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英語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畢業季節
鳳凰花盛開的六月是一個別離的季節。除了下不停的梅雨之外,就是不斷洗版的畢業典禮。人生一輩子總是要經歷過那麼幾次的畢業典禮,不是自己的就是別人的,就算是當上了阿公阿嬤也總還是會有孫子孫女畢業的。我記得以前教科書上學到的「畢業典禮」叫做 "graduation ceremony",但其實畢業典禮,英文還有一種說法,叫做「commencement」,希望大家可以記得這個字,因為它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開始」,表示從學校畢業之後,就是人生下一階段的開始,是不是講起來特別有FU? 在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會穿畢業服拍照。不知道大家對於拍畢業照有沒有印象?還記得小時候的第一張畢業照是在幼稚園畢業的時候拍的。那時候麋鹿媽帶麋鹿兒到照相館去拍照還得排隊等著。快輪到我的時候,照相館叔叔會給我一套小小的畢業服穿上。這種「畢業服」其實就是所謂的「學位服」"academic dress",在美國也稱作 "academic regalia"。一整套黑嚕嚕的服裝包括學位袍、四方帽、流蘇跟垂布。「學位袍」,英文可以用"gown"或者"robe"來表示,這兩個字都是長袍子的意思。而「四方帽」,就是"graduation cap"或者是" mortarboard",帽子邊的「流蘇」叫做"tassel"就是我們中文裡面的「穗」。此外,還會在學外袍外罩上「垂布」,"hood"。對,不要懷疑,就是小紅帽"the little red ridding hood"的那一個"hood"。 對於這第一次的拍照經驗著實印象深刻。當學位袍罩上去之後長度超過我的膝蓋,因為個子太矮,所以叔叔讓我站著拍,等確認我站定位置後,就塞給了我一個用紅色細絹帶綁著的紙卷拿著,還指點了我拿的方式。看起來真的很有那一回事。照相館的叔叔從鏡頭裡看了看,走到前面調整了我的方帽子,看了看,又伸手將我的流蘇撥正之後,回到相機後的布幕裡,按下手邊圓圓的球,啪擦,拍下我的一張照片,黑白的。「撥穗」的動作叫做 "turning of the tassel",別小看那個流蘇啊!很重要喔!一定要它美美好好地垂著才行呢! 拍畢業照做什麼呢?主要是為了要作「畢業紀念冊」"year book",除了畢業紀念冊之外,畢業證書上也會有照片喔,當然現在的畢業證書上面好像已經沒有了,但是印象中還是有拿過上面貼大頭照跟蓋鋼印的畢業證書,哎!每次憶從前都覺得自己老到不行了,哈哈!其實「畢業證書」就是我們常說的「文憑」,英文叫做"diploma"。順便一提,「學士學位」是"bachelor's degree",「碩士學位」是 "master's degree",「博士」是 "doctorate degree"喔! 畢業總免不了要拍畢業照、做畢業紀念冊、經歷畢業典禮、聽一大堆的致詞、吃個謝師宴、如果剛好有學士帽也一定要順便丟一下之類的。常常畢業典禮或是拍畢業照時,畢業生都會拋學士帽,這個動作就要用 "toss",或是用 "throw" 也可以。另外「擲」硬幣也是用 toss 這個單字。其實很多我們一直很習慣的事物,在國外並沒有,比如說,他們沒有「謝師宴」"graduation dinner"這種東西,但是他們有「畢業舞會」。 我們常常在電影裡面看到的高中「畢業趴」,其實應該要叫做prom,是promenade的縮寫,雖然有的時候他們會加上graduation來強調是畢業舞會,但是大部份的時候都只說"prom"就很清楚了。這可以說是畢業生的重頭戲,因為畢業舞會的時候可以邀請自己心儀的人當「舞伴」, "prom date",當天大家都會「盛裝打扮」"dress up",尤其是女生更是會穿上最美的「舞會洋裝」"prom dress"跟舞伴翩翩起舞,希望成為舞會的焦點。 既然講到這裡,就順便介紹一下國外的派對或舞會大概有哪一些。說真的,外國人真的很愛辦派對,生日要辦趴,搬家要辦趴,結婚要辦趴,有的人連離婚都要辦個趴。很多人對於「派對」或「舞會」的認知都落在"party"這個字,基本上很多都是使用"party"這個字是沒錯啦!但當然也有些是例外的。比如說我們今天的主題,「畢業舞會」,就不是"party"這個字,是"prom"而另外一種常見的「趴踢」,雖然叫做「派對」但用的也不是"party",而是"shower",很特別吧!是辦派對洗澡嗎?不是喔!這種派對叫「新生兒派對」"baby shower",這可不是我們中國的什麼「滿月」之類的儀式,也不是辦在寶寶誕生之後幫寶寶洗澡,而是寶寶還在準媽媽的肚子裡的時候舉行的。通常日期會訂在預產期前的四到六個月舉辦,主要的目的是送禮物給準媽媽,等於是給準媽媽來場「禮物浴」的意思。 除了"prom"跟"baby shower"這兩種之外,絕大部份的「派對」與「舞會」都是使用"party"這個字,比如說,中國人搬家會有「入厝」的派對,西方人也會有「喬遷派對」,英文稱之為"housewarming party",就是要幫搬入新家的人「暖房」,所以要帶些居家用品當小禮物。如果是公司有新人來報到,就會舉辦「歡迎會」"welcome party",如果是有人要離職或離開,就會舉辦「歡送會」,"going away party"或者是"farewell party",公司如果有新品上市要開「發表會」,就是"launch party"。感覺上外國人好像無所不趴踢,只要可以慶祝的都可以趴踢一下,生日有趴踢,節日有趴踢,沒事想到也可以來可「主題趴」,"theme party",比如像是睡衣趴,內衣趴,漫威趴之類的,不過不管什麼趴,還有一種趴一定要跟大家介紹一下的,就是結婚前的趴,通常稱之為「告別單身趴」,如果是「男生的告別單身趴」稱之為"bachelor party",「女生的告別單身趴」則稱之為"bachelorette party",主要是為了讓即將走入婚姻終結單身的男女最後再享受一次單身的樂趣,所以有時候尺度都玩很大,不過千萬別嗨過頭就是了。 講完趴踢,我們還是要回到畢業這個主題上,畢業的時候一定會有人「致詞」"make a speech"或"deliver a speech",通常我們會希望越短越好,但是常常事與願違,哈哈哈,只能說「畢業演說」,"commencement speech",經常充滿了不捨、祝福或者是期許,所以很難三言兩語就結束。聽了那麼多的感言,不知道大家最感動或覺得最被激勵的句子是什麼呢?我喜歡賈伯斯這句,「如果你還沒有找到目標,繼續地找,別急著定下來。全心全力以赴,你終會知道你找到了。」"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祝福大家找到人生的目標。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閃閃惹人愛 (下)
終於閃來閃去的字要到尾聲了。上一次我們提到了flash這個字,今天在這裡順道補充一個很常見的片語叫"flash in the pan"。乍看到這個片語會很難聯想,因為這一個片語如果直接從字面上來看就叫做「平底鍋裡的閃光」。什麼叫做「平底鍋裡的閃光」呢?其實這個片語在中文裡是「曇花一現」的意思,通常被用來形容那些承諾了巨大的成功卻不能實現的人,或者是某些聽起來很壯觀輝煌但實際上很令人失望的事情。比如說,他們的新創事業賺了很多錢,但是「令人難過的是,他們的成功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地就被仿冒替代,然後消失在市場中。就可以說"Sadly, their success was just a flash in the pan."或者是像有些人很愛畫大餅,但說了卻往往拋諸腦後或者裝傻帶過,如果我們要形容「他承諾今年要跑馬拉松,但是他講講而已,講過就沒了。」就可以說,"He promised to run the marathon this year but he didn't; he's such a flash in the pan." 我們知道這個片語裡的"pan"是鍋子的意思,但是實際上這跟烹飪並沒有正相關,有一說是這個"pan"是掏金盤,如果閃過亮光,就有可能是掏到金子,當然也有可能什麼都不是,但有另外一說是"flash in the pan"是與火槍的推進器有關。這一閃而過的光亮由保險栓的火藥盤內的火藥爆炸時產生!老式槍枝被推進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閃光,感覺就是碰一聲就沒了的概念。 Well,之前提到flash這個字如果當作名詞來使用的話,是指閃電的意思,但是這個字如果當成動詞來使用,則是指「發出閃光」的意思,若加上了ing可以當作名詞、動詞或形容詞使用。像我們很常看到的「閃光燈」或「手電筒」,用的就是"flashing light",那個「閃啊閃啊七彩霓虹燈」就是"flashing neon lights"囉!說真的,偷偷跟大家講,我第一次看到flash這個字,其實是因為很年輕很年輕的時候被趕鴨子上架學著寫網頁的關係。在早期網路技術還沒有很發達的時候,大家寫的網頁都很陽春跟粗糙,而在當時相當流行的一款軟體就是flash,可以讓使用者藉由這個軟體設計出各式各樣的動畫影片或者是廣告banner,可以說紅極一時,好像網頁不來個flash就遜掉了一樣,相信很多跟我一樣年紀的人對flash一定不陌生,不要假裝沒有聽過喔!可惜後來網頁技術越來越發達,HTML5 或 AJAX 這些技術層面越來越高,將較之下 flash 的進步趕不上這些的新技術,所以就逐漸沒落了。麋鹿兒的老人家的經典回顧只是為了讓大家對這個字再多點印象。 講完了flash接下來我們就要繼續往下說囉!還沒說完喔!對啊,不過就剩下那一兩個常用的字,大家就耐心點吧!講到「閃爍」,另一個常常出現在大家腦海裡的就是"twinkle"這個字。這個字是動詞「一閃一閃地閃爍著」的意思。大家都一定對「小星星」這首兒歌相當耳熟能詳,這首歌便是改編自國外的兒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而來的。我想有很多人只熟那最開始的兩句,所以在這裡順便分享一下整首歌的歌詞,以後就可以完整唱完它。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掛在天上放光明 好像許多小眼睛 一閃一閃亮晶晶 滿天都是小星星 這首歌真的是不管用英文唱或者用中文唱都很可愛。不過,要提醒大家一下,中文跟英文的跟歌詞根本不是直接翻譯的,所以,還是不大一樣的喔!最明顯可辨識的差異就是英文裡面的是「像鑽石一樣」在中文裡則是「好像許多小眼睛」,其他句子的意思也是不能直接對的喔!twinkle 這個字加上ing之後就會變成形容詞,是一個相當好用的字喔!例如我們要形容一個人的翦翦雙瞳像星星一樣閃閃發光,簡直就是漫畫少女眼,那「閃爍的眼睛」,就可以說 "twinkling eyes",而「明滅閃爍的燈光」則是 "twinkling lights",在天上一閃一閃亮晶晶的閃爍的星星就是" twinkling stars" 最後我們要來講的是"shine"這個字。這個字蠻有趣的,其實我們表示「閃爍」的時候,有時候是想要表達「閃耀」的概念,所以,"shine"這個字就是這種概念的字。"shine"當動詞或名詞使用,最常見的意思是用來表示「閃耀」、「發亮」或「光輝」等意思,形容詞型態為 shining,用來表示「閃亮的」。一般很常看到的複合字像「陽光」就是sunshine。講到這裡一定要講一下一個很好用的片語,就是"rain or shine",這個片語是指「無論晴雨」,也就代表著「無論如何」"No matter what happens."的意思。很顯然的,這裏的"shine"指的就是"sunshine"。舉個例子來說,最近終於有空追偶像劇,偶像劇之所以迷人就是因為裡面的男主角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見到的,在偶像劇裡,當男主角說出「別擔心,不論如何我都會在你身邊」時,相信螢光幕前許多少女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心都融化了吧!那在現實社會裡,要如何用英文說出這句浪漫的經典台詞呢?其實很簡單喔!就是"Don't worry. I'll be there rain or shine."不過麋鹿兒認真地想像一下,如果在現實環境裡真的有一個人這樣跟我說,我可能在心裡飛過一句,「騙笑誒」然後再白他一眼說,「演哪齣?」哎!也真的不能怪現實生活裡很難出現這樣的人,說服力真的不高,哈哈哈!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閃閃惹人愛 (中)
還記得上一週我們講到的成語「金玉其外,敗絮其內」要怎麼說嗎?趕快閉眼睛回想一下,想起來沒?就是"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說真的,閃閃發光的東西人人愛,但真的不是所有■亮的金屬都是真的金子,鍍金的或者其他很類似的金屬也是會發出幾可亂真的光芒。如果我們今天要形容金屬閃閃發光(尤其是在陽光或光線的照射下),那就可以用到"glint"這個單字,所以,如果要表達「金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就可以用"The gold glinted in the sunlight."那可不可以用"glint"替代"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這個句子中的"glitter"呢?麋鹿兒上次有跟大家說,當然是不可以的喔!因為這句話已經變成慣常用語了,就像成語是不可以隨便替換的意思是一樣的。 如果說不是因為光線的照耀而發光,而是因為「有水或者有油」而發出光芒,那麼要用的就是"glistens"這個字了。如果對這個字的定義沒有什麼概念,那容我提醒一下各位中東油田產油股東(我也是),臉上爆油光的樣子就可以用這個字來形容,或者是,想像一下健身房裡香(?)汗淋漓的肌肉猛男身上的汗正在閃閃發光的畫面,就是這個字了,這樣是不是很有感覺?所以,如果想要表達「那個男孩臉上的汗水閃閃發亮。」就可以說"The boy's face was glistening with sweat." 以上所提到的跟「閃閃發光」有關的字,大部份不是因為光線就是因為水或油,但是有一種光是因為物品本身會發熱,所以也發出溫暖、柔和且穩定的光芒,比如說像是壁爐裡的爐火或者是菸頭所發出的火光,是一種持續、穩定、溫暖、且柔和狀態,像那樣的情況,我們就可以用"glow"這個字來形容。所以如果我們要表達「隔夜的餘燼依然在壁爐中微微地發光。」那我們就可以說,"The fireplace was still glowing with the remains of last night's fire."或者是想要描述「那紅紅的菸頭在黑暗中幽幽地發光。」那就可以說,「The red tip of his cigarette was glowing in the dark.」不是只有本身有溫度會發熱的東西才可以用"glow"喔!雖然我不知道螢火蟲的體溫多少,但是他「本身會發光」,而且完全符合「持續、穩定、溫暖、且柔和」的標準,所以,螢火蟲發光也是用"glow"來形容喔!比如說每年四月跟五月是賞螢的季節,閃閃的流螢發出的光芒讓人流連忘返,那是因為「螢火蟲會自體發光,在黑暗中閃爍,吸引遊客的注意力。」也就是"Fireflies glow from the body, blinking in the darkness,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ourists."嚕! 好囉!說到這裡,那些跟閃耀有關的g-開頭的字,麋鹿兒已經講得差不多了,我們來小結一下,再往下講,比較不會混淆:基本上如果當作發光的意思,"sparkle"和"glitter"是同義詞,用來泛指一般的反光;而"gleam"常指光潔的表面、眼睛或牙齒反光的樣子;那"glint"就很常被用來指■亮的金屬發光;如果是"glisten"則常指因為有水或有油而發光;最後提到的"glow"通常指的是發熱的東西本身發出溫暖、柔和、穩定的光。 上週我們還學了一個成語叫做,「金玉其外,敗絮其內」,也就是"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今天麋鹿兒再多分享一個成語,"An uncut gem goes not sparkle."意思是「沒有切割過的寶石不會閃閃發光」,在這句話中,"cut"是「切割」的意思。通常我們在字的前面加上un的字首,有反過來的意思,所以"uncut"就是「沒有切割的」或「未經切割的」。這樣的用法很常見,比如說,「快樂」是"happy",「不快樂」就是"unhappy",「吸引人的」是"attractive",那「不具吸引力的」就是"unattractive",「有限制的」是"limited",「沒有限制的」就是"unlimited",這還不錯用,對吧!而"gem"是寶石的意思,"An uncut gem goes not sparkle."這句話相當於中文裡面的「玉不琢,不成器。」喔! 接下來,我們要從「閃耀」進入到「閃爍」。跟「閃爍」有關的字有"flash"、"twinkle"、"blink"跟"shine"。為什麼要分成兩部分來講呢?這是因為「閃爍」跟「閃耀」雖然有時候也是同樣的意義,但其實還是有點差異的。 我們先來看看flash這個字。這個字如果當成名詞來使用是「閃電」的意思。我們常形容一個人的動作很快,簡直就是「快如閃電」或者「像是電光火石一樣快」,就可以用"as quick as a flash"這個片語,所以如果我們要表達「他早就知道答案了所以手舉得超快的。」就可以說,"He knew the answer so he put his hand up as quick as a flash."或者是在「客人已經來了,我們需要儘速地備好更多的食物。」就可以說"The guests are coming. We need to serve more food on the table as quick as a flash."這種快,有種「神速」的味道。 講到這裡忍不住想要問一下大家一下,"as quick as a flash"跟很常聽到的"as soon as possible"都是儘快,那有什麼不一樣嗎?其實,還真的不大一樣。不過,不知道也沒關係,我們現在來弄清楚它們的差別。通常普遍常見用來表達「快」的英文字大概有三個,分別為"fast"、"quick"跟"soon"。通常"fast"是用來指「速度快」,所以如果要描述「他是個跑得很快的人」或「他是個很快的跑者」,就可以說"He is a fast runner."如果說我們用到"soon"則通常是指「時間快」,所以想要表達「盡快回信給我。」就可以說"Respond the letter as soon as possible."那如果用的是"quick"指的是「動作快」,所以如果要形容「沒有人注意到他用電光火石般的速度偷走那女生的皮包。」就是,"Nobody noticed that he stole the purse from the girl."雖然這三個字在中文的解釋都是「快」,但是一定要分清楚喔!不然聽的人聽得很明白,但結果就不一定符合你想要的了。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閃閃惹人愛 (上)
哈囉,大家好,這週讓我們持續「很跳痛」的關注藍眼淚。還記得我們之前講到藍眼淚的英文有很多種說法,其中的一種就是"Sea Sparkle",他的翻譯很威,就叫做「海上閃靈」,我覺得還不賴誒。"sparkle"這個字是「閃爍」的意思。說真的,在英文中,光是形容「閃爍」的概念,就有一大把的英文單字跟片語,比如"glitter"、"gleam"、"glow"、"glint"、"glisten"這一堆都是g開頭容易混淆在一起的字之外,還有"flash"、"twinkle"、"blink"和"shine"……等等。今天,我們就來弄清楚跟「閃爍」有關的各種說法,進入「閃亮亮」的世界吧! 既然一切是從"Sea Sparkle"開始的,那我們當然就先來看看"sparkle"這個字囉!"sparkle "常用於指物體表面的反光,如果某樣物品在"sparkle",通常都是指他是「明亮且清楚地閃著多小小的亮點」。此外,這個字如果用來指物體本身發出閃光也可以。比如說,「海面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這很明確是一種物體表面的反光,我們就可以用"sparkle"來形容。英文可以這樣說,"The sea sparkled in the sunlight."是的,我們中文裡文鄒鄒的「波光粼粼」,在英文中,就是用"sparkle",不過,有一個字也可以用來形容「波光粼粼」,那就是glitter這個字。像剛剛提到的句子,「海面在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也可以說是,"The sea glittered in the sunlight."既然都可以用來形容「波光粼粼」,那到底glitter和sparkle這兩個字有什麼差別呢?一般來說,glitter和sparkle在被當作動詞使用而用來表示「閃爍」的意思時,幾乎是沒有差別的,但是glitter比較常被當作名詞來使用,用來表達與富人或名人有關的「奢華亮麗」的場所或生活方式。比如說,很多喜歡大自然生活的人,會不適應大都市的繁華,所以,要表達「紐約這個流光溢彩的繁華世界並不適合他。」就可以說,"The glamour and glitter of New York was not for him."補充一下,這句子裡的"glamour"是「吸引力」或「誘惑力」的意思喔! 此外,講到glitter這個字,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大家其實很常看到的句子,就是"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所有發光的都不是金子」(全部否定),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所有會閃閃發光的都是金子」(部分否定)。也就是我們中文講到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說的是一個人「虛有其表」的意思。這句話可不是我隨便亂說的喔,這是源自於莎士比亞的名作<<威尼斯商人>>的對白,算是一句被頻繁使用的句子。如果我們發現某件事物並沒有原先想像的好時(比如,用來說明「外強中乾」、「外表好看而已」、「沒有想像那麼好」、「只有顏質沒有內涵」、「看起來體面但是實際上卻很拮据」等等的狀況)就可以說"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在這裏既然講到了這個句子,就一定要跟大家說一下有關於「部分否定」的用法。很多母語不是英語的人對於「部分否定」的用法其實一知半解,很常會卡住然後轉不過來,所以就趁著個機會,我們也來稍微來釐清一下「全部都不是」(全部否定)跟「不全部都是」(部分否定)的用法,你看,中文其實很奇妙,一個「不」放在哪兒,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樣了喔!但是英文的概念如果不夠清楚就容易再轉成中文的時候一團亂了。 基本上來說,not all……或者All……not是用來表示部分否定的句字,表示「不全部都是……」或「並非全部都……」,比如說,韓國的演藝圈競爭很激烈,我要對著面前的實習生全體說,「並非所有的人都可以當超級明星」,就可以說"Not all men can be superstars."也可以說,"All men cannot be superstars."順便提一下,因為在英文中,all是表示三者含三者以上的數量,如果「全部」的概念是要表達「兩者都」,那麼就要用"both"而不是"all",比如剛剛那樣的狀況,到最後的實習生只有兩個人,但也只能有一個人出道,我講這句話的時候,「全部的人」指的就其實「只有兩個人」,那這樣子的話,這句話就會變成"Not both men can be superstars."也可以說,"Both men cannot be superstars."這樣的否定句式其實蠻常出現在生活中的。或比如說,你到書店買書,有兩本書一直讓你很難決定,但你只想要一本。那你就可以說,「我不是兩本書都要。」"I don't want both the books."接下來回到上面的例子,如果全部實習生都不過關,「沒有人可以當超級明星」或「全部都無法當超級明星」那要怎麼說呢?其實也還蠻容易的,那就主詞就用No開頭(表示否定)的字就對了,比如說,nothing (沒有東西)或者nobody(沒人)或none(=no one),如果經過測試之後,沒有任何實習生通過,那麼「沒有人能夠當超級明星」或者「全部都不能當超級明星」,那就是"Nobody can be a superstar." 經過這樣的說明,是不是大家會比較清楚為什麼"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要解釋成「並不是所有會發光的都是黃金了」,也順便提醒一下大家,雖然前面有說到,glitter跟sparkle在閃閃發光的解釋上幾乎等於同義字,可以互相替代,但是大家可不要就率性地把這個句子裡面的glitter自動換成sparkle喔!因為自從莎士比亞寫完這經典的名句之後,這句話就被當成固定的用法了,幾乎是一種成語的位階,所以,只能用glitter喔!至於部分否定的用法,可別以為這樣子就講完了,認真要講起來,可以以講的東西可多著的呢!但因為今天的主題是「閃亮亮」,所以我們還是要回到跟「閃閃發光」有關的字上。跟部分否定有關的部分,就等下次我們再另外開個主題來好好討論。 好,現在讓我們回到「閃亮亮」的主題。話說,現在已經很少有人不用賴了。用賴聊天最大的方便是因為即時且不用電話費,而用賴聊天最大的樂趣有一半是來自於可愛的圖貼,大家一定都有印象那賊笑嘴角閃光的圖案,跟眼睛閃閃發光的圖案。一般來說,用來指光潔的表面發出閃光,尤其是指某人的「眼睛」或者是「牙齒」發出閃亮的光芒,那就是"gleam"這個字。比如說,鬍子傑克雖然嘴巴上的鬍鬚很多,但是露出笑容的時候就會看到一口潔白晶亮的牙,「他的鬍子下面牙齒晶瑩發亮」,你就可以說,"His teeth gleamed under his moustache."如果一邊腦中出現"gleam"這個單字,一邊腦海會出現心愛的偶像那嘴角微笑,一露牙就閃著光芒的畫面,那保證你這個字一輩子都忘不了囉。至於其他那一大把有關「閃亮亮」的字是什麼,要怎麼用,就待下回分解囉!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浪漫的眼淚實際的用法 (下)
坦白說,從藍眼淚講到一大堆的眼淚噴發方式是有那麼一點不浪漫,但是我們還是要繼續來關注眼淚的各種說法。通常引發哭泣都一定有一個點,如果「某樣東西讓某人哭了」,或者是「某人惹另外一個人哭了」,我們可以用最常見的片語"make somebody cry"來形容,比如說當哥哥的一定有惹哭妹妹的經驗,如果我們想要表達,「我經常惹我妹妹哭。」就可以說"I often tease my little sister and make her cry."這個例句裡面的tease是「戲弄」或「逗弄」的意思,一般如果用來講屬於朋友間的那種打鬧,是比較輕鬆的那種「鬧著玩」的意思,不過這個字的意思也有很多重,要多注意上下文及使用情況喔! 講到"make somebody cry"麋鹿兒的腦袋就忍不住飄過熟悉的旋律,我記得有一首歌,叫做"Sad Movie",副歌的旋律也是用這個片語寫成的句子。早期的歌都很直白,歌詞的內容是說有一個人約他女友去看電影,但是他的女朋友告訴他必須得要上班,所以不能和他一起去看那部電影,他只好獨自一人去電影院看電影。結果在他坐定位置之後,電影剛好開始放映。就在那時候,他看到自己的女友跟自己最好的朋友走進來。他們並沒有看到他,而且好巧不巧就正好坐在他的前面。就在電影演到一半的時候,他眼睜睜地目睹自己最好的朋友親吻自己的女朋友,那個當下,他覺得自己快要死掉了。然後歌詞就重複著"Sad movie always make me cry."(悲傷的電影總是令我哭泣)我想大家都知道讓他悲傷的不是悲傷的電影,在這個芭樂的情節裡,比悲傷的電影讓人更悲傷的事是被背叛。如果說今天,我們想要陳述因為某種感傷而流淚,那麼我們除了剛剛的那個片語,也可以用"bring tears to somebody's eyes"這個片語。所以拿剛剛的例子來說,如果看了一部電影,而這部電影讓我們感傷到流眼淚,那我們也可以說"The movie always bring tears to our eyes." 如果被女友背叛然後分手了,一邊喝啤酒一邊痛哭流涕,那麼,我們就可以用"cry one's eyes out"這個片語來形容哭得慘兮兮的樣子。這個片語是相當的口語,所以,雖然「把眼睛都哭出來了」這種說法感覺畫面很不美麗(應該是恐怖片才會有的情節),但是個很生動的用法。比如說最近相當紅火的許志安劈腿事件,這當事人外遇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假設今天許志安回家請求鄭秀文的原諒,痛哭流涕以銘己心,你就會看到八卦記者這樣寫,「許志安稍後走進來哭求鄭秀文的原諒。」"Andy came round later, crying his eyes out, asking Sammi to forgive him."然後再假設鄭秀文知道消息之後並沒有如大家預期的「崩潰大哭」,而是選擇迅速離開,那麼,我們就會看到八卦雜誌寫,「鄭秀文一言不發地迅速離開,因為她不想在許志安面前崩潰大哭。」"Sammi didn't say anything but left quickly,not wanting to break down in front of Andy."基本上,"break down"是指因為情緒失控而痛哭失聲或者是大哭起來,這個片語一定要記起來,因為其他的意思也很實用喔!這個片語除了可以拿來形容「情緒失控大哭」的崩潰情形,也可以用來形容「機器或車輛發生故障」的狀況。有時候我們也會在比較正式的文章看到它,這可以用來形容某種系統或某樣關係「產生溝通問題或者是崩潰」,也可以用來形容「討論的崩解」,也就是指討論的結果失敗的意思。大家會發現這個片語只要圍繞著「崩壞」的概念,就容易產生聯想,一定要好好記得它喔! 引發哭泣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之前講到,有可能是因為外在不可抗的原因,像是煙霧瀰漫、沙塵暴、風吹或者是進了沙子,那麼這時候可以簡單用"somebody's eyes water"來形容,就是「眼睛裡跑水出來」的意思。因為是外在的自然不可抗因素,雖然眼睛有淚水,但是並不是因為某件事情勾起難過、悲傷等情緒所引發,所以不用tear是恰當的。比如說你的外國朋友在烤魚,弄得滿屋子都是煙,你的眼睛被滿屋子的燻得眼淚直流,你想要「該」一下,你就可以說"My eyes were watering from the smoke that filled the room."說真的,哭要能有美麗的聯想很難,除非哭的人美得不像話,比如說好久以前劉雪華在瓊瑤劇中的眼淚,或者是最近「我們與惡的距離」裡賈靜雯那情緒過後眼角滑落的淚水(我真的有被電到),一般人的哭通常都是眼淚鼻涕跟口水齊飛的混亂狀態,很難有美感。不過,所有的哭裡面,有一種哭倒是蠻可愛的,那就是小朋友或女朋友想要撒嬌的時候那一種故意哭,我們可以用"turn on the water work"這個片語來形容。講到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不是真的難過流淚的那種,都用"water"來形容誒! 比如說,小朋友不想上學,就會使出八百種才藝、三千種武器加上一萬個賴皮,到最後沒辦法的最後一個辦法就是哭給你看,不過這時候就算小朋友再可愛,哭得再淒慘,只要是沒有理由,千千萬萬不能心軟,可以給他一句,「你哭也是沒有用的,因為你不能待在家不去上學(逃學)。」英文的說法就是,"It's no good turning on the water works. You can't stay home from school."這個句子裡面的"It's no good"是「沒有用」的意思,也可以用"It's useless"來替代,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It's no good"後面要加動名詞(V.-ing)而"It's useless"則要加不定詞(to V.),所以這句話如果用"It's useless"這個片語就會變成"It's useless to turn on the water works. You can't stay home from school."喔!要特別小心呢!話說,不要問我為什麼是這兩種人才能夠假哭裝可愛。想像一下自己長鬍渣的男友、微凸大腹的老公、白髮蒼蒼的老爸或者是神級大嬸的老婆或老媽撒嬌假哭的畫面,實在是有點違和感太重,哈哈哈!(以上人種原諒我,我也是其中的一種,沒有不敬的意思喔!大家想要撒嬌假哭也是可以的啦,不過要量年紀跟情況而為,適當,適當就好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浪漫的眼淚實際的用法 (上)
南風起,霧漫漫。又開始了藍眼淚的季節。金門的藍眼淚越來越多,海岸美得令人屏息(breath-taking)。藍色的眼淚是浪漫的(romantic),伴隨著藍眼淚來的是美好的回憶,甜到爆表。但是眼淚一點也不動人,因為伴隨眼淚來的是傷悲跟鼻涕,簡直就是醜到爆炸。Anyway,今天我們就讓感性與理性兼具,藍眼淚跟眼淚一起來看一下囉! 傳說中的藍眼淚(Blue Tear),在英文又稱星海(Sea of Stars),有時候我們也可以聽到英文的俗稱"sea sparkle"。「藍眼淚」的產生其實是來自於一種被稱為「渦鞭毛藻」(Ligulodinium polyedra)的浮游生物,也有人稱它們是「海上螢火蟲」。通常細小如沙粒,所以又被稱為"blue sand",隨著海浪被沖上岸邊時,離開海水的藍眼淚無法生存超過100秒,藍眼淚在光芒消失的時候,生命也就結束了。 雖然藍眼淚很美,但是流眼淚就不美了。講到流眼淚,就不得不說一下流眼淚的各種方法。好啦,我知道從藍眼淚到眼淚,就是一種從夢幻變成現實的殘酷狀態,但是先不要白眼我,雖然浪漫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調味料,可是我們還是要學一點點實際上用得到的東西,對吧!說真的,流淚不是只有一種,光是中文就有一大打的講法了,輕微從啜泣一直到嚴重得嚎啕大哭,英文也是一樣的,也是分成很多種不一樣的狀態,還好光是一個tear就可以搞定很多的講法。 如果我們今天要表達哭泣的情況是「眼眶含淚」,那麼,我們就可以用"have tears in one's eyes"這個片語。比如說,「蘿拉眼睛裡含著淚水,懇求我幫他。」"Laura turned to me with tears in her eyes, and Begged me to help her."如果眼眶含著的淚水就這樣不爭氣的流下來。那麼我們就可以用"tears roll"或"run down one's cheeks"這兩個片語來形容。比如說,我們想要描寫一個人鬥奧音樂的感動,「當音樂聲響起時,他靜靜地站著,淚水順著他的臉頰流下來。」那我們就可以說,"He stood silently with tears rolling down his cheeks, while the music played." 坦白說,在現實的狀況中,眼淚從眼眶流下來一直到淚流滿面的狀態,有時候是很難切割的。如果只是想要說他就是在哭泣的狀態,那麼我們就可以很簡單的用"be in tears"來形容。比如說,在聽完一個感人的故事,被故事的情節感動到流眼淚,想要表達「當他說完他的故事的時候,我們大多數人都已經淚流滿面了。」我們就可以說"Most of us were in tears by the time he'd finished his story." 當然不是每個人想哭就可以哭得出來的,如果想要形容一個人看起來「快要」哭了,但是還沒有哭出來的狀態,那麼,我們可以用"be close to tears"或者是"be on the verge of tears"這兩個片語來形容。"close to"這個片語是「接近」的意思,而"verge"是「邊緣」的意思。一般所講的「快要」指的就是「接近」或者是「頻臨邊緣」的狀態,所以用這兩個片語相當恰當。比如說,他脾氣很差,每次不高興都對女朋友大發雷霆。「一點都沒有意識到他女朋友快要哭出來了」,還一直罵他女朋友。那就可以說"He didn’t realize that his girlfriend was on the verge of tears.”或者是“He didn’t realize that his girlfriend was close to tears.” 其實我們也懂,有時候快要哭了,但是沒有讓眼淚掉下來,不是因為不夠傷悲,只是因為在眼眶含淚的同時拚了命把淚水給hold住,不要讓眼淚流下來。所以,如果要形容「拚命忍住淚水」,我們可以用"fight back tears"這個片語。比如說,「他企圖抑制淚水,並試圖安慰他的女兒,但是失敗了。」你就可以說,"He fought back his tears and tried to comfort his daughter, but in vain."這裏要提醒大家一下,"fight"這個單字的過去式跟過去分詞是fought,然後我們在句子裡面有看到一個片語"in vain"這個片語是「徒勞無功」,也是很好用的喔!只要講完一句話之後,在後面加上一個"but in vain"就等同於宣告前面講的那一句話是「徒勞無功的」沒有產生效益的。 有些人就像張惠妹的歌詞「想要哭卻哭不出來」,但也有些人常常莫名其妙就哭了,而且是突然間的嚎啕大哭,那就是用"burst into tears"來形容。雖然這種情況比較可能出現在小朋友身上,但是大人也有情緒突然失控的時候,所以如果我們要描寫一個人突然間放聲大哭,比如蘿拉跟男朋友吵了假,「她突然間哭了出來,然後從房子裡跑了出去。」就可以說,"She burst into tears and ran out of the room."要注意"burst"這個字的三態是一樣的喔!另外這個片語也可以用另一個片語"burst out crying"來替代,不過要注意介系詞要對應好,不要張冠李戴喔! 哭除了狀態的差別,還有情況的差異。怎麼說呢?除了喜極而泣之外,會掉眼淚通常都是因為很悲傷、很難過、很氣或者是很賽的情況,再來就是被什麼人、事、物所感動,要不然就是因為一些不可抗外力,比如說粉塵、煙霧、風……等等。也是有一些不錯的精準表達,留待下次跟大家分享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單身狗與放閃大軍
所有麋鹿兒最討厭的節日,目前排名第一的是清明節,因為它是個很哀傷的節日。另一個大概就是情人節了。一年裡面情人節出現的次數還比多的,七月要來一次「中國情人節」(the Chinese Lovers' Day)、二月要來一次「西洋情人節」(St. Valentine's Day),沒事三月還要來個「白色情人節」(White Valentine's Day),簡直是閃瞎我們這些單身的「孤兒」。現在不知道為什麼,就算不是情人節,沒事走在街上、搭個捷運也會被路邊摟摟抱抱的情人閃到一個不要不要的。 好吧,因為今天被「閃」很大,所以我們就來聊一下,流行的「單身狗」跟「灑狗糧」要怎麼說。基本上我覺得單身很好,不大明白為什麼要用「單身狗」來形容,這樣感覺單身好哀傷啊!哈哈哈!一般來說,「單身」在英文中可以很簡單地用"single"這個字來形容。"single"這個字是「單一、單數」的意思,像是一般我們說「單人房」就可以說"single room"或者我們可以用"unpaired"這個字來形容也很傳神。這個字的原意指的是「不成雙的、不成對的」,既然還沒有成雙成對,那當然就還是單身囉!其實,我們如果真的要講得比較仔細一點,「單身的男子」我們可以用"bachelor"來形容,這個字原本的意思是「學士」或者「單身漢」的意思,我們要講人家是沒有伴侶「羅漢腳」就可以用這個字喔!另外,如果是單身的女子,那我們就可以用"bachelorette" 這個字來形容「單身女郎」喔!至於大家很愛掛在嘴邊的「單身狗」,其實是一種詼諧幽默的說法,用的是"soloist",這個字的原意是指「獨唱者」或「獨奏者」,也就是大家調侃單身人士的時候愛用的「單身狗」,可千萬不要說成"single dog"喔! 另外,大家都知道「情人」叫做"lover",而「熱戀中的情侶」,我們有一個很可愛的說法,叫做"love birds"或"lovebirds"「愛情鳥」,這愛情鳥不是只有到處飛來飛去很招搖,有時候真的「閃」得很過分,搞到最後尷尬的反而是路人。如果不小心剛好目睹了激情上演,想表達,「看看那對情侶,如此熱情地擁吻彼此。」那麼就可以說,"Look at those two love birds, kissing and hugging each other so passionately."說真的,情侶感情很好是件好事,但是這「閃」很大的尺度如果太over很容易引起公憤的。不過這裡麋鹿兒要跟大家說,這所謂的「很閃」,不能說"shiny"喔!「放閃」這個動作,其實就是「秀恩愛」的意思。秀恩愛最地道的說法就是"lovey-dovey",就是一種在公眾場合愛火纏綿、卿卿我我的概念,雖然是一種略帶幽默的說法,不過也有表達了一點點的輕度不滿喔!也就是說表示有點「過度親熱」,比如說,如果情侶放閃放得太超過,你覺得被閃得很煩,很想嗆對方,「你們兩個可以別再卿卿我我的了嗎?很煩耶!」,那麼你可以這樣說"Could you two please stop acting lovey-dovey? It really annoys me." 至於情侶在公眾場合裡面秀恩愛,拚命「灑狗糧」的行為,在英文中就稱之為"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也就是「公開展現愛意」的意思,可以縮寫成"PDA"。這裡的"affection" 是「喜愛;愛慕之情」的意思,而"display"就是「展現」的意思,在公開場合展現的愛慕之情,就是所謂的「曬恩愛」啦!因為 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很長,在口語中一般會用縮寫"PDA"來說,沒錯,就和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型數位助理」的縮寫一樣,不過現在的年輕人大概已經不知道PDA是什麼了吧!(完全透露出我的年紀啊!) 說真的,單身的人不能老是被熱戀情侶「眼睛霸凌」,也要自己好好加油才是,如果說看到還不錯的對象,至少要跨出第一步吧,鼓起勇氣去搭訕。正所謂有問有機會啊,對不對?基本上,「有約會機會」的人大概不外乎是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單身」,沒有男朋友或女朋友的人,也就是前面講到的"single",另外一種比較微妙的,就是雖然有男朋友或女朋友,但是雙方都同意讓對方有跟其他人約會的空間,這是一種「開放關係」,"open relationship",最後一種就是「已離婚」人士,"divorced",但是不管是哪一種,不問怎麼會知道,對吧!如果要問對方「是否交往中?」基本上單刀直入的問法可以是,"Are you seeing anyone?"這句話不是問人家是不是正在看誰,而是問有沒有在跟任何人約會。或者你可以更進一步問人家是否「名花有主」或者「名草有主」,那就是"Are you available?"有沒有覺得很眼熟,對啦,就是跟「你現在是否有空?」是一樣的句子啦! 如果你不好意思直接問,也可以觀察一下對方的社群網站所顯示的「關係狀態」(Relationship Status)來做第一步的篩選,比如說,我們會在臉書(Facebook)上看到「感情狀況」(relationship status)。如果你看到的是"It's complicated."表示「 一言難盡」。因為"complicated"這個字的意思是很「複雜」,沒辦法說清楚,或者不想說清楚,哈哈哈!如果你看到的是"in a relationship"那就是指對方正「交往中」,也會看到有人用"in a steady relationship"或"in a committed relationship"來強調這段關係的「穩定」與忠誠度。那你就只能等到對方「分手」(break up或end the relationship)才可能有機會囉!如果你看到的是"engaged"則表示「已訂婚」,如果是"married"則表示「已結婚」,以上這幾種人都不要亂碰。乖一點,別給自己惹麻煩。其實,兩個人有兩個人的幸福,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美好。雖然單身,但是相信一定會有適合的人在恰當的時候出現的。至於別人放閃,了不起戴個墨鏡就算了!XD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嗨!你直播了嗎?
嗨,你直播了嗎?直播過的請舉手。好沒關係,不舉手也可以,偷偷在心裡點個頭就好。我知道你有,因為我也有,哈哈哈!要說現在是直播當道的時代,一點也不誇張,大家動不動就開直播,只要一機在手,全世界都是滿滿的直播大平台,甚至有人無心插柳變成專業直播主或因此而成為某個領域的"KOL"賺進大把的鈔票。既然直播這麼夯,我們就不能跟不上時代,所以我們今天要來聊一下到底「直播」是什麼,跟直播有關的英文又要怎麼說。 直播大家都會開,但是直播到底是什麼呢?一般大家講的「直播」指的大多都是「網路直播」。這是一種隨著線上影音平台的興起,在網際網路上公開播出即時影像的娛樂形式。一般我們稱演出或主持網路直播的主角,為「播主」、「主播」、「直播主」或「實況主」。基本上,網路直播與傳統上傳自己錄影影片最大差異在觀眾可以透過即時跳出的彈幕留言和主播互動,所以主播可以立刻根據觀眾回饋來調整節目內容或與觀眾進行互動。而網路直播內容一般可以分為聊天、唱歌、舞蹈、電競、動漫、美妝、美食、色情等不同類型,現在更是進到了一種「無所不播」的情況,連三歲小孩都可以拿起手機來直播。直播之所以吸引人不只是可以滿足「被看」與「看」的慾望,通常這些直播主可以透過觀眾經由數位方式轉帳的打賞來與網站平台分成而獲利,因此,也是一種致富的管道,在現代,如果可以,人人都想要成為人氣滿點、口袋麥克的直播主。不過麋鹿兒天生害羞內向(呃,雖然我聽不到,不過你可以笑小聲一點,我不會怪你的。),這直播主就讓別人當就好了。 Well, 講了這麼多,那到底直播的英文要怎麼說呢?拜託可千萬不要直接翻譯啊,這裏所謂的「直播」,英文是live stream,這是個複合名詞,是「實況」(live)加上「串流」(stream)組成的。而我們常聽到的「直播主」,就是streamer了。講到stream這個字,相信大家一點也不陌生。這個字當名詞用的時候,最常見到的是「溪流」的意思。所以,以此延伸,只要是表示流動、川流的意象的字,都可以用這個字來形容,比如說我們日常中常常提及的很多種「流」,像是液體的「流」、人流、車流甚至是金流等等都可以是stream,既然是一種流動的意象,所以如果是指「一連串」的概念,也是可以用到這個字,比如說,拿來描述一個事件的連續發生,或者是金銀財寶的滾滾而來,比如說,明星蔡依林生病的時候,就有有川流不息的訪客來探病,那你就可以說。"Jolin had a constant stream of visitors while she was ill."那可想而知,如果是一連串的事件造成一股風潮,變成了是一種「潮流、趨勢或傾向」,也是可以用到stream這字的喔!stream不再只是「小溪流」了,是個很酷的字喔! 我們前面提到「直播」的名詞是live stream,如果我們要表示「有一場才藝表演再將會在晚上十點線上直播。」那就可以說,"A talent show will be available online at 10 p.m."順便複習一下,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available的用法,available是表示「可行的、可以的」,所以這裡的"be available online"就是指在「線上」(網路)可以(看到)的囉! 如果我們要若表示直播這個動作,可用live-stream或stream+人+live的句型來表示。比如說,以前要是發生車禍,大家第一時間會叫救護車跟報警,現在可能第一時間會拿起手機來直播現場,邊直播邊報警跟叫救護車,如果你要說,「那個女孩在臉書直播車禍現場。」那你就用"The young girl live-streamed her car accident event on Facebook."或者是"The young girl streamed her car accident event live on Facebook."還記得我們以前說過,如果在動詞後面加上er,通常都是表示做那個動作的人,比如說singer=sing+er(歌手=唱歌的人),既然是用"stream"當動詞,所以「直播主」是"streamer"就不難理解了吧! 如果直播主當到嚇嚇叫,可能可以變成是一個「網紅」,甚至是一個"KOL"。不過麋鹿兒要提醒大家,直播指是一個方式,想當網紅或"KOL"也不一定非直播不可。Anyway,既然話題講到這了,不提一下怎麼可以。網紅大家應該會有點概念,麋鹿兒記得以前有寫過一篇跟網路有關的文章介紹過網紅。總之,現在網紅長得美得叫「網美」,長得帥的叫「網帥」,但其實,就是「網路紅人」或「網路名人」的意思,所以其實用一個"Internet celebrity"來表示就可以了。一路走來很夯的字除了網紅、網美、網帥、直播主,還多了一個"KOL"這個"KOL"到底是什麼呢?網紅跟"KOL"又差在哪裡呢? 基本上,「網紅」是指在某個領域小有名氣或因一些事件突然爆紅的人,不過,這種「網紅」的熱度往往只能維持一段短時間,大概只有一到兩個月不等,光環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KOL"就不一樣囉!這所謂的"KOL"是指"key opinion leader"也就是某領域的「重要(關鍵)意見領袖」,在中國統稱為 「大號」,包括明星及某範疇的名人。兩者間的最大差異有兩點,第一點是「名氣」。通常"KOL"的形象已經深入民心,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且通常是一方的專家或代表性人物。而「網紅」給大家的記憶常常只有行為、表情或金句,隨便阿貓阿狗只要能引起大家一陣的關注熱潮,都可以是網紅,但也很快被忘記。 第二點就是「受眾」。"KOL"的受眾通常有特定的年齡層、性別或興趣。想看旅遊美食情報,你會看常分享旅遊資訊的"KOL"專頁,至於其他領域,像是流行穿搭、親子教育、美容美體、烹飪等等,都各自會有相對應的一群"KOL",而且通常一個"KOL"也只會專注在一個領域上。而關注「網紅」的人則沒有共通點,不管男女老幼都有可能是受眾。兩者的檔次可是差很多的,下次可千萬別把網紅跟"KOL"搞混了喔!另外,別立志當網紅,立志當個"KOL"吧!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租屋二三事 (下)
租房在人生中算不上是大事,但的確是件蠻累人的事。因為光是跟未來的房東逐一問完跟房子相關的事情就夠累人的,更何況未來房東的人數如果列出來都很可能會超過自己的未來女朋友名單(淚)。說真的要能夠在第一次就碰到命中註定的房子就跟在一見鍾情的狀況下碰到命中註定的人一樣,是可遇不可求的,再加上還要天時、地利、人和,有時候好不容易大家喬好了時間,就在要看房的前一個小時收到房東的訊息說租掉了,那種心痛就跟好不容易約到心儀的女孩,滿懷期待,卻在還沒告白就被三振出局一樣啊!所以,看房子真的是片刻不容緩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把握才行。如果真的大家的時間喬不攏,就有可能必須中午休息時間去看房子。如果要跟房東約這種不得已的時間,那你可以說,「我可以在午餐休息時大約在十二點到下午一點半過去看房子。」"I could view the room in my lunch break between 12 and 1 and half p.m. 在這句話裡面,有地方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的,就是break的用法。基本上這個字當動詞用是「打斷」的意思,幾乎相關的用法都可以圍繞著這個意思為中心來發想。首先,我們來聊一下中午的休息時間,就是一天當中工作時段被打斷的時刻,所以,就是一個break,因此,當我們講到「休息」的時候,如果只是表示單純的休息狀態,那我們會用rest這個字,如果說指的是這種幾分鐘或者一、兩個小時的中斷休息時間,就會用到break。所以,如果要叫別人「休息一下」,可以用"Take a break."或者直接用"Break time"如果要表達「十分鐘的休息時間」,我們可以說,"Ten-minute break"。 既然提到了break這個字,麋鹿兒也順便提一下一些跟break有關的常用片語。第一個要講的就是,「分手」, "break up"你想想,如果感情斷掉了,不就是分手了嗎?東西被打破了或打斷了,形容詞是 "broken"所以「我們分手了。」就是 "We are broken."但是如果我們看到的是"on the break"這就要注意了,因為這可不一定是表示雙方分手,可能只是說明因為某些原因所以暫時沒有在一起的狀態,比如說相隔兩地的情侶或者是分居的夫妻之類,這個片語的意思等同於separation,雖然可能是因為某些特殊原因必須分開,或者是因為感情變淡而暫時疏離,但是後來也是會有恢復親密狀態的可能喔! 其實,為什麼要特別說一下break這個字,實在是因為幾個片語,實在是太生活化,又太容易被弄錯,如果按照中文直接翻譯,那誤會就大了。比如我們中文說「打斷你的腿」或者是「扭斷你的脖子」通常都是指說話的那方非常生氣,而對方又可能是犯了什麼大錯、惹了什麼滔天大禍,或是做了罪無可赦的事情才會讓說話的人這麼想要暴力相向。但其實,不是這樣的。麋鹿兒偷偷跟你們說,最常聽到人家動不動就用 "Break a leg."問候對方的不是黑道大哥,而是劇場的表演者或工作人員。哪泥?不要懷疑,因為這句話的意思是等同於"Good luck."的,因此,祝人家「演出成功順利」就可以用這個片語喔! 既然打斷腿是祝人家演出成功,那扭斷脖子肯定也有很跳tone的意思吧!沒錯!如果你聽到人家說"I will break my neck to finish it."可別大驚小怪地認為對方要扭斷脖子終結一切。乖!說話的人沒有要以死謝罪,他只是想要表達他對這件事情的認真努力,這句話是「我會盡力去完成這件事。」的意思。所以,你說,要不要懂一下,真的要啦!不然不只是誤會大了,還可能因此鬧出笑話來。另外,最近很流行的「吃土」這句話,在英文中就可以用"break the bank"來描述,所以,如果我們聽到有人說"I am breaking the bank."就跟"I am running out of the money."一樣,就是「我錢用光了」的意思。沒錢當然就「吃土」囉!你看,break這個字的相關片語,是不是都還蠻簡單、好用又傳神的?不用力記一下對不起自己啊!是不是? 那如果雙方講好了時間,別忘了做最後的確認,比如說,「那就這個禮拜三下午一點吧?」"So that's Wednesday afternoon at 1 p.m?"我們可以禮貌性地回答,「到時候見。」"See you then."或者是「很期待見到你。」 "I look forward to meeting you." 這裏我們要說一下look forward to 這個片語,如果有人很仔細地看這個句子,會發現to 這個字後面接的不是原形動詞而是動名詞,沒錯!這個to是介系詞,所以當然後面要加上與名詞相等的詞類,所以要加名詞或者是動名詞。如果你要表達很期待對方的回信,你就可以說「靜候回信」 "I'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又比如你很想表達很期待跟對方一起共事的心情,你可以直接跟對方說,"I am looking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you."如果別人約你參加派對,你想禮貌性表達你的開心,你可以說「我很期待這次聚會。」"I'm looking forward to this party." 好了,最後看了半天的房子,如果覺得一切都滿意,那麼就可以跟房東討論好細節,進入簽約的步驟。如果沒有辦法馬上簽約,通常房東會希望你付個訂金來保有你的權利。關於這個訂金,通常如果是在買房子或者是買車子的情況,用的是"the down payment" 如果是用在飯店或者是餐廳的情況就是"deposit",那不管是哪一種或者金額多寡,如果是反悔的話都是收不回來的。租房子在簽約的時候付的「押金」也是"deposit",租約滿是可以拿回來的。若進入簽約的階段就代表租屋惡夢終結了,恭喜!簽完約,就正式變成tenant了。提醒一下「簽租約」是"sign a lease"用的不是contract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租屋二三事 (中)
上次麋鹿兒提到了租屋的二三事,今天要接續講到的是,如果說對於詢問過後覺得屋況滿意,那麼就可以進一步跟房東約看房子。你當然可以直接問房東,「請問何時方便預約看房呢?」"When could I view the room, please?"不過還是建議可以委婉一點的先探詢一下是否還有空房。你可以先跟房東打招呼,甚至介紹一下自己,不然簡單地說一下,像是「哈囉,我是Sam。我在591有看到你的房子出租廣告,請問還有空房嗎?」"Hi, I am Sam. I saw your house rental advertisement on the 591. Is the room still available?" 在這裡我們說明一下available這個字。這個字比較常用到的解釋是「可行的、有效的」、「在手邊的、可用的」、「可得(買)到的」、或「有空的、可以聯繫的」,比如說,問人家「方不方便」接電話或者見你,其實是問人家「有沒有空」見你,所以如果我們問人家,「你現在有空(可以跟我講話或者做其他事情)嗎?」就可以說,"Are you available now?" 如果對方跟你說「執行長現在有空(見你或跟你講話)」那麼你就會聽到對方說,"The CEO is available now." 這裏要表達的「有空」概念跟"free time"其實有點不一樣,"free time"指的是完整的一段空閒時間,而"available"則是指著現在有空檔可以聯繫,但是他不一定是有空閒的。像是你打電話給老闆,雖然他在處理公事,但是他可以跟你講電話,那他也是available的,這樣是不是比較清楚呢? 其實available是一個很常用的單字,比如說,我們常問哪裡可以買到什麼東西,不一定要用buy或者是purchase,也不一定要用到do shopping,可以很簡單的用這個字來表示,例如,「球鞋在任何一家百貨公司都可以買到。」就可以說,"Sneakers are available in any department stores."說到底,這個字不單純只是「買得到」,他的意思是只要你「能拿到」,是不是買到的都可以,比如說,我們要去爬山,那就需要水,你可能會問,「在那附近弄得到水嗎?」"Is there water available around here?"這個「弄」字,包括了用任何方式去得到,不管是用買的,用要的,還是去警察局裝或者是去河邊撈,都是可以的。 available還有一個很常見的用法是表示「可以用的、有效的」,比如說很多優惠券或者招待券上面都會有使用期限,「使用期限」這個字,如果是表示食物或者是物品的保存期限,我們會看到上面有印一個日期,EXP. 2019.03.16就代表今年的三月十六號過期,這裏的EXP.代表的就是expiration date,到期日的意思。如果說你要表達這張票券已經過期了,不能用了,請避免說"You can't use the ticket.",因為並不是你本身不被允許使用,而是這張電影票不再有效了。你可以說"This film ticket is no longer available."畢竟不被允許使用有很多原因,不光只是因為過期,所以表達要清楚明確比較不會造成困擾喔! 好,我們回到租屋的主題上,如果說房東有很多種房間要出租,包括單人、雙人、套房或雅房,那麼就要說明一下自己想租的種類,比如說,「你好,我叫Tom。我在找一個單人套房,請問還有空房嗎?」"Hello, my name is Tom. I am looking for a single room. Do you have any vacancies?" 在這個句子中,我們有兩個地方要說明一下的,第一個就是look這個字,基本上大家都認識它,它是表示「看」的意思。在英文中,常用來表示「看」的字有 "see","look", 以及" watch" ,一般來說,不管我想不想看我都會看到的,我們就會用see來表示,這個字的過去式是saw。如果我們專注凝視某件物品或某個人,就會用look,後面通常會加上介系詞at。比如說,我們希望對方專注「看我」,就會說「Look at me.」在這種用法裡,通常被凝視的對象都是呈現一種靜態的存在。如果看的是動態的東西,我們會用watch,比如看電視、電影、比賽或者是表演節目,都是用到watch這個字。 另外,大家應該有注意到,問空房的時候,只有在句子裡面看到vacancies這個字,沒有看到房間是吧!這個字是單字vacancy去y加上ies變成的複數形。基本上vacancy這個字表示的是「空缺」的意思,所以如果前面提到的是職務,問人家有沒有"any vacancies?",這裏問的就是「有沒有任何職缺」,如果前面提到的是位置,這裏就是指「有沒有任何空位」,在這個句子裡,前面提到的是房間,那這裏當然就是表示「有沒有任何房間」喔!偷偷跟你說,這個字也常常會在洗手間門口看到,如果你看到這個字,就代表這間廁所沒有人使用,相反的,如果你看到的是occupied那就代表廁所「被佔領」,也就是有人在用囉! 當然如果房東覺得可以的時間你不大可以,你可以表達你的狀況,比如說,「不好意思,由於工作關係,我只能在晚上7點以後或週末才有時間過去看房子。」你可以說,"I'm sorry I am only able to view after 7 o'clock (or 7p.m.) in the evening or at weekends due to my work commitments."這裏用的be able to 跟can是一樣的意思,但詞類不同,位置也不一樣。而due to是「因為」的意思,後面要接名詞喔!最後一個字commitment的意思是「承諾」或者是「必須要做的事情」,work commitment當然也可以簡單的用work就可以了。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租屋二三事 (上)
麋鹿兒最近在找房子,找到頭髮都白了。於是興起了想談談跟租屋有關的英文。基本上,找房子的人刷591的次數可能比關注自己的男女朋友要來得多,對於已出租三個字的扼腕可能比分手還難過。要租跟不要租,就跟要不要交往或者嫁人一樣揪心。心情反覆焦躁了一兩個月,來回奔波了好一陣子,好不容易找到的房子,陰錯陽差又被租走,就好像莫名其妙跑出個小三來一樣血噴三丈。好了,如果你找過房子,應該很能懂我的心情。 言歸正傳,我們先來看一下,一般要租房子,得先確定自己的需求,一般小家庭,通常都是租獨棟房子(house)或是公寓(apartment),但是現在因為好房難找,有很多人揪團租房子,甚至是租了房子才來找室友,所以像這樣的分租房間就是room to share,租房前至少一定要想一下地區、可以接受的交通時間跟模式,自己要單人房(single room)還是雙人房(double room),一般想要自己空間,就會需要套房(studio),先做好設定再去找房子,才不會大海撈針,看到眼睛都脫窗了還找不到真正適合自己的。 通常房東(landlord)會在刊登的廣告上面寫清楚相關的細節,包括:有沒有附傢俱(furniture)、其他的設備或者水電、瓦斯(utilities),但有的沒有寫得太清楚,如果看到還不錯的房子,可以做進一步詢問,像是「請問有附家具嗎?齊全的家具或只有部分家具?」"Is it furnished? Fully furnished or partly furnished?"傢俱我們用的是furniture,是不可以數的喔!你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傢俱不能數?其實有一個概念還蠻簡單的,對於一般的名詞,如果具備下面這些概念的通常我們都歸類在不可數的範疇:不能數的(比如水water)、很難數的(比如沙子sand或者是米rice)、大小不一致的(比如糖果candy、麵包bread等)、看不見(比如空氣air)或者抽象的(比如快樂happiness),這些都被歸類在不可數,仔細講起來可是落落長,這我們以後專門找個機會來講一下,不過提醒一下不可數名詞如果強調總類的時候還是可以加s的喔! 一般來講,除了房租(rent)之外,我們一定會跟房東問「請問一個月的電費/瓦斯費/水費帳單是多少元?」" How much are the electricity/gas/water bills for a month?"基本上這種家用水電費統稱為utilities,所以,我們也可以簡單地問「請問房租包含水電費嗎?」"Does the rent include utilities?"如果你看到房東在廣告上寫著"Utilities included."那就是包水包電囉!此外,現代人什麼都可以不帶,不能不帶手機,什麼都可以沒有,不能沒有網路,所以也是要順便問一下,「請問房間有網路嗎?」"Is there internet access in the room?" 有些房東並不歡迎房客(tenant)養寵物,所以,如果本身有養寵物,也別忘了有禮貌地訊問一下房東「請問可以養寵物嗎?」喔! "Are pets allowed in this building?"對了,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房東的英文是landlord,就字面上來看是「地主」的意思,在古早的時候,房子的主人通常是土地的所有者,所以地主就是房東,這樣應該很容易記,而房客的英文大家就比較不常有記憶,房客是tenant,麋鹿兒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又能夠很快就把這個單字背起來的小秘訣:房客是「10隻螞蟻不用死」,「ten ant 不加s」,保證大家一定馬上記起來。 除了一般要注意的細節,租套房我們會問設備,而租雅房則通常比較令人在意的事情就是到底幾個人共用衛浴設備,不僅早上搶洗手間盥洗會讓大家抓狂,如果大家每天都要排隊用廁所也是挺累人的,所以,別忘了要問房東使用的人數,你可以說,「請問有多少人共用浴室?」"How many people share the bathroom?"或者可以直接問,「請問有多少間雅房?有點少間浴室?」"How many bedrooms to share? How many bathrooms?"簡單的算術算一下就出來了。 通常租房子的時候我們會考慮到的除了房子本身的條件,也會考慮室友的職業或生活習慣,這裏的「室友」分為兩種, 一種是跟自己共享一間房間的室友(roommate),這很常出現在兩個好友一起承租一間套房的情況,對這個字大家也比較有概念,而另外一種就是整層公寓的分租,所以會出現的「室友」則是指「同公寓的室友」,這時候就不能用roommate了,要用housemate喔!關於有-mate這個字尾的字通常都有「伴侶」的意思,所以,「同班同學」叫做classmate,「同校的同學」叫做schoolmate,同一隊伍的「隊友」叫做teammate,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叫做workmate,好記吧!不過不是所有字尾有「友」的單字都是用mate,比如說,「筆友」用的是 "pen pal",網友用的則是"internet friend",因為mate強調的是「同伴」,是一種「有生活交集」的概念喔! 既然講到了-mate這個字尾,我們就來講一下相關的字。原則上這是個是屬於「人」的字尾,表示的是「伴侶」,如果大家還有印象,我們前面有提到,房客的單字是tenant,那-ant也是屬於「人」的字尾,絕大多數表示做這樣事情的人,比如說,「會計」是數數字的人,所以就是做「計算」(account)這件事的「人」(ant),加起來就變成了"accountant",而「助理」就是做「協助」(assist)這件事的「人」(ant),加起來就是"assistant",然後「僕人」就是做「服務」(serve)這件事的「人」"servant",是不是很容易就能夠聯想起來呢?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新年新希望 (下)
上一次我們提到了「希望」的說法,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這個禮拜先複習一下,如果是很有機會發生的事,我們會用hope,如果是「但願」「如果….就好了」之類,根本就不會發生的,或者是「事與願違」的狀態,比如說,「但願」我有一輛超跑,可是實際上我沒有,那我們會用wish來表達,麋鹿兒有提醒大家,如果用wish就要用「假設語氣」喔!這一點可千萬不要忘記。而新年新希望的「希望」用的是reservation,還記得嗎?好,那現在腦筋急轉彎一下,「但願如此」要怎麼說呢?(先想想,答案在文章的最後喔!) 既然講完了「希望」,我們就要來講講達成希望的下一個步驟就是要「下定決心去實行」,所以,當然要知道像是「立志」、「下定決心」或者是「堅持」之類的英文說法囉!我記得小時候,國父的名言是,「立志作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當一個人決定要做某件事,我們會用到determine這個動詞。所以我決定以後當個牙醫,就可以說,"I determine to be a dentist in the future."如果只是單純地表示選擇之後的決定,通常可以簡單地用decide或 choose,而determine是指下定決心,有「堅決」的意思,所以,如果我們在後面加上d就可以變成形容詞determined,「有決心的」喔! 我們也很常看到人家在說到下決心的時候,用make up one's mind這個片語。某種程度上,make up one's mind除了有下定決心的意思之外,還有立馬行動的含義。所以,當用到這個片語,就表示有「起而行」的那種動力。 除了常見的幾種講法,講到下定決心,其實有一個很有趣的用法,一般通常不會這樣用,但是卻很地道。麋鹿兒記得很久以前有一部影片叫做「當幸福來敲門」,劇中的主角威爾 史密斯可以說是集所有「賽」事於一身的人,倒楣到一個極點,但是他非常的聰明且正面,所以到最後贏得了機會,改善了生活,所以幸福也就跟著來敲門了。在劇中,他對自己的孩子說,「想要什麼就去爭取吧!」"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period."這是他勸勉兒子,其實也是激勵自己的話,套句台灣人的說法,就是「愛拚才會贏」啦!說真的,這句話在口語中很常用,但中國人卻很少這麼用。今天我們就把它學起來吧! 有關period這個字,其實大家並不陌生。比較常用到意思的是「階段」,指的是一段時間,比如說,「這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時期。」就可以用"This was the most difficult period of his life."又比如,「大部份青少年都會經過一段叛逆期」,就是"Most teenagers go through a rebellious period."補充說明一下,「叛逆期」就是"rebellious time"這裏的 "rebellious"有「叛逆的、桀驁不馴的、難管教或掌控的」意思。通常我們用period來形容「某段期間」是可以明確指出那段期間有多長的。舉例來說,我們要表達,「在五天之內有四起車禍發生」,就可以說"There are 4 car accidents in a period of five days." 其實period這個字,在生活中真的很好用。比如說,學生一天要上七「節」課,用的就是period這個字。講到上課,就順帶複習一下,這個「課」,如果是指特定的課,像是「英文課」或「國語課」那就是English class或 Chinese class,但是如果指的是非正規課程,比如說才藝類的,像是「鋼琴課」,那用的就是piano lesson。 此外,period也是「句點」的意思,所以說,如果用在句子最後,就是說這句話到此為止,劃上句點,沒有討論的餘地了。譬如,男友太渣,你已下定決心分手,為了表示心意已定, 對不會和負心漢重修舊好,那就要這樣說:"Goodbye, period."這比僅僅只說 "goodbye"更有終結的決心。所以,在任何事情上面,只要是表示「就這樣了、沒得商量了或者沒得談了、堅決這樣」那就是在後面加上個period就可以囉!很好用吧! 最後麋鹿兒還是要雞婆一下,既然都講到period這個字,就不能不講到它一個很有意思的用法,就是這個字也有「月經」的意思。原本「月經」這個字,應該是"menstruation",這個字是生理期在醫學上正式的說法,它的形容詞是 menstrual,所以我們常講到的MC就是"Menstrual Cycle"囉!而「經期」也就是 "menstrual period",很容易理解啊!你想,月經不會一次只來個幾分鐘或者一天半天的,一定是一來就來個一段時間,沒有個四五天不會停止,所以如果要講「我的月經來了」,就可以說 " I am in my period. "你可不要傻傻地去問人家究竟是什麼階段,或者什麼課,可是以上皆非喔! 好啦!不好意思,講個下定決心也可以扯這麼遠,這也許就是英文最有意思的地方囉!Anyway,記住下定決心之後,可要徹底執行喔!別想太多,Just do it. You can make it. 就去做吧!你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