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掌握可操之在我的部分為特區化奠定產業碁石
以中長期角度而言,金門國際和平經貿特區的議題發想,有利於建構體制並完善法制面的政策引導與配套措施,尤其無可諱言,企業投資最怕疫情、戰爭及政治對立衝突等大環境的不確定因素,故維繫兩岸和平確為推動民生經濟發展之重要基石,金門非軍事化、特區化有助於維持地區政經局勢的穩定,進一步消弭企業來金投資的諸多疑慮。 從實務面來看,隨著後疫情時代小三通分階段復航,待開放陸客來金觀光旅遊後,小三通停航前的金廈生活圈有望漸次恢復,經濟逐漸活絡應指日可待,畢竟兩岸客流勢將帶動人流、物流、金流、商流,有利於刺激流量經濟,透過跨域引流、引資、引智,可望加速地區經濟復甦成長。 眼下當務之急就是先掌握可操之在我的部分,先從市場需求導向來擘劃新的發展板塊、增長亮點,由點連成線,再形成一些產業構面,透過由下而上的方式去實踐積累,逐步串連構築出生生不息的產業生態系,除傳統的金酒、觀光旅遊、地區特產、餐飲美食等產業以外,還可從國際觀光醫療、康養文旅、文化教育、體育競技、邊境貿易、跨境電商、金融商業…等各個產業面向著手。 然理想很飽滿,現實卻很骨感,放任式的野蠻發展模式,容易衍生諸多市場上的失序亂象,不利永續發展,又譬如邊境貿易、小額貿易雖是地處邊陲地帶早期發展的常見商貿模式,但其先天缺陷是行業操作不規範與灰色貿易叢生,存在許多違規操作的不穩定因素,這類商貿交易應視為發展前期階段性的過渡型商業模式,不適合作為長期支柱型產業,必須俟機謀求其他替代性產業,以降低產業衝擊。 另看準小三通開放陸客商機,高毛利的國際觀光醫療服務及藥妝美妝產品仍將是業者眼中的香餑餑產業,不乏有人已在提早佈局。然相關醫療糾紛處理與保險理賠問題,若缺乏產業配套措施、市場監管機制,時日一久,未來也可能流弊叢生,加諸大陸近年在醫療領域的軟硬體也快速提升,顯見金門未來需要完善政策配套,並引進更具規模的旗艦型項目,以及更優質的經營管理團隊,從而提升整體醫療水平、服務品質,至於台灣的核心技術、產品與服務品質等領先紅利尚能維持多久?金門若欲發展成醫療特區,除需要中央政策支持及完善相關基礎配套外,後續可持續發展問題尚有待市場考驗,縣府招商團隊配合民間產業持續引進台灣高端優質觀光醫療服務團隊及中高端醫療資源,將有助於提升地區國際觀光特色醫療產業的整體服務水平。 至於觀光旅遊、體育與智能競技、文化教育及宗教交流的日益活絡,則有助於增加地區客流,可望促進旅客自用型採購消費提貨金額,透過以人帶貨帶動地區連鎖通路、倉儲物流、報關船務及貨運業成長,並增加地區餐飲美食、娛樂休閒等服務業消費活動,地區民生基礎行業的蓬勃發展,有助於提升地區生活機能水平,帶動地區店家及小微企業的商機活水,增加居民就業機會,並吸引外來人才及資金進駐,從而協助帶動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發展。
-
金門大橋將迎來百萬輛車次的高光時刻
全長5.4公里的金門大橋在去年10月通車,帶給大、小金門便捷的交通。縣府統計,自去年10月30日至今年6月4日,往來大、小車輛有90萬8542輛次。其中,大型車2萬2870輛、小型車65萬5905輛、機車22萬9769輛。未來,如何進一步改善橋頭兩端聯外道路系統,一直是縣府與金寧、烈嶼鄉公所努力的目標。 陳福海縣長上任後,即將之列為優先解決的工作,多次率同相關單位履勘,日前再帶領縣府團隊赴小金門,偕烈嶼鄉長洪若珊、鄉代會主席林長耕等人在羅厝社區活動中心聽取鄉親建言,焦點議題之一即是改善當地道路交通,包括幾處危險彎道在內,以維護和提高用路安全,展現將鄉親每一件事都當成「大事」,一點也不馬虎的用心和態度。 目前,烈嶼鄉公所提報優先改善的路段包括九井路、八青路和紅山路的路面破損、水溝加蓋問題,在經縣府轉達相關計畫案後,已獲營建署同意撥給需用經費。這3條轄內幹道在金門大橋通車後,車流量估計增加3成左右,未來可提供鄉親和遊客更安全的道路環境條件。 另外,烈嶼鄉公所也在路面改善的同時,規畫搭配自行車道路系統,進一步串連島上的自行車道網絡,讓選擇騎乘鐵馬梭遊大、小金門的遊客,有更安全的專屬道路可走,減少與其它車輛爭道帶來的風險和事故發生。 小金門離島有其不同的島嶼風情,不但昔日戍守島上的老兵揪團重遊舊地,也是一般遊客必訪的海上勝地,在金門大橋通車以後,提供更便捷的旅遊條件,在海上旖旎風光襯托下,不斷蓄積它豐厚的旅遊深度,從任何角度來看,縣府與烈嶼鄉公所對改善道路交通的投資,均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烈嶼鄉在戰地遺跡、聚落景觀的保留和維護,較金門本島來得完整,沿線迤邐的海岸碉堡、軍事標語大致維持原貌,展現特殊人文風情的風雞、北風爺也讓遊客驚豔不已。因此,在改善道路設施的同時,如果能加入地景元素,肯定會更有特色。 早年軍方興建供沿岸據點聯絡和戰車穿行,全長18.3公里的車轍道,是小金門的道路特色景觀,近年在烈嶼鄉公所爭取中央經費,執行大多數路段改善工程後,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也有進一步優化,完成最後拼圖的計畫。 金管處基於融合現有車轍道的風貌,將在安全第一和樣式整合的大原則下,完善坐落於著名地標「中華民國萬歲碑」附近,原L56據點以迄湖井頭戰史館一帶,全長約2154公尺路段的改善工程。 金門大橋即將迎來百萬輛車次的歷史性一刻,小金門觀光旅遊蓬勃發展,進入另一個高光時刻,人潮帶來錢潮,各行各業蓄勢待發,未來亮麗遠景可期。
-
金酒參賽獎項金閃閃 莫忘故上將胡璉澤被金門
報載:金酒公司今年參與在美國舊金山烈酒競賽,由米其林星級廚師等知名專家組成之評審團,評鑑食品之品質,在競賽結果中,金酒公司「0.6L-56度陳年金門高粱酒(5)年」、「0.75L-58度金門高粱酒」拿下特金牌獎項,「0.56L-46度戰酒黑金剛金門高粱酒」、「0.5L-58度原釀21金門高粱酒」、「0.6L-58臺灣金門高粱酒」、「0.6L-58度金門高粱酒」、「0.75L-49.9度戰酒黑金龍特窖陳年高粱酒」、「0.75L-56度金酒典藏珍品」、「0.75L-58度金門高粱(白標)千日醇」共拿下八面金牌。亦且本次獲獎酒品橫跨多年份酒度,共獲得二雙金牌、二特金牌、十一金牌,展現國際一流酒廠產品之豐富性與完整性,擊敗長年主導中式白酒市場之中國品牌,連續八年獲得國際賽大獎,金光閃閃,穩坐王位,不啻是金酒團隊之榮耀,更是金門鄉親之驕傲。 俗云:天下沒有白吃之午餐。回顧金門釀金酒,從無到有,自有到好,粒粒皆辛苦,莫一倖致。正因如此,大家務必了解金酒公司之見世,得天獨厚,脫胎於時任金門高中英文老師,亦且具有釀酒專業鄉彥葉華成提供技術知能,復蒙時任金門防衛司令官兼任福建省主席故上將胡璉將軍鼎力予以政策支持,德澤廣被,進而鼓勵全民種植高粱,並由政府保價收購,施行「一斤高粱兌換一斤糙米」,不惟直接大幅降低了酒廠釀酒成本支出,增加營銷收入,而也創造了複利功效,農民收入增加,日常生活水平提昇改善,時至今朝,金酒馳名國際,每年營收少則百億,多者高達百億以上不等,除了依法繳稅,餘額用以挹注縣庫推動建設地方,福利鄉親。此外,原本酒糟是廢棄物,污染環境,乏人問津,現在竟是牧場牲畜食料,一般家戶用來飼養雞鴨,良性循環,不斷精進,複利無窮,成果共享,莫忘故上將胡璉將軍澤被金門。 眾所週知,金酒是金門經濟命脈,也是縣民福利之泉源,譽為「金雞母」公共財。因而母雞健康茁壯,天天生蛋兌現,眾所欲望,言及於此,如何促使金酒文化深耕密植,代代傳承,可長可久,貴在「強根固本」。亦即金酒文化即是金門文化,核心價值深耕傳承至關重要。 再說,際此競爭劇烈時代,商場如戰場,最忌原地踏步,一成不變,滿於現狀。僅以金酒為例,點點滴滴,得來非易,隨著時空推移改變,其間歷經改制擴廠,招牌全銜也從「金門酒廠」改為「金酒實業有限公司」,雖然換湯不換葯,但獨特之酒品酒質保持原汁原味不變,香醇可口,口齒留香。 時代不同了,民智大開,人在做,天在看,好歹盡在人心。放眼故上將胡璉將軍生前在金留下重大建設成果,無一不是著眼於歷史性與永久性而又富有教育意含,啟迪人心,激發向上元素,諸如興建「無愧亭」、豎立「無名英雄」銅像,期勉金門軍民毋忘在莒,起造代表金門地標「莒光樓」,自己不留名勝有名,係由大膽戰鬥英雄賴生明親自題字,上嵌以資永久紀念。還有中央公路,以及坐落於金城東門圓環、山外圓環,不因時間久遠,完好如新。就有縣籍長者敘舊,提到胡璉將軍畢生戎馬,功在國家,摯愛金門,在那威權年代,他愛民如赤,大破大立,居然破例開放專供高賓來金巡視乘坐「黑斗車」供予民眾申請作為婚嫁禮車,加上普設便民招呼站,通令軍方只要無礙軍勤遂行,概應停車搭載民眾,哲人故事說不完,許多在金退除役官兵袍澤,紛紛著書立說送請地區圖書典藏,廣為流傳。換言之,金酒之盛況不衰,始自故上將胡璉將軍在金主政年代,源自棒棒相接,無縫接軌,大家共同努力,有功也有勞,真愛金門護金酒。故上將胡璉將軍之德行義舉,值得相許相勉效法傳承,大家告訴大家。 總之,金酒文化藝術與金門文化一體,也與金門鄉親連結,密不可分,要發揚光大,天長地久,地久天長,年年載載,載載年年。
-
求同存異 讓金門成為台海和平的使者
農曆412迎城隍,是地區一年一度重要的宗教盛事,今年則是疫後首次恢復正常舉辦,不僅有廣大鄉親參與,更迎來幾位重量級貴客,分別是副總統賴清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等人,讓原本濃郁的宗教文化活動,增添了許多政治味。 儘管每次大選前夕,朝野政治人物時常會將金門視為發表重要的地點,但歷來選舉似乎也沒有2024大選來得熱鬧,除了賴郭柯三位重量級人士,此次412未獲邀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後續應該也會擇日造訪浯島,凸顯總統候選人對金門的重視。 身為金門人,我們自然歡迎朝野主要黨政領導人多多到訪金門,但更期待中央大員能真正重視金門鄉親的心聲,並以中央政府的高度全力支援地區建設,而非只是把金門當作選舉的舞台而已。 事實上,這次三位到訪金門的賴郭柯確實都有針對鄉親關心的台海議題提出看法。 賴副總統分享了自己在金門當兵的經驗,指出他深刻了解金門所經歷的戰爭影響,以及後來的戰地政務和世界上最長的戒嚴令,對自由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因此,他向金門的人民表達感謝之情。至於各界關注的兩岸關係與台海和平議題,賴副則重申蔡英文總統的「四個堅持」,強調和平與戰爭不能輕率對待,真正的和平需要靠國家和人民的力量和決心守護。 至於相隔十七天後再度造訪金門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繼五月十三日在金門和平紀念園區發表「和平宣言」後,再次表達對兩岸局勢的憂心,同樣在金門服役的郭董高舉書寫「要經濟不要對立,要和平不要戰爭」的紅綵布條,表達他「維護兩岸正常和平交流的使命。」並將自己的「和平宣言」交給賴副總統,主張兩岸應恢復溝通,才能達成台海和平。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對金門與兩岸議題亦有深入觀察,指出金門是台灣最接近大陸的地方,台灣應當是中美溝通的橋梁,而非中美對抗的棋子;同樣道理也希望金門是兩岸交流的地方,而非對峙之處,希望金門是兩岸關係的和平試驗區,他會朝此目標推動,並認為金門做為一個台灣與大陸聯繫的橋樑,建立金廈大橋才是真正務實金門經濟繁榮的長久根本。 綜觀朝野三位重要人物在金門的發言,雖各有黨派立場,但總體而言仍有極高的共識,就是確保台海和平,維護民主自由的體制,以及發展經濟、繁榮民生,相信這也是台灣朝野不分黨派的共同信念。 黨派競逐是民主政治常態,差別在於,良性的政黨政治以政黨政見與理念爭取人民認同,惡性的則是黨同伐異、互扯後腿,終至政局動盪。誠如所見,台灣朝野主要政黨確有政治主張與意識形態之差異,惟對於追求台海穩定與兩岸和平發展,同樣是朝野政黨共同語言。 台金兩地金門鄉親均盼望兩岸和平,金門永久擺脫戰爭宿命,期待朝野不僅在口頭上正視金門之地位,更應以具體作為讓金門成為穩定兩岸關係的重要窗口;一個穩定的台海局勢自離不開溝通與對話,金門確實有條件扮演促進兩岸當局正向對話的角色,兩岸關係勢將成為2024大選重要議題,求同存異,讓金門成為台海和平的使者,各家競選團隊應提出明確主張與執行期程,爭取選民支持。
-
整合縣政議題 勾勒發展藍圖
金門縣議會第八屆第一次定期會已於日前完成各項議程,審議決議通過議員提案共有二十四案,並送縣府研議執行,其中有很多前瞻性和建設性的議題,值得大家思索及驗證。 地方建設方面:請縣政府聯合各離島地方政府共同推動制定「離島基本法」、成立「金門國際和平經貿區」推動委員會、修正條文或廢除「金門特定區細部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要點」第31條,其中針對自然村有關「建築基地建築物配置於既存傳統建築外牆10公尺範圍內者,不得超過三層樓」之規定、積極辦理烈嶼鄉烈新段重劃區公共設施案、改善金城城區停車問題,加速推動停車場規畫等。交通觀光方面:浯江輪渡有限公司轉型經營小三通航線、改善台金交通、規劃各離島藍色公路等航線、將「花崗石醫院」舊址規畫為「金門探索館」(如環球影城)、提升觀光環境品質,建請縣府改善大橋相關設施等。文化資產方面:為促使民眾認識文化資產價值,於文化資產修復過程中,應適度開放民眾參與,俾利文化資產保存。產業發展方面:兩岸經貿金廈共融、金酒擴大大陸行銷、縣府成立產業發展處,以利金門產業發展,創造就業、創業環境……等。 由以上各項提案,可知議員們的用心與對縣政之期盼與重視,尤其在縣長陳福海施政理念所規劃的十大建設目標,如:健康醫療服務島、銀髮健康養生島、海空運輸便利島、科技生活智慧島、社會住宅福利島、閩南文化創意島、金酒文化價值島、兩岸學術文化島、綠色能源低碳島、觀光休閒樂活島等相謀合之下,再由施政團隊加以整合,依據先後順序執行與實現,必使金門未來的發展藍圖更加完善。 大家都知道,縣政的推動必須在府會同心協力下落實執行,並以無私無我的精神,守護與發揮金門島嶼發展核心價值,善用中央與地方財政資源之整合,才能迎合兩岸三地未來整體的發展。尤其因應未來的觀光規劃,將九宮碼頭轉型為遊艇碼頭,輔導民間企業加入營運行列,全面開放成為民間主要之觀光資源與路線,以藍色公路的構思,拓展更多的觀光客源。配合兩岸政情發展,開發海洋觀光資源,領略金門閩南文化、戰地風光、僑鄉文化與自然生態的獨特性。善用金門特殊的地理地質特色,擔當兩岸和平之橋樑,並發展海上遊憩活動,提供遊客深入在地特色體驗。大破大立營造低碳島跟上全球趨勢,以低碳島及現代化的理念,經營發展金門特色,能提昇觀光品質及轉型效益。以金門戰地奮鬥精神,吸引世界各地遊客來金朝聖,為金門「觀光立縣」注入新契機。 金門永續發展規劃是進行離島建設的基礎思維,突破傳統戰地框架,以國際化的概念重新做好都市計畫與國土使用規劃,將傳統的人文與歷史背景完整的修護與保留,以開拓更多的觀光資源。因此推動制定「離島基本法」,將觀光作為長遠且有利金門永續經營發展的思考方向,鼓勵及輔導民間投資,達到「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生皆贏之指標,並透過海洋文化與教育的推動,使成為未來觀光發展的方向與藍圖。另外,金門大橋的通車是連接大小金門兩個島嶼的共同繁榮樞紐,中央和地方均應共同挹注經費,發揮大橋之最大功能與目標,並作為縣政推動主軸,進行重大建設之轉型,必能勾勒金門未來發展美好藍圖。
-
獺淨海灣活動的世紀意義
每年5月最後一個星期三,是「世界水獺日」,係於2014年由國際水獺生存基金會(IOSF)所設立。水獺擁有天真無邪的臉孔、高分貝叫聲聽來奶音十足,就如小寶寶般可愛得讓人融化。然而,人氣飆漲對牠們而言卻非好事,大量的寵物市場需求,功利主義所帶來的影響,已將野生水獺推向危險深淵。 目前世上共有13種水獺,如北美水獺、歐亞水獺等,牠們全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登錄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其中亞洲小爪水獺、江獺的數量,在過去30年已減少30%,主因之一是盜捕嚴重。而另一種熱門寵物新星;歐亞水獺,則是唯一可在台灣見到的品種,過去曾出沒於台灣本島,但如今只棲息在金門,且隨著水源汙染、棲地限縮、路殺等威脅日增,專家預估數量有下降趨勢,亟需全民共同守護。 歐亞水獺!這個如今只棲息在金門的水獺,怎不令人珍惜保護?是以金門縣政府為響應「世界水獺日」,特於日前攜手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慈堤海岸舉辦淨灘活動,並以「獺淨海灣!與獺共存~」為主題,希望喚起大眾對水獺棲息環境議題的關注,並實際感受環境污染等問題。 縣府建設處表示,歐亞水獺是唯一一種棲息在台灣的水獺,過去在台灣本島有零星的發現紀錄,但目前僅能在金門見到牠的蹤跡,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歐亞水獺喜歡棲息在坡度較緩的水岸植生帶,金門地區溪河、湖庫與海岸相連的特性,正適合水獺於不同棲地間穿梭,希望大家都能關注水獺,透過淨灘等等活動,保護水獺棲地的具體行動,聚沙成獺,將乾淨美麗的海岸棲地與野生動物共同分享。 建設處進一步指出,研究團隊透過持續的調查與追蹤,發現慈湖、雙鯉湖濕地的水獺族群,曾經多次往來烈嶼之間,為水獺族群在金門西半島重要的連接水域,游泳能力極強的歐亞水獺,習慣於夜間出沒活動,因此海灣上的垃圾、漁網漁具等廢棄物,可能會使牠們受傷及受困,為降低此意外之發生,擇定「慈堤海灣」為本次活動地點,邀請50位愛心民眾,共同加入棲地環境保護行動,期待還給野生動物一個乾淨的棲息地。 至此,我們更應該關切的是,如何維繫歐亞水獺,在金門這塊最後棲息地的存續;從官方數據來看,自1989年在楠梓仙溪上游捕獲兩隻水獺後,台灣已無正式的水獺紀錄。且從研究及實務中發現,整個東亞目前除了韓國,便屬金門是水獺最重要的家了。中國大陸沿岸有許多地方,也已多年沒有水獺的紀錄,而日本水獺更是已經被官方宣布滅絕。事實上,世界上現存的13種水獺幾乎都已邁向瀕危物種。 值得省思的是,水獺最需要的河口環境,其實一直受到各類開發破壞,與道路分割棲地的威脅,及環境的污染,更嚴重危及水獺。從此角度言,保護水獺,何嘗不是在保護全球脆弱的水域環境?易言之,歐亞水獺目前僅存在於金門,不正對金門水域環境的重責?因此,縣府建設處此次的棲地環境保護行動,確有其重大意義;更是獺淨海灣活動的世紀意義!
-
五湖四海 歡喜迎城隍!
2023金門迎城隍-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於5月6日在浯島城隍廟舉辦開幕記者會揭開序幕後,5月27日由金城鎮公所主辦的四境藝陣踩街遊行及民俗表演為大遶境預作暖場,讓後浦老街營造出繽紛、熱鬧的嘉年華會氣氛;緊接著5月29日「全國城隍大會師-在金門」登場,城隍爺金身神輿和陣頭車陣偕同全國城隍聯誼會47間宮廟繞行大金13鄉,並首次踏上金門大橋,帶著尊敬的城隍爺走過金烈海域;這也是浯島城隍遷治343周年,首度直接從大金門通往小金門展開全島巡安,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性意義。 今年是浯島邑主城隍遷治343周年,每年農曆四月十二為慶祝浯島城隍遷治紀念日,有別於一般宮廟都以神明的聖誕千秋日,四月十二迎城隍傳承歷史悠久,並保有閩南傳統廟慶特色,例如金門特有的「扛輦」,參與扛輦的信徒奮力搖輦,以輦轎上的五方旗輕觸地面,象徵對於神明最崇高的敬禮,其他還有藝閣、人力蜈蚣座、神將、打花草等陣頭,由各地廟宇陣頭自發性參與,展現居民的投入程度與認同感,也因此於2013年由文化部指定為離島地區第一個國家「重要民俗」。 新冠疫情三年,迎城隍活動不是被迫停辦就是縮小規模,我們可以理解疫情當下,因為群聚造成的健康危害及隱患,絕對是不容小覷的,現在好不容易迎來了疫後解封,多數民眾不管在生理或心理層面,都需要一場釋放性的活動來表達對身心自由與清淨環境的渴望,金門迎城隍或正迎合了這些條件,因此,今年的迎城隍精彩可期,規模與熱烈程度更甚以往,也就不足為奇了。 以往,金門迎城隍是兩岸三地的一大盛事,特別是許多大陸宮廟代表及個人也會聯袂抵金參與盛會;今年因為尚未開放大陸人士來台,故特別以專案核准的方式邀請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鄉親返鄉參與活動,這也是兩岸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三年來首次專案獲准返鄉的團體,更象徵著血濃於水及宗教信仰無遠弗屆的魅力。金門迎城隍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號召力及影響力,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眾人都認同浯島邑主城隍爺是金門人崇敬的守護神祉,300年來庇祐著金門風調雨順,國家太平,人民安樂;特別是金門縣政府與民間組織對迎城隍活動的全力支持及動員,令其成為宗教和觀光交融的文化盛會,除了旅居外地的金門鄉親會專程返鄉參與外,更吸引了大批觀光客群,成為金門島最重要的觀光和宗教活動。 今年5月30日為農曆四月十二日,為慶祝浯島邑主城隍遷治343周年的「正日」,浯島城隍廟管委會特邀請全國城隍爺會師金門參與盛會,祈福浯島一切平安、保境佑民;遶境路線依循著傳統香路進行,後浦小鎮萬人空巷,掀起迎城隍慶典的最高潮,更為2023金門迎城隍-浯島城隍文化觀光季劃下完美的句點。 總之,宗教觀光化訴求從來就不是單純的精神信仰或活動樣態,而是立基於信眾基礎下的庶民文化、精神與活力的純粹展現,參與的人各有所好、各取所需,大家共襄盛舉,一起迎城隍、逗熱鬧,感受後浦迓城隍的慶典氛圍,如此兼可推展觀光旅遊,活絡經濟產業,誠然是最好的城市行銷樣態。
-
欣見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揭牌成立
本縣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日前揭牌,該中心提供個別心理諮商與團體輔導服務計畫、心理衛生教育推廣與宣導工作、社區資源連結與轉介、心理諮詢專線服務、校園心理輔導工作、自殺防治工作、精神醫療相關業務推廣、精神疾病患者個案管理服務、家庭暴力暨性侵害相對人處遇計畫、物質濫用(藥癮、酒癮)戒治服務計畫等相關講座及教育訓練等服務項目。 該中心以為服務縣民、提昇民眾對心理健康的認識與瞭解,並協助因應心理衛生問題,以期達到心理健康,同時透過該中心強化社會安全網。尤其現代人壓力大,憂鬱症與心理疾病頻傳,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存在確有其必要。隨著文明社會的進步與開放,心理的問題也更顯而易見,心衛中心的成立,即是歡迎有困難的民眾要勇於尋求協助,也期望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成為地區民眾的「心」據點,幫助金門往最適宜居住城市目標邁進;也期許未來相關單位與縣衛生局配合,建立良好夥伴關係,健全衛生醫療,守護鄉親健康。 經縣生局統計,以辦理自殺防治業務為例,金門在2022年成功面訪本人的比率為全國第四名;在2019、2011年的死亡率(標準化死亡率,依WHO2000年標準人口年齡結構調整而得)皆為全國最低。但若縣民有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可前往尋求聯繫與協助;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設有隱密、隔音、溫馨的獨立諮商室,讓有需求的地區民眾能放心、安心的與心理師會談。 隨著社會的多元發展,心理健康是民眾愈趨重視的議題,再加上現代人常要面臨學業、工作、家庭、經濟等不同面向的壓力,且心理健康是人們最常忽略的環節,而健全的身體,心理與生理健康都是一樣重要,不可偏廢!若是輕忽自身心情管理與情緒控制,輕則造成家庭關係與人際關係疏離,重則會影響社區鄰里安寧、形成滋擾,進而成為社會隱憂,所以民眾應經常自我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以維護身心健康平衡發展。 沒有心理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近年來全球受到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上各種災害、氣候變遷及國際戰爭等因素,皆為人類的心理帶來莫大衝擊;此外,身處在現代社會的高壓生活環境下,也為民眾帶來許多心理及健康的負面影響,因此現代人需要越來越強的「心理韌性」來因應生活的挑戰,故而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的成立,可說是提供需要精神衛生照顧的民眾一處體貼、方便、在地的社區照顧,除提升縣民的心理健康,積極佈建社區以人為本的關懷網絡,建立更堅強的家庭與社區永續支持體系,守護縣民的心理健康之餘,更讓衛生保健服務從「心」走入社區,齊心守護鄉親的心理健康及關懷服務。
-
政府出版品百花齊放
金門縣文化局為鼓勵創作金門題材,促進蒐集、整理、保存與推廣金門鄉土文化,以具體提供風土民情資料,定期辦理贊助地方文獻出版計畫,在贊助經費方面,以贊助出版品印刷費為主,每一出版品贊助一次為限,由審查會議決定申請贊助作品及金額。 依據《國家圖書館》的分類,臺灣出版業實際出版尚存在三種業者,即一般出版社、政府機關與個人。金門縣文化局在「政府機關出版品」產出頗豐,每年大致上可區分為三種即獎助個人、村史及口述歷史。採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法(Comparative Method in Education, 1964)從事比較研究,截自2022年12月31日止的調查。 觀其背景,若以「獎助個人」為例。民國85年被視為是獎助個人出版之濫觴,當時補助地方文獻出版是以「地方文獻」為主;93年後修改實施計畫與辦法,改成以「文學」補助、「碩、博士論文」獎助辦法與獎勵「族譜」研究辦法,擴大各種領域研究視角,將文學、論文與族譜含括在補助範圍內;96年專案開放為「金門學術研究碩、博士論文出版獎助辦法」與「獎勵族譜研究辦法」贊助出版;又於106年之後歸成四類,分別是歷史文獻類、文學類、詩詞類與藝術類,沿用迄今。 研究發現(2022),首先在獎助個人出版:一、歷史文獻、文學、詩詞與藝術分類調查比較方面,文學佔70.19%、地方文獻25.16%、詩詞0.993%、藝術3.642%。二、各年度受補助調查比較,自民國85年至109年計25年間,共補助「302本」著作出版,除89年文化局未補助出版,又以104年比例最高將近1成,共有27本、28人接受補助。鼎盛時期為「94年以後」,每年皆以10本以上速度雨後春筍般補助出版,其中又以99年20本、104年27本、106年22本、107年20本與108年23本為最。三、性別比例,民國85年至110年地方文獻出版,男性佔76.49%、女性23.17%。 次則,村史:一、金門六鄉鎮達成率,在金門共184個自然村(或聚落)之中,2022年12月止,業已完成37本,已達成20.10%。若以地域分布的自然村數量(或達成率)為計,在六鄉鎮中烏坵鄉正好相反進度為最,在2個自然村中已完成一本達成率為50%最高;金城鎮29.03%緊追在後、金沙鎮24%排在第三;至於小金門烈嶼鄉,在26個自然村之中已完成6本,換句話說已完成近四分之一。金湖鎮最低僅7.5%,在40個自然村中僅完成3本(3個自然村)。二、性別比例上,在37本已完成村史之中,男性比例佔82.05%、女性為17.94%。 最後,在口述歷史:一、分類比較上,自民國106年至111年計6年的時間,金門縣文化局共出版12本。分類上,教育、文化及文化、藝術各佔50%。性別上,不同於前二者獎助個人及村史,口述歷史截自2022年12月為止,皆以男性作者為主。 進一步比較三種類型,1.獎助個人:為鼓勵、推廣金門地區鄉土生活、文化、美學及文學等之圖文紀錄之創作,以具體方式獎助個人著作出版印刷,題材以歷史文獻、文學、詩詞與藝術為主,補助金額為8-12萬,須交付文化局200冊,無回贈作者,補助上限18冊;歷史文獻類,文學類5萬字以上或頁數達200頁以上;詩詞類100首或150頁;藝術類無限制。2.村史:以地方村落文化特質、歷史演進及全縣性經濟或商業活動為主,補助金額1本為50萬,須交付文化局600冊,回贈作者200冊,補助上限6冊,字數8-12萬。3.口述歷史:與金門相關之政治、經濟、軍事、華僑、教育、醫療、文化藝術等類別口述訪談題材皆可,補助金額1本為50萬,須交付文化局500冊,回贈作者200冊,補助上限2冊,字數10萬以上。 最後建議,在評審委員審核的機制上,特別在〈作業辦法〉或〈出版計畫辦法〉,可以留點空間給「年輕人」機會,甚至臚列些名額,以鼓勵性質錄取新進者,不至於斷層,以坐收承先啟後、世代交替之效。
-
老兵召集令響起,老兵都說金門是俺的第二故鄉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降級解封,由金門縣政府觀光處擔綱推動之「老兵召集令」歡迎老兵回金門第二故鄉觀光旅遊計畫,即將結合今年農曆四月十二日〈迎城隍〉週年遷治慶典活動次第展開,各方響應熱烈,就帶動地方繁榮進步而言,誠然是金門一大盛事。 提起「老兵召集令」計畫,觀光處同仁在縣政領航要求之下,群策群力,精心策劃,誘因與實惠兼備,由於國內旅遊業者配合支持,曾在疫前掀起陣陣高潮,且有多位老將軍自動自發出面協助,登高呼群引眾,組團來金作為期三至五日舊地重遊參訪,或則探視老友,暢敘別衷,漫談掌故,尋找昔日棲身處所壕洞坑道,觸景生情,百感交集,許多老兵都說,金門是俺的第二故鄉,有說不完之故人故事,真情流露,溢於言表,發人深省,令人感動。 特別是民國三十八年國共內戰期間,自大陸轉進金門離島之老將老兵,那時他們正是青春少年家,為了報國,義無反顧,離鄉背井,犧牲一切,奉獻終生,參軍參戰,拋頭顱、灑熱血,誓死如歸,不惟贏得金門「古寧頭」與「大二膽」大捷,更贏得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以及無數次海戰與空戰,凡此胥賴政府指揮若定,陸海空三軍將士用命,軍民聯手,精誠團結,無私無我,矢勤矢勇,發揮了金門「不怕死、不怕苦、不怕難」三不精神,奠定了台灣今日之安全、安定、安康榮景,老兵功在國家,無以取代,而金門軍民一家,軍愛民、民敬軍,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有功也有勞。 正因老兵昔日年輕力壯,驍勇善戰,上戰場不辱保國衛民使命,解甲後復又不辭勞苦投入地方建設行列,謹以台灣十大經濟建設為例,弗論是造橋築路修堤,或是穿山越嶺,鑿壁炸洞,都有老兵之身影血汗,蔣故總統經國先生之前就常不顧自己安危,搭乘吊籃深入山巔、隧道、峭壁現場,慰勵老兵袍澤,鼓舞士氣,老兵默默犧牲奉獻,促使國內經濟起飛,躍登亞洲四小龍之首,老兵譽為「英雄」,實至名歸。 政府為感念老兵扭轉國運乾坤,德澤眾生,於焉成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興建台北、台中榮民總醫院等醫療機構,藉此服務榮民榮眷,嘉惠人民,棒棒相接,無縫接軌,卓然有成。如今全國各縣市榮民服務處組織日臻健全,但憑國家、責任、榮譽之赤膽忠心,服務深度與廣度一再加強,表現看得見,績效斑斑可考,難能可貴。 尤以現任退輔會主委備役上將馮世寬,為人誠懇,正直不阿,敢言肯拚,雖已年過從心之年,渾身是勁,負責盡職,凡事以身作則,以身示範,用工作立威,拿績效置信,上行下效,各級榮民機關、榮民之家暨公營事業機構,服務至上,觸角已經到達哪裡有榮民榮眷就能連得上、黏得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素著口碑。 又如金門榮服處團隊同仁,隨著處長游文勇勤腳行動,頻頻走出室外,熱忱奮發不放棄任何為榮民榮眷服務之機會,要問輔導會為榮民榮眷做些什麼,榮光雙週刊每期都有詳細報導,白紙黑字,有情也有義,你們的大鵬聲譽日隆,遐邇咸知。 老兵會老,也會凋零,但願蒼天保佑他們,健康無礙呷百二,一齊續為國家效勞,祇要有老兵,老兵召集令就會持續,為金門注入活水,開創新願景,老兵有您真好,老英雄您真偉大,熱切期待老兵召集令發揚光大,金門觀光事業發光發亮。
-
迎接建廠六十年 縣陶瓷廠展新姿
金門縣陶瓷廠即將於今年10月迎來建廠一甲子紀念,最近針對廠內收藏品進行盤點與調查,希望能積極強化陶瓷廠歷史、文化層面的底蘊與自明性,並據此引導民眾認識本縣陶瓷產業發展歷史與製作生產工序,亦陸續邀請著名藝術家來廠創作,使該廠由單純的生產製造,延伸擴大走入社區協作與文化層面的產出,讓陶瓷工藝文化能在發展中,扮演更具全國官窯代表性和金門在地性的軸承角色。 位於金湖鎮的金門陶瓷廠,占地2.8公頃,1963年由金門縣政府創立,是中華民國唯一縣立公營的陶瓷事業單位,因此也稱為「金門官窯」、「仙洲官窯」或「中華官窯」,以象徵尊貴的青龍作為商標。金門陶瓷廠早期未對外開放,直到1997年底增設陶瓷博物館才開放參觀。 金門早年會設立陶瓷廠的主因,就是發現島上蘊藏有豐富的高嶺土,高嶺(Kaolin)一詞源自江西景德鎮東北的高嶺村出產可以製瓷的白色粘土而得名。據調查金門層中的長石類岩屑,在岩層中經由水解作用形成的。由高嶺土粘土形成的岩層主要有兩層:一層在金門層上部岩段中,離地表約五至十公尺,礦層厚度二至十公尺不等,是為A層磁土。另一層在金門層下部分岩段中,大部分在海面下。 過去發現的礦區有二:一在料羅漁管處附近的丘阜上,長約一公里半,寬約一至四百公尺。上覆三公尺左右之蓋覆,自此以下至崖底高約七公尺,均為白色,完全高嶺土化之片麻岩,由白色高嶺土及粗粒石英組成。另一在烈嶼的南塘,該處高嶺土化之花崗片麻岩,沿山坡出露約二十公尺,上為風化玄武岩所覆蓋。就是因為金門發現有優良的瓷土,所以早年軍方僱民工大量挖掘,整船運往台灣販售,早年鶯歌製作的幾乎都是金門來的瓷土。 陶瓷廠成立之後,初期係基於本縣盛產瓷土因素,政策性設置作為地區陶瓷產業發展的火車頭外,也基於該特殊身分承擔當時軍管邀請國外貴賓、藝術家、政商名人勞軍行程接待的重要任務,包括張大千、鄭善禧、李錫奇、朱為白、席德進等知名藝術家,這些藝術家當時跟隨「文化上前線」的勞軍活動來金參訪期間,就曾在陶瓷廠留下不少作品。 民國86年因應縣府「文化金門」施政方向,陶瓷廠於廠內門市部二樓空間成立金門陶瓷博物館,提供這些收藏品適當的展示空間,較為可惜的是一直以來皆沒有機會系統性的進行盤整與詮釋,也較為缺乏文獻紀載創作時間,致使藏品介紹與描述訊息較為不足,無法讓人一窺全貌,殊為可惜。 因此這次陶瓷廠排除困難,在自負盈虧的財務條件下特別委託調查團隊協助盤整工作,除了進行照片紀錄、丈量,完整清點並造冊全廠1233件作品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全面檢視每件作品的落款、創作特徵等,梳理出較為細緻的詮釋資訊,以便為後續的陶瓷博物館展示更新踏出第一步,在後續透過系統性的更新與歷史調查,重新把60年來經歷的重要歷史與這些作品的藝術價值重新介紹給國人,此舉殊值得肯定。 陶瓷廠過去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透過提升製瓶良率,另外進行文創多元開發、跨業合作生產,讓文化價值能夠轉化,提升實質收益;進行組織體質調整、企業能力培養,交出亮麗的成績單,讓營收轉虧為盈。 陶瓷廠更以藝術陶瓷酒瓶產製專業經驗,積極結合「金酒、名瓷」地方特產特色,主動研發拓銷客製化文創主題酒品訂製窗口,為各界慶典活動禮品需求,提供獨一無二的客製服務,亦整合促進金酒酒基銷貨效益。另也以觀光工廠導覽,提供來金旅客及鄉親參觀及親子陶藝捏陶、風獅爺藝品彩繪及手拉坯DIY體驗教室,對推廣地區陶瓷藝術文化知性旅遊觀光及陶藝傳承扎根貢獻良多。
-
從金門價值到金門優先
每逢總統大選前哨,各黨派候選人總會想起金門的重要性,紛至沓來,於此發表各種宣言或重要講話,而且多數是與敏感的兩岸關係有關之主張。這一方面凸顯了金門地緣及歷史的特殊性,一方面也說明金門不只是一個地方事務層級的公共議題,而是涉及臺海和平、乃至更大尺度的全球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影響。 事實上,金門這樣的地位自1950年以來已然確定。1954年12月所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之後,即使合約範圍並未涵蓋到金門,但美國於1955年1月通過《臺灣決議案(福爾摩沙決議案)》(Formosa Resolution),由總統決定是否出兵協防金門。1958年八二三砲戰(第二次臺海危機)爆發時,美國對金馬有更明確而直接的行動,除了在隔天即派第七艦隊巡弋臺海,支持金門情勢之外,艾森豪總統授權由國務卿杜勒斯發表《新港聲明》(Newport Statement),提到:「臺灣與金門、馬祖自二戰以來從不曾為中共統治,而是在自由中國,也就是中華民國治下。……美國受條約約束,協防臺灣,以防遭受武力侵犯,國會通過了共同決議案,授權總統可以美國部隊防衛相關地區,諸如金門和馬祖。……金門、馬祖的防禦與防衛臺灣之間的關聯變得日益緊密。」清楚地說明了金門在冷戰時期的戰略價值。 冷戰時期如此,後冷戰時期亦然。2001年啟動的金廈「小三通」定期航班,開啟了海峽兩岸的新局。之後,金門的地方發展與兩岸關係之間,有著微妙的連動。如經過若干年的醞釀、協商與工程施作,2018年8月5日金門自大陸引水完成。這無疑地對兩岸之間以具體公共議題的協作代替抽象意識形態的抗爭,有了一次最佳的演繹。 因此,甚麼是金門價值?金門價值的最佳註腳就是重新理解金門無可取代的重要性。亦即,金門的和平繁榮就是臺海兩岸的和平繁榮、就是東亞區域安全的保障、就是人類文明走向和解與協作的契機。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曾以文明衝突解釋冷戰與後冷戰世界秩序的重建,並以文明斷層線戰爭預言包括烏克蘭在內的潛在衝突。但吾人認為,金門或金廈之間,不應該是一條文明的斷層線,而是有機會避免愚昧及無知的衝突,轉化成一條文明的合作線。 那麼,怎麼做到這一點?讓各方覺得金門對他們都非常重要,必須認真守護對待,是其中一種思考方式及策略。金門的和平繁榮是各方的最大交集,是一種政治上的智慧與最高明的戰略。金門必須讓各黨派覺得有價值,並善用金門的價值;同時也必須讓臺北覺得金門至關重要,北京也要有相同的認知,對世界主要強權也是如此,如此一來,守護金門價值為目標之對話,就有機會以金門為支點槓桿而影響大局。過去,戰爭時期如此,今日,和平的追求更該如此。 確保金門價值,才能建立金門的主體性,並以金門優先思考未來地方的發展。1949年迄今,金門的發展從未繫於自身的需要,而是服膺著國家、乃至於國際政治的需要。以金門優先為宗旨,重新思考從地方、區域、國家到世界的關係,才有機會翻轉國內顏色政治的僵局、迎來兩岸關係的解凍,甚至是為後冷戰找到新的出路,避免世界文明的再冷戰(冷和)的衝突。 金門,很重要。正因為很重要,所以金門不是任何一個黨派的禁臠,也不是任何一種教條主義的犧牲品。金門價值,不只是為了金門,而是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