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國父紀念館映池
趁著國慶連假,來到國父紀念館,周邊旗海飄揚,不但能夠振奮人心,更能夠凝聚國人的向心力;國恩家慶的美好日子裡,加上近期景觀工程改造以後,瞧見原本的噴水池,華麗轉身成為「映池」,回復半世紀前的原始設計精神,將國父紀念館莊嚴的建築,全貌倒影於池中,讓人驚呼連連。 國父紀念館已於民國一○八年,台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巍峨莊嚴,氣勢宏偉,主體高三十點四公尺,長寬各一百公尺,迴廊五十根大柱,頂起黃色大屋頂,像大鵬展翼的翹角,頗具建築特色;國父紀念館展現力與美的結合,高雅簡潔,剛強樸實,兼具教育、文化藝術,以及休閒活動與學術研究之功能。 國父紀念館早已成為文化地標的重要角色,我每次前往國父紀念館園區,發現許多國人喜歡到這裡做休憩活動;當然也有許多國際觀光客,將這裡列為必遊的景點之一。 除了主體建築之外,園區景觀更值得細細遊賞,中山碑林、映池、翠湖,都讓人流連忘返;至於其它文化活動,除了舉辦大型活動之外,當然也有藝文展覽,早年參加中國美術協會,有好幾次,提供國畫作品參與聯展,就在中山畫廊展出,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而美好。 國父紀念館映池,滿滿的池水,秋風盪起,縠皺波紋,詩意盎然;環池一周,倒映於池中的景物,除了國父紀念館的宏觀建築之美外,換個角度,名聞國際的台北一○一,也能在池中顯現其高聳直入雲霄的神奇影像喔!
-
莫忘國父偉業
11月12日是什麼日子,這是我上全民國防課時第一句問同學的開場白,多數同學並不能在第一時間說出我想的答案,但欣慰的是,每個班級總還是有同學最後能說出「國父誕辰」,11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的生日,他創立了我們的國家--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國父。 跟學生聊了一下對國父的印象,驚訝的發現現在的學生對國父為推翻滿清創立了同盟會、在國外四處奔走籌募革命經費、聯繫及策畫了10次起義未果等事蹟均不太熟悉,但卻對國父的長相很熟悉。學生說:拾圓、伍拾圓還有壹佰圓紙鈔上都是國父的肖像。於是我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跟同學分享了國父的生平: 大家現在能享受自由民主,是因為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統治,結束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創建中華民國,開亞洲民主政治之先河。 國父終身為落實三民主義奔走,為實現天下為公奮鬥,對我國的建立及日後的民主發展奠定了厚實的根基。 政府為了紀念國父,全台有非常多以「中山」為命名的地方,學校有中山國小、國中、高中、大學;軍隊裡室內集合的地方叫做「中山室」;全台更有142條「中山路」。 希望同學以後看到這些路名或是紙鈔的時候,能記得和感念國父締造今日自由、平等、博愛之「中華民國」的偉大功績。(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
小孫女的毅力
水煮蛋是家中早餐的菜之一,為了買蛋,妻四處張羅,跑市場走農會再找超市,雖然貴了,終算早餐還是有蛋可吃!不容易,當家的人最瞭解。 我想起多年前,小孫女回家說:「爺爺,聽說蛋可以豎立站起來,我來試試怎樣?」我說:「可以啊!我去冰箱拿蛋,妳試試!」我把蛋洗乾淨,用衛生紙擦乾,在客廳小茶几等著看大師的表演。 試一試,當然失敗。一試二試三試,如何試就站立不了!小孫女說:「我不相信,別人做得了,我一定也要做得了!」不知道她試了多數次,最終一試,她成功了,一個蛋直直站立著她的眼前,她雙手舉勝利的姿勢,很得意地說:「爺爺,我成功了!」她的毅力令我感動,除了鼓掌還是鼓掌!
-
【小說連載】 秋月西沉
秋月憤怒地說:「我警告你們,從今以後不許再提連長或是那個瘋子的事,也不要再聽外面那些風言風語,因為事情都已經過去了,過去的事就不必再提,成天到晚炒那些冷飯還有什麼意義?而且你們都已經長大了,難道連這點小常識也不懂?還是你娘不值得你們信任,寧願去相信別人,聽人家胡說八道才甘心。真是白養了你們!」 天清不解地說:「秀桃嬸真不簡單,把羊犅叔的喪事辦得風風光光的,全村子的人扶老攜幼,幾乎都來送他一程,惟獨沒看到娘露臉。很多人都議論紛紛感到奇怪,憑羊犅叔和妳的交情,怎麼會不來送他一程呢。」 秋月強辯著說:「有什麼好奇怪的,我怎麼會去跟一個瘋子套交情!難道他神經病,我也要跟著神經病;他發瘋,我也要跟著發瘋。憑我現在的妝扮和富有,要我卸妝換上素衣裝可憐,跟著他們去送一個瘋子,不但不可能、也辦不到!」 天河突然問:「阿母,妳相信不相信,世間是不是真有鬼魂的存在?妳怕不怕鬼?」 秋月理直氣壯地說:「俗語說,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怕什麼,有什麼好怕的!」 天清故意說:「說真的,看到羊犅叔那具黑色的棺材心中就有點害怕,萬一抬到半路他突然爬起來,那不是更嚇人!如果晚上夢見搞不好也會被嚇死!」(一九六)
-
國府「精忠衛隊」的前驅──孫大總統和他的鐵衛們
一、序言 民國四十四年十一月一日,追隨蔣公撤台的警衛特務組織改編成立「總統府警衛隊」,成了名實相符的元首衛隊(編成,蔣夫人特頒給「精忠部隊」榮譽稱號,並親自設計刺繡弧形小臂章賜予衛士佩戴─雄獅代表大內禁軍具高貴威猛之儀兼具王者之尊風範,三環代表侍衛室、警衛隊、憲兵部隊三個武裝力量精誠團結密切協同環環相扣,成為牢不可破的護衛主力)。惟近來陸續於金門戰地駐守遺跡中發現亦有鐫刻「精忠部隊」代號之署者,足見國軍陣容代號混亂至極、常鬧雙胞,令人匪夷所思,尚未達到欺敵之前,先把自己整懵了。為與一般部隊做出區別,余早於2014/4/26發表於本報拙作《憶我七海鐵衛》文內首開先河創出「精忠衛隊」專有名詞,嗣各方沿用迄今。部分昔日衛隊成員於民國105年成立「精忠衛隊協會」亦採用余之創名立案登記,揆物有本末之別,事有先後之序,承先啟後,洵具意義,合先闡明。 復有鑑於該協會曾彙編兩冊歷史專輯,獨漏民國之締造者孫大總統肇建的衛隊歷史,該等專輯似成了蔣公衛隊一家之獨尊?尤令人不可思議的,猶見夸夸其言「護衛十幾任總統」云云,「名實不符」率爾編輯,洵非治史之態度;甚而排除兩度執政的○○黨幾無著墨,有明顯「非我族類,必去之而後快」之狹隘胸襟魚目混珠和稀泥其間,落入「凡百庶務皆為政治服務」之僵化窠臼,不能體察「軍隊國家化」的時代演進趨勢,致編核過程選擇性的縱任淪為斷代史之企圖昭然若揭,「文章千古事」豈能等閒為?為免生遺憾,「實事求是」或為治史精神之不二法門。橋歸橋、路歸路,願與同好共勉之,是為序。 二、緣起 兩岸自台灣馬氏執政遞出橄欖枝始,曾有過短暫的黃金和平蜜月景象。彼時各項交流熱絡,其中軍事文學能打破長久忌諱,拜網路之賜熱誠熱烈探討歷史史觀,以回歸歷史真實基本面為主題,尤屬難得;雙方各因擁有獨特的歷史原件為自豪,坦誠相待而各擅勝場。斯時余因研究探索我「班超部隊」成軍歷程沿革,追溯到始初源頭的粵軍,發覺對岸與我部同番號的第一二七旅竟然與我部系出同源。該旅最早編制可追溯至民國十三年11月12日成立的廣州國民政府所屬的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從而演化至中國共產黨控制的第一支成建制的正規武裝力量,成為目前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歷史最悠久、享有最多榮譽稱號的單位。其誕生時間甚至早於南昌起義,其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參加北伐戰爭,戰功卓著,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精銳部隊。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自己的武裝力量,此部隊自然也成為其中流砥柱,參與了自秋收起義到長征,可說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幾乎無役不與。 民國卅八年中共建政後,一二七師仍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的精銳部隊之一,曾一度被劃為廣州軍區獨立師。而其於1985年劃歸的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五十四集團軍更是當時的「三大重裝快速反應集團軍」之一。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攻占敵重鎮諒山,擊潰了越南人民軍。1998年被正式改編為輕型機械化步兵第一二七師。 2017年,隨著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進行,第一二七師拆出三八○團成立中型合成第一三一旅,餘部整編為中型合成第一二七旅,劃歸陸軍第八十二集團軍為現行編制。 在北伐時期,源自粵軍系統的張發奎曾任前述第四軍的軍長,葉挺的獨立團正是隸屬於該第四軍,這支軍隊當年有一個響亮的稱號─「鐵軍」(在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的時期─是立了戰功,打下名號的。在北伐戰爭中長驅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夥鋪,奇襲汀泗橋,大戰賀勝橋,攻佔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戰功,從此就有了該稱號!民國十六年的8月1日,這支軍隊打響了南昌起義的槍聲,成為共產黨的重要武裝力量,後來就順勢演化為大名鼎鼎的「新四軍」)。無獨有偶,原屬粵軍系統的國府第四軍也曾是我「班超部隊」遞嬗的始初源頭〔詳見 2018/01/23.24本報副刊連載拙作《班超部隊的前身─粵軍與國民革命軍之關係》〕,無意間找到如此關係,或為一大收穫,猶似發掘金礦般頓時驚喜連連,笑稱「水火同源」(蓋因敵我不並存的年代,勢同水火也),咸認上帝真會開玩笑,或另有其旨意? 及至國立台灣圖書館曾於民國104年作《世紀姻緣--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0週年及其革命歷程特展》時,其中有幅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是民國十一年(1922年)總統孫中山伉儷與元帥府衛隊合影的老照片,其中首排右坐第一人為時任陸海軍大元帥府警衛團第二營營長的葉挺,左1是第一營營長叫薛岳,左2則是第三營營長張發奎。這三位人物大大的引起了我的興趣! 由於彼時余正整理編輯「班超部隊」有關史據,無暇分心他顧。除薛岳原為我63軍退守海南島的直屬長官部「海南防衛總司令官」曾有所瞭解記述外,餘只能暫且擱置。惟故友前國安局主秘李珽中將,博學多聞,常往來海內外見聞廣泛、閱歷甚豐,迭受余懇託對我衛隊相關史料長久蒐羅助益良多,以對後輩關懷備至之胸懷,疼惜勗勉有加;晚年卻為胃疾所苦,病魔糾纏經年,仍一心一意、貫徹始終、念茲在茲、有求必應、勉力支持、多所挹注。病中再三囑咐:「衛隊記史,萬不能切斷兩岸共尊的孫中山先生始創的元首衛隊篇章,以求黨國的一貫脈絡道統相承,繼往開來。此為編纂衛隊史之根本,本立而道生,為國家衛隊之長遠薪傳留下火種,落實名正而後能言順,萬勿以力小而不為,人生歲月有限,凡事盡其在我,庶幾無愧……」。惟年來受雜務羈絆蹉跎時光,進度緩慢,有負期望,嘗於午夜夢迴驚醒,惶恐難安。有鑒於斯,爰於李將軍辭世周年之際,堅決警惕,快馬揚鞭,埋首整理手頭史料,始克完成任務,夙夜匪懈,功不唐捐,似可告慰李將軍在天之靈。以下為歷年與將軍會晤訪談、通電通訊,其所答覆內容,為節篇幅,問句從略: 三、本文 (一)衛隊的中堅骨幹 本黨孫總理於廣州就任大總統後,創建了一個警衛團,下轄三營。這幾個營的營長個個都是非常了不得的人物。 第一營營長薛岳。想必大多數人都聽過這個名字。薛岳原名薛仰岳,意思是仰慕岳飛。後來他自己把名字改了,立志要像岳飛一樣精忠報國,所以就直接叫薛岳,素有抗日「戰神」之稱,是公認抗戰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長沙會戰中,他指揮軍隊殲滅日軍十萬之眾,有效地遏止了日軍的戰略行動。後來隨政府撤抵台灣,惜未再獲重用續掌兵權,投閒置散於南台灣嘉義鄉間,過著半隱退日子。民國87年5月3日逝世,享年103歲。(三之一)
-
南方之都
果然,風輕雲淡 淡淡地飄向南方 果然,南方擁有最豪華的 港灣。河岸。夕照。 曾經在這裡走過青春 靜默地凝望山與海 也曾莫名的哭泣、歡笑; 反芻西風的話 汽笛聲響徹雲霄 貨輪拖曳著落霞餘暉 緩緩地駛離藍色畫布 一直駛往夜的深淵 眾人屏息以待中 工作船傳來天籟美聲 無人機冉冉升空 以獨一無二的光影、花火 打造百萬夜景 當所有的擾攘逐漸沈寂 愛河依舊輕漾; 輕輕地漾起愛河
-
此生最不想扔之幸福包袱
二八年華的小女兒長不大,不是說她身高侏儒不高,女孩子家160公分水準之上了,猶比四捨五入才勉強一米六的大女兒高0.5公分呢,不過就是倆姊妹獨立性截然不同,小學上安親班,放學有幼稚園娃娃車接送,不勞家長費心,下班慢條斯理去接就得了,姐姐唸國中後自己騎車,拒絕爸媽載,課後補習亦然,大學住校或外宿,畢業工作也自己找,比我們想像獨立。 說到小女兒就好氣又好笑,幼稚園在隔壁條街竟撒嬌要轎車載,甩態不坐娃娃車也不步行走路,去英數補習,補習班前恰停部發財車擋道,提前兩個店面停車,居然說「還沒到」不太願意下車模樣,多走兩步都懶,真受不了她嬌性!學區國小離家區區百米,不載就不上學,國中離五百公尺更甭指望她自個兒上下學了,買的全新腳踏車忍痛束之高閣。 高商是請假王,生理期不舒服就算了,遇不喜歡的課就裝病,連我以前最愛的體育,女兒也視為畏途,成保健室阿姨熟悉常客,翹課最佳避風港,上課時段若接學校電話,心裡有數又怎麼了,發動車子過去接人就準沒錯,出校門前慵懶像條蟲,上車生龍活虎判若兩人,明知也拿她沒輒,使起性子一個月不講話挺恐怖喔!就這樣,諸如蓄意睡過頭、本日老娘不爽等等爛理由,總要逼「不顧老臉」的老爸我代請假,教官那時間接電話,老馬識途似的劈頭問:「你是某某同學的爸爸要幫她請假嗎?」這種出名真糗!留作紀念請假單浮貼三張,三年足足請一百七十幾天,金氏紀錄離不離譜?! 大學讀台中某私立,不遠不近,第一次行李多載她去,凡事起頭難,原以為這趟之後會自行搭公車,豈知她週日傍晚晃到夜幕低垂,任憑催促儘早啟程,她淡淡一句「等爸爸載呀」擺爛嘴臉,汝奈其何矣!就這樣一載三年寒暑風雨無阻。好不容易畢業就業,這燙手山芋就此釋重負離手嗎?似乎沒這麼好命,上班不管遠近,仍風塵僕僕捨命陪君子,鹿港彰濱工業區每週一次還好,天橋下物美價廉雞排不錯吃,算是「董事長司機」唯一福利,現改調附近公司,一天早晚兩趟尤累哩! 當有天子女不再麻煩你時,表示他們已離家出走。次女生性依賴但對家有向心力,長女性格獨立但對這個家缺乏歸屬感,缺錢才會打電話或回家伸手,難得連假也急著回租處,親情淡薄,所以小女兒如影隨形「糾纏」,吾視為甜蜜包袱,嘮叨是假,「認識『綺綺』以後就沒好日子過」壓根兒玩笑話,媽寶爸寶背後必有寶媽寶爸,女兒代駕「找碴」須感到欣慰才是,當然也慶幸提早退休睿智抉擇,才能「出動空軍一號」接小女通勤。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天河說:「如果羊犅叔的陰魂真的不散,或許他想找的是當年他曾經幫過忙、而有恩不懂得報答的人,對於我們這些後生晚輩,他勢必會善盡保護之責,絕對不會傷害我們。」 秋月不屑地說:「你們也不想想,一個瘋瘋顛顛的神經病,他又怎麼能幫人?幫誰的忙?你們不要在外面聽人家胡說八道,真以為他幫過我的忙!坦白告訴你們,你娘之於會有今天,憑的是自己的真本事,跟任何人一點關係也沒有。」 天清故意說:「阿母,人家並沒有說妳,大家都知道妳是一個女強人。今天我們之於會成為富人家,所有的錢都是憑妳的真本事賺取而來的,跟羊犅叔一點關係也沒有,是不是這樣?」 秋月斬釘截鐵地說:「不錯,就是靠我的真本事!而且我也要提醒你們,不要羊犅叔長、羊犅叔短,對一個瘋子,不值得你們這樣來尊稱他。更何況他已經死翹翹了,也抬到山上去埋了,不久就是白骨一堆,再也沒人會記得他了。」 天河說:「大家都說羊犅叔並不是天生就是瘋子,而是被國民黨的軍隊凌虐成瘋的,其中還有一段不可告人的故事。如果說國民黨的軍隊都是好人的話,阿母也不會被連長騙得團團轉。」(一九五)
-
【城南舊事】屘姑
屘姑先回金門的,父母親在留下來的幾天裡,跟我說了些他們家近些年的事,我也才知道世事變化,竟然如此之大;原來酗酒又常常熬夜賭博的志宏姑丈,正住著院,還得屘姑趕回去照顧,我問病況如何呢?肝癌,很晚期了,母親說:金門台灣幾次來回後送,大概沒辦法了。 安安跟樂樂呢,都二十幾歲了? 安安國中畢業就沒再念書,一百七八十的身高,一副將才的外表,卻整天遊手好閒,再不然,就一群兄弟朋友吃飯喝酒,也不掙錢,還常常向屘姑伸手,想著照顧他的那些年,調皮好動,但也是極可愛的,如今這般模樣,遠遠超乎我的想像,是遺傳了志宏姑丈的酗酒跟暴躁呢,還是成長過程中,「賭贏吃肉、賭輸吃打」教育方式下,所造成的陰影? 樂樂則是高中沒畢業就休了學,自覺不是念書的料,卻安份且認命的幹著水泥工,隨著建築工頭四處工作賺錢,勤快孝順的他,在貼心的如如赴台升學後,一直是屘姑最大的支持力量,包含心理上跟日常生活上。 來台念書的如如也相當獨力,課餘兼差打工,料理著自己的一切,跟樂樂一樣沒讓屘姑操心,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大概就是這樣吧。 志宏姑丈終究沒捱過病痛的坎,半年後去世了,那時屘姑四十九歲,安安二十八,樂樂二十五,如如滿二十,而我也年近不惑。 5 有一次,父親說:采鳳(屘姑的名字)生肖屬牛,冬天而且是晚上出生,不該這麼操勞的啊。生辰八字,是否就宿命綁著一輩子的經歷走向,我不知道,我跟屘姑相距九歲,就命理的角度,也是偏沖的格局,但這並不影響我跟她感情,就如同小時候她疼著我、照顧著我,而我視她如親姐姐一樣。 「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屘姑的悲劇並沒結束,老天給她的苦難也沒結束,是在磨練她嗎?聽聞人家說:人一出生,要嘛討債,要嘛還債,債討完了、或還完了,一輩子也就結束了,看來屘姑是奔著還債來的,而且還沒還完,註定要繼續在人生的過程中,苦行僧一般的摸索前行。 三年後。一個農曆六月初的午後,我接到父親的電話,聽他說著樂樂在工地發生意外,被崩塌的鷹架壓得血肉模糊,送達醫院前就沒了氣息;這不幸的消息,讓我心煩意亂幾天,想著二十八歲、風華正茂的青春年紀,未婚的他,就這般丟失了生命,懂事、乖巧又孝順的一個孩子,竟然就這麼突然的走了,面對這般的噩耗跟結果,屘姑能承受得了嗎?就像天空掉下來一塊石頭,砸在身上,猝不及防,也無處閃躲。三年前沒了志宏姑丈、三年後又走了樂樂,接受或者放下,怎麼都不是一件輕易的事。 「你志宏姑丈過世前是帶著病的,心裡總是有一點準備」,幾年後,屘姑跟我說:「但樂樂是年輕的生命,早上出門工作,還開心的打過招呼,沒想到中午前後,趕去醫院看他,卻已是一具冰冷遺體。」屘姑不甘的哀嘆,幾年後,仍不時縈繞在我的耳邊,也想起母親說她在事發時,幾次哭得昏厥的過往。 伏爾泰說:「人生佈滿了荊棘,我們想的唯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快速跨過。」但跨越不了時,我們只能藉由時間的洗滌跟沉澱,一步步的、緩慢的自己舔著傷口,一面療傷、一面修復,包含心境。 樂樂走了,安安在這些經歷過後,並沒有什麼改變,一樣的沒有結婚,一樣的跟著兄弟朋友吃喝遊蕩,甩手掌櫃一般的,不需要對家裡做任何付出;倒是如如,大學畢業銀行任職的她,專心一志的投入工作,專心的賺著錢,專心的承擔起養家的責任,工作之餘,更常常的返鄉,探視她心疼的、苦難的屘姑,也偶而回屘姑臨海村落的娘家,問候我的父母,特別是年節或志宏姑丈和樂樂忌日的時候;而屘姑呢,依然打著零工,賺個微薄的收入,另外樂樂的意外,也有近兩百萬左右的賠償,讓日常的生活得以繼續轉動,算是唯一的告慰。 6 海外工作之後、每次回台休假,如如都會過來看看我,聊聊彼此的近況,也聊聊屘姑一些零碎的話題,即便後來交了男友,如如也會迫不及待的,帶來讓我看看,聽取我的意見,這份感覺就像我跟屘姑一路走來一樣,只是角色做了一些轉換而已。 2008年,我特別從東莞趕回來參加她的婚宴,如如的酒席在台北舉行,熱鬧場面上,我看著穿上白紗禮服的她,一臉幸福喜氣的神采;而一旁的屘姑,也微笑的招呼著同桌的賓客,陡的,我想起小二那年,屘姑結婚當晚,在家鄉臨海小村落簡陋的土角厝裡,那場簡單婚宴的往事,不由得有些感傷起來。 婚後五年的時間裡,如如生育了一男一女,屘姑笑著說:合起來是個「好」字,日後如如當婆婆、當丈母娘的命都有了;屘姑開心的把小外孫帶回金門照顧,好讓女兒跟女婿永漢專心工作,夫妻倆是銀行的同事。永漢婚前就明白如如的負擔,理解的支持著如如對原生家庭的付出,當然,主要是金錢上的援助。 把小外孫接回家鄉後,屘姑用樂樂的賠償金,當自備款的買了房,當然後續貸款還得如如負擔,但生活上似乎順暢了,臉上也多了一些笑容,即便安安還是一點都沒長進,也還沒結婚的打算。 退休後,我返鄉住了一段時間,幾次轉去屘姑家看她,兩個小孩都禮貌的喊著舅舅,我看著新的、三層建築的樓房,想著樂樂的意外,至少協助一生苦難的屘姑,讓她有個心安的住所,但卻是一個年輕生命的代價、也是屘姑心頭的一塊肉。 2018年,已重新走上職場的我,在廣東聽聞了安安的消息,說他終於結婚了,以四十八、九歲的年齡。 幾年下來,陸續聽說安安婚後有了兩個小孩,都是實打實的男丁,只是不知道當了父親的他,是不是收了心,擔負起養老養小的責任,還是一如既往的過著瀟灑、遊蕩的日子?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結了婚,有著自己的家庭責任跟負擔,如如還是盡心盡力的關心著、相依相扶的幫助著她的母親,從沒改變,也可以肯定的是,屘姑三層樓的房子裡,有幾個孫子一起生活,一定也充滿笑聲跟樂趣,而不是先前滿屋子的無奈跟壓抑。 屘姑的生活慢慢穩定了下來,雖然樂樂去世多年,至少安安成了家,有了小孩,屘姑也慶幸傳家有後;希望一直伴隨她的考驗跟磨難成為過去,年已古稀的年紀了,能有個沒有操心、沒有焦慮和沒有折磨的晚年,日後守得雲開見月明、平安順遂,是我對她最大的期待,也如同父親生前說的:即便是屬牛的,也有卸下牛犁,好好休息的機會。(下)
-
捕捉蔚藍虛空
每當山松低吟 初冷透明,自野百合及岩隙涓流開始 這裡沒有喧嘩 僅有晨曦俯視蝶舞 飛渡藍澄澄天幕 歲月老是在落髮斷髮 中計較,老是擋不住 突如其來白雪 惟有承受刀縛琢磨 讓時光獨飲寒露 雖卑微如小草,依然堅挺 我自緩緩鏽蝕風鈴 耽溺靈魂 藍的洗塵
-
鱟的啟示錄||霧島上的婉雲
「浯島霧島。總在等待北風。霧漸漸散後的天空,看見撥霧者帶來一朵雲,為我們的島,輸入文學靈魂,留下一筆輝彩。祥雲彩霧。有情如斯。謝謝妳,夏婉雲。」這是楊樹清給夏婉雲誠摯又動人的評語。 楊樹清把婉雲的名字,當作浯島上空的祥雲,是詩人的寫法。最主要的還是即將在11月底,由夏婉雲著作、出版的鱟的啟示錄一書。 全書分為四輯。每輯都有各自如詩的專有名字。輯一:那一夜的潮汐,輯二:七十年前的軍魂,輯三:記憶的總合,輯四:行到水窮處。但鱟的啟示錄一書,到底不是論文集,閱讀時可以隨興,任意翻閱每一篇文章。因為輯內每篇文章都可以是獨立存在;況且鱟的啟示錄,是2018年第十五屆浯島文學獎得獎作品;其他的文章,也獲台灣各種文學獎或徵文比賽的肯定。可是,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某些篇章的內容,是首尾相連且可勾籍,是閱讀者的另類趣味與驚喜。 取一篇作品的題目,當作書名,在出版界常見;卻怕以偏概全,遮掩了其他精采的光芒。但無疑的,卻是有金門才子之稱的黃克全提倡的金門文學裡的佳構,為金門文學的殿堂裡多撐起了一幢堂店。事實上,鱟的啟示錄一書,不僅隸屬金門文學;其中數篇,更像是眷村文學。眷村與金門,看似毫不相關,卻骨脈相連如兩棵大樹的根,在土壤裡相互交會。 會有如此的想法,是因近日聽一位在眷村長大的友人,在一次聚會中閒聊問說:「你們有沒有發現,在眷村的孩子,都是一批批的出生,眾多的男娃女娃,不但同年,而且生日都十分接近?」從未聽過如此有趣又奇怪的問題,但當下卻無人能回答。最後友人得意的公布了答案:那是因為所有的軍人爸爸,都駐防外島,一批批輪流的休假、返家,又一批批同時返回駐地;當然生下的孩子生日都十分接近。這雖然有點黃色笑話的味道,但背後也有著軍人不自由、難顧家的現實無奈與痛苦,及眷屬獨立持家的艱辛。 婉雲是大學老師,是文藝創作者,更是一位弱女子。我一直困惑她為何會對戰地金門產生獨特感情,在台、金兩地奔波、採訪當地碩老、名人、學者,寫下一篇篇深掘的戰地故事。猜想應是她自幼出身的眷村有關,年幼時的成長見聞與經驗,是條埋在泥土裡的根。長大了,那條根仍在,也埋的更深、更廣、更粗,卻也更想探知那根的來源起處,像是有情有義的人,總會飲水思源一般;正如作者,自己說的:藉著認識金門,就好像多認識了自己。 後記的篇幅不小,有點像是電影結束後的幕後花絮,卻都不是NG鏡頭。後記,是作者另作的補白,讓書裡的文字邁出文學的邊框,多了些私人的呢喃軟語,讓文章有了縱深,變得立體起來。
-
【小說連載】秋月西沉
她不分青紅皂白地拿起掃把朝他們的屁股各打了一下,並氣急敗壞地問:「是誰叫你們去幫那個神經病抬棺材的?難道你們不害怕會跟他一樣成為神經病?」 天河不屑地說:「誰願意去抬棺材,那是不得已的事!長老分配的工作,沒有人敢說一個『不』字。」 秋月挖苦他們說:「你們兄弟倆個子長那麼高、力氣那麼大,又有什麼用?竟連一個『不』字也不敢說出口,還想跟人家做人!」 天清在意地說:「長老把話說得很重,他說如果村中有喪事,我們再不站出來幫忙的話,將來一旦妳死了,村人絕對會坐在家裡看熱鬧,不會有人站出來幫忙。到時,就由我們兄弟倆,合力把妳抬到山上去掩埋。」 「呸、呸、呸!」秋月連續吐了好幾口痰,氣憤地說:「這個老怪物,明明是想觸我的霉頭!長老,長什麼老,明明是怪物一個,憑什麼當長老!」 天河辯解著說:「在妳的眼中可能是怪物一個,可是在村中他卻是一言九鼎,凡事說了算,沒人敢跟他唱反調,或說一個不字。」 秋月警告他們說:「廢話少說,趕快去換一套乾淨的衣服!要是瘋子的陰魂不散,附在你們的身上,你們就完蛋了,這一輩子休想翻身!」(一九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