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江夜話
-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無心的過錯、過失,雖然是自己一時的疏失,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都可以原諒的。如果是罔顧法令規定,而且知法犯法,逞一時之慾,造成別人不可彌補的傷害,或是危及別人的生命,就不是事後後悔道歉,可以撫平被害人和他的親人心中的痛。 我看到一則新聞報導說:台北縣有一位員警下班之後,他夥同二位員警一起到台北市一家卡拉OK喝酒唱歌。可能是樂極生悲,這位員警和他的同伴在凌晨四時許驅車離去,忘了「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警告,或者無視法令規定的存在,結果他酒後駕車發生連環車禍,造成一位年輕機車騎士傷重,有全身癱瘓之虞。 車禍發生後,台北縣這位酒駕員警留下二個同事在現場處理善後。後來,他離去後又重返現場,經酒精檢測濃度值高達零點七四,還說是:他是「搶黃燈」時肇事撞上計程車,並非「闖紅燈」云云。 身為人民保姆,也是執法者的員警酒駕肇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甚至高階警官也有。或許這些不肖的員警,他們心存我是警察,我酒駕不可能自己給自己開紅單吧!抑或有自己人罩著,我們看見新聞報導時,就有員警企圖阻止新聞記者拍攝的動作,想低調處理這起不光彩,又有損警界的員警酒駕肇禍事件。 我們相信絕大多數的員警是好的,不會像少數害群之馬的員警,他們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掉淚」。我們祈盼這是員警酒駕肇禍的最後一次,一般的社會大眾也都能「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否則,一旦肇禍才來後悔,為時已晚矣!
-
做人「真」難
人常自稱「萬物之靈」,憑藉著比其他動物更大的腦容量,人的聰明讓他們懂得以智取而不以力敵,縱使生理上的優勢遠不如肌肉強健且富爆發力的野獸,卻仍能主宰整個地球,居於生態金字塔的頂端。 這樣的生物優勢,也讓人類發展成地球形成以來最複雜的動物。複雜的思想、複雜的行為、複雜的群體互動::一切的一切都變得複雜,反倒令人懷念起單純的可愛。人的複雜性,不論是否為演化的必然,卻也因人類複雜的社會模式而合理化了其存在價值。於是,愈來愈多人為了在詭譎多變的人際互動中求生存,選擇戴上一副副的假面具,把自己的真性情包裹得不見天日,無非是想把自己弄得高深莫測,擺脫「個性耿直、容易欺侮」的不利形象。當周遭每個人都不斷武裝讓自己變得更精明的時候,為了不被別人「吃死死」,開始學著虛情假意、量情度勢,做個充分運用人類「天賦」的聰明人似乎是險中求生」甚至「求勝」的唯一道路。 有一個茶類商品廣告,兩個女人喝著口味回甘的好茶,把眼裡看見對方的缺點用「技巧」的方式讚美一番,聽似讚美實則為諷刺與嘲笑,在廣告幽默中是藉此突顯好茶讓飲者的嘴變得更「甜」,但在現實世界中,這樣的情形卻也屢見不鮮,只不過少了廣告的幽默,有的只是令人作嘔的虛偽。 人為了爭權奪利,笑裡藏刀,口蜜腹劍者比比皆是,對人有不滿寧可背地裡找第三者數落卻不向當事人直言勸諫,表面與人和善,心裡卻咒罵連連,如此虛偽,活著豈不太累?只不過世道如此,假來假去的人太多,堅守真性情者倒成了相對弱勢,或許「眾假我獨真」終將淪為鬥爭之下的犧牲品,但擁有一顆「真心」的踏實快樂,絕非那些虛偽待人者所能體會的。
-
均衡飲食確保幸福
活在一個物資富裕的環境中,更要重視自己身體的保健,惟有能適可而止面對每日生活的需求,才能吃出健康、吃出快樂。 當下,國人的生活環境每年不斷獲致改善,飲食方面大魚大肉者不乏其人;即使一般平常人的三餐也吃得不錯,以致長期累積過多的熱量,造就了不少的胖哥胖妞,不但為自己帶來無窮的困擾,也為社會增加了不少的負面效應。 說真的,飲食要講究節制,必須由自己去控制,千萬不可因為這樣東西好吃就拚命的狼吞虎嚥,須知均衡營養最為重要。如此,才不致為身體增加負擔;尤其油性食物應儘量避開,素食清淡有益健康。據營養師透露,蔬果類中含豐富纖維質,可預防及改善便秘,並且可減少罹患大腸癌機率;更可降低血膽固醇,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好處多。 另者,飲食應儘量少用加工食品,攝取適量的蛋白質及脂肪,再加上碳水化合物及維他命、礦物質的均衡飲食是最理想的。若鹽分攝取過多也會引發胃癌與高血壓,大量的飲酒是導致食道癌原因,而吸食香菸更是預防癌症的最大障礙,以上諸點都應極力避免,方為健康養生之道。 其實,現在的一般人已經營養過剩,據老一輩說,現今每個人一個月營養攝取量,勝過以前每個人一年的營養攝取成分。再說,平常居家生活已非常富裕,加上繁劇的應酬飲宴,已使一般人身體招架不住。因而,為了自身的健康與快樂,即時改變飲食習慣,少吃油膩食物,多吃蔬菜與水果,將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
口誤就該說清楚
擁有工程師頭銜的高雄市工務局長吳孟德,日前一句「外省人來太多了」引來一片嘩然,雖然事後包括高雄市長謝長廷已公開道歉,並以「口誤」提出解釋,但後來吳局長又以政治化、不排除參選北市長,以及把淹水事件歸咎於外來政權做不好等種種言論,讓人憂心省籍情結真的有那麼嚴重嗎? 老實說,現在生活在台灣土地的人們,即使是外省人也落地生根了四、五十年,再說,現在的台灣人其祖先很多也是從大陸唐山等地移居台灣的,如果以台灣原住民的角度來思考,外來的唐山客是否也是外省人呢? 其實無論本省人或外省人,既然大家共同生活在台灣的土地上,就應該視為自家人,何況,外省人大量來到台灣最少已有四、五十年歷史,這些老掉牙的事,何必再去爭什麼你是那裡人呢?再說,所謂的外來政權,那已經是很早以前的事,從前總統李登輝到現在的陳總統,可以說政權早已移轉,台灣人早已可以當家作主,因此,現在還老是要去翻舊帳,只會製造社會不安,不如大家一起來共同拚經濟,才是台灣人目前最重要課題。 吳局長一句「外省人來太多了」,是口誤就該說是「口誤」,別五四三的說了一大堆,反而讓人有故意仇視的感覺,畢竟說錯話就是說錯話,如果能早點說清楚、講明白,別硬拗一大堆理由,相信此一風波也能早點落幕,怕的是有人興風作浪,有人心有不甘,台灣如果動不動就訴說悲情,挑省籍情結,台灣的未來真叫人憂心。
-
欲海難填
據說從前有這麼一個人,其人碌碌終生,難得溫飽,死後到陰曹地府報到,閻王老爺念其一生勞苦,頓起惻隱之心,遂破格問其來生希望如何?只要不太離譜,將盡力遂其所願,此人侃侃而談:「父是尚書子狀元,繞家無限好良田;魚池花果般般有,嬌妻美妾個個賢。充庫金銀並穀米,盈箱綺羅及金錢;身居一品王公位,安享榮華壽百年。」閻王老爺不待他說完,連忙阻止他再說下去,並曉諭曰:「世間若有此等事,你當閻王我做你吧」! 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則寓言故事,將人性之貪刻劃得入木三分,而人性貪欲的無窮盡更是表露無遺。事實上,有些人就是這樣,得了便宜還賣乖,有了一百元,想要二仟元;有了二仟元又想要十萬元、百萬元甚至千萬元,結果愈陷愈深,整天徵逐在財利之中,你爭我奪,永無寧日。殊不知,填不滿的是欲海,世間財怎麼求也無窮盡,當貪念一起,有一便想到還缺九,而勘不破這霧裡愁城的結果,許多人不免陷入一場又一場的巧取豪奪裡。 譬如有些人為了財利,販毒、走私,無所不用其極,他們固然害人,更陷自己於千夫所指、萬人唾罵的境地,可以說是為財利而不惜一切的典型,殊無光彩可言,又如有些人雖然殷殷懇懇,辛苦創業,最後儘管也爭到傲人的財富,可在他們爭破頭、賺過頭後,驀然回首,竟已是百年身,所謂一旦無常萬事皆休,當他們兩腳一伸,還不是黃土一坏而已! 其實,人生是永遠貪不完的,縱使是貪到了,那一時的火花,剎那的芳華,又能如何?如果賺到的,只見醜惡不見其餘,徒然也是糾紛不斷、風波迭起而已!
-
「股市風雲」
台股上週加權指數創新高,由金融股擔綱主流演出,讓人眼睛一亮。 金融股走了十年空頭,銀行逾放累累,投資人慘套在它身上不知凡幾,如今,政府大刀闊斧改革金融,銀行也藉機大舉打銷呆帳,題材一出,股價扶搖直上,可見,唯有改革再改革,打掉「毒瘤」,方能獲得投資人的認同。 然而,金融股是否能就此一帆風順,無限上綱飆漲,答案當然是「絕不」,後勢發展有賴其基本面的改善與支撐。不過,由最近的一些雞蛋、水餃股及金融股的飆漲,也給我們一些啟示,那就是「股價總是在絕望中誕生」。股市的漲漲跌跌,超漲超跌,總是在考驗投資人的信心與耐心,看誰能慧眼識英雄,在垃圾堆裡找到黃金(黑馬股),才能成為大贏家。 平心而論,股市是一個「吃人」的市場,也是一個「機會」的市場,多少人為它傾家蕩產?多少人因它而致富?股市有所謂的「二八」理論,意謂著投資股票的人,最終有八成的人會賠錢,只有二成的人會賺錢。可見,在股市中淘金,還真不容易,要想成為贏家,不但要做好功課(勤研基本面),更要有「見好就收」的高瞻遠矚,才能成為市場上真正那少數二成的贏家。 投資理財戒之在「貪」,許多人在多頭市場獲利甚多,卻因為不能見好就收,嚴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道理,落袋為安,結果股價重挫,非但獲利吐出來,也會落得血本無歸。 日本股市之神是川銀藏,有個膾炙人口的「八分飽」投資哲學,他認為逢低買進,耐心等待,當股價暴漲時獲利八分飽為滿足即售出,更堅持「天價不買,低價不賣」的原則,誠值投資人效法學習,希望大家做個快樂的投資人。
-
兒童心事誰人知
根據媒體報導最近兒福聯盟公布一項調查指出,有高達百分之五十五比例的現代都會兒童常常感到煩惱,在兒童高唱「我很煩」、「心事誰人知」的時候,如果從來不知道或關心家中小寶貝有心事的大人們,真的要多花一些時間和他們相處,聽聽兒童內心世界的聲音。兒福聯盟是在今年二、三月間針對台北、台中及高雄地區三十五所國小約四千零八十七位三到六年級的學生作抽樣調查,在受訪兒童中竟然有高達九成學童表示曾經有煩惱,常常感到煩惱的人佔百分之五十五,兒童擔心的事情包括了沒有大人陪、身體健康、課業壓力、父母關係不佳等等。面對心中的煩惱,有百分之四十的學童選擇不想說、有的認為說了也沒用。或許在一般大人的想法中,大部分現代兒童的生活環境及條件,比起以前要好得太多了,兒童的世界也應該是無憂無慮的,也因此忽略了兒童心中是否還有不同的想法,畢竟以大人的觀點來看兒童的想法是有相當的落差的。現代兒童處在一個資訊極為發達的時代,各項訊息幾乎沒有阻攔的進入兒童的心中,讓現代兒童的思想及觀念比較早熟,但也由於大人們一貫講求競爭的影響,再加上課業、家庭、同儕等因素,讓今天的兒童竟然也有喘不過氣的感覺。如果要說現代兒童有心事、有煩惱說不出,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兒童所擔心的事項絕大部分是和大人們有關。因此,大人們如何多聽兒童的「心聲」,如何更貼近兒童內心世界,進而化解兒童心裏的疑惑,還原兒童「無憂無慮、健康快樂」的世界,讓有煩惱的兒童重拾歡顏,這些都是大人們要努力的責任;在大人們一切不讓兒童輸在起跑點的要求下,也希望大人們讓兒童在人生的起跑點上快樂的起跑、快樂的向前邁進。
-
仁義值千金
前些日,金湖鎮代會召開臨時會,會中有位林姓代表提案大聲疾呼,要求鎮公所儘速清除下莊老人兒童樂園裡的髒與亂,還給社區一個乾淨的生活空間。 當然,諸如此類的建議案,真如綠豆芝麻一般的微不足道,出現在任何議堂,就像丟進池塘裡的一粒小石子,激不起什麼迴響,可是,那樣的建言,所揭發的製造髒亂者,正是林代表的胞兄,意義就顯得非比尋常,尤其,那份大公無私的道德勇氣,更是令人折服! 因為,政府積極改善社區環境,提昇居民生活品質,也獲得地方人士配合與支持,捐款獻地或出錢出力,但再怎麼也沒有像下莊社區那樣,有人撿拾各種廢容器堆放在公園裡栽蔥種菜,試圖以和平佔有申辦所有權,因種菜施肥澆糞,容器積水滋蚊,成為社區環境毒瘤,髒和亂擺在村容上,令村民蒙羞! 當然,自古以來,「煮豆燃豆萁」就是兄弟相殘的寫照,但是,必需釐清的兄弟鬩牆,爭的不是財產,而是為大眾利益伸張公理和正義,拋開兒女私情,挺身仗義執言,說得更明白一點,那叫「大義滅親」! 其實,「歹鐘累鼓,歹尪累某」金門真的太小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有人聚財不散,雖富甲一方,卻到處撿拾廢棄物堆滿屋裡和屋前屋後,弄得蚊蠅滋生,鼠輩橫行,不但左鄰右舍叫苦,連同胞兄弟也受累,同為一父母所生,有人專製造問題,有人在解決問題! 誠然,金銀財寶人人愛,可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生活衣食無缺就好,以今天物阜民豐和社會福利措施,沒有人會被餓死,貧與富的分界點,在於平日的存善積德,所謂「仁義值千金」,就像金湖鎮代會林代表,敢於為公理正義仗義執言,個人深深覺得他比誰都富有!
-
不可思議
真的嗎?有人會瘋到將兩個月大、僅僅兩個月大的嬰孩,把他放在嬰兒車裡,不管他是否健康承受得了,跟著父母長途跋涉隨香去,而且是用走路步行的,大人體力都會不支,更何況一個兩個月大出世不久的嬰孩。我們的兒童保護福利單位應該出面予以制止這對無知的父母瘋狂的行徑,要他們去學學如何為人父母,以免嬰孩跟著無辜受苦受罪。 每年這個(農曆三月)時候,台灣都有舉辦媽祖繞境活動,那個進香護駕的場面,可說是人山人海。他們都是媽祖虔誠的信徒,日夜不停跟著媽祖神輿南北奔波,不眠不休,以示對媽祖最崇高的敬意。 我們不懂的地方是:他們都不要工作嗎?他們都不要生活嗎?還是都失業了,沒事可做?何以有那麼多的閑暇和精力,投入隨香活動的民間信仰活動。 即使你有錢有閑可以投入民間信仰活動,誰也管不著,不是嗎?但,又何苦要一個兩個月大的嬰孩,也要跟著無知、迷信的父母去長途跋涉隨香繞境,受盡千辛萬苦。如果說:是要祈求媽祖保佑嬰孩健康長大,這種不理智的做法,相信媽祖有知,媽祖也會感到十分痛心的!因為萬一嬰孩在途中有個三長兩短,不是父母後悔、認錯所能承擔得起的。 我自己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我也希望每個人都要有正確的信仰,更不會強迫我的家人跟我有一樣的宗教信仰,也不去迷信「怪、力、亂、神」,因為不正確的宗教信仰是沒有益處的,反而會使人更加迷惘。 所以,不管你信仰何種宗教,要「正信」不可「迷信」,是非常重要的。像那對帶著兩個月大嬰孩去隨香繞境的年輕父母的做法,是萬萬不可取的!
-
心意不變,形式何妨?
每逢慎終追遠的清明時節,大批人潮湧向公墓整理祖墳、祭拜死去親人的壯觀場面總讓人印象深刻。傳統的安葬方式選擇讓死者保留完整的遺體甚至刻意著裝打扮一番,伴隨各色各樣的陪葬品置入精心訂做的棺木,然後擇吉地吉日下葬。一般而言,每一位往生者死後「住所」佔地四至五平方米是免不了的,至於那些身分顯赫或遺眷為特別表示敬意者,「臥」擁動輒十平方米「豪宅」者亦不乏其人,於是年復一年,隨著往生者「進住」人數的增加,公墓的「版圖」也日漸遼闊。土地不會增加,反而因各種用途所需而吃緊,人的死亡卻也是必然的結果,如果傳統的安葬方式依舊是對待往生者的唯一選擇,則活人與死人爭地的情形勢必無法避免。 人類的生活與時俱進,思維也應更有彈性與變通的空間,保留死者遺體完整甚至為其準備死後用品、財物、住所等一應俱全,最根本的意義乃在於表達對死者的愛與不捨,那份心是本質,用什麼方式呈現規則是形式的問題。試想,人非千古不朽,縱然力求遺體完整並穿戴整齊入殮,不消數月終將皮爛肉腐,最後仍是白骨一堆,唯一能留存其完整形貌的地方是活著的親人的心中,而非那塊長眠之地。 愈來愈多人有了這樣的體悟,也因此採用供奉骨灰罈方式的靈骨塔,接受度也愈來愈高。專業而現代化管理的納骨大樓,以有別於傳統安置與追思往生親人的方式運作,卻絲毫不減對死者的尊重。其實對往生者的種種安排,只要是真誠的,並不一定要「起大厝」才表示有誠意,更何況生前的關愛遠比死後的尊榮來得更重要。當然啦,人的這副軀殼活著的時候固然珍貴,死了充其量不過是等待分解的有機物,若能像馬英九所說「死後火化骨灰灑向大海回歸自然」,不論對死者或生者而言,或許才是最高的境界吧!
-
倡導讀書風氣
一個國家的富強,固然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關鍵,還是與國民的知識水準高低有密切的關係。知識高的人,必能充分應用才智有效開發資源,從事發明,服務人群,造福社稷。 至於如何提高一般民眾的知識程度呢?惟一有效可行的方法,即是須要我們多去讀書,從書海中求取豐富學識。其實,「生而知之者」是人類當中的極少數,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學而後知」的。經由讀書我們可直接獲取前人立身處世、待人接物準則;兼而薰陶人格與氣質。 讀書更可讓我們明禮尚義,使我們心胸開闊,也是一種最好的人格教育,做為一個現代人,更需要藉助讀書過程來陶冶人格氣質。同時,讀書亦是一種高尚無比的享受,它能打開你的智慧之窗,引人深思,使心靈得到無窮快樂,這是最雅緻的娛樂,更被視為現代人的文明生活。 我們的正規教育,從來一向都是在應付升學主義與文憑之爭,以致惡補十分盛行,「背死書」成為時下學子的沉重負荷。如此刻板讀書方式不是啟發性、自動性,而淪為被迫式,這種教育制度的產生,無形中使許多學子喪失了讀書的興趣,失去了離開校門後能自動讀書的好習慣。由此緣故,所以在其知識與人品上不能日有精進,甚至造成思想上的真空。 古人云「開卷有益」,讀書不但可增廣見聞,還能爽心悅性,提升心靈之樂,這是現代人應具習性。今天我們要進步、繁榮,就得先提倡讀書風氣不可。惟有全力倡導讀書,社會道德才能提升,人倫精神才能確保,文化內涵才可深遠精博。
-
談考試與測驗
日前舉行的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發生試場試卷遭搶事件,據研判,該事件可能是補習班為搶解題時效而使出的手法,另有民代檢舉有些補習班業者請考生代考等事情發生,在在說明我們的入學方案,還是存有一試定江山的盲點。 以前的大學聯考,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公平、公開」,不管你是什麼身份,只要寒窗苦讀,就有金榜題名時,至於不管你是死記、死背,或經補習班的填鴨式訓練,反正其目的就是考上大學,一旦考到高分明星大學就可以任你選擇,考差一點的只好盲目填寫志願,至於所讀科系是否合乎自己興趣則變成次要了,也因為如此,大學聯招才會廢除,畢竟死讀書塑造不了優秀人才,唯有懂得靈活運用才追得上時代。 近幾年教育部推動多元入學方案,主要是革除以前大學聯考的弊病,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考生也能衡量自己的志趣性向,選擇理想的科系就讀,按理應該是項良好改革措施,但是仍避免不了要考試,甚至有不少考生反映,以前考試,考一次就好了,現在要考好幾次,而且考試也是看分數高低,這說明多元入學方案儘管本意良好,但是還存有一些盲點,還有待改進,否則補習班業者不會為了搶生意,而發生搶考卷事件。 無論考試也好、測驗也好,目的都是在鑑定考生的程度,而有考試、有測驗必有競爭,除非學生都可以自由選擇學校,課業跟不上把他當掉,不然死記死背的讀書風氣沒辦法很快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