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英語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視訊會議中會用到的英文 (下)
視訊會議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常常一堆人同時在講話,要知道在講什麼,這不是有聽音辨人的功力就可以的,一陣七嘴八舌之下,誰也聽不清楚誰在講什麼,那這種時候該怎麼表達我們希望大家「一次一個」說就好?我們可以說「可以一次一個人說話嗎?」"Could you speak one at a time?"在這邊我們用助動詞"could"而不是"can"這並不是因為兩個字的意思上有差別,他們都是「可以」的意思,而是在語態上,過去式型態的助動詞除了原本在使用上是過去時間所以必須要用過去式之外,在一般表達上,助動詞用過去式來表達是比較禮貌的。另外,如果要更正式一點,我們可以說"「可以請你們一次一個人說話嗎?」May I remind you to speak one at time?"在這個句子中,我們會看到使用了"May I….?"這個句型是很有禮貌且正式的喔!另外這裡,有一個字叫做"remind",中文是「提醒」的意思,這個字很有意思,在英文的字首中"re-"有「再」的意思,所以"remind"就是讓事物再一次出現在心中,那就是「提醒」啦!是不是很好記,所以"May I remind you to speak one at time?"其實就是在跟大家說,「我可不可以提醒一下大家一次一個人說就好?」順便補充一下,如果我們要提醒某人「某件事」,用的介系詞是"of"喔! 如果對方嘴巴含滷蛋,或者是因為開會的人是不同國家的人所以英文有口音,聽不大清楚,那我們可以說,"Can you say that again?"「(不好意思我沒聽到)可以再說一次嗎?」千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不敢說,如果沒聽清楚對方的意思而回錯話,那才嚴重,其實如果是日常我們聽不清楚人家說的話,希望對方再說一次,我們會說"Pardon?"一個字就能清楚表示,簡單明暸。但是在開會的時候儘量不要這樣說,尤其是視訊會議,因為這個字太短了,就算把這個字講完,對方可能都沒聽懂你在說什麼就過去了,所以用句子來表達會比較清楚一點。如果是正式場合,可以說,"I am afraid I didn't understand. Could you repeat that, please? "「不好意思,我不大懂,你可以再說一次嗎?」這麼有禮貌,還拒絕,就太不給臉了,對吧!還是要跟大家說一下,雖然這裡用到"I am afraid …"(我恐怕…)這並不是表示對方職位很高或者很威,所以我很害怕,說話的人並沒有害怕的意思,這個用法很常用在必須要傳達負面訊息給別人的時候,用來緩和對方心情的。比如說,排了很久的隊,好不容易等到自己的時候,賣完了,聽到店員說,"I am afraid we all sold out."「不好意思,我們賣完了。」雖然很吐血,但是我們也不能去翻桌,人家都先表示「怕」了,對吧! 有時候,講話講到一半,感覺好像突然冒出個不知名的人來,頭像還是虛擬的,進來就發言講了一堆話,也不知道到底是誰說的,或者是有些人遲到了也不講一聲就悄悄進來會議室,然後突然間就霹哩啪拉的發話,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這時候就可以問一下,「誰有剛加入嗎?」"Who was that that came in?"如果大家正在興頭上,討論很熱烈,你有一些想法想要補充或分享,這時候想要打斷別人,那我們可以簡單說,「我可以快速地補充一件事情嗎?」"Can I add something quickly?"或者是「不好意思打斷你,我可以快速問個問題嗎?」"Sorry to interrupt you, but can I ask a quick question?"通常會用"a quick question"來說的,都不是什麼大問題,都是可以很快得到回答的「小問題」,對,「小問題」並不是"a small question"或"a little question"而是"a quick question",千萬要記住喔! 通常會議開起來都是漏漏長,如果說有要事必須要中途離開,那怎麼辦呢?千萬不要默默就飄離了,要記得要跟大家打一下招呼,說聲「不好意思,不知道能不能離開會議一下。」"I am sorry, but is it okey to leave the call for a minute?"如果剛好需要一個資料,但是又沒有在手邊,需要離開去取的話,也可以說,「我得離席去拿,馬上回來。」"I'll be away from the meeting to get it. I'll be right back."當然如果大家都很熟,或者並不是太正式的會議,那就可以簡單來句「等等,馬上回來。」"Hold on. I'll be right back."然後速閃速回。前面講到的這些離席的人暫離一下都還是會回來的,那如果是不會回來的那種「提前離席」,比如說,十分鐘之後就要走人,那就可以說,「對不起,我只能再待10分鐘。」"I'm sorry. I'm not going to be able to stay for more than 10 minutes." 在會議的尾聲,主持人會再一次的總結論點,提醒大家之後該做哪些工作。不管會議有多冗長,在開會的中間是不是發呆、昏迷加上流口水,當聽到"Before we close today's meeting, let me just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就是在提醒大家,「在今天會議結束前,讓我先總結以上要點」,下面的要注意聽仔細。當然不可能鉅細靡遺,所以也可能簡要地說明一下,那麼主持人就會說"Let me quickly go over today's main points.",「讓我稍微重述今日的要點。」就是重點摘要。聽到這句話就知道離解散的時刻不遠了。如果你是會議主持人,要記得會議結束的時候,盡量避免直接用"Bye Bye"做結束,這樣感覺非常匆促也有點不禮貌,我們可以用"Thank you for being our guests today."以及"Thank you for taking time to meet with us today."還有"We appreciate your time for having a meeting today."這三句來「感謝今日大家與會。」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視訊會議中會用到的英文 (中)
麋鹿兒這一週要繼續分享跟視訊會議有關的英文。上週我們講到視訊會議的點名,點名其實很簡單,不是到,就是不到,而已,但是有一種人,到是會到,就是不準時到。說真的,有些人在開一般的會議都不一定能準時出席了,線上會議就更不用說了,如果不能到場或者是確定會遲到,記得一定要請人幫忙說一下,如果受託要幫這類忙,那就一定要會說下面幾句:比如說Tom跟Amy是你的好友或者是組員,那他們託你請假跟報備,就可以說,「Tom說很抱歉他無法出席。」"An apology for absence was received from Tom."或者是「Tom抱歉他不能出席,Amy會遲到。」"We have an apology from Tom, a delay from Amy."在會議時請假的正式說法是"an apology for absence",也可以簡略地用"an apology"來表示。像是,「Lisa告訴我她無法出席,她在出差,所以無法參加會議。」就可以說"I had received apologies for absence from Lisa, who is on a business trip."更口語一點的還可以說,「很遺憾Lisa今天無法參加會議,她今天請病假。」"I'm afraid that Lisa can't be with us today. She called in sick today." 點名很重要,所以,點好了名之後,會議召集人也會擔心不曉得自己有沒有不小心漏掉某人,所以為了避免爭議,這時候通常會再加問一句:「有沒有人有到場,但是我沒點到名的呢?」"Is there anybody listening in that I haven't mentioned?"或者是「我有漏掉了誰嗎?」"Have I missed anybody?"這時候,如果有出席但是卻沒被點到名的,就要趕快應答:「鹿兒在!」"Lure is on."更高階一點的說法,可以講「Lure也加入了。」"Lure here as liaison." 最需要注意的是自己有沒有遲到,如果遲到的話記得跟大家說聲抱歉,說聲"Sorry, I'm late."「抱歉,我遲到了!」等到人都確定到了,當然就準備開會了。開會一定有原因,有事情要討論,所以,為了確定大家都知道來幹嘛,通常會發一個開會通知單,再附上「議程」,主持人會問大家,「各位都有會議議程嗎?」"Did everybody get the agenda?"讓大家都收到「議程」"agenda"不是為了告訴大家什麼時候可以休息吃點心或者領便當,是為了確認會議如期進行,並且所有的事情都被充分討論與執行。 不過線上會議比起實體會議來說,很容易有狀況,不管是電話會議還是視訊會議,常常會遇到許多問題。像是有「回音」"echo"、「音質不佳」"poor sound quality"、有「背景聲」"background noise"或是對方按到「靜音」"mute"鍵等等。雖然開一次會不能說是狀況百出,但是沒有狀況是不可能的。最常出現的狀況就是有人動不動就按到靜音鍵,或者不小心按到了麥克風。有時看對方費盡唇舌講了半天,才發現大家根本沒聽見他的高談闊論,或者是突然間聽到不該聽的聲音,這也挺尷尬的。「靜音」的英文是"mute"如果發現自己不小心壓到靜音鍵,可以說「對不起,我壓到靜音鍵了。」"Sorry! I am on mute."然後重新講一次。如果發現有人按到靜音鍵,那我們也可以提醒他,「鹿兒,你按到靜音了」"Lure, you are on mute."沒錯,"mute"這個字用在句子裡,要加上介系詞"on"喔!那反過來,如果對方按到擴音,就可以提醒他,"You are on speak phone."「你按到擴音了」。 有時候,有些人講得正開心,可是講著講著就突然消失了,除了是故意技術性退場之外,通常是因為收訊不好,所以「斷線」"disconnected"了,這樣子的「技術性問題」"technical issue"其實蠻常見的,所以如果不小心斷線了,又重新進來,那麼,通常可以說,"I just got disconnected, Can everyone hear me now?"「我剛剛斷線了,現在大家有聽到我嗎?」或者是比較正式一點的可以說,「對於剛剛的技術問題很抱歉,我可以繼續嗎?」"I apologize for the technical issue. May I continue?" 視訊會議之所以讓大家有一點點不適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有些人對於3C產品的使用並沒有那麼擅長,或者是對於軟體很不熟悉,所以當對方收訊不好或者是講話斷斷續續聽不清楚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提醒他,「你講話斷斷續續的,可以再說一次嗎?」"You are breaking up, Can you say that again?"我們知道"break up"有很多意思,大家可能很熟「分手」這個用法,但是在這裡"break up"就是指「收訊不好,斷斷續續的」,那如果我們要表示比較有禮貌的說法,我們可以暗示對方「你要(介意)檢查一下麥克風嗎?」"Do you mind checking your microphone?"這樣比較委婉一點。這邊講到"mind"這個字,大家也很熟,它有很多詞性跟用法,比如說,"mind"這個字當名詞使用的時候,是「心志」的意思,像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Out of sight, out of mind."就是「眼不見,心不亂」的意思。另外,這個字也可以當成動詞,表示「介意」,而這個時候,介意的事情如果是動作,那就要用「動名詞」"V-ing"來表示。通常我們使用"Do you mind V-ing……?"來表達一種禮貌的請求,比如說,「你介意借我五十塊嗎?」"Do you mind lending me NT$ 50?"或者是,「你可不可以幫我開個門?」"Do you mind opening the door for me?"把這個句型學起來,就是禮貌寶寶,好棒棒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視訊會議中會用到的英文 (上)
最近疫情大鬆綁,感覺好像又恢復了以往的生活,除了出門還是要戴口罩之外,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我以為疫情逐漸鬆緩之後,大家開「視訊會議」(videoconference)的機會就會變少了,但好像不是這樣。可能因為人是習慣的動物吧!在疫情期間大開了炸多的線上會議,可能深刻體會到了距離其實是一種美感,我發現就算疫情趨緩,「在家工作」(WFT)似乎已經變成常態了,所以,各行各業還是免不了三不五時要在電腦前面開個會,連上課也都習慣再加上了。好吧!我們今天來講視訊會議當中會用到的英文。我相信很多人在開視訊會議的時候「潛水」練到最高等,「龜息」大法練到最上乘,能不說話就不說話,尤其是英文會議,對吧?相信經過今天的分享之後,大家會對英文視訊會議不會鴨子聽雷,也不會再害怕了。 好了,通常要開會之前,我們會先收到一個會議通知。然後把「連結」"link"點進去,就可以進入視訊會議室了。這個時候,很多人都默默出現,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當然,一個會議室裡有時候五十個人一起進來開會,只見螢幕上密密麻麻的一堆人頭,誰知道哪個是哪位,所以只要是一進到會議室,通常都會先報上名來,比如說,我叫Lure,那我進到會議室的時候,就可以說,"Hi! Lure here."「嗨!我是鹿兒」如果是比較正式一點的會議,可以說,「我是金門(辦公室)的希玲」"Hi! I am Celine from the Kinmen office."當然,也可以順便說說自己的職稱。對了,順便提醒一下大家,每次發言的時候,都要重複一次自己的名字,不然,人海茫茫,誰都不知道到底是哪位開了尊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用來表示「到了」是直接用"某某人here"就可以了,而不是說"I just come in here."在concall當中,如果有人說"Can I just come in here?"不要以為別人剛從外面進來,這句話和進入一點關係也沒有,它的意思是"Can I add something quickly?" 用來表示,「可不可以插句話?」所以,要特別小心使用喔! 如果你是主持Conference call的人,就要先自我介紹一下,再介紹和你一起開會的其他人。若有第一次加入會議的夥伴,也需要稍微對大家提起一下,並且讓對方自行做自我介紹。比如說,「我是蘋果公司的真柏斯。」"This is Jembus from Apple Corporation." 「和我一起的有李小龍、可可香奈爾以及周杰倫。」I'm calling in with Bruce Lee, Coco Channel, and Jay Zhou."「 我想花點時間介紹公司新成員,Tommy!」"I'd like to take a moment to introduce a new member of our company, Tommy!."這樣說是比較正式一點的。一般如果是參加那種成員是大家都彼此認識的人的那種會議,通常「主持人」"host"(或"hostess"女主持人)會輕鬆跟大家打招呼,例如:簡單的「各位早安。」"Good morning, everyone."然後問一下「全員到齊了嗎?」"Are we all on?"對,提醒大家,不管是電話會議,還是線上的視訊會議,都是要用"on"喔!因為"on the phone"或"on the internet"我們都是用"on"這個介系詞所以,我們雖然是在開會,但是其實是問大家,有沒有都「上線」"on"了?如果早就確認好人也都到了,那就可以直接說,「大家早安,我想我們可以開始進行會議。」"Good morning everyone, I think we are ready to begin." 說真的大家都不愛開會,往往聽到開臉都會不由自主的鬱結起來,但是這還不是最糟的狀況,視訊會議最怕斷線跟聽不到了,所以,主持會議的人不能免地也是會問一下,「大家都有聽到我嗎?」"Can everybody hear me?"如果大家都有應聲,那接下來就會聽到「讓我們點名,開始會議。」"Let's begin our meeting by taking a roll call."或者是,「會議的一開始,我們先點名看看今天誰參加了這會議。」"To begin, let's take a roll call to see who will be joining this conference."說真的,開會「點名」是一定要的,逃也逃不掉,尤其是在無法實體簽到的情況下,數人頭就變成一件重要的事了。「點名」有好幾種說法,我們可以說,"do a roll call"、"take a roll call"、" call a roll"或者是"take attendance"。為什麼會用"roll"這個字呢?據說外國人在談薪資的時候,如果指的是「整體性的薪資」,那就會用"payroll",所以當我們聽到了某個人"off the payroll",那就是被解僱了。除了前面提到的兩種,會議一開始會聽到的點名金句還有,「我們先點名再開始會議。」"We're going to begin our meeting with a roll call."以及「先點名看看誰到了。」"It would be good to know who is here in terms of a quick roll call."還有「我現在先點名,讓各位知道誰在現場。」"What I'd like to do right now is take attendance to find out who is present and to let the other participants know who is on the line."雖然點名不是開會的重點,但是點名不到,卻是很不妙的,因此,不管會議主持人用的是哪一句,千萬要「抓」("catch"或"get")到「點名」"roll"、"roll call"或「出席」"present"或"attendance"這幾個關鍵字,確認自己有沒有被點到名,有開過會的人都知道,如果點名不到,後果可是很嚴重的。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想「婚」了嗎?
可能是因為今年是好年,也可能是因為疫情比較鬆緩,才年初而已,麋鹿兒就收到一堆朋友捎來喜訊,今年真的就是走一個喜酒吃好吃滿的節奏。這個月的月初才去吃了朋友小孩的喜酒,在席間,大螢幕播放著新人從小時候、認識、相戀到求婚的過程,我們也見證了甜蜜的婚禮。帶著濃濃的幸福感,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跟求婚以及結婚有關的英文吧! 說真的,現在想要結婚真的要比古早的從前相對地難度要高上很多,先別管兩性意識高漲或者是單身主義盛行,光是求婚這件事,就乖乖不得了,比開演唱會還慎重。這年頭求婚不是隨便講講或者拿個罐頭扣環當戒指就可以的,看「求婚」這個字的英文"propose"就知道了。這個字的意思是「提議」或「計畫」,所以,結婚是要先規劃好的,然後再跟自己未來的另一半「提議」要廝守終身。中國人結婚有一大堆禮儀,當然文定就是訂婚儀式,但是西方沒有特定禮儀,「求婚」就是問對方要不要跟我結婚而已。舉例來說,昨天是白色情人節,很多女生都在等男生開口「承諾」,比如說,「傑克計畫在情人節和他女友求婚。」用英文來說就是"Jack plans to propose to his girlfriend on White Valentine's Day."要跟誰求婚那就是"propose to"誰,所以「我男朋友昨天向我求婚!」用英文來表示就是"My boyfriend proposed to me yesterday!"當然,這是舉例,關於麋鹿兒的男朋友是誰,大概月老還在煩惱中,就讓他多想一下好了。 現在年輕人求婚真的是花樣百出,求婚這檔子事若不驚人誓不休。所以,「求婚」比較白話一點的講法就是"pop the question","pop"這個字,有「砰」或突然間跳出來的意思,想像一下「爆米花」為什麼叫做"pop corn"就很有感了吧!在這邊很具體的表達了男生向女生求婚時,女生被驚喜突然「驚到」,腦子裡砰一下炸開的那種感覺。而這邊的"the question"當然就是那一句"Will you marry me?"「你要不要嫁給我啦!」然後,如果聽到這關鍵問句,就只要講"Yes, I do."就可以了。我記得看那個朋友小孩的求婚片段裡,有一個很可愛的環節,就是男生在求婚的時候,講完了一堆感人肺腑的話,然後等女生回應,結果女生哭得唏哩嘩啦,開口說了一句,「你怎麼沒有單膝下跪?」當場大家笑開,真的是可愛到翻。沒錯!在西方的經典求婚方式裡,男生是要「單膝跪地」"on bended knee",然後手裡拿著「求婚戒指」"an engagement ring",深情款款地問女生一句:"Will you marry me?"講到這個,還是建議大家求婚不要這麼直接開門見山,先來個「求婚告白」會好一點,畢竟,這沒頭沒腦要人家嫁,也實在說不過去,總得給個好理由吧!醞釀一下情緒,才有感人的回憶啊! 在這邊,麋鹿兒幫大家整理了一些「甜言蜜語」,要拿來求婚或要拿來哄女友都很好用,一句話定生死,很乾誒,對不對,所以,先暖身一下,比如說,先講講對方的優點,像是「你的體貼深深地吸引了我。」"I find your thoughtfulness very attractive."、如果找不到具體優點或者優點太多,族繁不及備載,那就簡單說「 和你在一起,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事。」"Being with you is the most wonderful thing in my life."或者「你就是我一直在追尋的幸福。」"You are the one I have been looking for",然後可以強調一下女生的存在價值,比如說,「 因為你,我懂得了愛。」"If I know what love is, it is because of you."或者「你讓我的生命更完整。」"You complete me.",講到這一句,不得不說一下,這一句真是麋鹿兒最愛的一句,如果曾經有看過「征服情海」的人(又不小心透露出我的年紀了),一定會對湯姆克魯斯深情款款的那一句告白印象深刻,看清楚了,阿湯哥只示範一次,這就是追妹不用話多,光是一句"You complete me."就讓女主角立馬放下一切跟他走了。你看看,要是這一些句子一連串講出來,女生不飆淚才怪。 愛是不能分享的,每個女生都希望另一半的眼中只有自己。如果講完以上那些,不要忘了要強調對方是唯一不二的人選,告訴他,「 愛你是我這輩子最正確的抉擇。」"To love you is the right choice in my life."再補個「不管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但至少今天我們在一起。」"No matter what happens tomorrow, but at least we are together today.",最後再強調一句「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把我們分開。」"Nothing can separate us apart."都講成這樣了,那如果還求婚不成,不要懷疑,肯定對方是認真沒有要跟你走向未來,哈哈哈!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我的朋友就拒絕了她男友的求婚,因為她還沒準備好步入紅毯。」"My friend declined her boyfriend's marriage proposal because she wasn't ready to walk down the aisle."當然,男生也沒有再笨的,除非賭性堅強,要不然,沒有個幾分把握,誰都不會大陣仗動員親友團出馬幫求婚,要是被拒絕,那不糗斃了? 講完了上面那些甜到出水的告白,當然就要問對方要不要嫁了,最簡單的就是,「我想對你說,我愛你,你願意和我結婚嗎?」"I want to tell you I love you. Will you marry me?",但是,我們可以更浪漫一點啊,所以,也來點不一樣的吧!比如說,你可以問,"你覺得我們是否該定下來了?"Would you think it's time for us to settle down?"或者是,「想不想和我共度餘生?"Would you like to spend the rest of your life with me?"如果對方英文沒有太好,那請用經典款,不然就乾脆直接問「妳願意做我的妻子(或丈夫)嗎? "Would you be my wife (或 husband)? 最後還可以補一句,「我想跟妳永遠在一起。」"I want to be with you forever." 如果女生點頭答應了,那就代表這件婚事大局已定,而這位女生被「訂」下來了,所以,在國外,如果「她接受了他的求婚。」"She accepted his proposal of marriage.",他們就是「訂婚了」"engaged",比如說,「傑克跟瑪莉剛訂婚。」用英文來說就是,"Jack and Marry have just got engaged."訂婚跟求婚一樣,要表示跟誰都是用"to",比如說,「我姊姊和一個日本人訂婚。」就是"My sister Is engaged to a Japanese guy."這裡順便補充一下,接受"a proposal of marriage"也可以說是接受"an offer of marriage"。講到這裡,大家想「婚」了嗎?聽說我們的金城鎮長也要結婚了,在這裡也祝他們小倆口幸福美滿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跟戰爭有關的英文
雖然生長在戰地金門的我們對於戰爭的殘酷要比其他地方的人來得感受更為深刻,畢竟,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是在戰火荼毒下求生的。我一直以為戰爭是上一代的事情,往後應該不會再遇到,每次經過村落,看到被砲彈打壞的屋舍,我都覺得很心酸,我以為走過「傳統戰爭」"conventional war",這個世界會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造成的傷害,直到最近,俄羅斯(Russia)攻打烏克蘭(Ukraine),才發現,戰爭其實並不會完全消失。今天就跟一下時事,來跟大家聊聊跟戰爭有關的英文。 戰爭的英文是"war",當用到這個字眼,就是指兩國間的正式開戰,我們知道最大規模的那種,像是「世界大戰」就是"World War"。 如果兩國之間本來就局勢很緊張,可能動不動就會擦槍走火,那麼兩國會常常會「備戰」"prepare for war",不過,現在畢竟比較文明一點,如果動不動就打仗,會受到譴責,所以,國與國之間如果真的要打仗是不會偷偷來的,通常都會做一個正式「宣戰」的動作,用英文來表示就是"declare war",跟你講完「我要打你囉!給我等著。」然後就會如期「發動戰爭」"launch war",但是,就如同大家知道的「俄羅斯沒有對烏克蘭宣戰」"Russia didn't declare war against Ukraine." 在他們的說法裡是以正義之師出兵的。關心新聞報導的讀者都知道俄羅斯總統普丁在2月21日,藉承認烏克蘭境內親俄分離主義分子占領的東部頓內次克、盧甘斯克兩省為主權獨立共和國並與之建交,隨之下令俄軍進入當地維和,並宣稱會拿下整個烏克蘭(laid claim to all of Ukraine)。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邊境」"border"做好最後部署後,烏克蘭也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俄羅斯「入侵」"invade"。接著就是我們看到的「戰爭爆發」"outbreak of war",兩國「開打」"flight",打到現在,「兩個國家所面臨的極大挑戰就是降低核子戰爭的風險。」"The great challenge facing both countries was that of reducing the risk of nuclear war."整個「俄歐危機」"Russia-Ukraine crisis"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兩個國家民族的問題了,整個歐洲,甚至全世界都在關注後續。 戰爭這種東西,打「贏」了就"win",打「輸」了就"lose",就跟打架差不多,只是打架不會先說再打,通常都是打了再說。講到輸贏,這真的是說不準的。小蝦米有時候可以贏大鯨魚,穩贏的局勢也可能被逆轉,所以,「你會贏一點,也會輸一點。」才是常態,"you win some, you lose some."就是大家就很常聽到的「勝敗乃兵家常事」,這用來安慰或者是鼓勵別人不要對結果太介意,比如說,家裡的小朋友要去比賽,每天很認真練習,卻沒有得到名次,他可能會很難過地說,「我盡力了,但還是輸了。」"I tried my best, but still lost the game."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安慰他,「別灰心,勝敗乃兵家常事。」"Don't lose heart. You win some, you lose some." 不過,我們也知道這種大戰爭是不可能只打一次就結束的,甚至可能打了幾百次都還沒完。不用講太遠的地方,就像我們以前也有什麼黃花崗之役、盧溝橋之戰、古寧頭大捷的等等。這種大戰爭裡的小「戰役」就稱為"battles"。有沒有覺得這個字很熟悉?如果喜歡街舞的朋友,就可能會常聽到"battle"這個字,就是「尬」一場(舞)的意思。局勢有時候很微妙,贏了小戰役,不一定就穩贏大戰爭,贏了大戰爭,也可能輸了小戰役,當聽到人家說"lose the battle but win the war",意思是「輸了戰役卻贏了戰爭」(輸了小的,贏了大的),而反過來的 "win the battle but lose the war" 意思則是「贏了戰役卻輸了戰爭」(贏了小的,輸了大的),所以如果夥伴在小比賽中過關斬將,開始看輕對手或者是掉以輕心,那我們就可以適時地告訴他,「別太得意忘形喔!你不會想要打了場勝仗卻輸掉整場戰爭的。」"Don't get carried away. You don't want to win the battle but lose the war."的確,驕兵必敗,有時候越處在贏面越要謹慎。 人家常說,人生無常,「有得有失」,"You win some, you lose some."所以對結果應該要平常心看待,畢竟,「我不可能一直贏。人生就是這樣。」"We can't win them all. That's how life is."但是我們又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有時候我們不惹事,事也會來找我們,所以要「選擇你的戰役」"choose your battles", 畢竟資源、能力、時間都有限,既然要打,也要打得有意義,最好還可以打贏,誰都不想要「打一場硬戰」"fight an uphill battle"甚至是"fight a losing battle"「 打一場無望取勝的仗」,對吧!人生不一定都是順遂的。「你不可能全贏」"you can't win them all."正因為我們不可能凡事都成功,所以怎麼去看待生命中發生的一切,就很考驗智慧。很多人面對人生當中不得不拼命努力對抗的事情,會有很大的無力感,可能會覺得「不論我多努力嘗試,我還是覺得自己在打一場沒有勝算的仗。」"No matter how hard I try, I still feel I'm fighting a losing battle."如果選擇對抗到底,哪就要轉換心態,如果可以不要,那也不必執著。所以選擇戰役很重要,這個片語也可以用"pick your battles"來替代,可以用來勸人家三思,「不要隨便跟別人起衝突」。 雖然與「戰爭」"war"來比較,「戰役」"battle"是相對比較小的,但是還是算很大的喔!除了大型的戰爭、戰役之外,英文中用來表示更小型的軍事對抗的單字還有"fighting"跟"combat",這兩個字是指「戰鬥」或者只是用來表示衝突的"clash"、"conflict"或 "skirmish",看狀況運用。像北山洋樓的彈痕累累,當初古寧頭戰爭「慘烈戰鬥的痕跡處處可見。」"The evidence of intense fighting could be seen everywhere."不管國家間的決策為何,兩國交戰一定有死傷,甚至經濟會受到重挫。代價真的太大了。哎!國民都是無辜的,希望這個世界不要再有戰爭,World peace!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怎麼說辛苦才不辛苦
從小學英語到現在,認真覺得語言是一輩子的功課啊!畢竟我們不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在語言的表達上總是不夠道地,就算字正腔圓,也很容易被聽出來並不是一個"native speaker"(講母語的人 / 土生土長說該國語言的人)。所以,之所以想寫<<輕鬆說英語>>的起心動念在於:第一,我希望大家學英文可以抱著輕鬆的心態,再來就是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課本以外」,真正在生活中的用語。認真說,英文真的是在所有語言中非常「親民好學」的語種了。有時候會覺得辛苦是因為每個字都聽得懂,但是怎麼意思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或者是,有時候想要表達的東西,一時間找不到一個最恰當的表達,所以覺得很辛苦,其實,英文的表達真的比我們想像的簡單很多,讓我們一起來輕鬆學英文吧! 今天,麋鹿兒想要跟大家聊聊「辛苦」這個中文語詞,因為那天有一位朋友問我,「辛苦了!」怎麼說,因為他想要跟外國朋友說,「辛苦了!」突然想不出來要怎麼表達,結果就卡在喉嚨裡,什麼都沒有說。這提醒了,我很多人對「辛苦」這兩個字的表達其實有點障礙,原因是出自於「辛苦」這兩個字並不是只有一種含義,基本上,大概會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包括,想要對於幫自己的人表示「辛苦(你)了」,對方面對環境困難,不管是生活很累或者是心很累,你想要跟對方說「你好辛苦」,或者是想要暗示這件事情很難、不簡單,可能會「很辛苦」,還是想要具體說明究竟為什麼而很辛苦等。因此同樣的「辛苦」會因為語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達。 我們來想像一個情境,家中的爸爸平常工作很「辛苦」,最近心情很不好,因為老闆有件可能會很「辛苦」的任務,可能會落在自己的頭上,他研究完之後發現「真的很辛苦」,所以,你看他那樣很想跟他說,爸爸你「辛苦」了!這一大段情節裡面有好幾個「辛苦」,中文看起來都一樣,其實,用英文表達起來卻大不相同。像是最近疫情造成的生活不穩定,如果朋友跟我們說最近生活很累,說真的我們除了聽他抱怨,我們也只能說,「你辛苦了!」這時,我們可以用"Dang. Oh…man."來表示心中的感同身受。這裡的"dang"是"damn"的委婉語,意思跟"damn" (接近髒話等級的用語) 一樣是指「糟透了」、「可惡」等等,這是個用來咒罵的通用詞,當我們不想直接罵出髒話"damn" 時,就會以"dang" 來取代,但其實有時也可以用來表示讚嘆!還是要看情況啦!如果對方說了一大堆之後,我們想要附和對方,「靠!這樣很辛苦捏!」就可以說"Dang! That sucks!"如果要再強調我們深深的同情,還可以加上一句"I am sorry, man."這裡的"sorry"不是「抱歉」,因為對方的辛苦又不是我們造成的,這樣是表示「遺憾」的意思,也就是,「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難過」。當然,如果對方是女生的話麻煩自動切換成"I am sorry, girl."或者"Poor girl."也可以讓人家感受到你的心疼。 好啦!假設這名跟我們訴苦的朋友是A,後來共同朋友B跟我們打聽A的近況,我們想簡單地說,「他最近很辛苦。」用英文來表示就是"He's been having a very hard time (at work) lately."這邊的"have a hard time"可以用來表示「做某件事很困難」但要注意,這「某事」如果是個動作,我們會用動名詞來表示,比如說,我想要表達「如果你覺得用英文跟外國人溝通很困難,那就多學點。」用英文說就是"Learn more if you are having a hard time communicating with foreigners."另外順便補充一個,因為"hard"在這個片語裡不是「硬的」,是「困難的」,所以"a hard time"是「一段艱難的時光」。既然如此,那麼"give某人a hard time"就是「不讓某人好過的意思」,比如說,我的老闆很"picky"「吹毛求疵」,而且愛找麻煩,「即便我在工作上犯了一個小錯誤,她都不會讓我好過。」用英文來說就是"If I made even a small mistake with my work,she would give me a hard time."接著我們來看,如果說,大傢伙興致勃勃地想要去參加一場接力賽,然後平常不運動的傢伙想要湊一腳,這時,我們想要善意且溫柔地提醒他三思,就可以跟他說,"Just so you know, it's gonna be really hard."「你知道的,真的有點辛苦。」言下之意是"It's not going to be easy."「這不可能是件容易的事,你可要考慮清楚。」看到這裡我們就知道"hard"一個字可以搞定那種「很難、不容易」的情況。(例句中的"gonna"是"going to"的意思) 最後,當有人幫我們做了件事,而且是件很麻煩的事,像是修電腦這類的。舉例來說,對於3C用品來說,早期普遍女生比較弱,出了問題只會重開機,我承認這一點我也是天殘,只能麻煩別人,像上次「我的電腦壞了」"My computer was broken.",我朋友來幫我看,光是搞定電腦就花了兩個小時,對於「他花了兩個小時修我的電腦」"He spent 2 hours fixing my computer. "這件事我感到很抱歉,於是我想跟他說「你辛苦了!」這時候我會說,"I really appreciate you do this for me."或者是"I just want you to know that I really appreciate this."來表示「我很謝謝你為我做的一切」,不是要說「你辛苦了!」,怎麼會是「感激」"appreciate"?因為「你辛苦了!」這句話,不是要形容對方的辛苦指數,而有種對於"I know it's hard for you, but you still want to help me."的感謝。在表達「感謝」的動詞當中,"appreciate"算是一個比較正式一點的用字,我們當然也可以簡單地說"Thank you so much for doing this for me." 最後小結一下,對於「辛苦」:想要表達同情就用"Dang. Oh…man.",想要說明辛苦的內容就用"have a hard time …",想要暗示很難就用" It's gonna be really hard.",想要表達感恩與不好意思造成人家的麻煩,就用" I appreciate you for…"麋鹿兒這麼清楚地講完了「辛苦」,大家下次想要跟人家說「辛苦了」,或者是「好辛苦」就應該比較不辛苦了吧!哈哈哈!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尾牙與年終(下)
一般正常公司行號或者是在軍公教服務的人,完整工作完一年之後,多數是拿到一個月或者一個半月的年終獎金。所以,「我拿到1個月的年終獎金。」用英文來表達就是"I got a year-end bonus that is worth ten months' pay."。除了年終獎金以外,像「年度分紅」"annual bonus"也是年終獎金的一種。有很多工作雖然表面上年終領得沒人家多,但是各式各樣的非薪資金錢收入是多的。例如,前面我們提到的「股票的股利」"dividend"、業務員的「分紅」或者「抽傭」"commission",而這些都可以歸類為「獎金」"bonus"。有時候,「高階主管的獎金常比他們年度薪資的總額更高。」"Executives often receive bonus that's over 100% of their annual salary."聰明的大家一定發現了這中間的奧妙。所以,當我們一開始要找工作的時候,就不能只在薪水的數字上琢磨,還要多注意公司提供的福利有哪些才是。 講到這裡,我們先來聊聊「薪資」,也就是我們工作所換來的報償。在英文中的「薪資」有很多說法。第一種是最常見的"pay"(支付)。由"pay"這個字也延伸出了很多相關的單字,比如說"payday"(發薪日)、"payroll"(薪資單)以及"paycheck"(薪資支票)等常用的用法。雖然"pay"是相當口語的用法,說真的,不太正式,但也是所有薪資中最常見的用法。如果一時想不起「薪水是多少?」怎麼說,(不管是想問「你會付我多少薪資?」或者是「我會收到多少薪資?」)都可以簡單地用一句,"What's the pay?"來解決。此外,我們也經常用「收入」"income"來概括一切進到我們帳戶或口袋中的錢。相較於"pay","income"這個字是比較正式的,通常,我們會在填寫文件的時候看到他,比如說,「我們需要在這份信用卡申請書上申報我們的年度收入。」"We need to report our annual income on our credit card applications." 而薪水依照的收入形式主要分為"wage"與"salary"兩種。者兩個字都翻成「薪水」,很多人搞不清楚差別。其實也不難區分,這兩者間最主要的差異是在工作的「持續性」。我們先來看"salary"這個字。由於"salary"這個字的起源是「羅馬士兵的薪資」,而當時他們正是以"salt"(鹽)來作為貨幣使用的,也就是鹽巴可以當錢用。所以留下了「sal-」的字根。(雖然我明白鹽在古早時期是很貴重的東西,但是我一直不解的是,如果鹽融掉了,那不就白忙ㄌ了?)言歸正傳,從那之後,任何「時間到了就會發放的薪資」都可以被稱為"salary"。而"wage"這個字則是指「有做就有,沒做就沒有的工作薪額」。在國外,這類型的薪水,通常是指以時薪或週薪來計價的工作。我們可以明顯發現是領"wage"的工作時間是比「月」的循環要來得更短的。"wage"最短可以用「時薪」"hourly rate"來計算,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所以,既然已經是薪資計算的時間上最短單位了,所以也就成為了「最低工資」的說法。 麋鹿兒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看不起領"wage"的人喔!因為很有趣的一點是,在國外,有很多一般人認為是高薪工作的職業,其實都是以時薪來計價的。比如說,「大部分的律師都是以時薪計價的。」"Most lawyers charge at an hourly rate."雖然不是一秒鐘幾十萬上下,但是厲害的律師收的"rate"(時薪)要遠比一般人辛苦工作上一天甚至數天還要高。不過,我們回到地球表面來看,對一般上班族來說,領多少薪水真的很重要,但是,就像前面說到的,如果我們要找工作,不能只看老闆的月薪或時薪付我們多少,一定要全面考量整體的薪酬方案才是。 有些比較具有規模的公司會列出清楚的「薪酬方案」"compensation plan",如果沒有,也要問一下,「薪酬方案大概長什麼樣子?」"What's the compensationpackage like?"為什麼「薪酬方案」會用到"package"(包裹)這個字?這是因為「薪酬方案通常涵蓋工資、薪水、福利、與其他相關好處。」"A compensation plan often encompasses wages, salaries, benefits, and all other perks."也就是說,整個是「薪資」"salary"、「福利」""和「剩下所有好處」"perk"的「套裝補償」(compensation)方案」。眼尖的讀者可能有注意到我用了不一樣的說法,沒錯,因為角色地位的不同,對於「薪資方案」的用語會有差異。其實,簡單地說,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compensation package",而公司則要有完善的"compensation plan"。想想,如果僱傭雙方都沒有想法,也沒有薪資條件的腹案,那要怎麼談?我們希望領越多越好,公司希望付越少越好,大家都要有個「價」才行。 而每個人的需求也不一樣,所以,除了「薪資」"salary"外的「福利」"benefits"與「其他好處」"perks"就是很多公司招攬人才的秘招。一般我們最常見的福利有「公司旅遊(自強活動)」"company trip"以及「勞工保險」"laborinsurance"和「健康保險」"health insurance"等,當然也可以提出我們的需求,老闆如果願意,那就皆大歡喜。不過,綜合所有的福利來看,最受歡迎的還是各種年終分紅啦!在這裡,麋鹿兒先預祝大家年終領多多囉!順便再提醒大家一下,羊毛出在羊身上,年終考績既然是以薪水為給付的標準,那麼平常是不是努力工作,爭取加薪,連帶就可以拉高年終的數字呢?對!所以,再來看一下「加薪」怎麼說吧! 前面我們有講到「薪水」最簡單的說法是"pay",所以,「加薪」就是"raise the pay"也可以簡單用"get a raise"來說。"raise"是「提升」的意思,所以「升職(職位的提升)」也是可以簡單用這個字表達。「為了獲得加薪,我們一直努力工作。」"We are working hard in order to get a raise."但考核不過,會被「減薪」。老闆減某人的薪水就是"cut 某人的pay",這年頭千萬別亂喊「如果我在公司被減薪,我就要辭職。」"If I get pay cut at my company, I'm going to quit."就算想要FIRE掉老闆,怎樣也要先撐到領年終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尾牙與年終 (中)
講到抽獎,真的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不管是靠實力還是靠運氣,只要是「得到獎項」,就是"win"「贏」來的。像是有人運氣超好,抽什麼中什麼,有的人就是永遠的陪坐。「去年我同學得到摸彩的最大獎,韓國來回機票。」"My classmate won the grand prize in our raffle last year, which is a round-trip ticket to Korea."「今年他又中了一台BMW!」"He won a BMW this year!"另一位同學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去年他在摸彩的時候抽到了一個小獎品。」"He won a small prize in the raffle last year."他跟我說,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所以為了鼓舞士氣,「今年尾牙不僅有抽獎活動,而且會有更多大獎。」"There will be raffles in the Wei-ya this year with more grand prizes."結果,今年更慘,「他在尾牙中得到了一張感謝狀。」"He got a certificate in the year-end party."我剛聽到的時候,真的是浮現了有種想要幫他默哀三分鐘的衝動。 不過,誠實說,我覺得在這種嚴峻的時機,能接到感謝狀其實是該要慶幸的。前面麋鹿兒提到了「傳統上,尾牙餐宴中會有一盤帶有雞頭的雞肉。」"Traditionally, at the year-end banquet, a chicken dish along with the chicken head would be served."而「雞頭被用來做為一種暗示,坐在雞頭前的員工將可能被解僱。」"The chicken head was used as a hint that the employee sitting right in front of it might be dismissed."現在時機不好,被解僱的員工也很多,要找一大盤雞頭有點困難(想到那個畫面,有點微妙)。據我所知,在我同學的公司中「到目前為止有20位員工被解僱。」"20 people have been dismissed so far this year."所以,他還有拿到感謝狀,就真的謝天謝地了!真的不要哭,是值得感謝的啦! 伴隨尾牙而來的好康,不是只有獎品而已,正所謂,「有錢沒錢,領個年終好過年」,年終獎金才是大家望眼欲穿的那個正主兒。像是今年有一則消息說長榮海運的高管領了百萬年終,真是羨煞一堆人。「我一想到有那麼一大筆獎金,口水都流出來了。」"I licked my chops when I thought of that huge bonus." 這「年終分紅」、「薪水」誰不想要,可以不辦尾牙,可不能不發年終。今天麋鹿兒當然要接著來分享一下年終獎金、紅利以及薪酬方案的英文表達。 那天剛好遇到同學,聊了一下,他跟我說,「我們公司今年獲利很多,所以我猜我們的分紅會很優渥。」"Our company made a huge profit this year, so I guess our dividends are going to be pretty high."身為沒有年終的自由工作者羨慕到眼睛都快要出油。分紅的「分」是指「分享」,「紅」指的就是「紅利」。這裡講到的「分紅」是"dividend",這是個經濟學上的名詞,是「股利」或「股息」的意思。「因為疫情的緣故,許多公司今年能用來分紅的基金變少了。」"Due to the pandemic, many companies have less funds to distribute as dividends this year."所以員工獲股東能拿到手的紅利也跟著縮水了。 而我們講的「年終獎金」,也是一種「紅利」,用的是"bonus"這個字。說真的,這是個一定要認識的好字啊!因為這個字在口頭上指的是「額外給予的東西」或者是「額外的好處」,比如說,網購的回饋金、獎金、分紅、額外津貼、特別補助等等,通常,是一種「意外的禮物」與「奉送品」,所以任何「額外的收穫」,甚至是「額外令人高興的事情」都可以用"bonus"來形容。很多人在網購的時候,都要比來比去,第一個一定是問,「應得的紅利算出來是多少?」"What does the share of the bonus work out at?"一般的年終獎金就是一種因為辛苦工作而得到除了薪水之外的額外收穫,可能有些公司是用配股的方式來獎勵員工,但是大多數的公司都是用現金來作為「年終獎金」"Year-end bonus"。顧名思義,「年終獎金」的英文就是「年末」"year-end"加上「獎金」"bonus"形成的,很簡單吧!話說,過年長輩十大必問的問題之一就是,「你今年拿到多少年終獎金?」"How much year-end bonus did you get this year?" 原則上,「公司的每一位員工都會領到年終獎金。」"Every employee of the company will receive a year-end bonus."至於拿到多少,那就大家各憑本事了。因為年終獎金發放的金額數目是看個人的績效考核而定的。所謂的「績效考核」其實就是去評比一個人工作的成果,也就是一種員工「表現(performance)的評比(evaluation)」。所以,「績效考核」用英文來說,就是"performance evaluation"。比如說,我同學不僅年終獎金領得多,過年尾牙中大獎,而且「他今年在績效考核表現不錯,所以他升職了。」用英文來說就是,"He did well on hi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is year, so he got a raise."順帶一提,英文中的「升職」可以是"raise"或者"promotion"。另外,我們也可以用"performance review"或者是"annual review"來表達「績效考核」意思。這邊的"review"請千萬不可以解釋為「複習」,這個字也同樣是「查核」或「考核」的意思。考核好上天堂,考核不好那就真的GG了。如果真的表現很差,那可能會被「資遣」"layoff",這時候就不是領年終,而是領「遣散費」"severance pay"了。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尾牙與年終 (上)
每到農曆新年的前夕,幾乎全台的公司都會舉辦尾牙餐會。老闆除了犒賞員工的辛勞之外,還會舉辦抽獎活動,但是傳統上,大家碰到尾牙除了興奮,也都難免會緊張一下,就怕端上來的雞頭會對著自己微笑(現在年輕人不知道還知不知道雞頭梗),那明年就沒有工作了。現在由於疫情十分嚴峻,說沒工作就沒工作了,所以一到年末,大家難免提心吊膽。話說麋鹿兒決定當「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之後,就已經不再是公司編制內的員工,所以,都已經快忘記尾牙餐會這件事了。前不久受邀參加朋友公司的尾牙餐會,才想說可以去同樂一下,感受很久沒有的尾牙氣氛,沒想到因為「疫情」"pandemic"又拉緊報,所以這場大型尾牙餐會活動也就跟著取消了。 我想很多公司的尾牙餐會也一樣因為疫情而受到影響或調整。我在想鴻海那樣的大公司,搞不好得辦個全球線上尾牙活動。雖然今年的尾牙可能沒有辦法像往常一樣熱鬧,甚至也辦不了。不過,不管怎樣,讓我們先來看看跟「尾牙」有關的英文要怎麼說。 要說「尾牙」是東方文化所專屬的,一點也不為過。簡單來說,尾牙是由老闆請員工吃一頓飯,以對員工這一年的付出表達感謝之情的一個活動。不過因為西方國家沒有這種傳統,所以,其實在英文裡並沒有一個完全精準表達「尾牙」的字。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用來傳達類似意思的是"year-end"這個字,這個字中文的意思是「年終」或「年末」。由於尾牙的形式與內容不盡相同,所以,"year-end"後面所接的用字也會有不同選擇喔!比如說,我們將"year-end"後面加上「大餐」"feast"這個字"變成"year-end feast",來表示「尾牙餐會」,如果在尾牙上還會有活動的安排,那這種就是"year-end party"「年末派對」。如果這尾牙餐會是屬於晚宴性質的,那就是"year-end banquet"。說真的,由於尾牙這種傳統由來已久,現在外國人都非常習慣中國人開的公司會有尾牙,甚至直接跟他們說"Wei-Ya"(尾牙的國語發音)也會通喔! "A Wei-Ya is an annual year-end banquet that is traditionally held ahead of the Lunar New Year."「 尾牙是一年一度農曆年前所舉行的餐宴」 ,"It's a way for employers to show their appreciation for their employees"「這是雇主感謝員工的一種表現方式」,"It's also an opportunity for companies to improve the employee-employer relationship."「也是公司聯繫和改善雇主和僱員關係的一個機會。」所以,大多數的尾牙都儘量辦好辦滿,務求賓主盡歡。對東方人來說,春酒跟尾牙可以說是年初與年末的兩大活動,但有些公司不一定會在年初的時候辦「春酒」"spring party"或"spring feast",但是在年末的時候一定會辦尾牙。所以,尾牙就等同於「年度公司派對」"annual company party",所以也可以用"annual company party"來表示"year-end" party。 以往在農曆春節前的這個時間點,大家見面的時候最常互問對方,「今年尾牙要在哪裡舉辦?」Where is the year-end party going to be held this year? 然後傷腦筋要怎麼跑攤,但是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多數會改口問,「尾牙要怎麼辦?」"How will the year-end party be held? " (如果線上尾牙那就方便多了,同時想參加幾場就可以參加幾場。)由於尾牙算是年度盛事,往年不管是參加自家公司或客戶的尾牙活動,大家都會盛裝打扮出席。不過,真的要注意,像之前「我為了尾牙買了一件洋裝」,"I bought a dress for my year-end party.",在還沒開動前,實打實是人魚公主,等到吃完尾牙我就直接變成孕婦了。我的盛裝沒有辦法盛裝我的肥肉。不管怎樣,尾牙是大事,打扮是一定要的。如果還必須「上台」表演,更是會準備各種「演出服裝」"costumes",就是為了能夠博得讚美。其實不管當天的菜好不好吃,主辦單位有沒有安排表演,大家都最期待的都還是尾牙的「抽獎活動」"raffle"。 通常,我們會用"lucky draw"或者是"raffle"來表示「摸彩或抽獎活動」。"draw"這個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雖然這個字當動詞來使用的時候有「拉」、「取水」或「領錢」的意思,但是,在這邊是當名詞來使用,意思是「籤」。"lucky draw"當然就是「幸運籤」。而"raffle"則是一種因為某種正向的特定目的所使用的「抽獎券」。比如說,尾牙的抽獎券或慈善園遊會的抽獎券等等。通常這類型的抽獎券上面會有數字,然後我們將其中一聯丟進抽獎箱,另一聯則由個人保管作為兌獎使用。但是也有的就是直接公佈獎號,不需要投抽獎箱。不管是哪一種抽獎方式,都要等"Result of lucky draw announced."「抽獎結果公布」再由得獎者拿抽獎券來領。時代在進步,抽獎的方式也越來越五花八門,有的公司甚至不發抽獎券,直接對身份證號碼(咦?!有沒有覺得很熟悉?這間公司好像是「中」開頭的?哈哈,"Just for fun."只是好玩,"Don't take it too seriously."大家別太嚴肅看待。) 講真的,大家都希望尾牙能抽到第一特獎,但是抽獎就是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如果遇到不景氣,「獎項」還會悄悄縮水。傳統的尾牙場會堆滿廠商捐贈的彩品或者公司採買的禮物,但可能拿到的獎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所以抽到的人常常會很困擾。後來很多公司負責尾牙活動的主辦也從善如流,選擇以等值「禮券」來作為彩品,大家都免煩惱。「禮券」的英文是"gift certificate"、" gift voucher"或者是"gift token",都是用來指可以在百貨公司或商店換成商品或當作等值現金使用的卡片或紙券。「現在許多商店都有提供禮券。」"Many stores offer gift certificates now.",非常貼心。有一陣子很流行百貨公司的禮券,最近則是由7-11的禮券晉升為新寵兒。說真的,未來「元宇宙」"metaverse"當道,不知道以後尾牙抽獎活動的獎品會不會都是一些「虛寶」啊?搞不好第一特獎是一枚難求的熱門"NTF",轉手就百萬,賺翻了啊!總之,不管尾牙要怎麼辦,都希望大家能中大獎。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2021流行英文用語 (下)
上週麋鹿兒跟大家談到了比較日常口語或者是在商業書信以及簡訊留言會比較常用到的流行語,今天,就來談點中文口語上講得很習慣,但是想要翻成英文卻有時候會卡住的流行用語。怎麼說呢?比如說,有時候我們看到有人又在「跟風」,或者是「愛炫」會一時不知道怎麼用英文解釋。想講別人「變得閃閃惹人愛」會不知道用什麼英文比較恰當,更別說,當別人說了很芭樂或者是我們不感興趣的話,我們說的,「ㄏㄧㄡˋ」,以及,當別人做了讓我們翻白眼的動作,我們回應的「切!」英文要怎麼說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要「轉一下」的流行用語。 我們講到某個人、事、物相當「具有吸引力」,通常會用"attractive"或者是"appeal"來表示。在意思上,兩者是一樣的,但是在用法上卻略有差異。一般來說,如果我們想要概括性表達對某項事物產生的喜好或興趣,那麼,我們就可以用"appeal to"來表示,比如說,「比起書本,Youtube上的影片更吸引我。」那麼,我就可以說,"The videos on Youtube are appeal to me more than books."如果我們想要特別說明是由於情感上的吸引或者是對某件事物產生興趣而想要靠近,那就用"attract"這個字,比如說「Lisa在車站月台表演小提琴,吸引群眾圍過來欣賞她的音樂。」我們用英文來表達就是"Lisa played violin on the platform of the train station and attracted a crowd with her amazing music."那如果像是一個人突然間變很正、很帥或者是很美,變得非常有吸引力,這種「閃閃惹人愛」自帶光芒的狀態,我們就可以用"glow up"來形容它。"glow"這個字是動詞,是「發光發熱」的意思。而"glow up"就是用來指一個人變得超正、超帥或超美。這種震撼很常出現在像是減肥前跟減肥後,離婚前跟離婚後之類的,比如說,你從小到大嫌棄到不行的胖子同學,突然在過年同學會以纖瘦的性感美女姿態出現,和以前判若兩人,「她真的變得很美誒!她現在好正。」用英文來表示就是"She's really glowed up! She is so hot now." 通常,面對同學這樣巨大的轉變,都會有一些捕風捉影的「八卦」"gossip"情節出現,就會聽到自認為是「死黨」、「閨蜜」的人跳出來「爆料」。對了,我們上一次有講到「最好的朋友」有很多層次:「閨蜜」、「死黨」是"best friend forever",簡稱為"BFF",也有另一種說法是"bestie"那如果是「知心好友」,就是"bosom friend",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順便複習一下。說真的,好的閨蜜帶你上天堂,假閨蜜爆料防不慎防。這「爆料」的英文就是"spill the beans"。所以,不管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或者是驚喜,請別人不要洩漏出去,可以簡單地跟他說,"Don't spill the beans."(不要在麻布袋上面戳洞洞讓豆豆跑出來)或"Don't spill it."或許是人性使然,很多人會對別人突如其來的「變好」心生嫉妒,就會有些酸言酸語出現,網路上的「酸民」像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的"hater"或者是喜歡引發事端的"troll"就很愛跳出來批評當事人「愛現」、「炫富」、「炫技」等等的,總之,就是嘲弄對方一百種想「炫耀」的概念。如果我們要講一個人愛炫耀或者是愛賣弄會說他很愛"show off",但是,現在我們在網路上比較常使用"flex"這個字。這個字是「伸展」或者是「彎曲身體肌肉的運動」的意思,衍伸為「炫富」、「炫技」(耍帥)或者是講人家「假上流」,是一個比較負面意思的字。比如說,有一個網紅很愛在IG上面秀自己的奢華生活以及名牌包包等,你忍不住想說,「你看她IG上的LV包包!真的很愛炫誒!」用英文來表達就是"Look at the LV bag in her IG. Nice flex."「她為了秀他的奢華生活,每個月都買最新的包包」。喜歡炫的人很多,喜歡毒舌的人也不少,如果一個人的舉動讓我們覺得反感或者是我們的反應是不感興趣,那麼,通常就會沒好氣地給對方一個「喔」來句點一切。那麼在英文中我們要如何做出相同的效果呢?其實,只要簡單用一個"meh"來句點對方就可以了喔!基本上,"meh"是一個語助詞,就有點類似於台灣腔的「ㄏㄧㄡˋ」或者是我們會在港片中看到的「切~!」怎麼用呢?比如說,「我知道這個包包很貴,但是真的看起來不怎樣。」這個「不怎麼樣」其實是個很迷的概念,就是你知道他的意思,但是很難精準,所以我們在英文表達中可以用"I know the bag is expensive, but it's really……meh."是相當口語的用法。 正因為網路的效應以及新型態的工作模式顛覆了大家的想像,所以,只要什麼人帶起了風潮,就有一堆人跟著競相模仿。在英文的表達中,「模仿」常指將別人視為楷模而加以「仿效」的行為,或者是為了逗樂他人而去做「模仿」的舉動。如果沒有特別強調,那麼,我們用"imitate"這個字就可以了,而「模仿者」,我們就稱為"imitator",比如說,有人告訴你「你哥哥是個厲害的模仿者,他可以完美模仿其他人的說話方式。」英文就是,"Your brother is an amazing imitator; he could perfectly imitate the way other people talk." 順便一提,如果特別是指為了逗樂他人而去模仿的說話方式或者動作,那麼我們也可以用"mimic"來表示。比如說,「我從來不知道我哥哥這麼擅長模仿不同腔調和聲音。」用英文來說就是,"I never know my brother is so good at mimicking different accents and voices."另外,如果我們要強調「模仿」或者「仿效他人的行為舉止」而且「盡可能做到一模一樣」,那我們就可以用"copy"這個字來強調。而口語上我們也常用"copycat" 這個字來形容老愛模仿他人的「模仿者」、「抄襲者」或者是「學人精」。講到這裡,那大家一鼓腦的「跟風」就不是上面提到的「模仿」了,我們用的是"sheeple"這個字,比如說,看到人家排隊我們也想排隊,看到大家說某個搶手,也要去買一個,這種行為就是「羊群效應」,所以,"sheeple",這個字很有趣,是"sheep"加上"people"變成的。據說羊咩咩在行動時,會無腦跟隨前面的羊,所以無腦跟風的人,就是,"sheeple"喔! 說真的,不管學得再像,跟著做同樣的事情,我們都不是引領風潮的那一個,而且,如果不是真實的自己,會抵擋不住酸民的攻擊。所以,麋鹿兒有一句話跟大家分享,"Haters gonna hate."這句話的意思「討厭你的人就是討厭你的」,所以,我們就不要做無效努力了,只要好好地"Be ourselves."「做我們自己」就可以了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2021流行英文用語 (上)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日新月異,現代人的生活可以說是牢牢依附在網路以及3C產品上的,以至於在多數時候,溝通與互動的方式已經無法跳脫網路與手機,在線上講話的時間比面對面還要多,但是這種情況導致一個很大的問題出現,那就是我們在網路上過於頻繁的溝通,讓語言的使用變得更加的減省,因為打字實在沒有辦法漏漏長又文謅謅,因應需求便出現了很多的「頭字語縮寫」來節省大家的時間。這種擷取句子中每個字的頭一個字母拼湊成的字,我們就稱為「頭字語」"acronym",比如說,我們很常聽到的"SOP",就是"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操作程序」的頭字語縮寫。這邊要順便提醒大家一下,"acronym"(頭字語)跟"abbreviation"(縮寫)並不大一樣,前者是句字中的每個字的首字母集合而成的縮寫,後者則是各種形式的單一英文字縮寫。比如說,"Vs.is an abbreviation; it stands for versus."「 Vs.是一個縮寫,代表的是versus這個字」,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出明顯的不同。 "abbreviation"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相當頻繁,像是我們很常見的 "st."就是"street"的縮寫,而像是"Mon"就是"Monday"的縮寫,又或者像是"Dec."是「十二月」"December"的「縮寫」,這些生活類型的縮寫連小學生都很清楚。嚴格來說,"abbreviation"可以泛指所有種類的「縮寫」,所以,"acronym"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縮寫。相信大家在開始寫email的年代就已經碰到不少這樣的"acronym"吧!比如說,如果我們希望別人「盡快」做某件事情,我們會在後面寫"As soon as possible!"來強調急迫性對吧?但是,這樣子交代字數實在太長了,所以,就改寫頭字語"ASAP",如此一來不僅簡單、清楚明暸又省事。所以,很多新的頭字語就開始出現了,而且在疫情加速網路使用與交流的今天,線上開會或者是群組溝通時候,更可以看到頭字語滿場飛,如果不懂一點,還真是跟不上,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很常在網路上被大家使用來溝通的頭字語。 其實,有很多頭字縮寫英文單字已經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了,比如說,只要一發生造成重大傷亡的災情,或者是聽到親朋過世,就會看到有人在回應"RIP",那是因為"RIP"是"rest in peace"的頭字語,表示「願死者安息」。雖然這個字感覺上跟"I am sorry."很類似,但是"I am sorry."的範圍表較廣,聽到不好的消息,想要跟對方表示「我很遺憾(聽到這個消息)」都可以使用,但是"RIP"是「死亡限定」,用來表示希望對方「一路好走」,因此,在使用上要很注意,如果並沒有人往生,千萬不要就傻傻RIP。 另外,若是需要與顧客使用電子郵件進行商務溝通往返的人應該對於"BTW"、"TBH"或者是"FYI"這幾個字不陌生。"BTW"是"by the way"的縮寫,中文的意思是「順便說」或者是「順帶提一下」。通常如果我們在結束主要說明事件的時候,要是突然記起某件事想要跟對方「補充」或者是做「近一步深入說明」的時候可以使用,甚至有時候「靈光乍現」,突然想到某件事,也是可以這樣用。雖然"BTW"後面接的可能跟原來講的風馬牛不相干,那也是合理的啦!而"TBH"是"to be honest"的縮寫,中文翻成「老實說」或「坦白說」,當我們希望能夠禮貌地給別人一些意見,就可以用"TBH"來作為開頭。比如說,我們想要不失禮貌但又誠實地表達「坦白說,我覺得這個計畫行不不通。」就可以用英文"TBH, the plan might not work."來表示。如果對於以上所提到的兩個單字很熟捻,那麼對於"FYI"就更不用說了。"FYI" 是非常常見的商務語言,意思是「供你參考」"For your information."。這在電子郵件中尤其常見,TBH,「附上檔案供您參考」這句話根本就是在郵件中三、兩天就會看到一次的,我們用英文來表達就是"The file attached, FYI." 在約略分享商務上或者是電子郵件往返中常見的"acronym"之後,接下來我們要來看看一些日常口語中會用到的「頭字語單字」。由於我們現在使用網路社群媒體跟朋友溝通的頻率實在是越來越高了,TBH,我已經很久沒有打過電話了,哈哈哈!因為有事線上聊,沒事還是線上聊。講到聊天,不得不說,由於之前用線上軟體聊天並沒有辦法分辨彼此的語調與表情,所以有時候會遇到說了對方容易誤解的話,或者是因為太熟了,講了過頭的話,但是又來不及收回來,這時候就可以用"JK"(或J/K)來緩和氣氛,表示自己「只是開個玩笑」"Just kidding."讓自己好下台,也可以適時加上一個"NVM."要對方「不要放在心上」"Never Mind."如果對方真的生氣了,一定要說很有誠意的說「抱歉」"sorry"。說到這個,在網路遊戲或者手遊中常常看到有人三不五時就來一個""SRY",沒錯,這是因為打不好而拖累大家給出的"sorry"。如果這樣對方還氣嘟嘟的話,那我們就使出殺手■"LY"沒錯!就是「愛你啦!」"Love you."。不過,這要提醒大家,千萬看清楚,寫明白,要是不小心打成"LV"而造成任何身家財產損失,麋鹿兒可是不負責的唷! TBH,就算兩個人在怎麼能聊,終究會有疲累的時候,就算當下不累,明天上班上課也是會累的,所以,相信我,來日方長,要是真的該睡了,或者是有事要忙,就可以把這個超好用的"TTYL"搬出來作為句點。"TTYL"這個頭字語是"Talk to you later"的意思,而且被廣範使用在商務場合或者是一般的社交溝通媒體上。如果剛好手頭有事情在忙無法立刻回訊息,又不想被對方覺得自己已讀不回,就可以用"TTYL"來跟對方說「待會再聊」,等到有空的時候再回覆。另外,"TTYL"也很常被用在「結束一段對話上」,所以,如果對方說的是"Got to sleep, TTYL. "那就是要晚安啦!「下次再聊!」 最後,麋鹿兒在這邊分享兩難困境明哲保身的不二法門,就是"IDK"。TTBH,網路愈發達,大家就越懶惰。我們很常遇到那種愛沒事問臉書,有事問群組問事高手,有時候真的蠻困擾的,從天氣、穿著到要不要跟女朋友分手都要問。面對這種慣犯,不需要花自己的時間替他傷腦筋,這時候可以直接給他三個單字"IDK"就好了。"IDK"就是"I don't know."除了真的不知道答案的情況之外,要是遇見那種不確定或者是不敢下定論的情況,更是超級好用。像是哪天遇到老媽突然問你,"Should I divorce with your father?"「我該跟你老爸離婚嗎?」千萬不要給意見啊!為了生命安全著想,給他一個"IDK"吧!BTW,以上適用於所有親友詢問「我該跟他分手嗎?」之類的情況,明白了嗎?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元宇宙時代來了
一則臉書宣布正式更名為「元宇宙」"Meta"的消息瞬間引爆討論的熱潮,接著接著「虛擬貨幣」、NFT等話題也隨之沸沸揚揚,一時間,我們彷彿跳到了另一個世界,好像這些熱門話題沒沾上點邊就跟人家接不上話題一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這元宇宙時代,大家一定要知道的幾個科技趨勢關鍵英文單字。 元宇宙之所以會這麼夯,是因為提出了,「通過使用VR、增強AR、avatar和電腦所生成的栩栩如生的影像,元宇宙會進一步消除人類在線上以及真實生活的邊界。」"Using virtual and augmented reality, avatars and lifelike computer imagery, the metaverse will further erase the boundaries between people's online and physical lives."想想,這有多誘人啊!這邊的"VR"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畢竟「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這個詞,已經不新鮮了,而"AR"指的是"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我們也很容易從字面上去理解,而很多人可能會覺得"avatar"有點熟悉感,沒錯,"avatar"這個字大家都不陌生。在10多年前有一部很有名的電影叫《阿凡達》,它的英文名就是 "Avatar"。"Avatar"這個單字來自印度梵語,本義是「天神下凡」,指的就是神仙在凡界的肉身,大家想想看,這跟我們在玩遊戲的時候的角色扮演是不是很像?我們所控制的虛擬角色就是我們在遊戲中的「虛擬化身」,就是"avatar"。 如果我們可以身歷其境地經歷遊戲角色所感受的一切,以及所經驗的世界那該要是多酷的一件事情啊!其實「元宇宙」這個單字,並不是臉書的創意,早在1992年尼爾‧史蒂芬森在的科幻小說《潰雪》就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語詞"Metaverse",在這本小說中,建構出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城市「元界」,而人則可以透過自己創造出的化身在虛擬世界中互動。這跟現在大家所聽到的「元宇宙」(metaverse),又稱為「後設宇宙」,概念是相似的。"metaverse"其實是一"meta"(超越)加上"verse"(宇宙)所組成的合成詞,從字面上來看,這個字的含義是「超越於現實宇宙的另一個宇宙」,這樣聽起來很「玄」齁!但如果把他解釋為「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可能大家就比較有點概念了。當元宇宙真的成真,那麼等同於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avatar",然後在平行宇宙的虛擬城市中過著與現實生活截然不同的日子。 聽起來真的很令人心神嚮往。 要讓虛擬世界能夠「實體化」,那麼所有我們在現實世界所擁有的,在虛擬世界也要能夠擁有,不然就太不「真實」了,所以「加密貨幣」,又因此再度受到關注。「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簡稱為"Crypto"也一樣不是個新名詞,早在「區塊鏈」"blockchain"的科技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在關注了,所謂「加密貨幣」是一種數位化和去「中心化的」貨幣。「去中心化」"decentralize"是由動詞 「中心化」"centralize" 前方加上"de- "這個有「反義」、「拆解」、「去除」意思的字首所構成。所以,"decentralize"這個字當動詞用就是表示「去中心化」,是一種將特定中央組織的權力拆解、分散到數個較小的個體中的動作。我們在字尾加上" -tion"就把這個字轉化為名詞"decentralization",代表「去中心化的過程」。虛擬貨幣的市場與發展秉持去中心化分配權力的原則以區塊鏈認證(該貨幣所有用戶的多數批准才能操作和進行更改)取代中央機構。也就是,我們不需要仰賴傳統中央銀行或政府權威機構發行貨幣,不設中央伺服器或信任方,也因此交易極為流動自由,幾乎不受時空限制。而「區塊鍊是比特幣和其他所有加密貨幣背後的數位平台。」"Blockchain is the digital platform behind Bitcoin and other cryptocurrencies."一切交易的根基就是透過區塊鏈(blockchain)提供的加密保證。 目前市面上為大家所熟知的加密貨幣有:「比特幣」"Bitcoin"、「乙太幣」"Ether (ETH)"以及「狗狗幣」"Dogecoin"。「比特幣」是最早出現的虛擬貨幣,"Bitcoin"是由"bit"(電腦位元)和"coin"(錢幣)組成的複合名詞,這個幣種是目前市場交易最大宗的加密貨幣。除了比特幣以外,「其他的加密貨幣」又可以統稱為 "altcoin",這個單字是英文 "alternate"(縮寫)與 "coin"(貨幣) 的組合。另外,「乙太幣」是由「乙太坊」"Ethereum"這個區塊鏈加密網路組成的開放軟體平台所開發,所以稱為"Ether"目前是僅次於比特幣為全球市場交易量第二大的加密貨幣。而「狗狗幣」"Dogecoin"光聽名字就很搞笑,沒錯,相較於前兩者,它的存在只是因為兩位工程師想要以一種諷刺笑話的形式來企圖虛構一個支付系統,用意僅是用來取笑當時對於加密貨幣的各種瘋狂猜測,還用網路上柴犬的迷因圖作為命名跟幣別設計發想。沒想到這個幣種後來也成為了市值前十名的加密貨幣。 不管是現實世界或者是虛擬世界,我們會發現,沒有錢萬萬不能,但有錢也是不夠的,虛擬世界中,我們還是會有食衣住行等需求,還是會擁有資產,所以,不僅在網路世界的金錢使用需要保障,虛擬資產的所有權也需要保護,因此,繼「同質貨幣」之後,也有了"NFT"的出現。"NFT"的全名為"Non-Fungible Token",中文稱作「非同質代幣」。也就是說"NFT"的作品不像是錢幣、紙鈔、比特幣(Bitcoin)等這類可以被複製、互相取代的「同質代幣」,他代表的是不可替代、不可拆分買賣且具有獨特性的「所有權」買賣。前陣子籃球員史蒂芬.柯瑞(Stephen Curry)以 55 個以太幣(約新台幣 500 萬)的高價買下一張猴子的圖片,引發了大眾對"NFT"的關注,也有很多人開始販賣起自己的"NTF"作品,並從中獲利。 說真的,虛實的邊界往往很模糊,目前「虛擬貨幣」已經呈現一種「微」虛實可以互換的狀態,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於9月正式將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而且繼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之後,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也透露他持有加密貨幣;甚至運動大廠Nike近期也向專利及商標局申請好幾款虛擬產品的商標,看來虛擬貨幣在未來市場中將會更加流通。"Adding to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could be decentralized tools such as the blockchain and cryptocurrencies."「像是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這樣的去中心工具會增加經濟效率。」元宇宙的興起,在未來,或許會形成更嚴密的「加密經濟」"Crypto economy",就讓大家繼續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