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廣場
-
不容忽視的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是屬於家庭教育的一環,廣義上包含家庭親子間的關係、互動及情感的陶冶,使家庭成員的生活,透過親情的交流,各盡本分、各司其職,使個人扮演適當的角色,營建家庭和諧之願景;狹義上是指家庭父母與子女間的平等關係,已從上尊下卑、上下隸屬的主從垂直關係,轉向民主尊重的水平關係。 從教育上的起源來看,親職教育是父母與生俱來的責任,父母用心教育子女,是責無旁貸的;因為父母是子女最初的互動對象,也是決定其一生的根本。家庭是一個小型的社會,也是個人人格、態度養成所,子女可以藉由家庭的經驗,學習如何照顧和關懷別人,家庭更是一個議會殿堂,每個人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當父母與子女間的意見溝通、情感的交流、思想的交換出現了障礙時,父母親應留意角色的轉換,克服與子女溝通的障礙,縮短之間的代溝。現代的父母應該以建設性的方式,促進家庭溝通,務必有效的鼓勵子女講話,積極協助子女表達內心的感受,並促使其深切體會被愛,以增強自尊心或自我價值感,減少焦慮不安,並養成「積極傾聽」的習慣,增進與親子間順暢的互動與溝通。 親職教育在本質上是多樣性的,不但是父母的責任,也是父母與子女的互動,是多元化的教育,其目的在培養子女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重視親情交融、內心互動、平等一致的地位,強調民主氣氛,運用多重角色,重視雙向溝通,建立坦誠、體貼、親密的人際關係。
-
所謂「立修齊志」與「讀聖賢書」
———駁楊運亨君「讀者投書」文金門讀書人 日前拜讀楊君發表於七月十九日金門日報副刊「讀者投書」一文,文稱金門文化局大廳對聯「立修齊志」「讀聖賢書」句用字錯誤、不合時宜和句對左右先後安排不妥等,筆者讀後大感意外,以作者自稱「老朽」的年紀,看似熟讀經典且自認深明大義,怎麼卻誤解「聖賢書」的字義與經典內容到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呢?茲依其文句先後,次第條列筆者所知之見及其說之非於下,請學者方家指正評斷: 1、楊文第一段言: 「『立修齊志』,出自中庸修身、齊家、治國的句子,而又將治國的治改為音同字不同的『志』字,是掐頭去尾,:::牛不像牛、馬不像馬的不具創意拼湊之作。」 韻案: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典出於︽禮記︾的︿大學﹀篇,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南宋朱熹合︽論語︾、︽孟子︾二書,和︽禮記︾中的︿大學﹀、︿中庸﹀二篇,編訂為︽四書︾,︿大學﹀、︿中庸﹀乃從︽禮記︾中獨立而出,成為儒家教育的重要典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總和這段經文要義,在︽四書︾成為科考指定專書後成為讀書人朗朗上口的句子,「修、齊、治、平」也成為讀書人共認的進德修業程序與為學指標。 「修(身)齊(家)」是社會每一個人應盡的本份與義務,「治(國)平(天下)」則是居上位者的責任,在儒家教育所傳導的觀念中,「修(身)齊(家)」等進德的功夫就是「治(國)平(天下)」的立業基礎。歷來讀書人及歷代古文中向來有「修齊」連稱指進德之基,或「修齊治平」連稱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人之業,至於楊君所稱「修齊治」之詞,則是孤陋如我讀過國學教授指定之歷代名篇以來,未聞見者。 從句義和文法來看,「立修齊志」意即「立志修齊」,立志於修身以齊家,其義可解;若依楊君之意改「立修齊志」為「立修齊治」,則「修齊治」固然就是「修身齊家治國」之意,那麼餘下句首之「立」字又當何解?不但句義不通,文法也與下聯「讀聖賢書」不合而不湊對,何況「立志」與「讀書」從來是儒家教育所強調的一體兩面,在儒教意味濃厚的對聯中上下相和,原是自然不過的事,楊君自溺於經典字句而忘常識,竟指「志」為「治」湊出「立修齊治」這樣「牛不像牛、馬不像馬」的句子,卻反嘲經典原義為「拼湊之作」,豈不令人匪夷所思? 2、楊文第二段云: 「讀聖賢書」可以變化人格氣質:::造就了國泰民安,所以,「讀聖賢書」有其時代背景的需求。 韻案: 筆者個人對「變化人格氣質:::國泰民安」等說論無個人意見,只是解析本段結論所言「所以,『讀聖賢書』有其時代背景的需求」之語,與前文「讀聖賢書可以變化人格氣質:::造就了國泰民安」等句連貫起來,其言下之意竟是:時代背景需求國泰民安時,才需要「讀聖賢書」!則依其邏輯,當某一時代不需求國泰民安時,便不需要「讀聖賢書」了!從楊文第三段所言可證,筆者並未曲解其意。 3、楊文第三段言: 「讀聖賢書」,在實用上有其侷限,例如:法院的判決書、檢察官的起訴書,這些都是讀聖賢書的執筆者,用文言文寫出來的文字,看得懂的人不多,所以一代文聖胡適先生提倡白話文,不是不要讀聖賢書,為了文化歷史的傳承,只能作為文科專門學術研究之用,人類已經進入太空時代,我們還在四書五經之乎者也,未免有點不合時宜。 韻案: 這裡指出「讀聖賢書」的實用侷限和不合時宜的文字的關係。且分從「聖賢書」的定義和「不合時宜」的「文言文」兩方面來談。 從這段文字看來,楊君之意,是所謂「讀聖賢書」,就是讀「四書五經之乎者也」,如此說來,則四書五經的作者亡後,再也沒有聖人賢人了;之乎者也之外,再沒有所謂聖賢之書了。試問楊君以及讀者諸君,果真以為如此嗎?楊君文中有「一代文聖胡適先生提倡白話文運動」等語,可見楊君也承認近代學者如胡適者仍有可稱為聖可語為賢者,則聖賢是人為而成,非關時代或之乎者也的存亡問題。如果古之聖哲賢者著書立說即是所謂聖賢書,今之聖哲賢人著作不正是今之「聖賢書」?讀今之聖哲賢人著作不正也是讀「聖賢書」?再者,「讀聖賢書」若果如楊君所言「只能作為文科專門學術研究之用」,則今日各鄉鎮社區乃至企業團體在正式教育體系外自發創辦的讀經班之成立,都是為了「作為文科專門學術研究之用」嗎?楊君所謂「實用侷限」既不明確,也與當代現實和普遍認知有所出入。 什麼判決書是「用文言文寫出來」的呢?試問白話文運動至今將近百年以來,哪一個當今法院法官、檢察官或其他各行各業讀過書的人不是在提倡白話文的教育環境下讀書的?楊君所謂「用文言文」寫出判決書來的法官真的是因為讀了聖賢書或受了之乎者也的影響,而「用文言文」寫出「看得懂的人不多」的判決書嗎?其實楊君所謂判決書、起訴書上「用文言文寫出來的文字」,只是用字精審而措詞嚴謹的官方文書,其文法仍是近代白話文的文法,與古代文言文的文法不同,楊君只需尋出您所推崇的白話文聖胡適當年的白話文章來比對便能明白。教育再普及都還有文盲,白話文章再白話也不是人人會寫會讀,寫成的文章也有高下分別,識字的小學生看不懂胡適的白話文,您說是胡適不會寫白話文還是小學生不懂白話文?誰能保證誰的文章寫就之後必定「人人看得懂」呢?您所謂的判決書等官方文書,原本要比一般口語體的白話文措詞嚴謹許多,這既是官方文書應有的莊重,也是為了避免語義誤差引發爭議。四書五經是否合乎時宜,或許在其代表的封建價值觀上有新時代新定義的討論空間,但楊君卻以其「之乎者也」指為「讀聖賢書」「不合時宜」之罪,不免太過牽強。 4、楊文第四段言: 我國傳統對聯文化,:::右邊文字有先行的定律,:::「立修齊志」在右,謬矣,那就是教導世人,先行「立修齊志」,而後再「讀聖賢書」,你想,一個沒有讀過書的人,如何懂得及實行「立修齊志」,豈不是趕鴨子上架,對牛彈琴,所以,「讀聖賢書」在先(右),「立修齊志」在後(左),能說不是嗎? 韻案: 當然不是!姑不論「讀書要先立志」這句話曾在多少近代名人演說和牆壁標語中出現過無法數計的次數以至幾乎淪為作文陳腔,楊君此言出現的「對牛彈琴」等語,不僅反映其人對古聖賢所謂「立志」之無知,更流露其自以為是的「讀書人」對沒有讀過書的人之輕視與傲慢,甚不可取。修身看似是個人的事,其實卻關乎國家社會的長治久安。個人修養好,能與人為善,人際關係自然和諧。修身之志,便是對個人性情的修養與自覺的維護,推之家庭及於社會,無形中便為「家齊、國治、天下平」盡了個人的心力,這是人的性情與社會經驗中可以探索和自覺發展的能力,聖賢書之有「修齊治平」等語,不也是從人的社會與生活經驗中觀察總結而來的嗎,聖賢書出之前,聖賢從何書讀來?又何必是讀聖賢書後才能立修齊志?古今社會中,不識字未讀書而能修身與人為善者所在皆有,反觀熟讀聖賢書者,又何曾盡皆知曉「立修齊志」之精義,兼且能力行「修齊」之志呢?家國天下無時不在,真要等到每個人都讀通奧義精妙的聖賢書後,再立修齊志以治國平天下,恐怕天下紛亂久矣。楊君以「『讀聖賢書』」在先,『立修齊志』在後」為是,我只以金門文化局主事賢達之「立修齊志」在先,「讀聖賢書」在後為深明大義之識,而不敢茍同楊君顛覆前賢聖意之說。 日前拜讀楊君文後,雖不認同楊君文中流露出輕蔑金門文化局的姿態及其偏見之說,但個人秉聖賢之教,以寬和容眾為修身之志,且不願以晚輩身份反駁前輩這份似乎自以為得意的看法,於是只以楊君所言為個人言論自由的表現而一笑置之。其文發表至今,似乎也未見任何地方賢達或文化局官員出面駁正楊君對金門文化局的指教,我心以為以此足證金門文化局官員及地方民情之淳厚,不輕易和一位可能對聖賢書和金門文風認識不深而自鳴得意的批評者一般見識,更可見海濱鄒魯的民情氣度,的確得聖賢教化真傳,能容一切褒貶於不言中,小島之民真不可小看也。 今日到文化局洽公,卻見文化局職員持一監察院來文大喊無聊,原來是楊君不但將其「高論」發表於金門日報,並將該文剪報投送監察院,監察院竟不察該文言論內容是否合理,即據剪報影本發文「據報載:::」等語致金門縣政府要求說明處理情形函復監察院。筆者雖非文化局職員,但以金門文化傳統為傲也以文化人自任,卻見代表金門文化界的金門文化局受此無知質疑,甚至被當作笑話傳至中央機關而至今無人反駁回應,不免情急挺身發言,非為賣弄生事,只請楊君莫以金門小島為小而輕視本地文化水準。近來來金門縣府厚生博愛的福利措施吸引了不少外客來金定居,金門人對縣府於外客同等厚愛而無異議的包容,正是金門民情淳厚的具體表現。然而己達達人的博愛作風,絕不等於有錢無腦無文化的凱子,私意以為不論楊君是在地的高人或走馬看花的過客,住在大同之家的這位「老朽」前輩,更應對這給您厚生福利待遇的島民及其建設多一分尊重與欣賞。對聯句義的討論原本可以各持己見而無傷大雅,您又何必非將您自以為是的一時偏見以如此刻薄的口吻訴諸報端,甚至要進一步循體制手段藉監察院行文代言?即便您透過監察院獲得金門文化局對您意見的回饋或接納,也早已失去了談文論藝的風雅趣味,而只有是非對錯的裁判結局下,取下對聯而顏面盡失的金門文化局,或是錯發了謬論而貽笑大方的「老朽」您。如此高調的行事作風和嚴肅姿態,實在不是我們金門讀書人的本色,我們金門讀書人除非被逼得不得不挺身而出時,才會顯出這樣的強悍與犀利。
-
小三通對金門經濟之優勢與劣勢分析
一、前言 過去五十年以來,金門經歷過許許多多大小的戰役,曾經也是捍衛台澎金馬的最前線,但隨著時光的推移和政治型態的轉變,現在的金門是政府施行小三通的一個重要縣市,也是扁政府對大陸釋出善意的一個重要標的,而由於金門過去多年來受到戰地政務和軍事管制之束縛,很多建設均以軍事設施為主要優先,相較於對於人民有關的民生問題頗為忽視,而更令金門經濟受到很大影響莫過於民國81年11月7 日戰地政務終止後,由於國軍施行「精實專案」,使得金門的經濟受到消費族群的減少而受到重大衝擊,更令金門頭痛的是大陸漁民因為兩岸局勢的減緩,更是常常在金門海域進行違法炸魚的行動,使得金門的經濟發展在當時受到一定的限制,好在政府於民國八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及時在立法院通過「離島建設條例」,並於同年四月五日公佈實施。該條例第一條開宗明義的宣示:「為推動離島開發建設,健全產業發展,維護自然生態環境,保存文化特色,改善生活品質,增進居民福利,特製訂本條例。」其中的第十八條便規定:「在台灣本島與大陸地區全面通航之前,得先試辦金門、馬祖、澎湖地區與大陸地區通航,不受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等法令限制,其實施辦法,由行政院定之」。而金門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有小三通,可以有很好和很不一樣的作為。因此本文就擬針對小三通過後對金門經濟優勢與劣勢作一個初步的分析。 二、金門地區之優勢分析 (一)絕佳之地理位置過去國共內戰之因素,使得金門成為兩岸分治兩岸對峙的最前線,當過去海峽兩岸從戰爭走向和平談判,金門自然就成為兩岸經貿發展和和平實驗的最好位置。金門隸屬於福建省,位於中國大陸福建省東南沿海的九龍江出口之廈門灣內,與對岸的廈門僅有數哩之遙,一直是福建省對外通商的重要港口之一,尤其廈門為大陸沿海南北航運的重要位置。金門若能因兩岸「小三通」後能成為台灣與大陸沿海港市和內陸的中繼站,未來在經貿上必然會有很好的發展。 (二)離島免稅區域的特殊優惠根據現行的「離島建設條例」,已賦予金門例如營業稅、車輛牌照稅等很多免稅的優惠。事實上,由於金門大型工商企業有發展的限制,每年政府的稅收多賴金酒公司,若中央能配合兩岸「小三通」願意開放為免稅特區,不僅對政府的稅收有益,也必然對金門整體經濟發展的提昇,會有一定程度的效益。 (三)緊鄰正在開發中的大陸市場過去中國施行的是共產主義的計劃經濟,現在他們轉向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自由經濟市場,是一個正在開發的地方。而台灣由於台商近幾年快速外移到大陸,對台灣經濟形成相當嚴重的威脅,甚至有可能造成部分產業的空洞化。另外,外移大陸的台商,其成品或中間產品如需回流台灣,都可經由金門來中轉。因此對金門地區而言,兩岸「小三通」中轉功能必須要更為開放,才有可能帶給金門無限的商機。 (四)交通建設的逐步開展金門擁有不錯的機場和良好的導航系統,同時金門也擁有完善的碼頭,以現在和未來的條件絕對有能力應付未來的運量需求,只要中央政府願意完全開放,必能帶動金門經濟邁入另一個新的發展局面。 (五)值得探訪的戰地風光金門的地質是屬於特殊花崗岩的地形結構,在過去海峽兩岸處於緊張的時候,基於作戰任務需要所構建的各式坑道、防禦工事、戰備據點到今天仍處處可見。諸如翟山坑道、小金門坑道、小金門勝利門等等,不勝枚舉。這些都是金門景點的特色,較之一般台灣的旅遊景點是無法與其相比美的,未來好好開發仍深具觀光發展潛力。 三、金門地區之劣勢分析 (一)金門地區基礎經濟建設仍有限制過去金門的各項經濟基礎建設長期受到戰地政務的限制,很多層面遠落後於台灣。加以解除戰地政務金門正式回歸地方自治之後,各項費用支出增加,對公共工程建設經費多少產生排擠效應。同時金烈大橋,中央政府考量所投入的建設成本太高,而產生的效益又待評估,難免會有所保留。多少都會有限制。 (二)金門地區人口仍有成長空間金門全縣人口設籍有六萬八千多人,但相較之台灣一般鄉鎮,人口還是很少。又因地形為丘陵多山地形,欠缺平坦幅地,發展上難免受制於人口和土地不足等等不利的因素。 (三)中央與地方在政策上各唱各的調金門各項重大政策均由中央政府統籌主導,很難配合地方真正的需求來因地制宜。特別是「小三通」目前係由陸委會具有實質的權力、金門縣政府則是進行執行的工作,經多年的試行之後,地方政府雖提出各項建議改進的意見,但中央主管機關仍囿於意識型態的因素而採取相當保守策略,造成中央政策與地方政府所期待之間,仍存有大而明顯的落差。 (四)小三通政策過於保守限制太多金門「小三通」政策保守的作法,包括須具備設籍的條件,人、貨限制中轉台灣和大陸兩地,變成區域性質和地方性質,對於人和貨物的運行產生阻礙,阻礙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 四、結論 金門正處於非常關鍵時刻,很多事務不是地方政府不做,是中央政府政策上太過保守,中央與地方政府如同手心和手背,是同屬一個實體,希望日後中央與地方政府能夠為大局拋棄前嫌,共同彼此締造雙贏的局面。
-
《金門觀光夜市》芻議之三
拯救沙美老街行動方案─推動『金門民俗技藝及產業展示中心』 『沙美老街』曾是沙美人童年遊戲成長及年輕時奮鬥的地方,也是一段很刻骨銘心的記憶!吾所稱的『沙美人』應是指曾住在沙美城、金沙鎮二十幾個鄉村、以及曾經在沙美來往經營生意買賣、求學或上班生活的鄉親族群。 『沙美老街』目前可憐模樣吾曾形容她是一位『阿美婆婆』,其實若以較恰當與較親情的稱呼,應該可以形容她是『沙美人的共同母親』!『沙美老街』這份又深又濃的情感,也許是許多未曾在此生活過的鄉親所能體會! 其實心中最難割捨與懷抱最深切的期望,莫過於『沙美人』中的阿公阿嬤們,因為他們可能從小孩到年輕結婚到年老,七、八十年來都是與『沙美老街』為伴,我相信他們心中一定很期盼:政府能早一天成立如『拯救沙美老街專案委員會』,或民間熱心人士組成如『沙美老街重整協會』,並結合一些專業人士、義工、鄉親等,一同來努力挽救面臨傾倒殆盡、命運垂危的『沙美老街』,好期盼有那一天可以看到她起死回生、容光煥發,也就是『沙美老街,風華再現』! 究竟要如何來拯救沙美老街呢?本人才學疏淺,恐不是都市計劃專家那麼專業,但憑著對沙美故鄉的熱愛與幾年來參與這份義工︿自己形容﹀之工作心得,願拙劣分享如後,謹期拋磚引玉吸引有更多的高手及有熱誠的朋友,能現身提供更寶貴的建言。 『沙美老街』目前所面臨的問題,不外:店厝產權歸屬?整修意願?整修經費來源?整修方式?及老店厝如何運用再生等?需要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分析,並謀求困難之解決方案: 一、店厝產權歸屬清查:沙美老街店厝約有一佰多棟,應針對計劃整修的範圍、先行清查1.店厝所在土地與房建物所有權人?2.所有權人是否尚存?所有權人之住址電話?以及所有權人若已身故、是否有辦理繼承?等事項。 二、店厝建築情況調查:依據門牌號碼予以編號,針對店厝從上而下︿地基、地面、牆身、柱子、屋樑、樓板、屋頂、門窗等﹀,診斷毀損及結構情況?這一部份很重要,應請專家︿土木、結構、建築技師、古建築學者師傅等﹀詳實評估,針對建物現況討論具有古蹟保存價值之保留部份,以及可去除及整修之工法,畫圖標示清楚,並對建物現況拍照存証,如果可以,可製作沙美老街建物現況錄影專輯、沙美老街整修計畫專輯及未來整修完成街景電腦模擬動畫等,以在政府對民眾召開『沙美老街重整說明公聽會』時放映,相信效果會很好。 三、整修維護老街工程計劃製作:1.工程部門在編擬工程計劃與之前店厝現地踏勘,需與屋主會同作業,並請屋主一起參與規劃設計工作。2.依完成一定進度可向屋主說明,避免爾後不必要之誤解與紛爭。3.整條老街整修維護設計原則,應盡量保持老街店面外觀之原有特色風貌與一致性︿從各方收集沙美鄉親之家庭成員老照片,可尋得端倪﹀。或可參考增加設置中國風味之店面招牌、宮燈、旗幟與進入口之大街排坊等。金門冬天風大,應可比照高雄市三鳳中街︿以集中南北貨老商店為特色﹀,增加防風雨棚之街道屋頂設計。夜間照明也要好好設計:除了每間店面之招牌、宮燈照明,主街道、巷弄、地面照明,尤其分別位於老街三條街上之四棟洋樓、一條與老街主街道成垂直、且保持最完整的花崗石與木造結構二樓店厝分岔街︿十幾間﹀,是沙美老街之建築精華,於燈光照明應特別設計,以凸顯古建築優美之特色︿桃園縣大溪老街,夜間照明設計得很不錯!很值得借鏡﹀。四、文史資料收集與考證:含歷史、檔案、書籍、資料、製程、繪畫、照片、圖影像、器物、古董:::等,且分三大類: (一)金門民俗技藝:如燈籠製作、糊紙藝術、彩繡、佛像雕刻、打鐵︿鐵工﹀、木工、鋁工、錫工、陶瓷︿藝﹀、金飾、服飾、帽飾、製香金紙、戲劇、古樂團、古建築營造技術︿花崗石、磚雕、木作、彩繪、交趾陶﹀、宗教禮俗、祭祀等。 (二)代表性金門產業:含農、漁、畜牧、養殖、工商、礦業、食品等,如金門高粱酒、陶瓷、花崗石、瓷土、菜刀、貢糖、一條根、中藥、麵線、醬油、花生油、麻油 、豆腐、石蚵、海產、甘薯、小麥、芋頭、養牛及鹽業等。 (三)地方特色小吃:如金門廣東粥、油條、包子、燒餅、滿煎糕、糕餅茶點、牛肉麵、鍋貼、蚵仔麵線、花生湯、禮餅、喜慶古菜等。 上列三項經收集整理完成之各項歷史、檔案、圖片等資料︿軟、硬體﹀,可於沙美老街擇一洋樓命名如『金門館』集中展示 五、舉辦公聽會:政府藉多次舉辦公聽會,分階段向鄉親說明之內容包含:(一)『金門民俗技藝及產業展示中心』︿金門觀光夜市﹀設置於沙美老街之成立目的與構想。(二)沙美老街保存於文化、歷史、建築、經濟、發展觀光之價值分析等。(三)沙美老街各店厝、建物、土地產權調查情況。(四)沙美老街毀損情況。(五)沙美老街重整復建維修工程計劃規劃構想與經費來源。(六)招商與經營獎勵投資辦法。(七)未來沙美老街重整與招商營運完成後之管理辦法。 六、意願調查與統計:含老街建物整修意願、招商意願等。 本人效法愚公移山之精神,默默耕耘與斷斷續續經營這份義工已有兩三年,不忍沙美老街與古厝傾倒恐於某一天會消失於金門島上,也曾打了不少電話、遊說與書信近百封給與縣長、立委、縣議員、里長、校長、師長、同學、鄉親們,雖難至目前並無成效成果,許多人也許笑此人此舉有如天方夜譚、痴人說夢,其實,個人很期盼有更多的熱心鄉親與朋友,能一起出來用具體的行動,來關心與愛護我們的金門故鄉,期盼並祝福金門明天會更好!
-
《金門觀光夜市》芻議之二沙美古城重整與金門未來
──推動」金門民俗技藝及產業展示中心「 目前世界有四個國家,被評喻為未來─世界金磚四國,這四個國家分別是:中國、俄羅斯、印度及巴西,這四國有幾項共同的特色:地大、物博、廣大的市場潛力,與具備最佳的技術人才與數目雄厚的人力資源等。 金門也有實力雄厚的三個黃金平台,那就是金門的三個大鎮─金城、金湖與金沙,相信鄉親父老與文武百官都知道這個事實。 最近在金門日報看了某位作者寫了一系列關心金門未來的評論,實在令人感佩!作者雖不是土生土長的金門人,卻可以幾近金門血親的情感,精心及擘劃金門未來前景,實不容易! 個人這幾年來從台灣回故鄉探親的次數增多了,只是於閒暇走在沙美的老街及老沙美古厝巷子裡,會有很深的落漠與失落感!因為所見的景物─老街與古厝,一切都殘破了!看了頗多建言文章,只是能為沙美講講話的實在不多! 老家位於沙美小浦頭的雙護龍又大格局、夯土牆結構的四合院加前有大庭院與二樓閣樓的大古厝,年久失修快倒了!只因這兒住了兩戶人家、土地十個人的產權,談了兩年協議以歷史建築爭取政府補助款修繕,一張同意書簽了兩年多卻簽不出來,實在很叫人洩氣,也很懷疑金門人的民族性格是否都如此─蓋新房子與打掉舊古厝很快,可是要拿錢出來修理老古厝,很難! 金城鎮與金湖鎮在國共對峙與得天獨厚的年代,各項建設都遙遙領先沙美,而奇怪的是:似乎到現在,沙美仍然是一個失散多年的兄弟一樣!如果我們以荒廢的沙美老街、小浦頭與老沙美的倒下無人居住的古厝計算,應該這些房建面積至少可佔據沙美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實沙美古城由繁華至沒落,最主要的殺手與致命因素係過去國共戰爭單打雙不打所造成,沙美地理位置最鄰近大陸,中間並無高山阻擋,戰爭摧毀了很多鄉親居住的古厝與謀生設施,最傷痛者是砲彈謀殺了很多鄉親生命,部隊大量後移至太武山後側躲避砲火,更增加了民眾謀生困難與沙美建設之減少投資與遲緩,在當時很多經濟條件窮困的鄉親,在承受不了失去親人的傷痛、對戰爭的恐懼、與謀生不易的艱困環境,於是造成了陸續的移民潮將全家移往台灣謀生;五十幾年沙美新街建成,加上後來國宅形成,遂造成整個城鎮民生活動往東方位置位移,沙美以原沙美老街為經濟中心及附近古厝聚落的生活空間,於是慢慢地落沒與空洞化! 近幾年來政府當然也花了不少經費在金沙的建設,包括:海岸、水庫、道路與路燈工程、新建鎮公所大樓,與剛完成之沙美街道鋪設花崗石與招牌換新等,民間自行投資的有五福街興建,這些建設都偏向『新』的建設!當然,這很值得肯定。但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沙美老街與很多古厝,塌的塌倒的倒,就連靠近鎮公所大路旁的四間小浦頭古厝,已嚴重地損及城鎮市容觀瞻,好幾年下來似乎沒人關心與處理?許多搭建的鐵皮屋,就矗立在幾條大馬路口,幾個村落一間間古厝被打除重建成鋼筋水泥房子,原本美麗古樸景緻,已不存在! 金門國家公園範圍所涵蓋的老聚落有:珠山、歐厝、前水頭與山后、瓊林,其中前三個村落在金城鎮,未來可能納入的有:古崗、古寧頭村。實際上很多人已經親眼看到了,座落在國家公園裡的古厝房子,在有龐大國家經費源源不絕支援下,很多已修繕得美輪美奐、起死回生!不由得讓人很欣羨! 只是像沙美老街古城鎮有這麼多老房子,不在金門國家公園內,而金門縣政府每年的補助修繕古厝經費短絀,究竟是要任其倒光?還是要力圖拯救?相信這不僅僅是原房舍擁有者,也是需要全體沙美、金門鄉親、政府們,共同集思廣益趕快來想想辦法! 沙美古城鎮重整,包含了沙美老街與古聚落,這悠關沙美鄉親的命運與金門的未來!金城、金湖與金沙是我們金門的三兄弟,也是我們未來金門最有發展潛力之三個黃金平台,這三個黃金平台構成了未來金門之黃金三角形,尤其是沙美,若不把握機會好好投資建設,許多人觀念不修正,不珍惜老祖宗的文化資產,不好好維護與經營,則將會再喪失一次翻身的大好時機! 以金門現有條件:地小、人稀、資源礦產不足,要發展工業成功率不大,以個人淺見,長遠計畫仍應以發展觀光休閒島嶼為主,目前縣政府執政大方向並無錯誤,金門既已確立觀光休閒產業為我金門賴以維生之產業,並獲選我國競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之『世界文化遺產』十大最有潛力點之一,對於現存三四千多棟古厝維護保存,已是執政者與民間所必須面對與待解決之嚴肅之問題!歐洲各國與中國大陸對於古蹟與相關文化遺產保存維護,已有豐富的管理經驗與科學技術,尤其我們金門對面的中國大陸,就近在咫尺,我們要趕快派員赴大陸取經及努力學習才是! 沙美與金城鎮曾是金門最繁華的兩大古城鎮,沙美的沒落是昔日大時代環境所產生的悲劇,但這一切都已過去,鄉親們,我們實不應再懷抱著悲情度日,我們要在經濟低迷的環境裡,更加奮發圖強才是! 金沙鎮擁有八千多人口,加上金湖鎮一萬兩千多人,約相等於金城鎮兩萬多人口,那一天誰想競選金門縣長,只要贏得金湖與金沙鎮,就幾乎可以當選!換言之,誰能在沙美投注心力贏得民心,贏得選舉就大有勝算!沙美與金湖、金城鎮永遠是金門的三大黃金平台,沙美古城重整實刻不容緩!
-
登太武思國事──淺論全民國防
金門夏日午後的陽光,黃金一樣的灑在太武山登山小徑,下午四點以後,絡繹不絕的登山人潮,順著蜿蜒的玉章路攀沿而上,讓蒼翠的太武山除了雄偉外,更增添了一抹彩粧。 愈是往上,眼前的景物愈是開闊,坐在「毋忘在莒」前面的涼亭裡,除了迎面而來的山風令人感覺特別涼爽,往下俯瞰美麗的金湖鎮,更讓人懷想起金門這片土地上,曾經有著戰亂困頓的那一頁歷史。 八二三砲戰的記憶,在部分人的心中是段磨滅不去的傷痛故事,沒有經歷那段歲月的人無法體會戰爭的殘酷與無情,我也不例外;大多數人對這段悲愴歷史的瞭解,只能到古寧頭、八二三戰史館裡去,細數著戰爭遺跡、除役的戰爭工具,以及國軍當年留下的史料,在心裡憑空勾勒這片土地曾經有的點點滴滴。 時代愈是太平,愈容易讓人放鬆警覺。古語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在的新台灣人,沒有經歷過戰亂顛沛流離的歲月,沒有體驗過家破人亡、骨肉分離的錐心之痛,也沒有真正拿過武器在前線與敵人浴血肉博,對戰爭的認知,只是課堂裡書本的記憶、紀念館裡走馬看花的印象。戰爭,對現代台灣人來說,已經逐漸變成遙遠的記憶,只能在特定節日裡憑弔而已。 隨著夜幕的降臨,眼前的景物漸漸模糊,華麗的夜景悄悄地隨著一彎明月嶄露頭角;華燈初上,曾幾何時,金門已成為海上的樂園。 金門今日的安定繁榮,居功厥偉的應是我們擁有強大的國軍做為國防的屏障。有了這個強固的國防基石,各種社會建設與制度改革才得以生根茁壯;人民的生活與所得也才得以改善與提昇。國軍,是人民的依靠,國家安全的保障。 時代在進步,國軍的改革亦步亦趨,相繼推動「精實案」、「精進案」等軍事事務革命,也接受外界對國防事務的多項建議,如常備以「募兵為主」、國防技術轉移到民間、推動軍民工業等的國防政策,朝著「量小、質精、戰力強」的精兵目標邁進。 此外,拜高科技所賜,現代戰爭型態已脫離傳統的戰爭型態,轉變為高科技、全方位、全天候的總體戰;國防事業不再是軍人和少數政府官員的事,而是全民共同的事,戰爭,已經介入每個國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中共仍未放棄武力犯台的前提下,不僅是國軍官兵,我們每一位民眾都要培養「忘戰必危」的認知。 軍事防衛是國家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過去憑藉著國軍堅強的海、陸、空三軍,使中共無法跨過海峽中線,保障了全國軍民的安全與中華民國的國家生存。但現在中共不斷提昇國防力量,致力軍事現代化,籌購新式武器,更以超限戰、不對稱戰爭、三戰(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等方式,對我國家及全體國民展開總體戰。面對此種嚴峻的台海形勢,我們的反制之道應該是「兵民合一、寓兵於民」的全民國防戰略。 全民國防是現代國家的生存戰略,必須結合國家與民間各個不同的部門,始能發揮總體戰的功效。除了靠國軍有形的武裝戰力,全體國民應該形成「全民關注、全民參與、全民支持」的國防共識。一旦中共武力犯台,不僅需要國軍的堅強抵抗,更需要臺、澎、金、馬全體民眾的支持,發揮「全民皆兵」的制敵效果。
-
人的矛盾與矛盾的人
閱讀金門日報七月十一日金門要聞版(第二版),島嶼觀察站傅崑成先生的大作:金門人的矛盾與矛盾的金門人,作為一個金門人的我(出生於金門)心中也有一些意見想表達一下,首先要聲明一下,我與傅崑成先生,素昧平生,從未謀面,無意反駁他的看法,觀察一個社會,各人觀點不同,看法也不一樣,那是很自然的事情,沒有所謂對與錯,只是個人的看法而已。 從文中我知道傅先生遷居金門已經三年多了,設籍、購地及努力工作,並沒有獲得金門人的認同,成為金門人,心中感到不平,認為這是金門人的矛盾,也是矛盾的金門人;其實不僅金門人如此,台灣人也是如此,外國人也是如此,可以說凡是人都是這樣的,我遷居台灣已經三十多年了,也是設籍、購地、買房子,努力工作,同樣並沒有獲得台灣人的認同而成為台灣人,台灣人認為我是外省人,因為我從福建金門遷去的;外省人認為我是台灣人,因為我說金門話(與台灣話差不多),其實我並不在意人家認為我是台灣人或是外省人,這與我的人生沒有太大的關係。 君不見很多外國來的傳教士,在台灣傳教行醫數十年,從年輕到年邁,貢獻良多,中華民國的國人有認同他們是國人嗎?我想是沒有的,甚至於想歸化成為台灣人都不行,直到最近幾年才有所改善,他們愛這個國家,愛這片土地,愛這些人民,無怨無悔,默默付出,貢獻人群,最後還是獲得人們的尊敬與愛戴,不管他是不是台灣人、外省人或是金門人。 其實外國人也是一樣的,要他們認同你與他們是同為當地人,也是很困難的,甚至於不可能,我的兒子到美國留學,工作置產,入籍美國,成為美國人,說一口流利的美國話,都廿年了,也是沒有獲得被當地人認同是美國人,卻被認為是亞洲人,你說這也可以被稱為「島民心態」嗎? 我不是一個從事公共事務的政治人物,不懂政治,但我有我的看法,一個政治人物要獲得人民的愛戴與擁護,在於你對人民貢獻了什麼,不在於你是不是金門人,比喻說,胡璉將軍他不是金門人,但是他卻獲得金門人的愛戴與尊敬,主要是他對金門有很多的貢獻,君不見很多華僑在當地被選為市長或民意代表嗎?這與他是不是當地人沒有關係。
-
從我國二階段憲政改造,廢除福建省政府談金馬二縣定位
壹、緒論 陳總統主張的「二階段憲改」主要討論內容有五大方向,包括:第一,到底未來政府體制是需要三權分立,還是五權憲法?第二,要走向總統制還是內閣制;第三,國會改革必須要有那些配套措施;第四,省政府的存廢;第五,包括公民權的制定(是否滿十八歲可以投票?)、募兵制還是徵兵制?勞動權、環境權要不要入憲?憲法要不要設立原住民專章等………有關這其中的第四項「省政府的存廢」問題,在去年︿2004﹀陳水扁總統五二0的就職演說中便已經提到「省政府存廢」問題未來將作考量,內政部蘇嘉全部長也主張:「為落實二級政府,省政府及直轄市制度應廢除……」他又指出,內政部已與行政院溝通,取得增設直轄市共識,未來政府將推動行政區劃法的修法,促成縣市合併,如雲嘉南、高高屏、桃竹苗整合,一併升格為直轄市,朝「區域政府」規劃。在中央方面,前行政院長游錫也在政院組織改造推動委員會會中裁示:中央政府組織改造確定將由現行卅五個部會,大幅瘦身為廿二個部會,包括十三個部、四個委員會、五個獨立機關。 綜上所述,如果陳水扁總統能在2007年第七屆立法院民進黨立法委員過半數的時候推動我國二階段憲政改革,省政府及直轄市制度的廢除將是我國二階段憲政改革中的重頭戲。 貳、二階段憲改後之金馬定位 現有的金馬二縣在我國的行政區劃上,現在雖然仍然屬於福建省政府所轄,但是在實質上,福建省早已非自治法人,屬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在地方自治對縣市政府的監督功能其實已是名存實亡,福建省政府一旦廢除後,留下來的金馬二縣其定位如何?金馬二縣何去何從?除了金馬人應該關心之外,筆者以為,應該可以就此議題形成公共論壇,廣徵各界意見。 我國現行之行政區劃,除了台北高雄二院轄市之外,還有台灣省及福建省兩個省政府,其中的福建省政府目前僅管轄金門及連江二縣,金門縣縣人口約6萬6千人,面積約152平方公里,連江縣人口約8千人,面積僅28.90平方公里,在帳面上,雖然中央給福建省政府每年仍編列有將近22億的預算,但是這些錢都是「過路財神」福建省府必須全額補助金馬二縣,實際員額編制不到四十人的福建省政府,年度預算僅有七千七百多萬而已(其中人事費佔了八成之多)。 立法院在1999年1月通過「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暫行條例」與「地方制度法」後,台灣省政府正式邁入「虛級化」,福建省政府則是早在1956年7月即已虛級化,當時中央因應戰時需要,統一戰地軍政指揮,在金門實施「戰地政務實驗辦法」,福建省政府並未真正被賦予地方自治之權限。 雖然目前省政府仍然是縣市政府的「上級單位」但是現存的省府與縣市政府之定位及其彼此間之關係是有灰色地帶,省府及縣市政府之間的職司,仍有待進一步確立,依憲法增修條文及未來規範地方制度與地方自治之地方制度法相關規定,事實上福建省政府早已非地方自治法人,而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雖規定:「省承行政院之命,監督自治事項。」地方制度法第八條也規定,省政府受行政院指揮監督,辦理監督縣市自治事項、執行省政府行政事務以及其他法令授權或行政院交辦事項。但實際上,因地方制度法與各專業法律並沒有實質授權省政府承辦業務,以目前的福建省府而言其功能性完全遭閹割,其功能形同虛設,就以筆者為例,2001年4月筆者以省府委員身份「監督金酒」,即引發當時兼任金酒董事長的陳水在縣長強烈之對抗,進而爆發金門地區有史以來第一次六百多位金酒員工遊行至省政府的抗爭事件,而省政府「監督地方自治」是否為「適法性之監督」,也曾產生地方自治爭議。 目前中央政府才是實際的縣市政府監督機關,而非省政府,中央各部會在台灣省政府精省作業開始後,便不斷修改各項專業法律,將其中原先法條中有關「本法主管機關,在省市為……,在縣市為……」中之「省」加以刪除,從最近金門縣各級單位如消防局、林務所、農試所……等單位紛紛將原有的「福建省」去除,改以「金門縣」所屬即可看出端倪。目前中央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業務已不透過省級單位而直接交予縣市政府,這也使原來尚有一些功能性的福建省政府省政業務愈來愈萎縮,省政府除內部行政業務外,缺乏實質權力,未來一旦進入制憲,省府將走向更虛級化甚而被裁撤的方向(黃錦堂,民89)是可以預期的。2007年推動二階段憲改,中央政府「落實二級政府,廢除直轄市、省政府制度」將會形成主流政策,福建省政府被廢除也會逐漸明朗化,如果這是無可避免的宿命,筆者以為,不管福建省政府目前的功能性如何?目前在整個國家的定位中省府是否有繼續存在的必要,是值得慎重探討的,至少,他的存廢攸關金馬兩縣七萬多民眾的權益︿這還不包括旅居台灣五十幾萬及客居南洋四十多萬鄉親的權益﹀,相較於原住民而言,政府行政組織設有原住民委員會,人口數僅四十萬不到的原住民,政府每年動輒編列將近九十億的預算,而金門縣擁有70%的自主財源,金門縣府所屬之酒廠每年還要上繳將近30億的稅捐至國庫,陳總統曾說原住民是最弱勢的族群,未來政府制憲,與原住民之關係應朝「國中有國」的國與國關係發展,甚至於考量憲法要不要設立原住民專章,呂副總統也倡議成立「原住民特區」充分讓原住民自治的構想,那麼福建省政府一旦廢除後呢?金馬二縣是棄嬰?還是孤兒?現在來探討廢除福建省政府,改設「金馬特別行政區」應該是一個嚴肅及有創意的議題。 參、設立「金馬特別行政區」可行性分析 一、從政策面考量 福建省府的存在,由於仍存在上下級政府體制,金門縣政府定位並未釐清,故其自治權限未能相對擴大,影響其組織之調整與發展目前省府僅編制三室三組,員額不及40人,以現行省府之編制與人力而言,並無能力進行對縣政府之監督(況且省府業務精簡作業仍在持續進行中)。 在憲法與地方制度法的規定中,福建省政府為金馬二縣政府的監督機關,但就實務面與其他法令規範而言,目前福建省政府對於金馬二縣政府並沒有實質的監督權限,反而福建省政府與金馬二縣政府之間,究竟是否為上下級政府的關係,福建省政府對於金馬二縣政府的監督權限如何,而金馬二縣政府究竟是否隸屬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等問題,至今仍未有效定位,實不利於金馬二縣政府職權功能與組織之調整擴充。 筆者以為,如果未來2007年國家的政策將邁向二階段修憲,而行政院的組織改造確定將由現行卅五個部會,大幅瘦身為廿二個部會,包括十三個部、四個委員會、五個獨立機關的大方向不變,在政府行政革新落實三級政府為二級政府的同時,台灣省政府及福建省政府乃至北高二院轄市的組織架構即將面臨廢除之命運,而福建省政府的原有的功能性及其地位有別於台灣省政府及北高二市,由於福建省政府其歷史地位特殊,同時為兼顧金馬兩縣同胞在廢省以後的權益以及不被有心人士以廢福建省政府即為放棄金馬推動台灣獨立之污衊,成立「金馬特別行政區」是一個可行的配套方案及政策。 二、從經濟面考量 由於金門馬祖地區因位居軍事要津,有國防安全的考量,幾十年來基於國家安全因素一切建設幾乎與軍事有關,在戰地軍事嚴格管控之下,金馬的經濟建設一直無法順利的展開,在戰地政務時期金馬鄉親全靠十幾萬軍人的消費來謀生糊口。 1992年金馬戰地政務宣佈解除,軍方自金馬大量撤軍,金馬人為了生計不得不轉型發展觀光事業,但是因為金馬目前仍處戰地,軍方仍佔有相當面積的民間私有土地及得天獨厚的觀光景點,因為主客觀的條件不佳以及軍方的限制,再加上其他發展觀光的條件有所欠缺如:相關觀光軟硬體建設不完整、水電資源不穩定、醫療資源不足、都市計畫不周土地無法順利解決、……金馬地區觀光,開放後僅呈現一兩年短暫的榮景,自1997年以後金馬的觀光業即每下愈況。 對金馬地區而言,由於人口稀少資源匱乏,加上因為實施將近五十年的軍管,金門的基礎建設不足及水電供應困難等因素影響,金馬地區的發展是遠遠落後台灣本島的。 如果未來朝向金馬特區規劃,至少在位階上特區可以提高到部會級︹至少直轄市︺層次,其預算之編列可比照原住民及客家委員會,直屬行政院。 金馬目前惟一的利基就是善以運用「離島建設條例」,加速各項基層建設,同時從經濟面考量也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一﹀、落實離島建設條例,全面開放金馬地區所有商品免徵關稅,吸引兩岸消費人潮,刺激經濟交易,貫徹小三通促進金馬地區開發建設之意旨,使金馬民眾與兩岸觀光客都能享有免關稅商品,對離島地區的小型商業交易及觀光產業帶來商機無限。 ︿二﹀、落實離島開發建設條例,推動金廈(兩馬)經濟圈,吸引台商根留台灣,積極推動並鼓勵台商或管理幹部遷居金馬,並在金馬地區設置台商子弟學校,將「金馬特別行政區」做為台商的後援基地。 ︿三﹀、應用充裕的財政,可加速推動「金馬特別行政區」的重大基層建設,諸如金門大橋、金廈大橋、國際空港的建設。 ︿四﹀、在「金馬特別行政區」廣設加工出口區,以優惠免稅鼓勵台商在金馬特區設廠生產,利用大陸的廉價生產資源輸入金馬地區,結合我國科技技術,創造最大附加價值,同時也可以提高就業率,降低閒置的失業人口。 ︿五﹀、建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與運轉,觀光資源之開發、營運與管理。 ︿六﹀、兩岸成立「中立區」完全撤出軍隊,發展共同經濟商圈。 ︿七﹀、新近,行政院院長謝長廷有「一縣市一旗艦」觀光旅遊建設的構想,金門離島是否依離島建設開發條例的博奕條款開放設立賭場以刺激觀光業帶動經濟發展,值得評估。 三、從政治面考量 自從政府在2001年1月實施「試辦金門馬祖與大陸地區通航實施辦法」即「小三通」,金門地區民眾曾經寄予厚望,「小三通」是依據「離島開發建設條例」立法的,其目的主要是促進離島經濟建設與發展,而陸委會在「小三通」總體評估結果亦指出,開放「小三通」的有利項目之一是可促進離島經濟繁榮,照顧當地民眾日常生活之需要,並促進離島與大陸地區貿易正常化,進而增進兩岸良性互動,有利推動兩岸恢復協商。 而早在小三通實施前不久,金馬二縣坊間提議將金馬地區劃分為特別行政區的民意聲浪曾經喧騰一時,支持設立「金馬特別行政區」的人士認為,設立特別行政區一方面是為了因應小三通的需要與金馬的特殊位置,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減少行政層級,增加行政效率,政府研考單位也曾經考慮重新調整目前的行政運作方式,將金馬朝向「兩岸緩衝」和平島規劃。 「金馬特別行政區」在兩岸關係的進程中,具有階段性任務,避開兩岸政治議題,初步階段僅具備特區性質,亦即沒有製造功能,只能透過運輸進行貿易,但未來若在台灣本島規劃經貿特區,則將兼具轉運和製造功能。 正由於兩岸遲遲未能重開對等談判,「金馬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同時具有高度戰略意涵,即透過金門離島「小三通」試點階段的兩岸良性互動,朝向建構「金廈共榮圈」(李沃牆,1998)、「金馬經貿特區」(崔小茹,2001)「金廈和平區」(羅德水,2000)「台海和平區」甚至「金馬兩岸經貿營運特區」(高孔廉,2000)的基礎。 同時,在兩岸關係上有些政府想做而不敢做的,以及中共方面不敢做而又想做的可以以「金馬特別行政區」與「廈門特別行政區」做對話窗口,我中央政府可以將金馬定位以: ??授權「金馬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大陸廈門地區或馬尾地區簽訂類似「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的協定。 ??海基會可以依據「複委託制」授權「金馬特別行政區」政府與大陸進行談判,處理民間事務及交流。 ??避免兩岸的「國家定位」爭議,可以透過兩岸的特區政府,成立金廈民間性質的「區域發展委員會」進行事務性的協商、貿易協定、法律諮詢與認證。 ??共同打擊罪犯,雙方簽定引渡條例。 正由於兩岸遲遲未能重開對等談判,「金馬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同時具有高度戰略意涵,即透過金、馬離島「小三通」試點階段的兩岸良性互動,朝向建構「金馬福建和平區」甚至「台海和平區」的基礎。 由此可以看出「金馬特別行政區」在兩岸關係的進程中,實具有階段性任務,即先避開兩岸政治議題,初步階段僅具備特區性質,亦即沒有製造功能,只能透過運輸進行貿易,但未來若在台灣本島規劃經貿特區,則將兼具轉運和製造功能。 四、從法理面考量 行政特區政府定位問題,攸關原來省及縣政府的人事、組織與財政等權限,影響地方發展甚鉅。如果未來行政區劃只是單純朝「廢除省府」,落實「二級政府」廢省後僅存金門馬祖二縣,則對金馬地區而言實無更多之利益,金馬二縣政府的人事權,也顯然大大不如原有之直轄市及省政府;而且縣政府隨同縣長進退之一級首長,在體制上係以機要職任用,與「金馬特別行政區」以政務官員任用之層級不同;同時縣政府隨縣市長進退之首長,其任用名額,也遠遠不如「金馬特別行政區」,同時基於公務人員保障法,原有之省政府事務官也應該整編納入特別行政區政府機制,繼續為人民服務。 在特別行政區政府組織權方面,原有地方制度法賦予縣市政府各自設置不同組織之權,但其規範仍有相當限制,縣市政府設立或調整組織之權力甚為有限,其組織權力仍然缺乏彈性,難以依據地方特色或基層需要建置縣市政府行政單位,也影響地方政府的服務效能,但是設立金馬行政特區則不同,不論將來落實二級政府後的台灣各縣市政府位階如何提升,但其組織權力比之「特別行區政府」還是有所不同,「特別行政區政府」直屬行政院,其組織權力當然不同於二級化的縣市政府,「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區長職等比照部會,如原民會主委,區長可以出席行政院院會,充分反映金馬地區民意及參與國家重大決策。 五、從財政面考量 再就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權而言,原有之縣政府因層級定位不如直轄市,在財政分配上至今仍明顯居於劣勢,就以金門縣政府為例,雖然金酒公司每年創造了數十億的稅賦上繳中央,但是在統籌分配款、財政收支劃分與重大建設經費分配等等方面,比起原住民及客家委員會,金門縣是遠遠不如的,未來如果福建省政府一旦廢除,台省各縣市進行合併為七至八個直轄市,在二級政府機制下,以金馬二縣的人口、面積與社經條件來與台灣其他直轄市政府比較,其財政如未能獨立編列,仍需要與其他直縣市政府共同統籌分配,依人口數及面積而言,金馬二縣能分配到的統籌分配款是相對減少,這對金馬二縣的長遠發展是相當不利的,就整體來說,金馬二縣在層級上提升到部會級層次,其預算自然可以比照原住民委員會,而不致於被矮化,金馬行政特區直屬中央行政院管轄,其預算之編列亦來自行政院,除了原有的自主財源(如金酒營收)、離島建設開發基金的原有預算外,特別行政區政府不同於二級化的縣市政府,其預算至少不能低於原住民委員會,準此,設立特別行政區在財政的取得上將會更自主,設立金馬行政特區才會更有其意義。 六、從監督面考量 「金馬特別行政區」在民意監督機構方面設立區議會,由原來的縣議會,改編制為「特別行政區議會」區議會議員席次恢復為小選區制,按選民人口比例分配席次,特別行政區議會設議長、副議長,區議會之層級、員額、預算比照原有北高二直轄市議會之組織架構,特別行政區議員亦為民選產生,任期四年,特別行政區議會行政組織架構因應未來兩岸關係之演變可以做適度之擴充,原有之鄉鎮長及鄉鎮民代表之存廢亦依照其他二級縣市政府之行政組織架構而考量,或改設諮議委員會停辦選舉。 肆、金馬特別行政區之行政管理機制 2007年我國一旦進行二階段憲改,改制後的行政組織架構對金馬未來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如何在現有體制下,提昇行政效率,應是推展金馬特區工作的重點。筆者僅就行政管理的角度,針對設立金馬特別行政區提供數項建言以為酌參: ︿一﹀、中央充分授權,運用幕僚制度 針對特別行政區首長而言,中央應充分授權,並運用幕僚制度,幕僚制度的功用在協助首長瞭解新組織性質、工作分配、政務推行方法,職掌活動、代替首長了解民意及資訊,以為施政之決策依據,輔助特區首長研究各項行政措施,以適應社會變遷,並輔導或代替首長辦理公共關係及大眾溝通的工作。 中央應充分授權予特區首長及區議會組織,盡量充分的給予自治權,以及涉及特區內之部份民生事務之立法權︿比照地方議會之自治管理條例﹀。 特區幕僚部門設置的原因,主要在為特區首長分擔工作,使其能集中精力,從容考慮及處理重要事宜,避免顧此失彼,貽誤要公,因此,幕僚人員的良窳,直接反應了特區首長的施政能力,對行政效率的提昇更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此所以筆者首先建議重視幕僚制度,就金馬現況而言,尤其是咨議性的幕僚單位,應跨越黨派、性別、職位、工作、年齡等界限,網羅各類專才成立正式或非正式的特區政務諮詢組織,隨時提供特區首長正確的施政方向。 ︿二﹀、提昇業務部門公務人員的專業素養 金馬二縣礙於人才資源的問題,公務部門人員專業素養不足,長久以來一直為縣民所詬病︿如工務部門因人力資源的流動性過大﹀,其影響所及,不僅使民眾對政府的施政能力及公信力,產生極大的負面作用,公務人員本身亦極可能動輒違法,而人人自危,遇有公務不能解決不是推拖不執行,便是凡事以「請示中央」為由來逃避責任,以致於公文旅行曠日費時行政效率極差致使民意怨聲載道。 金馬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如能制定「特別行政法」,改進原有不合地方的法令,讓公務員有所依據,依法行政將可改善民眾對金馬二縣的行政效率有所改觀。 ︿三﹀、善用「專案組織」的功能進行組織文化變革 金馬二縣之公務員系統,近年來雖有年輕一代之公務員加入政府團隊,但是整體公務行政系統仍然傳襲昔日「戰地政務」體制下的文化及心態,政府之執行力及創新觀念仍然非常的保守,此與金馬地區實施長達40年之久的軍管及戰地政務實驗有關,金馬地區之公務員之素質並非不及於台灣,這一種保守的特質及文化正可以藉金馬特別行政區的設置來進行組織文化的變革及改造。 金馬特別行政區的設置可以帶動原有官僚體系的變化,而「專案組織」的出現,是由於原來的公務體系組織文化結構無法完成某項功能或目的,因此必須將有關的專家及人員加以組合,為特定的目的而工作。 過往,金馬二縣受限於地方自治的權限,加上公務員普遍存在「戰地政務」心態,公務員人人劃地自限,未能勇於創新及任事,金馬特別行政區的設置在行政運作上如能善用專案組織的功能,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成效,因為專案組織的任務十分明確,具有彈性,人員更能發揮所長,並可消除各部門間的本位主義,使任務易於達成,此外,專案組織並能訓練通才的管理人員。 金馬特別行政區的設置攸關金馬二縣未來整體發展,無論金馬二縣未來何定位,我們不應忽略民眾所最關心、最切身感受的,是政府能如何有效率的改善生活品質、增加就業機會、落實政經建設、提高民眾所得,而這一切均奠基於政府行政效率之良窳。 事實上,如何提昇行政效率,並無一定的準則,而應依據不同的時、空需求予以調整因應,此所以筆者僅針對現階段可能狀況,就金馬特別行政區的設置所持之數項淺見,本著一直堅信,澈底的顛覆舊有時期遺留的官僚科層體制,以金馬特別行政區的全新為民服務的新政府,提供民眾優質的服務,以企業型政府(江岷欽,1997)來經營金馬離島,將能使一向停滯為人所詬病的行政效率提昇有所助益。 ︿四﹀、特區國際觀,人才本土化 陳總統在倡導二階段憲改即有將主張憲法要不要設立原住民專章之議,相較於原住民及客屬族群,金馬二地之族群人口數,與客屬族群相近,但是長期以來國家之任何政策之制定,如參政權、工作權、生存權,如原住民及客屬族群有其比照部會級的委員會,有其專屬的電視台,金馬二縣比起原住民及客屬族群及待遇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以金門為例,金門自1937年以降,至1993年止,其間因日本佔據、國共征戰,金門地區形成了兩次大規模的移民潮,1937年代金門人遷移至南洋,東南亞地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香港、汶萊人數約計為40萬人,1949年至1990年代,金門地區由於爆發八二三砲戰以及國民黨政府在金門實施長達四十多年的「戰地政務」高壓軍事管理,金門年青人在家鄉毫無發展空間,造成這一段時期80%以上的年輕金門人在接受完國中教育後便唯有選擇離鄉背井到台灣繼續求學及就業,人口流失非常嚴重,統計約有50萬左右的金門人目前散居在全台灣各縣市,這一些人因為生存及發展,在台灣學成之後皆因為金門沒有任何發展的空間及機會,大部份都在台灣結婚生子,融入台灣多元的社會落地生根,是以,金馬二縣目前雖然僅有七萬多之人口,但是以旅居台灣本土之人口加上旅居南洋海外之僑民數,據統計有九十幾萬之多,金馬二縣自始以來即以僑鄉著稱。 但是也因為如此,許多優秀的本土人才無法獲得返鄉貢獻所學及服務,人才斷層至為可惜,目前金門優秀的鄉彥博士即有三百多人,分散在台灣科技、學術、財經及政界,如新近遴選台大校長意外落選的工學院長楊永斌即是一代表性的金門鄉賢。 筆者以為,過往因為金門特殊的因素使然,以及缺乏利基使得為數甚多的優秀金門籍人士無法返鄉服務,但是金門特別行政區的設置,其特區架構如朝國際觀本土化的方向來設計,大量延攬學有專精的金門籍本土菁英份子,鼓勵他們返鄉服務,對金門的發展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金馬之所以是目前的金馬,論國民所得,金門為6800美金,連江縣為7300美金,整體而言尚不足台灣地區民眾之一半,究其原因為金馬地區長期以來缺乏國際觀的建設及規劃思維,即便是金馬本土人才再多,亦無誘因促使本土人才返鄉參與離島建設,反觀「金馬特別行政區」一旦落實,在特區國際觀人才本土化的號召下,相信會促使長期對金馬家鄉具有感情的本土人才回流,投入地區的建設團隊貢獻所學,這一些「公共財」將加速金馬地區快速的發展。 伍、結 語 近年來有關「金馬特別行政區」的論述甚多,國內學者也作過不少的相關研究,其中以行政院研考會於2002年6月委託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現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李金振校長所主持進行的學術報告「金門設立特別行政區可行性評估」的文獻最有參考價值,而近年來除了「金馬特別行政區」之外,「金門自治區」、「金廈共榮商圈」、「金馬免稅貿易區」、「金馬自治區」以及「金馬自由經貿特區」等議題也經常被學者專家廣泛研究及探討。 三年前,前行政院院長張俊雄對金馬設立特別行政區曾經表示:成立「金馬特別行政區」尚言之過早,但是成立「金馬特別行政區」的構想則是在早年(1995)民進黨的「金馬政策白皮書」中便已被提及的論述,顯而易見「金馬特別行政區」在民進黨的國土規劃政策中是有跡可循的,以目前實施試辦四年多的「小三通」成效觀之,金馬設立特別行政區在未來兩岸關係一旦逐漸解凍,金馬特別行政區的機制將會扮演兩岸政府間一個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對話平台。 落實二級化政府之後,已無必要在中央政府與縣市政府之間架設一個「省」的監督層級,日後一旦廢除福建省政府,改設「金馬行政特區」,在二級化政府的架構下,「金馬行政特區」的位階應該提昇至與原有的直轄市同等級直屬行政院,目前由於地方政府事權的監督管轄機構尚未釐清,造成中央政府大幅接受省方原有之業務事權,形成權力擴張、資源集中之情形,但卻未能相對地適切擴大。 綜上所述,從人事權、組織權與財政權以及民意監督等層面探討,廢除福建省政府設立符合我國政府再造,建立二級政府之目標之「金馬行政特區」,未來在地方制度改革有其必要,筆者認同我國現行的三級政府實有必要透過二階段憲改以行政革新的方式將政府組織改進為扁平化的二級政府,福建省政府的廢除走向歷史是必然的政策,但是筆者也認為,將近100萬的金馬鄉親權益也應該給予重視及維護,至於在廢省之後是否成立「金馬行政特區」,抑或比照原住民或客屬族群成立「事務部或委員會」,攸關國家政策及金馬未來的歷史定位,筆者認為這一個嚴肅的問題可以留待各界討論。 除了「金馬特別行政區」之外,其他學者近年來所倡議成立「金門自治區」、「金廈共榮商圈」、「金馬免稅貿易區」、「金馬自治區」以及「金馬自由經貿特區」等議題,筆者也以為有其一定的參考價值,這一些都可以在二階段憲改時,公開提出來做為公共論壇,廣徵社會意見,或做為國家重大政策政府組織改造的後續研究方向。 陸、文獻及書目參考 1、曹校雯,(1999)臺灣省政府組織變革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2、趙永茂,(1997)「縣市政府的組織定位與組織調整」,理論與政策,民國86年夏季號,頁30-42。 3、黃錦堂,(2000)。地方制度法基本問題之研究。台北:翰蘆出版社。 4、江岷欽,(1997)企業型政府。 5、紀俊臣,(2000)「地方自治法規的分類與效力定位」,收於翁興利主編,地方政府與政治:前省後的財政自主與地方自治,頁149-208。台北:商鼎出版社,民國八十九年八月。 6、李沃牆,(1998)「從兩岸小三通道金廈共榮圈」,經濟前瞻,p.132~p.138。 7、李沃牆,(2002)從經貿特區到金廈共榮圈",金門設立特別行政區可行性實務研討會論文, p.58-59。 8、郭勵誠,崔小茹(2001)金馬經貿特區之可行性探討,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090-002號。 9、行政院經建會(2002)「經貿特區、自由貿易港區可行性評估」。 10、羅德水,(2000)「『小三通』的背景、現狀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政策月刊,第61期,頁35-37。 11、劉秋濃,(2003)「小三通」對馬祖經濟前景影響之研究,世新大學碩士論文。
-
呼籲推行生產履歷制度
由於國民所得提高與消費意識抬頭,食品安全逐漸成為重要議題,要能獲得消費者的信賴,順利地銷售產品,必須要具備經得起驗證的品質,讓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心」是必要的,但是我們生產出的農產品,如何與那些不遵守規範,胡亂施肥、下農藥的產品區隔?最有說服力的是推行無毒農業,使用有機栽培技術,完全不用化學藥劑。其次,就是推行生產履歷制度,將安全用藥的過程記錄下來,讓消費者了解生產的過程。 在阿寶的︽女農討山誌︾一書中,有一章談到有機的迷思,她在梨山種植果樹,朝向有機栽培法,然而在對抗梨木蟲,一種從大陸走私花苞引進的新種梨樹害蟲時,仍舊不得已要噴殺蟲劑,因為感染的不只一個區域,若是不能配合鄰人共同防治,留有餘孽,活動力強的成蟲很快可以重複散播,將使鄰人的噴藥徒勞無功,必須以大局為重。這樣的經歷,使阿寶對有機做思考,有機的門檻很高,病蟲害對果樹的危害又迫在眉睫,稍一不慎,就得在堅持理想和傾家蕩產間做選擇,社會上將所有的「非有機」煮成一鍋,不論是零到九十九的哪一等級,怎知使用化學資材,也有程度的絕大不同,有限度使用,對自然傷害不大,仍與濫用化學藥劑者同等看待,並不適當。 相信這樣的質疑,也是許多農人的想法,同樣說是使用化學藥劑,但是有的是廣效性農藥,有的僅針對單一病蟲害;農藥有效力期限,過了就對人體少有影響,但是藥效沒過就採收,就會對人造成嚴重的健康傷害:::凡此類情形,都是在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上的不同點,而生產履歷制度,就是將生產過程攤在消費者面前,讓消費者得以了解這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包括作業日期、整地、種植、施肥……等作業項目,以及各作業項目的內容。比方說我種植的胡蘿蔔,是在金門縣X農區,面積X公頃。其中一個作業如下記載:作業日期:2005年X月X日。作業項目:病蟲害防治。作業內容:防治對象:蚜蟲(龜神)。防治方法:亞滅培可溶性粉劑。農藥名稱:百滅寧混合農藥01。使用藥劑量:X公升。如此把每個項目逐條紀錄。等於是說,整個生產過程都能讓消費者查閱,沒有任何隱瞞。如此消費者看到的就不再只是眼前的農產品,也可以知道這農產品是如何產生的。像以上例子中,我使用了化學農藥,時間、種類、數量都記錄起來,也可以繼續追蹤我的使用情形,到採收時是否已經過了農藥的有效期限,是採收的安全期。都可以加以追蹤判斷,增加消費者的信賴,若是過程中有瑕疵,也能查知問題的所在。 建立了這樣的生產履歷制度,每個農產品生產的過程都被人所知悉,消費者可以知道較健康安全的農產品,以及相對使用較多化學藥劑的產品,甚至那些濫用藥物的,在逐一比較後,就出現了差別,「非有機農業」的安全程度,也就有判斷的依據。因此,生產履歷制度,可以使我們確認「有機農業」是真正的有機,也能讓我們看到「非有機農業」的用藥情形及安全程度,消費者可以依此,對不同農作法的品質,做一個合理的比較。 一九六二年三月十五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提出了四項消費者的權利:安全、先知真相、選擇和表現意見。這些權利,如今也被大眾普遍認為是消費者所應有的,然而「我們吃的食物從哪裡來?」這個攸關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問題,卻少有機會讓我們知道真相,等到食物出現了真正的危險,生產履歷制度才被人提起和重視。在一九八六年,英國發生了第一個狂牛症的病例,一種牛隻間的傳染性海綿樣腦病變,造成十六萬頭牛死亡,更令人害怕的是,一九九六年醫學界在英國著名的醫學期刊「刺絡針」上發表報告指出,狂牛症可能傳染給人,這種病稱為「新類型庫賈氏病」,患者多為年輕人,先是情緒焦慮、憂鬱,接著出現走路不穩、智力減退等症狀,致死率幾乎達百分之百。狂牛症引起人的恐慌,於是建立食品的追蹤系統的要求便開始了。另外,基因改造食物也是加速推動食品追蹤制度的原因。基因改造食物因為植入不同物種的基因,例如有篇報導說美國的玉米植入了蟑螂的基因,可能產生新的過敏源,甚至可能造成跨物種間的疾病傳染、破壞生態平衡等,吃了這些基因改造食品,對人體是否有不良影響,也有待研究確認。然而基因改造的食品已經大量充斥市場,例如美國輸出的大豆和玉米,幾乎都是基因改造的食品,其產量大、成本低的優點,使得有逐漸普遍的趨勢,因此,清楚標明食物的來源,讓消費者經由明白告知,有機會自由選擇,成為持不同觀點的消費者迫切需要的。 歐盟於二零零五年一月一日起實施食品訊息可追蹤系統(食品追蹤紀錄管理辦法)。日本於e-Japan戰略中已明確指出「在二零一零年前實現所有食品生產履歷」的目標,並於二零零四年十二月一日起開始實施牛隻生產履歷紀錄制度。韓國則預計於二零零五年起全面推動環保型農產品,實施生產履歷制度,以方便農產品的追蹤管理。可見得食品的生產履歷制度已經成為一股世界潮流,未來若食品無法提供生產履歷,將無法進入國際市場,甚至在標示不清的情況下,內銷市場也會失去。日本在琉球縣的調查顯示,建立生產履歷制度的農家,利潤可提高兩成;台灣省雲林縣斗南鎮的胡蘿蔔、牛蒡和馬鈴薯,也因為生產履歷資訊化的腳步走在前面,為農民獲得了實質的利潤。由此可見生產履歷制度相關的措施,辦法與執行,實在是值得推動。 金門縣的農產品想要給人安全健康的品質形象,單是推行吉園圃是不夠的,因為台灣的品質管制失當,已經讓吉園圃標章失去它應有的信譽,所以被引介進來,只是它仍准許有限度的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比較起實施有機農法較為易行罷了。其實如果非得用化學藥劑的話,推行生產履歷制度會是更好的選擇,這是從農作物的生產過程來檢驗品質,使用農藥和肥料的方法,及其他農業作業程序,都清楚地記載,不再僅是有機和非有機農業這樣粗糙的二元截然劃分了,非有機農業之耕作方式的種種不同,產生不同的安全程度,消費者可以在了解真相後,選擇自己能夠接受的農產品購買。
-
沙美老街與沙美未來
─推動「金門民俗技藝及產業展示中心」 日前收到金門國家公園的來函,針對『沙美老街重整保存』及未來納入國家公園管理提案給予本人之答覆,金門國家公園建議將沙美老街以古市街的保存型式,向文化建設委員會申請,以保存金門地區珍貴文化資產,讓人聞之不免欣慰與振奮!金門島上沙美的東方,似乎漸漸出現一道希望的曙光!『沙美老街,風華再現』應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沙美老街與金城模範街、舊金城明朝老街為我金門之三大老街,這幾年來政府斥資大力整頓維護全台與金門的老街之時,金城鎮的兩條老街都已登上金門的觀光列車,而且在宣傳的書刊及考證的史料專輯均有所見︿尤其是模範街﹀,上述的兩條老街很幸運的不知如何地當選觀光奧運選手,很驕傲的代表金門馳騁於觀光跑道上,很得意地向世人展現他們的歷史與風華!而遺憾的是:唯獨沙美老街被金門鄉親及政府遺忘!似乎她像一個又老又醜的孤獨老阿婆︿名字暫時叫她─阿美婆婆﹀,一日日一年年地慢慢倒下,等待無情風雨的摧殘與終結! 要談沙美的未來,我們認為先談沙美的心臟及最能代表沙美歷史的沙美老街談起,最不為過! 近年來本人不知為何投入了關心自己的家鄉行列︿尤其是故鄉沙美﹀!花了不少時間在收集購買有關金門古建築、歷史等的書籍,或在屏東市圖書館啃讀金門季刊之相關報導,在漫長及廣泛閱覽之後,我發現一件頗為奇怪及震驚之事,那就是:找不到沙美老街的影像及歷史報導的文字!包括政府出版的刊物及國內各大報紙之旅遊介紹!似乎阿美婆婆─沙美老街已經老早從金門、從世界消失了!不見了!可是這樣說也不對?因為虎死留皮、人死留名,阿美婆婆縱然身子不見了,也該留個照片或是有段歷史留給子孫吧? 從阿美婆婆的身世晚景淪落淒涼故事,讓我們深深發覺到政府與民間至今仍冷眼旁觀的作為,似乎過於被動與保守,及缺少積極與遠見,更不符合時代潮流,相信只要是曾生長在這塊土地上,對沙美與金門有深厚情感與認同之有志之士,會感到很憂心!古蹟︿厝﹀保存與維護,已是現在與未來,金門發展觀光業,得賴以維生的工具與法寶,試想:有一天古厝全部在島上消失,那時候我們的子孫,會成何樣? 阿美婆婆要趕快拯救(沙美老街要重整),基於個人之研究,理由有三: 一、沙美老街是我們金門共同的文化資產,已不完全是僅僅屬於個人財產:個人資產也許因為產權糾紛、個人財力薄弱等原因,無耐任由其荒廢傾倒;而阿美婆婆若能由政府力量及資源投入,將其納入金門之歷史建築─古市街型式之文化資產,營造再生並永遠予以維護保存,則活在世上的機會將會大增! 二、沙美老街是沙美鄉親每日生活工作的地方,在都市計劃鄉城建設追求進步與現代化及環境要求美化的民主時代,沙美的鄉親(或金門的鄉親),有權利要求政府出來整頓維修沙美老街:惦念祖先渡大海、墾荒地、忙農耕、克勤克儉方能起店厝,在於歷史傳承之重責大任,身為後代子孫的我們,多麼不希望祖先辛苦留下來的店厝變成廢墟!不僅有損市容觀瞻,且對路過的民眾每日行走於危樓之中,很可能遭受突然倒下來的磚瓦擊傷、恐造成公共危險事件!最重要的是:我們不希望在自己的家園裡藏有一大塊廢墟之地(沙美老街含蓋沙美鎮區至少應有三分之一以上之土地面積)!白天人煙不多,入夜後更像鬼城(住在此地的鄉親可別誤會)!這是一大塊治安管轄死角!也就是說:政府必需正視這個問題,要趕快拿出有效及積極的行動,人民需要有更好、更安全及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三、老百姓要有飯吃,觀光立縣沙美鄉親要分一杯羹:沙美老街若能重整為目前金門最缺缺的『金門民俗技藝及產業展示中心』、『金門觀光夜市』,將會為經濟資源漸漸枯絕陷入窘境的沙美,注入一道強而有力的生命活水,讓人民從長年失望的悲情中,重新開啟一希望之門!沒落的沙美將大大有機會湧進觀光及消費之人潮!而金門的優良產業及民俗技藝、小吃等可以在此集中展示及文化保存,來金門旅遊的海內外觀光客可以在此欣賞品嚐到真正的金門文化、小吃,不必大費腳力及車油錢東奔西跑!沙美老街重整因而可以重生,可以為我金門觀光產業盡一份力量!而更有意義的是:在沙美有山有水有平原有森林有沙灘有沼澤海岸有鹽場有史前遺蹟:::(還有是風獅爺的故鄉),擁有金門第一渾然天成的大自然條件,可以結合沙美老街成為一日遊,提供其他鄉鎮的鄉親又一個休閒、遊憩、聚會的好場所!何樂不為? 綜觀整個金門的鄉鎮,只有沙美老街具有這個條件:八卦型的佈局、一百多棟店厝羅列其中、有洋樓、廟宇、教堂、宗祠及民居:::小而美、小而精(其實是我們金門目前最大範圍的老街),加上穿梭其間的小巷子與內街、與陪稱在旁多條分岔街與外街,此種設計在全台唯一獨有!這是我們偉大祖先所建造的偉大建築經典!也是我們金門人及沙美鄉親共同的驕傲! 鄉親們:我們都是生存在金門島上的患難兄弟,祖先留下來的資產,可別當破鞋子啊!但是,為何沙美老街還不列入金門歷史建築呢?為何我們還不趕快覺醒?為何我們還不趕快來救援她呢? 可是假如我們再坐視不管,相信阿美婆婆很快地會結束掉自己的生命、瞬間消逝在你我眼前!而依照金門冬季強勁的東北風加速度、以及人為之蓄意破壞力量總成估計,如果沒有計算錯誤,沙美老街會在未來十年至二十年間,全部倒倒!
-
公平在哪裡?
日前國小教師甄試,因國語文考題而引發一些聲音,其實在所難免,但激情的背後,可否留點時間、空間讓我們來探討下面有關問題,包括保障本土教師不應該嗎?外來教師表現皆如預期?有沒有人仍抱持金門任教是跳板?一旦錄取但卻為不適任教師該如何?學生的權益擺於何處:::。 考試前一天,我到文化局,耳聞圖書室「好吵!」有聲音說是一群台灣來的考生在那裡聊天,如果自己以後是為人師表者,那是不是應該因時、因地而制宜呢?近年來每到七月份,金門很熱鬧,為取得任教,大家辛苦的埋首苦讀,為過第一階段,然後順利者取得「試教」,又是唱作俱佳,又是本事盡出,誠然,許多優秀的外地老師在這片土地上發揮大愛,讓我們的孩子受益不少,這當然是良善的一面,但也有是「當初說她不會打人,結果說不定打得比在台灣更嚴重」,當有人如此告訴我,我不得不在心中打上一個大問號,難道我們沒有更好的機制作應變嗎? 聽說,有人在取得資格時離譜得很,成天喝酒不上課,置學生於何處?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那是類老師給學生的是何「身教」呢?如果只是會考試、會「試教」的高手,那恐怕與課堂上是仍存在一大段距離的吧! 以前在邊進修、邊考代課的同時,總是抱著多一分準備、多一分希望的心態,然而同室的同學準備的方向卻與我相去甚遠,我們考「申論題」,常常是準備一大堆,到頭來我會說還不如不看,但是看求的是心安;同學們是鉅細靡遺的背在腦子裡,某某教育家說過什麼名言,某某論裡的內容是什麼,因為他們考的大題是非、選擇佔得多,對於基本上不同的命題方式,不同縣市本就該有權自主吧!因為這取得的是在各縣市任教的老師,為的是小孩子該有的受教權。 長期待在一個地方才有了解一個地方的基本認知,曾經碰到過已經學校教評會錄取卻在註冊前一天「落跑」的老師,電話那頭支支吾吾,原來已回台,對於這類情事,我們豈能一笑置之!雖然說考題影響層面不小,雖然說各種聲音都有,但民主社會就是這樣,流浪教師要到金門來難道不該對金門多方了解嗎? 「隨遇而安」多少人能做得到!同學當初一選選到綠島,一樣在那裡有所作為,但要的是心態,以為這裡好考,所以才來這裡,在這裡考不好,所以是這裡有意怎麼樣,是嗎?這些年來,放眼望去,多的是南征北討,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考者,難道我們金門就沒有到其他縣市去碰一鼻子灰又回來的嗎?在離島,機票錢不比本島便宜,我們又向誰去大聲疾呼?公平在哪裡? 口若懸河,一大疊教學檔案重要,或者是肯做的人來得實在呢?有些時候的確不是短時間可以評論的,那次當我聽到一直是形象不錯的外來教師說:「你再不交我就打死你」的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老師也有多面,但請勿以個人的得失來論整個教育的成敗! 國父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借用一下,以資鼓勵仍在教育現場邊緣游走的人們!
-
哀哉「台灣地位未定論」之言論
前言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七月七日,在這個值得全國軍民紀念的日子,尤其是值得台灣同胞感恩重回祖國懷抱的日子,近日來卻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深感必須一吐觀感,以舒心中之抑悶。 沒有中國軍民犧牲對日七七抗戰,台灣還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做附庸國民,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歷史不可廢,也廢不了,而中華民國光復台灣也是天經地義的事。今竟有一小撮不承認中華民國的人士,竟然掀起「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極端言論,豈只是數典忘祖,簡直是「扒糞塗臉」,不悉其用意,至為可悲。凡有血氣之同胞應口誅筆伐,還中華民國一個公道,還為抗戰犧牲軍民同胞一個公道。 台獨人士對「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論點 一、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後,國民黨政府軍隊接管隸屬太平洋戰區的台灣,主要是依據太平洋戰區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頒布的「第一號令」。國府軍也並非戰後台灣當然佔有者。 二、二戰後期,蔣介石為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但如台灣所屬的太平洋戰區,其實是由美國所負責,最高統帥則是麥克阿瑟將軍,因此國府軍必須獲得麥帥號令後,才能接管台灣。 三、自一九四五年二戰終戰,日本宣布放棄對台灣主權,到一九五二年舊金山和平條約簽定,台灣主權即進入未定時期,因為日本放棄台灣主權後,並未聲明指定將台灣主權歸中國。 四、雖然一九五三年,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與日本簽定「對日和平條約」,不過既然日本早已宣布放棄台灣主權,因此寄望「對日和平條約」確定中華民國佔領台灣的主權,無異緣木求魚。 五、至於有人認為依據「佔領管轄權」概念,此後台灣主權應屬於中華民國,但「有效管轄權並不等於擁有主權」,這是「國際法上的常識」。 六、自一九五二年到一九八七年間,國民黨在台灣實行戒嚴統治,迫害所有主張台獨的人士,在此同時,海外台獨運動卻不曾稍止,怎麼能據此就認定國民黨已經合法「佔領」台灣主權? 七、一九七二年中華民國已經被驅逐出聯合國,喪失國際身分,台灣民主發展至此,再不斷強調中華民國擁有台灣主權,只是加強「中國領有台灣主權」的正當性而已,對台灣本身發展並無好處。 八、自一九八七年解除戒嚴,到二千年政權輪替,台灣人民才算真正當家做主,台灣主權才真正確定,歸屬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 依常理的判斷台灣歸還中華民國已有定論(兼駁前項言論)如次 一、對日抗戰八年的勝利,是由中華民國政府和蔣委員長所領導,這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最壯烈與最偉大的史篇。姑不論蔣委員長係為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而台灣所屬的太平洋戰區,其最高統帥則是麥克阿瑟將軍,必須獲得麥帥號令後,才能接管台灣,此對前揭台灣係依據麥帥頒布的「第一號令」而接管,其正當性至為明確。 二、國民黨總理孫中山領導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先總統蔣公繼之領導推動國家建設、對日抗戰勝利、光復台灣,溯自滿清甲午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而日本軍閥侵華野心,發動戰爭,戰敗無條件投降後與中華民國簽定「對日和平條約」,宣布放棄台灣主權(中華民國已概括承受滿清政權一切義務與權利),難道中華民國沒有接管台灣的權利嗎?為什麼「對日和平條約」簽約國不是美國呢!(或第三國),而是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推翻了滿清,而滿清割讓給日本的台灣,中華民國當然為正統接管國家。 三、七七抗戰也代表中華民國對於全世界戰略上的抗戰,不容忽視。當時對外交關係上,自一九四一年起,世界逐漸體認到中國的堅定與貢獻,不平等條約一一廢除,一掃百年的桎梏;先總統蔣公一九四三年參加開羅會議,「開羅宣言」明揭櫫日本應放棄過去奪取的領土,東北、台澎應歸給中華民國,抗戰勝利後乃重回祖國懷抱。 四、所謂一九五二年「金山和平條約」簽定,日本放棄台灣主權後,並未聲明指定將台灣主權歸還中國,是謂「台灣地位未定論」一節至為荒謬,國人應記取「對日和平條約」與「金山和平條約」係與中華民國為簽約國對象,日本放棄台灣主權,當然承認中華民國對台灣的主權。中華民國接管台灣六十年來,為國際社會所承認,並無第三國家提出異議(包括日本),如果真的台灣地位未定?那請問那一個國家對台灣才有主權? 五、中華民國光復台灣竟被說是「佔領」,這種尖酸刻薄、違背良心的語詞,不是「數典忘祖」、「扒糞塗面」是什麼?不要忘記台灣同胞的民族精神與身上所流的血液一樣,是永遠無法改變的。從他們供奉的祖先牌位、神像以至於風俗習慣、文化語言,無一不與中國大陸相同。 六、「政黨輪替、台灣人民才算真正當家做主的言論」,其實民主國家政黨輪替是很正常的事,國民黨失去政權後應有反省檢討之勇氣,這就是給當今執政者的一面鏡子。中華民國憲法規定本來就是主權在民,與政黨輪替、台灣人民才算真正當家,這種聳動的言論,真是包藏禍心! 七、請看美國的兩黨政治,當選舉甲黨勝利,而乙黨失敗時,(反之亦然)勝利執政的一方有將「美國」國家的名號換成為另外一個國號?固然政黨輪替還是要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正常運作,而不是將「中華民國」國號改稱為「台灣國」國號。台灣獨立依據國際政治社會現實是不可能的。台獨人士所執的理由是用「中華民國」國號是走不出去,難道改用「台灣國」國號真的就能走的出去嗎?難道中共在聯合國安理會不會使用否決權嗎?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真是匪夷所思。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每到選舉時就喊一喊「台灣要獨立」,其目的就在騙取台灣人民的選票,台灣同胞應該要覺醒了。 八、台灣要獨立將為台灣帶往戰爭的災難,此絕非危言聳聽,中共為捍衛其所謂「領土完整」,必以戰爭對抗之,台灣要不要走向戰爭之路,台灣同胞要慎重作選擇。不要輕信執政者的一句:「不惜一戰」的愚民政治語言。 九、所云中共治權從來沒有一日到達過台灣,固是事實,但中華民國至今仍存在於台灣更是事實,抗戰勝利,台灣重歸祖國時,萬眾歡騰,慶祝台灣重入中華民國版圖,人人以自稱中國人為榮,雖然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分分合合固所不免,而和平共存,終於有實現的一日。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海峽兩岸中國人同文同種,大陸近年來逐漸重視中國國民黨領導抗戰史實,大陸對於抗戰解釋出現轉機的此時,台灣反而出現不重視抗戰論述的危機。團結就是力量,中國要強盛,就必須統一,要統一在「和平」前提之下,不管在大陸或台灣,中國人若能團結起來,對兩岸未來絕對有很大的影響,這是海峽兩岸當局必須深思的課題。 尊重歷史以史為鑑 今年是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國民黨對最近中共逐漸承認國民黨在抗戰的貢獻表示欣慰。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兩岸參與抗戰至今還活著的人非常多,都可見證國民黨的貢獻,努力是不會被抹殺的。 今年是抗戰勝利六十周年,也是台灣光復六十周年,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台灣的光復,這是史實。當時蔣中正委員長就說過,中國人抗日,除了抵禦外侮,還要光復台灣,讓朝鮮獨立。 從民國二十六年盧溝橋事變國軍開始抗戰,一直到民國三十四年日本無條件投降,這八年抗戰的事實是國軍與全民團結一致,視死如歸創造的成果。(我平民傷亡兩千三百多萬人,國軍死傷三百二十多萬員。)不論國內外史實、文獻、資料、證據,都記載國軍抗戰的事實,不容任何人竄改、抹殺。一甲子的歲月,雖然隨時空變遷、歷史傷痛或許可以成為過去,歷史起因可以被原諒,但歷史的教訓,不可以忘記。 今年是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總統府沒有主導安排任何相關紀念活動,總統府官員指出,七月七日是盧溝橋事變紀念日,根本不是抗戰六十周年紀念,抗戰紀念日應該是在八月日本正式投降的時候,是何言哉?荒謬至極。最高當局竟然在這細微末節上作文章,而無視於七七抗戰正是對日抗戰之開端,令人喟嘆不已! 相較台灣官方對於七七抗戰隻字不提,中共今年擴大紀念對日戰爭六十周年;時空倒置的錯覺,正是兩岸政治勢力消長結果;須知七七對日抗戰,正是今朝維繫兩岸關係的一線。 「七七抗戰紀念日」這個節日是光輝的,是神聖的紀念日,竟被當局竄改以「終戰紀念」為題辦活動,甚至將「光復」台灣的國軍,言詞上竟稱為「佔領」,這種故意助長日本軍閥侵略野心的史實,而醜化自己的政府是外來政權,甚至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泯滅良心的無恥言論,應該被國人所唾棄的。 民國九十四年七月八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