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訊
-
鄉心彙集‧光耀金門
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將於12月10日及11日慶祝成立70週年紀念晚宴會,一連兩天各筵開100席,邀請海內外鄉親參與,海外嘉賓包括來自故鄉金門縣政府及相關單位、台灣本島金門同鄉會、新加坡及印尼鄉親會。 雪蘭莪金門會館永久名譽主席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表示,飲水思源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雪蘭莪金門會館走過了不平凡的70個春秋,會務朝氣蓬勃,蒸蒸日上。 「在歷屆主席和理事竭誠合作,同心同德,關心桑梓,開展了大量工作。維繫巴生同鄉情誼,支持家鄉經濟教育建設,凝聚鄉親參與社會事務等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果。藉此機會,我謹向多年來為開拓會務而作出無私奉獻的理事和鄉長,致以崇高的敬意。」 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深信,雪蘭莪金門會館的會務在各方面的有力支持下,承先啟後,薪火相傳,必將不斷發展,與時俱進! 帶領鄉親迎新時代 另一方面,雪蘭莪金門會館主席呂清便表示,雪蘭莪金門會館走過70載,翻閱歷史,金門人經歷了分離的痛苦,離鄉背井到南洋,先輩期望落葉歸根,但最後落地生根及扎根在馬來西亞。 「在金門會館這屋簷下,我們照顧同鄉,為同鄉謀福利,著重子弟教育,持續推廣和保護金門文化,這些努力都是為了確保金門後裔記得我們的根。金門是我們的家鄉,而馬來西亞是我們生於廝長於廝的地方。」 他說,先輩努力奮鬥及謙虛學習的拚搏精神,是金門後裔必須學習的,蓬勃發展的新時代,已經與昔日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在面對各種挑戰和競爭,我們必須牢記先輩「拚搏精神」這盞明燈。 「走過70載,我們將迎向百年,期望金門會館持續強化組織,與時俱進,重點培育接班人,關注子弟教育,繼續照顧鄉親福利。同時也隨著世界局勢的改變,與世界各地的金門人,尤其是金門家鄉,保持密切的聯繫,除了促進鄉誼,也引領鄉親和世界接軌。」 呂清便表示,雪蘭莪金門會館一直努力不懈汲取傳統的菁華,善於運用現代觀念,我們相信這可以讓鄉誼結合,匯成一股充滿堅毅、智慧的力量,繼續打開金門人的新局。 「走過金彩七十,我會館適逢一個新時代的到來。在經濟區域化、全球網絡化與數碼化的時代,我會館必將承先啟後,除了繼續注重與祖鄉的聯繫及金門子弟的教育外,更將更進一步拉近與海外鄉親在經貿文教領域的聯繫,從而希望能搭建出一個屬於全球金門人的網絡,走入金門鄉親無疆界的新時代。」 巴生擁有4萬金門人 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於1946年,今年欣逢成立70週年,金門鄉民南來巴生,比福建其他城鎮的人遷徙雪蘭莪還要早。 巴生是馬來西亞金門人最集中的一個城市,全國估計有超過十萬的金門人,而其中過半聚居在此。雪蘭莪金門會館創辦至今七十年,一直是團結巴生金門人力量的重要平台,而最值得會館驕傲的是鄉親對會館和故鄉那股情深意重的愛護。 最早來到巴生的金門人是1820至1830年清道光年間的古寧頭人李煌,操舟為業。李煌因為購買軍需品供應給蘇丹並協助平亂,蘇丹因此授予勳章。他也是首位榮獲雪蘭莪蘇丹功勳的金門華人。 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金門鄉人南遷巴生日眾,從事各行業,為巴生的發展作出貢獻。1937年,金門淪陷日寇手中,鄉人紛紛南來避難。巴生鄉親同感國破家毀之痛,一方面響應籌賑,一方面安撫避難鄉人,便有了倡組會館之意,以達到敦睦鄉誼,團結鄉親,互通資訊及互相關懷的作用。 日軍在1941年12月入侵馬來亞、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這一段時期,金門鄉人蒙受戰亂之苦。二戰後,在一批熱心鄉會的鄉賢努力下,雪蘭莪金門會館正式於1946年成立。並於1947年,創辦浯聲協進社為鄉人之俱樂部,以其收入,作為會館經費及福利開支。 1953年,先賢陳金盃建議自置會所於武吉古打律16至18號,鄉人紛紛捐輸,襄成義舉,成就今日舊會所。1990年代會館計劃購買地段建築新會所大廈,1998年會館新大廈動工,並於2001年12月20日落成,同年也慶祝本會成立55週年紀念。
-
奠立根基‧照顧同鄉‧培育子弟
雪蘭莪金門會館成立於1946年12月20日。根據史籍記載,籌組會館倡議於1937年秋,時值中國抗戰軍興,金門淪敵,一般不甘靦顏事仇之鄉親,紛紛南來避難。 斯時巴生邑人同感毀家之痛,敵愾同仇,熱血澎湃,一面熱烈響應籌賑,一面安撫避難鄉人,為統籌其事,乃有倡組會館之議。卒因日寇南進不果。 1945年冬,日寇屈膝,河山重光,逃難鄉親陸續歸來,僉認日治時期部份鄉親流離顛沛,慘度非人生活,劫後餘生,感覺團結鄉親以守望相助,實為當務之急。 因此,當時,由鄉賢如李朝秋、楊誠財、李增意、豆是、陳維長、楊海滄、陳大同、楊誠燦、李朝第、李增仁、李世龍、李水吉等率先挺身號召,經整年之奔走籌備,克服萬難,辛底於成。草創時期,因陋就簡,賃廈巴律二層民房為會所,首任會長為陳維長。 越年,會館同人鑒於鄉會旨在謀取鄉親福利;但舉辦福利事業,在在均需經濟支持,乃創辦浯聲協進社為鄉人之俱樂部,以其收入,作為會館經費及福利開支。政府也在這一年頒佈僑團註冊法令,會館依法呈請,至1949年3月批准為合法社團。 1953年,先賢陳金盃先生鑒於會館為我鄉親聯誼之所,極須有一固定會址,建議自置會所於武吉古打律16至18號,鄉人紛紛捐輸,襄成義舉。 在歷任會長楊海滄、葉振興、李朝第、楊誠財等之領導及歷屆執委和衷共濟,堅毅努女下,會員日眾,組織漸趨嚴密,於是賑貧恤老,協助回鄉省親,保送升學,證明地權登記等等福利工作,次第展開。推己及人,廣及當地社會之慈善教育事業,仁風所及,備受讚賞。 70年代倡辦青年團及獎學金 1971年9月,年青鄉親倡義組織青年組,獲執委會核准。同年9月22日產生籌委會推動,以會館執委何福進為主任、許紹熙為秘書、陳禮教助理、募捐主任林福坤,在各籌委夙夜匪懈奔走遊說下,徵集組員200餘人,籌集基金萬餘元,購置樂器,組成40人華樂隊,從茲夜夜笙歌,一片蓬勃氣象。 1972年12月20日,青年組正式誕生,超齡主幹退任顧問,選拔新秀出任第一屆職員,以李天福(錫)為主任、林福坤為副,陳禮教任秘書。 青年組執委就任伊始,則舉辦團結班,實施成人教育,組織歌詠隊合唱團,展開社交活動,儼然青年界一股雄厚主流。自1974年起,每年參與由巴生多個團體聯合主辦的「巴生歌樂節」,對於促進巴生的健康文娛活動和提升音樂水平,頗有貢獻。 1973年10月,會館接獲鄉親黃文水申訴一家八口因自印尼避禍,非法入境,潛居馬六甲,8年後自首,被移民廳寄押吉隆坡監獄,飭令出境,因非印尼公民,遞解無從,勢將畢生慘度黯淡無光之鐵窗生涯。事經名譽主席李朝第,主席楊誠財,總務許丕金,執委許紹熙探監調查翔實後,一面通過總領事向台灣政府請准入境, 一面發動星馬鄉親籌款資遣返台,義旗高擎,響應熱烈,星洲由黃章福先生代籌4000令吉,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1000令吉,巴生屬籌集8000令吉,除華航半價優待外,餘匯台幣18萬寄存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會長楊水應先生保管,以備謀生之需。如今黃君在台建立家園,子女均入學深造,一家融融陶陶,是年倡辦獎學金,12月20日會慶中頒發第一屆高初中獎學金及小學獎勵金,受惠學子50餘名。而在這40年來造福無數學子,培育出不少金門英才。 1975年4月,任職主席十年之楊誠財局紳退休,被選為名譽會長,莊和平鄉長繼任,職委中不乏中堅新秀,頗富毅力,舉凡福利公益,莫不率先示範,精神感召,鄉親自動申請入會頗多,會務日臻蒸騰。 1975年10月組團參加國慶並回鄉訪問,由莊主席親自率領,受政府親切接待。 1977年莊主席堅稱辭,由少壯賢達張成章先生繼任,對於服務鄉親特別勤奮,兼以選拔不少熱心會務人士及專業人才參與執委會協理會務,使會館服務範圍擴大,除原有作業外,諸如家庭糾紛、商業糾紛、委會黨勒索,幫助貧困,事無大小,有求必應,最顯著者81及83年間籌款十餘千幫助2位貧困鄉親幼童分赴星洲及台灣醫治心臟有孔病症,挽救了兩條小性命。至於幫助貧困鄉親完滿料理喪事,更是不勝枚舉。 會館當局為有系統地提供服務及促進團結,產生諮詢委員會,遴選德高望重或退任執委為成員,以備諮詢,提供興革寶貴意見,福利委員會選拔年青一輩及熱心福利鄉親為成員,協理喪務及有關鄉親福利事務。 鑒於會館會員月捐僅足應付地稅及門牌稅與固定華教年捐,一切行政經費及青年團活動經費,每年2萬多令吉,除浯聲支持外,不敷之數概需週年紀念筵席費剩餘以挹注開支,終非根本解決經濟難題之辦法,乃有置業收租補助經費之議。 80年代起籌建新廈 1982年初,適登嘉樓鄉賢李滄溪購會館古鄰店地3間餘,會館獻議轉讓,以備建築4層大廈,承蒙慨然允諾,並以其令先尊李世龍名義捐獻5萬令吉為倡,地價照原價20萬令吉轉讓,時會館並無分文 ,乃由張成章、許紹熙、陳金德、陳大同、楊誠燦、陳禮教等四出奔走遊說,12天內獲鄉親大力支持,認捐40萬令吉。 並產新廈籌建委員會以策劃籌建事宜,圖測經幾度檢討後,並在1997獲巴生市議會批准,新廈也在2000年4月落成,雄偉觀壯,轟立於巴生市中心,為會館奠下干秋大業的根基。 1985年5月初旬,本會館組團前往汶萊訪問,一行8人,由副會長陳禮教先生率領,拜會了當地群聲音樂社及汶萊金浯江碼頭工友公司的領導人與當地鄉親賢達,備受優渥招待。 1986年初,會館執行秘書許紹熙先生,因罹肺癌,急需赴台動手術,來回機票及醫藥費約需1萬多令吉,一時無著落,由會館發動向鄉親籌募,得1萬令吉助其赴台就醫。不幸回馬不及1年,即與世長辭,許氏服務會館15年 ,盡瘁鄉梓,貢獻良多。 1985年,張成章先生引退,由陳振源先生繼任。張先生在任十餘年素著勞蹟,被委為會務顧問。 自80年代起迄今,我會一直獲永久名譽主席丹斯裡楊忠禮博士的鼎力支持,無論是新廈籌建、設立「雪蘭莪金門會館大學獎助學基金」及會館各項會務發展及助學子弟,讓我會揚帆起航,邁向未來。 90年代海外金僑互訪頻繁 1990年金門縣解嚴以後,逐步走向民主開放之路,出外限制放鬆,縣政府及民間團體紛紛組團來訪,先後由唐雄飛縣長率領的金門縣海外訪問團、張雲羽率領的金門縣民眾服務支社訪問團、許金龍率領的金門縣民眾服務支社和愛心聯誼會訪問團,以及盧志權率領的縣政諮詢代表東南亞訪問團等,絡繹不絕,絕一時之盛。 1990年10月初,由陳振源主席率團赴台,參加慶賀雙十節,並拜會台北和高雄各地同鄉會,然後返金探親,並實地考察金門發展情況。 1991年8月間,巴生福建會館為賑濟中國華南水災災黎,主辦十大歌星演唱會,本會館熱烈響應,成為協辦團體之一,並籌獲一萬多令吉義款,交予中國大使館。 1992年,本會館耗資2萬多令吉,將禮堂、辦公室及後座會客室重新整修,全部安裝冷氣,面目煥然一新。 1993年11月12日,新加坡金門同鄉書法家邱少華先生到巴生,為興華中學舉辦書法義展,籌募教育基金。本會館義不容辭,欣然接受成為協辦團體,並向同鄉籌募2萬多令吉, 悉數移交興華中學。 1993年11月杪,由副主席陳禮教先生率領28人訪問團到古晉,參加砂拉越金車會館3週年會慶。嗣後為響應該會館籌建新廈基金,向鄉親籌募1萬多令吉,略表支持之微忱。 1994年3月,陳振源主席積勞成疾,不幸逝世,遺缺由副主席陳禮教先生接任,成為代主席,為期1年多。 1994年3月,金門縣華僑協會為了宣慰海外鄉親,組團來訪為鄉親們捎來金門最近發展的喜訊。 1994年11月初,本會館組團到廈門,一行38人,由代主席陳禮教先生率領,除參加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五週年慶典外,並到集點、鼓浪嶼、武夷山、福州和泉州參觀名勝古蹟。 1995年1月15日,金門縣政府赴東南亞宣慰縣籍僑胞訪問團一行41人,由陳水在縣長領隊,蒞臨本會館訪問,並頒發金門縣政府獎狀予陳禮教先生,以表彰他對會館及桑梓的服務精神。 1995年4月間,會館已改選,陳禮教代主席退位讓賢,由王豪傑先生出任主席,積極推動會館新廈的籌建工作。 青年團也於同年改選,由保險界後起之秀許朝榮先生擔任團長,大展新猷,首先於6月初主辦中國元極功法講習班,聘請中國元極學會副會長曾海光先生及講師曾秋平先生蒞臨傳授功法,吸引不少學員。繼於1996年8月25日,聯合金韻音樂美術學院舉辦中國北京小天使藝術團員呈獻的文娛晚會,獲得極熱烈的反應和佳評。 1996年8月15日,由王豪傑主席率領16位代表,出席假郎交怡島舉行的第二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參加人數3千餘人,來自五湖四海,歡聚一堂,盛況空前。 1996年10月10日,金門縣議會議長王水彰先生率領訪問團蒞訪,全團包括議員及眷屬共26人,宣慰東南亞各地鄉親。 1996年12月20日,為本會成立50週年金禧紀念日,除出版特刊,將歷年珍貴史料,彙集一冊,永留紀念外,並將廣邀中國、台灣、金門和東南亞各地鄉團前來參加,舉行懇親大會,屆時海內外群賢畢至,蓬蓽增輝,將為本會館寫下光榮的一頁。 21世紀積極助學及尋根 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婦女籌委組於2000千禧年誕生,這是由會長王豪傑等人發起李佩雲擔任籌委主席,一起四處奔跑招收組員。婦女組成立的宗旨為聯絡同鄉婦女感情,促進友愛及合作精神;配合及協助本會館推動發展會務;以及協助婦女增進知識及提升技能。 婦女籌委成立後,籌委即積極配合成立宗旨,連續展開多項活動,包括與在2000年9日9日,與本會館青年團聯合舉辦中秋聯親晚會;在2001年2月4日獨辦新春團拜日;接著又在2001年6月9日舉辦「父母親節」活動等;爾後也舉辦各類型式的活動,均獲得熱烈迴響。 為鼓勵金門子弟繼續深造求知識,會館在2011年65週年會慶,由主席拿督呂慶安倡議設立「雪蘭莪金門會館大學助學基金」,獲得永久名譽主席丹斯里楊忠禮博士鼎力支持,把會館助學、獎學的精神延伸至大專學府,培育「金英」揚帆起航,邁向未來。 我會青年團和婦女組也積極推動「青少年尋根」活動,已主辦超過10屆尋根活動,在獲得金門縣教育局的支持下,統辦馬來西亞金門子弟回鄉尋根活動,這些年已帶領將近500名來自我會、砂越金門會館及柔佛州金同廈會觀的金門子弟回鄉尋根,讓新生代更瞭解家鄉,深入瞭解先輩南來的艱辛,同時學習先輩的拚搏精神。
-
丹斯里拿督陳成龍博士吸納同鄉子弟參與鄉會整合鄉親投資力量
很高興受大會盛情邀請,出席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慶祝成立50周年金禧紀念,與慶賀鄉賢榮膺勳銜的聯歡盛宴,並為大會主持開幕:謹此向主辦當局表示至高敬意與感謝。同時,祝賀大會成功圓滿舉行;嘉賓們、鄉親們快樂健康、幸福美滿。 今晚的聯歡宴會,提供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彙集國內外的金門、同安和廈門鄉親們,歡聚一堂,說著家鄉話,談著家鄉事,促進鄉情和聯繫。俗語說得好,「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通過交流,大家互相認識,加強溝通,凝聚鄉誼,體現《金同廈一家親》的鄉情。 回顧50多年前,有不少金門、同安和廈門的前輩們,為了謀求生計,離鄉背井,飄洋過海前來我國打拚,聚居在柔佛州一帶。基於凝聚鄉親情誼,照顧由祖籍地家鄉遠道而來的同鄉新客,守望相助,於是成立了《柔佛州金同廈會館》,促進交流加強聯繫。 一路走來,雖然路途坎坷,一切從零開始,但在歷任會長與董事們的紮根經營下,籌集鄉親有限的經濟力量,在1973年購置一座雙層店面作為會所,推展會務。 記得在1993年,當我擔任會長之際,獲得董事會眾鄉親的愛護和支持,緊密配合,會務取得長足進展。董事會一致認為,會務要穩健成長,必須隨著社會發展趨勢,與時並進,積極栽培後輩軍團,成為未來的領導班子。 在1997年,本會正式成立青年團,並在2002年成立婦女組,作為母會的臂膀組織,協助展開活動,在團長和主席的領導下,積極作出貢獻,會務因此取得正面發展,就像春筍一般,節節上升,逐步走上正軌,茁壯成長。 嘉賓們、鄉親們:董事會為了解除後顧之憂,在集體領導,同謀獻策的前提下,精益求精,再接再厲,議決購地興建一座6層樓大廈作為新會所,以紓解會員人數激增,活動空間不足的困擾。 耗資280萬令吉的大廈工程,在2001年動工興建。經過三機構理事們無私奉獻,戮力勸捐,獲得鄉親們鼎力支持,慷慨解囊,熱心捐獻,在《聚沙成塔、忠志成城》的感召下,終於在2004年落實完成,奠定永續發展的堅固基石。 目前,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有了堂皇寬闊的會所,應該是掌握既有的優勢。繼續努力,保持強勁,大展宏圖的時候了,在會長郭明發鄉親英明的領導下,三機構理事們,不分老少融會一體,接二連三地展開一系列活動,成為區域內最活躍的鄉團組織。這種獻身付出的精神,充分展現出「金同廈一家親」的情懷,提高了本會的知名度,深獲區域內華社領袖們高度的評價和讚譽。現在讓我們給予他們一個熱烈的鼓勵掌聲,希望他們再接再厲,力爭上游。 未來,將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年代,領導層必須拓寬視野,擬定未來的發展方針,加大力度,做好準備,展望未來。 時下一般年輕同鄉,對祖籍家鄉缺乏認知,為了提高年輕後輩對家鄉發展的認識,鄉會領導班子,必須加強組織的陣容,吸納更多同鄉子弟參與,革新求變,以創新手法,注入新元素,新理念,把傳統模式提升到開放模式的創新軌道上,展現出組織的正能量,新常態,發揮鄉會組織的功能,吸引年輕同鄉加大陣容。 在廣招會員方面,鄉會領導可以考慮擴大活動圈子,組團訪問各地同鄉會,或回鄉省親,或參與《世界金門日》和《世界同安聯誼大會》的慶典活動,強化年輕同鄉對鄉會的熱愛和參與度,深化瞭解家鄉的發展與建設,加強對家鄉的認知。 在推展會務方面,領導層不能老是在原地踏步,應自我提升,變革求新,提高競爭力度,努力落實擬定的發展議程,才能凸顯領導風範,走在時代的前沿,勇往直前,帶領組織團隊,促進會務穩健成長,登峰造極,再創輝煌。 在世界進入無邊界一體化的時代,鄉會組織除了圍繞在「聯繫鄉誼、守望相助」焦點上,應該把重點擴大到經濟合作與人文交流溝通的基礎上,追隨國家發展趨勢,與時並進,開闊視野,尋找廣闊的發展空間,加強各個領域的合作力度。 基於此,鄉會領導不妨考慮整合鄉親們的經濟力量,成立一支投資隊伍,尋找投資發展商機。目前,國內多項大型發展計畫,比如:依斯干達特區計畫、大吉隆玻計畫、或者由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的發展計畫,提供廣大的發展空間。鄉親們可順藤摸瓜,跟隨各項計畫的發展途徑,與相關行業對接連線,開拓營業版圖。進軍國際市場。 今晚的聯合晚宴,在慶祝成立50周年金禧紀念的同時,也慶賀鄉親們榮譽勳銜。這次,本人有幸,獲得最高元首陛下封賜丹斯里PSM勳銜,這是鄉親們與嘉賓們,一直以來的愛護與扶持的體現,我願和大家分享這一份榮耀。 最後,我要以最愉快的心情宣佈:柔佛州金同廈會館50周年金禧紀念慶典聯歡盛宴正式開幕,同時,祝福嘉賓們、鄉親們:萬事如意、幸福美滿。謝謝大家!
-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熱鬧慶祝成立50周年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隆重慶祝成立50周年活動,於2016年10月21日開始迎接海內外嘉賓蒞臨,10月22日安排嘉賓暢遊柔佛州永平景區、石文丁景區,當晚熱鬧舉行柔佛州金同廈會館50周年金禧慶典聯歡晚宴,10月23日續安排嘉賓參訪柔佛州金同廈會館、參觀百年建築中華商會及天后宮,計有37個團體單位出席柔佛州金同廈會館50周年金禧慶典,包括金門縣政府代表團、金門縣華僑協會、金門山外陳氏公會、台南高雄市金門同鄉會、中華金門同鄉會、臺北新北市金門同鄉會,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廈門市同安區政府代表團,廈門市翔安區政府代表團,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福州市金門同胞聯誼會,泉州市金門同胞聯誼會,廈門市金門同胞聯誼會、香港同安聯誼會,印尼同安互助基金會,新加坡浯卿陳氏公會,新加坡同安會館,新加坡廈門公會,新加坡浯江公會,新加坡金門會館、砂朥越金門會館、雪隆同安會館、雪蘭莪金門會館、雪蘭莪廈門會館、檳城同安金廈公會、吡叻州同安金廈公會、下吡叻安順同安金廈公會、五條港同安聯誼社、吉膽泉順發公會、吉膽金浯江公會、巴生港口金浯嶼伍德宮、巴生浯聲協進社、巴生金浯江伍德宮、麻六甲同安金廈會館、麻六甲金門會館、麻六甲三忠宮、峇株巴轄同安郭氏公會等。
-
會長郭明發積極培養青年人才創造金同廈互聯商網平台
今晚的開幕人馬來西亞同安金門廈門聯合總會會務顧問暨本會會務顧問丹斯里拿督陳成龍博士鄉長、本會會務顧問也是創會人之一郭洙霜鄉長、廈門市同安區政府政協副主席洪祖溢鄉長、金門縣政府社會科科長許丕祥鄉長、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僑務組主任林渭德先生、本聯合總會會務顧問丹斯里拿督林順平鄉長、籌委會主席也是本會署理會長陳期惠鄉長,來自中國同安區,臺灣,金門,香港,印尼,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全國各地的同鄉會的會長/主席及代表們、本會三機構的理事以及在場的各位嘉賓,各位鄉親、各報記者先生小姐們,大家晚間好! 今晚是本會慶祝成立50周年金禧紀念及鄉賢榮膺勳銜聯歡晚宴,承蒙開幕人也是本會會務顧問尊敬的丹斯里拿督陳成龍博士鄉長能在百忙中,撥出寶貴的時間蒞臨並主持開幕儀式。與此同時我也衷心的感謝來自海內外28個同鄉會的500多名鄉親蒞臨和我們一同共襄盛舉這場盛大的晚宴。 會館創立50年來,一路走來,在歷屆會長英明的帶領之下,組織日益壯大,會務蒸蒸日上。隨著時代之演進和需求,會館也應該趨向更年輕化,除了舉辦一些文化傳承節目,新一屆的領導層致力推動一些適合年輕鄉親的活動,吸引年輕一代加入會館。在三機構理事們的良好配合下,充分發揮鄉團組織的功能,以同鄉福利為依歸,凝聚同鄉的智慧和力量,發揮群策群力、集體領導的團隊精神,共同發展到今日的茁壯成長,績效卓著,才能讓本會成為本地活躍團體之一。 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今天本會館擁有一幢宏偉壯觀六層樓大廈,凝聚鄉親們的「家」。最大的功臣當然是兩位會務顧問前任會長丹斯里拿督陳成龍博士鄉長和前任署理會長郭洙霜鄉長,在其他前輩們的配合下,奠定穩固的基石,讓我們有穩定的活動基金,當時所努力的成果!我們會銘刻在心,永久感激和欽佩前輩們的無私奉獻。 如今,又有青年團與婦女組這兩個非常獨立又很積極的左右臂膀,加大了母會的組織陣容,如虎添翼地協助母會推展一切會務,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場活動,讓會務得以順利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本會青年團近幾年表現優異,曾在2013年榮獲「全國傑出鄉青團體獎」、2015年榮獲「全國傑出優秀獎」等,更於2011年至2016年,連續6年獲得峇株巴轄華團農曆新年慶典大遊行冠軍,也就是6次蟬聯冠軍。 青年團在團長張迎煌鄉賢的帶領之下,表現突出,紀律好態度佳,主辦了許多有意義的活動,特別是激力生活營,不只年輕鄉親的參與度非常高,連小鄉親都來參與,就如昨晚的小蘋果和今晚的小風師爺隊伍,所以青年團做出的一番成績是有目共睹,因此,大會也在今晚特別頒贈特別鼓勵獎給予青年團,讓大家一同見證他們的成長,以茲鼓勵。在此,也要感謝去年金門縣陳福海縣長贈送一對金門風獅爺後,生出了20「小風獅爺」,而成立一隊「小風獅爺面譜」舞蹈,這也是全國唯一的舞蹈團。 俗話說,「再窮也不能窮教育」 ,扶掖後進,培育英才,同時推動飲水思源,感恩回饋社會,是本屆董事會目標之一,本會也于2015年成功籌獲71萬大學貸學金,鼓勵有上進心,品學兼優,家境清寒的年輕會員能有這個機會到大學深造。畢業後,步入社會,懂得飲水思源,感恩,回饋社會,將來成為國家棟樑。 成立鄉團,宗旨是為凝聚鄉親,傳承文化,謀求鄉親的福利。隨著時代變遷,會館也必須順應新時代而轉型。我認為,會館不僅著重在以上幾點,以目前的社會趨勢而言,也應該著重在栽培更多人才與提升個人素質;我將與我的團隊研究製造一個平臺,聯繫各地鄉親,分享從商經驗與商業資訊,從中帶出商機,讓鄉親們能夠互相扶持,互惠互利,打造金同廈互聯商網平臺。 最後,我在這裡特別感謝籌委會的付出,在本會署理會長陳期惠鄉賢的領導以及青年團團長張迎煌鄉賢和婦女組主席溫秀琴鄉賢的鼎力配合下,才能將這場大型慶典順利主辦。也非常感謝各位的蒞臨,讓大會生輝,如有招待不周的地方,還請多多原諒。希望大家能愉快地度過這兩天一夜的慶典活動,同歡共慶。值此50周年金禧慶典,願以「維護同鄉權益,促進國家繁榮」,與眾鄉親共勉之。 我也祝福在座的各位:幸福安康,萬事如意!回程路途,一路平安。謝謝!
-
署理會長陳期惠感謝海內外代表襄盛會館鄉親精誠團結創造會務高峰
大會開幕人馬來西亞同安金門廈門聯合總會會務顧問丹斯里拿督陳成龍博士,大會主席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會長也是馬來西亞同安金門廈門聯合總會總會長郭明發鄉賢,來自家鄉同安區政府政協副主席洪祖益鄉賢,金門縣政府代表許丕祥科長,來自海外各國及新、馬各同鄉會領導及代表們,首先代表慶委會以熱烈的掌聲歡迎來自各方領袖代表們能在百忙中,撥出寶貴的時間蒞臨參加本會館成立50周年金禧慶典,一系列活動,因為有你們的參與,今天的會慶活動才能有如此壯觀的場面。讓我們深感增添無限的榮耀和光彩,希望能借用你們的雙手以掌聲來感激開幕人以及所有出席嘉賓,因為有您們踴躍出席參與共襄盛舉,讓大會得以順利成功舉行。 今年適逢會館創立50年慶金禧紀念,本人榮幸能得到董事們的厚愛,推選為慶委會主席,順此感激三機構理事們的良好配合,無私奉獻,再加上會員鄉親們落力支援,讓50周年金禧紀念各項工作得以順利執行。本人深信柔佛州金同廈會館在郭明發會長的領導下,三機構理事們能秉承以往的良好配合,通力合作,讓我們一起來為會館同鄉,為社會謀求更美好的明天,讓我們一起努力把會務推向另一個高峰! 大會也要感謝這次慶典慷慨捐助活動基金的熱心人士及商家贊助禮品,刊登廣告,因為有您們責無旁貸鼎力相助,大會才能順利執行任務,包括順利出爐的50周年金禧紀念特刊。與同時感謝台前幕後,直接或間接給予協助各項工作,因為有你們愛的鼓勵和精誠團結,發揮無私互助精神,全體理事義無反顧,大會才能順利成功圓滿!最後再次感謝所有現場的嘉賓同鄉代表們賞臉,不辭勞苦,舟車勞碌,踴躍出席支持,讓大會增添無限的光彩!恭祝大家心想事成,家庭幸福美滿,一路順風,謝謝!
-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盛大舉辦50金禧書法公開賽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青年團於9月16日舉辦一場造勢活動-「50金禧書法公開賽」,此項造勢活動是要讓更多鄉親知道這場金禧50周年慶即將來臨,號召更多鄉親踴躍參與籌備工作和當天出席同歡共慶這場盛會。 這場書法公開賽,是會館為迎接50金禧年特別主辦的造勢活動之一,旨在提倡傳統文化活動,也讓本會50金禧年別具意義。 書法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傳統文化藝術,早在西元964年時就在中國盛行,在華人農曆新年期間,把賀年的吉利字詞用漂亮的書法,寫在紅色的紙上,這就叫做揮春。每年都主辦書法/揮春公開賽,讓華人這項傳統文化的熱度繼續保溫,繼續發揚光大並傳承下去。希望爾後能夠邀請更多友族同胞來參與這項華人的節日,充分體現了一個馬來西亞不同種族融洽的精神,促進全民團結,國泰民安的努力。 這項活動也舉辦了17年,因為這項活動的宗旨是要推廣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為弘揚優秀文化傳統,提高學生規範書寫漢字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寫字,練字的興趣,提升中文硬筆書法水準及涵養文化氣質。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10月21日與22日,一連兩天,慶祝成立50周年會慶。會館自去年開始籌備50金禧年的活動,今年的會慶不僅邀請全國鄉親,更特別邀請到海外鄉親同歡共慶,共襄盛舉。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成立至今50年,從草創時期寥寥數人,在名譽顧問丹斯裡拿督陳成龍博士鄉長和郭洙霜鄉長的帶領之下,會務發展蒸蒸日上,加上董事、青年團與婦女組三機構的互相配合,日益壯大。 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社會的進步,現今地緣鄉團或血緣組織除了敦親睦族,發揚及維護傳統文化習俗外,也要求新求變,同時也應該重視年青人的發展,關懷社會和國際事務。因為培育新生代提升素質及正確人生觀,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因為他們是未來的接班人,也是國家的棟樑之才,所以希望他們能夠開創美好的未來,為同鄉,為社會和國家的進步,付出無私的奉獻。 今年10月22日會館慶祝成立50周年金禧慶典,柔佛州金同廈會館籌委會特別訂下了整間海景宴賓樓,邀請到海外鄉親同歡共慶。
-
為金禧會慶暖身美術家趙友福現場揮毫百尺大紅賀聯吸睛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理事會於九月十六日,特別邀請美術家趙友福老師現場揮毫共100尺長大紅賀聯,成為金禧會慶舉行宣傳造勢活動。 當天早晨,三機構董事理事及眾鄉親聚在會館前皆穿著紅色制服,大廈正中掛起了巨大的金禧設計圖,左右兩旁也牽系著,色彩繽紛而且鮮明的三角旗幟,此讓氣氛顯得更加濃郁,會館會務顧問郭洙霜鄉長到場觀禮,馬來西亞同安金門廈門聯合總會青年團總團長也是會館青年團團長張迎煌鄉賢致歡迎詞及馬來西亞同安金門廈門聯合總會郭明發總會長致詞後,趙友福老師正式開始運筆揮寫賀聯,現場的每個人都聚精會神,賀聯的字句馬上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所在,與此同時,專業的攝影師已經準備就緒,使用遙控飛機,將高清攝影機升空鳥瞰,這次航拍非常清楚的錄製,可謂完成見証會館發展至今的現況面貌,也即將迎接未來另一個五十年,開始新的里程碑。 館前悠美悅耳的古箏奏樂,陪同趙友福老師書寫的每一字每一句,猶如鄉親們的同鄉聯誼,更似知音人互相伴隨了數十年,卻歷久彌新。 正當作品完成時,全體鄉親們興高采烈,高聲歡呼金同廈,興呀!旺呀!發呀!激昂情景感動萬分。 會館門前的三支棟樑大柱,也加入行列,成為貼手掌彩印的圖畫版,會務顧問、總會會長、團長、婦女組主席及三機構董事、理事、鄉親們以自己的雙手,沾上兩種顏色彩料,貼著手掌印在樑柱牆面上,參與者皆十分開心能夠為大廈增添彩裝,青年團準備妥善,細心佈置,也連續的排練賀聯的呈現方式,希望以最佳形式展現賀聯,活動壓軸呈現的是百人齊放氣球升空,超長賀聯也從會館大廈頂層揭幕,展現在公眾面前,成為峇株巴轄最繁忙街道的吸睛焦點。
-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歡度中秋濃濃家鄉味
《金月同賞慶中秋 廈暖情牽眾鄉誼》聯歡晚會由馬來西亞同安金門廈門聯合總會總會長也是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會長郭明發鄉長,馬來西亞同安金門廈門聯合總會總團長也是本會青年團團長張迎煌鄉賢,籌委會主席郭麗蓉鄉親,共同出席主持。 晚會是由婦女組主辦、青年團協辦「2016年的金月同賞慶中秋,廈暖情牽眾鄉誼聯歡晚會」,鄉親們很踴躍出席中秋晚會活動,因為有鄉親們的鼎力支持,精誠團結,發揮互助互愛精神,讓大家有個美好回憶,同歡共度中秋慶團圓的佳節。 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會長郭明發鄉長也在致詞時表示:「作為一個鄉團,最重要的是聯繫鄉誼,會館主辦中秋活動已有15年,每年都吸引很多鄉親齊聚一堂,增進彼此的關係,也能鞏固與加強會館3機構理事的團結,同時也傳承華人的傳統文化,讓新一代能夠對傳統節日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雖然這個傳統節日不像中國,日本,韓國,朝鮮和越南將這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列為法定假期,但我鼓勵為人子女者能夠在這個溫馨及感恩的節日,回家看看父母,長輩們和兄弟姐妹,讓家人的感情更溫馨,更融洽。 雖然金同廈會館是擁有6層樓大廈的會館,但這兩年來我們還是特別選擇在石文丁漁村舉辦,這顯得非常有意義,因為這裡的會員鄉親們眾多,所以更期望能夠下鄉與石文丁的會員鄉親一起同歡共慶這個佳節。接下來我希望會館的活動也能夠下鄉到巴眼,新加蘭,龍引,龜咯或咸水港等舉辦。 會館在大家的群策群力和慷慨解囊下,已經成立了大學貸學基金,每年5月10日至8月10日開放給年青會員申請,申請人資格,必須是本會永久會員已獲得董事會批准者,家境清寒,品學兼優,獲得本國或國外大學錄取大學新生均可申請 。 當晚的中秋晚會,同時也設立了親子創意燈籠製作比賽。目地是把中華風俗文化習俗繼續傳承下去,與此同時也讓更多鄉親發掘創意才華。 雖然科技時代的進步,會館還是保留著這個傳統節目,就像細水長流,源遠流長。所謂月圓人團圓,希望借助中秋佳節大家團聚共度好時光,珍惜眼前的親人/鄉親,加強親子關係,同時促進鄉親交流。 會館幹部們也期盼大家來共同參與,能為鄉親、為會館付出一點力量,大家群策群力,自然就能像明月那樣照亮大地,為同鄉,為社會盡綿力。
-
柔佛州金同廈風獅爺
這22頭風獅爺是在2014年6月由青年團團長張迎煌鄉賢構思下而衍生。同時在本團理事許賢強鄉賢帶領理事們親自以手工嘔心瀝血製作而成的,其目地是希望各地的鄉親從中瞭解家鄉的文化,提高他們對本會館認知及瞭解傳承祖籍文化的重要。 在金門縣政府贈送於海外僑胞的Q版風獅爺與金同廈風獅爺結合後,成為了全國注目的交點,更令本會引已為榮的是在理事們的督導及小鄉親們的配合下,這22頭風獅爺在一系列的活動及競賽中獲得無數讚譽及獎項,可見它確實是個備受關注及獲得肯定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