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廣場
-
《第四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北山古洋樓
國小散文組佳作 一個晴朗無雲的午後,我獨自站在北山古洋樓旁,輕輕撫摸那一面面千瘡百孔的古牆,那些傷痛之後留下的疤,好像訴說著古寧頭那晚用槍砲聲震響了整個村子,淚水與血流成河故事……。 我好奇的問村里耆老:為何北山古洋樓會淪落成這般淒慘的模樣?耆老說:依稀記得那天是一個無風無雨的夜晚,突然一陣驚天動地的轟隆聲從岸邊傳來,這聲音是中共的戰船在古寧頭海岸登入,一場槍林彈雨的古寧頭戰役展開,所幸在附近巡邏的士兵們機警察覺,與中共展開浴血交戰,當時北山一帶地勢較高,是防守的最佳據點,被共軍佔領設立臨時指揮所,因此共軍與國軍在那開啟血流成河的戰爭史,周圍死傷無數,北山古洋樓在牆面就留下無數坑坑洞洞的戰爭的遺跡。 我撫摸著這一個個凹陷的彈孔,這彈孔曾讓一個個家庭支離破碎、家破人亡;這彈孔曾讓一個個身強體壯、忠勇愛國的戰士,就此消失在世間;這彈孔讓一個個安寧的夜晚,變得令人膽顫心驚聞聲色變。戰爭的無情使人陷入無盡悲慟與害怕的深淵中,我才體會到今天祥和社會的可貴。 歷經槍彈洗禮的北山古洋樓,旁邊有一個記載這段歷史的石碑,描述在戰爭國軍與共軍對抗的過程,及士兵奮血抵抗、戰勝敵人的豐功偉績。其中,令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殘敵雖負隅頑抗,英勇國軍逐屋掃蕩,卒告就殲。緬懷先烈為國捐軀之英範」,這句話中我感悟到士兵保衛國家的精神,與願意犧牲自己拯救國家的意志,我不禁感動潸然淚下,對這些為國捐軀的英勇將士是欽佩不已。 依稀記得在綜合課中,老師曾給我們看先輩下南洋的坎坷生活,拍成影片名叫「落番」。當年,金門先民為了掙錢養家,於是下南洋打拚。俗話說:「十去、六亡、三在、一回頭」,用來形容早期先輩冒著生命危險遠渡重洋打拚,只為了給家人一個幸福的生活。有些事業有成的先輩返家建洋樓,但多數人則以失敗告終,而北山古洋樓的主人李氏三兄弟,就是下南洋到菲律賓經營生意,事業成功後返鄉建造這棟北山古洋樓,它屬於中西合璧結合閩式大厝、西式洋樓外觀華麗又有一絲復古,為了凸顯社會權威與身分地位,會特別在古厝加上豪氣的燕尾,這北山古洋樓現在已經成為背包客民宿,成為眾所皆知的金門網紅打卡景點。 北山古洋樓是一個歷經砲彈歲月洗禮的古蹟,也是國共血浴交叉的據點,更是家喻戶曉中西合璧的特殊建築,他展現了金門戰役的光榮與烽火下倖存的歷史記憶,長年屹立不搖。
-
《第四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地雷的秘密
國小散文組佳作 有一種武器殺傷力及破壞力十足,能夠造成大量的傷亡;有一種武器因碰觸而引發爆炸,能夠改變一場戰爭的結局;有一種武器內裝炸藥,安上引發裝置,造成震撼的效果,這個神秘的武器就是人們最心驚膽戰的「地雷」。 我從小就喜歡研究軍事設施,上學期,我參加了小金門「地雷展示館」的旅程,它是全金門唯一以「地雷」為主題的體驗館。首先,我從勇士堡進入碉堡的坑道中,走在坑道裡,高高低低忽明忽暗,不難想像當時坑道的環境有多惡劣,不久,映入我眼簾的是牆上醒目的標語「200公尺以內,完全殲滅敵人」。好奇的我,想走進錯綜複雜的坑道中,揭開地雷的祕密。 坑道的展示區介紹了許多有關地雷的知識,例如:地雷可分為殺傷人員的「反步兵地雷」,和破壞車輛的「反坦克地雷」。走在坑道中段,兩旁還布置了戰爭時及戰後遺留的地雷實物、地雷的歷史、各國地雷介紹,有一塊展示板都是當地居民因地雷造成傷害或死亡的圖片,其中有男子、婦女和兒童,大多數受害者都是平民,也約有三分之一是兒童。圖片中有的人失去了雙腿,有的人失去了雙手,有的人被炸得面目全非,慘不忍睹,這讓我感受到了「戰爭的無情與和平的可貴」,也讓我了解到即使戰爭結束,戰事中的地雷帶來的影響,卻是永遠也無法抹滅的。 在金門,為了防止敵軍登陸,國軍在海岸大量部署了地雷。自從八二三砲戰後,金門戰火逐漸平息,岸邊埋設的地雷逐漸過期與鏽蝕,反而變成金門居民的不定時炸彈,孩童誤傷事件頻傳。所以近年來國軍排雷大隊積極在金門進行除雷工作,以解決老舊地雷隨時會傷人的危險。在地雷展示館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體驗地雷區域,經過地雷區上方有感應器,一踩到地雷就會發出巨大的聲響,感受地雷爆炸聲震撼驚人,嚇了我一跳,彷彿身歷其境,如果這是真的地雷的話,恐怕我早已粉身碎骨了。 還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一起去北山海堤挖蛤蜊,雖然我們經常去海邊,但奶奶卻異常的興奮,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我便詢問奶奶:「奶奶我們已經來過這麼多次了,為何您還是如此的高興呢?」奶奶說:因為小時候是被禁止來海灘的,那時金門發生八二三砲戰剛結束沒多久,沙灘上到處都是沒有爆炸的炮彈或者地雷,如果貿然進入的話,就有可能被炸傷,甚至是炸死。奶奶這番回答讓我大吃一驚,因為在這個離戰爭遙遠的年代,對於四面環海的金門而言,海灘是一個最佳休閒放鬆的好去處,很少有人會將它和戰爭聯想到一起,但對奶奶來說,海灘的開放使用,象徵金門已經從戰爭年代變成了和平年代,我想這也是奶奶衷心希望看到的結果吧! 儘管戰爭離我們非常的遙遠,但金門曾經發生過的戰爭,卻一直銘刻在老一輩人的心中,而地雷帶來的傷害,更無法計算,成為許多金門人的悲劇。希望藉由地雷的故事,讓我們的後代也了解「戰爭的無情」與「和平的可貴」。
-
《第四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小金門之旅
國小散文組佳作 在金門大橋還未開通前,往返大小金門都需要靠交通船,記得第一次坐船是五年前,是爸爸、媽媽帶我去找阿祖,因為是第一次坐船,所以我覺得很興奮、也很緊張,當船緩緩靠近碼頭時我就迫不及待的想上船。 原本以為上船很簡單,結果登船時,船搖搖晃晃的,讓我快要摔倒,還需要媽媽扶著我才上得去。上船之後,我們找了一個靠窗的位置,這樣我就可以看到外面美麗的風景。船開始啟動時,我覺得好好玩,一直站在位置上看大海,海面上浪花一朵朵,好像泡泡機射出很多泡泡真是漂亮。突然間,我就不太愛說話了,媽媽問我怎麼了?我回答說:「我頭好暈喔!快站不住了。」爸爸說:「這是暈船了!」原本海面美麗起伏的波浪,現在在我看來都像驚濤駭浪,像大水怪要吃了我一樣,天旋地轉下,我跟媽媽說:「我快吐了!」媽媽叫我趕緊閉眼休息,雖然閉上眼睛什麼都看不見,但是我還是感覺像坐加速的旋轉木馬,結果我就吐在媽媽給我的塑膠袋裡。經過十分鐘的煎熬小金門終於到了。上了岸,我依然感到天搖地動,想到等一下還要坐船回家,內心就充滿著恐懼。 如今金門大橋已經開通了,以後去小金門就更加方便了!開通大橋後的某一天週末,爸爸提議說:「今天天氣真好,很適合出門踏青去,我們來去小金門玩。」滿心期待前往金門大橋。準備開上大橋的那一瞬間,大家開心地歡呼著,大橋上開放人行道及自行車可上橋,一邊是大金門,一邊是小金門,前方還能遠眺廈門,風景絕佳,令人賞心悅目! 第一站,我們來到大家口耳相傳的「黃厝三層樓」芋頭冰,我們點了芋泥招牌來品嚐。哇!滿滿的一大盤,芋泥多到快滿出了,一口吃進嘴裡,口感綿密、香氣四溢,入口即化,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的魔力,真是太好吃了!大家都說小金門的芋頭非常好吃綿密,原來是土質帶有紅性黏土富含礦物質,水質清冽、空氣清新,所以種出來芋頭出奇的香、鬆、綿,果真名不虛傳! 接著,我們來到勇士堡,進出碉堡需要經過一座小橋。勇士堡共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主要是砲堡、中山室與寢室,地下則有八座機槍堡、四座彈藥庫、消防水池和一座戰車堡。堡內有許多地下坑道,分別串連地面下主要軍事設施,通道內還有地雷展示館,讓大家體驗穿梭在地面下感受軍事情境氛圍。走在地雷展示區中,牆上掛滿各式各樣的地雷與其它國家的地雷警告標語,還設有地雷體驗區,不時還會播放地雷爆炸聲,太震撼了! 最後,因為時間已太晚了,爸爸帶著我們前往小金門著名的景點之一||八達樓子最後一站參觀,爸爸說著:「民國二十二年抗日戰爭時,由於戰況吃緊,駐紮在長城古北口的國軍一班步兵七人,為掩護長城部隊轉進,誓死固守堅決抵抗,曾殲滅敵軍數百人,但終寡不敵眾軍而壯烈犧牲。」我們往八達樓子上看,上頭則有七位戰士義勇堅守的備戰姿態,手握手榴彈或機關槍的英勇戰士雕像。爸爸放慢車速,圓環四周牆面則有不同的精神標語,有如感受到當時的作戰氣氛。 回程的路上,回想起爸爸說的故事,彷彿時光倒流,走過塵封的歷史,讓我意猶未盡。小金門上的戰地遺跡,自然景觀,著名美食,下回一定要安排個幾天假期,好好的認識小金門這座美麗的島嶼!
-
《第四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颱風的樣貌‧金門的人情
國小散文組佳作 二零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中颱杜瑞莎直衝金門而來,我從來沒有看過颱風肆虐的樣子,好好奇颱風到底是什麼樣貌。雖然我們沒有中央山脈這個護國神山群,但是金門,有那麼多的風獅爺在守護著,所以我不懂為什麼大人那麼緊張。外婆跟奶奶打了好幾次的電話來叮嚀小心安全,爸爸因為軍中演習的關係無法回家,所以準備了很多充電燈管,就怕我們母子在家會害怕。媽媽發揮她天秤座選擇障礙的天性,害怕颱風沒東西吃,來來回回去了好多趟的全聯,同時又怕停電冰箱東西容易壞掉、而不敢買太多。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全聯彷彿被打劫了一樣,唱了一齣「空城計」。 颱風來的那個清晨,感覺它好像要拔開我們家的天花板直接走進我家來作客,隨著我故作鎮定的害怕,它越來越囂張,那一刻我能了解三隻小豬在屋子裡躲大野狼的心情了。颱風囂張沒多久就停電了,幸好那時是大白天,家裡靠著窗戶透進來的光,還能行動自如;沒水沒電沒風吹,我體驗了一回假古人的生活,只能跟著弟弟拿劍扮演著英雄假裝抵禦颱風這個怪物,廚房滴滴答答的漏著小水珠,就像大野狼垂涎著我們這頓大餐般流著口水。跟弟弟還不能玩得太用力,不然流汗晚上沒水可以洗澡。中午過後,風力稍停,我們才敢打開家門,把門口樹枝稍微清理一下,媽媽跟村裡的其他居民交換所需,也有叔叔在群組上說他家沒有停電,可以去他們家充手機或是照明燈等電器,隨著太陽漸漸下山,我們失去了太陽這個天然照明,正發愁的時候,有阿姨說:「有一個立委邀請那些因為風災停電的災民們去住飯店。」,於是我們東西收一收就去排隊入住了,在飯店吹著冷氣,洗了舒服的澡,因為有大家的互相幫助,順利的度過了這原本艱難的一天。 隔天,因為村裡約好一早大家一起清掃颱風後的樹木,所以很早就起床退房了。回家的沿路上看到很多軍人穿著雨衣冒雨清掃出路給行人走,我想著他們不是演習才結束嗎?應該都沒有好好休息吧!也看到很多清潔隊的車子們在大街小巷中穿梭,卡車上滿滿的都是斷枝殘木。沿路上,媽媽教我們用眼睛看大家的善意,用腦袋去思考我們這麼快就恢復便利生活,是多少人的努力。還聽說凌晨的時候就恢復了用電,我想是許多台電人員夜間冒雨搶修的吧!新聞上還說現在還有些金門籍的台電工作人員在搭軍機回來搶救自己的家園呢!回家之後,村裡的大人們同心協力地一起修復我們的村莊,連我跟我弟弟都一起戴上斗笠,穿上雨鞋,搬運著我們能搬的東西,雖然力氣不夠,但我們個子小,蹲得快,撿一些中小型的樹枝也是很有效率的呢!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村子又慢慢恢復它原本美麗的樣子。 颱風的樣貌是園丁吧!不熟練的操作著狂風除草機,斷斷續續的修剪著金門島的一切,但是我想修完的金門,一定是個愛心的形狀。
-
《第四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梅山麵線的故事
國小散文組佳作 有一種麵線,又細又長,有如柔軟的頭髮;有一種麵線,又Q又香,咬了一口,你就會垂涎三尺,想要再咬一口;有一種麵線,雖然沒有添加任何的調味料,但有一種天然的口感,令人食指大動。而在外婆家的附近,有一家梅山製麵廠,聽說它也有一個屬於自己傳奇的故事呢! 陳春木老公公,他是梅山製麵廠的老老闆,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開始經營。以前,我常常在山外村裡看到他拄著拐杖,臉上總是笑臉迎人,雖然已經九十幾歲了,但還是很有精神,就像十八歲的青少年一樣,他常常在山外村的英武山岩廟旁的小板凳上坐著,有時候他會自己一個人欣賞日落;有時候他會靜靜的看著小孩子們在廣場嬉戲;有時候他還會跟我的外婆一起聊天話家常,陳春木老公公真是一個和氣又很有活力的老人。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他也一天天的老了、沒力氣了,於是,他把梅山製麵廠交給了他兒子-陳金贊。 你知道梅山製麵廠為什麼要叫做「梅山」嗎?聽說是陳春木老公公在找他的遠房親戚呢!二百年前,老公公的前五代祖先-陳猛伯先生,他從金門移居到台灣的嘉義梅山,但是之後就沒有任何的消息,老公公試了各種方式,依舊沒有找到,為了圓一個尋親的夢,於是他們決定在山外車站旁做了一個斗大的招牌「梅山」,希望能找回他們的親戚。更有趣的是,當時的招牌「梅山」這兩個字還是特地請曾經住在梅山的阿兵哥寫的喔! 走進製麵廠,陳金贊老闆為我解說製麵的過程,首先,先用攪拌機把麵粉攪一攪,讓麵粉柔順一點,再用揉麵機把麵粉揉成麵糰,最後,將麵糰放進壓麵機裡,哇!一條一條的麵線從機器裡滑了出來,老闆把麵線放到長長的木板上,按照一樣的長度,再用力的往下切,在木板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刻痕,我問他為什麼可以那麼厲害,他說從小看父親做麵看到長大,所以,他自然就會了。老闆還說,以前軍管戒嚴時期,軍隊都會像小偷一樣,偷偷的抱著一袋袋的麵粉,跑到店裡換麵條,這就是那時以物易物的時代,還記得有一次,老闆在送麵條時,差點兒被憲兵抓到,害他嚇得屁滾尿流。那時候的生活感覺很陌生;那個時候的生活感覺很緊張;那個時候的生活真的很不一樣。 梅山麵線,代表陳春木老公公一生努力的心血;梅山麵線,代表陳春木老公公在金門對遠方親戚的想念;梅山麵線,每個製麵步驟都很仔細用心;梅山麵線,帶著我們走過以前的戰地故事。梅山製麵廠的故事,就像它的麵線一樣,又長又香,永遠留在我們的心裡。
-
《第四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種出一家親
國小散文組佳作 我的阿公八十七歲,身形瘦小,卻擁有無比大的力量,就像一位小超人,但他的真實身分是位務農專家,會依季節種植不同菜品,並細心照顧每一個蔬果,為了讓家人吃得健康,阿公種菜從不灑農藥,還練就徒手抓蟲、除草的好功夫,阿公出產的蔬菜品質絕對都是一級棒。 雖然歲月染白了頭髮,長期農作導致陽光在皮膚留下斑駁記號,但澆不熄阿公對務農的熱愛,總是能在田裡看見他勤奮的身影。每到了假日全家人會跟著阿公到田裡幫忙,享受愜意的家庭時光、田園幸福。 夏天時躲著烈日,在瓜棚下採著角瓜、挑選花生;冬天時曬著和煦陽光,在田裡照顧高麗菜、菜球,看到阿公用他熟稔的方式,彎下腰、雙手併用,輕輕鬆鬆的從田的這一頭拔到另一頭,速度真是快呀,有時我會跟哥哥們趁著家人在忙碌時嬉戲打鬧,真的好快樂啊!這時爸爸大喊:「趕快來幫阿公拔菜,不要偷懶了!」在一旁的阿公會趕緊當和事佬說:「無代誌,這才是囡仔,予怹去𨑨迌。」我們雖然貪玩,但也會跟著阿公的腳步,將鮮嫩翠綠的蔬菜拔起,往往不到一會兒的時間,手腳早已不聽我的使喚,身上的汗水如雨滴般直直落下、呼吸早已上氣不接下氣,這時才體會到粒粒皆辛苦的滋味,我想這也許是阿公帶我們來農作的真正用意吧,當天空染上金黃色晚霞,收拾器具,準備回家將充滿愛的蔬菜變身為美味佳餚,身影與夕陽相互輝映,阿公牽著辛勤工作的牛牛休息吃草,我開心的與家人手牽著手回家。 阿公牙齒掉了不少,他種的菜幾乎都咬不動了,但為了讓家人吃到新鮮健康的青菜,他還是辛勤的到田裡工作,好在我有廚藝精湛的爸爸媽媽,將菜切得細小,煮得軟爛,加上精心擺盤,讓阿公方便入口,我想這是爸爸、媽媽用自己的方式來回應阿公用心培育的蔬菜,這為彼此設想的情懷,讓人感動,能生長在這個家庭的我真幸福。 家人常勸阿公不要做太累,但他總是用堅定的語氣說:「做農務就像運動,一點都不累」。我想阿公種的不僅是健康蔬菜,而是注入滿滿情感,「用心栽培,用愛灌溉」,感謝阿公辛苦務農一輩子,種出一家親。
-
《第四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雙鯉嬌客黑面琵鷺
國小散文組佳作 我喜歡凝視著靜謐的雙鯉湖,無論寒冬酷暑,無論清晨黃昏。去年12月古寧頭雙鯉湖浚深,水位下降,容易覓食,因此引來上百隻特別的訪客,他們就是擁有黑面天使和黑面舞者雅稱的「黑面琵鷺」,讓我有機會揭開牠的神秘面紗。 還記得那是一個萬里無雲的清晨,學校剛升完旗,我們和老師一起準備好賞鳥的雙筒望遠鏡、高倍望遠鏡、賞鳥圖鑑、紙和筆等,就直奔雙鯉湖準備去看黑面琵鷺了。行前,老師特別叮嚀賞鳥禮儀,穿著樸素不要穿鮮豔的衣服、動作要慢、講話要輕聲細語不能吼叫、遵守賞鳥秩序等,我們帶著雀躍及緊張的心情步行至雙鯉湖去賞鳥了,沿途綠意盎然,清風拂面,真是舒適。 一走到湖邊,映入我眼簾是上百隻白茫茫壯觀的鳥群,我迫不急待地想一探究竟,我拿起胸前的雙筒望遠鏡看向前方時,眼前的視線十分的模糊,後來想起了老師跟我們說過要調整好焦距才能看清晰。果然,調整焦距下的鏡頭,居然可以清楚的觀察到不同鳥類,如:高翹鴴、鸕鶿、白鷺鷥、蒼鷺和白面琵鷺都來湊熱鬧,場面壯觀,但我觀看許久,都沒有看到黑面琵鷺的蹤影,此時,忽然我的背後傳來一陣陣叫聲,我立馬把頭轉過去,眼前一大群黑面琵鷺從北方飛來棲地覓食,那個場景是十分令人震撼,我忍不住的大叫了一聲,結果就被好幾位同學提醒了,我感到十分羞愧。 這時的我,迫不及待的又再次拿起了望遠鏡看向遠方,我居然看到了有兩隻黑面琵鷺不知道正在討論著什麼,或許是喃喃細語述說著他們下一個地點要飛往哪裡吧!黑面琵鷺的外型十分的獨特,他的腿很細長,嘴巴像是中國的樂器琵琶一樣,臉有分黑白,黑臉叫黑面琵鷺,因數量日益變少,所以列為保育類動物,白臉則稱白面琵鷺,數量較多,牠們的身體幾乎都是白色的,所以成群結隊停留在湖邊覓食,像天使般潔淨,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黑面琵鷺還是一個捕食高手,因為嘴較長較扁,不到10秒就能精準地捕食到小魚兒、小蝦,黑面琵鷺吃的東西主要是昆蟲、蝸牛、小魚或者是一些水生生物,我用高倍望遠鏡,全神貫注的觀察黑面琵鷺的一舉一動,突然看到好像是黑面琵鷺的領隊,感覺著急通知夥伴們要前往下一個地點覓食。不久,果然成群結隊的鳥群瞬間振翅高飛,形成了隊伍,頭也不回地飛走了,讓我嘆為觀止。觀賞黑面琵鷺的生態,就像在看一部精采的舞台劇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思考,有的在覓食,還有的在談戀愛呢! 為了結合生活記錄自然生態,學校每年都會編一首屬於我們家鄉的特色舞蹈,有一年我們是跳「雙鯉魚趣」,有一年我們是跳「鸕鶿舞」,而今年學校配合這難得一見的黑面琵鷺,編了一首「雙鯉嬌客,黑面琵鷺」的舞蹈,而我很榮幸也參與排練演出。我們在化妝的時候,老師把我們的眼睛上了黑色眼影,整個妝容雖然都是黑黑的,不過因為衣服全白的,且衣服上的羽毛很有真實感,因此在表演時,老師讓我們和黑面琵鷺一樣,優雅中帶點威武的感覺去跳這首舞,十五隻黑面琵鷺振翅飛翔壯觀景象用舞蹈來詮釋,讓人印象深刻吧!跳舞是我的最愛,因此,我常把自己想像成那天望遠鏡下的黑面琵鷺般,時而展翅、時而嬉鬧、時而思考,時而覓食,表情也要到位,最後,在幾個翻滾動作與展翅起舞後,我順利完成了這首黑面琵鷺的舞蹈。 在每個人的腦海裡,總有些璀燦而美好的回憶,而我與黑面琵鷺的邂逅,串連我對鳥類生態環境的認知,也運用肢體表達來展現黑面琵鷺曼妙的姿態,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實踐環境保護,讓雙鯉嬌客黑面琵鷺生生不息。
-
論台灣金門海上客運常態化
台灣海峽氣候秋末十一月至春季初三月東北季風強勁,風浪大,輪船客運旅客容易暈眩不舒適感,鮮少人搭乘,但是四月至十月風浪小,適合海上航行,例如:民間航運業者選擇嘉義市布袋港,台南安平港至澎湖馬公港營運正常利潤穩定。 氣象學理論經驗:春季與春夏季交替約二月至五月最容易起霧,而且以台灣海峽最明顯,又因為國家安全選擇金門尚義機場,北方倚靠太武山阻擋人民解放軍砲彈攻擊,南方濱臨適合搶灘運輸補給料羅灣,故南風吹起金門尚義機場在海灣內濃霧不容易散開,有利掩護軍人搬運武器、糧食、醫藥、援兵等,因為北方太武山阻礙東北季風冷空氣,反之濃霧表示風平浪靜適合海運,搭乘輪船如高速公路汽車平穩舒適。 金門-台灣客運不能只依賴空運飛機,增加海運輪船多一份保險,例如台中-花蓮可以選擇空中飛機、鐵路火車、公路汽車、海上輪船等,人民應盡義務:納稅、服兵役、受國民教育,金門居民沒有例外,但是中央政府交通部應該給島民一條平安穩定可靠的路權利,故四月至十月台金海上輪船常態化虧損有中央政府補貼,一天二班來回,第一班08:00台中到烈嶼九宮港,14:00回程台中港,第二班10:00布袋港出發到烈嶼九宮港,16:00回程布袋港,因為金門大橋通車烈嶼島結合一體,又料羅港貨運忙碌,水頭港金廈小三通擁擠,九宮港金門到烈嶼交通船功成身退,配合金門縣政府公車路線時間調整水到渠成。 台灣本島居民交通享受高鐵、台鐵、捷運、輕軌、高速公路、快速公路、國際機場等,而金門馬祖外島澎湖離島,七大皆空,故金門馬祖澎湖區域立法委員聯合提案爭取離島建設條例,飛機票享受七折。 布袋港-馬公港市場價全票1,020元,潭湖居民打七折,約700元,金門縣政府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包船金門快輪全票1,000元,金門居民500元,但是台中港-金門料羅港行程時間約十小時,市場全票1,200元,金門居民打七折840元,藍鵲快速輪船台中港-烈嶼九宮港行程時間約四小時,又航空公司台中-金門飛機票,全票約2,000元,金門居民打七折1,400元,行程時間約一小時,故船運便宜空運有價錢優勢。 台灣-金門海運常態化有利金門觀光推廣的延伸,因為結合金門藍色公路海上遊憩,團體客人、年輕人、學生、中低收入戶搭乘等。 部份金門居民反映尚義機場導航系統擴建如桃園國際機場,但是徵收大量土地,更會遷移許多自然村如北風飛機起飛降落昔果山,后湖、泗湖、小西門、和平新村,又南風起飛降落尚義、成功、夏興、后園、金門陶瓷廠、漁村、信義新村等,居民強烈反彈更以生命生死為抗爭到底,因為村民擔心破壞鄉里風水地理斷了龍脈,村民不安更無法孕育人才高官富賈。 部份居民建議金門開闢新機場,今日尚義機場是軍民共用機場,而且以軍事優先,其一,日本統治金門八年興建古寧頭-沙崗-安岐湖尾平原軍機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而放棄,這塊平原平坦金門最大的平原南風改吹北風霧霾容易散開,佔盡地形優勢,其二:民國初年環島東路平行溪邊-下湖-西埔-西村-土樓-庵邊西側舊機場,因為沒有屏障中國人民解放軍容易砲擊而停用,故以上二個地方地理環境氣候,都是比尚義機場在民航機用途強太多了,但是興建新機場要花很多錢,錢哪裡來?金寧鄉古寧頭、安岐、湖尾、金湖鎮溪邊下湖、西埔、西村、土樓、庵邊等多數居民要徵收土地依然強烈反對。 中國大陸翔安機場二○二六年商業啟用。金門坊間流傳飛航管制區部份跟金門尚義機場重疊,影響飛行安全,又有流傳翔安機場留一個跑道分配台灣國內航線專用,但是現今政府不同意,故興建金廈大橋不支持。 台灣-金門交通增加常態化海上客運,不會唯一靠空運。交通部、國防部、金門縣政府、陳玉珍立法委員等心中一大塊石頭可以落地了,因為每當霧鎖金門極端異議份子,會喊給我平安回家交通工具,那政府可以說:交通工具還有常態性輪船可以搭乘,何來沒有飛機就不能回家,打臉情緒化的人,故一勞永逸。 一一三年四月一日至四日霧鎖金門,飛機航班九成取消,金門縣政府動用金門快輪來回二航次協助疏運。陳玉珍立法委員爭取交通部在嘉義布袋港二艘快輪投入疏運,顯示海運的重要。 台灣-金門海運客船常態化,為了鼓勵優惠,熟悉布袋港、台中港、九宮港地理位置,交通相關資訊,停車場等,試航運一年不收費。 近日一一三年二月號議政月刊二○九期金門縣議長洪允典爭取交通部補助造台金高速客輪,解決長治久安台灣-金門交通困境,因為中央政府補助台灣高雄港-澎湖馬公港台澎輪,基隆港-馬祖台馬輪,難道金門人是次等國民嗎? 一○九年前金酒大賣盈利穩定,金門縣政府財務良好,公庫存款一二○億元以上,但近年來因為金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金廈、小三通停擺,金門大橋工程款支出分配比,原本中央政府承諾七:三金門縣政府,後來演變成五:五,金門縣政府公庫只剩六○億元。 中華民國政府行政院官僚色彩濃厚舊思維,把前日金門縣政府經營金酒模範生,延續到今日金門縣政府已淪落為巧婦為無米之炊,食古不化。 金門一至五月霧季飛機停飛不只是影響金門居民赴台灣工作洽公經商就學就醫等行程,金門旅台鄉親逢年過節,返家團圓探親訪友掃墓祭祖,更關係金門觀光發展吸引力暨金廈小三通長期交通事業利益,又今日金門經濟發展中,許多台籍軍人、公務員、教師、工人等返台也不少。 台金高速客貨二用輪船,台灣台中港-金門料羅港常態化一到十二月。客運經濟艙單人床全票1,000元/人,半票500元/人,鄉親票700元/人,貨運小汽車1,799CC以下2,000元/輛,機車150CC以下450元/輛,行程約六小時,08:00台中港-料羅港15:00料羅港-台中港。 筆者認為空運飛機,公營海運台中港台風輪,私海運布袋港高速輪船同時可以存在競爭的。 金門島對外交通海運空運責任,不能完全推卸給金門縣政府,因為搭乘機輪船往返金門島,除了金門居民暨旅居台灣鄉親外,大多數旅客是台灣本島來金門觀光暨金廈小三通台商台幹赴中國大陸觀光轉運,因為金門是中華民國邊境城市海關出入口,故中央政府行政院要負十成責任,又每年二到五月霧季金門機場常常關閉飛機停飛,機場滯留2,000~3,000人的新聞,對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負面形象觀感都減分,更重要是執政當選票的流失。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總人口約二千三百萬人,金門常住居民約五萬人口旅台台灣金門籍鄉親三十萬人,小計三十五萬人,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一,台灣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五機場-金門往返約6,000人,請問交通部?搭飛機還是台灣本島人多,來日搭輪船亦然,故交通部把責任推卸給金門縣政府,又是違反比例原則。 稅賦公平原則:金門縣政府所屬金酒公司業績優時上繳中央政府財政部營業稅六十至七十億元,可稱地方政府模範生,但是行政院把模範生變成地方政府補助款的原罪,例如近年公教調薪、台金高速快輪等,難道行政院要懲罰我們金門人嗎?又是違反立足點公平原則。 台灣-澎湖-金門海上旅遊光有潛在觀光潛力,例如:國寶級保護遺產澎湖西吉嶼玄武岩,菲律賓-澎湖海水海溝深度約一萬一千公尺,金門人稱澎湖溝,海水呈黑色此海域海流錯綜複雜,浮力超強,適合刺激挑戰性格的遊客,台灣到金門海上客運常態化,有利金門觀光業行程調度安排,餐廳、旅行社、遊覽車、飯店、民宿、租車利多益長。
-
《第四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家鄉最美的風景
國小散文組佳作 我的家鄉在金門,好久以前,曾被可惡的砲彈侵襲過,硝煙散去後--千瘡百孔的南山樓房、四通八達的坑道,海灘上豎立著反空降樁,每一件都訴說著可歌可泣的戰爭歲月;異國風味的洋樓建築,是前人冒著「六死三在一回頭」的風險,去南洋努力打拚賺錢,回到故鄉光宗耀祖的象徵,更是一種落葉歸根的期盼;南來北往、美麗身影的候鳥遷徙,不論是可愛的夏日精靈栗喉蜂虎,或是黑衫軍團鸕鶿,都為金門的四季創造了一片獨特的景致,這些所有的美都是金門美麗的風景。 而我心目中最美的風景,是今年剛完工的「金門大橋」,它的形狀是高粱酒造型的穗心型,夜晚橋上的燈光不斷變化,照映在海面上,搭配「金烈水道」海天一體的天然景緻,成為了金門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風景。然而要建造這座全長五公里的大橋,絕對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這座橋一蓋就蓋十二年,途中經歷了許多波折,因為金門和烈嶼附近的海底都是堅硬的花崗岩,在打地樁的時候,就算是用最硬的鑽頭一天也只能鑽幾公分而已;建橋的時候,金門冬季冷冽的東北季風,強勁得使搭橋的船隻一步都無法靠近橋墩,各種艱難的地理環境導致搭橋的時間延長,進度也拖延了,但是就像金門人堅毅的挺過戰爭的洗禮,這座橋也在大家的引頸期盼下搭建完工。 現在有很多人稱這座金門大橋為「救命橋」,因為過去烈嶼的交通對外聯繫不方便,只能依靠船舶,烈嶼島上沒有二十四小時的醫院,一旦有醫療緊急狀況就只能往大金門送,而船班也可能會受到天候影響就無法行駛,但自從有了金門大橋,烈嶼和大金門之間有了全天候的連結,解決了醫療不便的困境。而我們全家人也都非常高興有了這座橋,因為我的爸爸就剛好在烈嶼鄉工作,以前他每天都要提早摸黑到碼頭等候,我常常來不及跟他說聲早安,他就已經出門上班了。但是自從有了這座橋,他不用再冒著風雨騎機車趕船班,霧季更不用站在碼頭苦苦等候,大橋,提供了烈嶼鄉與大金門全天候的交通聯繫,解決了大小金門間物資運送、緊急醫療及居民往來不便的現況,更讓我的爸爸可以睡飽覺,再從容的經由大橋上下班,它不但是金門的救命橋,也是我們家的幸運橋。 一座橋不僅是一條路,還是一段記憶,去年金門縣政府就將金門馬拉松的路線安排經過金門大橋,所有的選手無不躍躍欲試,而我也一樣,這難得的機會怎能不共襄盛舉呢?那一天一早天空還沒甦醒,我和媽媽已經集合在起跑線前,來自四面八方的跑者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成為見證大橋完工後的第一批跑者,經過埔後、下埔下再跑一段距離,遠遠就可以看見那穗心型的裝飾,橋和剛升起的太陽相互呼應,真是壯觀!一跑上金門大橋,一股淡淡的鹹味撲鼻而來,雖然已經汗流浹背,但我卻看到了從未見過的美景,橋上兩旁是廣闊的大海,橋下兩岸豐富的景觀,海陸連成一體,更驚人的是沿路盡是停留駐足的跑者,獲勝得獎的想法早已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他們一邊拍照,一邊欣賞對岸廈門朦朧的風景,清涼的海風吹來,整座橋上是濃濃的感動與讚嘆。 不久前,媽媽住在臺灣的朋友一落地金門,就指定一定要到金門大橋觀賞橋上的夜晚燈光秀,景觀燈會依照不同時間播放不同色彩的燈光,更特別的是它還會按照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閃耀,讓人看得目不轉睛,一走上橋,映入眼簾的是廈門斑斕豪華的大樓燈光,和金門大橋的燈光秀相互呼應,讓旅客流連忘返。我覺得我們很幸運,因為當天橋上的車子很少,走在橋邊,沿途是海浪拍打到石頭上清脆的聲響,就像一首交響曲,歡迎著遠道而來的客人,伴隨著我們愉快的聊天聲,全長五公里的金門大橋,卻在一溜煙的時間就走完了,最後我們迎著徐徐的微風走下了漂亮的大橋,我又回頭看了一眼高粱酒形狀的大橋,真是醇到不能再香了。 我喜歡充滿戰地豪氣風情的金門,因為它為家鄉增添一股浩然正氣;我喜歡生機盎然的金門,因為多元豐富的各種動植物讓大地熱情如火:我喜歡洋樓和閩南式建築林立的金門,因為它為家鄉蒙上一股神祕的色彩,而我心中最美的還是那不論陰晴圓缺都依舊屹立金門大橋,夜晚的金門大橋燈光閃爍,和廈門整片五彩繽紛的光影,交織成一片美麗風景,就像金銀島一樣閃閃發亮,印證著金門人努力克服地形、氣候的艱險,搭起大小金門間「心」的橋樑,讓金門居民更加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落日餘暉下,徐徐的海風吹過大橋,大家熙來攘往在橋邊散步、跑步,這些美好都映照成一張家鄉最美麗的風景畫。
-
《第四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家庭、乩童、成長
國小散文組佳作 在我年幼的時候,我對於乩童這個詞彙毫不了解。那個時候的我,每當大人們出門去參拜廟宇,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跟著去。然而,有一次的經歷至今仍歷歷在目,當時我對於這個世界的一切尚不明瞭,那是一趟我永難忘懷的旅程,前往了雙口的拱福宮。 當我們抵達那座廟宇時,我坐在車窗旁,望向廟內,只見一群老人們在那兒聚集,他們的眼神凝視著某個不可見的事物,我對於他們所看見的一無所知。同時,遠遠傳來嘈雜的敲鑼打鼓聲,彷彿是傳統樂章的演奏,讓我心生疑惑。 漸漸地,我靠近了廟前,發現兩名男孩,他們光著腳,赤膊上身,穿著鮮豔的黃袍,上頭繡著一條威猛的龍。手持著旗幟,他們的表情肅穆,身體舞動著奇特的步伐,不時跪拜於地,彷彿被超凡的力量所引導。我看著他們那不尋常的動作,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一個異世界,他們的存在充滿著神秘感。心中湧上一股強烈的渴望,渴望離開這神秘的場所,回到熟悉的家中。於是,我不自覺地聲嘶力竭地訴求著,懇求父母帶我回家。爸爸無奈地答應了我的請求,我們返回了家中,離開了那個神祕的地方。 幾年後,我已長大了,對世界的理解也逐漸豐富。有一個晚上,我們全家圍坐在客廳看電視,我坐在爸爸旁邊。突然,爸爸叫住了我:「小美,你知道什麼是乩童嗎?」 我疑惑地回答:「不知道,是什麼?」 爸爸開始向我介紹:「乩童是神明附身在人間,幫助有困難的人的存在。」 我聽後不明所以,眉頭微皺,沉默著。 爸爸繼續說:「因此,我也要成為一名乩童,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一驚地轉頭看著爸爸,問:「你也要成為乩童嗎?」 爸爸輕輕地點頭,然後不再多說。 從那天開始,爸爸每天晚上都會趕去西方的廟宇,他整夜都不回家。我只能在家中聽著遠處的鑼鼓聲,每當他回家的時候,我早已入睡。 直到某個假日,我決定跟著弟弟一起外出散步,我們走到了西方玄天上帝廟附近,聽到了熱鬧的聲音。我們慢慢靠近,發現廟前坐著一個熟悉的身影,那正是爸爸!他坐在長椅上,閉著雙眼,不停搖晃頭部,彷彿在另一個世界。我難以置信,不敢相信這竟然是我爸爸。我在心中疑問著「那真的是爸爸嗎?」這個疑惑讓我不由自主地帶著弟弟離開了現場,回到家後,我躺在床上,無法入睡。深夜,聽到爸爸回來的聲音,我偷偷打開房門,看著他走進浴室,洗完後走進他的房間,不久,我聽到他有節奏的鼾聲。第二天,我帶著熊貓眼來到學校,完全無法集中精神。 這次經歷讓我對爸爸的改變感到困惑,我心中充滿了疑問。回到家後,我沒再提起這事,只是將這個疑惑埋藏在心底。然而,我開始對乩童這個神秘的存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要深入了解,爸爸為什麼要成為乩童,他們究竟有何魅力,能夠讓人如此奉獻。我也明白,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著我去探索,但唯一確定的是,這樣的廟宇文化,已經深深地連結著我們的家庭和社區,燃起了互助互愛的溫馨情感。
-
《第四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拜訪僑鄉馬來西亞
國小散文組第三名 「阮是吃番薯大漢的金門子,黃種白仁心赤赤,咱是靠番薯生活來疼生命,著愛一代一代傳過一代聽……」,耳際傳來熟悉的金門歌謠「番薯情」,這首盈滿家鄉土壤味的地方歌曲,不僅是今年夏天我們拜訪鄉馬來西亞教育交流要演唱的薪傳歌謠,也是許多金門先輩南洋客思念故鄉的記憶。 大螢幕上閃爍著早年金門人下南洋的血淚奮鬥史,行前老師特地播放「落番」紀錄片的故事讓大家觀賞,其中俗諺「十去、六亡、三在、一回頭」早年流傳於閩粵沿海與臺澎各地,用來形容早期移民橫越臺灣海峽的危險艱難。紛亂與貧窮是從前金門人的宿命,早年祖先為了生存前仆後繼往南洋打拚,卻因為沒讀書、不識字、人生地不熟,只能到枋廊做苦勞,或在港口搬運貨物,十分艱辛。走進金門傳統聚落那些精緻雕花與對稱拱門的洋樓建築,便是先民不懼苦難、一路披荊斬棘落番到南洋辛勤打拚,事業有成的華僑返鄉建華屋、辦教育、分享異國美食及文化,而留在那裡的先民可能「異鄉」成「故鄉」,但卻始終不忘自己是「金門人」,將金門傳統文化擴散至南洋各地,因而結為僑鄉,馬來西亞就是其中之一。 不絕於耳的強勁鼓聲震耳欲聾,我們來到馬來西亞兩所學校校際交流-班達馬蘭A校和馬六甲育民小學,而他們正表演著特色文化「24節令鼓」撼動全場,一對一的馬來西亞學伴帶領著我們開啟一場最特別的外語課程。步入教室,便發現身穿長褲的馬來同學們,彷彿早已習慣炎熱酷暑,室內雖無冷氣卻也能泰然自若甘之如飴啊!曾是英國殖民地的馬來西亞,上課句句是深奧的英語,課堂上還書寫英語作文,我一頭霧水疑惑不止,才深深感受到自己英文能力的不足。我們還分享金門的風土民情,交流著不同國家的文化特色,同時演唱番薯情,想像以往先民的異地生活。隨著時光推移,雖短暫結緣,大家卻離情依依,仿若相識之久的老朋友異地重逢。 「人不親土親」,早年金門土地貧瘠,謀生不易而相繼落番打拚,形成連鎖式移民,因此各地建置會館凝聚鄉親力量。我們來到巴生的金門會館,踏入館內便被那座高大聳立的風獅爺吸引,會館四周陳列先民來馬來西亞奮鬥的老照片,主席和顧問盛情的招待我們,還製作簡報介紹會館的歷史源流,我們提問許多有趣的問題。在充滿人情味的會館旁,有座武德宮廟,而在宮廟的背後便是「估俚間」,我們目睹那間簡陋狹小而雜亂的屋室,卻是眾多以勞力維生初來乍到的苦力們的棲身之所,它燃起許多人飛黃騰達的希望決心。這看似平凡無奇的金門會館,曾收容了無數僑民暫避風雨疾病,凝聚金門鄉親團結互助、勤奮刻苦的堅毅精神,以及對故鄉的思念,我看了深受感動熱淚盈眶,馬來西亞出洋客的辛酸經歷真是不容易啊! 午後,漫步在世界遺產的歷史古城—馬六甲。高聳瘡痍的古老遺跡,記錄著馬六甲的輝煌海洋故事:聽說當年鄭和七次下西洋,有五次在馬六甲停泊,創造人類航海的巔峰時期,建城牆、鼓樓、寶山亭、三寶井,都在訴說中國人在馬來半島的開拓史。我凝視著這座馬六甲的地標「荷蘭古堡」,那千瘡百孔的牆面想必就是槍林彈雨的襲擊,我輕撫著佈滿塵土的古城,這些歲月飛逝的劃痕,不禁讓我想起同樣經歷戰爭無情的北山古洋樓,老城牆佈滿彈孔,每場戰役不知帶走多少無辜性命,不知破壞多少美滿家庭,不知留下多少揮不去的夢靨。閱覽各地的戰爭遺跡總是令我膽戰心驚冷汗直流。馬來西亞是個種族融合的國家,我們坐船遊馬六甲河,坐三輪車遊古城,細細品味當地美食,感受獨特的南洋異國風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趟拜訪僑鄉馬來西亞之旅,讓我體會到金門先民落番創業奮鬥的艱辛,領悟到自己英語能力的待加強,更感受到異國風情多元文化的包容之美,收穫滿滿。
-
《第四屆金門青少年文學獎徵文比賽獲獎作品》我與貓公石海邊的約會
國小散文組佳作 從小生長在烈嶼鄉(俗稱小金門)的我,對於海並不陌生,因為通勤到大金門需要搭船,常常會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滔滔的海浪,騰空濺起的白色浪花,漸漸的我喜歡上海。依稀還記得小時候家人第一次帶我到東崗海邊,我的腳碰到冰冷的海水,竟然是大哭起來,害怕海水冰凍我、害怕海水弄髒我、害怕海水捲走我,但觀察到旁邊的大哥哥大姊姊玩得很開心,我才慢慢的放下戒心把腳碰到海水,冰冰涼涼的讓人感覺很舒服,甚至到最後還玩到不想要回家。 上小學後,每年的夏天,奶奶跟媽媽假日時常會帶我們三兄妹去海邊玩,現在我們最常去的是貓公石,它位於小金門島的正北方,因為特有的紅色石頭而得名「貓公石」。我們來到貓公石的海灘,第一眼會先看見環狀排列的反登陸樁軌條砦,接著再往右邊海岸一望,成群的貓公石錯落排列著,一顆顆巨大的紅色石頭,表面上星羅棋布的坑洞,因為海水侵蝕而不盡相同。 貓公石的海產豐富,退潮後奶奶會全副武裝,拿著蚵鏟和蚵籃去採蚵或是撿燒酒螺、珠螺,媽媽則是在沙灘上挖黃金蜆貝殼,雖然它小小的一顆,但肉質鮮甜,而我們三兄妹會待在沙灘上玩,從沙灘上撿一些木板、瓶子、漂流物……,開始蓋我們的堅固堡壘,我化身為堡壘裡的將帥,玩起征戰遊戲。我們也會在退潮後留下的小水坑,觀察水坑裡的生物,抓抓小魚跟小螃蟹,泡泡海水,玩得不亦樂乎。我也喜歡坐在沙灘上,聽聽海浪聲,看看忙著撿海產的人群,放鬆心情,此時好像只有大海與我,熟悉的呼喊聲把我喚回,原來是媽媽呼喚我,此刻我們才會依依不捨地回家,期待下回與貓公石海邊的約會。 回家後等待一夜的吐沙,奶奶會將石蚵變成一盤好吃的蚵仔煎,把煮好的珠螺肉挖出,拌上蒜頭跟調味料就成為一道美味的涼拌料理,媽媽會將燒酒螺的尾巴剪掉,蒜頭、辣椒爆香後,燒酒螺加上豆瓣醬下去拌炒,微辣的口感非常好吃。我最愛媽媽將黃金蜆加沙茶醬下去拌炒,黃金蜆滿滿的沙茶味超好吃,最近媽媽又研發新的料理方式,加阿順師胡椒粉下去炒,那個味道超級絕配,香氣逼人的胡椒香,雖然有點辣,但一顆接著一顆,根本停不下來,一整盤的黃金蜆很快就被我們分食完,超級滿足。 每到假日遇到退潮時,總是期待奶奶跟媽媽可以帶我們到海邊玩,而我最想要到貓公石,可以跟弟弟、妹妹一起在沙灘上盡情的玩,還有美景可以欣賞,更有許多海產可以撿回家料理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