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英語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新年新希望 (上)
新的一年開始,麋鹿兒要來跟大家談一下新年新希望。先別哀號,雖然感覺上有點老梗,但是,放心!我們今天不是要來說人生大道理,然後教大家立大志或做大事,只是剛剛好藉由這個契機,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希望」以及「下定決心」的說法。 首先,我們來談談「希望」。在可以用來表達「希望」的字中,最基本的常見的就是hope跟wish。這兩個字的差異在那兒呢?通常,我們會用hope來表達還有些機會,或者是很有可能達成的希望。比如,「我希望我每年都可以跟家人去日本玩。」(如果這是有可能的事情,而且有機會發生的),我就可以說, "I hope that I can visit Japan with my family every year." 從例句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凡是我們要表達希望某事發生或者某事很有可能會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hope。此時,我們可以在hope後面接上that子句來表示我們希望發生的事情或者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that子句的時態完全視狀況而定,如果表達事實用現在式,未來的情況就用未來式,以此類推。而且that本身可省略喔!例如,「我希望你一切順利。」就可以說,"I hope everything is going well with you." 「我希望考試及格。」但此時還沒有考試,就可以說,I hope (that) I'll pass the test. 如果用wish來表達「希望」通常指的是「但願某事已發生或沒發生」。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今天把 wish說出口時,其實事情已經發生了而且通常都是事與願違的情況。(有沒有發現跟hope所要表達的情況是相反的喔!)我們舉個例子來看,如果現在是在考試前,而且還不知道考試結果的狀態下,我說出,「我真希望我可以通過考試。」那麼我用的就會是"I hope that I'll pass the test." 但是如果我今天用來表達「我真希望我可以通過考試。」的句子是 "I wish I had passed the test."那其實我要表達的是我已經考完試了,然後考試的結果慘不忍睹。完整地說應該是,"I wish I had passed the test,but I didn't." 也就是「我真希望我可以通過考試,但是事實上我並沒有通過考試。」 在這裡要提醒一下大家喔!剛剛我們在講hope的時候有提到,hope之後所要接的that子句可以視狀況來決定要用什麼時態。但是如果使用wish來表達希望的話,則後面接的是過去式,表示「與現在事實相反」。也就是,如果我們要使用wish來表達希望的話,用的是所謂的「假設語氣」我們舉例來看,比如現在新一代的男神是彭于晏,他的顏質跟身材是讓很多男生羨慕也讓很多女生流口水。所以看到他的照片,很多女生會對男生說,"I wish (that) you were Eddie Peng."「如果你是彭于晏就好了。」(但可惜你不是彭于晏)或者對著鏡子對自己說,"I wish (that) I were Eddie Peng."「如果我是彭于晏的女朋友就好了。」(但也非常可惜,自己不是彭于晏的女朋友)眼尖的朋友有沒有發現,在這兩個句子裡,不管是 "I" 還是 "you"後面接的Be動詞都是 "were",是打錯了嗎?並不是喔!因為,在假設語氣裡,不管人稱、時態或者單複數,Be動詞一定要用 were!在這裡特別提醒大家要注意喔! 除此之外,一定要再三提醒大家的是我們通常用wish加上that子句來表示所陳述的事實是「不可能改變的事情」、「和現在事實相反」或「和過去事實相反」的情況。所以,用的才會是「假設語態」。我們在前面的例子裡面已經看到了,用過去式表示與「現在事實相反」,如果要表示「與過去事實相反」則要用過去完成式。比如說前面所提到的例子,或像是這樣的情況:你需要一百萬,但是拿不出來,這時候你說,「但願我有一百萬。」用的就是 "I wish I had 1 million dollars."如果要表達的是過去某個時間點你需要一百萬,但是那個時候沒有,你就可以說,「但願當初我有一百萬」,用的就是"I wish I had had 1 million dollars."所以句子裡有沒有「當初」這兩個字就很重要了,有的話,就要記得用過去完成式喔! 順便一提,wish這個字除了用來表示「希望」,通常也用來表示「祝福」。最常見的用法是,在wish的後面加上所想要祝福的人及事情,要記得用名詞,而不能夠用that子句喔!比如說「祝你新年快樂」就是 "Wish you a happy new year." 也就是,可以直接用祈使句或者一般的句子,然後wish後面加上想要祝福的人,再加上要祝福的形容詞及原因。所以「我們祝你聖誕快樂」就是 "We wish you a merry X'mas." 所以再次提醒大家,wish後面不能接that子句,所以我們要比表達「我們祝他生日快樂」不能說 "I wish (that) he has a merry Xmas." 而必須改為 "I wish him a merry X'mas." 現在我們講完了hope和wish的差別了,那「新年新希望」用的是hope還是wish呢?選好了嗎?答案揭曉,兩個都不是。哈哈,用英文問別人「新年新希望」的時候,這個希望一字,既不是hope、wish,也不是dream(夢想)、plan(計畫)、vision(願景)、expectation(期望)…等,而是要用resolution!很特別吧!一般我們問人家,「你的新年新希望是什麼呢?」我們會說, "What is your New Year's resolution?" 如果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resolution這個字裡面,有出現一個solution,這個字是solve的名詞。solve是「解決」的意思,而re-的字首有again(再)的意思,當一個人「一而再、再而三(again)」的要解決(solve)一個問題的時候,表示此人「決心」要做這件事。因此,resolve又有「決心、決意、決定」的意思。從solve來記resolve,是不是很簡單呢?而resolve是的名詞就是resolution。因此,「新年新希望」之所以是New Year's resolution,也就不難理解了。因為新年新希望可以解讀為某種在新年裡對自己的誓言,當然需要顯現相當程度的決心囉!至於下定決心的說法,就待下回分享囉!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今年聖誕來聽聽去年聖誕 (下)
其實「去年聖誕」這首歌重複最多,也是文法重點最多的部分。我們已經講完了,開不開心啊!所以如果把那兩句背熟,就是可以唱完一大部分的歌了。接下來我們要來看中間比較複雜的副歌部分。不過不用怕,因為要講的,也還好啦! 第一句如果光看字面,意思是「一次被咬,第二次就害羞了。」"Once bitten and twice shy."意思是,他告白被拒絕之後,就害羞了,所以只敢遠遠看著心儀的對方。當然接下來我們聽到的就是「我保持著距離,但你仍然吸引我的目光。」"I keep my distance, but you still catch my eye."有時候聽歌聽到這裡會很傻眼,被拒絕一次就打退堂鼓了,會追得到也很神奇吧!好,我們先來看這兩句吧! 在第一句裡,我們看到"once"跟"twice",是「一次」,「兩次」,那三次以上的,我們就用數字加上times喔!然後這一句歌詞其實蠻經典的,我在講歌詞的時候都會盡量翻得比較白話一點,因為比較好記。"Once bitten and twice shy."其實是一句成語喔!白話來講是「一次受傷,下次膽小」的意思,如果要文鄒鄒地講,那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蛇囉!」不要問我蛇跟草蛇在哪裡,英文不是一個字一個字對著翻的啦!乖!好,然後我們往下看。「保持距離」就是"keep in distance",保持在一定的距離裡,很好記。另外補充一個「保持接觸」,"keep in touch",很類似的片語,一起記起來。至於「吸引我的目光」"catch my eye"也可以單純用「吸引」"attract"這個動詞,或者是「吸引注意力」"attract one's attention"或"draw one's attention"這兩個片語喔! 接下來的歌詞是:"Tell me, baby. Do you recognize me?"「告訴我,寶貝。你認得我嗎?」我的天,我忍不住想吐槽一下,寶貝個頭啦!連人家認不認得你都不確定。接下來的歌詞更是讓我無言,「好吧!已經一年了。」"Well, it's been a year."「我不會訝異。」"It doesn't surprise me.",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奇怪,什麼東西不會訝異,這是接續前面的問句,「你還認得我嗎?」,當這裏還有一點點期待感,但是自己又接上一句,「已經一年了」,如果你沒有認出我來,「我也不會覺得訝異。」是不是覺得,好想扁他,哈哈哈!不過歌還是很好聽啦! 終於快唱完了,開心嗎?趕快來看接下來的歌詞,「我包裝好寄掉它,還附上一張寫著我愛妳的紙條。」I wrapped it up and sent it with a note saying, "I love you, "這句裡面,我們看一下wrap這個字,基本上,它是指用漂亮的紙包裝好,所以我們包裝禮物都會用wrap這個字,很常看到的相關片語是 "wrap up"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片語喔!這個片語的原本意思是「包起來」,所以天氣冷了把自己「包起來」也可以用這個片語喔!所以你要叮嚀對方「穿暖點」,那就可以說wrap up well或者是wrap up warm.最近天氣那麼冷,「你最好穿暖和點,包多一點再出門。」就是"You'd better wrap up well before going out."所以同理,如果我們可以把事情打包起來了,那就代表這件事情「完成」了對吧!因此,如果你要說,「他們今天在三點前已經完成了好幾筆交易。」你就可以說"They wrapped up a couple of deals before 3:00 today." 接下來他說,"I meant it."代表他是認真的,他真的是那個意思,不是隨便寫寫的。如果你要表示對一件事情是認真的,你可以說,I am serious about it.表示你「嚴肅地看待」或者"I mean it."我真的就是那個意思。你還可以加強語氣說 "I do really mean it. "我真的很認真,如果你的意思不是那樣,你就可以說,「我不是那個意思。」"I doesn't mean it."而這裏的meant是mean的過去式喔!另外,補充一下,mean這個字當動詞表示「意思是……」,但是他也可以當形容詞喔!意思是「卑劣、不好」或者是我們說的「很壞」,所以如果你想要表達「他對我很壞」,你就可以說,"He is mean to me." 最後,他說「現在我知道我以前多蠢了。」"Now, I know what a fool I've been."感覺這傻孩子終於知道自己以前真的笨,但是他後面那句「但是如果你親我一下,我知道你又會再愚弄我。」"But if you kissed me now, I know you'd fool me again."根本就是沒有在反省檢討啊!對於這個史上第一名痴情漢我們也只能給他同情一票,然後千萬要記得不要跟他一樣傻傻的。算了,別管他了,我們還是來看一下這句話裡可以學什麼好了。 這句話有一個超重要的文法重點喔!我們可以學到假設語氣的表達,假設語氣基本上會有三種運用方式:第一種是,如果A成立,B就會發生。比如說,你上學到遲到就會被老師罰,或者是你不繳信用卡費就會被罰利息,或者是你現在訂購三天後就會收到東西,那這樣子的狀況,我們就會用現在式。比如,「假如你打電話給我,我就幫你寄。」那你就可以說,"If you call me, I will send it for you." 第二種是,假如A成立,B也不會發生。怎說呢?比如,假如你給天上的月亮,我就嫁給你。假如太陽打西邊出來,我就把它送給你。你看,這種假設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會發生,所以當然也不會有相應的結果,這種時候,我們就會用到「與現在事實相反的假設」。我們想像一下,美女要拒絕對方的時候說,「假如你給我一百萬我就嫁給你。」如果用的是現在是,那就是代表對方可以拿得出來一百萬,美女也會嫁給他。但是如果他用的是"If you gave me 1 million, I would marry you."句子裡用的是過去式,那就是與現在事實相反,表示的是我就是覺得你根本拿不出來一百萬,所以我講爽的。那大家有沒有發現歌詞裡面,也是用過去式,所以女生當然是不可能親他的囉!標準講開心的。至於第三種,我們以後遇到再說,大家先把這兩種搞清楚就超棒了喔!這首歌學完囉!開心嗎?以後我們有機會再來看別的歌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今年聖誕來聽聽去年聖誕 (中)
上一次麋鹿兒才提到這首歌第一段的兩句話就沒有篇幅了,接下來,我們要來看後面的兩句囉!歌詞是:「今年為了不要流淚,所以我要把它給某個特別的人。」"This year, to save me from tears, I'll give it to someone special."這裏的"it"指的是「心」。這一句基本上聽起來就覺得根本就是很弱的「叫囂」,說真的對方根本應該也沒有在管你要把心給誰吧! 言歸正傳,我們來看一下這兩句話有哪些東西可以來學一下。在英文中的不定詞片語,通常有表達要「達到某種目的」的意思,而"save"A "from"B則有「拯救」A(通常是特定的某人或某物)「免於」B(這裏通常是指某種特定的狀況),所以歌詞裏的to save me from tears,是表示為了要「拯救」自己「免於」眼淚,當然也就是要讓自己不要淚流的意思。由於from是介系詞,所以如果說後面要接受詞的話,就要接名詞性質的受詞。比如說,這句話中,眼淚tears就是名詞。如果要接動詞的話就要轉成動名詞,比如說像crying之類的,或者shedding。所以「超人拯救地球免於災難」,就是"Superman saves the world from disaster."或者,我們常聽到人家說「環保人士拯救瀕臨絕種的生物免於滅絕的命運。」,就是"The environmentalists save the endangered creatures from extinction." 我們弄清楚了save A from B的用法之後,一定要來看一下跟tear相關的用法。"tear"這個字很有趣,如果把「它」當作動詞來使用,有兩個比較常用的意思:一個是「撕開」、「撕破」、或者「劃開」,另一個則是「狂奔」、「急行」或者是「匆忙行動」。比如說你想要表達,「拿這個箱子要特別小心,因為它的包裝紙很容易撕破。」你就可以說,"You have to be very careful with the case because the paper wrapped outside tears very easily."又比如每次我們在圖書館借書時,最討厭的就是碰到書被撕掉的情況,這時候總會忍不住哀嚎一下,「靠,這本書有幾頁被人撕掉了。」"Shit! A couple of pages had been torn out of the book." 這裏要特別提醒大家一下,tear這個字是不規則變化的動詞,他的過去式是tore,而過去分詞是torn。在這個例句裡,是「已經被撕掉」了,所以要用過去完成式的被動語態,had been + p.p.,用的是過去分詞的形式。另外,在這個例句裡面的out of也可以換成from喔!至於表示「狂奔或急行」的動作,我們比較常用到的情況,像是趕公車或者是火車之類的。比如說,「我今天早上在路上飛奔追趕公車。」就是"I went tearing along the road after the bus this morning." 如果tear當名詞來使用,表示的是「眼淚」。喔!講到哭或者眼淚,這下子又沒完沒了了。不過因為很實用,所以我們還是要來認真學一下喔!所以,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跟「眼淚」有關的常用片語與用法有哪些:先來看一下一個很有畫面的好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鱷魚的眼淚」,所謂"crocodile tears"指的是虛情假意的眼淚,就是「假哭」啦!這種很常在八點檔連續劇看到,比如說,父親過世之後,那個不肖子只想分家產,但是還是要虛情假意地難過一番。所以你跟外國朋友討論到劇情的時候,你就可以說,「他在父親過世時假情假意的哭了,但事實上他們是迫不急待想要分遺產。」"He shed crocodile tears when their father died. He actually can't wait to share the heritage."在這個句子中,我們要注意的是「流」虛情假意的眼淚,我們用"shed" crocodile tears,流(眼淚)這個動詞"shed"的三態都是一樣的,所以,現在式、過去式和過去分詞都是"shed"喔! 一般我們講「流淚」,可以用動詞片語"shed"tears或者是介系詞片語"in tears",比如說,「當我妹妹的男友向她求婚時,她差點哭出來。」"My sister was nearly in tears when her boyfriend proposed to her." 結果,「我爸爸在聽到我妹妹要結婚的消息時哭了。」" My father shed tears when hearing my sister will going to get married. "這種時候,你就可以用這兩個片語做不同的替換嚕囉!如果你要表達把眼淚忍住不流下來,那就可以用"hold back tears"來形容。舉例來說,如果Jack很堅強,「他在父親的葬禮上忍住不流淚。」你就可以說,"Jack could hardly hold back his tears at his father's funeral." 接下來,我們要來看,如果眼淚實在hold不住了,突然爆哭或者是「噴淚」,那就用"burst into tears"來形容。這是一個很常用的片語喔!要好好學起來。比如說,他好好地,突然間眼淚掉下來,哭了,這種症頭很容易發生在剛分手的人身上,通常旁邊的人都會被嚇到。所以,「Jack突然落淚,把我們都嚇到了。」就可以說,"It took us by surprise when Jack burst into tears."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時候,我們也可以用" burst out crying"來替換喔!這裏提醒大家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burst這個字的三態都是一樣的,所以,現在式、過去式和過去分詞都是"burst"喔!所以,麋鹿兒給大家一個小訣竅,就是記得:不管什麼時候「流」淚都是一樣的。這樣有沒有比較好記?另一件事,就是要特別注意,這兩個片語的介系詞並不一樣喔!眼淚是用into,哭是用out,所以你可以這樣記:「進入眼淚」「出來哭」,這樣就不會弄錯了。 你看看,光是一句歌詞,認真來看就有這麼多東西可以學了,有沒有覺得英文歌真的很棒,要多聽喔!對了,到底有沒有去聽這首歌呢?邊聽邊學很有Fu喔!剩下的部分,我們下回再來看囉!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今年聖誕來聽聽去年聖誕 (上)
十二月的街道充滿了濃濃的聖誕節氣氛,到處都聽得到叮叮噹的聖誕節歌曲。下星期就是聖誕節了,麋鹿兒今天不講經典的聖誕故事,想要跟大家分享一首我一直都很喜歡的歌。先別發出哀號聲,我保證不是紅鼻子馴鹿。說真的,每到聖誕節我都會想起這一首歌,年輕的時候只覺得很好聽,後來才發現這是一首旋律優美但是略帶哀傷的歌。 說真的,聖誕節是個很甜美浪漫的節日。而今天要分享的這首歌,他的內容其實可以很簡單地用幾句話就講完了:就是一個去年聖誕節向心儀的人告白失敗的男生,一路傷心到今年。信誓旦旦撂狠話說今年要把心給一個特別的人。結果到最後又很弱地說眼裡都還是對方,如果對方親他一下他就又甘願當傻瓜。弱爆了,真的是超沒志氣的,但是又不得不認同他的傻氣大家都有過。 這是一首很老很老的歌了,想當初麋鹿兒國中的時候就已經紅火了,一路紅到現在,每年聖誕都還聽得到,也真的很強大。會想要推這首歌,除了真的很好聽之外,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歌詞不難,而且有很多文法的重點喔!所以我們來看一下這首「去年聖誕」Last Christmas吧! 在開始說這首歌之前,要先提醒大家一下:通常每一句歌詞最開頭的第一個字都是大寫,但這並不是表示一句歌詞就是完整的一句話喔!而且他們都沒有標上標點符號。為了讓大家看懂句子,所以我把它標上了標點符號,變成完整的句子來說明。 首先,我們看這首歌的時候會發現,基本上第一段跟第二段的歌詞是一樣的,總共唱來唱去就只有那四句,但如果真的要變成比較「合理的句子」,其實也只有兩句:「去年聖誕節我給了你我的心,但就在隔天,你把它給了出去。」"Last Christmas, I gave you my heart but the very next day you gave it away." 「今年為了不要再流淚,我會把它給某個特別的人。」 "This year, to save me from tears, I'll give it to someone special." 不過光是這兩句,就有很多東西可以講了。第一句:「去年聖誕節我給了你我的心,但就在隔天,你把它給了出去。」"Last Christmas, I gave you my heart but the very next day you gave it away."在這個句子裡,我們會看到"the very next day"「隔天」,但是,你可能會問,「隔天」不是 "next day"嗎?為什麼有加上the,是因為用來指特定的那一天嗎?其實是這樣分的,通常如果我們在某一天前面加上next(下一個),就是指下一個相同的日子,所以,next Monday就是下星期一、nest month是下個月、next year就是明年,而next Christmas就是明年聖誕節,以此類推,很簡單吧!那如果加上一個the,表示的就是過去時間的下一個相同的日子,所以the next Monday就是去年的某個時間的下星期一、the next month就是去年的某個時間的下個月、the next year就是過去某個時間的明年,而the next Christmas就是過去某個時間的明年聖誕節喔! 如果這樣還不是太清楚,我們拿歌詞來看一下就知道了,歌詞說"Last Christmas, I gave you my heart but the very next day you gave it away."如果這個傻男孩的告白時間是去年的聖誕節(25日當天),那麼,the next day代表的就是過去某時間(這裡是25號)的隔天,那麼就是當年(誰知道他唱這首歌的「去年」時候是民國幾年?)的26號喔! 如果有點點概念了,非常棒!那如果this Christmas是我們今年的聖誕節2018年12月25日,這時我說next Christmas就是明年(2019)的聖誕節,但如果我陳述的是以前的事情,比如說,十年前的聖誕節我遇見了我命中註定的愛人,那隔年的聖誕節我就嫁給他了。這時候,「隔年的聖誕節」就是the next Christmas囉!這樣清楚嗎?對了,那歌詞裡面的the very next day的very是用來加強語氣用的,「就在」隔天的意思。 這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把心給了出去,結果,隔天對方就把心「送給」別人了,簡直是一槍斃命。通常英文中有加上away 的片語都有點「離」的意思,所以give away就是給掉、送、分送派發的意思,那put away就是收走的意思。像這樣要接受詞意思才完整的片語,要注意的是它們大多是「可分片語」喔!什麼意思呢?比如說你把家裡的玩具亂丟一通,媽媽就會跟你說,把東西收一收,這裡的收一收就是收掉,眼不見為淨的意思。所以,「把玩具收好!」可以這樣說,Put the toys away. 或者Put away the toys.東西可以放在片語中間或者片語的後面,但如果你忘了一個沒有收,這時媽媽可能就指著那個東西大發雷霆跟你說,把「它收好!」這時,用的是代名詞it就必須要放在片語的中間,不能放在片語的後面喔! 其實,如果要認真聽歌來學英語,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你看,光一句話就有這麼多東西可以講了,超乎預期吧!下次我們再繼續分享這首歌的其他英文重點,但在那之前,記得去下載來聽聽看喔!你不會失望的!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恩災啦
學語言的人,很常被問到相關的問題。尤其是遇到很愛把學語言的人當翻譯機或字典的親朋好友甚至路人。學英文的會被問,「哎呀!這個英文要怎麼說?」或「這句話英文怎麼講?」學中文的,最常被問,「誒!那個某某字要怎麼寫?」或「那三個小在一起要怎麼念?」之類的。雖然「子入太廟每事問」是虛心求教的好態度,但是有時候,被問到沒邊沒際的,也是很想捂耳朵在地上打滾說,「不知道、不知道、通通不知道。」開玩笑,如果我什麼都知道,那我就不叫麋鹿兒,改叫「快易通」或「谷歌」了。 正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所以,面對我們不知道的問題,就給他一句「不知道」,不用客氣。只是我們要知道的是,不知道其實有很多種講法。一般我們比較常聽到的「不知道」有"I don't know.、"I'm not sure."以及"I have no idea."。當然最直接常用的就是,就是 "I don't know."有時候,我們可以不用這麼直接,可以說,「我不確定誒」,雖然有點「那我確認一下再跟你說的意思,不過我也沒有保證要確定多久。「我不確定」就是"I'm not sure."有時候會被問得有點點煩,想要讓對方明白,自己就是不知道。這時候可以用"I have no idea.",這句話給人的感覺會比用"I don't know" 更強烈一點。 當然,除了這常用的三句之外,我們也可以用"I haven't a clue."或"I haven't got a clue."來表示自己一點頭緒也沒有,是不清楚或不知道的狀況。這用法有種「一無所知」的意思。比如說,走在路上被人家問路或者等公車的時候被問,「不好意思,請問你知道公車什麼時候來嗎?」"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n the bus will come?"這時候,你就可以說,「噢,我也不知道。」"Oh, I haven't got a clue."這裏要說明一下,clue這個字是「線索」的意思。所以一點線索也沒有,就是一點也不知道的意思,應該是很容易理解的。順帶一提,這種被問到公車什麼時候會到的情況越來越少了,現在台灣很方便,等公車都有顯示什麼時間會到,所以,其實,你可以問他,「你搭哪一班公車?」 "Which bus will you take?" 然後看一下螢幕,再跟他講幾分鐘會到就好。 不然乾脆建議他下載APP也是一種方法。其實,也可以很簡單地用 "I don't have a clue."來表示不知道,比如說,被問到「您知道下一班火車的時間嗎?」"Do you know the time of the next train?" 你就可以說,"I don't have a clue. "簡單明快。 另外,我們有時候問人家問題,會聽到對方回答 " I haven't the faintest idea."或者是"I haven't got the faintest idea."這一樣是不知道的意思。這裏用了一個形容詞"faint",這個字用來形容人有「暈倒的」的意思,也可以用來形容燈光是「昏暗的」,但在這裡是指「輕微的、弱小的」,而且用上了最高級,就是指最輕微、弱小的概念都沒有,當然也就是指不知道的意思。不要一聽到"faint"就以為對方要昏倒了喔!類似的用法有"I haven't the foggiest idea.",比如說被同學問數學題,你想說跟對方說「我不會」,你也可以用「我一點都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來表示,你可以說"I haven't the foggiest idea of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這裏用的形容詞是"fog",模糊不清的意思。因為這個字當名詞的時候,意思是「霧」,所以當形容詞來表示「模糊不清的」,也很容易理解對吧!但要注意喔!如果要表示「有霧的、多霧的」那用的形容詞可是"foggy"喔!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我不知道」,除了"I am not sure"之外,都是表示「不但沒有頭緒,連猜都猜不出答案。」的狀況。其實,有時候有一種狀況是,「對方問的問題根本不干你的事,但你又不能直接對對方生氣」,比如說,那種無敵八卦的問題,像「你知道我們老闆離婚了嗎?」"Do you know if our boss is divorced?"這時候,如果你不想捲入是非,你可以說,「別問我。」"Don't ask me."或者你可以回答,「我怎麼會知道。」"Search me.",如果你覺得想明確表示一點「這不關我的事」的時候,你可以反問對方,「我怎麼會知道?」"How should I know?"可千萬別丟一句「不關我的事」"It's not my business."這句話的語氣有點強烈,可以直到「關我屁事」的等級。通常會問這種問題的人,都只是想起個頭,最終目的想要講八卦而已,但是如果當你知道對方跟你一樣並不知道答案時,可以回他,「我跟你一樣毫無頭緒。」"Your guess is as good as mine." 正所謂八卦為一切之亂源,能閃則閃,能免就免,所以,遇到那種真的不想回答的問題,當然也不限八卦,反正不想回答的,又得給點回應的,那以下三句倒是挺好用的:你可以投降,跟對方說,「這問題難倒我了。」"It beats me." 或者直接打空氣槍,表示「沒有聽說這件事。」"Not as far as I know."或者丟煙霧彈,來句「誰知道。」"Who knows."反正,就是我不知道,恩災啦!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關於選舉那些事 (下)
上一次我們提到了有關於選舉的項目以及候選人的相關活動,今天我們要談的是選舉當天會遇到的狀況以及相關的英文。基本上,在中華民國境內,年滿二十歲的公民便具有選舉的權利,所以投票可以說是一件重要的人生大事。因此,投票可不是人去就好了,要注意的地方其實還蠻多的,很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投不成票,所以大家都格外謹慎。那麼,投票時究竟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首先,投票不是兒戲,絕對不能空手到。投票應該攜帶的東西有:投票通知單(voting notification)、身分證(identity card,簡稱ID card)以及個人的身分印章(signet),出門前「你應該檢查一下投票通知單、身分證和印章是不是都帶了。」"You should check that you bring your voting notification, ID card, and signet with you."以免到時候排隊排到地老天荒,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誤會一場,白搭。 到了投票所之後,如果投票( to go to cast a vote)的時候,很幸運不用排隊(stand in line)的話,「你就先去報到處。」"You should go to the reception desk first. "「那裡有一些選務人員,他們會給你選票。」"The poll workers will give you the ballot paper." 當然,得先出示身分證、投票通知單與印章。才能領到票喔! 於是你會在核對完身分、選區並且蓋完章之後領到這一次九合一選舉的選票。不是只領一張,但也不是要領到九張,而是看你所在的選區所需要選出的對象有幾種,以金門為例,我們要選的是: county magistrates 縣長、county councilmen 縣議員、township mayors 鄉鎮市長、township public representatives 鄉鎮市民代表以及chiefs of village 村里長,所以我們要領的選票一共只有五張。 在領到全部的選票之後,「每個人都走進投票亭,然後選出自己喜歡的候選人。」"Each one goes into the voting booth, and choose the candidate he or she likes. "在選票上面蓋完章並且小心摺好以避免印章污染造成廢票之後,「最後,大家會把選票投入票匭。」"Finally, people put their ballot papers into the ballot boxes. 此時,有幾張票就有幾個票匭,要仔細對應顏色,投錯可就麻煩大了。 別以為投完這五張票,選舉就結束了,這次的投票比較特別,除了選出為民服務的人,同時也進行了台灣有史以來最多票數的公投案。說真的,光看懂內容就讓我燒掉不少腦細胞了。基本上,選舉這個字是election,在字義上,有把人挑出來的意思。而公投,則是一個專門的字,referendum,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字的複數是referenda,是不規則的變化形式。如果你要表達「台灣已於2018年11月舉辦婚姻平權改革的公投。」,那你就可以說,"Taiwan has held referenda on marriage equality reforms in November 2018."不管大家支持與否,或者投票的結果為何,大家都經歷了一次公民意見的表達,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在投票和結果公布前,民眾最常聊的大概就是各種民調結果了。一般意見調查最常見的英文用法是poll;如果是科學上的調查,更常用的則是survey;若是針對大範圍人口的普查,最專業而正確的用法為census。但民調終究只能當作參考,真正的結果未必如同民調所顯示的。通常投完票之後,大家關切的,可就是投票之後的結果了,民調就被拋諸腦後了。 關於「投票」這個動作,我們可以用vote這個動詞,也可說cast a ballot或者是cast a vote這兩個片語。而「開票」,實際上就是「打開票箱」然後「算選票」所以是opening ballot boxes以及count the votes。然後經過七上八下的心情洗三溫暖,最後贏的選舉的人,就是「凍蒜!」啦!所以「當選」就是win the election,簡單吧! 一般來說,贏的票數的人是理所當然的當選者,但是如果說候選人有「賄選」(bribery)、「買票」(vote buying)就會失去候選資格或者當選資格喔!因為,「賄選和買票是不合法的。」"Bribery and vote buying are illegal."聰明的選民當然也不會貪圖一時的利益而失去四年的未來,對吧! 最後麋鹿兒要說的是,雖然選舉日(election day)剛過,但「選舉熱潮」(election fever)猶然餘波盪漾,希望可以趕快歸於平淡。在這裡先恭賀所有當選的候選人,未來的四年要靠大家一起努力,且不管大家支持的候選人有沒有上,我們都要一起讓金門更好,哩公丟嗯丟?!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關於選舉那些事 (上)
24號的選舉剛結束,但是整個的熱度還未消退,有很多外國朋友對於我們的選舉十分感興趣,趁這個機會,我們順便來學一下跟選舉有關的英文說法。 首先,我們一定要能清楚地說明選舉的名稱與內容。這次的選舉就是所謂的「九合一選舉」,英文就叫做"nine-in-one elections"啊!這麼簡單喔!對啊!我們常常會聽到all-in-one就是一包裡面所有的該有的都包含在內。還有像是含有咖啡、奶精及糖的「三合一」即溶咖啡上,我們會看到上面寫3-in-1,後來,甚至因應減糖的趨勢,而有了two-in-one的無糖咖啡。所以,不管是「幾合幾」,都可以此類推喔! 那麼,九合一指的是哪幾個呢?九合一,顧名思義要選出九種為民服務的人,也就是:municipality mayors直轄市長、county magistrates 縣長、city mayors 市長、municipal councilmen直轄市議員、county and city councilmen縣、市議員township mayors鄉鎮市長、township public representatives鄉鎮市民代表、chiefs of village村里長、aboriginal district chiefs原住民代表,共九種為民服務的人。 許多候選人都是由政黨(party)指派或協調出來的,但在新聞英文中通常不使用指派(assign)這個字,而會使用提名(nominate)。nominate這個字的字根nom-(nym-)意思是名字。常見相關的字有anonymous(匿名的)與synonym(同義字)。補充說明一下,提名的過程為nomination,受提名人是nominee。這個用法就像是「雇用」這個字的動詞為employ,而雇用人的人(雇主)稱為employer,那被雇用的人就稱為employee。此外,如果我們要表達因為某個特殊的原因或是獎項而受到提名,則使用表示原因的介詞for,比如說,「王老師因為在保存金門的文化遺產上的貢獻而受到國家獎項的提名。」就可以說,"Mr. Wang is nominated for national award for her contributions on preserving cultural heritage in Kinmen." 除了提名之外,候選人還要進行登記的動作才可以。而「登記」這個字的英文和「註冊」一樣都是用register。另外跟候選人相關的登記限制,例如年齡等,英語的說法是registration requirement,也就是「登記註冊所需要的要件」的意思。還有,為了確保大家不是出來亂的,登記的時候還需要先繳交的保證金費用(deposit)。舉例來說,按中選會規定,如果想要競選市議員,「受提名人必須支付二十萬的保證金來註冊選舉。」"Nominees are required to pay a deposit of NTD 200,000 to register for the election."不僅如此,候選人的得票數還要超過一定的門檻,不然會被沒入喔! 想要出馬競選的人在成功完成登記的動作後,才能稱為候選人(candidate)。必須特別注意的是,其實這個字是競選者或競爭者的意思,所以,除了選舉之外,職場上的求職人除了有(job)applicant的說法外,也常以candidate表示。比如說,「今天的面試將會極度競爭,因為會有20個面試者搶一個位置。」"The interview today is going to be extremely competitive with 20 candidates for 1 position." 一旦成為候選人的那一秒開始,就必須要等到選舉結果公佈之後才能放下肩上的大石頭。雖然選舉的最高潮落在投、開票的那一天。但是選戰,也就是競選活動(campaign),可是早早就開打了。於是我們會看到「許多候選人每天都盡他們所能地掃街拜票。」"Many candidates try their best to sweep street and solicit votes every day. "在這裡的「掃街」並不是打掃街道喔!打掃街道是sweep the street,差在哪?差一個the!不要再說加不加the沒關係了,其實,有沒有加上the意思真的差很多誒!還有「拜票」其實是希望民眾能夠把票投給自己,所以用的是solicit這個字,這個字有「索求、乞求、徵求、請求」的意思。是一種選舉人跟候選人討票的概念。 掃街、拜票活動是競選的基本配備,另外選舉人還要會競相插旗跟搶版面。所以,「在選舉期間,街道上充滿了廣告看板、旗幟和傳單。」"During the election period, the streets are full of advertising boards, flags and flyers."順便一提,候選人(candidate)拿在手裡搖晃的叫flag,掛在車子上或者是拉著的橫幅旗幟叫做banner喔! 然而,想要選上,不是只有口號喊得響就可以的。「候選人要提出有建設性的政見。」"Candidates should propose constructive political views."這樣才能取得民眾的支持。現在更有電視政見發表,讓選民可以在家輕鬆看「來自兩黨的候選人在政見發表會上互相辯論。」"The candidates from two parties debate with each other on the hustings." 對了,近年來,除了親力親為之外,近年來,網路戰已經變成一種盛行的選舉戰略了,還記得我們在之前的專欄裡有提到「網軍」(cyberwarfare)嗎?這可是政治人物最喜歡操作的網路群體之一,在選舉期間,網軍也是一個熱門的話題(a popular issue)呢!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網路人大集合
話說麋鹿兒從小沒有看過什麼叫做網路,那時候的電視有三台就不錯了,其實,說真的只有一台(華視),很難想像吧!直到長大之後有了第四台,電腦卻還是在286的狀態,網路是什麼?可以吃嗎?到了大學,開始有了網路,卻沒有手機這種東西,那個年代有B.B.CALL就很厲害了。想想人生有一大半都是沒有電子媒體的年代,聯繫要靠魚雁往返,寫張明信片都是浪漫;想念要靠排隊打電話,還要換上一大把零錢或者買一疊電話卡,能說上兩句都值得漫長的等待,沒想到現在手機跟網路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件。有事mail馬上可以收,敲個Line就可以說話。甚至考量用餐場所的時候,除了價位跟美味,WIFI也成了必要條件。可以說網路與電子媒體改變了社會互動的模式。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網路上常常遇到的人吧! 還記得唸書的時候,我們用來區分人種的方式是膚色或者地域,現在則是用網路互動模式來區分人種。通常,網路人中,涵蓋面最廣泛的種類就是「鄉民」了。雖然中文叫做「鄉民」,但英文是netizen,這個字是由net (網路) 加上citizen (公民) 所組成的,用來泛指網路使用者,所以,你我皆鄉民啊!有些鄉民只是關注狀況而不發表言論,我們稱為「潛水者」(lurker),但一般鄉民給人的印象就是愛看熱鬧。如果只是路過看看熱鬧,或者是偶爾按個讚那倒是不打緊,最讓人頭痛的是出現一定要一起「逗熱鬧」的酸民、正義魔人之類的人。然後就會發現大家在下面鬧得沸沸揚揚的,接著事情就變得更複雜了。 一般而言,不管關不關自己的事情,如果是那種愛在網路上嘲諷他人或沒事酸上個一兩句;只是路過就隨便丟個評論引發戰爭的「酸民」,我們則稱之為troll。其實,這個字很有意思。troll這個字在英語的原意是「山怪」的意思,請想像一下山怪出現的場面,既臭又髒又不舒服對吧!誒,不是鬼怪喔!請刪除腦中孔劉的畫面,不一樣捏! 另外有一種「酸民」稱之為「黑特」,英文是hater。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個字是討厭(hate)加上er(者)結尾所結合的,就是指討厭特定人、事、物的人。比如說,各種天后、天王、男神或女神都會有擁護者,但也會有一群討厭他們的人,這些人就是典型的「黑特」(hater)啦!套句話是這麼說的,「有人喜歡你,就一定有人討厭你。」雖然鐘鼎山林各有所好,不過面對卯起來討厭你的人,還真的有時候蠻沒力的。 網路上令人頭痛的人物,除了「酸民」跟「黑特」之外,還有一種大家都很怕的,就是所謂的「正義魔人」。這是一種把自己所認定的正義、道德或者價值觀強加在別人身上的人,而且往往程度都非常超過。也就是,不管得不得理,通常都不饒人的那一種人。這種人就叫做Social justice warrior,直白翻譯就是社會正義戰士(感覺上英文的意思還不太差),可以簡稱為 SJW。我想原意應該不是不好的,只是弄到最後太over,尤其是在網路上出一張嘴大肆撻伐別人,導致整個扭曲了,所以不只是戰士已經變魔人了。 而網路上集結起來,為某些信念、理想或者是支持某些人而努力的團體,稱為「網軍」,也就是cyber warrior。通常現在用來指特定團體或組織、陣營為了特定的目的或利益在網路籌組捍衛者,也暱稱為,「婉君」,(明明婉君表妹就是楚楚可憐柔柔弱弱的,來,會唱「婉君」跟我一唱…..),那網軍開打的「網路戰」,就是cyber war 或 cyber warfare。坦白說,網軍通常是以利益或經濟為考量,基本上並不大有核心思想,所以並不是討喜的族群。 講完了網路上的路人(netizen)、找麻煩的人(troll、hater或SJW)、被利用的人(cyber warrior),來講點還不賴的人好了。網路上有「凡人」或「煩人」,當然也有「神人」。這些偶像或明星級的人物,通常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社群網站的「意見領袖」,英文稱為opinion leader,這些人發表的貼文常為網站的追隨者所回應或者分享,可以吸引到很多的共鳴與支持。 另一種就是大家熟悉的「網紅」啦!我記得以前有一個笑話叫做「一個招牌打下來,砸到一群大學生」,現在應該隨便一個招牌掉下來就可以砸到一個網紅了吧!由於現在是「自媒體」(self-media或we-media)的時代。只要有才、敢秀、夠美或夠特別,都可以成為「網紅」。這些靠自身的才華或者引起的關注點而走紅網路的人,英文稱為internet celebrity,是由internet (網絡) 以及celebrity (名人或明星)所組成,也就是「網路名人」的意思,當然也可以用online celebrity或者web celebrity來形容。 如果有人突然間因為一支影片而一夕「爆紅」,那我們就可以說他是go viral。當然要爆紅不容易,要一直紅就更難了。一般我們要表示紅極一時的人或事,可以用sensation這個字來形容。所以,網紅也可以說是internet sensation,當然同理可以類推,稱之為online sensation或web sensation也是可以的。再誇張一點的,你要說他是「網路明星」,那麼用cyberstar來形容也行。另外,麋鹿兒也看過人家用internet influencer(網路影響者)來表示網紅,感覺上也是有那一點道理的。 附帶一提,現在的網紅,大概可以區分為「有才」(talent)、「有財」(rich)以及「有材」(beautiful/handsome或fit/hunk之類的)。關於秀才華的影片或者是炫富的照片都還好,真實度挺高。但是網美或網帥常常會有「照騙」的狀況。雖然現在美肌功能幾乎已經是相機基本內建功能,但是如果修太多,真人跟照片有很大的落差,這種照片比本人美或帥的「照騙」,就稱為flattering photo。當然也有另一種情況是本人比照片好看,這時就可以用The picture doesn't flatter you來形容喔!我覺得我如果聽到這句,應該會非常開心。畢竟,美照人人愛,但我覺得當美人比較實在。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很有畫面的頭髮
關於頭上的三千煩惱絲,總是花錢又費時間,但是不打理是不行的。忙亂了一陣子,麋鹿兒終於有空去剪了頭髮。「我已經剪頭髮了。」"I had my hair cut already."不再是個頂著鳥巢的小瘋婆子。我要去剪頭髮的英文很簡單,但卻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如果你跟外國人說,"I cut my hair."外國人會覺得你超厲害,連頭髮都可以自己剪。但一般我們實在沒有這種功力,頭髮都是讓髮型師剪的,應該是要用被動的陳述。講直白一點的就是,「我讓我的頭髮被剪。」所以,如果我們要表達,「我星期五要去剪頭髮」,我們就可以說"I will have my hair cut on Friday."這裏的"have"是使役動詞,如果是主動的語態是要加上原形動詞的,但是因為頭髮是「被剪的」,所以後面的cut是被動式的過去分詞喔! 頭髮之所以要常打理,是因為好的髮型讓你變帥哥,壞的髮型讓你變阿嫂。所以,如果說今天頭髮的狀況很糟、看起來很亂、怎麼整理怎麼醜,我們就可以說,"Oh, I'm having such a bad hair day!"「喔!我今天頭髮亂死了!」除了很單純地表達頭髮的狀況真的很不好之外,其實這句話另有含義,可以用來表示今天的運氣爆炸爛、什麼都不順、做什麼都很倒楣,跟我們「早上起床起錯邊」一樣。所以,"I'm having such a bad hair day!"就跟"I got up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bed."以及"Today is not my day."是差不多的意思。 其實,用hair來形容動作,真的是很有畫面的。比如說,大家一定看過搭雲霄飛車從山洞穿出來的畫面,那時候的人物頭髮一定是直直地聳起來,表示受到極度的驚嚇。所以,我們就可以用"make hair stand on end"來表示我們相當的害怕或恐懼。像是如果一回家,把電燈打開,就有一隻蟑螂飛起來,我們就可以說"The flying cockroach makes my hair stand on end."「那隻飛起來的蟑螂好恐怖喔!」甚至有些讓我們光用想就覺得害怕的事,我們也可以用這個片語來形容。比如,跳傘這件事情,有些人不要說去嘗試了,光想到那個景象,腳都軟了,所以,「即使想到跳機都讓人害怕。」就可以說,"Even the thought of jumping out of a plane makes people's hair stand on the end." 既然「連髮尾都站起來」是害怕與恐懼的意思,那麼「把頭髮放下來」,可想而知,就是相反的意思了,如果有人認真地跟你說,"Let your hair down."你可別丈二金剛摸不清頭腦,或認真地把綁好的頭髮放下來。這句話的意思是指需要放鬆、享受自己的生活。舉例來說,像是過年的時候,帶爸爸媽媽到平常不常去的高檔餐廳吃飯,可是卻發現他們很無法放鬆,並沒有很享受或感覺他們擔心餐點太貴什麼的。這時就可以跟他們說 "Let your hair down! Enjoy your meal!" 告訴他們「什麼事都不需要擔心,只要享受就可以了!」 如果說,讓頭髮尾都站起來叫做緊張;把頭髮放下來叫做放鬆,那麼頭髮連動都不動,那就是一點反應都沒有囉!所以,如果我們要形容無動於衷,那就可以用"not turn a hair"來形容,比如說,在餐廳裡遇到大明星,大家都超興奮的,只有Tom無動於衷,照樣吃他的飯,好像所有的騷動都不存在一樣。這時候你就可以說,"When the star came into the restaurant, Tom didn't turn a hair."「當那個明星走進餐廳,Tom一點反應都沒有。」 hair比我們想像的有趣吧!你會發現有很多跟hair有關的成語,都很有漫畫的畫面,比如說被狗咬了,到最後抓狂了,會去拔狗毛,也超有畫面的,一般來講,"Take a hair of the dog that bit you. "「在咬你的狗的毛身上拔毛」指的是「以毒攻毒」的意思。 最後,還有一個很有畫面的,就是當你看到一個人狂抓頭髮的時候,那就是代表他非常地焦慮、非常地急切地想要完成某件事,所以,就可以用tear one's hair out或pull one's hair out來形容,比如說「死線」(dead line)快到了,但是事情卻還沒有做完,已經像熱鍋螞蟻了,這時候就可以說,"I have been tearing my hair out to get done with this project."「這個計畫讓我焦慮到炸了!」 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我們講頭髮或其他毛髮是當成不可數名詞來用的。不要問我為什麼,除非我們特別強調地上有一條頭髮或兩條頭髮的時候,才會把hair當成可數的名詞,其實認真思考一下,會發現在英文中很難數的都歸類在不可數名詞,不然你數完頭髮有幾根再跟我說,累都累死了吧!而且應該也不會有人的頭髮只有一根吧!就別糾結了!頭髮是不可數的,OK! 對了,順便跟大家說一下,基本上人的身體,除了睫毛(eye lash)、眉毛(eye brow) 之外的「毛」,統稱為"hair",只要加上部位就好。所以,手毛就是hand hair,腳毛是foot hair或者leg hair,而「聞腋青年」的腋毛則是armpit hair或者underarm hair,而鼻毛則是nasal hair,簡言之,如果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就是部位加上hair便成了,很簡單吧!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蛋蛋的幸福 (下)
上一次我們分享了如何用英文點蛋料理,今天我們要來看一下跟蛋有關的說法。講到「蛋」,如果我們形容一個傢伙不老實,我們會說「壞蛋」,那英文怎麼說呢?其實很簡單喔!就是He's a bad egg.他是一顆壞掉的蛋,有趣吧!所以如果有人老是呼攏你,那你就可以說,He's a bad egg.他是個壞蛋。由於這個社會上,壞蛋真的還不算少,所以如果說我們只單純地相信一個人,就把所有的錢或是人生都交給他,這樣的風險實在太大了,我想,大家應該都聽過,「不要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吧!這句話是投資界很常用的成語,因為投資有風險,所以,應該要意Spread the risk.「分散風險」,坦白說,把所有的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件很蠢的事。"It's very silly to put your eggs in one basket."如果不小心打翻了,可就什麼都沒了。 這個道理用在投資上是鐵則,用在做事上也是,這也是告訴我們不要只依賴一個計畫,或者是只想一個做法,永遠要有備案。所以,在這裡順帶分享一句跟教人分散風險有關的英文成語,「只打了一個洞的老鼠很快就會被捕獲。」"The mouse that has but one hole is quickly taken."這成語出自古羅馬劇作家普勞圖斯(Plautus)一句話:Consider the little mouse, how sagacious an animal it is which never entrusts his life to one hole only(請看那小小的老鼠,牠從來不把性命寄於一窟,多麼聰明)。這和中文成語「狡兔三窟」是差不多的意思。因此,我們做事不能只有Plan A,也要有Plan B,甚至是Plan C。 另外,說到egg,還有兩個成語蠻值得一提的。一個是egg somebody on。要注意,這裏的egg是當動詞用喔!而且,on 是不用接受詞的。這個用法指的是「慫恿某人去做某件事」,而且這一般是指叫人家去做不好的事。所以,如果今天,有人被慫恿了,你想要為他正義發聲,你可以說,"It wasn't his fault. His brother egged him on."「那不是他的錯,是他哥哥慫恿他的。」 另一個則是to have egg on one's face 或to have egg all over one's face,想想,如果我們「一臉是蛋」,那當然感到尷尬與難堪,所以,臉上有蛋,是指很尷尬、很糗或很囧。有蛋在臉上,想想,不管你在做什麼,天外飛來一顆蛋砸在你臉上,蛋黃流下來,蛋殼還在,天哪!說有多糗就有多糗,超丟臉的,囧爆了,所以如果你聽到have egg on one's face那就是指很丟臉或很難堪的意思,超有畫面的,對吧!比如,穿美美的上台,結果摔跤了,那真的糗爆了,對吧!這時候你就可以說,「我表演出錯了,糗爆!」" I made a slip during the performance, I had egg all over my face." 提醒一下,蛋不需要處理單複數,你就想,不管一顆蛋還是奪命連環蛋,反正在臉上就是無敵糗啦! 其實,說真的,人生難免糗一下,如果沒有丟過臉,那肯定不是神人就是外星人了。關於丟臉的說法,除了「有蛋在臉上」,還可以很直接地說lose face,通常我們要表示糗了,囧了,或者難堪,那就要看丟臉的嚴重程度而定了,如果不太嚴重,你可以說,I was embarrassed.如果非常嚴重的話,你可以說,I was really ashamed of myself.那如果真的要用face有關的說法,要記得lose face中間不能用所有格喔! 跟蛋有關的用法就介紹到這裡喔!對了,前面提到不好的人或事,我們用bad egg來形容對吧!那好的人或事呢?如果聰明的你,腦袋飄過「嗯……不會是good egg吧?」對,沒錯,不要懷疑,就是good egg!哈哈哈!多簡單!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蛋蛋的幸福 (上)
話說一直喊著要減肥的麋鹿兒最近被告誡要多攝取蛋白質(protein)才能長肌肉,對於外食族來說,要攝取蛋白質最經濟簡單的方式就是蛋了。老實說,麋鹿兒是標準的「蛋控」,只要跟蛋有關的料理都超愛的。尤其是早上來個熱呼呼的蛋,覺得很幸福。講到這個,就想起曾經住過幾次頗為高檔的飯店,不僅提供精美早餐,還有一個角落有專人負責做蛋的料理,如果不想只吃飯店預先煮好擺在那兒的水煮蛋,就可以跟負責料理的廚師客制一份屬於自己的蛋料理。 一般的西式蛋料理種類有,炒蛋(scrambled egg)、水波蛋(poached egg)煎蛋(fried egg)單面荷包蛋(sunny-side-up egg)或是雙面的荷包蛋(over-easy egg)以及蛋捲(omelet)……等等。通常,廚師或服務生會問,"How would you like your eggs?"這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如果你只告訴他們你想要吃蛋,那對方肯定會問,你想要怎麼料理你的蛋,要煎、炒、還是……,這時候,我們要回答的就是料理的方式,所以,如果想要單面荷包蛋,就可以說,"I'd like a sunny-side-up."「我想要單面荷包蛋。」或者,你想要水煮蛋,就可以說"A boiled egg, please."「請給我一顆水煮蛋。」這兩種句型運用在買東西跟點餐都是很基本且好用的。 有時候很有趣的是,如果你一開始就說,"I'd like a boiled egg."「我想要水煮蛋。」但還是會聽到服務生問你,"How would you like your egg?"這就是第二種會碰到的情況,你可能會覺得,不是就已經說要怎麼料理了嗎?怎麼還有問題?其實,他要問你的是,「你的蛋想要做成幾分熟的?」就跟我們上牛排店點牛排的時候,會聽到"How would you like your stake?"是一樣的概念。但是,蛋料理可沒有什麼三分熟、五分熟、七分熟,連全熟都不是well-done,蛋白通常一定是熟的,而蛋黃(yolk)有多熟才是關鍵,像麋鹿兒就超愛那不熟的水波蛋。或許大家會納悶,那到底要怎麼說熟跟不熟,基本上如果想吃半熟的水煮蛋,可以說點soft-boiled egg,如果想要比半熟的再生一點,切下去有蛋黃流出來,那就可以說3 minutes,如果要比半熟還要硬一點,但是又不想要到全熟的程度,那就可以說5 minutes,至於全熟的水煮蛋,就是hard-boiled egg囉! 如果想要吃其他的蛋,但是又想要客製化,那麼,就來看看還可以怎麼點吧!比如說,一般中國人愛吃的荷包蛋,其實就是雙面荷包蛋,如果全熟的,就是over egg,如果是半熟的,那就是over-easy egg或者runny egg。美國人比較喜歡吃蛋黃比較生的蛋,但是中國人比較偏好蛋黃是熟的,尤其是有一陣子雞瘟,雞蛋有問題等新聞,搞得大家人心惶惶,於是,不大敢吃蛋,要吃蛋也都盡量吃熟的蛋,所以如果想要表達,「我要荷包蛋,蛋黃要煎熟喔!」就可以說,"I'd like a fried egg with a hard yolk."或者" I'd like a fried egg fried hard." 講到西式蛋料理,不得不提麋鹿兒很愛的兩款。一款是「班尼克蛋」,所謂的班尼迪克蛋(Eggs-benedict),指的是半熟的水煮荷包蛋淋上荷蘭醬。通常一份餐點會有兩個蛋放在切片的英式麵包 (English muffin) 與火腿 (Ham)或培根 (Bacon)上面,再淋上金黃濃稠的蛋黃醬或荷蘭醬 (Hollandaise sauce)。吃的時候蛋切開,用麵包與肉片去沾蛋汁,超級正點,麋鹿兒一吃成主顧啊!是一道必點的料理。 另外一款,就是煎蛋捲囉。所謂的蛋捲很像在日本咖哩餐廳很常看到的「歐姆雷」(omelet)。通常如果在美國的飯店或餐廳用餐,都會有機會吃到現做的、熱呼呼的歐姆雷,超幸福的,通常一個歐姆雷會用到三顆蛋喔!份量很足,而且,如果是在飯店,會有一位現場的廚師製作客製化的歐姆雷,這時候廚師會問你想要加什麼在歐姆雷裡,一般供顧客選擇的食材有,蘑菇(mushroom)、火腿(ham)、培根(bacon)、青椒(green pepper)、起司(cheese4)、番茄(tomato)以及洋蔥(onion),你可以挑自己喜歡的食材,如果通通喜歡的話,全部都加也可以,這時候只要說"Everything!"就行了。提醒大家一下,在美國,煎蛋捲用的是omelet,而在歐洲則會看到omeltte,他們的唸音都是一樣的。順便一提,我們夜市裡的蚵仔煎就是oyster omelet。 如果你跟麋鹿兒一樣也很喜歡蛋料理,那麼一定要試試這兩款。如果說,你很怕胖或者怕油,其實有一種蛋料理,不僅很好吃,而且無油,那就是水波蛋(poached egg)。所謂的水波蛋其實也是水煮蛋的一種,但是它是指「打」在「熱」水裡煮出來的蛋,包覆著蛋黃的蛋白吹彈可破,輕輕一碰,咕溜香滑的蛋黃就流出來了,超級正點啊!而一般的水煮蛋,是連殼一起下去煮的蛋。前面我們有提到,水煮蛋可以是半生的,也可以是全熟的,甚至可以介於生與半生中間,或者半生與熟中間,但是水波蛋只有一種,不要任性地點全熟的水波蛋好嗎?雖然還是可以拿到自己想要吃的蛋啦!但是可以想見廚師的白眼應該會翻上很多翻。好囉!今天的蛋料理就講到這兒,下回麋鹿兒要跟大家分享跟egg有關的成語或用法喔!敬請期待!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來「烤」一下大家
全民烤肉節剛過,我們延續著熱度,繼續聊一下「烤」這個字。其實,說起來有趣的,因為雖然中文都是「烤」,但是英文卻有很多不同的表達方式。在麋鹿兒開講之前,大家先在心裡想一下,如果想要表達烤雞、烤魚跟烤蛋糕,你會怎麼說呢?你心裡想的「烤」,是不是同一個字呢?如果是,這下子就嚴重了。如果不是,因為你總是會想,麋鹿兒這樣問,肯定不一樣,你好聰明喔!的確不一樣,但是,要能說出不同,那就有基本的概念囉! 好吧!公布答案:烤雞,我們用的是roast;烤魚,我們用的是grill;而烤蛋糕,我們用的則是bake喔!你可能會覺得好麻煩喔!但其實只要抓住基本概念,你要烤什麼,怎麼烤,都不會出錯喔!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到底有什麼不同。 其實,bake這個字,比較不會被大家弄錯,雖然是「烤」,但是另外一個說法叫做「烘焙」,講到這個,大家一定就有概念了,就是烤麵包、吐司、蛋糕、餅乾之類的,就會用到bake這個字。還記得我們之前有提過,其如果我們在動詞後面加上er就變成做那樣動作的人,所以麵包師傅是烤麵包的人,就是baker,很簡單吧!提醒大家bake+er之所以會只剩下baker,是因為第一個字是子音+母音+子音+e的形式,通常具有這樣結構的字,母音都會發長音,而字尾的e是不發音的,所以他跟er合併的時候,就被「處理」掉了,所以就剩下baker了。另外麵包店或烘焙坊,就叫做bakery囉! 剩下的「烤」,就比較容易搞混了。基本上,如果我們把食物放在鐵網上用大火烤的話,那就是grill;通常指的是那種在烤架上烤 或是在肉上燒出印痕的「烤」。比如說,電視上播放日本人在家烤魚的時候,很厚工地搬出網子烤的樣子,或者香腸阿伯賣的烤香腸。這一整個就是一個B.B.Q.的概念。如果你要表示「我們晚餐吃烤香腸。」就可以說,"We have some grilled sausages for supper. "有注意到grilled在這裡有加上ed,他可不是過去式喔!這個字的動詞是have,可見得grilled在這裡不是動詞,有些動詞加上了ed適當形容詞用的,所以,這裏加上ed是指烤過的。同理,如果是煮過的,那就是boil(煮)+ed,如果是炸過的,那就是fried,這裏是fry去y之後加上ied,烹飪過的就是cooked,以此類推。 另外有兩個字很像,一個是broil,一個是roast。一般來講,最容易的區分方式是「熱源方向」。也就是說,像broil這個字指的是「熱從上方來」的烤,要特別注意,火源僅限於上方喔!但是如果你用的是roast,那麼,這個字指的是「熱從下方和四周來」,而且通常用來泛指用烤箱烤出來的東西。所以像是將烤洋芋、烤栗子、感恩節的烤火雞是西方常做的烤肉料理等等,這種將食物放進烤箱、在炭火上或用熱沙等包覆以乾熱火烤的方式,使用的都是這個roast字。 不過說真的,講到roast就不能不提到一個有趣的用法。如果你聽到有人跟你說,"Ijust got roasted." 他講的不是自己剛剛被「烤」了喔!他指的是,「我剛剛被嗆了!」所以如果你要說,「厚~你被嗆了!」,很簡單,你一定會,就是"You got roasted."「嗆聲」其實有很多種說法,而這個表達方式好記又可愛,哈哈哈!但還是要提醒大家,這是一種非常口語的表達,是流行用語,不是正式語言喔!不過,趕一下潮流吧!無妨! 對了,還有一個大家很常「烤」的東西,要說一下,那個就是「烤土司」,烤土司用什麼烤呢?如果你是麵團烤成吐司,那麼用的是bake,不過大家都一定吃過家裡的烤土司當早餐,那家裡已經烤好的土司,再丟進去烤箱或烤麵包機烤,那麼我們會用什麼字呢?先想一下,好,我們用的其實是,toast,你一定會說,搞什麼,這不就是土司嗎?對,這個字,當名詞的時候是土司,但是當動詞的時候就是烤土司、麵包或起司類的東西喔!所以如果你想要表達,「我們烤了麵包當早餐。」就可以說,"We toasted the bread for breakfast." 順便一提,我們在其他場合也很常聽到toast這個字。其實toast除了土司還有幾個有趣的意思。這個字有乾杯的意思喔!所以當你聽到有人舉起酒杯對你說,"Toast!" 你可別就把土司給遞過去了,他可不是想喝酒配麵包,他是要跟你乾杯,聽到這句了舉起酒杯就對囉!另外還有一個很好玩的用法,如果聽到有人說,"You are toast."你千萬不要說覺得他腦袋怪怪的,或以為他在說你是麵包超人。他要表達的意思不是「你是土司」,而是「你完蛋了」或者「你死定了!」哇!多麼重要的一句話啊!這個用法怎麼能不會呢?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果」然別具含義 (下)
講到經典水果,lemon也是個代表「咖」。我還記得大學英語會話課的時候,老師對大家說"My car is a lemon."當時台下的大家聽得霧煞煞,不明白老師的車子為什麼會是一顆檸檬,灰姑娘的南瓜馬車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老師的檸檬轎車還是第一次聽到,後來老師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的車子是「黨工啊掐」,言下之意,就是電影裡面那種三不五時會拋錨冒煙或者是車門太大力拉就會掉下來的那種破爛車。是的,當我們用「檸檬」(lemon)去形容一個東西的時候,通常我們說的是這個東西是破銅爛鐵級的破爛貨,所以,可別以為是像檸檬一樣新鮮,要特別注意喔!同理,如果說拿來講事情,那就等同於crap或者shit就是指「不順心的事情」囉! 好啦,檸檬也沒真的這麼「暗黑系」,還是有跟檸檬有關,但是正能量的句子,最常聽到的句子就是,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 如果你注意到的話,你會發現很多電影裡的對白都會出現這麼一句話。這是一句相當正面的西方諺語, 「當生命給你又酸又苦的檸檬時(意思是說人生常會遇到不如意的事),你可以把它做成又甜又好喝的檸檬汁(正面思考)」然後,你就會發現很多外國人用這個句子當基底,變化出很多有趣的描述,比如,愛喝酒的人可能就會這樣說,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a gin and tonic! (gin and tonic是調酒的一種)或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just add vodka! (+伏特加);愛用臉書的人就可以說,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bitch about it on Facebook! (bitch當動詞用,「幹譙」的意思);行動派的就會跟你說,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throw them at someone! (throw = 丟),你也可以自己想想有沒有更幽默有趣的句子喔! 對了,還記得前面曾經提到最可愛的小女生英文名應該是蘋果妹妹了,而另一個同樣受到小女生喜愛的英文名就是櫻桃(cherry)了,櫻桃是種貴森森的水果,但是好好吃對吧!所以可以吃上碗櫻桃,真的覺得人生真美好對吧!是的,如果你聽到人家說,"Life is just a bowl of cherries."「人生就只是一碗櫻桃」,就是說「人生真是美好啊!」這句話,可以用在正面的陳述,也可以用在反面的挖苦或者嘲諷,比如說,"The weather is great and the scenery is really beautiful. Life is just a bowl of cherries."天氣很棒、風景真美。人生真美好啊。這是正面的陳述,是一種讚嘆。如果你聽到,"I got chased by a bad dog on the way school, so I was late for my class and lost my new phone. Life is just a bowl of cherries. 我今天早上上學被狗追,所以上課遲到還掉了手機。人生還真美好啊!這一聽就知道是個反諷。所以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要注意上下文喔! 啊!櫻桃真的好好吃喔!咬一口就有幸福感了,如果有人跟你說你可以「咬第二口櫻桃」(a second bite of cherry),是不是覺得很讚,這第二口櫻桃代表的就是「第二次機會」,比如說,期中考沒有過,老師給了你第二次的補考機會,你就可以說,I failed my English mid-term exam last week. But I'll get a second bite of cherry next week.我上週英文期中考沒有過,但是我下週還有第二次補考的機會。另外,想像一下,如果有個猛男(我們之前有說過喔,猛男是hunk,還記得嗎?)在大家面前走向你,你是不是會心跳加速,然後臉秒紅,這時候,你就可以說,"When the hunk approached me in front of everyone, I turned red as a cherry." 當那個猛然在大家面前走向我,我的臉變得跟櫻桃一樣紅。很可愛的形容對吧! 最後,我們要分享的是葡萄,常聽到人家說,「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這狐狸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出自於伊索寓言,但蠻有趣的,這句話並不是直譯,如果想要表達對方因為嫉妒,「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其實很簡單地說"It's a case of sour grapes."「一箱酸葡萄」就可以了。比如說,有人對你的升遷很眼紅(古早的時候麋鹿兒有分享「眼紅」的說法,是「有綠色眼睛的」"green-eyed"喔!)然後就說這根本就沒有人要去的爛缺啦!你就可以說,"He's just jealous of my new promotion. It's a case of sour grapes."他只是嫉妒你最近升遷,他這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還可以告訴他, "Don't be a loser." 「別當個輸不起的人!」不過,說真的,要肩膀夠硬才可以嗆聲,此回覆建議依症狀使用,如果不是有魏瓔珞一樣的「尬使」,還是不要隨便亂用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果」然別具含義 (中)
雖然「果」海茫茫,有這麼多的水果要講,但是講到水果,除了「漂亮的蘋果」,一定要跟大家介紹一下「發瘋的香蕉」跟「破爛貨的檸檬」。這可是兩大經典必學會的水果用法。你可以不認識其他,可不能不認識這兩個,麋鹿兒可不是隨便往推車的籃子裡丟水果的誒,好啦!我們就先來看抓狂的巴納納吧! 傳說中的真是「夠巴納納」的(go banana)就是「抓狂」或者「瘋狂」的意思。一般而言,有時候我們遇到開心到爆的事情,我們會說,「喔!快瘋了!」有時候遇到令人覺得很鳥、很雷或很火大的事情,也會說「喔!快瘋了!」這時候,我們最常用的說法是,Go crazy!比如說,上下班塞車通常會讓人理智線繃斷,你要表達「每當我塞在車陣裡我都會很抓狂」你就可以說,Igo crazy whenever I stuck in the traffic jam.又比如說,遇到心愛的歌手,也是會又跳又叫的go crazy一下。 不過,因為crazy有時候不大能夠讓聽的人知道你瘋狂的程度到底到哪裡,如果我們想要強調一下瘋狂的程度,那麼也可以用其他的句子來形容,像是Go bananas.就是一個生動又有趣的用法,你只要想像一下猴子看到香蕉會是怎樣情況,就不難懂了,是不是一副又開心又急著想要的樣子?想像猴子跳上跳下的樣子就是要去到香蕉那裡go bananas,真是「夠巴納納」的,提醒小大家要記得,如果只有一根香蕉,是不足夠讓猴子興奮到抓狂的,所以要很多根,就要記得加S喔! Go bananas.通常指因為喜悅、焦慮或生氣的抓狂,有一個很相近的用法,就是Go nuts.這裏的nut可不是指核果、花生、腰果類的堅果,nut有時候也用來指瘋子,哈哈,所以喜悅、生氣、疲憊、或失去理智的抓狂,可以用「夠納茲」來形容,也一樣記得nut要加S喔!如果你暴跳如雷或者狂喜到跳起來,那你就可以說「撞到屋頂」hit the roof ,很有畫面。雖然講的是抓狂,但記得,不是只有生氣會瘋狂,極度開心極度爽也是會瘋掉的,所以再兩種情況下都可以使用。 既然我們講到了「抓狂」,那就順便也補充一下常用的「抓狂」表示法。通常要視讓你抓狂的理由而定,比如說,I am going to become a nutcase.就是個非常傳神且口語的用法,在電影麻雀變公主中,主角蜜亞剛知道自己是公主,覺得快瘋了,就是這樣說的,這是美國高中生的口語用法。想想go nuts既然是用來表示快瘋了,那■nut的case,就是集瘋狂之大成,很棒吧! 其實有時候有人把我們惹毛了,讓我們抓狂了,通常我們用這個簡單的片語來說,比如「傑克總是把我惹毛」,就可以說,Jack always drives me crazy.這裏的crazy可以換成mad, insane或nuts。如果是被氣炸了,就是突然爆炸的意思,那就可以用blow up來形容,如果已經氣到突然失去理智,就可以說hit the ceiling或hit the floor,還記得吧!前面我們有提到,這類的片語可以用來形容狂喜或者是狂怒。你想,一個人好端端的去撞天花板或者是地板,那不是真的氣到神智都不清了嗎?如果崩潰了,就可以說freak out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果」然別具含義 (上)
最近天氣多變化,已經不是東山下雨西山晴,而是一下子下雨一下子晴了。有空還順便刮個風,於是,麋鹿兒感冒了。好吧,我承認除了拜天氣的不穩定之賜外,另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營養不均衡,所以抵抗力變差了。一個人出門在外,吃得很簡約,所以貴鬆鬆的蔬菜水果很少吃,維生素攝取不夠。因為感冒要多吃維他命C,所以我乖乖地飄去超市買了水果。想著買個檸檬來擠檸檬汁好了,於是在籃子裡丟了一籃檸檬,又想到蘋果對身體很好,所以又把蘋果丟進了籃子裡,然後香蕉對睡眠有幫助,又拿了把香蕉,就這樣,籃子就默默地滿了。有鑒於今天是水果日,所以我也就順便來分享一下跟水果有關的英文囉!首先上場的水果是蘋果apple,這個字應該幼兒園的小孩都認得吧!想當初我第一個會背的單字就是這個字啦!而且,蘋果跟櫻桃是大家搶著要的英文名字誒!超紅的,所以我們就從蘋果先開始吧! 講到apple這個字,先來介紹舉世聞名的「大蘋果」。知道這世界上最有名的「大蘋果」(Big Apple)是什麼嗎?不是某個品種的蘋果喔!指的可是琣國的紐約市。New York City被稱為大蘋果應追溯至1921年,當時負責撰寫《紐約晨遞報》(The New York Morning Telegraph)賽馬專欄的作者約翰·J·費茲·葛瑞德(John J. Fitz Gerald)因為在賽馬場跟來自於紐奧良的黑人馬伕聊天時,得知他們對於有機會來到紐約興奮不已,在他們眼中,紐約是個遍地黃金且充滿機會的地方,於是就以「大蘋果(Big Apple)」做為形容,意思是既好看又好吃,人人都想咬上一口。於是,大家稱紐約為大蘋果囉!雖然到了1970年代曾被淡忘,但是當時的旅遊局局長查爾斯·吉列特(Charles Gillett)運用了行銷的手法,讓大蘋果的形象出現在紐約各地,然後根植在世人心中,成為不可替代的稱號。 蘋果既好看又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所以,apple常被用來形容美好的東西,如果有人說,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你是我眼裡的蘋果。指的就是你是我心目中的珍寶,也就是「你是我的摯愛」,所以現在學起來,不要再說什麼你是我冬天的太陽、夏天的冰淇淋了,那太old school了,用英文告訴他,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你是我眼裡的蘋果」,多帥,這可是告白專用喔!關於這句話的典故是出自於聖經,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在這裏要提醒大家兩個地方,第一個,這句話用的是of不是in,你只要這樣告訴自己,蘋果並沒有被塞進眼睛裡,眼睛又不是冰箱,所以不能用in。而of有屬於的意思,所以,你是我眼裡的蘋果,用的是of,再者,這裡的眼睛,請不要加s,很多人會把這句話寫成 You are the apple in my eyes.這是錯的喔!錯的!錯的!順便一提,既然蘋果通常都被用來形容漂亮的東西,那就要注意這東西打哪兒來的。如果你看到apple of Sodom 指的是「華而不實」的東西。Sodom是個地名,在聖經裡是指罪惡之地,再罪惡之地的漂亮東西,再美也不會是好的,當然就是只有金玉其外囉!所以,如果你要說某樣東西「中看不重用」,就可以用這個片語來形容。比如說,「他昨天買的沙發其實只是中看不中用。」就可以說,The sofa he bought yesterday was found to be an apple of Sodom. 再來講一個大家都熟悉的。大家都知道蘋果派吧!就算沒吃過,也加減看過。我講的可不是麥當勞賣的那一種,而是圖畫書或者烹飪課會看到的,圓圓的蘋果派,上面有一格一格的,對,就因為蘋果派這樣的特性,所以,如果你看到apple-pie order 可千萬不要以為是蘋果派訂單喔,他指的是「秩序井然」,比如說,今天老師要來家庭訪問,全家就會開始動員大掃除,所以要表示「在她的老師來到前,我們要把屋子收拾得井井有條。」就可以說,Before my teacher arrived, we have put her house in apple-pie order.很有趣吧! 關於蘋果,還有一個我們很常看到的用法,那就是,The apple doesn't fall far from the tree.什麼是「掉下來的蘋果離樹不遠」呢?我們先釐清楚蘋果跟蘋果樹的關係,就不難理解了。這裡的蘋果是指兒子,生蘋果的蘋果樹當然就是父親囉!蘋果掉到地上,不會滾遠,總傍著樹腳。所以,就跟Like father, like son.的意思一樣,指「有其父必有其子」,只是要注意,遺傳自父親的特質可能是好的或者是壞的,所以可能是「虎父無犬子」,當然也可以是講「歹竹出壞筍」,或「上樑不正下樑歪」,同時這也可講母女喔!也就是同一家出品的,特質不會差太多的意思。 最後,我們來講一個好玩的複合名詞,apple-polisher ,把蘋果打磨擦亮的人,這可不是讚美的話喔,這是講人家「馬屁精」。為什麼呢?把蘋果打磨擦亮不好嗎?想想,你去買蘋果的時候,哪顆蘋果不是被蠟打磨得波亮,還需要個專人來擦嗎?所以囉,很容易理解吧!比如說,你要偷偷嚼舌根,說湯姆是個馬屁精,不管老闆說什麼,他都同意。那你就可以說,Tom is such an apple-polisher; he always agrees with whatever the boss says.其實蘋果真的是好物,不過不用打磨擦亮,直接洗一洗就可以了,帶皮吃跟不帶皮吃有不同功用呢!還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要多吃蘋果喔!文章你慢慢看,麋鹿兒去啃蘋果去囉!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關於身材那回事 (下)
上次我們提到了怎麼形容一個人是「瘦」的,但如果對方真的稱不上「瘦」,那該怎麼辦才好?所以我們今天來談談「不瘦」的說法。基本上如果對方的身材是比較「豐滿、圓潤」的,而且是帶有一點微微肉感的體態,那麼我們就可以用plump來形容,比如,你想要跟旁邊的人「偷偷說」「那邊那個胖胖的女生是我姊姊。」就可以用That plump girl over there is my sister. 為什麼要「偷偷說」?這是當然要的啊!如果你問我弟弟敢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這樣說我,他一定會跟你說,你找死嗎?哈哈哈,保證被肥腿踢飛。所以,要記得,這種話一定要小聲說喔!這裏的「胖胖的」其實只是比瘦子要多上那麼一點肉感,不是真的肥滋滋。 我記得我們最早學到的形容詞,胖,是fat這個字。這個字也有「脂肪」的意思,肥胖有很多種,千萬要記得,不要沾上個「肥」或「胖」字,就拿fat來說,這樣很容易招白眼的。麋鹿兒認真覺得胖也是有境界與等級的差別的,所以我們今天就來瞭解一下,要怎麼說人家「胖」,然後還可以全身而退,不被怨恨的眼神切成十八塊。 關於胖,像有些女生就天生有點嬰兒肥,胖嘟嘟的很可愛,也就是俗話說的「夯妮」,那就可以用chubby來形容,這個字用來形容圓圓肉肉的身材,是個帶點可愛意味卻不造成人身攻擊的字喔!而且通常有這種「夯妮」臉的人都有看起來像小寶貝一樣的天真氣質誒!所以,如果一個人有「嬰兒肥」,通常她圓圓的嬰兒臉會讓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Her chubby baby face makes her younger than her actual age. 因此,被這樣說的人會有點小小的開心,聰明的你一定知道,這個字千萬要背起來,是個很討喜的字喔! 那如果真的是無法忽視的胖,那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用「體重過重」(overweight)來形容,這是一個比較優雅而且不會傷人的說法,然後如果對方是屬於矮胖型的「厚片人」,那麼就是stout了。好,現在我們想像一下吐司泡水是不是就漲了,所以厚片人再發福一些,就會進階成為「桶狀」,這種像桶子樣,就可以用tubby來形容,因為tub 是木桶的意思。tubby 就是像桶子一樣圓圓胖胖,我們也可以用chunky來形容矮胖款的人。 這裏要提醒大家,如果對方看起來是真的胖得很誇張,感覺好像是生病了一樣,不管是真的生了病,比如說之前暴肥的歌手阿妹,或者是傳說中的「壓力胖」,就可以說他obese,你身邊一定有那種看起來已經非常胖了,但還是一直吃一直吃的人,尤其是甜食,感覺他好像非要把那一桌子東西都吃完才肯罷休,那你就可以說,「他無視自己的肥胖又一直吃甜食,可能真的生病了!」He ignored his obesity and kept eating sweets. He could really be sick! 這時候不是要勸他減肥,而是要勸他找到狂吃的原因,大部份是因為壓力而導致的,可能需要找精神科醫生了。對了,使用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這個字是非常直白的肥胖,如果對著人家這樣說,那真的非常非常不禮貌的喔! 既然講到了肥胖,那最後,麋鹿兒要跟大家分享一下,雖然「看到胖,但實際上不是真的在講胖」的狀況,也就是說,我們其實很常看到有關fat的片語或諺語,但是,實際上跟fat一點關係也沒有。這些表達方式通常都很口語,比如說,情人節你陪男朋友去夜遊一夜沒回家,正在開心看日出的時候,你收到老弟的簡訊「老爸知道你昨晚沒回家。」Dad found out that you didn't come home last night.可想而知你這時候的回應肯定是,「啊,這下事情大條了!」 Oh, the fat's in the fire! 前面提到fat這個字當形容詞是肥胖的意思,當名詞則是脂肪,所以,想像一下,「在火上的脂肪」,被火烤之後,脂肪變成油,然後再滴到火裏,火勢就更猛烈了,所以事態嚴重了!但是要注意一下喔!這句話跟火上加油又不一樣了,「火上加油」是add fuel to the flame,火不一定燒得到你,但是如果你是在火裡的脂肪就不一樣了,事態嚴重,可是跟你息息相關的喔! 如果說,你跟很久不見的朋友見面,一定很開心打招呼,「嗨,很久不見了!」如果對方跟你說,「對啊,來嚼幾分鐘脂肪吧!」Yeah! Let's chew the fat for a few minutes. 你可不要真的去拿塊脂肪來給他咬喔!也不要跟他說我不敢吃肥肉,雖然chew的意思是咬,但是對方的意思是「來聊一下八卦吧!」這跟gossip有點不大一樣喔,就是閒聊一會兒的意思啦! 最後,補充一個很常聽到的,fat chance,「肥胖的機會」。什麼叫做肥胖的機會呢?既然機會很肥胖,應該是說很有機會了喔!不!其實正好相反喔!fat chance指的是「沒有什麼機會」,不要想的意思,或者是用來表達「你想太多了」,根本沒有這種機會的意思。比如說,喝醉的人最喜歡開芭樂票,他可能跟你說,「如果我今晚中了樂透,我送一間房子給你。」If I won the lottery tonight, I would buy you a house.你就可以跟他說,「你想太多了。」Fat chance of that!叫對方「卡早睡卡有眠啦!」不過,這是一種比較不正式的用法,如果是正式場合或者跟上司對話就不要用了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關於身材那回事 (上)
講到要怎麼形容一個人的外貌,通常除了長相,就是身材,雖然大家都曾年輕過、帥過、正過也辣過,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體重也跟著成正比累積,慢慢地就會發現光用thin、fat、short、tall這幾個字好像不是太夠用,因為對方可能瘦得皮包骨,可能胖得像泡芙人,總不能用thin、a little thin、very thin或者fat、a little fat或者very fat就想要混過去吧!這也太抽象了一點。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形容身材的用字。要知道,講到身材就跟講到年齡一樣敏感,如果用對字會讓你飽受青睞,如果用錯字的結果可能就是慘絕人寰了。 好啦!我承認我是誇張了一點,但是,認真覺得有時候不小心挑錯字真的是會搞到烏鴉滿天飛,不能不慎啊!通常我們形容身材佼好的女性,如果他們是修長且苗條的,那麼我們會用slender或者slim,雖然這兩個字的中文解釋都是「苗條的」,指的是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又太少的苗條有致、穠纖合度的剛好狀態,但還是有一點微小的差異。通常slender用來形容女生,是指體態優雅的瘦;而slim則是指苗條纖細,拿來形容男生或女生都可以喔!每次講到slim這個字我就好有感覺,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對鄉土劇「台灣龍捲風」的那個slim body的減肥藥印象很深刻?有印象對吧!劉文聰用那種台灣國語的腔調唸出來的英文,真是讓人一聽難忘啊! 大多數女性希望她們能更苗條一點。Most women wish they were slimmer.所以減肥(go on a diet)已經變成全民運動了,但是千萬不要吃減肥藥(obesity drug)喔!健康的瘦下來還是王道啊!不過雖然這是個大家追求「瘦就是美」的年代,但是也不能瘦得太離譜,如果瘦成皮包骨,那就太可怕了,畢竟乾癟癟的身材實在稱不上美感。基本上,「一般」的皮包骨有兩種講法,一種是bony,從字面上很容易看得出來,是形容一個人瘦得只剩下骨頭,因為bone是骨頭的意思,所以,去掉字尾無聲的e加上y就變成了形容詞,指「骨瘦如柴」的意思,另一個常用的字是skinny,這個字是指人瘦得像皮包骨,因為skin是皮膚的意思,由於單音節短母音,所以重複了字尾再加上y,變成了形容詞,所以也很容易就可以從字面上推斷出這個字的意思,但是這個字通常帶有一點微微的貶義,除了說明認為對方太瘦,走在路上可能要擔心被風吹走,也有一點點的不大認同。比如,最討厭聽到瘦子喊自己太胖要減肥,這時候你就可以跟他說,「別再說要節食了!你已經夠瘦了!」Stop talking about going on a diet! You're already skinny enough.在這個句子裡用上skinny就比用thin來的生動。 那「不一般」的皮包骨指什麼呢?就是指因為生病或者飢餓而導致的骨瘦如柴,如果不大有概念,可以想像一下非洲難民的畫面或者是躺在病床上需要長期照顧的病患。所以這樣的皮包骨,我們通常會用gaunt或者emaciated來形容。通常gaunt這個字用來形容人因生病而憔悴消瘦,而因為飢餓或者生病而導致的骨瘦如柴則用emaciated來形容。在這裡提醒大家,基本上常用來形容人「瘦」的字,大概是這樣的概念:emaciated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全民瘋足球 (下)
最後要講的是,除了打贏世界盃總冠軍賽(World Cup final tournament)拿到最後的勝利,所有的獎項裡,最為大眾關注的就是「金靴獎」與「金球獎了」,通常,比賽會有一個所謂的「射手榜」(top scorer list或scoring chart),最厲害的射手都能入榜,而其中最最最厲害的top scorer,就是「最佳射手」,當然就是穿走金靴的男主角,最受矚目的「金靴獎」(Golden Boot)就是對於最佳射手的獎勵喔!附帶一提,所謂「最佳射手」,指的是進球最多「得分最多的人」,所以用top scorer,這裏的「得分的人」(scorer),是「得分」(score)這個字加上er這個字尾,就變成「得分的人」了,這種用法很常見,比如,玩家player就是play這個動詞,加上er,變成玩的人就是player,在球場上的player就是球員,他們是play球的人,如果你仔細注意,會發現有很多字是動作加上er構成的,就代表作這樣動作的人,舉一些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唱歌是sing,唱歌的人,就是歌手singe;跳舞是dance,跳舞的人就是舞者dancer;騎車是ride,騎車的人就是騎士rider;游泳是swim,游泳的人就是泳者swimmer等等,以此類推,簡單好用。 順便一提,射手榜(top scorer list)的項評比是以進球數多寡為依據,所以top在這裡也就是指球員進球最多,同理,在考試中,得分最高的考生就可以被稱為 top scorer,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狀元」,所以,如果他是學測狀元,就可以說他是top GSAT scorer,補充說明一下,大學入學考試稱為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一般美國的大學生入學測驗又稱為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 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簡稱GSAT),而在台灣,從聯考的制度一路到現在的學測跟指考,分別是Joi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JCEE) 大學聯考(舊制)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Subject Competence大學學科能力測驗,以及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Specified Subjects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如果是高職生,考的是統測,那就是TVE joi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這裏的TVE指的是Technological & Vocational Education,所以當然也可以說是Technological & Vocational Education join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只是超級落落長就是了。至於國中基測(BC Test)就是Basic Competence Test基本學力測驗。 說真的,top實在是一個很簡單好用的生活用字,如果我們形容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是top,那就代表他是頂尖的,He is the top one.就意味著He is the best one此外,top也可以當名詞,是陀螺的意思,也有頂端的意思,所以There is a cat on the top of the car,就是有一隻貓在車頂上的意思。 不過說真的,一個球隊能贏球,不單單只是一個球員的功勞,雖然好球隊一定有好球員,但是,最佳射手也不盡然一定出現在冠軍隊伍中,其實,進球是全隊成員共同努力揮汗、一起拚殺的結果,所以,世界盃還會評選出 Golden Ball,也就是「金球獎」,用來獎勵「最佳球員」(the best player)。 最後我們要來聊聊,這所謂的世界盃魔咒(World Cup curse),根據歷史資料顯示,境內外股市在歷屆世界盃都表現不佳,有可能是因為投資人的經歷被分散或者是國際市場上的賭球(football gambling)行為分散資金,當然這也有可能純粹只是巧合。講到賭球,就不能不提一下運動彩券,世足期間,臉書都會看大家PO文買運動彩券,然後發熬夜守在電視前面看轉播文,隔天再看到有人PO文寫早餐由哪一隊請客之類的,那讓大家瘋成一團的「運動彩券」,我們稱之為sports lottery,說真的,我是個對這種超級沒有sense的人,所以,我沒有跟上這股風潮,大致上跟運動彩券有關的英文,比較會用到的有下列單字,比如,押注稱為bet,這是指下注一場比賽的正確結果,也稱為lay、gamble和wager,而輸贏比數則稱為winning margin、總彩金為Gross Win、下注金額為stake,下注所贏得的彩金稱為winnings、賠率則是odds,基本上運彩的最低消費每次一百塊,The minimum play is NT$100.說真的,我到現在一張也沒買過,提醒大家,大家小玩怡情,可別真的大賭了,這不是偏財有大運,就是口袋要夠深才行啊!像麋鹿兒這種只能踏實工作沒偏財的小孩,就只能搖旗吶喊一下,運彩給別人玩就可以了!話說,現在世足已經踢完了,聽說整個世足期間台灣的總投注額高達七十億(7 billions),媽媽咪啊!真是太驚人了。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全民瘋足球 (中)
其實,如果認真要說明有關足球的用語,應該說上三天都說不完,隨便講講都一大堆,像是點球(penalty kick)、鏟球(slide tackle)、越位(offside)、阻擋(body check)、盯人防守(close-marking defense)、突破(break through)、假動作(deceptive movement)、築人牆(set a wall)…,所以我們來認識幾個一定要會的就好,哈哈哈。 不過,雖然是說「幾個」,但是整理起來也沒有很少,首先,我們來瞭解一下,從比賽一開始就會看到的,比較夯的幾個用詞,比如說,世足開打的第一戰,我們就稱為「揭幕戰」,就是opening game或者opening match,這裏的opening就是「開幕」的意思,其實在生活中也蠻常看到的,比如各種「開幕式」就是opening ceremony(開幕式),而在開幕式裡的致詞,就是「開幕辭」,也就是opening remarks。講到這裡,聰明的大家一定想到了,那「閉幕式」就是 closing ceremony而「閉幕辭」就是closing remarks囉!沒錯,you got it!此外,opening 可以泛指戲劇、演出的「首場」,所以,我們很常聽到的公演的首映晚會或者是戲劇表演的首演之夜,也也可以簡單地稱之為 opening night。 接著,在比賽進行中,如果有人抬腳射門,一定讓大家都為之屏息以待,一旦射球入門,大家都會開心到跳起來,但是最嘔的事莫過於「進球!進球!進球!Oh! Yes!」 但是,「不算!不算!不算!Oh! Shit!」的情況,因為太激動了,所以要說三遍,哈哈哈,遇到這種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情況,那真的是吐血不止,這種情況,就叫做「無效進球」(disallowed goal),disallowed是指「不接受」或者「駁回」的意思,這個字很好記,因為他由三個部分構成,dis-allow-ed,allow是指允許的意思,而加上了字首dis-則有否定的意思,再加上-ed,這個字就轉成形容詞,表示「被不允許的」,所以,「這個球被判無效」就可以說The goal is disallowed. 或者 The referee refused to allow it.。 通常比賽的時候,如果是主辦國,會享有所謂的「主場優勢」,不管是在氣候、水土上都比較其他從異地而來的國家來得適應良好,所以表現也相對比較好,就「享有主場優勢」,即enjoy home advantage,這裏的advantage是「利益」或「好處」的意思,所以,「佔人家的好處」,就是take advantage。 如果說兩隊實力相當,廝殺激烈,但其中一隊在比賽的最後時刻攻破對方球門,讓對方沒有反撲的機會,這最後的一球,我們就稱為「絕殺球」(last-gasp goal),此球一出,另一方就算想要「把比數扳平」(get the equalizer)都無望,因為「來不及了」,通常,絕殺球踢完,哨聲也會跟著響起,殘念!其實last-gasp這個字具體描繪出「最後一搏」的緊張激烈狀態,因為,gasp這個字,是指「喘氣」或者「氣喘吁吁」,所以大家都在拚最後這一口氣,就是指最後的拚搏,而用來形容人的時候,也可以表示「剩最後一口氣,(就是臨終的意思)」,或者是「羸弱的情況(就剩那最後一口氣撐著)」,順帶一提,一般要是我們聽到一個十分驚訝的消息,會倒吸一口氣,那就是 gasp with surprise at the unexpected news了。 再來,如果兩隊打得難分難解,喔!不是,是兩隊一直纏鬥到最後卻分不出勝負,那麼,就會進入所謂的「加時賽」(overtime),在比賽中若陷入加時賽,就可以說兩隊正in the overtime,而overtime,通常簡稱OT,另外,也可以用extra-time 來表示「加時賽」,那相對的「比賽的常規時段」就可以用 regular time 來表示。 除了進入加時賽會讓整個觀眾群情沸騰之外,另一種狀況就是比賽「爆冷門」了,所謂比賽中的「冷門」(upset),就是指「被普遍看好的參賽隊或隊員被對手擊敗的情形」,即 a situation in which a person or team beats the person or team that was expected to win,這裏要跟大家說明一下,upset這個字本身有「打亂」、「顛覆」以及「使心煩」、「使不安」的意思,其實也蠻好記的,如果計劃被打亂,結果被顛覆,當然會讓你心煩或者不安囉,對吧!要怎麼用呢?例如,「下雨打亂了我們的野餐計畫。」就可以說,Rain upset our plans of picnic.如果要表示「這件消息讓他們心煩。」就可以說,The news upset them.有沒有注意到upset在現在時態或者在過去時態都是upset,對!所以,千萬不要忘記喔!如果你怕忘了,就跟麋鹿兒唸一遍,「現在」、「過去」、都一樣「煩」,(現在式、過去式都一樣是upset),記起來了嗎? 除了「不被看好的球隊」突然間把「被看好的球隊」給KO了的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雖然沒有拿到冠軍,但是實力被高度看好,甚至是具有直逼冠軍隊的評價,那這樣的球隊,雖沒贏冠軍但猶榮,有「無冕王」的呼聲,這所謂的「無冕王」,就是uncrowned king,所謂「無冕」就是「沒-戴皇冠-的」,所以,un-crown-ed,很好記對吧!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全民瘋足球 (上)
最近世界盃開打,全民陷入瘋足球的症候群,群組不斷被足球刷版,除了足球熱之外,最大的原因應該運動彩券的關係,你有沒有買呢?沒關係,我不會告訴人家的,今天麋鹿兒也來跟風一下,聊聊世界盃足球賽跟運動彩券。 還記得小時候,常常搞不懂英式足球跟美式足球的差別,老師就會說,長得像「少林足球 」那樣的英式足球,就是soccer,而美式足球,也就是橄欖球,叫做football,可是,如果眼尖一點的朋友會發現「世界盃足球賽」的全名叫FIFA World Cup,壓根都沒有S出現,而且看世界盃的時候,經常看到"FIFA"的字樣在眼前飛舞,那到底是什麼? 且聽我道來,說到FIFA,指的是國際足球聯合會,簡稱國際足聯。這個機構的英文全稱是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ssociation Football,不過,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如果按照這樣的字來排,頭字的縮寫應該是IFAF,為什麼會是FIFA呢?其實,如果瞭解足球的歷史,就會發現,FIFA的縮寫是從法語來的「國際足聯」來的,而國際足聯是1904年5月21日在巴黎的法國體育運動聯合會總部成立的。最初的成員國有比利時、丹麥、法國、荷蘭、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並且在同一天,德國足聯也通過電報表達了希望加入的意願,所以,「國際足聯」的全名叫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法文),所以,縮寫才會是FIFA而不是IFAF喔! 現在讓我們來好好地認識一下,首先,來看一下跟足球的場地有關的英文,足球場我們稱之為field或 pitch,兩邊各有一個球門(goalpost),然後分為中場(midfield)與後場(backfield),中間有一個圈圈稱為中圈(kickoff circle或center circle),此外球場上比較要注意的線有中線(halfway line)、邊線(touchline或sideline)、球門線(goal line)及底線(end line),另外還有點球的罰球點(penalty mark)、禁區,也就是罰球區(penalty area)以及小禁區,也就是所謂的球門區(goal area),到這裡應該還可以吧! 接下來,就是在球場上跑來跑去的那些人,足球運動員當然是football player,而這些選手又分為前鋒(forward或striker)、前衛(midfielder)、中鋒(center forward)以及後衛(full back),還有守門員(goalkeeper或 goalie),其中,前衛又分為左前衛(left midfielder)與右前衛(right midfielder),還有攻擊型前衛(attacking midfielder)和防守型前衛(defending midfielder);而後衛則分為中後衛(center back)、左後衛(left back)以及右後衛(right back),另外拖後中衛又稱為「清道夫」(sweeper),很有趣吧!當然球隊一定要有教練(coach)只是他們是不能上場的,非球員但是能在場上搶風頭的,大概只有裁判大人了,裁判稱為referee,另外也有巡邊員(lineman)喔! 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後,接下來我們來瞭解一下足球的比賽方式有哪些,基本上有預賽(preliminary match)、循環賽(round robin)、加時賽(extra time )、淘汰賽(elimination match)、決賽(final match),有沒有發現有趣的地方,對,除了循環賽,他們都叫做match喔!但眼尖的你一定會發現「世界盃總決賽」稱為World Cup final tournament,是的,總決賽tournament喔!一般比賽有中場休息(half-time interval),如果有球員受傷,則會有「傷停補時」(injury time);而如果兩隊實力相差懸殊,就會產生一邊倒的狀態,這種「一邊倒的比賽」稱之為one-sided game;基本上,兩隊都要遵守比賽規則(competition regulations),如果有選手沒有通過「藥檢」(doping test),那就會拿到禁賽命令(match ban);如果選手違規,那麼就會拿到裁判的黃牌(yellow card)警告,或紅牌(red card),一般犯規稱之為foul,而技術犯規當然就是technical foul囉!如果集滿三隻紅牌就會被送走,所以選手被「判罰出場」就叫做send a player off喔! 暸解了跟一般比賽的方式有關的英文之後,接下來,我們把鏡頭拉到場上,定格放大,世界盃足球賽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很帥的球員之外,球員那超高的技巧真的令人歎為觀止,所以,也要會一兩個來說嘴才行啊,有關足球的技巧,在我心裡排名最帥的,大概就是「倒掛金鉤」了,那叫做bicycle kick 或overhead kick,說真的,帥爆了對不對,那一些比較基本的,比如說開球(kick-off)、盤球,帶球(dribbling)、傳球(pass)、停球(stopping)、頭球(header)等等,如果用胸部停球,則稱為chesting;一般來說,傳球來有分短傳球(short pass)、長傳球(long pass)以及橫傳球(cross pass),如果球傳到位,那個「傳」的動作就「停止」了,那我們就稱為spot pass,如果接到人家傳來的球,那就是take a pass,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一些比較華麗的傳球技法,比如說,三角傳球(triangular pass)、高吊傳球(lobbing pass)、邊線傳球(flank pass)以及淩空傳球(volley pass),超酷的,喔,對了,還有射門(shoot),而且射門還分近射(close-range shot)跟遠射(long shot),話說,除了倒掛金鉤之外,我覺得跳起來頂球(flying header)也很帥,但是我蠻擔心球員的腦袋與智商,這樣撞不會撞壞腦袋嗎?不過倒是沒有聽說足球員智商普遍低落的傳聞,所以應該是他們的頭好壯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