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防颱防災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中颱「辛樂克」以看似緩慢的速度離開台省,並沒有帶來預期的災情,本縣連日來也是一樣的陽光普照,不容易感受到颱風的氣氛,由於本縣曾在警戒範圍之內,因此防災應變中心也三級開設,所有消防救災人員全日待命;「辛樂克」雖未造成重大災害,但民眾的防颱防災的觀念依然不能鬆懈、忽視,各級政府未完成的防災設施也應加速進行,以應不時之需,因為只有平時充分的準備才能減低天災所帶來的損害。 台灣是多颱的地區,颱風所帶來的強風豪雨,每每引發土石流、洪水、坍方,造成牆塌屋倒、交通停擺、水電中斷,甚至人員傷亡,損失往往難以估計。每到颱風季節,人民的生活都要遭受到極大的影響,只要颱風警報一發佈,全民就有如「備戰」一般,各項的防颱措施統統出籠;這些措施可都是經過不少實戰經驗所換來的。 可是顯而易見的,許多措施如堆沙包、備乾糧、疏通水溝、加強抽水設施功能等等,都只是基本的治標方法,或許可以應急、防範一時,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也或許今年的颱風不一定會造成多大的災害,那可以說是「運氣好」,但攸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危的防災工作,不能單靠運氣,更何況好運不會年年有,如果讓老百姓年年堆沙包、躲土石流,百姓心中難保不會有怨。 當然,我們也清楚了解,整體的防災體系的建立,是繁複又艱鉅的大工程,也不是短時期可以完成,它必須有周詳的規劃和經費,但也不能災前言之有物,災後不見行動,即便有行動,也不能慢如牛步,否則到頭來,受苦的依然是老百姓。 每次颱風所帶來的災害都不盡相同,它之所以難以防範,就在於不可知的變數,由颱風的成形、行進方向、規模大小、影響範圍,甚至造成的災害,以現代進步的科技,都不一定能完全精準的預測或掌握;這也是大自然讓人類難以捉摸的力量。因此,在有形的各項建設需要不斷的加強之外,許多學者專家也不斷的呼籲,要懂得尊重大自然,要和大自然和睦共處。也就是因為人類對大自然的保護不夠,如濫墾、濫伐、污染等,造成全球氣候的轉變、生態環境的改變、土石流的肆虐,終使大自然以天災向人類反撲。 生活經驗可以學習和累積,但生命不能重來。因此,所有的防災工作最重要的課題就在維護全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而在防災上所牽涉的課題可能很廣,每個人都應該關心,每個人也都應盡本分,如最基本的是,在颱風來臨之前做好防颱準備是必須的,也應該減少戶外的活動,如登山、觀潮、旅遊等,以免因意外事故而增加社會成本的支出,甚至危及生命;而在平時裏,履行環保生活,減少製造垃圾,都是可以為維護生活環境盡一分心力,也可以減少災害所帶來的威脅。
-
不使地區淪為毒品轉運站
毒品之為害,相信每一個人都了然於心,嚴重者不但使人傾家蕩產、妻離子散;甚至會動搖國本,戕害種族生機。 因此,毒品早就被視為全民的公敵,需要盡全力來防範杜絕。一旦不慎染上吸食毒品的惡習,勢必毀掉一生的幸福,如想改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如要擁有幸福、美滿、快樂的生活,必定要與毒品劃清界線,才是明智抉擇。 綜觀今日台灣社會治安惡化到極點,居家經常被闖空門或遭竊、汽車被竊走、路人被搶或遭綁架勒贖;甚至取款機被盜款等,這些違法勾當,仍然與經濟不景氣,找不到工作的關係,有所牽連。但是,仍有部分是因為染上吸毒不良惡習,致使揮金如土,一旦斷絕經濟來源,惟一只有走上偷、搶、擄等不歸路,才會造成今日台灣社會的亂象,值得深思。 毒品之為害既深且鉅,染上毒癮,如影隨形纏身不放,不但會害了自己,連帶使家人跟著受累。只要一嗑藥,必定渾然忘我、神智不清、是非不明,即使傷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來,若想回頭,為時已晚,堪值年輕人警惕,千萬遠離毒品肆虐。 近年來,地區由於兩岸情勢漸趨和緩,以及開放小三通關係,因而造成海岸防務鬆懈,漏洞百出,這些弱點正是走私犯的大好機會。私梟經常利用惡劣天候,或漆黑夜晚,以行動電話聯繫走私偷渡時間和地點,每每順利得手,讓海巡與岸巡人員防不勝防,而這些成功走私上岸的貨品,誰敢保證沒有違禁品呢? 鑒於走私毒品一本萬利,利潤相當豐厚,只要冒險成功,必可牟取暴利。因此,趨之者眾,這也難怪毒梟躍躍欲試,防不勝防。況且,毒梟熟悉地區海岸地形,以及運用水路之便,是走私毒品的最佳路線。金門縣警局就在八月二十七日查獲一批由大陸走私上岸毒品,這批三級毒品K他命達六點四公斤,黑市價格約新台幣六千二百多萬元,而涉案的許、陳兩名嫌犯也被移送檢方偵辦。 在此之前,地區也曾發生幾起台籍人士從大陸藉海路運毒至地區,再由地區挾帶毒品從金門機場闖關案件,但都被眼尖的航警以及櫃台作業人員所識破,全被扭送法辦,至於沒被逮到,相信必有漏網之魚。前車之鑒,地區檢警調等單位,更要記取經驗,全面加強海關與航站的通關檢驗,讓走私毒品無所遁形。 毒品確實禍害無窮,人人得而誅之;尤其地區民眾務必人人成為除毒尖兵,不但做到本身不沾,潔身自愛,不作運毒人、不賺黑心錢。一旦發現形跡可疑或得知風聲,應立即向有關單位檢舉,真正使毒蟲伏法,不使地區淪為毒品轉運站,以提升地區的形象,保障民眾幸福。
-
慎防詐騙事件重演
地區再度傳出民眾遭詐騙集團利用手機簡訊詐騙金錢得逞的事件,在此同時,勞保局金門辦事處也以台省發生利用勞保局名義聲稱可代辦優惠貸款的不實宣傳,呼籲民眾不要上當受騙。這些見諸報端的詐騙案件,或許只是許多類似案件的一小部分,民眾也似乎習以為常,可是如果還有人不懂得提高警覺,受騙的事件難保不會再重演。 詐騙事件的歷史久遠,較古老的詐騙方式,可能要人與人接觸,必須面對面,經過精心的設計,才有可能得逞。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繁榮、科技的發達,詐騙的手法、方式不斷的推陳出新,而呈現多樣化,行騙的範圍幾乎已經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對象更是由販夫走卒到社會菁英、由個人到企業團體,遍佈各個階層。 雖然說現代的媒體及相關資訊的取得都十分發達、快捷,各種詐騙案件及手法,都會經由媒體的報導、相關單位的防騙宣導,以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進而懂得防範,使自己或親友不再受騙上當,減少財物的損失。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詐騙集團多元化的騙術,仍然可以無孔不入的大行其道,也還是使許多人在一時之間上當破財,卻又無可奈何。 在這麼多詐騙取財的案子中,有不少人是因為心中的一點點貪念,以為真的是「走偏財運」、「飛來橫財」,殊不知就是因為這一點點貪念矇住了理智,等到恍然大悟時,已經是來不及了;也有不少的個案是利用當事人的「好心」、「疏忽」、「信任感」,以捐款、擔保、宗教、旅遊、意外事故、優惠,甚至暴力等等方式,讓當事人疏於判斷或無法抗拒,而致失財傷身。 詐騙集團的騙術花招百出,一般而言,詐騙的過程也經過細心的設計,常讓人防不勝防,如果當事人稍一不留意,就可能一步步落入預設的圈套中。而他們最主要目的在於財物,因此,防範之道首在每個人都要有「不接受利誘」的觀念,以免因小而失大,如平日在處理金錢或有價證券、或和金錢相關的文件時,就應特別小心謹慎;對於突然或來路不明的中獎通知、優惠方案,也不應輕信;在沒有經過仔細及切實的查證,任何的金錢往來,更不能輕意草率為之。此外,遇事多思考、多查證、多和家人朋友商量,以減少受騙的機會,也就是對自己最佳的保障。
-
走私對岸蔬果魚蝦少吃為妙
根據媒體報導,中國大陸輸往日本松茸殘留農藥量,高達日本標準廿八倍,引起日本社會震驚,突顯中國大陸出產之香菇及蔬菜、四季豆等蔬菜之農藥問題嚴重。 農委會對此表示:大陸不僅香菇殘留量高,過去也曾發生日本人吃大陸進口蔬菜致死之案例,現在台灣市面之大陸蔬果都是走私進來,消費者吃了將面臨很高風險,應該謹慎。尤其兩岸「小三通」以後,走私情況已到了「離譜」之地步,消費者在一般市場很容易以低價格買到大陸蔬果,這些蔬果都未經過檢疫,消費者吃了以後,出問題之機會很大。 報導中又稱:來自中國大陸之蜂蜜、魚蝦等生鮮食品,也因含有抗生素等藥物反應,美國海關曾經查扣大批中國大陸進口至美國之蜂蜜食品貨櫃,懷疑大劑量之氯黴素可能導致癌症,因而中止進口中國之蜂蜜,之後歐盟國家之許多商場,陸續將蜂蜜搬下櫃檯,停止出售,由於屬於流通物品,國人自應提高警覺。 尤以金廈之間,近在咫尺,經由走私管道,或出入兩岸三地旅遊參訪,趁便隨身攜帶回來香菇、干貝、蜜餞等中國大陸產品,更是不在少數,如在金城東門、金湖新市市場,一年四季,貨源充足,隨時可以買到,則便在鄉村民間,也有小販以各種交通工具附載兜售,此外金湖峰上海岸,每日可見三五成群大陸漁船,泊靠叫賣魚鮮,吸引地區大批人潮,前往現場秤斤論兩,生意熱絡,一斤只有十二兩小黃魚,索價高達新台幣一百元,因有兩地漁民互通有無,習慣成了自然,來去自如,長此以往,不僅有檢疫顧慮而已,權責機關尤其不能忽略整體安全。 也許社會大眾不免質疑,蔬果之蟲害,非用農藥不能滅除,在任何地區種植生產,一樣需要使用農藥以除蟲害,地區生產之蔬果難道沒有農藥殘留問題嗎?在此誠懇告訴大家,農藥殘留量是否過高及含有抗生素藥物反應才是重點,直接受到影響是自己或家人之身體健康,還是謹慎小心避免方為上策。 當然,根絕走私頹風,也是主要關鍵所在,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各依權責貫徹執行,以期竟其事功。而解決蔬果殘留問題,則有根本之道可行,則自己墾荒種植蔬果,以供自食,既可節省日常生活支出,減少農地廢耕,生產出來蔬果,不但吃的安心,餘額還可換現,增加收入。在此呼籲地區衛生及檢疫機關,應即全面檢討加強檢疫工作,並將具體事實,藉由媒體報導,實施宣傳教育,當然更須社會大眾自覺自醒,少吃大陸走私蔬果魚蝦,以期確保身體健康。
-
正視外籍新娘衍生的社會問題--從外籍新娘考照語言不通比手劃腳說起
據報導:金門監理所汽機車駕照考驗,外籍新娘報考人數明顯成長,雖以大陸新娘居多,但越南、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娘也不少,甚至,連「阿度仔」也來湊熱鬧,使考場猶如小小「聯合國」,不但各種膚色齊備,語言更是應有盡有,令主考口試人員傻眼,有時還得比手劃腳一番,備極辛苦! 讀這樣的新聞,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之中,委實令人會心莞爾,足以紓解緊繃的情緒。然而,新聞事件發生在金門,這些外籍新娘,很可能是咱們親戚朋友的眷屬,或是左鄰右舍的媳婦;換句話說,她們遠離故鄉嫁到在這個島上,已是我們的鄉親,由於語言隔閡,還得比手劃腳,那是何等辛酸,豈能以笑話看待? 說實在話,愛情無國界,自盤古開天闢地以來,生物靠兩性結合繁衍後代,因此,男婚女嫁,貴在兩情相悅,只要彼此願比翼連理,任誰都不能妄加干涉。何況,「男子缺妻財無主,女人少夫身無主」,姻緣本是天註定,紅線只繫有緣人,異國婚姻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然而,近些年來,外籍新娘大量進口,全台已逾十萬人,透過婚姻仲介鼓吹,結婚不須愛情長跑、無須苦苦追求等候、也不會被美女嫌棄,同文同種的大陸新娘只要二十萬元、越南華裔新娘再多加五萬元,代辦所有手續,包君滿意。於是,未婚、離婚或喪偶的迎親團絡繹於途,三天之內安排幾十位美嬌娘相親,只要看對眼,銀貨兩訖,就能當天入洞房! 當然,甘於千里迢迢到國外娶新娘,很多是身心障礙、中年喪偶或逾適婚年齡,在國內不易找到對象。換言之,願娶語言隔閡、生活習慣不同和文化差異的外籍新娘,除了看上她們比較能吃苦、肯耐勞,更有不少存著花錢就是大爺的心態,想買個妻子當作傳宗接代的工具,有些則是想買個廉價的終身看護,甚至,色情業者更以人頭假結婚作掩護,引進外籍女子大作賣淫的勾當。因此,外籍新娘大量湧入,所衍生的社會問題,令人不得等閒視之! 說得更明白一點,這種異國速成婚姻,進口新娘已被物化與奴化,有人喜新厭舊,換妻如換鞋;也有人對外籍新娘頤指氣使,動輒暴力相向,不僅嚴重扭曲兩性平權和婚姻價值觀,讓國內未婚婦女喪失許多擇偶機會,更造成許多離婚婦女和寡婦減少尋找第二春的機會。總歸一句話,外籍新娘無限量進口,對國內婦女同胞極為不公平! 平情而論,地區已進口近七百位外籍新娘,對婦女權益衝擊自然不在話下,所衍生的社會問題也逐漸浮現,諸如語言不通,令監考人員困擾不已!此外,子女陸續上學,語言、文化落差,勢必造成教學困擾。更重要的,許多智障者娶回外籍新娘,毫無節制的生育,那些孩子,將來才是社會的隱憂!
-
收心向學勵品德
今天是全國中小學同步開學日子,無論是舊生或新生,又將邁入另一個學習階段,為人生的旅程再衝刺、再努力。 光陰似箭,歲月如流,兩個月漫長的暑假總算很快過去了,又面臨新學期挑戰。無庸置疑,暑假時光的確是莘莘學子的最愛,因為在這段美好的假期裡,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時間,做自己愛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尤其在有規劃的安排下,更能彰顯假期的價值和意義,留下個人美好的回憶。 相信在這漫長的假期裡,有些同學必定認識到新環境、接觸到一些新資訊,充實了不少知識與技能,開闊了人生的視野和觀感,這些都是無價的收穫。處此遽變的社會,同學們隨時隨地都要配合時代的脈動,以及人際間的互動,全心全力鞭策自我,迎合時代需要,才不致被社會所淘汰。 當下,適逢百業蕭條,失業率攀升,景氣低迷,賺錢談何容易,父母親的家計負擔更顯沉重。雙親為了籌措子女的教育學費,不知費盡多少心思,想盡多少辦法,都要使兒女能夠繼續升學,不致中斷求學之路。因此,即使再困苦、再艱難,父母都要負起子女的學雜費,讓兒女平平順順完成學業,做學生的應該體察親恩的偉大。 再說,學生的責任責無旁貸,惟一的就是把書讀好。自不待言,一般學生應了解父母苦心、家庭之艱困,有這良好求學機會,就應全心全力投入,即使環境再惡劣,亦當立志奮勵,精益求精,盡其學生之責。 其實,人類一生的經驗與智慧必須隨著年齡與時代在增進,有道是「溫室裡的玫瑰是禁不起風吹雨打」。因此,為人子女的遲早都要離開家庭與父母兄弟,勇敢走出去,開創美好前程。也惟有勇敢堅毅走出去,自己才有前途可言。 莘莘學子應為自己未來前程著想,為自己所作所為負責;更要顧慮到雙親的用心,有所覺悟,好自為之,做好先前規劃,釐定方向,才是人生追求指標。 俗云:「心如平原策馬,易放難收。」正值開學之際,莘莘學子更應收心向學勵品德。嚴格說來,雖然學識很重要,為一切進階敲門磚,非它莫可。不過,品德更勝一切,為社會安定之所繫。綜觀今日台灣環境,亂象橫生,不乏飽學之士,然而,這些違法之徒欠缺道德與愛心,才會闖出違法勾當。 總之,學生的責任就是把書讀好,立志修身,充實學養,成為品學兼優者,將來才是國家棟樑之材、社稷之福。
-
由取消寶特瓶回收獎勵金談資源回收
環保署已公布自六月一日取消有關寶特瓶回收獎勵金,雖然在九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民眾仍可持舊有標示可兌獎勵金的寶特瓶向統一超商兌換,但期限之後的寶特瓶全面無償回收,就更需要民眾的配合了。 環保署對於寶特瓶的回收獎勵金制度,主要是由於回收基金會不堪虧損嚴重,曾經由一元的獎勵金減為零點五元,最後再公告取消獎勵金。不論是減低或取消獎勵金的當時,都曾引起廣泛的注意及討論,也有不少人擔心少了獎勵金的「利誘」,這項回收工作會受到影響,而環保署所持的另一項理由是回收寶特瓶已經成為大多數民眾的生活習慣,無償回收仍可以達成回收的目標。 資源回收、再利用已經是目前處理垃圾、廢棄物的主流,透過回收再利用,以達到垃圾減量的目的。要養成民眾平日就有回收資源的習慣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環保單位也曾歷經多年不斷努力宣導、獎勵,才能有今天普遍建立的回收觀念。 不可否認的,在推動各項回收資源的項目中,如果有獎勵金的刺激,回收的成效一定比較好,尤其有人還認為可以創造許多人的生機,因此,當時環保署研擬取消獎勵金時,就已經受到極大的反彈,又為了顧及一旦立即取消獎勵金會影響回收率,因此才分階段由降價再到全面取消。 當然這項政策已是既定的,環保單位也強調,寶特瓶是公告回收的項目之一,不得將其與一般垃圾混雜,應依規定做好分類,如果任意將垃圾排出者,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可處以新台幣一千二百元以上六千元以下罰鍰。但過去隨手丟的寶特瓶,或許還有人收集兌獎金,將來的回收狀況如何,還是有待觀察;當然,將來要維持寶特瓶過去的高回收率,就真的要看民眾的配合度了。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消耗資源,也同時在製造垃圾,配合將垃圾做分類、回收,讓有用的資源可以再利用,應該把它當成是每一個現代人要做的「份內事」,經由每一個人花極少的時間及力量,就可為環保工作盡一分力量,何樂不為呢?如果大家因為少了獎勵金就將廢棄物隨意丟棄,受破壞的將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及品質。而在要求民眾配合回收的同時,主管部門就要先期做好回收方式的規劃,讓民眾有所遵循,也惟有政府及民眾相互的配合之下,環保工作的推動才能真正落實。
-
遵守交通新制人人行車平安
「道路交通處罰條例」部分修正條文將自今日起實施,其中對於酒後駕車的處罰將更嚴格,本縣警方也自昨日晚間起一連三天配合警政署同步執行取締酒後駕車;警方除以優勢警力宣示警方執法的決心,也呼籲全民切勿酒後駕車,以保障自身及用路人的安全。 在今日實施的修正交通處罰條例,其中對於酒後駕車的處罰除必須處以罰鍰、吊扣駕駛執照之外,另需當場移置保管其車輛,且需繳清罰鍰後才能領回車輛,其逾期十五日仍不繳納者,依法移送強制執行。 酒後駕車肇事的意外事故不斷發生,常造成許多生命及財產的損失,而對人命的戕害,更讓許多家庭破碎。雖然政府不斷的加重對酒後駕車的處罰,但是同樣的悲劇卻依然不斷的上演;可能由於一人的貪杯及疏忽,不但對自己及家庭造成傷害,尤其如果是讓他人及社會來承擔酒後駕車的後果,這樣的代價也太高了。 根據統計,本縣在今年七月底止,列管的車輛高達三萬九千六百三十八輛,其中重型機車有一萬六千三百二十三輛最多,其次是汽車一萬六千三百二十三輛,輕型機車則有一萬零九百五十七輛。以如此快速的成長,預估在今年年底前可能突破四萬大關,如果以目前的人口計算,平均每一點三人擁有一輛車子。 由車輛的成長,一方面顯示了縣民的經濟能力及生活水準的提昇,以車代步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是一項可喜的現象。在另一方面,車輛的增加,一切的交通設施如道路品質、交通號誌、停車位等等相關建設也必須相對的改善,以提供良好的行車品質。當然,有好的經濟及良好的交通設施,並不代表就有好的行車秩序及品質,否則,大人們就不會常以「馬路如虎口」來教導小朋友注意交通安全。 要建立良好的行車秩序,有完善的法令是必須的,但單單有嚴格的法令,社會上依然是酒後駕車、飆車及交通事故不斷發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民守法的觀念不足。 交通執法新制已經上路,執法機關依法加強勤務的作為是必須的,希望以實際的作為,有效的遏止交通事故的發生,對於人民的生命與財產都是一項保障。而駕駛人對於「守法」及「尊重生命」的觀念也必須建立,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習慣,那麼即使是再嚴厲的處罰也不會加諸在守法的人身上。
-
鐵肩擔道義妙筆辨是非--歡慶「九一記者節」的省思與惕厲
明天,又逢一年一度的「九一記者節」,新聞工作朋友們同感歡慶的日子。 是的,新聞工作全年無休,無分晝夜或風雨陰晴,每天站在新聞事件的最前線,不惜跋涉窮山惡水,頂著狂風暴雨,甚或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戰場,投身槍林彈雨之中,運用文字、聲音和影像,詳細記錄事實真相,以最快速的傳播方式,呈現給讀者和觀眾,以滿足大眾知的權利。 再者,新聞工作藉著報導與評論,無遠弗屆地傳播,影響所及至深且遠,古今中外,報刊雜誌和電視節目,往往是很多人離開學校之後,吸收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新聞媒體負有社會教化功能,是民眾的「社會大學」和「家庭教室」;換言之,每一個新聞工作者,都默默在扮演著「無形教師」的角色。 此外,社會輿論的力量,能指引人心,導引人性,產生匡正社會風氣,達到移風易俗之功效,特別是輿論主導社會脈動,新聞工作者擁有代表制衡與監督的「第四權」,能維繫公理正義,肩負針砭時政,藉以營造健康、和諧的生活空間,推動國家邁向繁榮進步。 無庸諱言,新聞工作者手中之筆,鉤勒之間威力萬鈞,可以振奮千軍萬馬,激勵眾志成城;也可以兵不刃血,瓦解敵人軍心士氣。從西洋人以「一支筆勝過三千把來福槍」形容文藝的力量,即可管窺一斑!也難怪握筆的新聞工作者,被譽為「無冕王」! 當然,新聞之取捨,但憑道德與良知,「秉春秋之筆,嚴善惡之辨」,站在為民喉舌的立場,伸張公理正義。如陶百川、成舍我等前輩,畢生捍衛新聞自由,不為利誘、不為勢劫,展現知識份子無懼無私的風骨,為報人立下不朽的典範。 然而,自民國七十七年解除報禁以來,傳播事業百家爭鳴,部份媒體為財團所壟斷,經營者以發行量和收視率為考量,新聞追求賣點,肆意包裝炒作,逐漸失去對社會的關懷,不僅暴力血腥、緋聞八卦有聞必錄,赤裸裸地呈現給讀者和觀眾;甚至,基於政治立場不擇手段,攻訐、謾罵、譁眾取寵,無所不用其極,執筆者充當打手,媒體淪為政爭工具,為社會平添亂源! 其實,衡諸當前社會,「利益擺中間,道義放兩邊」,在滾滾物慾洪流之中,能堅守公正客觀立場的媒體已不多見。相反地,只顧為自身利益搖旗吶喊,或頂著記者光環的「文化流氓」,觸目可及,不但使媒體形象日益沈淪,亦讓新聞工作者蒙羞,令人嗟嘆! 總而言之,新聞工作是終生志業,一日為記者,終生秉持良知與品味,有所為,也有所不為。際此「記者節」來臨前夕,同感歡欣之餘,猶應惕厲自省,堅守「鐵肩擔道義,妙筆辨是非」的信念,善盡社會責任,不辱神聖的使命!
-
天天清潔日人人保健康
地區雖然很幸運沒有登革熱病例發生,但是我們還是要極力防堵,澈底做好防治登革熱的工作,地區的民眾才有健康的保障。 為了防堵登革熱疫情登陸金門地區,前一陣子地區也曾大力配合「全國環境清潔週」活動,各地鄉鎮長更發動環保志工、清潔隊員、村里幹部及里長,全力投入各村里的清潔工作,希望能帶動全體鄉民一起來消除病媒蚊孳生源,以防堵登革熱疫情蔓延。 李炷烽縣長有鑒於事態的嚴重性,更親自帶領幹部參與金城地區掃街活動;並客串起宣導員,沿街向過往計程車司機以及路人散發傳單,讓民眾能夠知道登革熱疫情對生命的危害,希望喚起民眾的危機意識,進而全面投入防治工作,使疫情消弭於無形,由此顯見李縣長的用心良苦。 目前台省已籠罩在登革熱的陰影下,由新聞得知,全省已有一千一百多個病例的紀錄,大都集中在南部地區,可見南部地方衛生情況奇差無比。在這一千多個病例裡也出現好幾例出血性病例,白白喪失好幾條寶貴生命,已凸顯了問題的嚴重性。據專家指出,登革熱是經由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叮咬而傳染,由於這些病媒蚊會在積水容器內產卵,因此,民眾務必人人動手清除病媒蚊孳生源。而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最直接辦法就是「翻瓶倒罐」、「倒瓶倒罐」,以化解可能發生疾病災難。 無庸置疑,當下一些髒亂死角遍佈地區各鄉鎮角落,而這些髒亂之源大都是一些缺乏愛心與公德心的民眾所製造的。他們只顧到自己的方便,壓根兒不管別人的死活。嚴格說來,這些死角都是鼠輩、蟑螂以及病媒蚊的溫床,更是傳播疾病的媒介,各地的鄉鎮公所以及環保單位應適時伸張公權力,加以勸導改進或強制取締,以符民需。 千萬不要認為地區沒有登革熱疫情發生就可放心,凡事「豫則立」;況且地區每天由台灣蒞金觀光人數眾多。每天下榻各地旅館飯店,這些飯店更應特別加強衛生管理,防範登革熱疫情滋生,以全面確保旅客與地區民眾的健康。 雖然「環境清潔週」已過,但我們絕對不能把它當作一種形式、一種應付態度。希望全民將每週視為清潔週,天天當作清潔日,徹底落實全民的衛生觀念。而職司地區民眾健康責任的衛生局,更應經常下鄉或至各地社區實際宣導衛生知識,讓民眾能得到充分醫藥保健,共同為這個「健康城市、溫馨家園」而打拚。 畢竟環保工作是無假期,惟有大家天天利用時間整理居家四周環境以及家中東西,才能澈底消滅病媒蚊孳生源,為個人及家人營造健康、快樂的生活。
-
改善醫療缺失提昇醫療品質
生命無價,要彩色不要黑白;希望健康快樂,永遠沒有病痛之苦。如何促使美夢成真,牽涉到個人平日衛生保健,整體之醫療資源共享及醫療品質問題。 提到地區整體醫療資源,一般輿情反應:「雖然不斷進步,仍然不能滿足需求」。就以衛生機關日昨統計急重症後送台灣治療為例,九十年一至六月,民眾申請空中救護暨安寧返鄉者,則有五十一件,政府花費預算金額也多達新台幣二千萬元,數字呈現直線上昇,凸顯出金門醫療之匱乏,迄今猶在原地踏步打轉,還有很大精進改善空間。 如果深入檢視地區整體醫療資源,目前存在醫療最大缺失,還在「專科」與「專精」醫事人力之嚴重不足。因而一般民眾對於目前之醫療品質並無信心,患者生命猶若鐘擺游絲,隨時都有搶救不及危在旦夕之虞。 醫師並非神仙或萬靈丹,惟若醫事人力充足,醫療設施器材完備無缺,醫生緣,主人福,妙手回春,華陀再世,早已不是故事,在群醫共同努力下,一次又一次做到。 倘若沒有專業醫師或醫療人才擔綱使用,再多之尖端科技醫療設備與器材,就像一堆廢鐵,發揮不了最大功效。專科專精醫師看診處方,小病保證藥到病除,面對重大病症,也能藉由仁心仁術合作精神,就近在地以治療照護,除非奇難怪症,不必長途勞頓再到客鄉就醫,民眾殷切之期待,還望政府伸出援手,落實充實地區醫事人力與設備。 其次則是公勞健保制度,目前地區執行情況,究竟是否一致,與台灣地區有無不同?曾有患者如此表示:曾經因病住進一家醫院,住院一週屆滿,尚且不能下床行動,院方竟而要求辦理出院,如欲繼續接受治療,每日改看門診取藥,等待兩週以後,再行重新辦理住院手續,否則醫師護士不再巡房服務。凡此究係現行法令制度規定非得如此不可,抑或院方基於實際需要考量,不得不爾,任令患者滿頭疑問,渾然不知所以,在百般無奈與無助情況下,祇有心生埋怨,不怪醫師怠忽,倒會責怪政府為德不卒,其中真實原因,政府主管機關實有必要派員了解查證,妥予澄清說明或檢討改進。 政府施政,旨在便民利民,以民之苦為苦,為民紓困解難。何況醫療資源整合共享,民眾擁有權利主張,特別是傷病未癒,為何不能持續住院接受醫療服務?果真公勞健保設計規範如此,患者生命還有保障嗎?一旦引起醫療糾紛,人命關天,誰能承擔後果責任,萬萬不可讓其發生才好。 離島醫療品質不如台灣本島,祈盼政府真正落實地區醫療整合,讓繳交同樣保費的離島傷病患者,也得享受全國同等醫療服務。
-
高齡化社會下的老人福利
根據一項統計指出,本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去年已經有七千五百零四人,佔總人口五萬五千九百五十人的百分之十三,在全國排名僅次於澎湖縣。在老年人口不斷增加的同時,老人福利與服務更顯得迫切與重要。 如果以全國人口結構來看,我國在八十二年九月時,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有一百四十七萬餘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已經達到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的高齡化社會指標。而內政部也推估在民國一百二十年的時候,老年人口將達五百一十七萬餘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以上。高齡化的社會結構下,一方面顯示了每一工作人口要負擔老年依賴人口的增加,但另一方面也正表示了社會、醫療衛生及科技的進步,以及國民平均年齡的延長;不論老年人口所帶來的是什麼樣的訊息,高齡化社會的變遷,不可避免的將會有新的需求及問題,因此也受到各級政府及民間的普遍重視。 為了使老人能獲得有尊嚴的服務及生活上安全的保障,我國目前所推行的老人福利措施包括了低收入老人生活補助、老年津貼、中低收入老人住宅設施設備補助改善、居家服務、醫療安養及看護補助、教育休閒:::等。由各項措施的推動,就是希望經由政府的力量及社會資源,讓老人在經濟、生活、醫療、育樂休閒都能獲得充分的保障及關注,並能在完善的環境和照護下頤養天年。 本縣雖然社會資源不足,各項的老人褔利工作在中央的經費支助下,也逐步的推動,此外,更運用金酒的盈餘發放老年津貼、也有大同之家提供老人舒適的安養環境,整體而言有其實質的績效。 我國在老人福利工作上,雖然已經有良好的基礎,但仍然有值得深思的地方,如老人保護網絡體系的建立、獨居老人的清查及服務、社區照顧、養護機構的安全及品質的提昇、居家服務與家庭支持、以及老人參與社會活動等等,都是亟待加強的。 老人褔利是政府推動各項福利工作之一,都是政府「以民為先」的具體表現,在推動的過程中,也是一個持續但逐步的過程,尤其社會福利雖然是「花錢」的工作,但並不只是「發錢」的工作,因此,必須根據各項不同的特性及實質需求,建立符合公平、正義的褔利措施,讓真正需要關懷及照護的民眾,都能獲得完善扶助及服務。
-
保存戰役史蹟今日不做,明日就晚矣!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獲空軍撥贈C119運輸機乙架,正安裝於雙乳山觀光停機坪,可望為金門觀光遊憩挹注新資源,亦可為歷史作見證,意義非比尋常! 的確,俗稱「老母雞」的空軍C119運輸機,在兩岸軍事緊張對峙的年代,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不但擔任軍方重要空中運輸,亦是百姓夢寐以求的台金交通捷徑,若非急重症後送就醫,市井小民想排個機位,除非是有高級長官交辦,或摸對門徑,否則,真比登天還難!相信曾搭乘飛越海峽的鄉親,必定記憶深刻,終身難忘! 因此,此番金管處獲撥贈「老母機」,不但讓金門國家公園武器展示區生色增輝,為觀光旅遊憑添賣點。同時,浯島子民也能緬懷「老母機」在敵人砲火下翱翔、起降的英勇神采。 其實,金門走過烽火漫天的歲月,曾經付出慘痛的代價。如今硝煙散去,褪去軍事的外衣,諸多防禦設施,逐漸失去原有的功能,如迎賓館、光華園、光華之聲金門廣播電台、以及許許多多地下坑道,不但成為深具歷史義意的戰役古蹟,更是無價的觀光資產,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不能模仿,也不能複製。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戰役遺址,想當年,都是中外賓客必訪之地,如迎賓館在巨岩裡的豪華客房,是金防部招待達官顯貴的場所;而光華園空飄站,更常是嘉賓最嚮往能親手把自由的信息傳進鐵幕,並能在戰地留影上媒體的地方,堪稱是「冠蓋雲集」的人間寶地。只可惜,撤軍之後大門深鎖,長期乏人聞問的結果,不僅房舍斑剝頹廢,門外更是雜草叢生,一片荒涼與凋敝,儼若人煙杳至的廢墟! 說實在話,金門能吸引觀光客的最大誘因,除擁有豐富的人文史蹟和數百種候鳥資源;更重要的,金門是全世界落彈最多的地方。換言之,金門要發展觀光事業,戰役史蹟正是最有利的資源,只是,擺在眼前的寶貝,卻不能妥善保存維護,任其荒廢,如位於塔后的光華之聲金門廣播電台,沒有適時保存維護,去年一個夜裡不幸遭祝融光顧,坑道內陳設付之一炬,怎不叫人扼腕? 平情而論,金門以觀光立縣,不容置疑,但是,以目前觀光局現有編制人力,平日應付一般瑣事已分身乏術,豈有餘力去開發新景點和導引旅遊主軸?然而,保存戰役史蹟,「今日不做,明日就後悔!」我們認為,無論如何,事不容緩,針對即將成廢墟的軍事遺蹟,宜儘速釐清產權,劃分權責,倘若限於財力、人力,大可採公開招租方式,由民間規劃開發,或移撥金酒公司規劃成儲酒地窖,作為參觀、品酒、賣酒的景點,畢竟,仿冒假酒猖獗,若能讓觀光客來一趟金門之旅,既觀賞戰爭史蹟,又能暢飲真正的金門美酒,當不虛此行!
-
現代環保與生活的融合
本縣最近配合環保署的政策,正積極的推動禁限用塑膠袋、資源回收、清潔週等工作,目的就在於希望改變人們浪費資源的習慣,進而養成懂得珍惜資源,讓環保與生活能融合成一體。 推動環保工作是目前人類生活的一部分。這項工作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人類不但每天都在消耗資源,也同時在製造垃圾及污染,尤其許多資源無法再生,對於我們生存的環境已然構成極大的威脅。因此,就需要不斷呼籲大家要珍惜資源,甚至以「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來做為最沉重的訴求;而比如辦公室做環保、垃圾減量回收、廚餘利用、禁限用塑膠袋等,都是環保工作中的一部分。 談到對資源的浪費,其中極大的因素是因為經濟生活水準提高、科技發達,帶來生活上極大的便利性,一切的物質消費都愈來愈容易,形成是一種生活中的必然及自然的現象;資源的使用在毫不知節制的情況下,消耗的速度就愈來愈快,也愈來愈浪費。 以目前正在推動的禁限用塑膠袋的情形,讓人回想到金門過去物資缺乏,經濟條件差,許多人用水泥袋加工變成一般的購物袋,既有回收再利用的功效,而且又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另外,就是廚餘的利用,一般的農家養雞鴨豬牛羊等禽畜,每日的剩菜剩飯都直接讓家禽畜飽餐一頓,不但不浪費,而且還是一項可觀的副業,目前仍然有許多人以回收廚餘來養豬做主業;不但洗米水、廚餘可利用,甚至於水肥也是有機的肥料。在那時候幾乎可以再利用的物質都不會浪費,那時候的人或許不懂任何環保的大理論,那是發自內心對「物」的珍惜,只知道不要浪費,卻是環保工作的具體實踐者。 生活習慣的養成及改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已經有相當大的依賴性的時候,要改變就更加困難。以最近鼓勵二階段限用塑膠袋為例,在實施之前,不但要形成法令規章行文全國,還要顧慮業者的生計,而且要宣導、示範、分階段實施,最後才會走上處罰的地步,目的就是要大家減少使用塑膠袋,其間所花費的人力、物力、時間難以估計,實施的成果如何,則還有待觀察。 現在的許多環保工作就是回歸過去的做法,當然不是讓生活水準走回頭路,而是學習過去簡樸的生活觀念,大家在生活上多節約一些,多花一些腦筋,生活中就會減少許多的浪費,做一個環保與生活相融合的現代人。
-
開創人生新品味新視野
人的一生當中,除了追求名與利之外;當然開創人生的新品味、新格調、新視野還遠超過名利兩字。 不過一般人總認為,名利是人生的至上目標,其實不然,人生在世也不過是短短數十寒暑而已,與其一生庸庸碌碌,刻意去追求名利,還不如心安理得,問心無愧,盡己之力,做自己所該做的事,還來得有意義、有價值。衡諸時下一些人,雖然家境不甚富裕,但是他們所作所為卻為社會眾生所肯定,此乃個人對人生價值的不同拿捏。 我們不認為,名與利是不好的事,但憑心而論,若為了汲汲鑽營名利,而不惜犧牲別人,即使得到了,那又有何價值與意義呢?當下就有一些人,總是違背良心道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以致經常衍生人我之間的摩擦與糾紛,以及族群間的對立,屢見不鮮,時有所聞。 最常見的台灣社會,名與利已被視為亂源之首,往往很多名流與政客,以及販夫走卒,為了爭名爭利,可以不顧一切;甚至拋棄生命、親情、友情,造成整個人倫失序,社會動盪不安,為社會作了不良示範,所以名利是導致今日台灣地區亂象的罪魁禍首。 其實,人生意義與價值不應以名利來衡量,不見得有名有利的人就會受到別人的尊敬與認同,這完全要看他平時的表現而定,是否自私自利,是否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即使無藉藉之名,但是其一言一行,乃是在造福人群,增益社會福祉,必然受人尊崇備至。 這裡所指有品味、有格調的人生,並不是在強調營造浮華、享受的生活;而是專注、刻意建構樸實、穩重、有氣質、有理想的人生。可是要達到這種境界且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從「心靈改革」著手。畢竟心是一切思想與行為的主宰,凡事都要經過它的過濾、判斷。因而,惟有做好「心靈改革」工程,才能期收效果。 再說,有品味、有格調、有宏觀的人生,必能醞釀出一股祥和之氣,使社會逐漸遠離暴戾、恐懼的氛圍,達到安定、穩固的理想境界。這股力量的形成正是目前社會最為期待與殷盼的,更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最想圓夢的精神指標! 目前台灣的社會亂象,可說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如果不及時加以改善與制止,而任其變本加厲的惡化,勢必戕害整個社會的安危,堪值憂心!無庸置疑,建置有品味、有格調、新視野的指標,將是時下民眾極力追求的願景。有道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解鈴還需繫鈴人! 總之,如想建立安定、理想、和諧的社會,惟有民眾個人能多讀書、修心養性、陶冶品德,才能實現心中理想國度。
-
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
副總統呂秀蓮於本月二十日參加總統府人權諮詢小組「新聞自由與國家安全」研討會時表示:媒體有權力,也要有責任感,她期許媒體報導時一定要追求新聞真相,彰顯新聞專業,同時她希望媒體不能只滿足民眾知的權利,更該融合社會責任與愛國情操。 從呂副總統的言談裡,我們很清楚的可以體會到,「個人自由」與「社會安全」當互相配合,即個人不宜藉言論或新聞之自由來譁眾取寵,進而危害社會利益,需知「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言論對國家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後果,任何人都無法豁免的。 然而有關傳播媒體對於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之散播,應如何拿捏取捨至為重要,以免淪為加重傷害的製造者,近則傷人害己事小,遠則危害社會事大,實不可不慎! 憲法第十一條規定,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由此並衍生出新聞自由、大學自治、傳播媒體編輯自由等相關概念,累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所肯認,自屬人民不可受侵犯之權利自由。所謂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係指於未侵犯他人權益之範圍內,人民享有以書面或口頭言所欲言,傳播媒體享有編輯播報新聞之自由權利,政府不得干涉或阻止之謂,均為憲法所保障之人民自由。 基於言論自由,人民為表達其意見,固得發表或投書報章雜誌等刊物,非他人所得干涉阻止,然所發表言論應否予以刊登,涉及報社、雜誌社等之企業經營權,則媒體本其經營權而斟酌審核所發表言論應否刊載,屬內部取捨之權,無關言論自由之課題,否則強令媒體刊登個人所言或投書,豈非暴民政治?要之,人民之言論自由與企業之經營權分屬不同領域,並無衝突之處,亦無企業之經營權應對言論自由全保障之問題。易言之,人民有抒發意見之言論自由,而傳播媒體則有依其經營權而裁斷讀者發表或投書應否登載之權,兩者併存而互不干涉。假若責怪媒體未刊登其個人所言或投書即是違反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顯然對該等自由定義有所誤解。 又基於保障出版自由及新聞自由,主管機關對於報社、雜誌社之出版品不得於事前要求審查,乃屬當然,此亦為出版法廢止之重要理由,惟鑒於傳播媒體散佈訊息之力量強大,對於社會秩序及流風有甚大影響,故於賦予其新聞出版自由同時,自有課以其社會責任之必要,此即所謂媒體自律原則,基此,記者所撰寫之稿件,須經編輯、主任、總編輯等內部人員審核把關,以期與媒體所負之社會責任、企業經營理念相符,並無違法之處;亦所以經由企業體限制記者假新聞自由而濫行個人權利。即以團隊的力量來達到維護良性言論的本質,以免遭受個人主客觀因素的影響。
-
當砲聲遠颺莫忘戰爭慘痛的教訓--紀念「八二三砲戰」四十四週年的省思
今天,是「八二三砲戰」四十四週年紀念日,也是金門人永遠不能忘懷的日子。 是的!打開金門的歷史,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向晚時分,對岸廈門、大嶝、小嶝、蓮河、圍頭等地數百門大砲,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同時向大、小金門及大膽、二膽等島嶼進行瘋狂轟擊,短短二小時之內,落彈即達五萬七千餘顆,金門守軍被迫還擊,掀開「八二三砲戰」的序幕。 此後,連續四十六天之中,兩岸砲彈無分晝夜,一群群呼咻飛來飛去,直至十月六日止,總計在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金門島,落彈高達四十七萬餘顆,無論是面積總落彈量或平均密度,在在都打破人類有史以來的記錄,因而震驚中外,轟動全世界! 的確,金門蕞爾小島,懸浮海上,與大陸只有一箭之遙,民國三十八年秋的「古寧頭戰役」,開啟國共長期軍事對峙的局面;而「八二三砲戰」一役,更是中華民國生存的保衛戰。雖然,金門島在短時間內承受數十萬發無情砲火的蹂躪,每一寸土地幾乎都被砲彈打翻過來,田園、房舍毀於一旦,家畜牲口難逃浩劫,居民生命、財產損失難以估計,許許多多的鄉親因而家破人亡、或流離失所遠走台灣。 幸好,島上軍民同舟一命,憑藉著「退一步即無死所」的堅毅精神,誓死固守鄉土,終於力挽狂瀾,贏得最後的勝利。尤其,戰後更能胼手胝足,齊心打造安身立命的家園,不僅建設金門成「海上公園」,蜚聲國際!同時,也肩負起自由民主的屏障,讓台灣能致力經濟建設與工商發展,締造了所謂「台灣經濟奇蹟」,躋身亞洲經濟四小龍,傲視群倫! 然而,時過境遷,物換星移!四十四年後的今天,砲聲遠颺,兩岸關係日趨和緩,隨著「小三通」金廈定期航班的開航,重啟經貿、文化和宗教交流,很多鄉親早已跨海登陸去投資和置產,加諸本月份起擴大實施人、貨中轉,民眾往返絡繹於途,廈門的中山路上,觸目可見熟識的金門鄉親,可以肯定的說,兩岸民間已結束敵對狀態,重新開啟交流新頁! 平情而論,歷史是一面鏡子,浯島金門自古民風淳樸,文風鼎盛,歷經朱子教化,人文薈萃,素有「海上仙洲」之美譽。不幸因國共軍事對峙,淪為烽火連天的殺戮戰場,無辜的鄉親為戰爭付出慘痛的代價。今天,又逢八月二十三日,儘管砲聲已遠颺,但是,面對這個浩劫日,金門子民更應體認「戰爭無情,和平無價」的真諦,莫忘戰爭慘痛的教訓才好!
-
大家用心做環保眾人健康無煩惱
地區隨著全國性舉辦的「清潔週」活動,已經圓滿結束。究竟有多少效果,該是環保機關認真面對,切實檢討彙報的事,以為來日再行舉辦參考。 環保業務廣泛,事涉專業,一般民眾不如對於「整潔」的內涵那麼易懂了然,但是一經談到「垃圾」問題,都會立即反應出來,感到厭煩。因而環保機關精心製作「整潔環境做得好,身體健康無煩惱」兩則標語,全面廣為宣導,格外引人注目。 此次,政府環保機關擇在炎夏季節,舉辦全國性「清潔週」活動,就時間點而言,絕非率爾決定。社會大眾知道,每逢夏秋季節,蚊蠅叢生,保持「環境整潔」益形重要。藉以根絕病媒來源感染,確保國民身心健康,應是全民應該重視,且要長期去做的日常生活事務。「清潔週」之推動,不過祇是帶動高潮,喚醒大眾加強「時時環保」觀念,協力來做環保工作。 由於環保意識抬頭,縣政府依法設置環保機關,負責執行環保政策與環保事務之推動,從無到有,由小而大,人力快速成長增加,並且爭取縣議會全力支持,投下鉅額經費預算,購置推動環保工作車輛、器材、藥品,以應地區整體環保事務需要。如果「清潔週」三分鐘熱度過後,曲終人散,回到原點,那對整體環保工作,則無實質意義。爰特提供幾點淺見,以供環保機關、社會大眾參考: 一、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此次地區推動「清潔週」活動,自是訂有計劃、執行、考核作業,唯盼針對此期間所見所聞之缺失事實予以彙整,作成書面資料,除予轉發地區各機關學校鄉鎮村里參考改進外,並利用地區平面媒體公告全民週知,俾收宣導教育功效。 二、金門擁有「整潔」之美譽,那是軍民共同辛勤努力得來,需要大家全力保持維護,不容任意破壞或輕易放棄。一處髒亂不除,可能即是各種病症媒介溫床,不能以「不見為淨」心態視之。居住屋前厝後一些垃圾,應由業主自己動手清除,藉此一舒筋骨,雷同早晚外出運動,何樂不為?再說環境整潔,令人心曠神怡,此等凡人都懂能做之事務,不妨列為宣導資料,透過各種方式,反覆實施宣導,不信沒有效果! 三、「環保」或「整潔」活動,目的在於倡導喚醒大家注意與重視,維護國民健康。每次帶動高潮,都是餘興節目或猜謎獎品等誘因奏功,即便天候不佳,一樣人潮不減。反之呈顯眾人眼前實況,則是場面冷熱互見,真正動起來多係終年與垃圾為伍之清潔工,此次「清潔週」活動亦復如此。家戶以外區域地帶,幾乎清潔工全部包辦,畢竟人力有限,村落巷道僻處所有之雜草穢物,一次澈底清除,實非容易。 四、用心在人,任何事務,要有好的結果,端看是否用心盡力。為使全民用心參與環保工作,宣導教育方式不必多變,倘若經費預算許可,過去一些作法,諸如推動「鄉鎮村里整潔比賽」,選拔「整潔模範家戶」,舉辦鄉鎮或村里「環境整潔觀摩」,機關與團體實施評比,優者獎勵表揚,表現不佳者,則予懲罰,溫故可以知新,但憑「用心」與不斷「宣導要求」,來激發責任感與榮譽心,有誰願意殿後認輸! 誠心接受檢討,才能找到努力方向。對準缺失精進,所交出來的必是亮麗成果。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還望大家一齊共勉,共同負起地區「環保」責任。
-
遵守法令行車有序人人平安
新修正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條文將於九月一日起實施,由於這次增修條文共有二十條,因此有關單位必須不斷加強宣導,讓駕駛人都能明瞭新措施,進而減少肇事違規事件的發生,減少人員的傷亡。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在最近二年內做了極大幅度的修正,在九十年時,曾經修正了五十五條條文,其中新增了十條、刪除三條、文字內容修正四十二條,修正的規模是歷年來所罕見的;這些修正條文也陸續在九十年六月一日、九月一日及九十一年六月一日施行。 在今年六月七日立法院再度通過了該條例的部分條文修正案,總計新增四條、修正十六條,並將於九月一日施行。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除了在規範駕駛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於維護所有用路人「行」的安全,及保障人民的權益。主管部門之所以提出修正案,除了配合相關法令的修正或施行,主要是原有的條文不足以對相關的肇事違規案件有效的遏阻或處理。在現實生活中,不斷發生的違規事件,不僅造成財物的損失,更往往在一剎那間奪去了寶貴的生命,徒然造成許多家庭破碎。為了保障全民的安全及權益,對於相關的條文做修正自有其必要。 即將於九月一日施行的新措施中,如汽車所有人或駕駛人辦理汽車檢驗、各項登記或換發牌照、執照前,必須繳清罰鍰;又如酒後駕車除罰鍰及吊扣駕照外,還可以當場移置保管其車輛,同時違規罰鍰不得易處吊扣駕照,並需於領回車輛時檢附繳納罰鍰收據,才能領回車輛。這些新措施目的就在加重違規駕駛人的責任及規範,期望經由較重的處罰,讓駕駛人有所警惕,確實遵守相關的規範,共同維護良好、安全的道路交通環境。 雖然道路交通處罰條例部分條文已經修正,但僅有法令的規範並不表示可以遏止違規事件的發生,更何況處罰並不是目的,在事前的防範與注意,避免事件的發生及人員的傷亡才是最重要的考量。而且,有了法令,最主要的是必須駕駛人都要遵守,才能使法令產生實際的效果。 新法即將上路,應多宣導讓駕駛人明瞭,執法人員要熟悉法令之外,更要講求執勤技巧,避免因取締違規而衍生其他糾紛。也惟有全民的配合,交通環境品質才會不斷提昇,人民的生命財產才會獲得更佳的保障。
-
中元普渡祭拜力求節約衛生
農曆七月相傳是民間的鬼月、鬼節,坊間民眾相沿成俗,皆以虔誠心意,備妥豐盛祭品款待陰間好兄弟,希望能為人間帶來一片祥和之氣。 農曆七月初一日相傳「老大公」開鬼門關後,眾鬼放了一個月長假來到民間作客,接受豐盛可口祭品招待。這群好兄弟在七月裡可算是最大、最威風的,民眾為了表示敬意,無不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奉侍,希望能把這些好兄弟的口糊好,寄望它們回到陰間後能說好話,多美言幾句,為人間增進福氣,這也形成了地區民間的一種特殊祭拜文化。 七月是民間一年當中祭拜天數最多的月份,也是開銷最大的節日,光是動輒祭拜門口不算,尤以初一開鬼門、中元普渡,以及月底關鬼門,這三天為了表示對好兄弟的敬意,更是所費不貲,形成莫大的浪費。幾年前,政府有鑒於此,曾經杜絕民間在祭拜上的浪費,規定七月統一拜拜日子為三天(即初一、十五、月底),主要用意在使民眾能節約開銷。 父執輩的年代,剛好碰上農業時代,地區民眾更相信怪力亂神;尤其重視神鬼之說,所以特別對於神鬼之類敬拜有加。每逢農曆七月的來臨更是隨俗大拜特拜,每次祭拜都要備妥十幾道佳餚,聊表誠意,並藉機大宴賓客,造成無謂浪費,有時因為食物問題,還鬧出病情。 時代不同了,民眾的思想也應該跟著改變才對,不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相信怪力亂神之說。即使要信也不可信得太沉迷,畢竟地區民眾還是信奉佛教居多數,跟祭拜脫離不了關係。但祭拜的方式可以有所改變,比如一些祭品不一定要煮上十幾道佳餚美食,有些可改以水果或罐頭食品,或速食成品代替之,既實惠又衛生,相信眾鬼神也會欣然接受。 民間七月拜拜旺季,適巧碰上炎炎夏日,氣溫高昇,細菌繁殖快速,煮熟食品一旦經過日晒或處理不當,即容易腐爛生菌。如果不慎食用,即可惹禍上身,對人體健康造成重大傷害,怪不得在夏日裡食物中毒的人會那麼的多。因而,「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的道理,是我們所要謹記的。 其實,藉由祭拜行動來換取鬼神的賜福,不見得是一種明智的選擇,也沒有人敢肯定即能得福,那只是一種心靈寄託,一種祈福的方式。有人認為,做人只要能心存善念,無害人之心,多積功德、廣植福田,必可庇蔭子孫,福至心靈。所以無須過度迷信,太過沉迷鬼神之說。 祭拜形式更應隨著時代而變化,無論是金箔與祭品,更要重視節約和衛生原則。不但能達到祭祀目的,同時還能讓民眾吃出健康、吃出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