通常僅用來簡單地表達「費用」,最常被使用在「入場費」"entrance fee"上。比如說,博物館或展覽場地的入場費用等等,舉例來說,我們要表達「停車費是每小時60元。」那我們就可以說,"The parking fee is 60 per hour."除了入場費,某一些特殊的服務性質,像是律師或者咨詢師所收取的費用也可以用"fee"這個字來表示喔! 日常生活中除了物品、事情、服務需要收費,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幾乎每天都會被收取的費用就是「搭乘交通工具的費用」了。除非是每天堅持用「11路公車」在空間移動,不然交通費根本就是一項人生中不能免除的支出。而要表達「搭乘交通工具的費用」時,我們所使用的是"fare"這個字。比如說我們要問「從這裡搭捷運去你的學校要多少錢?」我們就可以說,"What's the MRT fare from here to your school?"講到像交通費這種生活中不想噴也一定會噴走的錢,就讓麋鹿兒不得不想到一種在國外很常噴走的摳摳,那就是「小費」這個東西。付「小費」在台灣不是太平常,但在國外則是一種日常。「小費」就是"tip"這個字,而這個字,跟前面提到的"charge"一樣,可以當作名詞或動詞來使用,在國外,如果客人滿意服務生的服務,通常會給予相當豐厚的小費,而且他們小費的支付方式也很有趣,有一種是直接算在收費裡面,這種在台灣也很常見,另一種就是看客人開心給現金。比如說,「他非常滿意侍者的服務,因此給了他一筆豐厚的小費。」我們可以用"He was satisfied with the service so he tipped the waiter generously."來表示。順便一提,在國外通常都用刷卡,那小費要怎麼給呢?你也不能跟店家說因為我刷卡,我沒有現金,所以我不要給小費喔!他們可是很有一套因應方式的,他們會先讓你刷消費額度加上稅金,然後簽單上面除了讓顧客簽名,還有一欄問顧客想要給多少小費,自己加一加,填一個付費的總數,很帥氣對吧!通常我們會算上10%到15%左右,或者是想要湊個整數也是可以。到時候帳單會出現的就是自己親自寫下「總數」"total"欄位的那個數字。 哎!什麼都要付費,如果可以不要付錢該有多好?其實在國外有很多地方在特定的某一天或者某些時段是不用付錢的,像紐約很多的博物館都有星期一或者是星期四免費入場,讓一般低收入的人也可以有鑑賞藝術的機會。如果我們要表達「博物館星期一免費入場。」我們可以簡單地用"free"來表達,"It's free to enter the museum on Monday."或者是可以用剛剛學到的"charge"的片語來說,"The entrance fee is free of charge on Monday.""free of charge"就是「不用收費」的意思,不過這裡要提醒大家一下,不是所有跟"charge"有關的片語都是跟「收費」有關的喔!比如說"in charge of"這個片語是「負責」的意思,我們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看到"One month after David joined the company, he is already in charge of a new project."意思就是「大衛在加入公司一個月後,就已經開始負責一個新的專案了。」看吧!完全跟價錢一點關係也沒有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說」來不簡單(下)
一路「說」到這裡,今天我們要講的是"talk"這個字。這個字當作動詞用的時候是指「談話」或「討論」的意思。由於talk是不及物動詞,所以後面要加上介係詞with、to或是about。如果怕混淆的話,就簡單地這樣記:大概有「talk to+人」、「talk with+人」以及「talk about+要談論的內容(包括人、事、物)」這三種。那你可能會問,「talk to人」跟「talk with人」有什麼差別?基本上很多人只要碰到介系詞都很容易呈現一種霧煞煞的狀態,在這裡麋鹿兒要跟大家說,雖然介系詞並不是百分之百固定,但是還是有它大概的方向可循,所以只要是掌握基本的意思,就不會差太遠。像"to"通常都有方向性的,有「朝著」或「對著」的意思,所以,talk to人是指對著人家說,而"with有「一起」或「伴隨」的意思,所以,talk with人指的是兩個人一起對談。簡言之,如果我們看到「A talk to B」,意思是指「A對B說話」,透露出的是A處於一種比較主動的、較高的地位,所以大部份的時間是A說話給B聽的情況。但如果是看到「A talk with B」的句型,通常意思是「A和B說話」,兩個有來有往,比較偏向平等的談話形式或者是討論,也就是你一言我一語的感覺。而且,我們通常可以在這兩個句型後面加上第三種,也就是「talk about+要談論的內容」。比如說,「我今天下午跟瑪莉討論爸爸的生日派對。」,拆開來會是「我今天下午跟瑪莉討論。」「我們在討論爸爸的生日派對。」"I talked with Mary this afternoon. We talked about Dad's birthday party."但一般說話都不會這麼麻煩,會直接說「我今天下午跟瑪莉討論爸爸的生日派對。」所以就可以說,"I talked with Mary about Dad's birthday party this afternoon." 除了這三個很常用到的介系詞之外,還有兩個也是很常看到的用法,只是這兩個跟前面看到的不大一樣。前面的幾個都是「talk再加上介系詞之後,再加上人或者是事情」,但是這兩個是,「talk加上人之後,再加上介系詞,再加上事情」。很複雜嗎?其實並沒有啦! 通常我們跟人家「談」,目的除了討論出一個共同的做法或得到共識,還有就是說服人家去做某件事情或不要做某件事情,接下來要看的這兩個句型就是說服人家要去做,或者不要去做某件事情的用法。如果我們要「說服別人去做某件事情」,我們可以用「talk人into事情」的句型。在這個句型裡面我們要注意的有,被說服的對象如果用代名詞要用受格,另外,說服對方要做或不要做的那件事情,一般我們會用名詞來表示,如果是動作,則使用動名詞(V-ing)。 比如說麋鹿兒雖然看起來小壯,但其實是過胖的,所以我們家的寶貝蛋們會擔心我的健康,一直不斷叫我要減肥、要多運動。 因此,如果我要表達「我家的寶貝們擔心我的健康,所以說服我要多運動。」就可以說"My babies are concerned about my health, so they talked me into doing more exercise." 想想,他們會勸我多運動,當然就會勸我少吃一點了,所以,這時候就可以用到另一個類似的句型,「Talk 某人out of某件事」。所以,「我的寶貝們說服我不要吃太多零食。」那就是"My babies talked me out of eating too much snacks."說真的,放棄永遠比努力難,有時候我們會勸人家要努力、要堅持、要追求,但是如果所要努力地與追求的不適合自己,或者根本就是錯的設定,那還要堅持下去嗎?「 說服某人放棄某事」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容易,但該勸還是要勸,比如說,自己的閨蜜或家人要結婚了,你卻發現對方的未婚夫在跟別人搞曖昧甚至劈腿做了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那到底要不要說穿,要不要勸離,這很難對吧!因為很可能其中一方會希望根本不要知道,只要一直都活在幸福的粉紅泡泡裡就好,不過,如果真的是好閨蜜,就算被怨恨,我應該也是會跳出來極力勸阻的,如果是家人更不用說了,絕對不會把自己家人的幸福葬送掉。所以,我們要表達「她父母試圖說服她取消訂婚。」就可以說,"Her parents try to talk her out of getting engaged." 關於「勸說」或「說服」還有一個比較難一點的字"persuade"。而且要注意句型上的差異,這個字後面接的雖然也是人,但是用的並不是介系詞片語,而是不定詞片語(to V.),所以,如果說,「我老闆的太太說服他買那個很貴的包包給她。」那我們用剛剛學到的片語「Talk 某人into某件事」。就是"My boss's wife talked him into buying that expensive bag for her."換成"persuade"的片語「persuade某人to do某事」,就是"My boss's wife persuaded him to buy that expensive bag for her."所以要特別注意後面接的東西,再提醒一次,「talk+某人+介系詞片語+名詞或動名詞(V-ing)」而「persuade+某人+不定詞片語(to V.)喔!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片語,就是"talk someone's head off"如果我們聽到這樣的句子,"I am sorry for being late so long. My neighbor caught me as I was leaving and she talked my head off about how her son got accepted into the NTU."可不要嚇到了,頭都掉下來了還可以接回來跟自己講話,這也太恐怖了。可以「把某人的頭說掉了」,真的很猛,哇!到底是什麼蓋世神功可以說講到別人的頭都掉下來了?那還不簡單,就是「無敵碎念功」,想像一下,有一個人在你耳邊一直唸、一直說、一直講不停,講到頭殼冒煙,然後腦袋當機,還不停下來,一直唸,到最後爆炸,然後頭就噴飛滾下來的畫面,超有Fu對吧!所以,剛剛哪一句的意思是,「不好意思遲到這麼久,我鄰居逮到我,不斷一直跟我講他兒子如何考上台大的事,我頭都快炸了。」"talk someone's head off"就是指「對某人講話講個不停,喋喋不休」,如果下次要浮誇地表示某人「唸功了得」就可以用這個片語喔,生動又有趣。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說」來不簡單(中)
還記得上次我們講了"say"的用法,我們今天就繼續來「說」一下其他相關的字。有一種「說」是「單方面的意見表達,當我們要「告訴」對方一件事情或者一個事實的時候,在英文中最泛用也最簡單的就是"tell"這個字。但並不是所有"tell"都要翻成是「告訴」,也很常翻成「說」或者是「講」。常見的"tell"用法包括有:「說實話」"tell the truth"、「講故事」"tell a story"或者是「說謊」"tell a lie"。比如說,我們想表達「我討厭那些不願意說實話的人。」就可以說"I hate those who are never willing to tell the truth."因為tell是單方面的告訴對方某件事,因此要記得,如果我們要在tell後面加上「被告訴的人」,而且用的是代名的話,那麼這個代名詞就必須要使用「受格」。如果我們要表示告訴某個人某件事情的話,那麼我們可以用「tell + 人 + 事情」這個句型。這時候要注意,因為tell是及物動詞,所以後面直接加人當受詞,不可以加介係詞喔!至於「事情」的部分則可以是「名詞」或者是「that子句」。比如說,「講故事」是"tell a story",那如果要表示「給我們講個故事吧!」那就是"Tell us a story."再舉例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怕對方礙於情面不敢直言,我們就可以跟他說「只管說實話」,這裏的「說」就是「告訴我」的意思,就是"Just tell me the truth."如果希望告訴別人去做某件事情,那我們會在後面加上不定詞片語,用「tell +人 + to V.」這樣的句型來表達,比如說,媽媽煮飯煮到一半探頭出來跟你說,「跟爸爸講去買些牛奶」,那就是"Tell your father to buy some milk." 前面舉的例子裡,像是"Tell me the truth."這句話,我們很容易從字面上辨別出意思,並沒有什麼困難度,但很多生活中包含有"tell"的口語表達句子有時候並不如表面上聽到的那麼直接。比如說,我們很常聽到在對話的時候有人說"You are telling me.",乍聽到這句話會有點傻眼,可能會心想,啊,我不是在告訴你,難道我在告訴別人啊!其實這並不是跟對方說「你正在告訴我」,而是要告訴對方「我早就知道了、「還用你告訴我?(有種「誰不知道啊!」的概念)」或者是「這還用你說嗎?」跟這句話的句型相似的還有"I'm telling you."不過要注意,這句話真的很有心機,只要我們把"You are telling me."的主詞"You"換成"I",意思可是大不同喔!"I'm telling you."跟"You are telling me."並不是相反的意思,也絕對不是「我正在告訴你」,而是要請對方「注意聽我說」,表示接下來的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聽話的人認真聽。又比如說,我們在談話的時候,如果有人說了一句話,而另一個人回答"Tell me about it!"這並不是表示對方很感興趣,叫你跟他說更多的細節喔!我們舉個例子,一般大學生的開學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選課,在學期剛開始選課的時候,大家都會先去上上課瞭解一下狀況,或者會討論研究修課的老師機車不機車,課程難不難等,再決定要不要加退選,所以很常會聽到像這樣的對話,「我們英文課好難喔!」"Our English class is so hard."「那還用說嗎?」"Tell me about it!"所以,跟想像的不一樣吧!"tell me about it!"表示聽話的人也是高度認同對方的話。 對了,有幾句話很重要一定要提醒一下大家,像是如果我們聽到有人說"Don't let him tell you that."可不是叫你不要讓他說或者不要讓他告訴你,而是在警告你「千萬不要相信他」。所以,一定要聽得懂這句話。此外,如果你聽到有人跟你說,"Tell me another",可不要以為對方對你的話很感興趣,希望你可以「告訴他另一個」,然後就興致勃勃地說下去,這句話直白來講就是「講點別的」,也就是跟你說「我不信」的意思,所以在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是被打槍了,哈哈哈!你當然可以「上訴」,為自己辯駁一下,但別再繼續就同樣的話題扯東扯西囉!又比如說,如果有人跟你講,"Don't tell me you don't know."可千萬不要回答"OK"喔!因為這並不是對方跟你說「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而是表達對方覺得「你怎麼可能不知道?」或者「我不信你不知道!」的意思。一路講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我們口語裡面跟"tell"有關的表達很多,但真的要仔細聽,不然會錯意就糗大了。還有,tell這個動詞的過去式跟過去分詞都是told,如果要陳述的是過去的動作,就要改成"told",比如說,在前面我們所舉的例子裡,媽媽要你告訴爸爸去買牛奶,是個表達命令的祈使句,所以用的是原型動詞,但是如果要表達「我告訴他要安靜」已經是發生過的事情,就要說"I told him to be quiet."如果我們聽到有人說,"I told you!"意思是「(你看看)我早就告訴過你了!(你不信,現在呢?)」 而tell這個動詞除了「告訴」的意思之外,也有「分辨」的意思喔!比如說,在「我們無法期待所有人都能夠分辨真實以及謊言。」"We can not expect everyone to be able to tell truth from lies."這個句子中,可以看到,如果我們要表達「分辨A跟B兩種」要在A跟B中間加上介系詞"from",所以"tell A from B"的意思就是區辨A和B。偷偷告訴大家,其實我對"tell"這個字的用法印象最深的其實是「算命」,應該很多人都算過命吧,算命先生(當然現在也有算命小姐)就是「告訴」我們「命運」"fortune"的人,所以,就叫做fortuneteller,而「算命」這件事情就叫做"fortunetelling"囉!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說」來不簡單(上)
說話是一門藝術,要懂得「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英文中的「說」也並不如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關於跟「說」有關的英文字,基本上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會學到的大概有四種,分別是「講(話)」"say"、「告訴」"tell"、「說、談」"talk"跟 「講(語言)」"speak"。這幾個字涵蓋了幾乎所有講話的狀態,當然這是比較簡單的四個字,還是有一些比較難的字,但要輕鬆說英文就不需要太過於複雜艱深,所以我們用最簡單的單字來學習更多更生動的表達。 通常如果我們要表達誰說了什麼話,我們會用到say這個字。但是如果我們看到句子的最前面出現了"say",按照一般的理解,會認為如果把原型動詞放在句首,通常是祈使句的用法,用來表示命令或者請求。那就是要叫我們跟著說一次囉!當然不全部都是!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在數學課的時候,聽到老師說 "A cake costs 20 dollars. Say Tom has 100 dollars. How many cakes could he buy?"很明顯,這是個題目,並不是要我們照著題目說一次。那這個"say"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假使」的意思。也就是說 "say" 後面接著的內容是個「假設狀況」,有可能是「建議」、「可能的情況」或「打比方」,但不是真實發生的事。比如說像是,「假使你贏了樂透,你會拿那些錢幹嘛?」"Say you won the lottery. What would you do with the money?這樣的情況。 所以剛剛那句"A cake costs 20 dollars. Say Tom has 100 dollars. How many cakes could he buy?"的意思就是「一個蛋糕要價二十元。假設湯姆有一百塊錢,他可以買幾個蛋糕?」數學老師要你聽完題目之後說答案,可不是要說一遍題目喔!精準的來說,在這種情況下,"say" 和後面的完整子句間要加上 "that",但由於大部分會用到這種講法的場合都是非正式的或者是很口語的情況,所以"that" 就被省略掉了。 另一種類似的用法是用"Let's say (that)...." 這個句型。在這裡提醒一下,雖然多加了 "let's" 但是意思不變,有點像中文「我們來假設」的意思。舉例來說,我們要表達「假設車程是三小時的話,那麼你大約九點才會到家。」就可以說,"The ride will take, let's say, three hours. You'll arrive at home about nine." 其實「"say"什麼」的用法很常見。比如,有時候我們去餐廳吃飯,服務生會幫我們倒酒水,如果服務生問我們要不要加果汁,我們說Yes,那接下來就會聽到服務生說"say when." 這時候,我們可不要就跟著說"when"喔!服務生的意思是請我們「覺得飲料好(倒得差不多是我們要的量)的時候說一下」。所以,我們要在差不多的時候告訴服務生"OK"或"That's enough",而不是大聲回答"when"喔! 講到這,麋鹿兒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看過阿諾史瓦辛格演的一部片子,片子中他在跟鱷魚搏鬥的時候,抱著鱷魚的頭,誇張地說,"Say Uncle!"顯然可見的,當然我們不會期待鱷魚會跟著說"uncle",那阿諾幹嘛這樣說?說穿了這其實蠻有趣的,這有點像是中文的「叫爸爸」,就是叫對方「認輸」、「投降」的意思。很有趣吧! 同理可以推測出,如果我們在對談的中間聽到有人說"Says who?"要跟著說"who"嗎?當然不要囉!基本上"Says who?"原本的意思應該是"Who says that? "「誰說的?」,這句話帶有較激烈的口氣,通常表示說話的人不認同你的看法,屬於非正式場合的說法,在口語中是屬於很常見的表達。 嘿嘿!學聰明了吧!不是聽到祈使句的句子我們都要照著說的對吧!記住一條規則就是「你聽到的say跟你想像的不一樣」,不只是祈使句不一定要照著說,就算是字面上聽到的,也不一定是我們以為的樣子,比如說,我們聽到"You can say that again."這句話在字面上的意思是「你可以再說一遍!」,可別傻傻地以為對方沒聽到或沒清楚要你再說一次,這句話的意思是表示「完全同意對方的想法」,也就是表示「贊同」的意思喔!比如說,大家都是周杰倫的歌迷,如果有人說「我認為 Jay Zhou是全世界最帥的人。」"I think Jay Zhou is the most handsome man in the world.")那一定會有人附和,「完全贊同!」或者是「說得真好!」那就是用"You can say that again."就對囉! 最後要提兩個很常見但是很容易混淆的用法,就是"that is to say -"跟"It is said that…"。基本上前面這個"that is to say"是「換句話說」或「也就是說」的意思,比如說,我們要表達「他追求她,也就是說,他愛上了她。」那就是"He runs after her;that is to say, h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her."這個用法等同於"in other word"這個片語,所剛剛那句話也可以寫成"He runs after her;in other words, he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her." 至於"It is said"通常後面會接上that子句, 意思則是「據說」,句中的it 其實是虛主詞,句中真正的主詞是that 所引導的子句。打個比方,湯姆雖然看起來像個窮光蛋,但是「據說他是一個有錢人。」我們就可以用"It is said that he is a rich man." 看吧!光是一個簡單的"say"也是很多學問的,下回我們繼續「說」囉!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省錢才是王道
麋鹿兒身為一個中古小資的代表人物,既沒有中樂透,也沒有人包養,深深覺得一切都靠自己的我們,當然是要能省則省囉!所以今天要來分享幾個出國省錢的小綿腳。就先拿比較常見的血拼跟停車這兩個部分來說吧! 來到國外,免不了要血拼一下,如果碰到國外的東西本來就比國內便宜,又剛好在打折,那就真的是不買對不起自己了。聽說國外的outlet很便宜,所以麋鹿兒這一次也跟著到outlet去朝聖了一下。所謂的outlet通常都翻成「暢貨中心」,也就是各個名牌廠商把自家過季的商品,用較低的價格拿出來賣的櫃。也有些時候我們會看到這個字翻成「名牌折扣店」,這樣的翻譯也很實際,因為國外的outlet賣的都是有名的大牌,根本沒有菜市場地攤貨之類的東西。其實outlet這個字是一個很常見的字,指的是「排氣口、出水口、出口或者是出路」,當然,也可以衍伸為「情感或精力等的發洩途徑或方法」但大家對他很有感的,還是買便宜名牌的地方對不對?哈哈,在這裡順便跟大家說,他其實在美國也有「電源插座」的意思喔! 說到這裡,麋鹿兒要提醒大家,來到outlet可別急著往店裡衝,可以先到他們的「顧客服務中心」"customer service center"去詢問一下有沒有"coupon pass",通常他們會給會員一整本「折價券」,每家廠商打折或優惠的成數不一樣,而且如果大家是「銀聯」"Union Pay"62開頭的卡,還有特殊的優惠折扣,會加給另一本銀聯用戶專用的"coupon pass",比起一般的會員擁有更多的折扣。然後,要進賣場廝殺,呃,不是,是購物,一定要認識一個字,就是"BOGO",這個字是一個頭字語,是由"Buy One and Get One Free"來的,我們以前有講過,"buy X and get Y free"的意思是「買X個就送Y個」,現在,只要看到"BOGO",就是「特價」或者「買一雙另一雙有優惠」的意思,如果不是「買一送一」,後面會有一些小字說明,比如說「買一雙之後,第二雙七折」就會看到牌子上面寫"BOGO-2nd 30% off"簡單易懂、清楚明暸。要省錢,買東西找有BOGO的牌子買就對了。 再來,我們要說明一下停車的問題,大部份的outlet停車都是免費的,但是我們這次到了拉斯維加斯,發現有些outlet只有「當地人」"local"可以不用錢,其他的顧客都要收費,所以停車前要先看清楚牌子喔!講到這裡,可能會有人想知道,買東西有一定要會的關鍵字"BOGO",那停車有沒有一定要會的關鍵字,也是有的啦!在美國停車,有時候蠻方便的,因為他們有「代客泊車」"valet parking",通常這種停車很享受,就跟電影一樣,車霸氣一停,鑰匙瀟灑的一丟就可以了,不過要記得拿"parking ticket",不然無法領車。通常飯店會提供訪客免費自助停車,也會替飯店的住客免費代客泊車。所以我們會看到飯店的停車說明寫著「飯店提供所有訪客免費自助停車。」"Self-parking at our resort is complimentary-for all visitors, without limitation."並提供「飯店住客免費自助泊車。」"Valet parking is always complimentary for registered hotel guests."如果有仔細看這兩個句子,一定會發現關鍵字出現了對不對,是,就是那「免費」的字眼,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free"啊,那究竟是那個字是免費的呢?仔細看一下上面的句子,就會發現是"complimentary"這個字。 "complimentary"原本是compliment再加上形容詞字尾-ary變成的。compliment可以做為名詞與動詞使用,意思為「恭維;敬贈」,因此complimentary就稱為「敬贈的、免費的;恭維的」。那既然都是免費,為什麼不乾脆用"free"就好,又簡單又省事?那是因為complimentary是出於禮貌及好意,而free單純就是價值上的免費。對於飯店來講哪有什麼東西是不用錢的,如果是免費的,那就是飯店出於好意與貼心讓大家免費使用囉!說真的,不管國內還是國外,飯店都是貴森森,所以看到房間內只要寫著"for complimentary use",就趕快把它打包進行李吧!哈哈哈!所以怎麼能夠不知道這個單字啊,太重要了!快背起來。不過在這裡也不得不跟大家說,通常我們在房間找了一圈,通常也只會發現一個物品上會寫著complimentary,那就是「瓶裝礦泉水」"bottled mineral water",可千萬不要覺得飯店小氣,因為有的四星級飯店連礦泉水都沒有,倒是有一大排的「販賣機」"automatic vending machine"想喝什麼插卡自己買,冰塊倒是無限供應就是了。 另外提醒一下大家,complimentary跟complementary很像,兩個字只有差一個字母,但意思完全不一樣喔!complimentary是免費的或恭維的意思;但complementary意思是補足的或互補的,這單字從complement這個字衍生而來,動詞及名詞的意思皆為補足的意思。如果覺得不好記,在這裡提供一個小訣竅,對我"i"要恭維,有愛"i"所以免費提供。對他"e"要互補,這樣有沒有比較容易記得呢? 在美國大部份的飯店或者餐廳都很貼心,不管有沒有在店裡消費,都會提供免費「自助停車」,"self-parking",如果是代客泊車,就要收費,而且通常很貴,部分飯店或餐廳為了鼓勵消費,可以用收據抵消的情況也是有的。比如我們這次到拉斯維加斯的飯店去吃buffet,飯店的停車說明上就寫著,「非飯店住客憑50元消費收據可免費代客泊車,一車僅限一天一次。」"For non-hotel guests, valet parking will be validated once per day, per vehicle, upon receipt of $50 spent within the resort."所以如果消費有達到這樣的金額,當然就能夠瀟灑地當一次大爺享受代客泊車的服務。說真的出門在外,能省則省,所以做點小功課,不知不覺也是可以省下一筆可觀的錢呢!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跟搭機有關的英文 (下)
講了半天的機票、行李,到底要什麼時候才可以搭飛機,哈哈哈!好啦!我們今天就來講一下報到、托運了行李之後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接下來要幹嘛,接下來當然是拿著護照跟流浪天涯小包包到出境處通關囉! 還記得我們之前有提到,如果想要節省報到時間,可以使用機場的自助報到系統。機場的自助報到都在一個一個有螢幕的小檯子前面處理。這種「檯子」叫做「自助亭」,英文稱為"self-service kiosk"。這種kiosk是一種近東(土耳其或者波斯)的涼亭建築物,最早在巴黎使用時指的是一般販售糖果、飲料、報紙的小亭、售貨亭、公共電話亭等,到了現在則可以廣泛地用在稱公用資訊站、多媒體機台、提款機、以及電動遊戲機台和自動導覽機等。自助報到可以讓旅客更方便快速地處理像是機場報到或轉機時印登機證的作業。 說真的,有這樣的機台方便很多,不是只有報到的時候可以不要大排長龍,通關的時候也可以便捷許多,相信有出國經驗的大家在通關的時候排隊等檢查隨身行李,然後再排隊等過海關,一定排到很厭世。到了其他國家,尤其像美國這種入境人口超多的國家,排隊入境的隊伍像極了人的腸子九彎十八拐,因此大家等待的臉色就像腸子裡的大便一樣臭。所以,類似機台在美國通關處也有設置,這種稱為APC(Automated Passport Control)的機台也是一種self-service kiosk,供旅客點擊「觸碰式螢幕」"touch screen"來回答問題,以加速通關的速度。而台灣也有類似的加速通關設備,就是「自動通關」"E-Gate"。 自動通關在機場的指示牌是"E-Gate"這裏的"E"就是「電子」的"electronic"。使用自動通關步驟很簡單,只要按指示操作就可以了,首先螢幕會出現"Align your passport against the top left corner of the passport reader."提醒旅客將「護照對準護照讀取機的左上角。」此時只要將護照打開到有資料的那一頁放到「讀取機」"passport reader",第一道門就會打開。走進去之後,就進入到了「臉部辨識區」"face verification zone"這時候「自動通關系統會自動執行臉部辨識。」"E-Gate system will verify your face automatically."如果說臉部辨識沒有成功,這時候就會看到螢幕上出現,「請將你的食指放到讀取機做比對程序。」"Please place your index finger on to the reader for matching process."的指示,那就必須要再將「食指」"index finger"放到「指紋掃描器」"fingerprint scanner"喔!通常一整個過程不會超過三分鐘,真是個無敵便民的政策啊! 說到這,有些字我們來看一下:第一個要注意的是"verification"這個字,這個字是「驗證」的意思,像我們轉帳或者是申請帳號,常常會要求我們要輸入「驗證碼」,就是"verification code"如果「驗證失敗」就會出現"verification failed",那就要再來一次囉!我們也可以在另一個例句裡看到「驗證」的動詞,就是"verify",這兩個字是很常會用到的字,要熟悉一下喔!另外,這裏講到「食指」"index finger",基本上,"index"這個字是「指示」或者「索引」的意思,一般我們貼在筆記或者書本旁邊的那種用來查找的「索引片」或者原文書或者辭海之類的書籍附在書後用來查找一些關鍵字的,就是"index"。 對了,既然講到「自助」,麋鹿兒順便再分享一些相關的英文,比如說,一個人一輩子一定會進去一次的「自助餐廳」"cafeteria",這種通常是指在學生或員工餐廳裡,自己取餐夾菜,再到櫃台結帳的那一種,不要騙我你沒有吃過喔!哈哈!另外一種「自助餐廳」在台灣也很盛行,大家常常吃到胃快要爆炸了還是拚命吃,吃完了唉唉叫說下次不要來了,結果還是揪團一起衝一波,這種令人又愛又恨的「吃到飽餐廳」,英文就是"buffet"或"all-you-can-eat restaurant"。 在台灣,除了自助餐廳很盛行,「自助洗衣店」"self-service laundry"也是相當普遍。自助洗衣店的慣用說法是"laundromat",又因為洗衣服的時候除了要帶自己的髒「衣服」"laundry"之外,還要帶「銅板」"coin",所以也稱為"coin laundry"。由於到外面自助洗衣的人真的太多了,現在還有"laundromat caf?"的型態出現,不僅提供餐飲,還有書和「免費無線網路」"free wireless internet"等設備,簡直就是「自助洗就是你家」的概念。有機會大家可以去體驗看看喔! 不得不說台灣真的是個便利的小島,除了自助洗衣,也有「自助加油 」"self-serve gas",很多加油站可以看到自助加油道"self-service lanes"。與 self-service相反的就是"full service",這全套服務包含有人替你「加油」"pump gas"、「擦洗擋風玻璃」"wipe the windshield"、檢查「胎壓」"tire pressure"等。如果不想要排隊等加油,自助加油倒是個不錯的方式。 最後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自助旅行」"travel independently"或"independent travel",這也是很夯的一種旅行方式。但其實"independent travel"跟「背包客」旅行"backpacking"是很不一樣的喔!因為"independent"是「獨立」的意思,指獨自一個、不靠他人的旅行,通常是表示"travel without joining a tour group"「去旅行但沒有參加旅行團」,吃住方面想要多奢華都無妨的,但是背包客則不然,顧名思義是要背個一個很沉的大包包的旅行者,通常不會住大飯店或吃很好的餐廳。有時候我們在捷運上遇到背的快跟自己一樣高的背包,誇張的還會掛上鍋子跟鋼杯的那種就是囉!另外自助旅行者為了省麻煩而訂的「機加酒的行程」,英文就是"flight and hotel package"。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跟搭機有關的英文 (中)
上次我們談到購買機票,這次我們繼續往下跟大家分享搭飛機相關的細節。 如果說是通過網站或APP購票,會收到一個開票通知,接著航空公司會寄信給購票者詢問是否要「升等」"upgrade",雖然麋鹿兒很想要升等,不過通常這都要「額外收費」的,會有"extra charge",所以看看就好。通常在飛航時間起飛前的24小時會收到標題是"Your online check-in of your flight is open."的信件告知你「您的航班已經可以開始線上報到了。」等連結到航空公司的報到網站並填上一堆資料之後就完成了所謂的線上報到。在這裏提醒大家,要填的資料還蠻多的,所以還是提早一點處理比較好,不然會搞到自己很緊張,而且因為報到的時候可以預選座位,提早報到也比較能選到自己喜歡的位置喔!像我很喜歡「靠窗的位置」"window seat",因為太晚做線上報到所以沒得選,幸好不是只剩下「中間的座位」"middle seat",還有「靠走道的座位」"aisle seat"可以選,如果沒有喜歡的位置或者選位置後悔了也不用太擔心,到機場臨櫃報到的時候,還是可以更換的。 完成線上報到之後,很快地航空公司就會發一封信通知乘客報到成功,並附上「登機證」"boarding pass"。通常這樣的電子票證跟正式的登記證一樣,上面會載明旅客姓名、「航班」"flight"、起飛地點跟目的地,還有「起飛」"departure"跟「抵達」"arrival"的時間,以及「登機門」"gate"、「登機時間」"boarding time"、「艙等」"cabin class"、「座位號」"seat" 以及「訂位號碼」"booking reference"、「票號」"ticket number"等。由於是提前發給的登記證,所以在「登機門」的部分不是出現登機門的號碼而是出現"check monitor",就是到時候再到機場看電子顯示螢幕就可以了,就算沒有看到,櫃檯的空服員開正式的登機證的時候也是會再說明的。這時候要再仔細確認過一次資料是否正確,有問題還可以即時反應,不然到了當天發現有問題就麻煩了。 在這邊提醒一下,要特別注意起飛跟抵達的「航廈」"terminal"以及「出境大廳」"departure hall"和「入境大廳」"arrival hall"在哪一個,跑錯航廈可不是只有尷尬而已,是很可能會搭不到飛機,這可就GG了。因為國外很多航廈並不是在對面,過個馬路就到了,而是在很遠的地方,是要搭「接駁車」"shuttle bus"才會到,更何況有時候時間緊迫,就算在對面還是跑不到。所以一定要弄清楚,尤其是轉機如果在不同航廈,更要特別注意時間,絕不能想說還有十分鐘沒關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登機證上面有一行小小的字寫著"Gates close 15 minutes before departure."「艙門在起飛前十五分鐘關閉」,雖然還有十分鐘,但是"passenger will not be accepted for travel after gates close."「在登機門關閉之後不接受旅客登機。」差一秒鐘都不行,就算總統的女兒也不能叫人家開門讓自己登機,更何況是我們這種小平民,這時候只能等著看飛機飛走囉,因為上不去了,哈哈!不過,說真的,如果是總統的女兒應該沒有這種問題,因為她搭的是「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而不是一般的飛機。如果是杜拜王子,也應該不會有這種困擾,因為他搭的是「私人飛機」"private aircraft",根本不會跟我們一起擠。總之,不管他們搭什麼飛機,搭「民航機」"commercial aircraft"的我們好好遵守規定就對了。 電子票證上面除了登機的資訊,還會附上一些相關的資訊,建議也是要仔細閱讀一下,比如說,一般會告知旅客跟「航班的狀態」"flight status"、「行李托運櫃檯」"bag drop counter"、「登機門關門狀況」"boarding gate closure"、「危險物品」"dangerous goods"、「換位置」"reseating"、「緊急出口」等資訊。說真的,習慣搭「國內航班」"domestic flight"的我們,對很多細節都不大注意,不過要飛國外,就不能太輕率,有個五四三的處理起來很麻煩,比如說不能攜帶上飛機的物品要搞清楚,或者是不能托運的東西也要很仔細確認,還有每家航空公司的托運行李限重都不大一樣,可以接受的「隨身手提行李」"carry-on luggage"的大小也不一樣,出發前仔細弄清楚,省得到時候窘在機場。 講到行李,不知道大家清不清楚有很多航空公司不接受太大的行李箱托運,如果說是30吋或者超過30吋的行李箱就很危險,想想,到時候不接受行李托運,那該怎麼辦才好?直接丟掉行李箱嗎?保險一點的,還是帶兩個中型的,或者一大一小,去的時候裝在一起,回來的時候可以分成兩個,不過這只有處理了一半的問題,另一半的問題就是行李的重量是有「限制"limitation"的,還是要注意不能超重,「行李超重費」"overweight-luggage charge"可是會讓人心頭滴血的啊!關於「行李」"luggage"或"baggage"的重量,每家的規定也不一樣,比如我這次買的機票可以有兩件行李,每件不超過26公斤,所以原則上我應該可以帶上26X2=56公斤的東西對吧,如果你也這樣想,那就要注意了,因為我當初想說要飛國外要大一點的行李箱,所以帶了一個26吋的,後來才發現大沒有用啊!再大都只能裝26公斤,因為一件的最上限就是26公斤。 因為我只有一個行李箱,為了怕超重,我還是在裡面丟了一個購物袋,到時候可以拿起來,如果我有兩個行李箱就可以帶更多東西了,對吧!殘念!所以箱子不用大啊,剛剛好就好,注意自己托運行李的大小跟限重,如果各位是血拼王,建議買個隨身的小秤,如果沒有,一般機場也會提供免費的「磅秤」"scale",稍微查詢一下位置就可以,像中正機場提供給旅客的免費磅秤好像是在第十二號櫃檯附近,千萬不要懶得拉過去,托運前記得磅一下,錢包永保安康啊!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跟搭機有關的英文 (上)
在交通便利的現代,從一地移動到另一地有時候變成是一種日常,有的人甚至選擇到異地工作,偶爾飛回家,有的人則因為交通便利選擇世界走透透。不管哪一種型態的生活,幾乎大家都有搭飛機的經驗。暑假到了,很多人都趁這段時間出國旅行,就算不出國,想要在台灣趴趴走,身為金們人的我們也是要買機票,所以我們今天來談談跟買機票以及搭飛機會用到的相關英文。 通常我們買機票會在航空公司的網頁上購買,但是說真的,航空公司的票價相當的不美麗。如果委託旅行社代買,也不一定會敲到時間剛好或者是票價優惠的票,所以對我們這種小資族群來說,當然要貨比三家。但是貨比三家其實有時候也很累人,因為要比的不只三家啊!還好現在有很多的APP可以幫忙我們搜尋到最便宜的機票,比如說SKYSCANNER或者是TRIP等,都非常方便快捷。不過有時候航空公司也會有特價機票,多做點功課也是可以撿到便宜的。 所有的旅程都是從訂機票開始的。當我們要訂機票的時候,做的是一種「預定」(make a reservation)的動作,如果要用動詞表示,一般來說用"reserve",我們不管是訂機票、訂飯店、訂什麼都可以用這個字,但是有時候也會聽到有人說,「我想要訂一間單人房」,用的是"I'd like to book a single room."沒錯!就是"book"這個字。大家都知道這個字的名詞是「書」,但不一定知道它可以當動詞使用,book當動詞的時候也是「預定」的意思,所以說,當我們要「預訂」的時候,可以有很多種表達方式。比如說,我們打電話到餐廳訂位,就可以說"'Id like to make a reservation for a table.",如果說,「我想要訂兩個人的位置。」那麼我們就可以說,"I'd like to reserve a table for two.",我們也可以把"reserve"換成"book",所以這個句子也可以是,"I'd like to book a table for two.",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有些餐廳門口的訂位櫃檯上有時候會擺上一個牌子,上面寫著"All booked"那可不是人家寫錯囉!那個意思是,「全部的位子都被預訂了」,沒有空位了。如果看到一個空桌子上面擺著牌子,寫著"booked"那就是那個位置已經有人預訂了。說真的,如果真的記不得"reserve"這個單字,或者是覺得"make a reservation"太長,那一定要會用"book",又簡單又好用。 訂機票的時候,除了要考量航空公司、飛行時間之外,還要注意是不是需要轉機的航班,以及飛機上提供什麼樣的設備、供不供餐、行李的限重、哪些物品不能帶上飛機等等。首先我們先來看如果我們今天的航班直接飛到目的地,那麼我們買的是「直飛的航班」,技術上來說,直飛航班就是不需要轉機的航班,會直接抵達目的地。但其實直飛的航班又分成"direct flight"跟"non-stop flight"兩種,差在哪裡呢?如果我們買的機票是"direct flight"那是直飛沒有錯,但是中途會有停點,比如說我搭日亞航飛往紐約,中間就在日本停留了幾個小時的時間,雖然可以原機停留,人跟行李都可以不需要下飛機,但是還是會有時間上的延長,如果停留時間太長,也是可以下飛機再回來的。如果我們選的是"non-stop flight"當然中間就不會有任何停點,絕對直飛,上了飛機只要充分享受飛機上的服務,完全不用煩惱其他的事情,就到了。不過像這樣的機票往往都比較貴,如果預算沒有那麼多,就選擇"direct flight",如果像是我這種貧窮阿嫂走天涯的,大概就只能選擇需要轉機的航班了。 在網路上搜尋到的便宜機票航班,通常都需要經過「轉機」,轉一次機是一種正常,有的時候要轉到兩次機,有的轉機時間會延後抵達一天,有的則可能到兩天,所以在購買的時候要非常的注意。講到「轉機」其實還是有兩種情況要特別說明一下,像剛剛有提到如果買的是direct的航班,在中途停留的那一種轉機,就是"transit"。如果買到的是必須要轉換航班,在中途不僅停留還要下來換班機的,那就是"transfer"。一般來說,雖然"direct"沒有"non-stop"方便,但還是比起"transfer"來的要輕鬆一點,因為"transfer"必須要換航班,所以人跟行李都要下飛機,在有些地方會要求要再檢查一次行李,相當麻煩。在購買機票的時候,如果考量的是方便性跟時間,那就要噴多一點錢,買"non-stop"或者是"direct",如果考量荷包,那就麻煩一點,買需要"transfer"的。但是要小心不要走錯登機門或者錯過登機時間,也要隨時注意機場的廣播,看看有沒有換登機門或者是更動登機時間,可千萬別逛機場逛到來不及到登機門報到喔!通常在第一次「報到」(check in)的時候,航空公司的空服人員會同時將兩張票給旅客,所以一定要收好,遺失了轉機的票,可就麻煩了。 講到「報到」,也順便提醒大家一下,一般的報到時間是起飛前兩個小時,現在有很多航空公司非常貼心,提供提前12-48小時「網路報到」(on-line check in )的服務,有的航空公司甚至提供在APP上辦理報到的服務,多加使用就可以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到機場。通常線上報到的旅客,只要在起飛前一個小時到櫃檯報到跟托運行李就可以了,而且網路報到可以事先在網路上劃位挑選自己想要的位置,如果位置不是太滿意,到機場臨櫃還是可以更換位置。此外,如果是搭乘捷運到達機場,在桃捷也有可以提前報到跟托運行李的服務喔!就算都沒有提前報到,到了機場也有自助報到櫃檯,就不需要跟大家一起大排長龍,會輕鬆很多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來撞一下球吧!
昨天去拜訪友人,他家樓下的俱樂部有小小的撞球室可以租借,所以小朋友都在那裡玩起了撞球。突然想起了麋鹿兒小的時候,會打撞球的男生都被歸類為壞男生,或者是成績不好的男生。但是今天真的要為撞球平反一下,因為,撞球其實是一種需要極高專注力與做球能力的運動,是很講究腦力的。我還記得第一個教會我撞球的男生跟我說,「只要記得入射角等於反射角,最基本的擊球方式就靠這個。」雖然我的撞球技術也沒有多好,但是這倒是一個很有用的訣竅,深深覺得會打撞球的男生,物理應該也是唸得不錯的。不得不說,「打撞球需要足夠的天賦和專注。」"Play pool needs enough talent and focus."所以,能打得好撞球的人,智商可不是一般的喔!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跟撞球有關的英文吧! 撞球英文有兩種翻譯方式,一種是歐美常見的玩法,叫做"snooker",翻成「英式撞球」,而「美式撞球」就直接翻成"American Pool"囉!另一種則是台灣比較常見的「花式撞球」,也稱為臺球,英文是 "billiard"。臺灣人玩花式撞球普遍分為兩種玩法,一種是" fourteen one",意思是「不照球號順序打」的,另一種則是"nine ball",即「九號球」。另外,外國人也常用 "play pool "來表示「打撞球」英文,是一種比較口語的用法,此外,也可以用"shoot some pool"來表示。所以,如果想要揪人家一起去打球,就可以說,「我們去打撞球吧!」,英文就是"Let's shoot some pool."如果想要問人家「想不想要去敲幾桿啊?」就可以說"Do you want to shoot some pool?"通常我們很少會在家裡擺一個「撞球檯」"a pool table",大部份想要打撞球的人都會到「撞球館」或者是「彈子房」去,這在英文叫做"pool hall"。 沒錯,這裏的"pool"就是「游泳池」"swimming pool"的那一個"pool"。基本上,幾乎大家都知道"pool"這個字是指「池子」的意思,所以,我們如果要描述「我假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游泳池旁躺著曬太陽。」就可以說,"I spent most of my holiday lying for sunbathing by the pool."但是它也一些其他的蠻有趣的解釋及用法,比如說,它可以當作「一攤(液體)」來使用,像是我們要形容「一灘血」就可以說"a pool of blood"。另外,像是有大家一起參與的賭注,比如每逢重大國際賽事,尤其是世足賽,大家場外都會賭起比賽的結果,「足球賭注」就是"football pool",如果一整個辦公室集資起來買了彩票,那這種「辦公室合賭」就稱為"the office pool", 「他們每個星期都賭球。」"They do the pools every week."開彩之後想要知道「誰贏了這次合賭?」就可以說"Who won the pool?" 接下來我們來簡單認識一下打撞球的時候會用到的一些英文詞彙。比如說,我們一定會需要「球桿」,他的英文很可愛喔!就是"cue",很好記吧!有時候我們會常常看到有人拿一個小小的方形的東西在球桿前面摩擦摩擦一番再開始打球,這一個小小的方塊,正確的名稱叫做「槍粉」俗稱為「巧克力」,英文是"chalk",對,就是「粉筆」那個字,但跟真正的粉筆並不一樣,粉筆的成分是「硫酸鈣」,而「槍粉」的成分是「矽酸鹽化合物」。因為球桿的槍頭是皮料包覆的,在經過反覆的擊球之後會因此而磨損,減少了擊球的摩擦力,槍粉有效的增加了撞球桿的「槍頭」"cue lip"與球碰撞時的摩擦力,減小了打滑的機率。 打球之前我們要先「用三角框把球排好」,那個用來排球的「三角框」稱為"rack",這個字也可以用來當作動詞用,所以「排球」的動作就是"rack the balls"。排好球之後就要先開球,「開球」的動作叫做"break",就是要把排成三角形狀的那一堆球打散。所以,「我來排球,你來開球。」就是"I'll rack the balls up and you break."在開球之後,每一個「擊球」的動作都叫做"shoot"。至於球檯上那一堆五顏六色的球,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不僅是有不同的顏色,還有不同的「樣式」"pattern"。主要分為白球、單色球與花色球。主要用來擊球的那一顆白色的「母球」叫做"cue ball",「單色球」是"solid ball",而「花色球」則是"striped ball",通常「打好玩的」"for fun"是不大會計較順序的問題,只要注意「黑色的球」"black ball"要留到最後才打進洞喔!如果不小心打到了,就輸了喔! 既然講到了最後進洞的「黑球」,那我們要來補充一下一個很常用的、跟撞球有關的成語,是跟這顆球有關的喔!這一顆黑球其實是球桌上的「八號球」,我們通常不會說"black ball"而會說"the eight ball",這一球必須是最後一顆進洞的球,除非桌上只剩下黑球,不然黑球不能是白球第一個碰到的球,如果白球剛好在黑球後面,要讓白球撞其他球的難度就會比較高,可以說是一種「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所以"behind the eight ball" 是指「事情有難度、情況不太妙」。比如說,對於寫作業愛拖延的人,挑燈夜戰是一種日常,所以常常會聽到他們說,「我今天晚上要不眠不休的趕作業,我明天要交。」"I have to stay up all night to work on my homework tonight. It's due tomorrow."那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回他,「你幹嘛每次都要把自己弄成這樣,明明兩天前你就可以開始寫。」"Why do you always have to put yourself behind the eight ball? You could have started writing it 2 days ago."所以,如果某人put自己behind the eight ball,那就代表某人把自己放在一種「陷入困境或者處境危險」的狀態囉!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全素顏還是「妝」很大 (下)
我們上次提到素顏的英文說法,大家還記得嗎?好,我們迅速複習一下。「素顏」就是「沒有化妝」,所以就是"without makeup"、"with no makeup"以及「不用化妝」,所以是"makeup free"和「白著的、裸露的一張臉」,也就是"bare face"。既然「素顏」指的是沒有化妝的狀態,所以我們接下來也要來討論一下 如果是「上了妝的狀態」該要怎麼去表達比較精確。 其實,"makeup"這個字如果是當做不可數名詞,指的是「妝」或「化妝」本身,如果要表達「化妝」這個動作的話,則可以用"put on makeup"來表示,如果指的是一種「上妝的狀態」,那就可以用"wear makeup"來形容,一般來說,如果臉上「有濃妝」,就是"wear heavy makeup"如果臉上「有淡妝」,就是"wear light makeup",很簡單吧! 基本上,不管化的是「淡妝」(light makeup)或者是「濃妝」(heavy makeup)也都還是在一般審美範圍內可以被大家所接受的狀態。但是如果有人在臉上塗了像是京劇裡面大花臉般的濃妝,或者是頂著像電視明星「如花」(如果太年輕不認識他,可以上網谷歌一下,有男版跟女版的喔!)一樣粉底超厚、五顏六色、又濃又醜的妝,那麼該要怎麼形容呢?在國外,他們是用"cake face"來形容我們所謂的「大白臉」喔!為什麼用"cake face"其實也很容易想像,就是指化妝的方式很像給蛋糕抹上厚奶油一般,白雪雪的又厚又重。所以,一般我們講的「濃妝豔抹」,指的就是"cake on too much makeup"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描述「她濃妝艷抹的,看起來好像個巫婆。」就可以說"She caked on too much makeup so she looks like a witch.",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如何避免過度濃妝豔抹。」"We should know how to avoid the 'cake face' from too much makeup." 如果想要有氣色,又不想要看起來像京劇裡的大花臉,那就下手輕一點,如果一點也不想被看出來有化妝,那麼就來個心機一點的「裸妝」囉!但這裡要提醒一下大家,所謂的「裸妝」並不是 "naked makeup"喔!因為「裸妝」嚴格來說,是一種在2006年春季開始興起的化粧技巧,但這裏的「裸」卻與「裸體」沒有任何關連。「裸妝」一詞源自英語的「nude look」,也有"flawless skin"一說,意思是「沒有化粧的樣貌」,與明顯化了粧的「makeup look」是相對的概念。具體來說,這種妝是指一種主要透過「粉底」(foundation)或「遮瑕膏」( concealer)加上化粧技巧,使整體妝感讓人覺得好像臉部並沒有經過任何的修飾,但卻看起來就如天然的一樣美麗。同時,後期還有BB霜及CC雙的盛行,使得化裸妝變得更簡便,也具有「防曬乳」(sunscreen)的功能,所以,就不再需要蓋遮瑕霜又打粉底,還要擦防曬了。 根據以上的定義,很明顯地我們可以知道「裸妝」的「裸」是因為上妝的顏色都是裸色、肉色系的關係,因此,應該用這個詞"nude"(裸色的)。既然「裸妝」是"a nude look",那麼「化裸妝」就是"wear a nude look"囉!如果我們要形容「她今天化裸妝。」那就可以說,"She is wearing a nude look today." (指說話當下的狀態是呈現一種化了裸妝的樣貌,而非正在化妝的動作)。 一講到「化妝」(makeup),就不能不提到「化妝品」(cosmetics)。小時候麋鹿兒以為化妝品只有眉筆、眼影、腮紅、口紅、蜜粉這五種,感覺還蠻簡單的,結果,果然是小朋友的世界太單純了,長大之後才發現化妝品的世界跟想像的不一樣啊!現在的化妝品多到讓麋鹿兒覺得心好累喔!不過雖然妝越來越多元跟精緻,化妝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區分越來越精細,但是在使用上,還是跳脫不了一些常見與必須的化妝品品項。以下,就把這些跟化妝有關的單字列給大家,如果大家到了國外臨時需要購買,就可以知道怎麼精確地描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 眼睛花了,對吧!Anyway,最後一定要提醒大家,只要有化妝,不管是濃妝(heavy makeup)、淡妝(light makeup)還是裸妝(nude makeup),一定要記得用卸妝用品,像是「卸妝水」(makeup remover)或者是「卸妝乳」(makeup removing lotion)好好的卸妝!化妝是一種技術,化得好是一種美術,化得不好是一種藝術(畢卡索的概念),如果化到連爹媽都認不出來那就是是一種易容術了。但是,本人認為好的膚質才是王道啦!保養比化妝來得實際,懶得保養也至少好好卸妝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全素顏還是「妝」很大 (上)
前陣子抽空回去母校逛逛,不禁羨慕起現在的學生,不僅青春、活潑、漂亮還可以長髮飄逸。回想起古早古早以前求學時候,連在頭髮上面夾個黑髮夾之外的裝飾都要被念到臭頭。話說麋鹿兒連高中都還經歷過那個頭髮只能留到領子以上的階段,一整個校園就是完全的「無美肌」跟「全素顏」的經典呈現。唯一的好處是漂亮與否,當下立判。在那個年代漂亮的女生特別容易被看見,因為母胎美女還是有限。但是在現在的校園裡長髮、捲髮、染髮,夾睫毛、畫眉毛、塗口紅、上個素顏霜是一種日常,化個裸妝也很平常。誠實說,真的是賞心悅目,也是一件好事,畢竟充滿美女的校園十足十可以提升上課的精神。只是現在很容易十八歲跟二十八歲無法分辨,自然美與人工美更是沒有辦法區別,搞得我很錯亂啊!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聊從素顏到化妝會用到的英文。 其實所謂的「素顏」,當然是指「沒有化妝」的狀態,並不是指化到看不出來有化妝的那種,是真的沒有要化妝,不要以為擦素顏霜就不算化妝喔!說真的,素顏出門的人真的很勇敢,就算不管是否有社會觀感的問題,現在的空氣、環境加上東方人普遍喜歡白皙的皮膚,所以就算是沒有要化全妝也會擦個防曬啦,BB霜或者CC霜之類的,或者再來點提升氣色的「護唇膏」。這年頭真的要看到符合標準規範的全素顏大概只有在小孩子臉上可以看得見了。 基本上,英文裡面並沒有專門用來表達「素顏」這個概念的單字。因為「素顏」這個詞是從日文來的,表示臉上是沒有上妝的狀態。如果真的要用英文來說,可以簡單地直接用「沒有化妝」"without makeup"這個片語來表示。比如說,你今天看到心儀的女生化了個妝,你想讚美他,「你素顏很好看,但化了妝更是好看。」那麼就可以說"You do look good without makeup, just not as good as you look with it."如果大家仔細看這個句子,會發現,這個句子沒有直接用比較級,如果用的是"You look better with makeup than without it."看起來的確是在讚美對方化妝之後好看,但是感覺上有點對方不化妝就沒這麼好看,但是"You do look good without makeup, just not as good as you look with it."這個句子很有趣,「你不化妝很好看,只是沒你化妝好看,意思就是說化妝更好看。」雖然用的是as…as….的用法,但是表達的是比較級,是一種更高深的用法,因為不僅沒有貶抑其中任何一種,而並且兩種狀況都讚美到,很厲害吧! 要表達「素顏」,除了用"without makeup",也可以用"with no makeup"意思是一樣的。比如說,有一陣子很流行明星卸妝的節目或者是明星素顏上通告,你看到「蔡依林素顏上電視。」你就可以說,"Jolin appeared on TV with no makeup."這個用法很簡單,當我們要表達「沒有」什麼的時候就可以這樣說,比如說「毫不遲疑」就是「沒有猶豫」"without hesitation"那麼我們想要表達,「我相信你會毫不遲疑地衝出去。」就是,"I believe you will rush out without hesitation."那當然也就可以說成"I believe you will rush out with no hesitation."囉! 此外,「素顏」就是把皮膚完全裸露在外,完全不受化妝品的束縛。所以「素顏」還可以稱為"bare face"。如果我們在刷網路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一張明星素顏自拍照,覺得很漂亮,想跟大家分享,就可以說,「某個女演員發了一張素顏自拍照」,"The actress posted a selfie with a beautiful bare face."順帶一提,這裏的"bare"是形容詞,意思是「無遮蓋的」,如果拿來形容人,則是指身體的某一部分呈現「裸露的」狀態,比如說,我們要表達,「他打赤腳站在那裡。」就可以說"He stood over there with bare feet." 如果我們要形容一個人做某種動作是沒有借助任何工具的狀態,那我們就可以用"with bare hands"這個片語來形容,也就是我們中文說的「赤手空拳」,比如說,「她昨晚赤手空拳對抗搶匪。」就可以說,"She fought with bare hands against the robber last night." 對了,還記得我們上一次談到"free"這個字嗎?回想一下,"free"有三個意思對吧,有「自由的」、「免費的」、「免於……的」,所以,我們有提到「免稅的」叫做"duty-free"。同樣的用法,也可以用來形容「素顏」喔!我想聰明的大家一定想到了要怎麼說對吧,沒錯!就是"makeup-free",這個字並不是免費化妝的意思,而是指「沒有化妝」。 最後我們來複習一下,「素顏」一共有四種講法,"without makeup"、"with no makeup"、"bare face"以及"makeup-free"四種。也順便練習一下句子,比如說,有一陣子素顏風興起的時候,許多女明星跟藝人也都會在網路上放上自己的素顏照,來證明自己就是母胎美女,不化妝也帶仙氣。一般來說,如果粉絲在追蹤的偶像發了一張素顏照,通常會有類似下面的對話出現,比如說,「你有看到蔡依林在IG上的素顏照嗎?」"Did you see the makeup-free photo Jolin posted on Instagram?"「她素顏的樣子真可愛。」"Her face without makeup looks cute."講到素顏照,坦白說,現在就算是素顏,只要相機好,還是可以拍出粉嫩嫩的膚質與美麗的照片。可以說美肌效果已經變成一種標配了。 麋鹿兒突然想到前一陣子除了很流行網美忘了開美肌效果的照片之外,卸妝影片跟化妝影片更是被瘋傳。真的深深感覺化妝厲害的人已經到了一種神人等級,簡直是把以前小說中讀到的「易容術」做出了高度的發揮與應用。有時候不小心刷到化妝影片或者是卸妝影片都不禁看個兩三次,深深讚嘆這像變魔術一樣的效果,功力深厚真的是可以當間諜(SPY)了。說真的,麋鹿兒已經分不出來到底化妝是一種禮貌還是一種詐騙,也看不出來素顏到底是一種真實還是一種粉飾了,哎!世界好複雜,心好累啊!哈哈哈!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字彙淺淺談free
今天麋鹿兒想跟大家來談談free這個字。這個字很簡單也很常見,也是大家非常喜歡看到的字,因為這個字當做形容詞來使用的時候,意思是「免費的」或者是「自由的」。這兩個意思都很棒,也不大容易混淆。英國著名的小說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他名著「荒涼山莊」( Bleak House)中曾經寫過這麼一段話"I only ask to be free. The butterflies are free.",看到這句話的人自然會理解成「我只求自由。蝴蝶都是自由的。」相信不會有人把這句話詮釋成「我只求是免費的,蝴蝶都是免費的吧。」好啦!這個梗不大好笑。我們還是認真來說說這個字吧! 所謂「自由的」這個概念,表示的是「身體的自由」或者是「不受拘束限制,在行動、選擇方面不受他人控制的情況。」比如說,黑道老大鋃鐺入獄後,在獄中改過自新,重獲自由,「他如今是自由之身。」就可以說,"He is a free man now."所以不僅「他現在想去哪裡就可以去哪裡。」"He is free to go anywhere he wishes."而且「他現在可以為所欲為。」 "He is free to do what he likes to do now."這個句型挺好用的是吧!比如說,「他想買什麼就買什?。」就可以說"He is free to buy anything he wishes."或者,"He is free to buy anything he likes."照樣造句,就可以寫出很多句子。簡單講完「自由的」,我們來講講「免費的」。 話說,能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真是大家都想要的,買東西不考慮價錢真的是一種霸氣,不過,正常一般的人類,有著平凡生活的我們,買東西還是要三思的,在賣場裡面,最喜歡看到的字大概就是「免費的」,如果大家在賣場上、商店裡看到"free"這個單字,眼球一定會被吸過去多看個幾眼對吧!通常會看到的是類似「買一送一」"buy one and get one free"或者是「買二送一」"buy two and get one free",這種的。以此類推,數字任意替換,「買X個送Y個」就是"buy X and get Y free"囉!可以撿便宜都好,看起來相當划算,但這種也是個噱頭,往往會讓我們不知不覺就掏出了錢去購買原本不會買的東西,或者是買了超過自己想要的數量。 沒辦法,免費的物品真的是大家都愛,雖然英國諺語裡有這麼一句話"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re free."「人生最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但這是指像陽光、空氣、水。這種造物者不吝賜給世人卻從未向世人索取一分一毫的寶貴物品。或者是指忙碌之後的閒暇、落日、夕陽、等等等,這種金錢難買的東西。說真的,並不是每樣免費的東西都是好的,不然就不會有「免費的通常最貴」這句話了。"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除了正常管道的免費取得(剛剛講到的陽光、空氣、水或親情擁抱等),其他天上掉下來的免費好康可是要小心一點的。 說真的,身為金門人真的很幸福,有很多資源都是免費提供的,「我們享受免費的醫療」,"We enjoy free medical care."其他像是演說、表演、音樂會也常常是免費入場的。如果我們要表達「音樂會是免費入場的。」其實就可以很簡單地說,"Admission to the concert is free."除了簡單地用"free"這個字來表示「免費的」,我們也可以用"for free"這個「副詞」片語來表達「免費」、「不花錢」,比如說,「我朋友幫我免費剪頭髮。」就可以說"My friend cut my hair for free."或者是,有人不想要去演唱會,把票給了你,你就可以說,「我這張票沒花錢,是別人不要的。」"I got this ticket for free from somebody who didn't want it." 除了「自由的」跟「免費的」,還有一個跟"free"有關的片語是我們也很常使用到的,就是"be free of",「免除…」或者「無…」的意思。比如說,「免費」就可以用"be free of charge"、"be free of cost"或者是"be free of expanse"這幾個片語搭配使用。如果說我們在合約裡面看到"be free of rent"這些字眼,就是「免收租金」的意思。但是要注意一下,如果帶有「免除」或者「擺脫」的意思,通常後面接名詞都會是一些比較不好的東西,比如說,疾病、痛苦、麻煩之類的。那用的介系詞就不是"of"而是"from"了,比如說,要表達「沒有痛苦的」,就可以說,"be free from pain",或者「沒有疾病」,就可以說"be free from disease",要表示「免於危險」就是"be free from danger"以此類推,所以,使用上要稍稍注意一下,那當然也是會有通用的啦,比如說,「這個城市沒有小偷。」這種中性的句子就是兩者都可以用的,所以可以用"The city is free of thieves."或者是"The city is free from thieves." 麋鹿兒在這裡順便提醒一下大家,free這個字既然有「免除的」意涵。所以當我們看到一些字裡有"free"的複合字,就可以解釋為「沒有」,比如說,"be cancer free"意思是「沒得癌症的」、"meat-free"是「不吃肉的」,而"duty-free"則是「免稅的」。我最喜歡逛「免稅店」"duty-free shop"了。雖然是叫做免「稅」店,但是用的是"duty"這個字,而不是"tax"喔!可是到國外免稅店買東西要退稅就是"tax return"呢!嘿嘿!一定要分清楚、弄明白。 最後我們再注意一個小小的地方,就是「免費的」跟「自由的」這兩個意思的形容詞都是"free",但是副詞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喔!比如說,「兒童可以免費進入博物館參觀。」我們會看到"Children can get into the museum free." 這樣的句子。「免費」的形容詞跟副詞都是"free",但是「自由的」(形容詞)是"free"、「自由地」(副詞)是"freely"。比如說,「現在我們單獨在一起,可以隨便哈拉(談話)!」那就要用"Now that we are alone, we can speak freely."來表達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