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留住綠色感動
毒辣的炙陽一夏更甚一夏,平日出門總會記得多穿上一件輕薄的長袖外套,即使悶熱了些,至少讓皮膚免受曬傷之苦。那日估量著天氣陰鬱,索性著短袖上衣騎著機車出門,詎料烏雲散去,霎時又是艷陽高照,如此令人措手不及的「變天」,讓曝露在衣物之外的皮膚一陣灼熱,烈日的威力當真不小,倉皇忍受「烤刑」的我心想:若有樹蔭遮擋,肯定舒服多了::: 車行至小徑圓環,想到中央公路兩旁一片矮樹與花木,難避烈日當空,當下決定往環島北路行去,只因那兩旁的木麻黃雖不若兒時那般濃密罩頂成隧道之姿,至少行經機車道仍可獲得相當程度的「庇蔭」。馳騁在這木麻黃夾道的路上也總覺得格外親切,頭頂上茂密的枝葉將炙熱的陽光阻絕,涼風徐來讓人忘了夏日煩躁,一大片深綠映入眼簾教人心曠神怡。雖然這陣子這條路上多處施工、通行不便,但想到能享受綠蔭的庇護,其他的也沒啥好挑剔了。 想到以前隨處可見木麻黃「霸佔」馬路上空的壯觀景象,隨著天災肆虐、土地開發及林相改造,這些「金門印象」逐漸消失,多數只能成為腦海中的模糊記憶,在每一個炎炎夏日裡重新被想起。 在副刊中看到赴金門遊玩的台灣觀光客描述著對木麻黃獨特之美的感動,也曾在言論廣場拜讀過多篇關心島上木麻黃命運與未來的文章,足見這看上去不怎麼美的樹種,卻是金門之所以為金門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已經消失的或許無從挽回,但願一息尚存的能有生存的空間,該去該留應有妥善評估規劃,畢竟它們不僅代表一個樹種,也是金門的一種圖騰、一份伴隨著許許多多在地人成長的回憶!
-
少年得志大不幸
知道︽蚌裡珍珠︾是怎麼成長的嗎?據說,在大海裡,有一種巨大的蚌,這種蚌會分泌一種液體,經過長年累月的「磨合」後,這種液體就會糾結成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由於珍珠是經過時光歲月的孕育才製造出來的,所以珍珠的光澤就顯得特別的柔和,珍珠的外表也特別的圓滑,也因為如此,珍珠的價值就愈發的不凡了。可是,當人工養殖的珍珠大量生產後,珍珠的價值就每況愈下了,而且這種珍珠似乎也少了自然珍珠的那種光澤和圓滑,反而變成了人工培育的粗糙品了。 其實,人也像珍珠一樣,小時候,有父母的愛護,有師長的教導和社會的磨鍊,慢慢的,我們在生活中積蓄了自己的光澤,也慢慢的磨平了自己的脾氣,同時慢慢地使自己更加的圓融,等到有朝一日被人發現了,我們就可以將自己內在的光澤展現出來,並以圓融處事的個性,在社會上嶄露頭角,為自己博得一個好價碼。 當然,如果我們從小就在父母、師長用心的培養下,動不動就怕輸在起跑點的被施以英才教育,那麼,等我們一出社會,也許馬上擁有了豐富的智慧,可是,你也會發現,有些年少早發的年輕人就是那麼地容不下別人,又是那麼地自私,和那些天然的珍珠比起來,他們總以為自己是多麼地高貴無瑕、完美無缺,殊不知,一顆完美的珍珠,是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才能煥發出光彩的,如果少不經事強自出頭,光澤不但有限,圓滑更是有限;古人說:「少年得志大不幸。」正是這個道理。 在蒼茫的人海裡,你的處事夠圓滑嗎?你是一顆完美的珍珠嗎?無論是待人還是接物,你夠成熟嗎?生命中,你又有多少光澤可以綻放?如果你始終渾渾噩噩的不知何所適從,也請你不要輕易的對人生說放棄,所謂來日方長,多向周圍的人學習吧!多向大自然要點光澤吧!多利用時間來砥礪自己以增進圓滑吧!只要肯用心,我們相信,任誰都可成為一顆最光采、最迷人的珍珠。
-
企業形象
企業最高目標,大體言之,莫不在追求「永續經營」這四個字。 一家企業能成為「百年老店」,除經營者努力外,企業形象的建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 古早人做生意,講求「童叟無欺,貨真價實」,這就是在打造企業信用,讓消費者倍感信賴,以展鴻圖;時至今日,商場瞬息萬變,做事業,不僅要有誠信、有好產品,更要懂得形象包裝,投入公益活動,才能樹立正直、鮮活的優良企業形象,吸引大眾目光,打動消費者的心,讓自家產品在行銷上變得更為無往不利。 企業形象的維護與建立,須靠長期不斷的用心去耕耘與呵護,方能克竟其功,如果有個事件,稍微處理不慎,一粒老鼠屎也會壞了整鍋粥。例如前些時候,「耐吉」公司安排籃球大帝喬丹台灣行,草草帶過收場,就曾引起廣大的粉絲不滿,與輿論的一陣撻伐,「耐吉」形象受損,產品自然就不再那麼風光,引人入勝。 近來喧騰一時的新光集團兄弟鬩牆之爭,鬧得沸沸揚揚不可開交,驚動老母也出來發表聲明,公開說了重話,自是對企業形象的另個大傷! 說了二個企業形象不良示範反面教材,我們也不妨來舉個成功的典範│國泰人壽企業,這幾年來贊助雲門舞集下鄉公演,所到之處,可說感動百萬人心。國泰出錢出力,藉由雲門這無價瑰寶,不僅讓藝術走入普羅大眾,提昇國內民間藝術文化水準,也提昇了國壽在鄉野間的本土企業形象,對國壽永續經營發展,將是最大的加分。 企業形象是企業永續發展重要一環,本土企業│金酒公司,欲走向世界與人爭鋒,如何建構出一優秀企業形象,這是值得當局與鄉親共同關心、集思廣益的重要議題。
-
跟著潮流走
認真說,我算是一個比較愛書的人;以前上台北,總要撥空逛重慶南路書街,或跑一趟光華商場舊書攤尋寶,搬回一堆喜歡的書籍,工作餘暇慢慢品讀,以滿足求知慾與藏書的嗜好! 最近陪孩子上台北,為幫他添購筆記型電腦,又去了一趟光華商場,也順便逛地下街舊書攤,但見賣舊書的攤位剩下寥寥無幾,隱埋在電子產品商家之中,心底不由得升起一股落寞的感覺,直嘆電腦與網路科技日漸成熟,傳統出版業即將在時代洪流中淹滅! 過去,金門是戰地實施軍管,不但電視無法看三台,很多報刊雜誌亦管制進口,能拿到一本過時的「勝利之光」、「文藝月刊」、「文壇」,都如獲至寶愛不釋手,有機會到光華商場,面對滿坑滿谷的廉價舊書,「既入寶山,焉能空手而回」? 而今,人類科技高度文明,一個觀念的突破、或一項新技術的發明,即讓一個行業快速興起或消失,諸如電腦打字普及,千百年來老祖宗發明的鉛字排版,一夕之間完全淘汰出局;電腦與網路興起之後,一台像筆記本的電腦,不但可儲存所需聯絡、行事曆、備忘錄等個人資料,兼可容納一百本傳統書籍,閱讀起來可任意調整字體字型、自動翻頁,亦可輕鬆節錄作筆記,其方便性多不勝數;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產品僅值二至五萬元,可隨身攜帶,無論走到那裡,透過網路進入如「熾天使書城」和「龍騰世紀書庫」的圖書館網站,想看什麼書,應有盡有。亦即「電子書閱讀技術」日漸成熟,上網人口愈來愈多,已成閱讀主流平台,傳統紙張書籍將逐漸消失。 從前,「臨窗深夜猶燈火,知有人家勤讀書」,讀書人想求取功名,都要長伴青燈黃卷,最高的境界是「三更有夢書當枕」;如今,傳統書日漸式微,這是擋不住的時代潮流,喜歡讀書的朋友,倘若還不會敲鍵盤、按滑鼠,是該趁早學習,唯有跟著潮流走,才是明智之舉!
-
相識相逢,自是有緣
二十幾年,八千多個日子,可說是一段很長、很長的歲月:::。 那麼長久的時間裡,彼此一直沒有再聯絡過,音信全無。余也不知對方人在何處?是否安好!總教人思念。憶起那一段相處不算長的美好日子,有著許許多多的歡笑。 以為對方忘了!余想。要再相逢、再見面,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何日呢! 人生,總是會充滿著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讓你從沈入平淡的生活記憶裡,再激起歡欣、喜悅的心情,沈醉友情的溫馨裡! 八月初秋,陽光燦爛,大地一片的翠綠。這時,剛好電話鈴響,余想是從台灣帶孩子回來娘家渡假的小姨子,她打電話要找姐姐講話;或是小朋友要來家裡和小朋友一起玩!抑是:::。總之,沒有會想到,二十幾年沒有聯絡、不見的人,會突然地在電話裡出現。 「喂!你好!」請問金驤的家嗎?金驤在不在!電話頭傳來的聲音很陌生,一時無法憶起。您是:::!我是林,金驤以前台北的同事。腦海裡的記憶快速的一頁頁翻動,余心裡頭念著:以前台北的同事、以前台北的同事:::。 你是林?真的是你!是:::。見面時,內心裡又是驚,又是喜的!記憶盒子打開,二十年前的種種,如海浪一般的湧現,興奮莫名,那麼的熟悉,又回到了當年的時光一樣。他沒有多大的變,只是彼此的年齡都增長了,亦都各自成家立業了。 事隔二十餘秋,彼此倆人又在金門的土地再相逢。當年,余離開台北返鄉,他也入伍服役,隨部隊移防駐守金門,保民衛國。再見面,也是因緣使然。詩云:「人生動如參與商」。相逢相識自是有緣,彼此的情誼,會歷久彌新。你若也有如此的友誼緣份,更應倍加的珍貴與愛惜,互相的祝福,人生的旅程會更增添溫馨的色彩。
-
堅持到底最難得
公益彩券上路以來,創「連槓」次數新高,頭彩彩金高達十二億的大樂透,讓全民陷入前所未見的瘋狂境地,連對岸的「大陸同胞」與「阿度仔」也來湊熱鬧。最後,終於如北銀所預測,「連槓」次數終止,頭彩鉅額彩金由兩位幸運兒平分,羡煞所有彩迷與旁觀者!坐擁六億橫財是何等心情,確實令人好奇。但令我更感興趣的是,一度傳聞其中一位幸運兒靠著持續簽注特定一組號碼,終於在財神眷顧下如願以償。若果真如此,那麼這「億萬富翁」的頭銜不僅是好運促成,似也該歸功於投注者的那份堅持與執著。 俗云:「有志者,事竟成。」玩樂透全憑機率,中不中獎固然非人力所能左右。面對這種賭運氣的金錢遊戲,不論是每期砸下重金包牌下注,或是細水長流的一次買一點希望,在不確定財神何時光臨又不願輕易放棄發財美夢的前提下,唯一能做的只有持之以恆的玩下去。而在不斷變動的各種數字排列組合中,獨鍾一組而能一路走來不離不棄,終於等到開花結果的一天,也可算是這句俗話的最佳體現了。 當多數人選擇以自行圈選或電腦快選方式,不斷變換數字組合追逐著同樣變動不羈的幸運之神,執著地固守一組號碼等待好運降臨的人需要更大的勇氣,也更顯難得。這個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看看我們周遭,不也充斥著變來變去、毫無準則的人?換個心情、換個位置,就換一套做人處事的標準。居上位者朝令夕改,在下位者見風轉舵,只問功利不見風骨。相較之下,能堅持個人原則而不隨波逐流者,倒成了可敬的「稀有動物」了。玩樂透看機率靠運氣,隨機應變也好,從一而終也罷,無優劣之分。但做人還是多一點擇善固執,少一些詭變虛妄。畢竟,無論時局如何混亂多變,能不役於權勢而堅持自我者,或未能飛黃騰達,但至少無愧於心。
-
想法決定未來
在溽熱難當的考季裡,曾看過這樣一個清涼有趣的故事:有位秀才第三次進京趕考,住在一個經常住的店裏。考試前兩天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表妹脫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著背。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表妹都脫光了躺在一張床上了,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喲,我也會解夢的。我倒覺得,你這次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你表妹脫光了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的時候就要到了嗎?』秀才一聽,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居然中了個探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說得更明確點就是,想法決定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樣的想法,就有什麼樣的未來。你可以選擇你要的人生,但消極抱怨只會讓事情更混沌。你可以選擇早晚抱怨別人,也可以在覺醒後力圖振作,它不一定會推翻過去所有的生活步調,它可以是一個當下念頭的轉換,或是一個行為的修正。所以,不放縱自己的言行,也不要輕易斲喪自己的志氣,我們相信,懂得趁機造勢者,機會的大門將永遠為你而敞開。總之,現在開始,永不嫌遲。一個好的故事可以純欣賞,但也可能成為改變一個人的契機,知道自己要改善的地方,並且致力去完成它,才是真正有勇氣的人,而成功總是屬於那些堅持到底的人。
-
「問題在信心」
說實在的,在後五二○,生活在中華民國的人們,都有一份不太快樂的感受。 綠營勝選,沒有太多歡呼,藍營敗選,卻是義憤填膺。從藍綠的嗆聲,到驗票,到追求槍擊真相,政治紛紛擾擾,連帶的,也把兩岸關係搞得緊張兮兮,劍拔弩張!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個颱風,一陣暴雨,唏嚦嘩啦的帶來個「土石流」。土石流誠可怕,但隨土石流奔騰而來的口水,才教人民心寒。家園破了,猶可重建,人心被撕裂了,真的很難彌補,這才是我們的悲哀! 反映在最敏感的經濟櫥窗│股市,就是跌得鼻青臉腫的一片慘綠。大家也都知道,股價跌得過多,本身就是一個大利多。無奈,有的股價已跌到腰斬再腰斬,股民仍是無動於衷,甚至有的還認賠了事,失望的選擇離開市場。一言以蔽之,就是信心脆弱到了極點!真是嗚呼哀哉。 何以致之?為什麼?為什麼? 元大集團總裁馬志玲,日前就曾面對低迷的股市感嘆說,現在台股的本益比實在太低了。他認為,只要兩岸關係好轉,台股就一定會漲,甚至房地產也是如此。 真的是這樣嗎?這或許只是其中重要一環。所謂「安內攘外」,如果沒有清明的政治,嚴格的金融監理制度,良好的治安環境,一切的一切還是猶如緣木求魚。 因此,如何內修政治,搞活經濟,外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改善兩岸關係,實為現今當政者責無旁貸之大責。 雷根競選時有句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切中時弊,打動人心,躍登美國總統寶座。現時國人的問題則在信心,而國人的信心,建立在執政者的有所作為,治國若烹小鮮,執政如能端出一道道好菜,果真如此,不信民心喚不回,必能重拾往日的希望與快樂!
-
花生成熟時
時序輪迴,一年容易屆炎夏,又是花生成熟時! 幾百年來,家裡世代務農,花生是主要的作物之一;因為,過去島上是封閉的農業社會,作物收成沒有銷路,泰半以自給自足為主,而種花生的目的,除了換取一家人食用油,更重要的是,農家靠牛拉犁耕田,冬季草木枯乾,曬乾的花生藤是牛隻的草糧。 小時候,每屆花生成熟的季節,一家人無分老少,天麻麻亮即上山拔花生,太陽高掛的時候,則把花生藤搬到蔭涼的樹下,仔細摘下一顆顆的「土豆莢」,大部份曬乾儲存,以備「油行」前來收兌,小部分則煮熟曬乾食用。 事實上,種田人家靠天吃飯,天不下雨或風災、蟲害的「歹年冬」,三餐都難以溫飽,更別說還有其它「零食」;然而,每年採收完花生,孩子最高興的莫過於每人能分得一小甕熟花生,肚子餓了隨時可抓一把剝食充飢。 其實,花生就是俗稱的「土豆」,可榨油或食用,經炒熟、烘焙之後,特別香脆可口,製作「紅龜粿」,尤其風味絕佳。昔時製成貢糖朝聖,成為有名的皇帝御前點心,相沿至今,更是金門名揚中外的特產。 據鄉野傳說,花生原本和其他豆類一樣,開花結果成莢懸在藤蔓間,因明太祖朱元璋幼時曾躲睡在花生田藤蔓裡,被一顆顆花生莢「苛」得一身疼痛,起身之後隨口說了一句:「頂開花、下結仔,大郎囝仔愛吃仔死!」真命天子開金口,花生真的地上開花,再鑽進地裡結果,所以也叫「落花生」。 如今,雙親年邁無法再養牛耕田,兄弟們皆在外成家立業,無人願繼承耕作的衣缽,家裡的田地逐漸拋荒,已兩年沒有種花生了;而我的孩子生長在市街,他們天天吃麵包,卻不識黍麥,更不知土豆為何「頂開花、下結仔」長在泥土裡! 又是花生成熟時,家裡已不再種花生,日前路過作家陳長慶的書店停車喝茶,有幸分享親友贈送他剛採收的花生,倍覺香脆可口,不自覺地又勾起往日情懷!
-
收穫的喜悅
「要怎麼收穫,先要怎麼栽!」這是胡適之博士所說的一句話。 今年的仲春之際,伊和太太兩人,趁著春雨過後,田園泥地濕潤鬆軟,正是鋤草、翻土、整地的好時機,也是落花生播種的最佳季節。 「你會嗎?」伊對太太的質疑有點不服氣。 小時候,伊曾隨父親下過田,僅於幫忙拔拔草,捉捉蟲而已;要說是真的拿起鋤頭種田,那是還有得學的呢!尤其,十幾年來,伊的太太也沒有看過伊拿起鋤頭下田。所以,說要種田,還是要先知道怎麼栽才成,不是想了就可以有收穫的。 既然決定了,不下田一試,怎會知道好與壞呢? 講起伊為什麼起了要種落花生的興致。有一次,伊和相識多年的友人,聊著聊著,友人說起他明年退休後要過著「歸田」的生活,養一頭牛、搭一間小屋、種幾畦菜,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好好過自己想過的閑暇生活日子。 於是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伊上五金行買了一把鋤頭、一把鐵耙子,以及必要的工具。萬事皆備,興致勃勃,伊和太太一起下田鋤草、翻土、整地去了。說來還真的應了一句話:「真的不是想的那麼的簡單!」 經過多日的努力,田草弄乾淨了,田畦亦耙作整齊。接下來,依一定的間距,播種下花生種子,然後再耙平,以泥土蓋住花生種子,就算完成播種的工作。期間,還經過二、三次的除草、鬆土,一直到花生開花結果成熟,前後要大約三個月半至四個月的日子。 收穫的日子到來了!經過一百多個日子的期待,那天伊和太太下田收拔落花生,看見努力的汗水,結成累累的果實,內心是無比的興奮,也體驗了「粒粒皆辛苦」的真義。做任何事,又何其不然呢?只要肯踏實、認真、努力、學習,有了付出,一定就會有收穫。
-
保持熱情就對了
記得金門剛開始有知名連鎖超商加盟進駐時,提供了地區消費大眾除了傳統「矸仔店」之外的另一種購物空間,像我這般「拚暝工」的夜貓族也總是習慣在下班返家途中走進那「眾燈皆熄我獨亮」的醒目店面,準備隔日的餐點。事實上,這個遍布各角落且全年全日無休的「好鄰居」吸引顧客的不是價位,而是它無所不包且無時無刻不在的「便利性」,但除此之外,令我感到有別於地區傳統商家且印象深刻的,是店員在制式化訓練下表現出來充滿活力與熱忱的服務態度。 當您走進店裡,總會聽見服務人員「歡迎光臨」的清亮聲音,消費臨去再送上一句「謝謝光臨」,每逢新品或促銷也總會用極精神的音調向每一位踏進店門的顧客「覆誦」,這些帶著十足笑容與活力的年輕人「輪班上陣」,讓一天裡每一個時段上門的客人都得到熱情的招呼,我暗自想著:這樣的服務熱忱,不論是企業化訓練使然,或店員熱愛工作的自然反應,若能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那便是十分難得,也不枉消費者的用力支持了。不過,幾年下來,實質的商品服務雖仍不負「便利」精神與宗旨,但店員的熱忱與笑容卻不再那麼「整齊劃一」,一樣的招呼語,也彷彿變成單調的口頭禪,聽進耳裡總少了一份感動:::::。 也許對大多數人而言,購物本身才是重點,服務的熱情增減無所謂。但在這個強調「消費者導向」的時代,有形與無形的服務同等重要,同樣需要堅持貫徹。其實,無論從事哪一種工作,全心投入、保持熱情是不變的法則,不管所服務的機關或企業是否嚴格要求訓練,對個人的工作精神與態度仍應有一定的期許。身處私人企業也好、公務機關也罷,用真誠與熱情看待工作與所服務的對象,必能樂在其中,贏得肯定。
-
修口與修心
「吃素不當,當心賠掉健康」。這樣的論證法則,多年來在我的腦海裡根深不移。特別是當媒體揭發,市面上販售的素食料理,竟然有百分之七十五可能含有動物的成分,實在讓廣大的素食者搖頭嘆息,直呼噁心!出家人更痛批黑心業者根本是「對不起佛祖」。 您吃素嗎?有一些分析料是這樣說的,一般吃素者罹患肝癌的比例是一般人的二點五倍;有過B型肝炎病史者更高達四、五十倍。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資料危言聳聽,更與吃素有益健康的論調大相逕庭。從前大家都說吃素好,尤其是在學佛、學禪風氣大開的時候,社會上更掀起一股吃素的風潮,拜佛茹素儼然成了主流中的主流。可是證諸營養師與專家的說法,吃素到底好不好卻又是個見人見智的問題。 記得有一位法師在佛學講座中常告誡崇尚素食主義者,吃素最重要的就是「豆類」要夠,因為豆類中含有極為豐富的油脂和蛋白質,這些絕對是人類的營養之源。可慮的是,有些素食者由於食物選擇不當,再加上「黑心素食」充斥,很容易出現維生素B群缺乏的情形。事實上,統計數字也會說話,很多素食者面有「菜」色,全是吃素不當,營養不良的結果啊! 國內專家常說,吃素的人如果也喝鮮奶和吃雞蛋,並從各種不同的素食中攝取養份,那麼素食者根本不用擔心營養不良的問題。諷刺的是,很多人雖然不喝牛奶也不吃雞蛋,可是一見到那些形像畢俱,望之令人垂涎的麵製「滿漢全席」,還不是照單全收來者不拒,這種修口不修心的作風,不論是出於宗教因素也好,或者是為了祈求心之所安也罷,確實有點不倫不類,也讓人覺得本末倒置! 無可否認的,吃素有吃素的好,不吃素者只要慈悲心常在,大概也有「自處」之道,所謂各安天命,各取所需,能「樂在其中」,不矯柔、不造作,修口與修心同在,那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