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廣場
-
別和台灣玩「基測」──建構金門健康自主的教育體系
金門人的夢魘來了!金門莘莘學子的夢魘來了!行之五年餘的「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第一次測驗將於五月二十七和二十八日兩天施測;第二次測驗將於七月十五和十六日兩天實施。 基本學力指標之「基本」就層次而言,係指基礎、重要的,而非深奧、雞毛蒜皮的;就範圍而言,係指完整、周延的,而非殘缺、零碎的;「學力」係指學生經由系統化的教育所獲得的「為學」、「待人」、「處世」之各種能力,而非天生或自然成長而來的能力。 國中學生多元入學管道的第一步,必須先參加基本學力測驗,才能取得報名參加各項入學的資格。這是一項全國統一的測驗,每年舉行兩次,考生可以選擇其中一次或兩次都參加。測驗的分數即作為「申請入學」、「甄選入學」或「登記分發入學」的依據;如果考生兩次基測都參加了,當報名登記分發入學時,電腦會為考生擇優一次測驗分數,作為分發到某高中或高職就讀的依據。 「國中基測」的目標在維持制度的公平正義;降低入學測驗對國中教育的不利影響;其目的在評量學生能力及其發展潛能,它是各種多元入學方案重要依據。基測的特徵是一年多試的、一試多用的、可比較的、基本能力導向的、正常教學的、快樂學習的;但是,事實不然!「基測」已變調了、已走樣了。在金門「基測」已變成教育生態上的毒蛇猛獸:危害教育正常發展,扭曲教學活動;毒害地區莘莘學子,成為學生揮之不去的噩夢。尤其,公佈組距,形同鼓勵排名:學生排名、學校排名、縣市排名,造成「文化立縣」「海濱鄒魯」的金門顏面盡失、自覺形毀;家長驚恐莫名、不知所措;教師茫然自失、無力無奈。更可笑的是病急亂投醫,居然浪費公帑,坦坦蕩蕩籌組「基測奪分考察團」遠赴馬祖取經。 考試是教學回饋的重要機制:根據考試結果,檢視教學成效、改進教材教法、了解學生潛能、實施個別輔導、減少學習挫折等。考試在教學的歷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應然面,考試是教育的手段之一;但實然面,考試宰制教學、領導教學,考試變成教育的唯一目的。 目前台灣的「考試」型態,正像一把兇殘的毒刃,強控著「一般生」和「菁英生」搞競爭、作比較,把「一般生」比成「後段生」,比到尊嚴掃地,比到信心全無,比到放棄學習;甚至,將「菁英生」比到痛不欲生! 國民教育要配合學生身心能力的發展歷程,尊重個性發展、激發個體潛能、適性、適時、適量、因材施教、有教無類。事實上,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在現行的大環境下,這些都是口號、都是空談、都是瞎話! 據說,地區為了提升「基測」的成績,為了提升「基測」的全國排名,想拉高「高中職」的入學門檻,減少高中職的招生班級數。若因如此,而拒絕一群極弱勢、極可憐的地區子弟於黌宮門外的做法,吾人認為萬萬不可!這一群現行教育體制的受害者,吃人的教育體制的受害者,最急需號稱具有教育專業素養的學校張開援手,不要丟給脆弱的社會,不要讓社會也成為受害者! 大家都知道,在這「創新」「速度」的知識經濟時代,十五歲以前的青少年,不可能在學校裡學到成年未來所需的一切知能。目前國民義務教育的方向,應著重在品格教育、人文涵養、生活技能、強健體魄、創造能力、法治觀念、民主素養、人本情懷,以及能奠定學生「終身學習」、能帶得走的基礎知識。 粗略而言,金門已提早具有「十二年國教」的形式,學生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的升學率,國中到高中階段,個個可升學,人人有書讀,只要鼓勵高中、高職發展辦學特色、提升辦學品質;只要透過「基測」的成績,作為分發高中或高職就讀的依據即可。何需為縣市排名而苦?何需悖離國民教育本質?何需陷師生於水深火熱? 讓「國中基測」回歸原意吧!回歸「判定基本學力、謀求補救教學」的原意吧!回歸「老師正常教學、學生快樂學習」的原意吧! 「千湖之國」芬蘭,在「世界經濟論壇」(WEF)與「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國際學生評量,經常登上學校教育的世界冠軍寶座;尤其在「閱讀」與「科學」的能力上,明顯超越群倫,堪稱世界一流。這項全球性跨國調查,被視為檢驗各國教育品質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英國媒體將其喻為「教育界的世界盃」競賽。 從芬蘭教育部的資料顯示:芬蘭每天上課的時數短,下午兩點多就下課,沒有「課後輔導課」,也沒有「寒暑假作業」。芬蘭學生在學校不做成績排名,只注重自我成長。家長不在意孩子的學業成績,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態度與生活技能。 芬蘭父母從小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圖書館長期為學童設計活動,提供親子參與,提升兒童閱讀能力。芬蘭的公共圖書館近千間,平均約每五仟人即有一間,尤其圖書館的服務體系完善,偏遠地區有流動圖書館,每週到學校巡迴送書。根據一項統計,芬蘭每人每年平均購買書籍四十多本,居全球之冠。 芬蘭擁有世界第一的閱讀能力,擁有世界第一的科學能力,也擁有世界一流的學校教育,國際競爭力更執世界牛耳:2002年及2005年,國際環境永續指標評比全世界第一、水質全世界第一、政治透明度全世界第一:::。芬蘭靠「不讓一人落後」的教育而成功,靠投資「平等且普及式」的教育而成功;芬蘭在經濟不景氣時,政府反而增加教育預算,投資教育即投資未來;希望藉由投資未來,挽救經濟。 台灣真的病了,台灣的教育真正生病了。聰明的金門人,去向芬蘭等教育先進國家取經吧!汲取養分吧!智慧的金門人,建構自己健康的教育體系,別和台灣再玩「基測」!
-
閒置空間再利用
將一些老舊的、不再使用的建築物,內部經過整頓,重新規劃出新的機能,再予利用,此舉既能為環境維護舊風貌,保存歷史建築物,同時賦予新生命,展現新的社會功能。這種老瓶裝新酒的作法,在歐洲已行之有年:例如將舊有的火車站或倉庫,整修規劃成為博物館或美術館。上海最近新興的熱門地區「新天地」,也是一些舊房舍,經由香港設計師的精心規劃,而成為新的繁華地標。據悉北京的親王府也將重新規劃利用。 台灣過去幾年在文建會的大力支持與鼓勵下,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政策,促使台北舊自來水廠成為博物館,台中火車站倉儲庫改為藝術畫廊。當然還有許多具歷史價值的舊建築物也都在維護規劃中。然而於此同時,交通部則又創造一些新的閒置空間:例如墾丁機場和台中港遊客中心的投資興建,因為營運不佳而閒置,成為養蚊子的場所。政策錯誤往往使納稅人賠上心血付出所賺的錢。 最近幾年金門也趕上流行,開始對一些舊建築物如洋樓和閩南式民宅,加以修復再利用:例如前水頭洋樓群的修復與佈展,民宿的規劃與推廣等,給一些破舊、閒置的房屋賦予新生命,增加一些觀光資源和設施。這些措施對金門的觀光發展是有幫助的。不過,由於駐軍人數的銳減,空出許多營區,成為新一類型的閒置空間。金指部有意將一些空出的營區交由金門縣政府管理,而這些營區便成為縣政府的新課題。 金指部所空出的營區如沒有再利用,也是閒置空間。不過它的性質與具有歷史的舊建築物有所差別,除了少數具代表性的營區應保留原貌,供後人憑弔追憶外,為了金門的長遠發展,其他營區勢必重新規劃。這些重新規劃的營區也希望能持久地繁榮金門,而不是像碉堡藝術般的曇花一現,便無後續的表現。據悉這些閒置的營區有二十幾處,相信金門縣政府也已經著手規劃。本文現提出幾項個人的想法於下,供規劃單位參考。如有不妥之處,也請予指教: 1、可選一營區規劃為「金門科學與文化發展基地」:其內容應包涵教授或研究生來金門做科學研究的場所、可供舉辦科學夏令營或冬令營的地方,以及訓練歌唱、舞蹈和繪畫等藝文活動的基地。 2、可選一營區規劃為「五星級的商務旅館」:其內容除提供精緻的休閒設施如健身房、游泳池、三溫暖外,也須有大型的國際會議廳,以招引國際人士。五星級的商務旅館在適當的營區設立,可使水試所免於搬遷的命運,也為縣政府省去覓地另設水試所的經費。 3、可選一營區規劃為「高級住宅區」:專為在閩南地區設廠的台商而規劃。筆者曾到上海,發現許多上海台商在郊區買豪宅,方便上班與住家。金門如有高級住宅區,可吸引閩南地區台商安家和子女就學之便。 4、可選一營區規劃為「老人安養院區」:現代社會的青、壯年人都忙於事業,無暇照顧年老父母。現代的許多老人也都在尋找清靜的地方安養,如南投縣埔里鎮的好山好水和幽靜的環境,就是許多老人想住的地方。金門的環境並不比埔里差,也可設老人安養院區,吸引台灣的老人來居住。 5、可選一營區規劃為「金門特產商圈」:專門提供觀光客購買紀念品和品嚐金門風味餐飲的地方。不過,目前可供購買的紀念品太少,尚有待開創許多具有金門特色的紀念品,而金門風味餐飲館更有待開發。 6、可選一營區規劃為「運動員國手培訓基地」:國手培訓通常須要一處清靜,可專心訓練的基地。金門遠離都市,可讓培訓國手避開都會聲色的誘惑,專心訓練。例如棒球隊、桌球對和籃球隊的移地訓練,田賽、徑賽以及體操等的訓練。 7、如果某些營區在現階段尚沒有適當的規劃方案,可先植樹使之生長茂盛如中山林,既可美化環境、淨化空氣,亦可儲蓄資源,以備未來之需。 以上諸項,只是個人管見,是否可行,尚待專家評估。然而這些閒置營區的規劃,宜從長計議,不應因時間的緊迫,便急就章地草草推出。
-
改善水的品質讓鄉親飲好水
水是民生日用所必需,乾淨清潔的水,是民眾所共同期望的,金門是一個小島,少有自然河川湖泊蓄水,加上天候因素,年雨量一千七百五十公厘,三至五月為霧季,七至八月為颱風季節,秋冬不下雨,夏天水分蒸發量大。經水利專家謀劃,興建多個水庫蓄水,才勉強解決水量不足的問題,誠如李縣長於日前所言,近年來金門水源豐沛,但是只有水量提升,水質並未獲得提升;而健康的飲用水是國民、縣民最根本的權利,故提升水質以確保縣民健康,是地方政府的責任,更是中央政府的義務。 然而,去年大小太湖長滿布袋蓮,發出惡臭,水龍頭出來的水,肉眼都看得出黃濁色,這是水污染對地區留下的深刻印象,也是心中的痛!環保署抽檢全國飲用水,結果金門縣不符標準率全國最高,還被驗出水中含有致癌物質「總三鹵甲烷」,飲用後,罹患膀胱癌的比率是一般人的三倍,這消息一出,金門民眾憂心忡忡,有人大量購買礦泉水,有的趕緊裝濾水器。 平情而論,金門的自來水水源不佳,是經過處理後,仍未能讓人滿意的最大原因,除少數天然湖泊外,水庫大多是經由人工挖掘之湖泊,或建築壩堤而成,水源集水區之先天環境不佳,原水之總溶解固體、總有機碳、氨氮、濁度、色度均有偏高之現象,而部分湖庫受到海水滲入,尚有氯鹽濃度偏高之情形。 日前國內媒體報導,成大環工系林財富教授受環保署委託,調查國內水庫水質,亦指出國內多座水庫,包括離島在內的水庫之原水,檢出微囊藻毒,金門水質的安全性,再次讓人疑慮。 水廠對於微囊藻毒的事件,說明金門縣各淨水場皆有慢濾池程序,可去除約百分之八十五的藻毒,除此之外,該廠有「浮除單元」,專對去除藻類而設,亦有「前加氯」之氧化程序,可藉由氯之強氧化力,破壞藻毒複雜的化學結構,據林教授報告指稱,其整體淨水程序對藻類及藻毒之去除率,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五,因此消費者可以安心飲用。 誠然,對藻類及懸浮性物質,乃至於對濁度的改善,混凝、浮除、沉澱池等傳統處理程序皆能發揮功效,但是要更徹底地除去藻類、進一步除去細小之有機物,並在色度、臭度和氨氮有大幅度的改善,運用高級處理程序,包括深層快濾、臭氧接觸槽、活性碳吸附、生物活性碳,以及薄膜系統,是遠為有效的。若依目前太湖及榮湖淨水廠之傳統淨水程序,恐難達到飲用水水質標準之要求。 目前,已經委由京華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在太湖淨水場進行高級淨水處理試驗,其模型廠正在試驗運轉,產出的水經過科學檢驗,是可以飲用的好水,未來將這套技術推展開來,人人將可享用安全、健康、優質的飲用水。為此,自來水廠未來將在太湖淨水廠,規劃增設一座日產量四萬噸、足以供應民國一百一十年需求量之「高級淨水處理設施」,並運用金門地區東西半島,及大小金門聯通之水源及清水輸水管線,將湖庫水源及清水統籌調配,以提供金門地區充足之高品質飲用水。 多年來,金門飲用水水質一直無法符合民眾需求,科學方法也檢驗出水的各項問題,是嚴重的警訊,值得相關單位更加重視。許多民眾不放心自來水,而鑿深井,飲用地下水,殊不知地下水也有受污染的可能,經過地下層可能有過多的重金屬物質,生物性污染也未濾除,且農藥殘留滲入地下水的情形也日有所聞,沒經過檢查,並不能確定其安全性,依賴地下水恐怕不是良策。而民生用水需求日漸提高,金門如果要繁榮帶動地方,水資源改善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淨水處理設備,便成為大眾希望之所繫,期望試驗順利,在實驗過程中,預先排除各種問題,形成完備的淨水系統,將來推廣時,運作能順暢,功效也優良,徹底解決水的品質問題,無疑是對金門的未來,作出了影響深遠的貢獻。
-
也為金門縣政發展研討會盡一些言責
從地區近日新聞報導中,瞭解「金門縣縣政發展研討會」即將於四月中、下旬假社會福利館隆重召開,預期來自台金兩地專家學者,以及地區產官學界精英代表都會齊集一堂,預期將針對地區觀光資源的規劃、經建產業的振興、教育文化的深耕以及社福醫療安全等重大議題深入研討,並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言,以作為現階段縣府全面提升施政作為的參考。 個人忝為文史工作者,也關心家鄉的發展與施政建設績效,特將個人的淺見歸納如下: 一、李縣長在此次連任成功的交接典禮上,已明確表明不再競選公職,就其民選地方首長的身份與意義上,已取得一個戰略作為上的至高點,等於宣示其在任內的縣政作為,將全力以赴,而且可能會不顧情面,因此相關單位首長應及時體會首長施政的決心與魄力,否則下一波人事調整的對象,可能就是這些缺乏團隊默契的同仁了。 二、縣府年度預算額度在全國25個縣市中,財政狀況算是相當不錯的,從去年高達94億的決算,可印證一二。然而雖然是有錢好辦事,但在縣政服務品質與爭取中央預算的提案比率上,似乎地區仍有極大的成長空間,以地區被服務的戶籍人口數與公務人員的比率計算,金門與連江縣均雄冠全國,若以縣政總體服務品質而言,兩縣均有極大的提升幅度。 三、縣府各局處單位在年度創意服務績效與品質,一直深受地區年輕一代的居民不滿,然而地區資深公務人員,長期以來,仍然一本好官自我為之的態度,其積極主動與創新服務方案,可說付諸闕如。雖然李縣長早就高舉要藉兩岸資源來活絡地區的經濟發展,雖然地區大型基礎建設仍然受制於中央的政策與預算,但若是連地區性文化創意產業的景氣,也奄奄一息,那麼縣府各局處單位的服務品質,就該深入檢討,尤其鄉鎮層級的公務體系,比縣級公體系沉更深。 四、本次縣政研討會的主題,若只是就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等四大議題討論,在政治議題方面,若只是一味要求政治清廉,則不足以創新縣政作為,因基層公務人員早已習慣因循怠惰,都深知「不做不錯」的作官哲理,因此開創性的思維與作為,恐比消極不作為重要。就經濟面應著重地方創意文化產業與產業文化的推動,縣府團隊應有主動積極的作為,試問地區公務體系中坐領公家俸祿的人,是否願意無私地協助地區業者或民間社團提案,及時協助其爭取中央各部會相關經費。就社會福利議題,地區有給式的福利政策,以聞名全國,自然會產生資源排擠效用,如何兼顧政策的理想面與現實面,恐已成為當務之急。就文化議題而言,近年來,地區圖書出版品與文化活動的品質,均有非常明顯的精進幅度,但距離全面活絡文化創意產業,尚須縣府團隊群策群力,而地方議會的問政品質,也必須大幅提升及對焦,才能府會相輔相成,讓縣政績效相得益彰。最後,謹以上述區區管見,與所有關心金門縣政發展的人士共勉之。(本文作者為實踐大學副教授、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理事長)0933717674 chm44111@mail.usc.edu.tw
-
因為安全,所以容易忽略
我常帶著小孩到小學的遊樂場玩,認識了一對住在學校附近的姊弟。每當放學後或假日時,總可以看見他們倆在學校的蹤跡,也偶爾見他們的阿公在運動場散步,或媽媽在遊樂場出現個幾分鐘便不見人。 曾與這媽媽閒聊,我建議她不應讓姊弟兩自個兒在學校玩。她只笑說:「孩子們不想待在家,而且已是中班和大班生,住得又這麼近;學校也比較單純,安全上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有天下午,在遊樂場遠處角落看著兒子玩耍時,見那位弟弟對一位婦女說:「阿姨,我好想回家,但姊姊不見了,我家就在那裏的巷子裏(手指著),你可不可帶我回家?」 只聽得這阿姨說:「哦!那邊巷子而已,你過馬路小心一點就到了嘛!」 弟弟更誠懇地說:「可是我怕狗狗和大車車!」 那阿姨說:「我沒有看到狗狗啊,不然你打電話叫媽媽來帶你啊!」 只見他有點恐慌地向別的阿姨、阿公求救,但都被拒絕!看著我心裏一陣不忍! 正想要過去幫他,此時姊姊卻騎著腳踏車出現了,才聽到弟弟一開口說要回去,她便耍特技般地衝向校門口,於是弟弟也猛追著趕去,不管後面的我和其他媽媽們的疾呼。 話說校門口大馬路上正忙著水溝工程,水泥車正斜著在門口發動著,司機直望著左後方工人的指揮,正慢慢左右轉著方向盤來移動車子;只見這姊弟直衝地一溜煙鑽過水泥車下方,遠方的我和一群運動的人們在此時都捏了把冷汗。 也許學校比較單純,但學校是開放空間,有熟識、陌生臉孔,也有流浪狗;孩子才大班生,在遊樂園的玩法是否安全?有突發狀況需要幫忙呢?其實有很多事還需要我們的引導,他們才能學習到正確又安全地處理方式。 總是這樣,常常家長們覺得是最安全的,就忽略了種種因素,導致意外發生,而變成最危險的地方。 我把當天的狀況告知這位媽媽,也提醒她學校雖安全,但他們年紀尚小,還是需要家長的陪伴;我不知她是否曾想過,如果那天水泥車司機正好忽略死角的地方,又突然朝兩姊弟來個大轉彎?
-
請重視旅外鄉親的可貴事蹟
在台北縣新莊市新樹路有一棟傳統建築「德安居」,據文史學者田調發現「德安居」之名,取自該宅主人許德安,因許氏祖籍是金門,先祖來台先居中和,至許德安時,再遷居此地,目前雖已無人居住,但子孫於每月初一、十五均會回來拜拜。許宅屋齡約七十餘年,起初為一簡單的三合院,廿多年前曾翻修過,同時前方水池擴大改建成今天的規模,池中再塑造一台灣形狀之小島,左右兩護龍正身部份皆為凹壽的施工法,門楣處一題「金聲」一題「門振」以示不忘金門之深意,屋身為磚造,形式簡樸典雅。就是這兩句「金聲」與「門振」引發個人下筆寫作有關旅外鄉親可貴生涯事蹟的動機。 誠如著名文學報導作家楊樹清鄉親在寫作「鮭與歸─一個金門人的島嶼書寫心路」文章中所言:「一九七八年,我在料羅灣搭上了「登陸艇」(LST)航向南台,高雄十三號碼頭下船,再乘平快車北上,從此謀食於台北的紅塵煙囂間。」已是許許多多旅台金門鄉親的共同心聲與經歷。 目前金門旅台鄉親,遍佈台灣各縣市,依據福建省政府統計,目前共有十四個旅台金門同鄉會。根據估計約有三十餘萬人之多,大部分分布在台北縣市、桃園縣市、台中縣市、台南縣市以及高雄縣市。半個世紀以來,無論是世居島上或是長期旅居台灣的金門人,彼此從過去歷史、地理的生疏、隔閡,到長期軍管的封閉,到近期生命共同體的融合,再行動一致地追求自由民主開放,可說走了一段漫長而且坎坷生涯的心路歷程。尤其是五十年間,金馬二島居民或為遠離前線戰火,或因經濟因素而人口外移,已共同舖寫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海島居民遷台史。今天旅台金門人在各行各業的表現,均令人刮目相看,其珍貴的旅外奮鬥生涯與可貴事蹟,應加以詳細報導及記錄,以利後生晚輩能夠見賢思齊。 九十五年三月底,適逢金門縣文化局贊助地方文獻出版計畫申請截止日,個人過去一年來,特別利用公餘與課餘之暇,廣泛蒐集有關旅外鄉親的珍貴事蹟,已著手撰述一本名為「金聲門振─旅台鄉情語錄」的叢書,該書體例共分二大部分,即人物語錄與社團語錄,前者收入36位學有專精或業有專工鄉親並具有公益性質之感人故事,後者則整理12個卓然有成的同鄉會服務事蹟。總之,本書將忠實記錄半個世紀以來,有關旅台鄉親令人感動之個人生涯事蹟和鄉親社團的服務成果,以豐富我鄉土文學的園地。 (本文作者為實踐大學副教授、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理事長)
-
關鍵時刻——沙美建設之建言
金沙鎮公所一定要成為金門及海內外金門沙美鄉親力量與感情凝聚之中心!與島內外沙美人才之聚集與運用支援指揮所!要想辦法建立金沙各專業人才庫,也要找機會辦活動、尋求支持︿如清明春節聯誼會、沙中沙小校友同學會或與旅台東南亞金門同鄉會:台北縣張繼遠、黃獻平、台中市黃吉瑜理事長等皆是金沙人、企業家黃重慶︿後浦頭人﹀咖啡博物館需力爭留在沙美、新加坡銀行總裁黃祖耀︿英坑人﹀近期將返鄉!:::不要再讓人笑我們沙美是一團散沙︿砂﹀! 各項歷史人文要趕快建立︿可請蕭永奇夫婦、退休老師與公務人員等協助工作推展,一定要請知識份子大老出來帶頭發聲、並協辦『金沙歷史人文學術研討會︿含沙美老街探源﹀』儘速召開!未來也應籌劃『金沙鎮歷史博物館』! 『浯洲書院』與『金山書院』之復建也要向縣府提議爭取! 陽宅村是浯島宋朝進士之鄉︿還有現代軍事文化、軍民一家﹀、沙美古鎮於宋、明、清時考取進士舉人金門之冠!金城盧若騰、邱良功紀念館已有人建議要建,金沙有這麼多人才、有這麼好的條件,也不應缺席才對!沙美要想辦法去突顯推銷自己的優越文化特性!並爭取預算來彌補政府對這塊土地與鄉親幾十年來的虧欠,應積極增加公共投資與建設!︿近日黃振良老師發表在金門日報副刊文學的文章,都是很好的施政參考資料﹀ 各地方大老要協調整合、團結共識與力量!各項工作要有計畫與完成時間表,並隨時向海內外發佈! 沙美老街工作第一階段:清潔與影響工安建物排除、即可進行如街道舖石、古典路燈架設、各古店招牌掛牌等,各小吃、產業、民俗技藝重回沙美老街設點,可多向沙美與旅台鄉親宣導鼓勵︿等到第二階段有大筆預算再整修復建、恐需一段不算短的作業時間﹀,各項細部工作建請參卓『拯救沙美老街行動方案』,分工分項同時進行。 與籌畫未來春節『2007︿8﹀年金門縣元宵燈節與民俗技藝展在沙美老街』,端午節可假金沙水庫舉辦『金門縣划龍舟比賽』,農曆中元普渡在沙美老街、博愛街、復興街可舉辦『金沙中元普渡祭─歡迎海內外金門鄉親來沙美作客』,中秋節在榮湖畔可舉辦『金門縣中秋街節夜光晚會』。 『沙美老街與老沙尾、小浦頭、後浦水頭、東蕭、英坑、西山前、陽翟等閩南古厝聚落建築群文化資產』申請案,要爭取實效!最好是由團體如張氏宗親會、黃氏宗親會、陳氏宗親會、李氏宗親會等提出!提出前應先舉行民意調查與召開公聽會︿請參考文化資產保護法相關規定﹀。 『沙美老街社區發展協會』協助民眾速組成! 請國內外各媒體來沙美採訪製作專輯:如三立電視台『用心看台灣』、TVBS『一步一腳印』、民視『異言堂』、公視、大愛電視台等、將沙美捌佰年古鎮與文化資產魅力行銷宣揚至全世界! 沙美老街與臨近多數古厝聚落,可協商企業認養:如統一公司、中華電信公司等都在推廣飯店旅館旅遊休閒事業!如果爭取金門國家公園將之劃定為古厝聚落保護區,那最好不過!個人認為:如果沙美老街與一些臨近古厝聚落、自然生態區,能爭取納入金門國家公園管理最好!(像斗門溪、光前溪自然生態、中蘭至青嶼村之沼澤海岸地形與生態、洋山村海邊紅土懸崖地形與栗喉蜂虎鳥類生態、金龜山︿貝塚﹀、田墩養殖區、五虎山自然生態、大地村沙灘與險峻花崗岩地形、田浦溪、田浦村巡檢司、地下坑道與城隍廟、軍民一家、西園鹽場、沙美老街、沙尾、小浦頭、後浦頭、埔邊村︿貝塚﹀、后宅、碧山村、東蕭、英坑、西山前村等,已具備國家公園古厝聚落與自然生態保存之等級實力,可大方推介交付評審)。 山后民俗文化村似乎好久沒辦活動了!何不結合附近古聚落建築與人文歷史產業特色,來一場『山與水,王與后─沙美古鎮古建築與人文大展』︿加音樂會﹀!洋樓與風獅爺、牌坊、槍樓數、古聚落數目金沙最多,以後皆可辦活動! 除大地村規畫架設風車發電外,其實在斗門溪溪岸成立『風︿水﹀車公園』很理想︿可兼具發電、灌溉、與環境美化!﹀ 榮湖未來可在後浦頭與後水頭間架設吊橋、節省兩村之交通時間與增進觀光美化,另與金沙水庫、官澳港︿有媽祖廟﹀等,可增設參考高雄市愛河之『城市光廊』與高雄港港岸、西子灣之夜間燈光藝術!小浦頭、後浦水頭村破舊之古厝修繕後,偌能與結合榮湖、太武山、斗門光前溪、廣大農田平原大自然風光、及未來冬夏季金門花卉展,則更適合推動經營民宿,或於榮湖畔洋樓經營咖啡飲食店、閩南古厝建築群中開中式飲茶點心店、誠品書店或屈臣氏、八方雲集、藝品店、藝術村等! 斗門村︿村內有古榕樹區、古厝也不少﹀上太武山之登山步道也很有特色!未來可納入規畫。斗門溪平原在冬季可統一種植黃色油菜花田、夏天種植紅色高粱田,並舉辦『金門花季展』及『花卉與美女攝影展』、『金門農產品特展』,以吸引觀光人潮。 古時七座鹽場,可模擬復原圖,請導遊人員帶觀光客現地尋幽探古! 一些道路與路燈,路標等道路設施與花草綠樹栽植,可參照高雄市五福路、四維路之設計︿正點!﹀ 金沙鎮一定要好好綠化、美化︿含夜間燈光﹀與多種花卉︿尤其是一些古厝聚落﹀,讓她和別的鄉鎮不一樣!︿警察所前之兩座池塘很適合種植蓮花與陽柳樹﹀。 金沙戲院荒廢問題已久,亟等待處理︿可規劃為『金沙鎮文藝中心』;中興街道路車子過不了復興街?以及鎮公所旁之三角公園涼亭、附近之一堆鐵皮屋、臨時車棚、小浦頭一排古厝屋頂已塌陷等,皆是金沙鎮之門面,已嚴重影響市︿鎮﹀容觀瞻!︿堂堂捌佰年古鎮,何以如此難看(行)?﹀,這些多年燙手問題,均需努力協調排除,以謀長久大計! 之前所建議『挽救金門縣沙美經濟與沙美老街提案』,已獲經建會審查同意,並要求金門縣政府於本年度提擬『沙美老街與臨近小浦頭聚落等之古蹟保存與活化整體計畫』︿另已以 email 函知金門縣政府﹀,應賡續配合辦理、造福鄉親。 沙美實在沉睡太久,我們大家要更加努力,以迎頭趕上才是!
-
論農業結構對農業之影響
─讀許文富教授農業政策導論心得之一 農業結構是農業政策的根基,也是支撐農業的骨架。因此,農業結構政策連同生產政策與價格政策,被視為農業政策的三大支柱。所謂農業結構,可以說是支撐農業的各種生產要素特徵和有關的經營管理制度,以及其互動關係的總稱。這裡所指的生產要素包括土地、氣候、勞動力及資本;而經營管理制度,主要是指農地所有權的歸屬,農場經營型態以及法規習俗等制度而言。 農業經營效率或生產成本之高低,與該地區之農業結構有密切之關係,而產生這種影響的力量,主要來自農業結構的構成因子之互動關係。而其構成因子有下列七項,僅敘述如下: 一、農場經營規模 農場的規模是農業結構最基本的構成因子,因為土地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無土地則勞動及資本皆無法投入,生產的功能也就無從發揮。農場經營規模包括農場面積的大小以及土地複種指數(使用次數)。一般而言,農場經營規模在一公頃以下之小農制,其勞動力無法充分發揮,資本不能集約投資,生產資材成本無法降低,以致所得偏低,故絕對不是一種良好的經營型態。農場經營規模在二、三十公頃以上之中農制或達百公頃以上之大農制,其效率也隨之提升,原因是可以更經濟的利用農家勞動力及其生產要素,也就是說,生產資材在大量採購之下會比少量採購較便宜,可以使每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低,資本投資集約度高,經營管理更經濟,所得提升。在在顯示中大型農場制之經營效率遠比小農場制要高。這正是目前世界各國農業的潮流,也是目前台灣推動共同經營及策略聯盟來間接擴大農場經營規模的一種作法。 二、農地所有權制 農地的所有權可分為私有、公有及國有三類。此三種所有權制都是影響農業結構的重要因子。如今,凡是自由民主的國家多採土地私有制,而社會主義國家則多採國有制,至於以放牧為主的國家則認為土地屬部落居民大家所公有,所以採行公有公用制。在土地私有制的國家,農民會愛惜自己的土地,因為生產物均歸私人所有,所以生產意願強,願意在土地上投入更多的資本及勞動力,也願意引進新技術從事生產,生產力隨之提高。至於土地國有的國家,農民只有土地使用權,在觀念上,土地屬於他人,故其對土地的愛惜自當不如對自有地的情形那樣高,致不願意多投入於農場的設施、生產資材及勞動力,結果,生產力常較土地私有制的國家為低。 金門地區土地政策雖為私有權制,唯農場經營面積過小,為充分有效發揮農場經營管理,勢必採行農地購買及租賃方式來擴大農場面積,購買農地受限於資金龐大,農民負擔沉重。租賃方式又受三七五減租條例影響,地主大多不願將農地出租,寧願任其荒蕪,以致耕種者未經地主同意,就自行亂墾亂耕,延生出許多土地糾紛。政府似宜以政策誘導,使其步入正軌。 三、經營主體 農業的經營主體可分為家庭農場、公司農場(企業化農場)、合作農場及集體農場等。一般認為,家庭農場制的農業生產力較他型農場為高的最大理由是,農業是生產生物性產品,易受天然災害影響,而且需要細心照顧方能有所收穫,並改善品質,而家庭成員是照顧農業最好的單位。當然,公司農場也有其優點,由於其規模大,一切工作可按照計畫行使,而且尚可聘請專業人員經營管理,其效率也可能比家庭農場高。 如果金門未來推行公司農場(企業化農場),可以農地面積為股份,集五十至一百公頃為一公司農場,並共同集資購置生產資材,交由少數專業人士經營管理,所得利潤按所持股份多少分配。如此,則可解決公司農場購地困難、大農戶獨享農業利益、農地拋荒、人力及機械投資過剩之問題,最重要的是可使小農戶亦可享受大農制之利益,並大幅提高農民所得。 四、家庭農場中自耕農與佃農之比例 自耕農與佃農之比例,造成農業結構上的問題,主要是佃農之經營所得偏低,從而影響其生產意願及再投資能力之問題上。在地租高昂地區,佃農無法獲得所投入之合理代價,使得他們缺乏進一步投資於農場或引用新技術,以提高產量。在地租低廉地區,地主又不願將農地出租,佃農取得農地困難。 五、勞動力之年齡層 農家勞動力之年齡層在農業結構上的作為,主要是從勞動之品質著想。如果農場之勞動力普遍多是青壯年人,則其企劃能力、應用新技術及操作農機的能力也較高,所以可提高生產力,單位成本隨之降低,農業所得也將提高。反之,農業所得偏低,工作又倍極辛勞,務農又毫無社會地位可言,試問?有那些年輕人願意留鄉務農。青壯年人離農朝向工商界發展,老年人成為鄉村唯一務農的勞動者,勞動力品質低,生產力差,農業所得隨之降低,因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如何提高農民所得,以誘使青壯年人重回農業職場,進而改善農業勞動力之品質。 六、專兼業農之比率 專業農的最大優點是農場主會全心全力投放其人力與財力於農場上,且會細心照顧其作物,農場生產力也因而得以提高。但兼業農則未盡然,因其農場收入常被視為副業收入,且佔家庭收入之比率不甚高之故,其投資於農場之意願,必不如專業農之高,自然地,其農場生產力也受到影響。一般而言,農場面積在一公頃以下之小農,因要增加家庭收入其兼業比率較高。 七、農場經營的集約度 農場經營的集約程度,可分為資本集約、勞力集約,資本與勞力均集約。由於農場上的部份勞動力可由資本取代(如農機替代人畜力),以致各種經營集約度對生產效率之影響,沒有一定的規則,但無可否認的,資本集約涵蓋的範圍較大,包括科技、資訊、設施等,所以其對生產效率之提升必大於勞動集約的情形。 綜觀上述,農業結構的構成因子,對農業生產力均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所以改善農業結構不良因素,農業生產力就得以提升,農業生產力提升,農業所得就提高,農業所得提高,農民就有意願擴大農場經營規模,資本集約度提高,青壯年人就有意願回流農村務農,農業勞動力品質就變優,形成優質的良性循環。 所以,農業經營獲利程度決定農業結構因子的改善,如果農業經營獲利程度低,而且前景也不看好時,農民的生產意願也隨之低落,而不利於農業結構的改善。因為農民一方面是耕耘者,一方面也是經營管理者,他們從事農作生產事業,需要考量成本與價格之間的關係。只有在成本與價格間之差價合理,才願意繼續生產。否則,在無利可圖之下,無論政府的計畫如何,他們未必能遵照政府的推廣去生產某種作物,或根本放棄農業而改行他就。
-
「木村」現象帶給我們的啟示
日前觀光局和南投縣埔里鎮公所合作推動日本人長住計畫,且第一對中村夫婦也於三月一日進住,但不到半個月卻傳真給報社,抱怨來台長住有被欺騙的感覺,認為埔里到處有摩托車跑來跑去,住的房子潮濕,路上四處都有狗糞便讓他快得肺炎,認為「長住」是個騙局,埔里髒亂的環境會折損他的壽命,打算終止長住計劃,事實上就針對這件事而言,很多金門民眾認為木村夫婦所批評的這些缺失在金門是看不到的,金門地區大部分地方是相當乾淨舒適,除了摩托車越來越多外,不會有潮濕的問題也不常有狗屎方面的嚴重問題,乍看之下似乎金門比埔里還有很多的優勢,但仔細分析仍有一些細微的問題存在。 首先就水資源來看,金門長年為了水資源所苦,常常在某個季節都有缺水缺水方面的問題,這不管是推動觀光或者另種形式的長住計畫來說,水的問題都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和危險因子,為今最重要的解決方案就是海水淡化廠的興建來解決這樣的問題。 其次就是民生消費問題,金門地方小、市場不大,沒有如對岸廈門的沃瑪超市,也沒有麥當勞的進駐,有限的娛樂環境會使得即便是外國人要來金門長住也會因為太過平淡無奇的生活帶來的無趣感,相形之下要長住在金門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最後是最重要也是問題的核心那就是各國國情的不同和差異,包括了年齡與世代的差異。我們必須對外來顧客原來的文化夠熟悉,包括他們原來的生活習慣與文化氛圍。他們都吃什麼?到哪裡買菜?菜從哪裡來?閒暇時做什麼?到哪裡認識朋友?要到哪做休閒?步行可達的範圍裏應該要有什麼設施?什麼樣的服務他們視為是公部門理應提供的?什麼樣的服務是他們願意自己付費取得的?支付多少的費用是合理的?願意採用何種付費方式?等等::::從上可知,就觀光角度而言,對於跟我們國情不同的國家做起來有很大的困難度,但若從對岸經濟蓬勃的顧客─大陸做起就似乎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
后沙聚落社造心得
后沙?剛聽到這個村莊的名字時,我實在是湊不起來,到底后沙在金門的何處?後來到了后沙之後,30分鐘左右就走完一圈,走完一圈後,我也是滿頭大汗,因為村子裡居然沒有綠樹,相較於村外的環境,簡直就像沙漠與森林的差別,難怪我們的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找回水與綠,因為后沙村臨著后江灣,遠望太武山,村前的風水池水源穩定,有如此的環境條件的村子,村內竟然一棵能乘涼的樹都沒有,而且硬性的水泥鋪面,幾乎把村子給覆蓋住了,所以我們的目的,就定在找回綠地為主,走入村莊訪問居民,看看他們對於村莊現在的環境有何看法,是否覺得村子內的綠地可以再加強,對於村莊的期許等。 后沙是個典型的閩南傳統聚落,村莊的房子皆以朝向東南為主,有兩座宗祠一座廟,村子的歷史可追溯到宋代,歷史久遠,文化深厚,再加上民國三十八年以後,國軍在此囤下重兵,村內有不下十座的防空洞,村外有大型碉堡「鎮中堡」,愛國將軍廟等軍事設施,比例相較於其他金門的聚落高出許多,這些都是后沙的特色。 村子距離后江灣僅有120公尺左右,在海邊的泥灘上,有著后沙居民共有的石蚵田(應該是共有的),村內的居民都可以去拿取石蚵。村子也有許多村民種植花生,許多空地上傳統的金門花生曬滿地,如此的有特色的村莊,再加上有幾間具規模的傳統建築,有六路大厝,雙落加凸規,一落四櫸頭等,將來如果好好規劃經營,可以說是金門的明日之珠,就像是一塊璞玉,未經開發琢磨,還是那樣的純樸可愛,將來一定會發出耀眼的光芒,因為后沙具有這樣的條件。 在后沙聚落裡,我們兩個月走訪下來,大家說以前村子內有很多木麻黃樹,當初國軍要求一家種兩棵樹,最近鄉村整建才砍除,對於我們的計畫找回村內綠地,贊成的還是多數,不過反對的人雖少,不過他們很堅持,原因無非是說樹會躲蚊蟲、落葉清理問題,樹根太發達破壞現有結構及風水問題等,我們宣導著說樹的種類不是只有一種,我們會選擇比較不會躲蚊蟲,樹根不會亂竄,落葉少的常綠喬木,會避開大門前不種樹,並且會接取村前水池的水規劃成澆灌系統,方便管理,有些村民的生態綠化觀念相當好,給了我們相當多建議。 每個禮拜的電影欣賞活動,可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個禮拜會辦活動,至少有電影活動可以配合我們的綠化宣導吸引人潮,可是每次活動我們就像是用火柴點火,等我們火柴燒完,火也滅了,我們走訪了兩個月,覺得相當可惜,有如此優裕的資源,如果后沙能有個申請政府立案的組織,如社區發展協會、后沙宗親會等,就可以申請一些補助,來辦一些有文化、生態的休閒活動,相信后沙聚落是前途無量、錢途無量啊!